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87300000010

第10章 气与习俗(3)

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也就是雨前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宜,雨量充足,加之茶树经冬季半年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好似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仿佛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谷雨茶与清明茶同为茶中的佳品。一般谷雨茶价格比较低廉,水中造型好,口感也不比清明茶差,大多的茶客通常更喜爱谷雨茶。

茶农们说,真正的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做的干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谷雨茶,而且要上午采的。民间还传说真正的谷雨茶能让死人复活,但这只是传说。可想这真正的谷雨茶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茶农们那天采摘来做好的茶都是留着自己喝或用来招待客人。在给客人泡茶时会颇为得意地对客人说,这是谷雨那天做的茶哦。言外之意,只有贵客来了才会享用到哦。

3.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习俗,庄户人家的大姑娘小媳妇不论有事没事,都要挎着篮子到野外走一圈回来,称为“走谷雨”。她们这样做是为了表达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走出一个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年成。

4.祭仓颉

陕西白水县有谷雨祭祀文祖仓颉的传统,“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习俗。

5.禁蝎

过去,山西临汾一带谷雨日画张天师符贴在门上,名日“禁蝎”。陕西风翔一带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可见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其上印有:

“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叼一嘴,毒虫化为水……”画面当中雄鸡衔虫,爪下还有一只大蝎子。画上还有咒符。雄鸡治蝎的说法久在民间流传。《西游记》第五十五回:孙悟空、猪八戒敌不过蝎子精,观音也自知近他不得。只好让孙悟空去请昴日星官,结果马到成功。昴日星官本是一只双冠子大公鸡。书中描写昴日星官现出本相——大公鸡,然后对着蝎子精叫一声,蝎子精立刻现了原形,是个琵琶大小的蝎子。大公鸡再叫一声,蝎子精浑身酥软,死在山坡。山东也有禁蝎民俗。清乾隆六年《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禁蝎”的民俗表达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平安的心情。

6.桃花水洗浴

谷雨的河水也十分珍贵。在西北地区,过去的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谷雨节人们以“桃花水”洗浴,举行射猎、跳舞等庆祝活动。

7.食香椿

谷雨食香椿是北方的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候,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的说法。香椿具有提高机体抵抗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立夏的节气习俗

我国自古以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农耕。《礼记。月令》中说:“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返,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欢悦。”古时,迎夏的队伍穿的礼服、佩的玉、坐的马车和马、甚至于车上的旗帜都是红色的,这预示着炽热的夏天就要到来了。

直到现在,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依然不少。

1.挂蛋、斗蛋

立夏当天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泡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脖子上。孩子们便三三两两围在一起玩斗蛋了。蛋有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决出胜负。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立夏日有忌坐门槛的习俗。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

2.称人

称人的习俗在立夏吃罢中饭后进行。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个凳子,大家依次坐到凳子上面称一下。司秤人一边打秤花,一边讲着吉利话。称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称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

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至于立夏“称人”习俗的来历,民间传说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以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咐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托之日,恰好是这年立夏,孟获立刻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到夏日,孟获都依诺前来拜望。过了许多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重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拜望阿斗,每次去则都要称阿斗的体重,以验证阿斗是不是被晋武帝亏待了。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攻晋。晋武帝为了蒙蔽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了又糯又香的豌豆糯米饭,饭量大增。孟获进城称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称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亏待他,日子也过得太平,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出入,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称人能给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祷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3.立夏饭

立夏当天,许多地方的人们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发展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南方很多地区的立夏饭是掺杂豌豆的糯米饭。桌上摆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计。民间相传立夏吃蛋主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得到补充。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日,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耗,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似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走远路,寓意主腿。带壳豌豆状如眼睛。古人眼疾很多,人们为了去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似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宁波的立夏习俗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一样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

(身体康健)。再是吃软菜,说吃后夏天不会长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细腻。

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

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穷,身轻如燕。

上海郊县农民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

湖北省通山县民间把立夏作为一个隆重节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

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人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表达对夏季之祝愿。

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

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人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主要有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非常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邻里互邀喝糊汤。这与浙东农村立夏吃“七家粥”

的风俗有些类似。“七家粥”与“七家茶”也可当做是立夏尝新的另一种形式,“七家粥”是收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享。“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坐在一起共饮。

这些粥或茶并不见得是多么美味的食物,但这些仪式,却可以说是旧时农村社会中重要的联谊活动。

小满的节气习俗

小满是反应农业物候的节气,在这期间的民风民俗也多与农业生产有关。

1.看麦梢黄

在关中地区,每年麦子将要成熟的时候,结了婚的女儿都要到娘家去探望,问候夏收的安排情况。这一风俗叫做“看麦梢黄”,极具诗意。女婿、女儿就像过节一样,携带礼品如油旋馍、黄杏、黄瓜等,去看望娘家人。农谚云:“麦梢黄,女看娘,卸了杠枷,娘看冤家。”意为夏忙前,女儿去慰问娘家的麦收准备情况,而忙罢后,母亲再看望女儿,问候女儿的操劳情况。而小满这个名字,难道不让人联系到一位乡村女孩吗?

2.祭蚕

相传小满为蚕神生日,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会举办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主,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南方以蚕丝为主。蚕丝须靠养蚕结茧抽丝而获取,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盛行,特别是江浙一带。

蚕宝宝很娇嫩,不好侍奉。气温、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长。由于蚕要娇养,古人视蚕为“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办祈蚕节。

祈蚕节并非固定的日期,各家在哪一天“放蚕”便在哪一天举办,但前后相差不到两三天。南方很多地方建有“蚕娘庙”、“蚕神庙”,养蚕人家在祈蚕节都到“蚕娘”、“蚕神”前祈祷,摆上酒、水果、丰盛的菜肴。尤其要用面粉制成茧状,用稻草绑一把稻草山,将面粉制成的“面茧”放在其上,预示蚕茧丰收。

族长召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妥当,到小满黎明燃起火把吃麦糕、麦饼、麦团,等族长以鼓锣为号,众人以击器相和,登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人田,至河浜水干为止。

3.祭车神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传统的小满习俗。在有关的传说里,“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基上放上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人田中,有祝福水源旺盛的意思。

4.夏忙会

有些地方还会举行夏忙会,其主要目的是用于交流和购买生产工具、买卖牧畜、粜籴粮食等,时问一般3~5天,到时还会唱大戏以助兴。

5.小满动三车

小满节正值初夏,蚕茧结成,正等着采摘缫丝。江南地区,从小满之日开始,蚕妇煮蚕茧,开动缫丝车缫丝,取菜籽至油车房磨油,天旱则用水车戽水人田,民间谓之“小满动三车”。

芒种的节气习俗

芒种节气在我国南方地区比较受到重视。

1.饯花会

江南某些地区在芒种日还有“饯花会”的习俗。当地的人们认为,芒种过后就是夏日,众花凋谢,花神退位,便要准备多种礼物为花神饯行。有的地方把花枝绑上丝绸,送别花神。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这日,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于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干旄旌幢”中“干”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有别之处在于它有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情景。

2.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男女青年,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行打泥巴仗节。那一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着,一块儿插秧,边插秧边嬉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谁身上的泥巴最多,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3.安苗

安苗是皖南一些地区的农业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栽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办安苗祭祀活动。每家每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造型,然后用蔬菜汁涂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百姓平安。

4.煮食黄梅

芒种前后,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梅雨时期,此时正值黄梅成熟季节。由于黄梅酸涩,不便直接人口,需加工后才可食用,所以这一地区的许多农家有芒种煮梅食用的习惯。

夏至的节气习俗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这一节气是普遍受人们重视的一个节日,期间的民俗活动也是多姿多彩。

每到夏至时节,许多地方的人们都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疠疫、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

(《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1.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喂牛喝,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2.吃鸡蛋,治苦夏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冥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胃口不振,往往比平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其他食物。

3.夏至吃狗肉

在岭南地区,有喜吃狗肉之风俗。俗语说:“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夏至杀狗补身,使当天的狗无处躲藏,但不能在家宰杀,要在野外进行。

关于吃狗肉这一习俗,民问有一种传说:夏至这天吃狗肉的作用在于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出于这一良好愿望,才有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问饮食文化。当然,夏至吃狗肉,也要适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肠胃病。

而据相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第二年,六月炎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

4.夏至面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话,夏至吃面在很多地区都非常盛行。

关于这天为何要吃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和说法。

(1)象征夏至这天的白昼时间最长

用面条的长比喻夏至的长昼时间,就像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也吃面,图的是一个吉利。夏至以后,正午太阳直射点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因此,我国民问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那一线不恰好是面条的宽度吗?

(2)预示三伏天的来临

这是因为夏至虽然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临,但总的来说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大约再过二三十天,就会进入“三伏天”。i伏天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吃凉面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的意思。胶州地区把这天的面条称为“人伏面”。

(3)夏至新麦登场要尝新

同类推荐
  • 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谜语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化艺术的伟大创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的文字游戏,也是中华民间语言花园里一枝色彩诱人、异香扑鼻的山野奇葩。它曲折别致,变化多端,寓意奥妙,耐人寻味,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与社会文化功能,而且源远流长,凝聚着民族的丰富智慧和美好情趣。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神话传奇

    神话传奇

    神话由远古族群的人们集体创造并且流传下来,神话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本书选取了中国最著名,最为重要的神话呈现给读者。
  • 烟台大观

    烟台大观

    烟台的百科全书,其一为“锦绣山河”,记烟台的自然地理,从名山大川到自然景观,兼及独特的自然现象。其二为“历史精英”。这部分对曾经发生在烟台这块热土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评述。其三是“风土人情”。这部分从烟台现存的民间娱乐、民间艺术到流传的民间故事、笑话俚语,兼及特有的风俗习惯,都进行了寻求。其四“社会发展”也为历史保留了大量的即将消亡的珍贵资料,特别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卓而不群的见解。
  • 荷事

    荷事

    我国荷文化源远流长,它已融入到诗文、绘画、歌舞、建筑、雕塑、工艺品、宗教及民俗、饮食、医药等诸多领域,传承至今并日益光大。本书作者从荷的起源谈起,将荷花的生态、习性及有关荷花的文章、诗词、集句、歌谣画、饮食文化、民俗等逐一加以解读,是我们了解中国荷文化的一本系统的书。
热门推荐
  • 废材逆袭:绝世邪王宠妻记

    废材逆袭:绝世邪王宠妻记

    她为华夏大神,引渡仙劫,却被轰得支离破碎。她带着一颗神秘紫珠魂穿异世,重生在废物野种双头衔的少女之身,初来乍到,却被打脸羞辱。但隐忍一次,一朝之后,她开始了报复羞辱之事,一朝成名,被誉为逆天妖孽,与能够生产丹药的灵兽契约,同时更能号令万众妖兽。他是一个玩世不恭的神秘王爷,乃天风帝国第一天才,与皇族毫无关系,却自立为王。某男“夙儿,把你所谓的手枪送我一把玩玩?”某女邪笑道“不如我送你一颗子弹吧?”某男脸色一黑邪魅道“不如我送你一颗吧,反正本王多的是”某女反应过来,一枪开过去!“你怎么不去死?”他宠她骄纵蛮横“你把皇宫炸了也没关系!就算你把这片天穹弄塌也无所谓”
  • 皇明典故纪闻

    皇明典故纪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流王爷勾魂妃

    风流王爷勾魂妃

    尼玛,喝杯可乐也穿越!穿就穿呗,不给我安排个好人家也就算了,还让我一来就成小弃妇!相公不待见,下人翻白眼!靠,真当老娘好欺负?捋捋袖子,卷起裙子,老娘今天就撒泼!看你王爷怎么着!
  • 强力提升青少年记忆力

    强力提升青少年记忆力

    本书指出了许多提升青少年记忆力的途径,并介绍大量记忆训练方法,如驾驭记忆规律、开发右脑、思维训练、速读训练等。此外,在每小节之后都设计了作为知识拓展的板块——记忆学堂,在这里向你展示记忆的奥妙。本书实用、操作性强。请随我们走进本书,相信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帮你大幅度提升记忆力,盛开人生成功的第一步。
  • 活在学园都市

    活在学园都市

    一无所有的失忆小青年如何在暗流涌动的学园都市中生存?剧情以魔禁原著小说为主,外传动画漫画为辅某点版本的文章修改较完善,因为创世修改章节不方便,有个修改后字数不得少于原字数的限制。
  • 长生策

    长生策

    嗯,我罪恶滔天……
  • 回首又见你

    回首又见你

    有一个女孩,她一身白衣素净似仙女下凡。在她的身边的所有事都好跟她没有关系,所有人停下手中的事。这,好像是一副唯美的画境。她带来的是一个有一个的美丽故事,一次又一次的把我们带入到无限空间里.........本故事有续集的哦!多多评价,谢谢
  • 我的记忆我明白

    我的记忆我明白

    真实的亲身经历结合励志故事激励人生,唤起即将放弃的人,让他们明白,失败就是为了更好的成功!敢于控诉现实生活中的人文百态,真实的故事,微妙的启迪……
  • 神脉丹尊

    神脉丹尊

    昔日丹皇,抱憾而终,携九天神脉重生故宗。武道征途,步步荆棘。今世,且看我一路高歌,再临神尊帝位,演武化圣。
  • 不生气,是种本事

    不生气,是种本事

    《不生气,是种本事》浓缩戴晨志老师近二十年与世界各地民众,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倾情互动的丰富经验,以真实鲜活的生动案例、入情入理的深刻剖析,以及发自肺腑的恳切叮咛,一步一步教你在各种纷繁复杂、看似难以忍受的状况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时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