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87300000012

第12章 气与习俗(5)

竖蛋活动不但在春分才有,秋分时节同样盛行。这项民俗不仅在国内普遍,甚至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秋分时节都会有这样的活动。

4.祭目

春分祭日,秋分则祭月,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叫做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处所。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拜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推崇,随着社会的开放,也渐渐影响到民间。

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发展而来的。有确切的史料记载,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的。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一样,未必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很扫兴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到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就是中秋节。

5.送秋牛

秋分随之便到,这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日“秋牛图”。

送图者都是民间那些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

每到一家更是触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即兴而出,却句句有韵好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寒露的节气习俗

1.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代表性食品。因为“糕”与“高”同音,古人相信“百事皆高”的说法,所以在重阳节登高时吃糕,预示步步高升。

宋代重阳糕的制作非常讲究。《梦粱录》记载:此糕是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钉,插小彩旗,故名日“重阳糕”。还有一种,是由宫中的“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人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人韵果糖霜,名之日‘狮蛮栗糕’”。《乾淳岁时记》中说,当时更有一种不一般的重阳食品,它“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名日‘春兰秋菊’”,不但食糕制作考究精致,而且命名奇特,为前世所少见。

2.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就已经盛行。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多数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也有男子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描述。除了佩带茱萸外,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后来传承下来。清代,北京重阳节的风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形。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送佩戴的。

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政府的提倡下,重阳节已成为了中国人“敬老爱老”的老人节了。

3.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始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闻名,以诗闻名,以爱饮酒闻名,也以爱菊闻名,后人学习他,便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把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更接近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流行,当时的菊花就有许多品种,千姿百态。在民间,人们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凌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主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更为昌盛,且不仅在九月九日,但仍然以重阳节前后最为昌盛。

所谓菊花酒,就是用菊花作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酒。《西京杂记》

称:“当每年菊花盛开之时,采其茎叶,杂以黍米酿成,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因为饮菊花酒同样能够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是汉代宗贵达官常饮的佳品。对此沈栓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一诗写道:“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4.登高

寒露时节的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民间又称“双阳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告诉我们,到了唐朝,中原地区“九九登高”、“遍插茱萸”已沿袭成俗了。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来,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够了瘟的蹂躏。一场瘟疫夺去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送了命。

恒景病愈后告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求仙学艺,为民除掉瘟。恒景遍访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术无穷的仙长。在仙鹤带领下,仙长最终收留了恒景。仙长不但教他降妖剑术,又送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地练功,终于练出了一身本领。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为害,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降妖了。”仙长给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坛菊花酒,并且面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快回家。恒景回到家乡,在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密授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一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伴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飘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突然停下来,脸色变了。恒景手拿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下子就把瘟魔刺死于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习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了下来。

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内容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风俗起源于东汉。唐代文人所作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风俗,如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作。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是登高山、登高塔。

霜降的节气习俗

吃柿子、赏菊、祭祖等是霜降期间的民俗。

1.祭祖

霜降期间,农历的十月初一在民间为古老的祭祖节,又称“十月朝”。祭祀祖先分为家祭和墓祭。祭祀时不但有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而且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一一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烧给祖先,称做“送寒衣”。因此,祭祖节又叫“烧衣节”。

2.赏菊

霜降时节恰逢秋菊盛开的时候,许多地方在这时举行菊花会,表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北京地区的菊花会往往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举行。菊花会的菊花不仅种类多,而且很名贵。有的散盆,有的数百盆四周堆积成塔,叫作九花塔,红、黑、蓝、白、黄、橙、绿、紫,五彩缤纷。品种有金边大红、紫凤双叠、映日荷花、粉牡丹、墨虎须、秋水芙蓉等上百种以上。文人墨客边赏菊,边饮酒、赋诗、作画。还有一种小范围的菊花会,是不必出家门的,主要是早些时候有钱人家举办的。他们在霜降前采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广厦中,前轩后轾,也堆成菊化塔。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长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后喝酒赏菊。

3.吃柿子

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霜降。在此期问,吃柿子的习俗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民间的解释是,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实际上,只是柿子普遍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肉鲜味美皮薄,营养丰富。

立冬的节气习俗

立冬是冬天的开始,本来就是个重要的节日。在封建时期,立冬这一天皇帝会带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直到今天,每年立冬,人们仍然要庆祝一下。

1.烧荤香

在立冬这一天,东北满族同胞聚集地有烧香的习俗。立冬过后,秋粮入库,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时期。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时问为5~7天,在加上操办祭祖烧香的前三天,全家人连着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2.补冬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喜欢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

等冬令进补餐厅人满为患。许多家庭还会炖香油鸡、四物鸡来增加能量。

在我国北方,尤其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何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起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

子之时的饺子必须要吃。

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传统习俗,立冬这天,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快。

3.迎冬

在过去,皇帝有到郊外迎冬的仪式,并赏群臣冬衣、抚恤孤寡。

立冬前三日主管历法祭祀的官员会告诉皇帝立冬的时间,皇帝便进行沐浴斋戒。立冬那天,皇帝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皇帝要大大赏赐,以安社稷,而且要抚恤孤寡。

4.吃倭瓜

在天津一带,有立冬节气吃倭瓜饺子的习俗。倭瓜即南瓜,又叫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普通的蔬菜。一般倭瓜都在夏天买,储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历经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与夏天吃的倭瓜馅不一样。如果蘸醋加蒜吃,别有一番味道。

小雪的节气习俗

小雪期间的节日民俗相对于其他节气要少一些。

1.吃糍粑

在南方有些地方,在小雪前后还有吃糍粑的风俗。在古代,糍粑作为南方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祭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情。

2.腌腊肉

小雪后气温迅速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机会。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自己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拿来享受。

大雪的节气习俗

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在大雪的时候都有吃饴糖的习俗。每到此时,街头就会出现许多敲铴锣卖饴糖的小摊贩。铴锣一响,便引来许多小孩、妇女、老人出来购买。妇女、老人食饴糖为的是在冬季补养身体。

大雪期间,如正值天降大雪,全国各地许多人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赏雪景。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有一段话捕述了杭州城内的王公贵族在大雪天里堆雪山雪人的情形:“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

大雪的时候昼长夜短。人们便根据这个特点,各手工作坊、家庭手工就纷纷利用夜间的空闲时间开夜工,俗称“夜作”。如手工的纸扎业、刺绣业、纺织业、缝纫业、染坊,到了深夜要吃夜间餐,这就是“夜作饭”的来源。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各饮食店、小吃摊也纷纷开办夜市,天至五更才‘结束,生意十分红火。

冬至的节气习俗

在二十四节气中,要论哪个节气最为丰富多彩,冬至恐怕要数得上了。冬至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古人认为,冬至过后,白昼的时间逐步增加,阳气上升,是个吉利的好日子。因此值得庆祝。

1.冬至食俗

(1)冬至团

冬至团在有些地区也叫“冬至丸”,在南方某些地区比较盛行。每年冬至日(阳历12月22日前后),家家户户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除自家吃以外,还赠送亲友。全家聚餐是取团圆的意思。

(2)吃馄饨

冬至吃馄饨最早源于南宋时,朝廷民间都流行。相传宋高宗赵构很喜欢吃御厨制作的馄饨,因有一次没把馄饨煮熟有人要送厨师去大理寺问罪,但因为这厨师会做馄饨,赵构就免了他的罪。后来,馄饨制法流向民间。街市上馄饨店铺众多,馄饨花形馅料各不同,有几十种之多,当时谓之“百味馄饨”。

冬至节时每户老百姓都包馄饨,先祭祖先然后全家吃馄饨。到明清民国时期,馄饨也成为华北地区许多老百姓冬至必食之食物,并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俗语。那时犹如过除夕夜一样,在冬至前的夜晚各家要备好第二天冬至节的祭祀用的食品,忙于包馄饨和蒸年糕等。其情景仿佛除夕守岁,故称之为“冬至夜”。

(3)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渊远流长,据说是从汉代起源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非常鲜美,连声称赞。从此,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在民问形成了。现在的人们都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物,祈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4)火锅

同类推荐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 中华名句智慧金典

    中华名句智慧金典

    本书所选名言涉及人们生活、学习、做人、处世的各个方面,除了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外,大多数还具有劝世的功能。有的饱含人生哲理,读之能启人心智;有的慷慨陈词,忧国忧民,读之令人振奋;有的循循善诱,借物言志,读之令人顿悟;有的文字优美,意境雅致,读之如沛春风……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史话:海上丝绸之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兴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等内容。
  • 大科技时代: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大科技时代: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科学把我们推上天堂,还是把我们拉下地狱?无论是大思想家卢梭,还是声名赫赫的精神领袖伏尔泰,得出的结论也是截然相反的。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热门推荐
  • 佳妻临门,袁少好难缠

    佳妻临门,袁少好难缠

    醉酒走错房,招惹上霸道总裁,从此以后她的生活大变样。继母欺压,他帮忙打脸;继妹侮辱,他强势反击,将她护在自己身下。“签下这份合约,成为我的妻子,我给你全世界。”他霸道强势。合约到期,他却不准她离开:“偷走了我的心,还想逃?”无论天涯海角,她都逃不出他的手掌,他的心。
  • 小凰不是仙

    小凰不是仙

    开天辟地古往今来哪只凤凰比她更倒霉?开场便是凤落天海被鸡欺,幸而遇见雅量高致俯瞰众生的凤王朝华君,进入神界过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好日子,之后无意中救下落难的仙界太子关河月微,更因祸得福吃了风神内丹,化为人形,以为否极泰来,与凤王情愫渐生,谁料变数突生。杀神转世的虚天魔帝,上古神威,睥睨六界,无人能制,天界流传着一个重新封印他的预言……在亲眼目睹朝华君与旧情人重逢时,小凰田真赌气外出,正巧遇上睥睨六界无人能制的魔帝,是该“弃明投暗”,还是“忠贞不屈”?三界的命运,竞因她这只小凰而颠覆,冥冥之中,似有一段天意。
  • 紫微神将

    紫微神将

    如果每个修者都是一颗星辰,那么他们都将是独一无二的;既然独一无二,何须雷同。不管你是读书知千万,还是天赋异禀好身骨,这些都是方法,而借助星辰之力是提升修为的根源。一千八百年后,苏浪重生在一个十四岁修为全失的少年苏正青身上,他带着具强硬的身躯和荐书来到雷州,重新修炼成一个最逆天的神将。
  • 豪门情深:墨少第一夫人

    豪门情深:墨少第一夫人

    稀里糊涂做了两年随传随到的债奴,债主却突然有一天大发慈悲,丢给她一句话,“你以后不用来了!”冷言却并没有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喜悦,对于赔了身,又赔了心的她来说,她有一种被抛弃的悲凉感……可是……被弃后,却随时随地撞上债主,只是双方转换了新的身份,怎么换,她都是可怜的屈服者,怎么破?每个人都曾经有过一段只能被自己记起的年代,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叫作从前,明明是几年前,回忆起来却遥远而漫长,你在后面跟着的岁月,一转眼就退到了身后,一转身,一切都变了。男女主身心干净,完美结局
  • 纵横六界

    纵横六界

    盘古有训:“纵横六界,诸事皆有缘法。凡人仰观苍天,无明日月潜息,四时更替,幽冥之间,万物已循因缘,恒大者则为‘天道’。”
  • 诛神榜

    诛神榜

    一篇文章,日月生辉,风调雨顺。一曲高歌,乾坤颠倒,神魔起舞。一把铁剑,纵横九州,快意恩仇。一杆长枪,血战沙场,保家卫国。封禅,沧州青霄城人士,于十七岁参加武举和文举,获得文武双科榜首。十九岁参加殿试,金榜题名文武双状元!
  • 异能王尊

    异能王尊

    “尼玛!哥哥百万元出租……”御姐、道姑、校花、警花、靓丽上司、美女市长、个性明星、性感护士统统入吾彀中矣!华夏大地,隐世高手组成武者王国。花丛浪子杨伟,勇夺王尊,力战倭寇,挑战生化人,克黑帮、夺资源。只慕鸳鸯不慕仙,极品混蛋成霸主!
  • 无极至圣

    无极至圣

    前世纵横天下的天帝林彻天,意外身陨无上禁地,临死之前逆天而行,创造出重生契机。于是,无人问津的平民废材风清扬记忆觉醒,以惊世骇俗的速度成长崛起,傲立于天才林立的阳衍大陆之中。…………昔日废材,今日便要手持神兵,斩尽天下英才。
  • 最流行的管理寓言

    最流行的管理寓言

    本书中含现代经理人不可不知的124个流行管理寓言,智慧尽在本书中隐藏,全书分为七编,有战略·决策·变革、员工·团队·制度、选人·用人·育人、激励·授权·沟通、计划·执行·成效、竞争·危机·创新、领导·品质·技能。快快买回家收藏吧!
  • 病王毒妃

    病王毒妃

    煞星魂穿而来,替了那倒霉的萧家嫡小姐活,可没说要替她咽了那些个莫名其妙的气…煞气太重,养在庵堂,请佛祖化去她满身煞气?呸!姑奶奶虽乐得自在,可走之前定要放把火烧了那庵堂里睁眼瞎的佛祖!病王要冲喜,点名要萧家嫡女?姐妹纷纷变色,唯她双手高举:我去!本盘算着病王死后她便自由,却不想见到那面色苍白的人儿后却心生怜悯……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