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64400000078

第78章 自由领导人民/法国德拉克洛瓦

《自由领导人民》布面油画。325厘米×260厘米。创作于1830年。现藏法国巴黎罗浮宫博物馆。

德拉克洛瓦(1798—1863),卓越的法国画家,法国浪漫主义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出身在巴黎郊外一个富有的家庭,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艺术的熏陶。他的舅父发现了他的艺术天赋,把他送进了美术学院,在画家格伦的门下学习。在那里他结识了浪漫主义的先驱籍里柯,并深受其影响。

1822年,德拉克洛瓦创作了《但丁与小舟》,使他一举成名。1842年他又推出了力作《希奥岛的屠杀》,描写当时土耳其人对希腊的侵略和蹂躏。这幅作品使德拉克洛瓦建立起了浪漫主义领导者的声誉。

德拉克洛瓦把热烈的情感视为艺术的生命,认为艺术家应当把感情从一切理性法则中解放出来,应当去认识和洞察理性之外的秘密。他相信灵感的作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他的主要作品还有《撒丹纳巴勒斯之死》《两个浮士卡里》《迈索隆基翁废墟上的希腊》《浮士德在他的书斋里》《阿尔及尔妇女》《摩洛哥犹太人的婚礼》等。

《自由领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7月26日,复辟的波旁王朝国王查理十世企图进一步限制人民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并宣布解散议会。巴黎市民闻讯纷纷走上街头,拿起武器和国王作战。在这次战斗中,圣德克区的克拉腊·莱辛姑娘一马当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为了把这面旗帜插在巴黎圣母院旁的一个桥顶上,最后倒在了血泊中。

街垒战就发生在离德拉克洛瓦画室不远的地方,画家目击了这一场悲壮激烈的巷战景象,义愤填膺的德拉克洛瓦决心以自己的画笔来描绘这一革命群众的壮举。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是德拉克洛瓦在他自己的上百幅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上除市民、学生以及那个象征阿莱尔的少年英雄之外,还有一个象征自由的女性形象,她赤着脚,半裸着身体,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里吉亚帽,左手拿着枪,右手高举迎着硝烟飘扬的三色旗,半侧着身子号召民众向君主专制王朝冲去。在她的右侧,一个少年双手握枪急奔而来。在她的左侧,那个身穿黑色上衣、戴礼帽的是一个大学生,他紧紧握着手中的步枪,眼中有一种悲愤的神色。我们顺着他的眼神去看,看到尸体中间有个受了伤的工人,他屈起了身体,仰着头,望着自由女神:是想重新起来战斗,还是痛苦让他想求得帮助?在大学生的背后,是一个拿着马刀的市民,他腰里还别着一把手枪,肩上挂着弹药。在他后面,是数不清的准备冲锋陷阵的战斗着的人们,他们群情激愤,像汹涌的潮水一样。远处,硝烟中的三色旗迎风飘扬着,右边的巴黎圣母院静静地见证着这一段历史。

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的激情、奔放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创作了这幅气势磅礴、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的作品。1831年5月1日,这幅画在巴黎首次展出,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德国诗人海涅还为这幅作品写了赞美诗。

最美的艺术品就是要传达出艺术家的纯粹的幻想。

我认为,只有想象力,或者换一种说法,只有感觉的细腻性,才能使人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我不爱理性的绘画,幻想是绘画的主要品质。

见仁见智

如果认为我的浪漫主义是意味着自由表达个人的感受,不墨守成规,不喜欢教条的话,那么我承认我是浪漫主义者。

德拉克洛瓦运用视觉混合和对比,可使色彩画家获得大量好处。他甚至预感到一种比他的技法更系统也更精确的技法所具有的各种优点,此种技法能令光线更明亮、色彩更夺目。(保尔·西涅克《从欧仁·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义》)

德拉克洛瓦吸收了巴洛克艺术善于表现动荡场面的构图经验,借鉴了戈雅《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中的明暗对比效果和《梅杜萨之筏》里突现阴影的造型手法,使画面具有响亮而激荡人心的力量。(迟轲《西方美术史话》)

这幅画于1831年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来因为时局变化,法国政府把画还给了画家。十七年后,法国爆发了1848年的二月革命,法国人民又要求把这幅作品重新挂在卢森堡宫展出。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当局摘下,理由是这幅作品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自由领导人民》才被送入了罗浮宫博物馆。

德拉克洛瓦的创作的可贵,是由于他的热爱自由的主题、形象的勇敢与明朗、对于英雄气概的向往。德拉克洛瓦还是色彩方面最杰出的革新者,在他的绘画里发挥了色彩的迥非寻常的、情感洋溢的表现力,发挥了中间色调、补充色调与反射的丰富作用。在他的书信、日记和论文里,德拉克洛瓦不止一次地抨击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平凡和庸俗,抨击了沙龙式学院派艺术的空虚。但是,他并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他认为想象力是艺术的基础,尤其是在他晚年的作品里,往往脱离了生活而走向抽象的、浪漫的、幻想的境地。下一代的现实主义者批判了存在于他作品中对浪漫主义的美化和主观主义,对他的作品的进步方面作了崇高的评价,同时广泛地借鉴了他杰出的成就。

同类推荐
  • 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

    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

    本书不仅考察了作为“器”的物质城市意象元素,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苏州的小巷等,还考察了作为“道”的非物质城市意象元素,如不同时期的北京的“皇城根下的张扬与猥琐”、上海滩的“搏杀与婉约”、珠江边的“殖民与反殖民”等。
  • 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走进魔术世界:揭秘西方魔术》分为几个部分,起篇介绍魔术史上的一些趣闻轶事,并在其中穿插进一些古老的魔术表演,后面是全书重点,披露了很多节目的表演过程、道具制作及一些常用手法。
  •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作者的画很有创意,给人一种遍历天下的感觉,在构图上全部突出了背后的特殊旨趣,作品在画面上的整体面貌上,依然传递出一种大山大水的气势,其中所体味到的那种感觉,可能这也是这作吕比较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吧。
  •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元曲尤为著名,本书带你走进元朝的生活艺术。
  •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彭阳风物

    彭阳风物

    本书记载了彭阳的山川物产与风土人情,包括生态景致、河湖峡瀑、特殊乡域、古代形胜、彭阳八景、文化遗址、文物精萃、革命遗迹等内容。
  • 狂妃来袭:丑颜王爷我要了

    狂妃来袭:丑颜王爷我要了

    杀手之王穿越而来,怎可继续受尽屈辱!皇帝赐婚又怎样,生父算计姨娘庶妹心狠又怎样?沦为丑颜王爷未婚妻,她嗤笑:“夫君如此美如天仙,不知世人是被猪油蒙了眼吗?”“女人,嫁于我之后,你还以为有能力逃离我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狗头扇之谜

    狗头扇之谜

    老人说前世欠下的恶债,要这辈子偿还……意外得到的狗头扇子,却迎来一直隐藏暗中几股势力追杀……我发现,这把扇子和我的前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前世到底是谁?他究竟犯下了多么大的罪行?覆灭千年大宋王朝赵氏一族后人突然出现……赵佶墓?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千年前的宋太宗究竟是依仗什么权利‘诡异’篡位?诡秘的前世一直没有出现,更大的谜团早就向我洒下了滔天巨网……
  • The Devil's Dictionary

    The Devil's Dictiona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度君华(天使文化青春小说系列作品)

    一度君华(天使文化青春小说系列作品)

    要不要酱紫嘛,人家还没准备好行李就要穿越,还穿到一个如此奇怪的年代!还好还好,原来在这里也能码字赚银子,总算不用饿死了。用稿费投资一下事业,还是可以奔小康滴!饱暖思帅哥,女主滴桃花劫来啦!勾搭上位高权重滴裕王爷,邂逅了才华横溢滴蒲松龄,嫁一个英气逼人滴美男子,然后……
  • 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共分五十一章,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论述人类过去的历史,在美国风行一时,畅销不衰。既是美国大专学校世界史课程的必读著作,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世界历史的首选入门读物。此次引入中国,我们不仅历时三年时间,逐字逐句地进行英文原版翻译修订,尽力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师力作。我们更针对二战后的世界历史与文明发生的重大世界做了全新的论述,使这部名著在内容上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完善。
  • 校花的贴身狂少

    校花的贴身狂少

    校花、警花、姐妹花,花花开在端木家。明星、空姐、俏总裁,各个等着端木来。端木磊,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因为一场车祸拥有了神秘莫测的精神异能,并且因缘巧合成为了一名古武者。从此拳打官二代、脚踢高富帅,一手掌金钱,一手抱美女,掌控世界,成就巅峰王者。
  • 特种兵王的经历

    特种兵王的经历

    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有一个从军的梦想,但不幸的是,孩子在11随时失去了父亲,母亲也不管他了,他在街头露宿,却遭到其他乞丐的殴打,一个军人收留了他,他的命运又将会怎么样?
  • 密斋笔记

    密斋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哈儿行骗记

    哈儿行骗记

    不敢说是各类骗术的极大成者,低劣的骗术,实用的技术,看了之后定能对你有所帮助,最起码以后不会为这些小道道买单。当然如果你的心够黑,又想赚点钱,此书必看!当然了,如果你依葫芦画瓢的话,必须把菩萨供高点,多烧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