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90300000015

第15章 故土

姐夫和姐姐的故乡在一个叫竺家山的小山村,那是他们的家园和心中的土地。

——题记

姐夫和姐姐于2006年3月离开了他们相依为命,生活了50多年的老家,走的时候正是春天的季节,我们全家人和所有的亲戚去车站送行。他们是乘坐到西安的夜班车到西安再乘去乌鲁木齐的火车的。这一去,将永远告别了他们那个小山村。当夜班车启程时,姐姐和姐夫以及所有送行的人都默默无语,泪水成了告别的最好的表达方式。就这样,去西安的夜班车承载着姐夫和姐姐以及他们挥之不去的故土情结和心中50多年来对岁月无限的感慨,对家园和亲人的眷恋离开了故土到新疆,去儿子工作的乌鲁木齐市定居。

姐姐和姐夫于1968年11月结婚,生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先后都在新疆参军服役,被安置在新疆,女儿已经结婚出嫁,且儿女成双,家庭和美。家里只有姐夫和姐姐相依为伴,已经60多岁的姐夫和姐姐只能靠女儿抽时间照顾,两个儿子无力赡养姐夫和姐姐,多次动员姐姐和姐夫来新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老有所靠。姐姐和姐夫起初怎么也不同意,随着身体每况愈下和生活的压力,万般无奈,只好听从儿子的决定去新疆生活。

这个决心下了足有5年时间,姐夫和姐姐可以说把50多年的生活磨难和日月时光全部浓缩在这5年的日子里,反复咀嚼、回味。这5年时间里他们老了许多,50年的日月时光,像过电影一样是那么的意味深长,姐夫和姐姐饭食无味,日夜难眠。在他们心里欲走不能,欲留不得,争争吵吵,犹豫不定,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楚。

最后,走的决心终于下定了,但是故土难离却揪住他们的心,魂牵梦绕的家园情结不能让他们迈出门槛一步。

姐夫和姐姐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末期,姐夫和姐姐同龄。姐夫6岁丧父,13岁时母亲因生活所迫改嫁。姐姐10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们各自都有从小离开亲人的切肤之痛。姐夫上到小学毕业,14岁就开始做庄稼活。姐姐进学校门不到一周就被叔父叫回帮奶奶干家务活,领着3岁的我,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挣工分。经历过那个年月的人都知道生活的贫穷和艰辛,姐姐领着还不懂事的我到山上挖野菜、剥树皮、捡麦穗,用石磨子磨面,这些活儿至今我还记忆犹新。14岁的姐夫是他们家里的主要劳力。他家的居住条件不如我家,山大沟深,出门不上就下,姐夫放牛、牧羊、耕地,一年的庄稼全靠肩挑、人背、木轮车推,牛拉、驴驮,早出晚归,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风雨无阻。年复一年,山,是他们的唯一,地,是他们的命根子,牛羊是他们的伙伴,窑洞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到了1968年,姐夫和姐姐经过婶娘的介绍结为夫妻。那时我隐隐约约记得,姐姐结婚的时候很简单,是姐夫用毛驴把姐姐接到他们的家里。我只知道姐姐永远要离开我家,那时只有10岁的我还根本不知道姐姐为什么要到人家去生活,只记得村子里的大姑娘新媳妇嫁娶接来,好像是约定俗成的事情,姐姐走的时候摸着我的头,拉着我的手,只是哭,哭得很伤心,我也很伤心,一个人偷偷地到门前的大槐树下哭了很久很久。因为母亲早已离开人世,奶奶也走了,姐姐又要到别人家去,我好孤苦伶仃啊!我的唯一给我衣食温饱的亲人、我的姐姐丢下了我,我好伤心啊!我望着姐姐去了的方向,放大声大哭!

姐姐家离我家只有5华里路,她一有空就来看我,给我带些她做的好吃的。父亲在外地教书,偶尔回来就领着我去看姐姐,姐姐家的农活很繁重,她和姐夫是家里的主要劳力,我和父亲去半天就返回家里。时时牵挂瘦小体弱的姐姐、那超强度的劳动,她如何承受得了?

姐夫是做庄稼活的好把式,庄稼活没有难倒他的。他从小离开父亲,母亲改嫁后,他被留在叔父家里。从小离开亲人的姐夫和姐姐,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寄人篱下的生活,牛马样地干活,形成了姐夫如山的刚强,如牛的倔强。姐姐从小就懦弱、胆小、怕事,连说话的声音都很小,别人无论说她什么,她从来都不吭气,只知道默默地把活干好,逆冷让他们忍辱负重,蒙受各种打击磨难,他们觉得没有亲人的呵护,是世上最弱小最无足轻重的人。姐夫毕竟是男人,他要站起来,成为真正的勇敢的男子汉,只有靠自己完善自己的欠缺,修补心灵的创伤。因而,唯恐别人欺辱他,瞧不起他,在他的骨子里刚烈倔强的成分太多,在求生的路上,他要勇往直前,他和姐姐发誓要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改变自己一贫如洗的境遇。

我记得在姐姐结婚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69年农历7月初二,她生了一个儿子,父亲让我去看姐姐。父亲说,姐姐生下小孩的那天就被姐夫的叔父分了家,只分给他们一孔窑洞、几斗粮食和几件农具,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我到姐姐家的时候姐姐生下小孩不到一周时间。那个窑洞特别特别的大,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最大的窑洞,我仰起头才能看见窑顶,进门后窑洞的两边有两个特别大的土炕,窑洞的最里面安着一个磨面用的石磨子,靠西面的土炕后边是一个土锅台,姐姐、姐夫和他们幼小的儿子以及所有的农具生活物什,都容纳在这个偌大的窑洞里。12岁的我,呆若木鸡地巡视了窑洞里的一切,心里酸楚楚的。在那孔冰冷的窑洞里,姐姐还不能下炕自理生活,姐夫去地里干活了,姐姐说她很冷,让我到院子里取些柴火,把炕烧一下,我照做了。

姐夫和姐姐就在这个大窑洞里起家,开始了他们的惨淡经营,拼命的劳动,拼命地操持这个家。那时没有分产到户,全靠到生产队里挣工分养家糊口。他们已经有了两儿一女3个孩子了,姐夫要撑起5口人的家庭,姐姐带孩子做家务,还要去生产队里挣工分,一年四季风雪无阻,早出晚归,3个孩子被关在窑洞里,大的照看小的,最小的要用绳子拴在炕上,以防从炕上掉下来;劳动回来才给孩子吃喝,孩子大小便在炕上,是常有的事。到了三个孩子陆续上学了,他们的生活依然在贫困中挣扎。那时我随父亲在外地上学,每年寒暑假都要回老家。记得有一次暑假我去姐姐家,正是收完麦子耕地的时节,姐夫鸡叫时就要赶着牛去很远的山上耕地,一大墒要耕完4亩地,早饭要送到地里吃,不然是耕不完的。姐姐让我给姐夫送饭,送到地里的山路就得走一个钟头,姐夫吃了饭还得一个钟头的时间耕地,耕完了地接着放牛,天黑才能返回家里。从这以后,好几个暑假里,我都去姐姐家,给耕地的姐夫送饭。

姐姐是农村典型的传统女性,不但庄稼活做得好,而且还做的一手农家好饭。她没念过几天书,凭着对上学念书的渴望和对读书人的羡慕,在繁忙的农活和家务活之外学字认字。她非常喜欢读书看报,我每次到她家去,姐姐就拿来旧书旧报上用笔划出来的不认识的字让我教给她,这是我每次去她家里的一个任务。姐姐的记忆力特别好,我只说过一次她就记下了,算账的能力也很强。她的识字水平达到了让我难以置信的程度,能很流利地读完一篇文章,能写很长的书信。每次我去她家,姐姐都给我要读几封儿子从部队上给家里的来信。给儿子回信基本上是姐姐写的,姐姐的学习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姐夫和姐姐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精神成为我的一面镜子,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人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在我以后的成长道路上,给了我很大的鞭策和鼓舞。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艰苦的日子和清贫的生活始终没有压垮姐夫和姐姐。后来,他们全家也从那孔个大窑洞搬了出来,住上了新修的3孔窑洞,光景逐渐好转。因为姐夫在生产队里劳动踏实、很能吃苦,表现好,1969年被大队选送到县上的“红专学校”进行拖拉机驾驶培训,在大队开拖拉机,1985年又被公社农机站调去开拖拉机,家庭生活逐年好转。那时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姐夫家里分了20多亩土地,种了大半辈子庄稼的姐夫,深知土地在他心中的分量,他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开拖拉机的工作,回到家里和姐姐专心务作队里分给他们的承包地。由于受姐夫和姐姐的影响,三个孩子很懂事,都养成了吃苦耐劳和分担家务的好习惯,他们兄妹分别上了小学和初中,大儿子高中毕业,参了军,小儿子后来也参了军,女儿卫校毕业,结婚以后在县城里也找了个工作。

土地承包给中国农民的命运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农民贫困的生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姐夫和姐姐凭着自己的勤劳、吃苦、朴素、节俭和细心周到的计划,他们的日子在同一村子里遥遥领先,衣丰食足。在自家的院子里又盖起了三间新瓦房和一座小楼房,左邻右舍和来来往往的过路人都夸姐夫和姐姐日子红火,是庄稼汉的好模范。

姐夫和姐姐40多岁后,大儿子在部队考上了军校,如今已经是团级军官;小儿子在部队表现很出色,常常有喜报寄回家里,服役期满后在新疆择取自由职业。如今两个儿子成家后都有了小孩和住房,家庭和美,衣食宽裕,前途无忧。

姐夫和姐姐在他们竺家山的小山村子里,风里来,雨里去,泥里摔打,土里刨食,整整摔打了50多年。如今,他们都是60多岁的人了,儿女是他们的希望、生命的延伸、儿女不再像他们那样在这个小村子里摸爬滚打。可以说,姐夫和姐姐一生的付出,为儿女搭建了幸福的窝巢,足以让姐夫和姐姐发出会心的微笑。在感悟这些微笑的同时,伤感让他们老泪纵横。远在新疆的儿子的决定不能更改,而且多次回家催促姐夫和姐姐卖掉家里所有的家产,提早动身来新疆居住,以结束儿子牵肠挂肚的思念。

去新疆的日子越来越近。在这期间,我先后去过他家几次,并且动员姐夫姐姐,做好上新疆的准备。他们细细盘点自己白手起家添置的物件,小到柴火扁担,大至牛羊家禽、房屋窑洞,摸摸这个,捏捏那个,内心有难以割舍的疼痛。这是50多年的日月时光和汗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劳动果实啊!是他们的血和泪筑成的家园!

姐夫和姐姐用了两年的时间处理他们的家当,并不是家当太多处理不完,他们很明确这些家当的来之不易,凝聚了他们一生的血和泪,就像用刀子要刮去他们身上的肉似的,必须忍受巨大的疼痛,要接受这个疼痛,必须经受疼痛的过程。有时候他们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去东山,上西山,跑遍了所有的沟沟岔岔,看看自己耕种过的土地,看看自己栽种的果树,望望自己曾经放牧过的山梁。姐夫有时一整天地圪蹴在自己院子的家门口,什么也不干,只想心事,低头不语,有时和他相依为伴的牛儿在一起,牛也好像知道了姐夫的心思,偶尔把头伸进他的怀里,偶尔哞哞几声,姐姐站在院子里痴呆呆地看着自家院子里的一切。整个院子里弥漫着凄凉的气氛。我看到这样的场面,就像看到了土地上长出来的雕塑一样壮观。

所有的家具物件能卖的都卖了,该送人的都送了。窑洞和房屋在他们的小山村里占据很好的风水位置,早已被别人相中,很快地卖掉。我很清楚地记得,姐姐在走的时候还给我精心做了一双布鞋,给我带来了她亲手用麦秆编制的蒸馒头用的席盖,她说,省得你们花钱到街上买。姐姐朴素得如泥土的这些礼物,我感到弥足珍贵,永远飘散着五谷的芬芳,是我心中盛开的鲜花。

故土是姐夫和姐姐人生成长的良田沃土,是生命涓涓不息的河流。我眼巴巴地看着他们是如何建造自己的家园,又是如何舍弃自己的家园,这一幕幕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近在咫尺的姐夫和姐姐远离我和他们的邻居去新疆安度晚年,儿子给他们买了一套新居,现在很幸福地生活着,他们又要重新构建自己新的家园,耕植未曾开拓过的新的地方,他们的人生经历永远地让我牵肠挂肚。从姐夫和姐姐的身上,让我重新认识了故土的概念和故土真正的含义是人生最本色的付出,是血肉长成的骨子里的精髓。

这就是故土么?姐夫和姐姐的故土么?这才是土地上结出的最丰盛最值得终生品味的果实啊!

2008年11月3日于灵斋

同类推荐
  • 母心,佛心

    母心,佛心

    琦君留给世人40多本散文和小说。“三更有梦书当枕,梦痕犹存,橘红点点,桂花雨歇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七月哀伤,烟愁漫漫,母心天空琴心连。”这是灵堂两侧的挽联,巧妙嵌进了琦君最重要的多部作品名称,她朴素却温婉的文章,沁人心脾,感动过几代的中文读者。在琦君笔下,平凡的事物具有不平凡的意义。本书中,她娓娓叙说母亲的言行与生活点滴,更以悲悯有情之笔写世间万物,不论一草一木、一言一行,深刻动人,而脍炙人口的怀旧记忆篇章,更洋溢醇厚的人情之美。本书分为“护生篇”“怀旧篇”“生活篇”“随感篇”四辑,篇篇情真语切,意蕴深长。幽默处,令人会心。悲悯处,哀而不伤。
  •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本书收录了著名文学家冯至先生的近百篇散文随笔作品,内容涵盖了从自然散文到杂文、文艺杂论等多种不同风格却又各具特色的文章。本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当代读者全面了解冯至的散文随笔创作及其一生的文艺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由著名德语翻译家杨武能先生作序。
  •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徐志摩,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他曾赴美英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又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结识陈西滢、英国作家韦尔斯,开始对文学感兴趣。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徐志摩开始了新诗的创作,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
  • 三千六百五十行阳光

    三千六百五十行阳光

    在2006年盛夏酷暑来临之际,我突发奇想,萌生了这个念头。既不出自响应什么号召,也不源于迎合某种需要。只是想为这座城市、为这座城市的十年写一点东西。准确地说是写一首长诗,三千六百五十行。
  • 等闲笔墨

    等闲笔墨

    《等闲笔墨》所收44篇作品,依题材内容编为5辑,或念亲友,或记往事,或悟人生,或品新作,以真情实感娓娓道来。见解独到,语言简洁,文风朴实。彰显出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撷文论”收录了几位方家对作者长篇小说《烟火人家》的评论,珍为它山之石,意在激励自己,感谢文友。
热门推荐
  • 我是医生之秘传小中医

    我是医生之秘传小中医

    “秘传一句话,家传万卷书。”医学生安小妍,机缘巧合之下,拜入中医古流派“心意门”,得其秘传,从此踏入医界。在现代化的医院里,中医和西医、各色人等,为了各自的目的,机关算尽,无数的真诚与谎言、仁慈与冷血、一次次的绞尽脑汁却徒唤奈何,一回回的阴谋算计竟假可成真,欲望与真情、权利与真爱,谁会是最后的胜者。医生是天使还是杀手,是善良还是冷漠,且看天使的翅膀如何由洁白成为五彩。
  • 契约闪婚:狂傲老婆

    契约闪婚:狂傲老婆

    他,邪恶冷酷,身份尊贵。她,好强独立,位居陆军军长。迫于父母压力,二人协议结婚。当怪人一枚的他遭遇冷漠果断的她,二人会演绎一出怎样的高干情缘??“身材又不好也想学别人来勾引我!滚,我要睡觉!”该死的女人!他就不信他的美男计就这么失败,你等着!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时间之王

    时间之王

    我曾经遗憾我过去的不努力与挥霍时光,然而忽然有一天父亲告诉我能够重新再来。父亲把时间推移到三年前,从此我的人生从此发生改变,从此我的心中藏着父亲是时间之王的秘密。百度热帖,直播:父亲带我一起下煤窑,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 灭徒

    灭徒

    一扇在手,人鬼皆惧。一刀在手,灭尽神魔。一刀一扇问尽天下,有可敌者乎?他人笑我痴,我笑他人癫。纵是万丈深渊,又何惧?世家皆浮云,众神不给力。谈笑灭尽天下,又何妨?
  • 绝仙道

    绝仙道

    潜龙在渊,腾必九天;凤凰垂暮,浴火涅槃。在这修仙的世界,正道、邪道,何处才是真正的仙道......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新济公新传

    新济公新传

    守法朝朝忧闷,墙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齐马骆,正直公平挨饿,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人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我也没辙,你笑我,疯济公,天知地知我不疯,痴痴傻傻心不狂,酒肉穿肠过。人家修口不修心,我却修心不修口,哪有不平哪有我,我就是济癫
  • 梅靥公主复国记

    梅靥公主复国记

    梅靥诞生之日也是故国沦陷之时,好在九死一生存活下来,然却阴错阳差被仇人抚养长大,直到十二岁时才与母亲重逢幡然觉醒,于是修炼成绝世武功,凭借倾世美貌毅然投入到复国大计中去……
  • 文物之美与工艺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文物之美与工艺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剑游仙武世界

    剑游仙武世界

    一个无意间成为神剑器灵的普通人,为了修复残破的神剑,穿梭三千位面,寻求各界神兵。一剑光寒三千界,天穹哪堪几度斩?———————————————一、主角是剑的器灵,并非是剑,所以依然算是人类。二、穿梭的位面以武侠、玄幻、修真、神话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