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89600000021

第21章 论古马诗歌的美学特征(2)

这首诗歌,是以有写无,以物质写精神。诗人仿佛站在世界之外,用远离红尘的眼睛来看人间和尘世,以眼光使诗歌获得了一种大气象,我们在这极简洁的画面中体验到了“道”的存在。这首诗歌具有“清真”之美,它蕴含的诗意需要用心去听,去感受。

其次,使用简约原则。古马明确表示:“我的诗应是舍弃。形销骨立,立一排干柴。”这大概是古马诗歌言约意丰、含蓄真纯的重要原因之一吧!优秀的艺术家无不知道艺术贵简约这一原则。保尔·克莱说得好:“艺术家必须极端节约。艺术家要沉默寡言。如果在我的作品里有时产生一种原始似的印象,这个原始性是来自我的严格控制,紧缩到少数的阶层。它只是节约,是最后的职业上的认识,所以是真正原始性的反面。”这一论述道出了艺术创作的真谛。诗歌创作当然也莫不如是,梁宗岱对此曾谈到:“所谓纯诗,便是摒弃一切客观的写景、叙事、说理以至感伤的情调,而纯粹凭借那构成它形体的元素——音韵和色彩——产生一种符咒似的暗示力,以唤起我们感官与想象的感应,而超度我们的灵魂到一种神游物表的光明极乐的境遇。”梁宗岱的这一观点正如古马和保尔·克莱所言,简约应该是艺术和诗歌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因为唯有简约艺术才能更纯粹,才少杂质。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古马的诗歌,看看他是怎样运用简约这一原则的。先看《倒淌河小镇》:

青稞换盐

银子换雪

走马换砖茶

刀子换手

血换亲

兄弟换命

石头换经

风换吼

鹰换马镫

身子换轻

大地返青

羊换的草呀

这首诗歌语言干净利索,它没有试图借助华丽辞藻的喧闹以显得似乎铿锵有力。它的力量来自于语言的质朴、直率,来自于情感上没有摇曳不定。这首诗歌的魅力我们也可以引用庞德的一段话来阐释:“至于20世纪的诗歌以及我在今后十年所希望看到的诗歌,我想它一定会反对废话连篇,一定会变得较为坚实,较为清醒。也就是休利特先生所谓的‘更接近骨头’。它将尽可能变得像岩石那样,它的力量在它的真实和阐释的力量(历来诗的魅力就在于此)。”这是作者对20世纪诗歌的期望,这一前景是美好的,使诗歌变得较为坚实,不仅是庞德的愿意,也是读者的愿望,我们在这里惊喜地发现古马的诗歌拥有这一品格。

我们再来看几首小诗:

叫声最亮的绿蟀

秋天的玉

镶在我的帽子上

当一只羊死去时

它会看见

流星

把一粒青稞

种在来年春天的山冈

——《秘密的时辰》

法雨寺的钟声里

通过它的影子的小径

秘密回到一尾闭着眼睛念诵的木鱼那里

——《十一月的法雨寺·之二》

通过这几首小诗,我们对于古马诗歌的简洁含蓄有了较多一点的认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马追求诗歌简约的目的在乎言简意深,以“一”胜“百”的功效。

最后,使用本色化语言。“本色”,原义是指本来的颜色,引申而指人的本来面目。“本色”一词在文论著述中出现,最早应为刘勰的《文心雕龙·通变》:“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茜,虽逾本色,不能复化。”而在诗歌中明确地提倡描写“本色”,则是首先由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提出来的。他认为韩愈“以文为诗”和苏轼“以诗为词”,“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即虽然写作上极出色,但却不能体现诗人的本色及诗体的本色。陶明竣《诗话杂记》界定说:“本色者,所以保全天趣者也。”这里把“本色”理解为“天趣”,强调天然或自然而不加人为修饰。

何谓“本色化语言”?本色化语言是指那种能直接表现人的本来面目的语言。古人称“本色语”或“本色文字”。宋代张言在《词源》中明确提出“本色语”要求:“句法中有字面,盖词中一个生硬字用不得,须是深加锻炼,字字敲打得响,歌颂妥溜,方为本色语。”对他而言,“本色语”是与“生硬字”相对立的,来自诗人的精心“锻炼”或熔铸,具有准确、生动和妥帖等效果。

本色化语言在表现人的本色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尤其能够唤起人的本色体验。正由于如此,语言的本色化往往成为作家和诗人的一种必然选择。语言的本色化,意味着竭力选择、锤炼和运用语言,以便尽可能直接而生动地表现人的本来面目。为了实现诗歌语言的本色化,古马对自己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说:“我的诗必须注意清除装饰,就像我讨厌用珠宝和金银装饰得面目全非的牛头羊头,我得尽量使用质朴的日常语言甚至不排除以即兴的类似民谣的口语入诗。‘幽人空山,过水采苹’,我愿意最大限度地以‘诗’的本来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古马说“愿意最大限度地以‘诗’的本来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这其实是说最大限度地实现诗歌的本色化。我们可以顺着古马提供的这些信息来查看古马追求诗歌语言本色化的情况。

首先诗人谈到他的诗必须注意清除装饰,尽量使用质朴的日常语言。下面让我们来读一首诗歌作个案分析:

努尔哈赤剑指落日

皇姑屯火光冲天

月亮用雪洗脖子

浑河啊

我想坐你身边

不谈前程,只谈谈灯火

谈谈我们心中

那些细小但又无比温暖的东西

——《沈阳之夜》

这首诗歌语言简练、质朴,使用的是清除装饰的日常语言,然而,意蕴丰富,感人至深,原因何在?原因是这首诗歌直接而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想摆脱历史的纠缠(无论光荣也无论苦难),渴求回到日常回到本性的那种强烈愿望。正如苏轼在《诗颂》中就提出:“冲口出狂言,法度去前规。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在他看来,脱口而出方能书写诗人本色,不拘泥于法度而又不失法度,如此才能得诗歌之“妙处”。也就是说,只有以“天然”的“本色语”才能写出人的“本色”或“天性”。

我们再来看看诗人如何用即兴的类似民谣的口语人诗,例举《过安塞,听唱〈赶牲灵〉随想》:

山沟为是个伤口

信天游淌出血

崖畔畔有棵歪枣树

黑辫子缠细妹妹的腰

马褡子驮盐走三边

我呀,走在路上

你晒你的红枣

我喊我的歌

你的枣子里有个核

我的怀里揣把火

日头没了

天黑了

你窑洞前的碾子

霜落上

哎呀呀

你若真是我的妹子

走头头的骡子

你告诉它一个歇脚的地方

这首诗歌确实是用即兴的类似民谣的口语写成,令人惊讶的是,它几乎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境界。诗歌有着浓郁的西北风味,质朴纯真,强烈的情感力量直抵人心,令人想到远好问所言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诗美特征。

最后古马诗歌具有情境交融、情理交融的特征。

古马将主观情思浸润和深藏于景中,达到了情与景、我与物的浑然一体,即“意境两忘”、“意与境浑”。同时,他的诗歌也达到了情与理的深层融合。在他的诗中,情感与理性是难以分开的,情即是理,理即是情。

下面让我们欣赏两首诗歌感受一下。

我将告诉人们这一朵花的小名

她悦耳动听,躲藏在这朵花的裙子的皱折里

并用一滴雨水和浓于雨水的一滴蜂蜜塞住了耳朵

除了比这更深情更遥远的呼唤她不会答应不会让你们用紫色的钵盂捧走她的余馨

——《小隐罐里的七朵花·一》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理性深埋于对一朵小花的描述中,这是一朵静静开放的远离尘埃的无名小花,她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是因为她持守自己的生命本色,是因为“她不会答应不会让你们用紫金的钵盂/捧走她的余馨”。这朵小花凝聚了诗人的情感和理趣,但诗人的情感和理趣是与“小花”的意象融在一起的,所以,诗歌读来含蓄婉转,温馨感人。

再来看一首:《寄自丝绸之路某个古代驿站的八封私信·八》

路上坑多天上星多夜晚飞翔的鹰的灵魂在寻找新的寓所,并且通过风的手把黑暗的花安插进我疼痛的骨头缝里

今夜啊,我是生和死的旅馆情与理的深层融合,这是艺术沉思的最高旨趣。郑敏先生认为:“诗则更侧重艺术,也就是哲学与美学最完美的结合。在诗中哲学是不能脱离美学而存在的,它永远只是一种来去不定的微光,闪烁在美学所构建成的文字中。哲学在诗中只能是一种不存在的存在,无形的存在。讲的就是理性必须用诗意的方式来表达,亦即是说理必须融人诗情,使诗歌从对情感的内在目的性的接受升华为对人生、宇宙、生命存在的终极坐标的领悟,而后使诗歌超越情感体验的层次而达到哲学意味的深度,而不是将理直接说出。“理必须与美学结合”,也是上面这首诗歌所启示我们的意义。上面这首诗歌之所以打动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因与诗人思想的深度分不开,然而,诗人没有直接表达,而是借助意境和情感,自然地道来:“今夜啊,我是生和死的旅馆/像世界一样,辽阔无垠”。这是这首诗歌中的理性,它给诗歌以强大的思想支撑,增加了诗歌的容量和厚度,给人深刻启示。由于情理的完美交融,所以,一点不给人以说教的感觉,而是使人读来亲切自然。

那么,诗人是如何实现诗歌的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呢?

所谓情景交融、情理交融也就是为了追求诗歌的“但见性情气骨”,“不见语言文字”(刘熙载)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有赖于形式对题材的深度的艺术加工,其中包括形式对题材的完全征服。英国诗人王尔德说:“艺术家应该反对的毋宁是追求情感的力量,追求单纯的感伤,简单地表达欢乐同仅仅作为个人来做痛苦的呼号一样不算诗歌。艺术家的真正的经验总是那些并没有直接被表达的经验,只是积聚起来被吸收进某种艺术形式中,这种形式似乎与那真正的经验离得最远,最为不相容。”JI.C.维戈茨基认为,正是外部表现的阻滞,才是艺术情绪保有其非凡力量的突出特征。艺术是中枢情绪或主要在大脑皮层得到缓解的情绪,艺术本质上是智慧的情绪。它并不表现在紧握拳头和颤抖上,它主要是在幻想的影像中得到缓解。王尔德和维戈茨基力图说明艺术形式对题材的表现、改造、征服,可以使题材所固有的原始的、非理性的自然情感,得到理性的梳理,从而使自然情感发生性质上的改变,即由原始的自然情绪变为“智慧的情绪”。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它证明艺术中的审美情感一方面是自由的,无障碍的;另一方面又应该是经过理智的、节制的,受到阻滞的,不是放纵的、随意的,而在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艺术形式及其征服力量。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是美学、艺术理论所关注的问题。英国美学家布洛提出的著名“心理距离”说所强调的就是形式与题材的关系。他强调艺术形式的征服作用和分隔作用,目的是使视点由功利的视点转换为超功利目的的视点。因为正是艺术形式的作用消解了直接的功利目的,而形成了无关功利的审美聚焦,使夹带着泥沙的不可控制的自然情感之流注人深潭,得到控制、回旋与缓解,进而变成审美情感的清流悠然倾泻出来。

古马诗歌充分体现了形式对内容的改造与征服。无论是对“无”的书写,还是对“静”的默想;无论是将民谣入诗,还是借鉴诗经“比”“兴”的使用;也无论是营造空灵意境还是追求语言的清真,无不是诗歌形式对内容征服的具体实践。诗人深深懂得诗歌的美不仅在于内容,更在于形式对内容的征服。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石头逢里的青沙葱

羊儿嘴边的雪水

洗净我的灵魂

还有指甲缝里的泥垢

放羊放老了腿

我是新疆的回族

我要雪水

我要三丈三尺白布把我里紧

时间到了

我要死亡像亲娘一样把我抛弃

像一个里在襁褓里的婴儿

被放在天堂的门槛上

——《写于清真寺旁的诗篇·一》

梁宗岱认为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内容和形式像光和热般不能分辨”,“正如文字之于诗,声音之于乐,颜色线条之于画,土和石之于雕刻,不独是表现情意的工具,并且也是作品底本质:同样,情绪和观念——题材和内容——的修养,锻炼,选择和结构也就是艺术或形式的一个重要元素上面这首诗歌就很难分辨哪是形式,哪是内容,因为诗歌的形式本身也变成了诗歌的内容,成为“作品的本质”。这首诗歌是情、景、理的互溶,让人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它的好处。这也许正是梅绍静在2000年第1期《诗刊》中向读者推荐古马的重要原因吧,她告诉读者:“古马也许不像泰戈尔,不像狄金森,但只要他是真正的莫高窟旁的朝圣者,是丝绸之路上中国精品的织造人,您就有读当下好诗的临场感。古马的诗作有这种魅力,您肯定要读多遍!一首首短诗,仿佛就是十几个单词连缀而成,但您就像打量敦煌的雕塑那样,怎么看都透着余韵,琢磨不完。这段评论无疑是准确的。

同类推荐
  • 剑胆琴心

    剑胆琴心

    两千多年,沧海桑田,蔓山白水,钟灵毓秀,不乏文人雅士,更不乏美景诗作。新野多种文化异彩纷呈,三国文化、诗词文化、名人文化、姓氏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甚至父母官文化等,都是新野傲立中原的底气,也是科学发展的助力。只要用心挖掘,定能大放光彩。我佩服新琰,是因为在他庄严的警服里面,包藏着一颗赤子之心、文学之梦、剑胆琴心、铁骨柔肠,他的诗词充满了生活的大美,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今以此拙文,祝福我的老同学、一位新诗人新琰警官,更祝福八十多万父老乡亲。
  • 梦圆江河

    梦圆江河

    本书为作者黄河、长江等众多水域的游记散文。分别包括:峡江情、难舍三峡一江水、路、“海”之恋等等。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 积累而成的世界

    积累而成的世界

    本书试图建立一种统一解释生命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综合性理论,并把发展的本质定义为信息的积累,进而把“结构”定义为信息的一种类型。思想者所面临并必须要解释的一个重要事实——有史以来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是等级制的——在本书的理论探索中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热门推荐
  • 龙离阁:放不下的意

    龙离阁:放不下的意

    怀着恨意,永远离开了那个所谓的家,他再也无法相信任何人,特别是女人。但一次不经意的逃亡,遇上了那位老者,从那时起无知的少年终于长大了,他放下了。但一直到那次外出,他又遇到了她,内心的怒火无法再掩饰,还差点毁了他亲手创建的龙离阁。。。。。。新创建一个群,群号:450205323,欢迎加入。
  • 蚀灵者

    蚀灵者

    热血版:我林南,生不负天,死不负地,我誓要自己的双手,打破一切虚妄、阴谋、算计,踏肉身、真灵、湮灭三境,控灵轮,登神陨台,渡恶灵,执掌大陆舟!神秘版:林南的母亲是谁?林南为何与石承天一模一样?石家是大反派?林家族人为何失踪?请听我一一道来。正式版:灵驭大陆是被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域的:东域以人证道,西域以恶灵证道,和中域的以战争证道。而在那之上,还有最为神秘也最为强大的大陆域。在这地域下,无穷无尽的法宝,天魔,战争,大陆舟,人间的爱恨情仇,阴谋算计,相互倾轧的人族恶灵,法力争斗的仙道,一一展现。
  • 突变纪元

    突变纪元

    他生于基因年代,没有显赫家世的他只能生活在最底层!在这个基因年代只有成为基因战士才有出头,来自最底层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少年。他没突破基因界限的天赋,连最后的机会也失去了。。。。。。可是,他必须活下去。他还要寻求18年前的真相。于是,他开始了在阴谋与危险的夹缝中求生,他一步步的突变,开始在这个崇向基因能力,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宇宙世界中展开属于自己的纪元。-------------------------------------新人新作,不知道后面的路会怎么样,只想继续写下去!麻烦大家先收藏着吧!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体寓言集,是继《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经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一位法国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篮樱桃,如果我们要最美的,篮子就空了。”
  • The Mysterious Island

    The Mysterious Is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圣魔涅盘

    圣魔涅盘

    大地易主,劫气爆发!古老的众神啊!还蛰伏在自以为光辉的沉渊之地,惦记着玩弄法则吗?你们是时候付出代价啦!荒芜的巨兽啊!不要再仰天咆哮了,谁也救不了你们,用血肉来弥补被你们吞噬的星辰和大地吧!巨孽大妖啊!藏头露尾了有什么用?当初兴风作浪、烹煮万灵的时候,你们想过今日吗?颤抖吧!臃肿的过去啊!现在和未来都是我的时代!我历劫重生,带着远古先民的血泣和上古诸贤的教诲,来好好教教你们血债血偿的道理。双倍奉还,十倍奉还,百倍奉还,还到我满意为止……(当然,在我担负起如此重任之前,我的同类啊!千万要取悦我,不要激怒我,否则我只能让你应劫了!)牺牲小你,成就大我,此为涅盘!
  • 猎魔术

    猎魔术

    大陆曾存在着十大图腾,一旦在图腾祭坛洗礼觉醒后。人类便可成为体魄霸道的猎魔人,飞禽走兽就会变成逆天凶兽!图腾法相,借势天地,即使是弱小的猎魔人,都有千斤巨力,摔碑裂石;而强大的猎魔人,更可断江劈海、撕裂大山;更有逆天玄术,通天透地,遨游苍穹!
  • 狂妃驯冷王

    狂妃驯冷王

    现代令人称羡的天才女,医学、动物学双博士后学位,有与动物沟通的超异能,却在一次地震中穿越到莫名王朝,附身于浩瀚大漠可汗的废材三公主身上。辽旦大国欲与大漠和亲,三公主赫连素心主动请缨,力战群公主获得了和亲资格。和亲路上她乔扮丫鬟,碰山贼、遇色狼,还有阴魂不散的冷面怪人,一路历经波折最终却未能嫁给年幼小皇帝,而是让她嫁给了当朝摄政王临王爷,大喜之日她才悲催的发现,新郎倌竟然是……看天才女如何在临王府风生水起,先替临王爷医治‘不举之症’,再替其他侧妃牵线搭桥……
  • 尊贵庶女

    尊贵庶女

    蓝霏琳,定远侯府庶女,空有一副好面容,胸无点墨,依附着嫡母和嫡姐生活。心里爱慕着三皇子,因此遭到了嫡妹的不满。最后却因嫡妹的谎言,跳下池塘,溺水身亡。再睁眼,不堪的高门庶女却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灵魂。蓝菲琳蓝氏集团的总裁,生性谨慎,手段狠辣,操控着蓝氏集团上下的命脉。不管对于谁都绝对不会有一丝的恻隐之心,唯独万分宠爱自己亲妹。可是没想到,最后,却是死在亲妹的手下。原本以为命落黄泉,一睁眼,却成为愚钝的高门庶女——蓝霏琳。既来之,则安之,且看她如何让在这个充满算计的后院之中保全自己,并为自己谋得一生的幸福。嫡母狠毒,那就绝对不要手下留情,废了她。嫡姐想要陷害她,那就让她自食恶果。姨娘懦弱,那就好好调教,绝对让她脱胎换骨。且看一代庶女如何在这风波诡异的后院之中混的风生水起,又是如何觅得如意郎君,一步步成为全天下女子羡慕的对象。
  • 剑影圣渊

    剑影圣渊

    一个神秘的传承,一把奇特的巨剑,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都与他有关,他是谁呢?都市青年江皓逸被折磨而死,却意外来到了自己的故乡,靠着一个传承,一把巨剑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