登陆注册
8251200000003

第3章 代译序 说不完的《浮士德》(2)

众所周知,凡是文学作品中的象征、典故和比喻,无不包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诗人歌德身为德国人,他的民族文化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其来源一般讲主要有三个:一,日耳曼民族固有的文化;二,以《圣经》为主要载体的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三,经过意大利文艺复兴得以发扬光大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这一大前提下,《浮士德》中的象征、典故和比喻,同样都植根于这三种对我们来说是异质的文化中间。它们要么取自德国的民间故事或传说,如浮士德博士的故事和魔男魔女在瓦普几斯之夜的传说;要么取自基督教的信仰及其经典,如诗剧开场时至关重要的两次赌赛就与《圣经 旧约 约伯记》的两次赌赛有着渊源关系;要么取自古希腊罗马传说,例子更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对于我们中国的读者来说,欣赏接受《浮士德》这部巨著的困难,恐怕主要也在理解把握书中层出不穷的象征、典故和比喻。

诗剧《浮士德》既有曲折、多变和动人的情节,又富于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辨,因此不能视作一般揭示社会矛盾的戏剧——虽然它也揭示了若干突出的社会矛盾。从总体上看,《浮士德》可以说是一部以诗体写成的、带有悲剧色彩的象征剧或者寓意剧,是一部诗的哲学或者说哲学的诗。

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丰富、复杂、独特,使《浮士德》成了世界文苑中一枝珍贵的奇葩,成了屈指可数的几部吸引一代又一代研究者的杰作。但与此同时,对于广大读者,它也差不多成为一部难解的“天书”。普通的欧洲人和德国人已经是如此,生活在另一个文化背景中的中国人更是。诗剧的第一部有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作为情节核心,倒还容易阅读和理解;第二部则大不一样,不只一般人读不下去,连郭沫若这样思想敏锐的诗人和学者也是如此:他在1920年前后同样只能欣赏和翻译《浮士德》第一部,然后又过去了26年,待到他的阅历、见识大大丰富了,思想更加成熟了,才自以为能理解第二部的深刻含义,才下决心将它翻译出来。对于这种现象,歌德自己作了如下的解释:

……第一部几乎纯粹是主观的。一切都产生于较狭隘的、更热情的个人,这种人的半蒙昧状态,也许能讨人们喜爱。但第二部里几乎完全没有主观的成分,所呈现的是一个更高尚、更宽广、更明朗、更冷静的世界;谁要不曾奋斗求索过,有了些人生阅历,谁对它就会一筹莫展。

但尽管如此,我们不应半途而废,置《浮士德》的第二部于不顾,虽然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要真正读懂它是难上加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始阅读前做充分的思想准备,有进入深山探宝的地质工作者一般的正确态度。

现代阐释学(Hermeneutik)告诉我们,对一部作品的理解程度,主要决定于阅读者本身的“先结构”,即所谓“先见”、“先知”、“先有”等等。拿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决定于读者本身已有的文化修养、人生阅历以及阅读欣赏的训练。读者的“先结构”离作者越近,阅读理解的障碍就越少。这儿所说的理解,自然是广义的,多方面的,审美鉴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至于我们的“先结构”,离生活在18、19世纪的德国大诗人和大思想家歌德是遥远的。要想阅读欣赏他的毕生心血凝聚成的宏伟巨著《浮士德》,我们别无他法,唯有尽量完善自身的“先结构”。具体地讲,我们必须对诗剧中所涉及的时代、社会、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乃至神话传说等等,尽可能增加了解。

再者,要想读懂并且欣赏《浮士德》这部内涵无比丰富的“智慧之书”,除了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定的知识准备,还必须方法得当。最重要的,似乎是应该遵照先易后难、由表及里这一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弄清楚《浮士德》的“字面意义”即它的具体故事内容,然后再深入考虑其他方面。当然,这儿所说的易也是相对而言,用诗剧形式写成的《浮士德》的“字面意义”与其说多么明了,倒不如讲仍然颇为费解。下面先给诗剧的结构、内容勾勒出一个轮廓,以方便读者找到深入堂奥的路径门道。

《浮士德》的故事内容并非全部出自诗人歌德的创造。早在16世纪以前,德国就已流传着许多关于浮士德博士以及与他类似的奇人异士的传说。这些传说不仅搜集整理成民间故事书大量出版,编成了木偶戏四处上演,还引起歌德之前的一些杰出作家的注意。例如英国剧作家马洛(Christpher Marlowe)和德国启蒙思想家、作家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等,都曾写过以浮士德博士的传说为素材的剧本。歌德儿时就在市集上看过演浮士德离奇经历的木偶戏,稍长又在父亲的藏书中读到有关的民间故事书,对那位非凡的博士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还不满20岁,歌德已决定改写浮士德的故事,并开始构思和安排情节;但他最后完成这件工作,已是82岁高龄。歌德把写诗剧《浮士德》视为自己的“主要事业”,为之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再者,民间传说中的浮士德也实有其人。在16世纪或更早一点的德国,确曾出过一位浮士德博士。据传他是个很有能耐的炼金术士,为了获取知识、权力和享受,竟然写血书将自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最后果真被魔鬼抓进了地狱。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浮士德博士实在是个既神秘又可怕,然而却极富吸引力的人物,所以关于他的民间传说才经久不衰。只不过真正发现他的巨大意义和精神光彩的,是莱辛、歌德等一些本身就思想先进和具有反叛精神的作家。因为,16世纪,尽管欧洲大陆上空已映照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曙光,马丁  路德已发动了影响全欧的宗教改革(1512),但是这些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仍未能动摇德国顽固而强大的封建统治,社会仍处在中世纪的黑暗蒙昧状态中。在当时的德国,敢于以非常的手段追求财富、知识、权力和享受的浮士德,真算得上是一位思想先进的离经叛道者。具体地讲,他所从事的炼金术,不是一种为获取财富而进行的原始科学实验么?他将灵魂出卖给魔鬼,不是对宗教这一封建统治支柱的背叛和亵渎么?至于他的冒险精神和义无反顾的勇气,更堪为创业初期的资产阶级的榜样。

也正因此,对于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伟大思想家和诗人歌德,传说中的浮士德产生了巨大的魅力。但是另一方面,他对这个人物暧昧神秘的形象特别是最后下地狱的悲惨结局,却非常之不满,所以决定加以改写。经过他充实和提高,故事也更加动人,更加富有深义。事实是,歌德的《浮士德》不仅集前人之大成,而且在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创造。

《浮士德》分为两部,第一部共计24场,分场不分幕;第二部则为5幕17场。在第一部的剧情正式展开之前,我们还读到一段《献词》和两个序幕。《献词》大约作于1797年歌德正式开始写《浮士德》第一部时。他当时48岁,想到自己的“主要事业”屡作屡辍、完成无日,故旧挚友如赫尔德尔等多已谢世,不禁感慨系之。《献词》可以说是作者下决心继续写《浮士德》的抒怀和自励。

《献词》之后紧接着《舞台上的序幕》,也是歌德开始写第一部时加上去的,与剧情本身完全没有关系。实际上,作者只是让三个登场人物即剧场经理、剧作家和丑角,各自表明自己的戏剧观。有的研究者认为剧作家就是作者歌德的代言人,看来并不正确。因为,三者的观点各有偏颇:经理只重视上座率和票房价值,丑角只重视演出的娱悦作用,他们都主张尽量投观众之所好,其他则在所不计;剧作家则刚好相反,强调的是表现自己的内心,希望的是作品流芳后世,对眼前的现实和观众不屑一顾,颇有点“艺术至上”和“为艺术而艺术”的味道。笔者以为,歌德写这个序幕只是让观众或读者在进入诗剧主人公浮士德的奇异世界之前,先看看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实际社会风貌,体验体验在一个典型的德国露天剧场中的特殊气氛。实际上,那儿本身就演出着一场人生话剧。只要细加品味,这《舞台上的序幕》也并不枯燥。

至于下一个序幕即《天庭中的序幕》,就重要得多了。有人称它为全部诗剧的总纲,应该说是一点不错的;它对故事或曰情节本身的的确确起到了引导和框限的作用,并与全剧的结尾遥相呼应,是整个故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的中心内容是天上的主宰(天主)与魔鬼糜非斯托之间的一场争论和赌赛,争论的对象则为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浮士德。他被他们视作世人的代表:魔鬼认为他野心勃勃,好高骛远,永不知足,不会有好下场;天主则相信浮士德在努力追求时即便难免有迷误,即便会暂时坠入魔道,但终将走上正途。两者的看法大相径庭,于是便打赌,由糜非斯托去引诱浮士德,看看他是否会放弃自己高尚的追求,弃善从恶,成为魔鬼的俘虏。天主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觉得有一个魔鬼在身旁作祟,反倒能刺激和推动贪图安逸的世人不懈努力,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

接着诗剧正式开场:对知识的追求已感厌倦和失望的老博士以灵魂和魔鬼糜非斯托打赌,然后在魔鬼的帮助下回返青春,遨游“小世界”和“大世界”,先后经历了对男女之爱,对宫廷中的权势财富,以及对以古希腊艺术为代表的美的追求和享受,结果均未能获得心灵的满足。最后,在围海造田这一征服自然和替大众谋福利的事业中,百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主人公终于找到了“智慧的最后结论”,对眼前的一瞬说出魔鬼一直期待他说的那句决定赌赛胜负的话,“你真美啊,请停一停!”然后心满意足地倒下死了。然而他的灵魂,并没有如约定的那样被糜非斯托抓进地狱,而是由天使们护送着上了天堂,因为“对于爱人之人,爱能指引道路”,因为“他永远奋发向上”。于是,被称作悲剧的《浮士德》,有了一个光明、乐观的结尾。

就其故事内容,我们可以把《浮士德》简单地归纳为:一出悲剧,两个赌赛,五种追求。我们在上边说了,浮士德博士被天主和魔鬼看做是世人或者说人类的代表,事实上歌德也是这么看的,我们同样不妨这么看。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浮士德博士的五种追求——加上他在与魔鬼打赌前对知识的追求——就象征着人生一个个不同的境界;而其中最有意义和最崇高的追求和境界,即为投身于替大众谋幸福的事业。悲剧主人公获救升天的乐观结尾,就象征天主也即作者歌德对于人类光明未来的预见。《浮士德》的重大思想意义和超越时代和国界的魅力,正在于这积极向上的、富于人类精神的人生追求,正在于这高瞻远瞩和富有现实意义的对于人类未来的预见。

笔者无意以太多的唠叨和先入之见,破坏读者的钻研与发现之乐,更何况面对的本是说不尽的《浮士德》。因此,对这部诗剧的介绍也就只好挂一漏万,在此打住。

德国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汉斯 马耶尔说:“歌德的伟大始终是和他的语言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有的学者干脆讲,谁不懂德语,谁就别想欣赏歌德和他的《浮士德》。这意思就是:《浮士德》不可译。或者:通过译本读《浮士德》,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事实证明,这话不无道理。

但是,非德语国家的人士并不因此就真的不读不译《浮士德》。从20世纪20年代到现在,我国已出现近十种《浮士德》译本。其中,早期的郭沫若译本和周学普译本,现今的董问樵译本、钱春绮译本、绿原译本和樊修章译本,虽难尽善尽美,却也各有千秋,都为《浮士德》在中国的接受起过作用,做了贡献。

笔者在跟随冯至老师研究《浮士德》和学习前辈名译的基础上,前些年接受出版社约请,不揣浅陋,不畏困难,重译了《浮士德》这部“智慧之书”,因为它实在值得一读再读,一译再译,也经得起一读再读,一译再译。可尽管是重译,我在实际工作中碰见的问题和困难仍然不少,所耗费的精力和心血仍然难以数计。

至于《浮士德》的这个新译本成败如何,则只有诚恳地期待着广大读者作出品评,衷心地欢迎同行的专家和师友给予指正了。

说不完的《浮士德》!旷世不朽的《浮士德》!为了我能翻译和出版这部大书,在我的译本重版之时,我要借此机会感谢我已故的冯至老师,感谢所有给过我支持、帮助和教诲的家人、朋友和老师。

同类推荐
  •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选

    辛以词作著称于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其词作被称为“英雄之词”、“词中之龙”。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辛弃疾除了词作著称于世外,还写有大量的诗文,辛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 抚摸台湾

    抚摸台湾

    时光匆匆,人生短暂。以往听人说此话,自己也随声附和,却是秋风过耳,如今方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今年1月正式退出政界,还原为从乡村出发时的布衣平民了。这不突然,2002年从繁忙的岗位淡出,离现在的退出就差一步了。干脆就将淡出变为退出,一心一意侍弄文字,用刻下的话说是和退出零距离了。如今看来,这零距离太关键了,不是关键在省略了退位的突然,而是那时就给了我回家的感觉,回家的自在。
  •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以诗为食粮果腹,以诗为空气呼吸,以诗下酒,以诗会友,以诗传情,最后以诗殒命,以诗殉葬。作者以文字传递一种温柔的、唯美的、无际涯的细微知觉。深信:每个人内心的曲折宛转,如若不断,终会触及那些遥远的相同的灵魂深处。
  • 说人与说诗

    说人与说诗

    这是一本抒情散文,运用了积极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从说人和说诗的角度,写出了什么是诗歌,诗歌的作用等,让读者对诗歌有进一步的理解。
  • 小说艺术技巧

    小说艺术技巧

    这是一本探索小说艺术规律的专著。本书对取材、立意、语言运用、形像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绘、典型细节选择以及小说创作和阅读中必然碰到的主要问题,都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剖析。对小说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规律,中西小说的异同等,也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帝后心计

    穿越之帝后心计

    女主:长公主,您就是我的偶像!等我篡了位,我也要美男环伺!长公主:……美男在你后面。皇帝:爱妃,你那猪脑子也能篡位?看来朕没有好好疼爱你啊。女主:我错了……皇帝:长公主看来日子过得太顺了,即日起下嫁。长公主:不要啊皇上!!女猪你个祸害!!如果穿越是真实存在的,如果穿越的女主角没那么幸运,没有身份没有家人没有钱没有地位。很现实地没有众星拱月美男环绕。甚至没有随处遇到皇亲国戚的好运气。那么她如何一步步靠自己的力量得到权势富贵?如何在美人如玉的后宫拼得一席之地?如何得到最尊贵最冷漠的男人的爱情?
  • 现代修魔之英雄后传

    现代修魔之英雄后传

    古龙他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从小不爱说话,也没交过朋友。自从遇见赵雅和他一起进入修真世界,拜入清宫殿清虚道长门下。从此他成为了他们人敬人爱的大师兄,他御剑飞行来到现代。他在现代遇上更多的红颜知己,也遇上了更多的好兄弟。最后带领兄弟们歼灭日月魔教,和他的几个红颜知己逍遥而去`.....
  • 菩萨戒本经

    菩萨戒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力资源管理实战全案(上)

    人力资源管理实战全案(上)

    本套丛书具有以下特色: 1.实用性与有效性。本丛书力求实用,从书目选择到具体的培训内容,紧扣中国企业管理工作实际,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同时十分注重培训效果,为管理者提供“知行合一”的实践方案,快速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企业竞争力。2.系统性与工具性。本丛书紧扣经理人日常管理工作的九大方面,内容广泛,体系全面,同时集知识、技能、案例、工具于一体,可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参考手册,更是职业经理人自我提升的实用培训教材。3.资深实战专家编写。本丛书编委和作者不仅有实战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还有理论水平卓著的国内管理学界知名专家教授。
  • 红楼梦诗词(红楼密码)

    红楼梦诗词(红楼密码)

    本书收集了《红楼梦》的所有诗词,按原书章回编排整理,对每首诗词都作了详细的解读和评析,力图使读者在领略“红楼”诗词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关于《红楼梦》中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启示。
  • 冬月牙

    冬月牙

    一朝迷失山中,凄苦的命运就此改写……山中独居,唯有一白毛狐狸做伴……一次地震竟在家门口震出一座古墓!偶得狐族修炼密典,十年修炼后人比狐魅却气质若仙!本书读者群:247552866
  • 当我的诅咒应验的时候

    当我的诅咒应验的时候

    “我”无耻到去胁奸仇人的相好和他的女儿,小说描写了一种极端的反抗:一个长期被压制的心灵,最终于无耻中去寻找快乐,不择手段,道德坠落。
  • 师傅吓死宝宝了

    师傅吓死宝宝了

    本人实在不善于写内容简介,亲们,看书入坑吧!(*^.^*)亲亲~来吧~~~
  • 盗墓之仙海宫阙

    盗墓之仙海宫阙

    一次机缘得到发丘天官后代的点播,自此我和发小开始了倒斗的历程。
  • 那些执着的爱恋

    那些执着的爱恋

    一个刚进入高中的漂亮女孩,多才多艺还会跆拳道。在学校里相继遇到了性格迥异的四个美男。而女孩心里始终深深刻着一个人的影像,最终在那些同样执着的追求中,会接受谁呢?林熙绚:已经经历过生命洗礼的我,现在突生了很多的勇气,我是不是不要再继续默守在你身边?而是应该去努力替代掉你心里的那个人?我相信我可以许你一世的温柔幸福。岑夜野:我想我是绝对不会放手的了,不管怎么样,我都会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守着你,对你好,哪怕你根本就不需要。蒋翊阳:不管怎么样,我做的那些事都只是希望能看到你快乐,能看到你最真心的笑容,你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牧云翊:我现在开始知道爱与被爱是同等幸福的了,我爱你,我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