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86500000188

第188章 齐国的应对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与应天府一样,济南城的朝堂上也发生着相同的一幕。齐帝一怒之下甚至将陛台之上的皇案掀翻在地,堂内的文武大臣们也是跪了满满一地,没有一个敢发出一点声音。

“慕容信是干什么吃的?”齐帝大声喊道:“数万将士,竟然不能抵挡两千明军!”他满脸通红,实在是气得不行。特别是率领两千明军的竟然是之前他十分瞧不起,在齐国做人质的时候他连见都没有见过的松阳王,更是让他觉得自己的脸上好似被别人重重的甩了一巴掌一样。

“陛下,慕容信怯敌,将兵多粮足的兖州城拱手让人,实在是罪无可恕!”兵部尚书怀建木见到皇帝如此的愤怒,心中大喜,赶紧出言说道:“请陛下降旨,将慕容信押送回京之罪,再另遣得力干将收复兖州!”

齐国的军方力量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方以是皇室济阳王为首,另一方则是以兵部尚书怀建木为首。怀建木身为兵部尚书,按理说是掌管着全国的兵马的,但是济阳王却另开山头,行军作战从不报请兵部,因此怀建木一直将济阳王是做野心巨大的危险藩王,而自己则是忠于朝廷和皇帝的忠良之臣。

济阳王的军事行动虽然没有报请兵部,但是却全部密报皇帝知晓。在他看来自己既没有当皇帝的野心,同时又为了皇帝和朝廷浴血沙场,却总是被怀建木在皇帝面前打小报告,这怀建木绝对是个欺君罔上的佞臣。

齐帝对两人之间的嫌隙十分明了,而且还很希望这么持续下去。作为一国之君,他不会对任何一个人绝对的信任,平衡才是最好的保证。所以他一听见怀建木参奏要求严惩慕容信,便立即犹豫了起来。

谁都知道慕容信是济阳王的心腹爱将,怀建木此言看上去是一片公心,实际上仍然是有铲除异己的嫌疑。济阳王现在重兵北方防御燕国可能的攻击,若是激起他的不满很可能发生什么变故。如今兖州陷落举国震惊,实在是经不起再有什么折腾了。

“丞相以为呢?”齐帝没有直接答复怀建木的坚毅,而是转头询问丞相冯文瀚。这个人古板的要命,却自命清高,从不与武人为伍,因此在军方的争议问题上往往不偏袒任何一方。

“慕容信仍有数万人马集于宁阳,若是贸然将他押回京城治罪,那么宁阳的军马由何人掌管?”冯文瀚屡着自己的山羊胡,慢慢的说道。

“不错!”齐帝点了点头,冯文瀚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之前一直认为兖州城根本不会丢失,梁燕两军闹一闹也就回去了,而且不光是他,整个齐国朝廷都只这么想的。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朱栩的横空出世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这种不按照既定剧本走的情况,让齐帝十分的措手不及,所以现在他最担心的就是再有什么变化。

“慕容信暂时不能之罪,但是兖州乱局由谁来解决呢?”齐帝说道:“慕容信没有胆量和松阳王作战,谁人可以担此重任?”

齐帝话音一落就是满堂的安静,就连怀建木也默不言语。虽然他和济阳王互相仇视,但是其手下将领慕容信的能力还是不能忽视的。怀建木自问他的人手中没有能与慕容信相提并论的人物。

“可调济阳王南下,统帅青州兵马,再加上慕容信所部,一举将明国松阳王歼灭!”丞相冯文瀚说道。

“不可,济阳王南下,若是燕军趁机偷袭济南该如何是好?”这次不等别人说话,齐帝就帝一个不同意了。丢了兖州拿不回来,自己好歹还是皇帝,照样享受荣华富贵。若是丢了济南城被人攻破,那可就成亡国奴了,别说荣华富贵,连眼前的荣华富贵也全部烟消云散。

“陛下,燕军刚刚被梁军联合松阳王杀得打败,正是要复仇的时候啊!”冯文瀚摇了摇头,心想这大齐的皇帝怎么就这么笨呢?不过皇帝就是皇帝,再笨再蠢他也得耐着性子解释一下:“可派遣能言善辩之人前往燕国陈述利害,燕国定然会接受。”

燕国一向视自己为中原的北方屏障,滚滚铁骑在中原汉族各国之中是数一数二的。当时如今却被梁国摆了一道,不但被人家背弃盟约,还白白丢掉了上万名军士的姓名,这口气他能咽下吗?

齐帝皱着眉头想了半天,这个道理他是懂的,只不过让他把济南城毫无保留的晾在燕国铁骑面前,他还是不太敢。要知道若是燕国的骑兵全速前进,只需要两天时间就能到达济南城下。虽然济南城城池高大坚固,兵多粮足,但是凡事就是怕有所闪失,一旦有个万一,那后悔也来不及。

“请陛下宣济阳王南下,收复兖州城!”冯文瀚恭敬地说道。这个人倒是真的一片公心,就是认为这样做是最好的办法。

“罢了罢了!”齐帝大手一挥喊道:“拟旨,济阳王即日起至蒙阴驻守,青州南部兵马任其调动,尽快收复兖州!”齐帝有一个好处,就是敢于将权力下放,就像这次之一,没有给济阳王规定具体的时间,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打仗的材料,所以也就不瞎指挥,战略上的时机由济阳王自己决定就好了。

不过他还是留了一手,只任由济阳王调动青州南部的兵马,北部却不让他插手。要知道,青州府城就在北部,其中驻扎了青州绝大部分的兵马。齐帝是怕万一燕军真的从北边破境而入,还能有青州府的兵马来救援济南。不过这样一来济阳王所能调动的兵马恐怕就不到五万人了。而且青州最南端和明国淮安府接壤,必定要留下相当一部分兵马防御,这样的话,济阳王真正能调动的军队只有两三万人而已。

冯文瀚当然听出了齐帝旨意的意思,心中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不愿冒险,的确是稳妥的多,但是有时候也会坐失良机。好在兖州府内还有慕容信的三万多兵马,这么算的话,到时候济阳王能够控制的军队总数就差不多有六万人,对付只有两千明军的松阳王,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同类推荐
  • 汉末仗剑行

    汉末仗剑行

    大梦忽醒来往事已千年一个爱好三国历史的现代普通青年,突然要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的迟暮帝国。是该随波逐流,成为历史浪潮中的一名看客;还是逆流而上,当一名斩破大浪的历史投机者?
  • 无品知县

    无品知县

    晚清是可恨的、又是可爱的。它孕育了一代人民、铸造了一部血红的历史。帝国有优柔寡断的咸丰,朝廷有蛮横大气的肃顺,江湖有八卦神掌的董海川,民间有皓腕凝雪的缱绻伊人……还有我们那可爱的主人公罗十三。他的到来,使腐败透底的晚清帝国,更添了一丝华然浪漫。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挟宋

    挟宋

    挟宋者,任逍遥!开个小店,小本经营,盗本小说,随便讲讲,就赚的美人泪,还有几文钱,小资小调,世外般的渔村生活。日子淡了,鸟了蛋疼。做个海盗,专抢官府,谁让你不给我好脸色,东侵西略,聚一帮贼众,占山为王,偶尔跑跑海运,倒买倒卖,再赚点外块,黄金白银如流水。钱多了,也发愁。大宋,小金……,美女如云,我不能再沉默了,决定揭杆而起,祸乱其中……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3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3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大明恶贼

    大明恶贼

    本想做个布衣小民,却不想做成了刁民,且看大明朝的小刁民如何掀起一场惊天风暴,力挽狂澜,左手江山右手美人,傲视天下!
热门推荐
  • 亚里士多德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被视为柏拉图之后世界古代史的另一位大思想家,被马克思和恩格斯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最博学的人”。
  • 辛夷花开

    辛夷花开

    原本小医女一枚,岂料阴差阳错卷入大家庭明争暗斗,牵扯出惊天身世。手握半张藏宝图,和两位少侠行走江湖,寻巫族,闯灵山,闹革命......且看医女如何变大侠!
  • The Arrow of Gold

    The Arrow of Gol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魅鬼夫生个娃

    邪魅鬼夫生个娃

    平凡的我,遇上了一只鬼来还债,还债就还债,你嘛脱衣服啊,哎,不对,你脱你自己的就好,嘛还脱我的。“爷,家境贫穷,无以为报,若娘子,不嫌弃,为夫愿以身相许!”“我不同意…不同意…同意…”笑看平凡孤女,如何被一只腹黑鬼拆骨入腹。
  • 三圣大传

    三圣大传

    一本着意于人物描写和剧情发展的玄幻类书籍。就不升级,气死你。
  • 卝城安澜

    卝城安澜

    架空,发生于安朝卝城的一则则故事。形似于微小说,这也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希望大家可以喜欢,谢谢。
  • 重生之星际药师

    重生之星际药师

    2010年的练药世家长子,药武双修的超天才公子,因仇家垂涎其发明而被迫同归于尽而死,却意外穿越到了二十二世纪一个无名小废物身上。原本古武只是隐于民间的暗藏技术,但随着当年2012的到来,各大遗迹争先显露出无数古武秘籍,二十二世纪已是一个古武新武纵横的世界。在古武泛滥的世界里,药,自然是放在首位的珍品。看陨落的药神如何依靠着脑中海量的炼药的知识,改造肉身,力修古武,铸造传奇的成神之路。在这个科技,古武,星战交织的时代,物语即将开始
  • 青楼女子传

    青楼女子传

    你对青楼女子的看法是什么?不是,在这里的青楼女子不是你想的那样,一位青楼女子的传奇人生,打破你对青楼女子的观念。
  • 剑临至尊

    剑临至尊

    幻剑如梦,迁越时空。上古神兵,重现异世。神何以为神,魔何以为魔?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
  • 我是曹操,我怕谁(下):一号首长的心理秘密

    我是曹操,我怕谁(下):一号首长的心理秘密

    本书是《漫画心理三国》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分上下两册,改编自陈禹安原著《心理曹操》。由资深漫画家苏凝精心改编绘制而成。这部漫画活泼而不失严肃,生动地剖析了曹操一生的跌宕起伏和心理动态。苏凝的改编绘画风格非常幽默,常常让人会心一笑,陈禹安本人也表示漫画已经体味到了他原著的精髓,甚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