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0900000017

第17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6)

但是,重构或者说用童年记忆来解释当前行为,越没有证据就越无价值,或者证据多时也只是一种可能性。”更何况,由于记忆模糊,有时甚至很难断定所谓的早期经验到底是真实的经历,还是幻想。加上,与现在怪癖相关的幼儿经历往往是散乱无章的,不能解释任何事情。因此,“当童年的真实图画给蒙上了一层迷雾时,人们便强作努力穿破迷雾,这实际是用知之依旧甚少的东西(童年)来解释尚且不知的东西(现在的怪癖)。”霍尼认为,重要的是要“理解现在人格的复杂性以及构成他心理均衡的条件。然后,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特定的事件一定会扰乱这种均衡。”事实上,平静的、心态平衡的人不会成为心理失衡的受害者,受害者只能是那些为内在冲突所撕裂的人。一个人的性格结构越不稳定,就越容易受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的扰乱,使心理失去平衡,呈现出焦虑、消沉或其他病症。因此,霍尼坚持认为,“我相信不必从记忆中寻找最终答案,而应当努力根据具体人的实际性格结构来理解那些直接事件……意味着什么。”

(二)基本焦虑与防御机制

我们已经知道,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心理冲突是一切神经症的根源,而一切神经症的核心便是焦虑。霍尼认为,儿童的基本焦虑来自人际关系的困扰。焦虑就是“一个孩子在一个充满潜在敌意的世界里所抱有的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

对于一个孩子,如果环境中存在着一系列不利因素,比如别人对他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支配以致使他难以发挥主动性;或者别人对他的存在漠不关心、缺乏指导、缺乏尊重;或者对他过度表扬或过度批评,缺乏真诚的温暧的关怀;或者由于父母冲突,使孩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造成情感创伤;或者由于孩子过早地承担过多责任或过迟承担应有的责任;或在同伴交往中被孤立、受委屈、遭歧视,产生过重的防范心理;或环境充满排斥,令人难以适应和接受等,孩子势必要产生不安全感和无助感,于是焦虑是不可避免的。后期,霍尼进一步指出,人际关系的困扰加上自我的分离,最终会导致神经症。霍尼认为人的自我可划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叫真实的自我,它是人的生命核心和人的天赋潜能的自然流露;一部分叫理想的自我,是为满足内心的神经症驱力而形成的尽善尽美的自我意象;第三部分叫现实的自我,指在环境的影响下人的一切表现。在正常情况下,自我的三部分是和谐统一的,由于人际关系的困扰,一旦出现自我的分离和异化,就导致神经症的发生。儿童在不利的环境中被烦恼所包围,他们探索着自己前进的道路,应付着这个充满潜在危险的世界。“尽管他柔弱而恐惧,他还是无意识地调整着自己的行为策略来适应在环境中起作用的一些特殊力量。如此,他不仅形成一些特别的行为策略,而且形成了持久的性格倾向,这成为其人格的一部分,我称其为神经质倾向”处于这种环境中的儿童应付外界的主要手段有三种,即趋众、逆众或离众。

所谓趋众,就是承认自己无能,尽管他也疏远自我,心存恐惧,他依然要努力赢取别人的感情,并依靠上他们,只有和他们在一起才感到安全。当群体(包括家庭)出现意见分歧时,他总是依附其中最有势力的人或群体,通过随大流获得归属感,从而消除软弱和孤独。

所谓逆众就是儿童坦然地承受周围的敌意,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决心抗争,企图成为击败对手的强者。

所谓离众,就是表现为既不归属于谁,也不想与他人抗争,总是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如特定的空间、玩具、书籍、梦想等)。

趋众、逆众和离众是个人为了获得安全所使用的行为模式,都和某种与基本焦虑有关的因素被过分强调有关,趋众出于无助感,逆众出于敌对感,离众则处于孤立感。在实际的生活中,这些密切关联的因素是同时存在的,不过在某一时期可能有一项比较突出。霍尼指出,以上这些心理状态并不仅仅局限在人际关系中,它会逐渐扩散到整个人格及生活关系的各个方面。“始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而生的冲突迟早会影响整个人格,这一切并不是偶然的。人际关系是如此重要以致必定会造就我们成长的品质、奋斗的目标、所信仰的价值观念。所有这一切反过来又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并因此纠缠在一起,相互混杂。”

霍尼认为,人际关系的困扰引起基本焦虑,而焦虑则导致防御策略的形成。这类无意识的方法可归类为:盲点作用、分隔作用、合理化作用、过分自控、自以为是、捉摸不定和犬儒主义。

盲点作用(盲点现象)。人们,尤其是神经症病人对自己的实际行为与他的理想化形象之间的差异视而不见。他们把潜在的冲突排斥在知觉之外,表现为对自身情感体验的麻木不仁。

分隔作用。一个人在各种现存的冲突中自我失去了整体感,便将自我分割成若干小块,块与块之间毫不抵触。这种分隔作用既是因冲突而自我分离的结果,也是因不愿承认冲突而设的防卫手段。其结果是矛盾依然存在,但冲突悄然消失。分隔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多重人格”。

合理化作用。通过推理的方式自我欺骗,称之为合理化作用。它主要用来替自己辩护或将自己的动机和行为与约定俗成的意识形态看齐。这个通常的想法只在某种程度上合理,其含义是生活在同一文明中的人们都沿着同一准则进行合理化,而实际上,被合理化的内容和方式因人而不大相同。事实上,合理化是所有建立在基本冲突之上的每个防御机制的支点。如盲点现象就是通过合理化把差距推理成不存在,分隔现象就是通过合理化把人格的分解演绎成理所当然。

过分自控。过分自控是一道抵御矛盾感情冲击的大坝。在早期,它表现为有意识的行为,后来变得多少有些自动化。神经症病人在对自己施加控制时,不允许自己因热情、性冲动、自怜或愤怒而失去自制力,竭力克制所有的自发性。其中,对愤怒的控制是最重要的。因为愤怒在人际关系中最具破坏性,而且对愤怒的控制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对愤怒的控制会积聚越来越大的爆发力,而对越来越大的爆发力需要更强的自控来抑制。这就又可能会产生强迫症,导致新的麻烦。

自以为是。自以为是是明显的进攻倾向与超然特征的结合产生出的防卫法。病人试图通过武断地宣称自己一贯正确来“一劳永逸”地平息冲突。此时,自身的感情往往是这一机制的不安定因素,必须加以严格控制。自以为是的人通常不肯接受心理分析。

捉摸不定。与呆板的自以为是相反的是捉摸不定。这种人永远无法固守己见,叫人摸不着头脑。

犬儒主义。这是一种拒绝承认冲突的防御机制,表现为否认和嘲弄道德标准。

以上各种防御机制都是围绕着基本冲突而建立起来的。霍尼把这整套防御机制体系称为保护性结构。多种防卫措施可以综合利用,但其作用的程度大小是不等的。保护性结构虽然能给人造成一种平衡感,但它是十分脆弱的。实质上,这种表面的平衡感是用极大的代价换取得来的暂时的宁静,它并没有解决冲突。霍尼说,要想真正地解决冲突,就不是能用理性的决定、逃避或是意志力所能做到的。惟一的办法是改变存在于人格本身导致冲突产生的条件。“必须帮助神经症病人自己拯救自己,使他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情感和需求,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并依赖自己的情感和信念同他人相处。”当然,要达到这一点,必须采用特殊的治疗步骤。这项任务只能由心理医生来完成。霍尼指出,幸运的是,心理分析并不是解除内心冲突的惟一办法。生活本身就是极为有效的治疗师。一个人的某些经历可能足以使人发生人格变化。”霍尼乐观地宣称:“我的信条却是人类有能力也有愿望开发自己的潜力并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霍尼的基本焦虑理论认为,当儿童在家庭中因环境的影响而在心中产生焦虑时,就不得不采取一些行为策略来帮助自己克服孤独和不安全感。儿童的人格就是在对于特殊环境要求做出反复的反应中形成的。如果他们运用的一种策略变成人格中的一个固定成分时,这种策略就要变成对付焦虑的防御机制。可见,霍尼在对待人格发展的因素时,注重的不是先天的、生理的因素,而是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不适当,就引起儿童内心的基本冲突,而当家庭充满慈爱和温暧,儿童就可以防止神经症人格特征的产生和发展。可见,霍尼对儿童人格的发展持乐观主义的态度,对治疗神经症病人的态度也是乐观主义的。所有这些都是霍尼的理论比弗洛伊德理论来得进步的表示。墨菲指出,“霍尼运用心理分析学的一切武器一直在社会解释的这条道路上迈进……不言而喻,霍尼的方法所取得的成果是丰硕的”。

三、埃里克森同一性渐成说

埃里克森(ErikHomburgerErikson,1920—1994),美国精神分析医生,当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一)同一性渐成说的理论基点埃里克森将人的发展中的人格结构,即整个心理过程的重心,从弗洛伊德的本能过程转到自我过程,把人的发展动机从潜意识扩展到意识领域,从先天的本能欲望转移到现实关系中。埃里克森认为,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个方面的因素组成的统一体。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按主要冲突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他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两个对立的双极相互斗争的特定心理社会任务。个人在发展任务的斗争和解决的过程中,按次序向下一阶段过渡。各阶段的发展任务解决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个人未来人格和生活的具体方面。如果个体在某一阶段未能很好解决发展任务,那么,儿童也可以由此获得克服不适应发展的机会,通过教育在下一阶段得到补偿。

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同一性是一个中心概念。

什么是同一性呢?埃里克森说:迄今为止,我已审慎地在几种不同的含义上试用了同一性这一名词。有一时期它似乎指的是个人独特性的意识感,另一时期指的是经验连续性的潜意识追求,再一时期则指的是集体理想一致。”自我发展最初是通过心力内投和投射的过程产生的,继而是通过自居作用,再后是通过同一性的形成而实现的。这些途径并不是自我发展的阶段,而是自我形成和转化的形式。这里所讲的心力内投是指儿童早期将父母的命令和表象加以结合,它有赖于儿童与成人(主要是母亲)在照看过程中因满意而产生的情感共鸣。这种最初的情感共鸣为自我提供了一个安全支柱,从而又延伸到另一支柱,即儿童最初所爱的“对象”儿童晚期和青年早期的自居作用为儿童提供了有意义的角色层次,形成同一性。但心力内投和自居作用都不能说明真正的同一性。真正的同一性不是前二者的总和,而是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一致的及较为完善的意识,也就是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说得通俗些,就是将人格发展的不同水平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的间断性加以沟通和整合。埃里克森认为,“只有一种坚实的内在同一性才标志着青年过程的结束,而且也才是进一步成熟的一个真正条件。”

(二)同一性渐成的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把个体从出生到临终的一生称为生命周期。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在生命周期中,机体的成长遵循着渐成性原则,即任何生长的东西都是有一个基本方案,各部分从这个方案中发生,每一部分在某一时间各有其特殊优势,直到所有部分都发生,进而形成了一个有功能的整体为止。为此,埃里克森将同一性的渐成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同类推荐
  • 医说孙子兵法

    医说孙子兵法

    本书从一个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来解读兵学名著,令人耳目一新,对临床医学、医院管理和医学教学科研有一定裨益。战略思想不仅受到军事战略家的重视,现已扩展到包括医学在内的其他领域。从指导思想、行动准则和理念上来看,医学与兵学有许多共同之处。防病如防敌,“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医治未病之病”、“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的思想与孙子“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的理念是一致的。
  • 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

    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介绍了天人相应与生命整体观、养生方面的知识。
  •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本书主要介绍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人体解剖、诊断等,有助于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本书适合医生及医学生使用。
  •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河北省沧州市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涌现出神医扁鹊、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等杏林巨擘,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先驱张锡纯,其专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至今在医学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和深远影响。
  • 助听器学

    助听器学

    本书共13章,从助听器的发展简史,到助听器的物理组成、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助听器的分类等方面介绍了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及性能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还着重介绍了助听器的临床应用经验、不同人群的助听器选配方法,以及如何遵循选配步骤,为听障人士选择符合其听力损失的最优助听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听力学专业的学习教材、各大助听器公司的培训手册、助听器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提供给对助听器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包括有听力损失的成人和听力损失儿童的家长),使他们能够对助听器有更科学、系统、专业的认识!
热门推荐
  • 冥府最佳事务员的养成

    冥府最佳事务员的养成

    和新任冥君首次见面,谢猗苏就泼了对方一脸水礼尚往来,第二次见面冥君扔回给她一个烂摊子:“今日起,你全权负责规劝忘川住民转生。”动迁工作不仅压力大,还毫无保障:“本座暂时不准备发你俸禄。”谢猗苏却觉得其实这些都不算事要命的是,冥君长了张和她曾经的暗恋对象一模一样的脸。
  • 全民男神

    全民男神

    谢氏家族的全能管家谢铭佑,因为功高盖主而被家族里的少家族妒忌,而谢铭佑为了不与养育了自己一生的家族闹矛盾,谢铭佑选择在一次事故中制造了假死的假象,而后脱离了家族,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城市生活,只不过预想的安逸的生活并没有到来,才平静了没几天,谢铭佑就生活就开始莺莺燕燕了起来,卷入在众多美女的纠纷之中。
  • 福尔摩斯探案(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福尔摩斯探案(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这里曾经是汉朝1

    这里曾经是汉朝1

    秦末时期,天下大乱,以刘邦为代表的草根阶层,于战乱中迅速崛起。与此同时,没落贵族后裔项羽,于绝境奋起,力克群雄,争霸天下。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韬光养晦,重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东出关中,与项羽逐鹿天下。一时间,英雄为决胜负,拔剑相向,天下如煮水鼎沸,血流成河,天地黯然无光……
  • 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

    乐府诗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感情强烈外露,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在《陌上花开》中,安意如以诗为线索,以史为素材,以独特的感性文字,将古意盎然的乐府诗词完美解码,复原了那些哀乐缠绵的故事、丰神俊逸的人物、婉曲难测的情怀。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五代。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
  • 上古无双

    上古无双

    在大迁徙后的数百年中,哈里兰这个民族靠着勇猛与战斗成功的征服了东大陆,就在对领土与财富的欲求急剧膨胀时,他们将手中的战矛指向北方,指向冰封的原大陆。就在这个时候,一曲哀歌从西大陆的精灵族中传出,传遍了整个世界。东大陆的草原上,从不被神灵眷顾的游牧民族忽然将箭矢射往那个被濒临毁灭的地方。诺亚这个与世无争的种族,在死守冥界之门时也开始远眺。在这个暴风雨即将席卷万物的时候,原大陆中的塑月帝国中,有位苦命的二皇子决心远行……
  • 农女吉祥

    农女吉祥

    刘吉祥叉腰指天,怒目而视,老天你是要闹哪样啊!本来是个没钱、没工作、没男友的三没剩女也就算了,怎么一觉醒来就成了没异能、没空间、没权、没钱还没智商的五没倒霉女了?就算是个傻姑娘,我也要勤种田奔小康,吉祥挺起胸脯向前望,可是……吉祥挠挠头,嘿嘿一笑,我是农事小白……乌鸦嘎嘎嘎飞过,掉落一地鸟毛
  • 妖女的爱情故事

    妖女的爱情故事

    她们四个合称四大妖女,在自己的故事里横冲直撞。
  • 三国志(上)

    三国志(上)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