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89600000029

第29章 神灵与心灵

苗变丽

打开诗集《西风古马》,首篇是《青海的草》,一股久违了的神韵味道袭人而来,让我想起了年少时阅读“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的神朗气清,想起遥远的唐诗气韵,这些传统的东西犹如银子一样在作品的水底隐约闪烁。“二月啊,马蹄轻些再轻些别让积雪下的白骨误作千里之外的捣衣声/和岩石蹲在一起三月的风也学会沉默/而四月的马背上一朵爱唱歌的云散开青草的发辫/青青的阳光漂洗着灵魂的旧衣裳蝴蝶干净又新鲜/蝴蝶蝴蝶青海柔嫩的草尖上晾着地狱晒着天堂”。这几个平淡无奇的句子,描摹细致,意境深远,又是那样的直白轻率,引导着我进人了一个飘逸空蒙的诗意空间。

想起青海我们首先想到的那是一个浩瀚无垠壮观神奇的地方,那里山脉绵延,地形多变,祁连山构成北疆的屏障,南有唐古拉山纵横千里,巍峨的昆仑山横贯其中,柴达木盆地民丰物阜,胜似江南。在文化上青海又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等30多个民族,受藏传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有着丰富多彩的异域民族风情和奇异习俗。

踏人此地你会领略到那袒露无遗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之美,正像古马一首小诗的名字《我行其野》,诗人穿梭于西部这个辽远蛮荒之地:“火车奔向落日谁在用一根线穿针/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白布和黑布又被谁缝成我的衬衣”。如此生活在路上诗人古马究竟想在时间和空间的流逝中寻找什么?还是让诗人自己的语言来回答我们吧:“我要翻出点什么/我要在我弯腰劳作的灰烬中/发现一两粒哪怕是星星的/早已忘却了的遗骸”。对于诗人而言,生命的意义在于:“世界,我要为你生育!”诗人古马选择了一种民间化的生存方式,一方面沉潜到西部民间社会形态中去,犹如博尔赫斯所说“像水消失在水中”;另一方面立足于民间而不消融于民间,在西部文化之中自觉而清醒地培植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自由创造的禀赋,形成了独特的个人化风格。

如果说每一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乡土资源和创作背景,创作背景影响着甚或制约着创作视域的话,那么不可避免地古马几乎所有的诗作都打上了“西部”地理和文化的戳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塔尔寺,香日德、敦煌、青海湖、沱沱河、罗布尔卡、锁阳城、雪莲、经筒、雪山、青稞、酥油花、茶卡等等西部古文化遗存和独特自然景观在他的诗作中皆有出现,这些物象形成了诗歌中一部分凝定的审美意象;深山、远水、荒野、塔寺以其寒幽空寂的色调氛围,为诗人寄托禅思、体证人生提供了对象,同时这类审美意象在诗歌中也建构起了一个神奇辽远的空间背景。另一部分审美意象是黄昏、落日、秋等时间维度意义之上的意象。此二者构成了古马诗歌中的主导意象。我认为,意象作为一种象征,是思想的荷载物。一旦确定了主导意象,并能从中深掘下去,诗人在其中蕴涵的寓意也就豁然开朗了。

在《塔尔寺的菩提树和八座白塔》这首小诗中,“喇嘛”、“塔尔寺”、“菩提树”、“白塔”这些佛教文化特有的意象被作者引进到诗歌创作中,诗人以形象化的诗性语言晓谕了佛教的普世情怀和平等观。大喇嘛坐在树下讲经的声音“以牛奶和蜜的速度/渗人土地渗进树根”,甚或把石头都融化成水,这说明了宗教普度众生救苦救难的思想广施人间。在这种濡染的氛围中,就连一只小小蚂蚁的呼救也不容忽视!“唉唉,正是这微弱的呼叫声/形成了塔尔寺八座白塔/刺破夜空的塔尖”。这一句看似很轻,却将整个诗篇的悲悯基调和体恤情怀展示得丰沛淋漓。“罗布尔卡只有一个僧人:秋风/罗布尔卡只我一个俗人:秋风/用落叶交谈/一只觅食的灰鼠/像突然的楔子打进谈话之间/寂静,没有空隙”《罗布尔卡》。实际上这是一篇象征作品不能把它坐实到某一人物、事件上去。从罗布尔卡这个空间意象人手理解作品的寓意,似乎已是曲径通幽的正确入口处,唯有把握这一点,才能探其底蕴。我们知道,对于心中藏有佛性种子的人来说,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早是菩提。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罗布尔卡这个西域着名的佛教园林中,此处秋风已不同于别处秋风,也成了脱离尘俗、清净无染的“僧人”,我——尘世俗人来到这里,“僧人”与“俗人”就构成了一种矛盾与张力,对峙和交流。佛经里常说,人与自然的沟通是需要机缘的,心灵的照亮也只在毫发与刹那之间。那么,对话是如何进行的呢?落叶这一自然景物就成了“僧人”对“俗人”,智者向与愚者布道的途径。甚至“一只觅食的灰鼠”也没能打破这“没有空隙”的“寂静”。在此诗人发现自己一脚踏进了寂静的领地,仿佛走到了世界的尽头,独自拥有一片秋风和落叶,心灵的纯化与顿悟达到至境。在这首诗里诗人把山水之思,草木之情与阐述佛理和寄托禅兴结合起来,以诗的形式抒写了凡俗之人在宗教圣地所受到的精神净化和心灵提升。

《西藏之灯》:“起风了/鹰是黑色的灯/照亮灵魂/众神在云中端灯合唱/高低错落的神/匍匐的河流是镶嵌在/古铜的地壳表面的白银”。这首小诗展示了一个凡俗不可企及的宗教世界——万物匍匐在神的脚下的朝圣图:“鹰”这一意象是诗人精心设置的抒情载体,在藏传佛教中苍鹰不仅仅是高空飞翔的动物,而是一种神的使徒,鹰的出现预示着此后神灵降临的前奏,诗人由风中振翅的鹰联想到神灵,由神灵又想到大地上的万事万物对他的虔诚与崇仰。所以鹰的意象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既是简单而稳定的,又是丰富而多变的,在审美上拥有丰茂而深刻的所指空间。并且在色彩上诗人选择了“黑色”、“古铜”、“白银”的运用,形成了一种凝重深邃华严悲壮的风格与韵调。

我们知道,生命存在于空间,却消逝于时间,而千百年来我们人类自己对身处的空间与时间的状态都弄不明白。无数优秀的灵光才智都疑惑着这无法获释的秘密,但最后却都悲哀着这永不可知的命运。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过这样的话:“假若我们知道什么是时间的话,那么我相信,我们就会知道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由时间做成的。造成我们的物质就是时间。”时间不仅构成了人类物质生命的自身,还决定着人类的全部精神生活。无论我们从何种角度去切人人类生命的本体,我们都会发现,时间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幽灵,时刻演绎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部流程。《流水·石头》就是这样一首感悟时间和空间的咏叹调。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艺术的心态去体验人生的根本问题,他向“空间”发问,与“时间”对话,可是这一切都是用大手笔的写意素描表现出来的。西藏,大漠落日时刻,一只鹰栖息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无边丰茂的青稞,雅鲁藏布江环绕而去,这一切看似写景之作,但至最后诗人把关于时间和空间的体验交给了读者。“流水是前程/石头是孤独”。最后这句诗具有音乐般回旋的余韵,全诗的审美意蕴也在不经意之中攀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只是读到这里,人们才弄清前面以各种形态出现的所有意象,其目的就是使读者感觉到“石头”、“鹰”,“青稞”、“河流”这些意象代表着永动与静止、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时间之箭,来自茫茫,去向茫茫,它本身并不能显示,却总是要依赖于运动、空间,此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滋养,形成人类混茫一片的生存境域。

“黄昏”是古马诗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时间语词,在《黄昏谣》中有关于黄昏一个新奇的比喻:“黄昏,黄昏是/被白天砍掉了旁枝的/白杨/头戴一颗明星/站在乡间的土路上”。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可以猜测出“黄昏”这个意象对于诗人而言究竟有着怎样的生命律动意识呢?首先“黄昏”是一个处于昼与夜交替的肃穆时刻,这个时刻百鸟归巢、天地氤氲暮霭一片,只待清凉月辉普撒人间;第二,诗人这时摆脱了日间的杂尘俗念、繁文缛节在面对现实、面对人生所作出的思考时,不是停留在某些公众假想的幸福状态驻足不前,而是常常自觉地穿越种种庸常的生存表现,以直击的方式进人更为隐秘的灵魂层面上拷问。在《黄昏谣》这首诗中,作者凭借一组对立的生命意象和死亡意象建构了他的关于生死观的哲理性表征,“麦地”、“村庄”、温暖的“炊烟”、“血”对之于“坟墓”、忧伤的“河水”、“磷”。生与死是人的生命的起点和终点,在生命循环的阶梯中,死亡是不可或缺的一级。死亡不仅使得生命变得更为珍贵,而且它本身也是一份忧伤的美感,对于生与死的态度是最能反映出人的生命价值观。并且整首诗有一种回环复沓的旋律美:“小布谷,小布谷/水银泄进了麦地”,“水银泄进了麦地/小布谷,小布谷”。这两个语词序列稍有变化的句子交替出现,构成了一种抑扬起伏的音乐美,同时这种形式也寄寓了一种生死循环的生命本体观和认知观。

在《黄昏,听远处传来打铁的声音》这首诗中,前一节诗人把“落日”比喻成“时间之砧上通红的铁”,而“上帝是一位卖力的铁匠”,“流着铁汁般沉重的汗”叮当地打铁,“打铁的声音响彻黄昏”。阅读这样的诗句,我仿佛倾听到了雷声从远远的天边滚过,虽没有刺耳的炸响,却依然能感受到某种巨大的能量。这是一种奇异而大胆的喻象性创造,人间万象都是上帝这位卖力的铁匠铸造而成的,一切的意义都由此派生演绎。

而后一节是:“我身体里全部的铁/够打一枚小小的钉子/够把我们的沉默钉在一起”。我们知道,经科学实验人身体中的血、脂、肉、骨经过化合后可以提炼出一枚钉子、两盒火柴、七块香皂,所以作者说“我身体里全部的铁/够打一枚小小的钉子”,这枚钉子用来干什么呢?“把我们的沉默钉在一起”。禅宗里说,佛,不可说,亦不能说,或日,大道自在人心。其实我觉得天地自然亦是如此,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本没有如此多的原因和理由,用之于口舌,实在是堕了大道。那么,对于不可言说之事就让我们听从上帝的诫命保持缄默吧!

诗人古马正是借助于这些独特迥异的“意象”符号和话语体系支撑了他的诗歌世界,通过这些意象的营构与耸立,诗人表现出对社会存在的本质洞悉,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身种种关系的一定探索。使存在的真实性在话语表达中得以重构和再现。也许对于这个问题《昼·夜》给了我们诗性的回答:“昼和夜的藏袍/空出一只袖筒/空出天空、大地/给飞鸟、山脉、河流/以及一尊小小的泥佛空出/沉思默想的位置”。此诗在结构上以亘古未变的昼夜交替为时间线索,以邈远绵延的天空大地为空间线索,在悠长的时空交叉中,展示永恒无限的生存图景。该诗在形式上短小精焊,但却充盈流溢着丰裕的存在之思。仅就人类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而言,对精神深度的探寻从来就不可能被放弃,否则就无异于将人彻底地物质化,使人真正地变成“非人”。所以,人,作为一根会思索的芦苇,从来也不会停止精神活动的发掘和勘探。关注心灵,关注精神,既是人类探究自身生命潜能和存在真相的一种手段,也是维护人类自身独异性的重要方式,更是一个诗人的职责与使命所在。对此,海子说:“做一个诗人,你必须热爱人类的秘密,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应该歌唱的。”总之,在这个意义上维系古马创作的精神命脉,他的生命灵魂的寄托是对存在之境的敞开与澄明。古马的诗歌充满了诗性的生存思辨,我们分明感受到他对人的精神状态揭示的深刻独到和真切可信。久居一个城市,成天在名利场中忙碌,干的都是相同或相似的事情,眼前晃动的老是那些面孔,忙的干的并不都具有多大意义,于是身上堆积了生理和精神的各种城市病,每天晚上把自己放倒在床上,总感到生命正在平淡和平庸中迅速耗散和挥发,这令我极度恐慌,没有人可以理解我的孤独和无奈。让我们最后援引一句古马最爱说的话:“世界将由美来拯救。”阅读优秀的诗歌,这些诗歌在你阅读的过程中瞬间就打开了,一个亮点接一个的亮点,在我黑暗的脑幕上倏然照亮我生存的澄明之境。智慧之美就产生了,而这智慧之美使我们产生了心灵被电光火石照亮般的快感和锐意。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感谢诗人,是他们拯救了我们行将沉沦的精神以避免陷人一片荒芜之地。

原栽《星星诗刊》2009年4期理论刊

同类推荐
  • 台北咖啡时光:美味寻踪

    台北咖啡时光:美味寻踪

    遍布台北大街小巷的咖啡馆,家家都有自己的经营之道和咖啡经。风格独特的创意咖啡馆,古早味十足的中式咖啡店,遗世独立的山居咖啡馆,热闹活泼的露天咖啡座,温暖柔软的亲子咖啡馆……不经意闯入的某间不起眼的咖啡馆,可能就是台湾文人心照不宣的秘密据点。而我想要述说透过台北的咖啡馆所认识的台北,也远不只咖啡心情,应该有许多曾经遥不可及,即使今日仍然神秘的人事与风景。整个台北,就是我的咖啡馆。
  •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选取的《窄门》、《田园交响曲》和《背德者》都是纪德的代表作,合称“纪德三部曲”。作品都带有悲剧色彩,蕴含着作者对于人性与世俗冲突的思考。其中《田园交响曲》,被认为是作者最富自传性的作品。 纪德的作品非常早就传入了中国,引起了包括鲁迅在内的读者注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价值不仅没有被时间埋没,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归根结底是他用自己的笔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是“时光文库”系列之一。
  • 松山大战

    松山大战

    松山,是血腥和悲壮的象征。它的故事已经变得遥远而模糊,传说它下面埋藏着无数的武器和财宝……五十年前的松山大战,是武力的拼搏,更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较量。该书27万字,再现1944年夏秋时节中国远征军收复松山之役的血战历程,为段培东先生所著“抗战三部曲”的第二部。
  • 世上没有人比你更重要

    世上没有人比你更重要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这是华语界知性散文作家苏芩十年来最用心力完成的一部作品。全书以大观园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为引,尽述世间最浪漫蚀骨又痛彻心扉的情感。这是作者20年研读红楼的心得,饱含深情,柔肠百转,值得反复玩味吟诵,读来满口余香,心静如水。翻遍红楼,阅尽尘世。爱情,只是一瞬间的决定,却缠绕了一世的光阴。情皆因缘,缘亦为劫。爱情最令人宽慰的,不是“相爱”,而是“值得”。无论何时,都要记得:只有自己会陪自己走过一生,有些人,注定是为了分离才相遇。青春,只是一场没有结局的邂逅。
  • 橘黄色的生日

    橘黄色的生日

    这么多年来,作为一个编辑,我不太喜欢喋喋不休地唠叨那些已经烂熟的“榜样文本”,我甚至不知道那些除了“榜样文本”就不能说话的批评与理论究竟多少斤两。从这个角度上讲,我更看重“在场”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总会给自己带来兴奋与欣喜。我是一俗人,一个做编辑的俗人,还喜欢把这样的阅读留作自己的笔记。去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的《阅读的姿势》就是这样的一份笔记,我很珍视这份笔记,因为我珍视所有“在场”的阅读,有我自己的判断,有我自己的好恶,有我自己的真实,也有我自己的谦虚与谨慎。
热门推荐
  • 迢迢不断

    迢迢不断

    在战乱三国的年代,上至国家下至个人,只有赢与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身陷权利漩涡的人争的不是权利而是性命,冲向权利漩涡的人争的不是性命而是权利。而身陷权利漩涡却还不争不抢的人只会是任人宰割之辈,所谓的清高,不过是懦弱的演绎。作为从长公主死后便过继到皇帝舅舅名下的公主窦乐安,从被娄安陷害奔赴蛮夷的草原和亲开始,她才明白所谓的世事,本想苟活,结果一场战争还是送她去了西天。问君能有几多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曾经的弃她去者,负她利者,伤她喜者。当她重生,一切都再次重新上演。ps:心底太过善良的筒子们慎点,女主阴暗地怕你们受不了,蠢萌设定只在我的青天白日鸡腿梦里出现过。日更日更
  • 灵媒怪谈

    灵媒怪谈

    那一天你问我,“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记得我告诉你,“我们向死而生。”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即使是看似漫长或曲折或辉煌的人生,当一个人在生死之间徘徊,他是否会幡然醒悟?唯有死亡,才是永恒。
  • 大天空时代

    大天空时代

    “总有一天,我要走遍这个广袤而又未知的天空世界!”“总有一天,我要拥有自己的由大炮巨舰组成的舰队!”“总有一天,我要把所有的舰娘全部收入自己的11!”顶着背后绝对零度的目光,徐慎行站在空舰的撞角上,一脸严肃地立下了自己的宏愿。“这才是男人的浪漫口牙!”
  • 非职业大盗

    非职业大盗

    李青:我是一个盗贼,不过是业余的;我会一点真气,不过是半调子的;很多美女喜欢我,可惜……暂时我下面还是不能用的。柳洪:哼,我也是盗贼,我还是李青的师兄呢,我是正常的男人,为什么只给我一个美女?艾晚月:我给你要不要?我是天媚门的传人,长得漂亮,床上功夫也很好噢!余光祖:不行,月月,你现在是属于我的。你不是喜欢我的吗?(虽然我喜欢的是程晓菲……)程晓菲:切,我才不喜欢你呢。我喜欢李青,我知道李青也喜欢我,虽然我还知道他还喜欢很多人,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李青,你怎么就不行了呢??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阅读已经被认定为人一生最重要的素养。阅读素养高的人,不仅求职的能力、转换行业的能力强,而且从心理学角度讲,也更容易拥有快乐、充实的人生。本书选取了中外经典童话,这些童话仿佛一滴滴甘露,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又好似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导孩子变得聪明好学,让孩子更加求知若渴。相信有了这本书,孩子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良缘之嫡女

    良缘之嫡女

    他知道,她的心,在他到来时,就已经建成了一座城墙,任他如何也不能进驻;他不知道,其实她的心,在他为她洗手做羹时,任她如何也不能阻止心墙的塌陷。
  • 奋斗在远古

    奋斗在远古

    安溪魂穿未来酋长之女,梦回远古大陆。萝莉养成期间带领族人一步步摆脱死亡危机并一步步走向繁荣,期间目睹一对对情人终成眷属,同时也收获了一批得力助手。事业腾飞,部族发展如火如荼,弱弱问一句,安溪的男神在哪里?
  • 女性营养菜

    女性营养菜

    《女性营养菜》详细讲解了日常生活中常用、最适宜女性食用的食物及其营养成分、养生功效、烹调应用、搭配宜忌,及细的制作方法、食用方法及功效,让女性朋友既享受到美味,又增加了营养。助女性朋友全方位保护自己的健康。
  • 古有此女天下乱

    古有此女天下乱

    傲气将军要休妻,还一文钱也不给她,一气之下,她愤离将军府,过起了流浪儿的生活。倒霉,那个臭将军欺侮我,下面的美男也欺侮我,楚林让我做一辈子免费跑堂?楚溪让我冒死盗窃?子叶让我陪他脱衣卖唱?我靠,老娘不发威,拿我当病猫呀,还有那可气的臭将军,看老娘是如何休理你们的,叫你们哭爹又喊娘。
  • Lazy Tour of Two Idle Apprentices

    Lazy Tour of Two Idle Apprentic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