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64400000041

第41章 大卫/意大利 米开朗琪罗

《大卫》大理石。高437厘米。创作年代在1501年8月和1504年4月之间。现藏意大利佛罗伦斯艺术学院画廊。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生于佛罗伦萨阿雷佐附近的班斯小镇。幼年在基兰达约工作室学画,后受业于乔凡尼学习雕塑。对艺术的三大体系(绘画、雕刻、建筑)都很擅长,视三者为一个整体。其艺术创作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又受到萨伏罗拉宗教改革的思想影响,以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表现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状态。

米开朗琪罗创作的雕塑,构图气势博大,主题深刻激进,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1504年完成的《大卫》,被认为是为正义和自由而奋斗的力量之象征。

他后来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八百平方米的天花板上,连续工作四年,以惊人的毅力独立完成了巨型天顶画《创世纪》。又为佛罗伦萨总督美第奇陵墓创作了《晨》《暮》《昼》《夜》四座雕像。这四座雕像是他晚年的杰作,表现出人物心灵的激动与意志的矛盾,并且以冷静而沉郁的悲剧性质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失去自由和独立的精神状态。

他的著名作品还有《哀悼基督》《摩西》和《奴隶》。作为建筑师,他曾担任罗马圣彼得教堂的圆顶和加秘多利广场行政建筑群建筑设计。

米开朗琪罗堪称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1494年,法国军队侵犯意大利,包围了佛罗伦萨。米开朗琪罗因为在美第奇的文物与美术收藏所呆过,也仓皇逃离了该城。不久,意大利资产者联合城市手工业者发动了起义,打退了侵略者,并建立起以城市为中心的共和国。米开朗琪罗响应新政权的号召,于1501年返回佛罗伦萨,创作了这尊在他的整个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雕像之一——《大卫》。

据圣经《旧约全书》中所载,大卫是以色列国的一个少年牧童。传说大卫在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时,在前线给哥哥们送饭。敌军中的巨人哥利亚异常凶悍,当以色列人正难以抵挡时,少年大卫用投石器杀死了哥利亚,使战争的局面得以扭转。他后来成为以色列国的首领。

在基督教教义里,大卫是作为爱国的英雄而被载入史册的。雕塑家为使雕像具有象征性,刻意把他塑造成一个容貌俊美、身材匀称的青年男子形象。

大卫双目凝视远方,左手拿着挂在肩上的投石器,正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雕像充分体现出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把大卫作为保卫城市共和的一名青年战士的典型来塑造。雕像的头部和两条胳臂是有意放大了的,因为人们在欣赏他时是采取仰视的角度,放大的头部和胳臂使雕像显得更健壮有力。

用艺术手段再现《圣经》传说中古代以色列的大卫王,这在前期的雕塑与绘画中已出现过。但过去的艺术家塑造或描绘的大卫,大半是表现他取得胜利时的情景,如大卫割下了敌人的头、大卫持箭把敌人首级踩在脚下等。而米开朗琪罗这里表现的却是他在迎接战斗时的状态。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不是激情之后,而是产生激情前的一瞬间。所以,后来人们都把这尊雕塑作为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来欣赏。

见仁见智

只有从高山上滚下来丝毫不受损坏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后的伟大艺术家。严格地说来他未曾留下自己的学派。16世纪风格主义的代表者们企图掌握他的成果,但是他们却从另一个与文艺复兴文化背道而驰的思想前提出发,实际上却在歪曲这位伟大艺术家的遗产。只有在17世纪,这遗产被贝尼尼、鲁本斯及其他艺术家创造性地利用了。以后,任何一个向往宏伟的英雄人物形象的著名艺术家,都不曾放过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在古典艺术遗产中,米开朗琪罗的艺术是占着最光荣的地位者中的一个。

(王毅等译自《苏联大百科全书》)

雕像完成后,放置在什么地方成了当时公众热烈讨论的话题。佛罗伦萨政府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委员会,邀请许多著名艺术家来参加讨论,其中包括达·芬奇。最后还是按米开朗琪罗本人的意见,决定放在市政厅的门前。从此以后,它便被作为城市保卫者的象征,鼓舞着世世代代前来瞻仰的各国游人。当然,更重要的一点还是这尊雕塑给人们带来了永恒的美的愉悦。

米开朗琪罗创作这尊雕像时,还不到三十岁,但他的艺术风格已趋于成熟,已被公认为当时的艺术大师了。他的雕像大部分都是表现健美人体的,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一种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特点。对人体的赞美,也就是对人的赞美、对人性精神的赞美,既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也是对中世纪神学统治的否定。《大卫》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同类推荐
  •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是一部全面阐述美国电影艺术发展脉络的著作,其显著特色在于将权威的美国电影理念与生动的好莱坞电影创作结合在一起,将清晰的美国电影历史与鲜明的电影艺术家个性结合在一起。将主流的商业电影表现与多元的美国社会文化及哲学美学背景结合在一起,打通专业性与大众性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中汲取美国电影的文化素养。
  • 范曾开讲:教你欣赏诗书画

    范曾开讲:教你欣赏诗书画

    《范曾开讲:教你欣赏诗书画》为范曾先生的艺术讲演录,不仅剖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丰富内涵,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囊括了他对中国绘画、书法、诗词的慧见卓识及独特实践心得。
  •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画风曾经数度改变。1941年,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所画人物气势恢弘,色彩鲜艳亮丽,盛唐遗风跃然纸上,工笔设色成就卓异。张大千能仿石涛的笔法作画,人称张大千画的仿石涛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大千周游世界时,汲取西方的一些绘画元素,创造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泼墨泼彩绘画艺术,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古兵器、乐器(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兵器、乐器(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包括金戈铁戟、射及其他、笛、管、笙、琴、唢、呐、口弦、编钟等鉴赏和收藏。
  •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本书收录名家文学名篇、书法名作,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解析与背景资料。
热门推荐
  • 他从外星来

    他从外星来

    普通的大三狗因好心救人而坠海,得救后发现自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从此他的生活开始改变……本书以科幻为主线,以都市生活情节入戏,希望能有读者大大喜欢
  • 工作效率提高法:高效经理人时间管理

    工作效率提高法:高效经理人时间管理

    有人说中国不缺乏优秀的经理人,但缺乏真正的职业经理人。为什么,因为我们很少有企业能够把培育职业经理人的各项管理技能一项一项地做好。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谁能把握住先机,谁就能先声夺人。在商场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因此企业管理者自身的时间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书就是为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时间管理技能而著。
  • 完美心理

    完美心理

    其实,林夕一点也不白,也不富有,更谈不上美丽,所以在公元2012年12月12日前她从未想过会有哪个高富帅爱上自己,更不知道她以后的历险竟然和一个唐朝年间就开始流传的传说密切相关。至少在这一天午后两点零一分之前,事实的确如此。一场突如其来的日蚀,突然之间的大转身,上天在赋予了她幸运的同时,也伴随着磨难,祸事不断,阴谋死亡如影随形。在她与真命天子的爱情路上,又有怎样的阴谋与苦痛在纠葛、缠绵、蔓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把话说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点子上

    说话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两个——告诉,说服。但是要把话说得明白、说得到位、说得得体、说得出色,则非常困难。不会说话的人哕里哕嗦、婆婆妈妈地说了一大堆,让人一头雾水,甚至造成理解上的误会;会说话的人则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最会说话的人永远是话说三分,点到即止,弦外音。本书将帮助你——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到位,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话说到点子上。一句话就能击中问题要害,化解复杂的、难以掌控的局面,实现完美沟通。
  • 某魔炮的辛亥革命

    某魔炮的辛亥革命

    此去修炼内功,不知何事归来
  • 天尊轮回

    天尊轮回

    前世天尊,今世轮回;风雨飘零,再度飘渺;魔界之旅,悄然成名;偶遇世交,反目成仇;好友相助,横扫下界;七界来回,誓救七界;几翻波折,才知原尾;整顿下界,誓上神界;凡人、仙人、神人再走一遭,方知首领也不好做啊!
  • 缅怀那逝去的青春与爱情

    缅怀那逝去的青春与爱情

    人生中最美的爱恋你经历过吗?是在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时间不是主导,关键在于你遇见了正确的人。本文讲述的是90年代初,中学生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故事。年代有些久远,不知能否跟你产生共鸣?但无论哪个年代,感情懵懂的少年都会有一场或轰轰烈烈、或黯然心神的爱恋,有着一样的刻骨铭心,不是吗?
  • 海国遗梦

    海国遗梦

    秋水、望鱼,一对神剑横空出世,追溯出一段遥远如梦的水族往事。龙神失踪、神鼎出世、水族叛乱、妖兽横行……成为神剑主人的东海龙族十七公主敖莹。该如何担当起拯救海国的重任?“情”之一字,究系何物?神仙妖魔,皆不能免。情伤、情苦、情怨、情忆……是谁,罔顾仙凡,至死不渝,以千秋爱恋,凝就璀璨的神珠?是谁,风烟散尽,遥望海国,用不灭之情,寻回遗失的旧梦?一段海国遗梦,一段惊情传奇,再现那神秘缥缈、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
  • 冤家路宰

    冤家路宰

    当直爽男人婆遇到腹黑毒舌男,JQ上演!她火爆,他腹黑,她手贱,他嘴贱,她爱抽,他爱找抽…
  • 舍檐低语

    舍檐低语

    由著名作家衣向东作序并题写书名,由丛书主编著名作家纪广洋作序。全书收录发表过的作品约70来篇。内容清新隽永,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