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40500000017

第17章

知青们来到沙漠里,在刘家井的羊圈上安顿了下来,一边劳动,一边躲避辛虎一伙的报复。

刘家井,这是很早以前人们在沙漠里挖出来的一眼地下水井,据传这口井在旧社会就有了,是宋刘庄很有势力的大地主刘善堂花五十两银子雇了武威的工匠们给探挖的。刘善堂挖这口井,不为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他家在沙漠里的牛羊和放牧的羊倌们供应水的。后来刘善堂家遭了土匪的抢劫,家业败散,这口井也就变成了一口无主的水井。虽然无主,但是因为刘家井处在宋刘庄的地界上,所以这口井就归了宋刘庄。新中国成立后,各生产队都养上了牛羊,放羊倌们还像过去一样,凭借这口井,住在沙漠里放牧集体的牛羊。现在,这口井上住着四五群羊,它们都是附近几个生产队的。各队都在这里给羊倌们修建了住所,以便羊倌们安心放羊。平日,羊倌们和羊群都到沙漠里走了,很少有人留在井上,所以井上显得很冷清。但是一到晚上,羊群和羊倌们从沙漠里回来,这里便变得热闹起来。最热闹的时候,是队上来了人的时候。每年,队上都要派人来清挖羊圈里的羊粪,或者到沙漠里去砍柴割草,那时候大家相聚在这个没有顾忌的地方,任意地乱开玩笑,随意地喝酒吃肉,平日里一片孤寂的古羊圈,就会变得热闹异常。

知青们的到来,给刘家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羊圈里寂寥落寞的空气立刻便一扫而光。老羊倌们赶紧把自己的房屋腾出来,让给知青们居住,他们却收拾好了窑洞,住到窑洞里去了——知青们是这里的贵客,对他们的到来,羊倌们非常欢迎。

羊倌们安顿好知青们的吃住,见李学军几个头脸上有伤,就关切地询问出了什么事。李学军却把打架惹祸的事情给大家学说了一遍。羊倌们听着打架的经过始末,很受刺激,不禁对知青们的行为大加赞扬,夸奖小伙子们有骨气,有血性,像个男人!刘万左的哥哥刘万有是个三十几岁的老小伙,他对知青们的英雄行为大加赞赏,他说:“把他爹的毬毛,谁是当孙子的?打得好!就是要把他们的狗往出整!受点伤算什么?受伤算个毬!就是头掉了,也才碗大个疤!”

羊倌们群情激动,嘴里骂着脏话,给知青们加油打气。只有老羊倌赵生贵一言不发,默默地抽着烟锅儿想他的心事。

郭云虽然年轻,但头脑却很冷静,他听了羊倌们不负责任的话非常生气,喝骂羊倌们说:“夹住你们的臭嘴吧!还嫌惹的祸不够?再说,人活着总该干点正事吧?成天跟人家打架闹事,有什么意思?知青们都是有文化的人,哪里像你们这些牛左面站的!你们少教唆他们,不要看这些人今天还小,他们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指不定哪一天有了出息,可就是顶天立地的人!你们算什么?像你们这个怂样,除了知道看骚觳操尻子联单,还能知道些什么?”

羊倌们挨了郭云的责骂,一个个红了脸,自知没趣,都闭上了嘴,不再说话。

郭云也不再追究,吩咐他们杀羊招待知青,说这是宋队长来时安排的事情。刘万有二话不说,叫上同伴就去杀羊。其实,大家对知青们还是十分喜爱的,他们都是城里来的“洋学生”,不光有知识,就是模样也长得招人喜爱。把这样的“洋学生”弄到这鬼地方来受苦,已经让人很心疼了,再让他们饿着冻着,谁的心里也不忍。

知青们听说要杀羊,早馋得忍受不住——过完年到现在,他们还没有吃过一回肉呢!现在听说要吃肉,自然高兴得早已忘记了自己闯的祸,早已忘记了这里是荒凉的腾格里沙漠!

郭云怕大家吃不痛快,特意嘱咐杀了两只大羯羊,还叫羊倌们弄来半筐洋芋,说等羊肉吃过,把洋芋切成块,投放在羊肉汤中,把汤也吃掉。

在羊肉汤中煮洋芋吃,这是一种很不错的吃法,当地人把这种吃法叫“羊肉垫山药”,味道极鲜美。“羊肉垫山药”,最好的吃法是把羊肉和洋芋煮在一起吃。做“羊肉垫山药”时,不讲究肉多肉少的程度。如果肉多,就在汤中少放一点洋芋;如果肉少,就要多加一点洋芋,洋芋投放的多少,要视羊肉的多少而定。吃的时候,则要把羊肉和洋芋连同羊肉汤一同舀进碗中趁热吃下,那喷香的味道,才叫做让人没法形容呢!

宋刘庄的知青们,在刘家井上吃过了“羊肉垫山药”的肉饭,就在刘家井上居住了下来,躲避辛虎一伙的报复。

躲避人家的报复是一回事情,但劳动又是另一回事请,他们不能啥事也不干,他们得参加劳动。羊圈上也有羊圈上的干事,把羊圈里的羊粪挖出来,运送到队上去,就是一种干事,队里每年都要派专人来从事这样的事情。羊粪,那是上等的农家肥。哪块地里撒上了这样的羊粪,哪块地里的庄稼就能长得更加旺盛。为了庄稼长得好,队上很重视收集羊圈里的羊粪这份工作,每年都要派专人来在羊圈上清理羊粪。羊粪挖出来了,就送到队里的地上去,用来给贫瘠的土地增加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回,知青们惹了祸,前来羊圈上躲避祸事,宋队长正好安排他们采挖羊粪。

除了清扫羊圈采挖羊粪的干事,还有到沙漠里去砍柴割草这样的农活。柴草是过冬用的东西,人畜都很需要。沙漠里砍割的青草,那是供队里饲喂牛马的,柴火则用来给知青们烧火取暖。

郭云安排好一应农活,就带领知青们开始干活。

李学军、朱德宝、王刚三个因为受了伤,不能参加体力劳动,郭云留他们在井上“看家”,顺便给大家把饭食做好,其他人则安排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这些小知青,其实都是一些未成年的孩子,多数人只有十六七岁,小一点的,才十四五岁,洪文革、陈亮这几个就是未满十五岁的孩子。他们一来没力气,二来也不会劳动,要让他们干采挖羊粪这些粗笨的农活,他们实在很难胜任。郭云没有办法,只好叫羊倌们把羊群捎带给其他队上的羊倌们去放,又派年龄小的洪文革、陈亮去给那些羊倌打“梢子”(走在羊群前面,带领羊群的人),他却和刘万有、赵生贵两个羊倌,连同前来运送知青的车把式刘万东等人,带着张学武等五个知青进沙漠去砍柴。相对来说,砍柴是比较轻松的劳动,大人小孩都能干。凭知青们的这点力气,也只能干这样的活路。

沙漠里最耐烧的柴火是黄茅柴、白刺和桦条。黄茅柴要用带根的,用镢头砍挖;白刺的枝条有刺,但枝干却特别坚硬,这得用铁锨铲挖。这些活路,除了要有力气,还得讲究技巧,知青们是做不了的,知青们能做的,就是要把郭云他们砍挖下来的柴火收集到一起,然后等待郭云他们把这些柴火捆绑成柴捆儿,送到沙漠外边去装车。

知青们把砍下来的柴火收集在一起,大约能捆成一捆儿的时候,郭云他们就把这些柴火捆起来,然后背到比较平缓的地方集中起来,等待生产队的大车把这些柴火拉走。

四个强劳力,加上这几个小知青,一天能砍到一大车柴火。这样的一车柴,可以供一个五口之家使用两个月。生产队上的农户们也靠这样的柴火过冬,他们过冬用的烧柴,是由他们自己解决,队上集体砍来的柴火仅供知青们使用。知青们不大会烧柴火,这样的一车柴,只能使用半月多时间,因此,这两年知青们的烧柴问题成了让队长们十分头痛的事情。

进沙漠是一件不大容易的事情,所以一旦进了沙漠,大家都会尽力干活,要尽可能多的弄一些东西出去。每一回进沙漠,队长们总要下一番狠心,尽可能地在沙漠里多干几天,多做些事情。多则弄出十来车东西,最少也要弄到三四车东西。郭云是跟着队长们进惯了沙漠的,对沙漠里要干的事情很在行,而且他又是那种干活不要命的人,因此,跟着他干活,那是非常吃力的一件事情。

郭云的能吃苦,那是很有些名气的,正因为他不怕苦,所以每次进沙漠,队长们总要让他带队,不过只要由他带队,大家就都不敢偷懒。再说,他是民兵连长,进沙漠的小伙子们大多数是民兵,他们都听郭云的话。正因为这样,他只要进一回沙漠,就能给队里弄回去很多东西。实际上,在这样的年月里,要想活命,确实也需要拼命。宋刘庄养活着这么多知青呢,那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没有这样一帮拼命的人,这些青年就很难养活。

跟郭云一起打柴的是张学武。张学武是一个长得很秀气的男孩,脸蛋儿圆圆的、白白的,脸面白中泛红,就像一朵粉面的桃花。他的两片嘴唇儿饱满而红润,就像一颗红透了的宝石。张学武是有些学问的,这从架在他鼻梁上的那副银丝边眼镜儿就能看得出来。镜片后边,是他的一双闪闪发亮的大眼睛,那眼睛饱含着殷殷笑意,叫人一看就心生怜爱——这是来自北中国一个大城市里的水灵灵的“洋学生”,光这长相,就叫纯朴的北方农民对这些“洋学生”又是爱怜,又是心疼。

“一定是前世里造了孽,才罚他们到这个苦地方来受饥寒。”郭云看着张学武流着汗,把他砍下来的柴火往一起聚拢,不由一阵心酸,“才是多大一点人呢!就是我们农民的娃娃,像这个年龄,也不可能叫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到这样的地方受这样的苦。”

他由此想到,如果哪一天自己的娃娃也叫人家弄到一个不知道名儿的地方去受饥寒,去独自面对陌生的人和事,可不知道自己要扯心成什么模样了呢!郭云这么想着,强烈的同情之心顿时滋长了起来。他想这些孩子也真够可怜的,也许他们从出生到现在就没有见过什么是沙漠呢,可是现在,他们却要在这里来寻找生活的道路,生活对他们来说,似乎真的太狠心了。

郭云这么想着,对张学武猛然产生了从没有过的疼惜之心。他停下手中的活路,对张学武说:“好了,歇一歇吧,不然要累坏了我们的知识分子。累坏了革命的接班人,毛主席可不答应呢。”

他说歇就歇,张学武把手中的柴火放好,用脚把它踩成一摞,然后把这摞柴火抱到先前堆放过柴火的地方,顺势在绵软的沙坡上翻个筋斗,舒展开身体,躺了下来。

同类推荐
  • 感悟友情:知己难遇的86个情感追忆

    感悟友情:知己难遇的86个情感追忆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这是鲁迅赠给瞿秋白之辞。在艰难困苦之中,有一个充分理解自己,与自己患难相扶的真朋友,实乃不易。友情是朋友心中的一份真诚,是朋友之间的一份信任,是朋友眼中的一丝鼓励。如果友谊如船,那么书中最感人的友情故事和心灵小语则是友情的双桨,只有用心体味,才能使它们和谐的摇荡,才能推开层层波浪载着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 一个50后的鲁迅观

    一个50后的鲁迅观

    《一个50后的鲁迅观》选进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鲁迅研究的论文,绝大多数都公开发表过,分为人格篇、作品篇、比较篇、文化篇、研究之研究篇。作者怀着对一个永生的民族魂的敬意,以自己独到的视角,表达了一个50后不同凡响的鲁迅观。  这是一本热爱鲁迅的人必读的书,也是不同时代读者阅读鲁迅应该参考的一本书。
  • 汤头歌诀方解

    汤头歌诀方解

    本书以清·汪昂(庵)的《汤头歌诀》中220首歌诀为纲,歌诀中的正方和附方全部录入,不改变原书的分类和次序。
  •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夜光水母

    夜光水母

    本书将收录的诗篇编为五辑:辑一:逆光辑二:金粒子辑三:深海辑四:迷路的水母辑五:黑光。
热门推荐
  • 晋石

    晋石

    置身暗世十五载,不见天下苦凄凉。魏晋风流,士子击剑,世间道义皆沉沦,狂舞龙枪惊天下,定要破碎山河从新来。柔情画卷,绚丽江山,管你荆棘拦路,巨木挡道,枪指苍天怒吼破云霄,满腹才伦挥笔书乱世。敢问拨云弄日天下雄,敢问白衣儒士自风流,敢问遮蔽耳目之宵小,敢问掌权驱兵朝堂客,何为安宁,何为潇洒,何为正道,何为盛世。我来破局,我来书写。我为基石,铺砖引路,仁孝至义,儿女情长,绚烂的画卷,史诗般的江山,万里之路,破阻而上,一路滴血为泪,一路豪歌壮语,我是晋石,让天下刚强,让天下安生!
  • 曲话

    曲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荆棘皇妃之君心在握

    荆棘皇妃之君心在握

    她是花魁烟,便足以让人倾倒。雨夜天,她华服金饰加身,描上精致动人的妆容,懒懒的从郊外的庄院起身去上京城中最明亮的火光下启开朱唇绽放美丽。上京的官家子弟为了那纱帐后隐隐的绝色容颜失去心智,为那穿破帐幕的天籁之声痴迷,终日神魂颠倒。很多个日夜后,烟早已经忘记自己多舛的一生,却因爱极了奢华贵丽之物盛名于世,而他,世人眼中那个英明睿智的君王,惊鸿一瞥,为她奉上国库的钥匙,只为在宫中随时听到那缠绵悠扬的嗓音,看到那曼妙动人的舞姿。明明不是妃子却争风于后宫;明明身份卑微却当上朝堂上唯一的女官。她斥贵妃骂忠臣,搅的朝堂一片混乱,终由绝世歌舞姬变为红颜祸水。惹宫中的学士摇头叹息,江山将毁矣。
  • 末世皇帝之路

    末世皇帝之路

    研究人工智能的方世卓在末世来临之后,与自己研究的人工智能合体,成了独一无二的人类,既有人类的思想和创造性,又有智能机器的冷酷和精确,他在末世一切崩溃的情况下,向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皇帝之路前进
  • 呆萌甜心误惹大灰狼

    呆萌甜心误惹大灰狼

    “念初刚才那个在讲台上发言的男生真的好帅啊!”好友萌萌激动地说。“是啊,是啊,搞得我都想把他扑倒,然后..嘿嘿,你懂得。”其实云念初并没有这个念头,只是附和着好友这么说的,却没有想到,那位被谈论的当事人就站在云念初身后。然后一系类狗血的剧情就这样展开了,哈哈。
  • 卿本筱筱

    卿本筱筱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寻某样东西,却往往在路上迷失。天若灵犀,或许会懂得我们所求,借造化送一程归途。心若灵犀,或许会知晓此生所寻,用悲喜赢一段不悔。愿天知心意,长随心迹
  • 疯狂的管理术

    疯狂的管理术

    本书将众多管理法则一一分类列举,包括管理必须知道的12项原则、管理必须用到的12种手段、管理必须具备的12条素养、管理必须懂得12个模型、管理必须达到的12个目标、管理必须学会的12种方法等内容。
  • 超然世外

    超然世外

    不是说一个修仙的故事,而是说每个人都在为目标而努力,起起伏伏,上上下下,总有那么多遥不可及的人,普通人进一步千难万险,而我们依然在努力。这是一个向往自由的故事,要超然世外,必然超越世上所有人。
  • 校园之护身强兵

    校园之护身强兵

    特种兵带着小萝莉潜入校园,武能揍人把校花,医能救人迷老师,于是越来越多的大萝莉出现。“老师好,我叫秦问,我的愿望就是在这校园里帅出一片天。”“学姐学妹你们别这样,我只是一个纯洁的孩子——”
  • 君臣下

    君臣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