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4500000005

第5章 兵荒马乱(2)

这天,张爱玲吃过晚饭回到家中,继母孙用蕃就从楼上下来,问道:“你到哪里去了,走了那么多天。”张爱玲知道,这是继母在明知故问了。她面不改色地回答:“我到妈妈那里去了。”“你住到你妈妈那里去,应该给我说一声。”张爱玲觑了她一眼:“我跟爸爸说过了。”孙用蕃生气道:“噢,对父亲说了!你眼睛里哪儿还有我呢?”话音刚落,“啪”地就是一巴掌,张爱玲白皙的脸上红色的印记立即显现。(摘自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流言》)

张爱玲毫不示弱准备要还她一个,却被两个赶过来的老妈子拉住了。她没有想过要考虑后果,这一耳光要还的并不只是脸上的印记,还有某处看不见的郁结。后母没命了冲上楼去,大喊:“她打我,她打我!”对于张爱玲来说这一刻来得太突然,但她似乎也明白总该会有这一刻。

张爱玲的父亲刚抽过大烟,穿着拖鞋便从楼上冲下来。他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毒打张爱玲。张爱玲坐在地上被父亲猛踢,父亲边打边说:“你还会打人了,我打死你!”张爱玲耳朵都要被震聋了。家里的佣人看不下去,上来劝,生生地拉开了两人。

父亲气哼哼地上楼去,张爱玲自个儿走到浴室镜前,看自己身上的伤、脸上的指印,这些都是她心里的伤痛。自己对父亲的爱从此刻起就要流离失所,无处投递了。张爱玲不服,冲出家门要出去报巡捕房。门锁着张爱玲就试着撒泼、叫闹,要引起门外岗警的注意。

张爱玲的行为惊动了父亲,他更是无比震怒。父亲怎会让这样的事情给外人看了去,家丑是一定不能外扬的。等张爱玲一回来,迎接她的,就是父亲手里的一只大花瓶。张爱玲歪了歪身子,掉落的大花瓶就飞了一房的碎片。父亲愤恨地下命令,将无力挣扎的张爱玲关起来。

张爱玲的父亲走后,一直在一旁紧张着急的老佣人何干便是上来责问道:你怎么弄到这样的呢?张爱玲知道何干爱惜自己,顿觉满腔冤屈,抱着何干号啕大哭。哭得无力了,空洞的眼眸深不见底。此时这个孤立无援的女孩儿,正在经受一次历练。那些照片里、文字里的孤傲冷漠,正是在此次的劫难中,益发成型。

第二天,张爱玲的姑姑过来替张爱玲说情,并提说让张爱玲去英国留学的事情。后母的冷一句热一句惹得姑姑很是不平,便和张爱玲的父亲吵了起来。最后兄妹俩竟然动起手来。受了伤的姑姑发誓说:“以后再也不踏进你家的门!”

不知是这个家庭本来冷漠,还是后母的离间隔离了亲情的输送,父亲在张爱玲的姑姑走后,将张爱玲关到了楼下的一间空房间里,气势汹汹地扬言要用枪打死她,还吩咐门卫看好她,不让她与任何人见面。她现在是真正的孤立无援了,这个年少的弱女子被生拉硬拽地推上了残忍现实的高台。

张爱玲在很小的时候,这个家就只剩下死寂的院落,抽鸦片的父亲和不懂事的弟弟。对这里的牵挂经不起任何轻微的拉扯。现在这个从小长大的家,在张爱玲的眼中也变得陌生起来。她看着这屋子,感觉它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白的粉墙,片面而癫狂。楼板上的蓝色月光,似乎有着静静的杀机。她心中的恨增加起来,她甚至想天上的飞机能直接丢个炸弹在自己家,一起同归于尽了吧。

何干怕张爱玲想逃走,再三叮嘱:“千万不可以走出这扇门呀!出去了就回不来了。”(摘自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流言》)张爱玲此时挖空心思地正要得到这个结果。出去了就再也不回来在张爱玲的心中,从那个时候就生了根。事实证明,张爱玲在离开家以后,也再没有和父亲有过任何的来往。

张爱玲的心情糟糕透了,看什么都失去了该有的色彩,就连院里的白玉兰,也被她说成污秽的白手帕,从来没有那样邋遢丧气的花。

曾经读过的小说涌进张爱玲的心中,她一遍一遍地计划逃跑的线路,又是一遍一遍地否决。她记起《九尾鱼》中有一个片段就是把被单结成绳子,从窗户里爬了出去。可是院子里的大白鹅让她烦心死了,要知道夜里惊动了大白鹅的后果很难想象。她只能否决掉这个计划,去寻找更好的逃跑机会。为此,她时时刻刻都竖着耳朵听着屋外的动静,开门的声音,关门的声音,通往大门煤屑路走起来吱吱的声音。就连患上痢疾的时候,也没有放松过要逃出去的想法。

可是她的病情越来越重,长时间的浑身发烫,精神越发的萎靡,让张爱玲有了轻生的想法。但父亲却不给她吃药,不给请医生看病。在常人听来,这样的事不过是深夜的梦魇,虽然陷进去拔不出来,可害怕、痛苦却也只是一时的,醒来便能重获新生。可是在张爱玲这儿,这样的折磨却长达半年。亲历这样的悲苦,如何让一个女子再有阳光的笑容?

幸好,何干看着奄奄一息的张爱玲心中生出了不忍,就趁张爱玲后母不在的时候警告张爱玲的父亲:孩子的病情非常严重,再这么下去怕是要出了事故,要是真有这么一天他是要负责任的。父亲大约是怕传了出去坏了名声,便也开始关注张爱玲的病情。他选择给张爱玲使用了消炎的抗生素针剂,注射几次以后,张爱玲的病情是稳住了,保住了性命。

保住了命的张爱玲,对曾经深爱的父亲,却只剩下了恨。她感到自己的爱,被这个把她毒打、禁足的人深深地背叛了。她积蓄着力量,等待着去实施她的计划。离开这里是这一时期张爱玲所有的期望。

终于有一天,张爱玲从何干口中得知了大门口两个巡警的换班时间,是在晚上。张爱玲一遍一遍地想好走出去的路,久久死沉的心竟有了新的激跳。

好不容易挨到晚上。张爱玲拿出望远镜看屋外,此时黑路上没有路人,巡警正在换班。张爱玲摸着墙一步步靠近铁门,捏住门把时,内心无比地坚定。她开了门,闪身出去,比任何时候都要灵活。她大步跨着,她的前方就是自由。这一刻,是她的时刻!

“当真立在人行道上了!没有风,只是阴历年左近的寂寂的冷,街灯下只看见一片寒灰,但是多么可亲的世界啊!我在街沿急急走着,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而且我在距家不远的地方和一个黄包车夫讲起价钱来了——我真高兴我还没忘了怎样还价。是发了疯呀!随时可以重新被抓进去。事过境迁,方才觉得那惊险中的滑稽。”(摘自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流言》)

不知道这样的残酷是毁了张爱玲还是造就了张爱玲。不过,逃到母亲家的张爱玲解脱了最大的桎梏,自由的手笔便要画写出惊人的美艳。

去香港

张爱玲的作品从来都是娓娓道来,耐心感受便明白,它们都源于她的生活。那一些小小的事,淡淡的心情,都是构造她作品的一勾一画。每一抹忧伤都是她曾经的伤,悠悠荡荡,只等你在她字里行间寻摸。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间中国大陆动荡不已,同样颠簸不断的还有张爱玲的生活,她很多的观点和感受也是在这一时期有些凝聚。

离开父亲家的张爱玲一个猛子扎进了新的生活。这让她如获新生,所有的压抑,风般飘逝。可那么弱小的肩膀要怎么扛起这个拙钝的生活?常年缺失的母爱,在最为孤立的时刻出现,什么也不能阻止她去抱个满怀。有了母亲的生活,让她再次找回了家庭的温暖,她毕竟算是有依靠的孩子了。

张爱玲在归属感的港湾里,开始舔舐自己的伤口。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父亲。对于父亲,她更多的便是恨了。不然张爱玲怎么会在父亲每天都看的《大美晚报》上,用英文发表题目是《Whatalife,whatagirl’slife》的文章,讲述她被软禁虐待的经过。她还略去了父亲给她打针的细节。六年后,即是一九四四年,张爱玲已经成为当时上海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她又在《天地》月号第十期发表《私语》,把这件事又细说了一遍。

张爱玲的父亲看了很是愤怒,但是,文章已经发表,于事无补了。想想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相继都离开了自己,在愤怒的同时,更多的,恐怕还是伤感罢了。

张爱玲离开不久,何干还将张爱玲小时候的小玩具偷偷地带出家,拿给张爱玲。后来,张爱玲的后母将张爱玲的逃走迁怒于何干。何干被张爱玲的父亲大骂了一顿,也离开了家,回到了养老院。张爱玲的物品被后母分发了出去,他们只当是她死了。从此,这个家,成为了别人的家,呼地就像从来没有来过。

张爱玲的母亲是那个年代的佼佼者。她从小就受富贵家庭的高等教育,20年代出国留洋,善于交际,举止优雅,相貌端庄。张爱玲小的时候看见母亲的穿着就非常羡慕:“我最初的回忆之一是我母亲立在镜子跟前,在绿短袄上别上翡翠胸针,我在旁边仰脸看着,羡慕万分,自己简直等不及长大。”(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母亲回国时,时常会给张爱玲讲国外的事情,张爱玲总是听得异常认真。想必那蓝天下的红房子在张爱玲心中无数次地浮现。母亲潇洒的生活方式恐怕是张爱玲在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向。

扑入母亲怀抱的张爱玲,迫不及待地要以她想象的温馨和谐的母女相处方式,去和母亲相处。想和母亲说说笑笑,唠叨唠叨。可是母亲那时候可能心境不怎么平和,没有精神接张爱玲的话茬。很多时候只是张爱玲在一旁自说自话。这样的事情在敏感的张爱玲心里,无疑是根扎入心底的尖锐银针。看不见伤痕,却异常地刺痛。张爱玲对自说自话便是有了禁忌。

张爱玲虽然在文艺方面是有得天独厚的天才,在生活上却是白痴得很。她自己在散文《天才梦》中便是提到过:“我发现我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才学会补袜子。我怕上理发店,怕见客,怕给裁缝试衣裳。许多人尝试过教我织绒线,可是没有一个成功。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在哪儿我还茫然。我天天乘黄包车上医院去打针,接连三个月,仍然不认识那条路。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这样的张爱玲和这样的母亲在一起生活,难免会有一些矛盾。十分在乎母亲对自己看法的张爱玲很是受挫。“在学校里我得到自由发展。我的自信心日益坚强,直到我十六岁时,我母亲从法国回来,将她暌隔多年的女儿研究了‘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她告诉我,‘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于是母亲开始用两年的时间让张爱玲适应生活。教她走路,教她做饭,教她用肥皂粉洗衣服,教她笑的样子,教她走的姿势。在生活中一贯愚钝的张爱玲,在母亲眼中看到的,无疑是一次比一次更深的失望。

张爱玲本以为离开了使她痛苦的父亲,投奔了母亲这里,一切将会好很多。可是在这个过惯了富贵日子,却吃遗产过活的母亲这里,日渐拮据的经济条件在琐碎的事情中,磨砺着母亲的爱和张爱玲自己的爱。

张爱玲父亲的家虽然有些没落,可是张爱玲也从来没有吃过钱的苦。从来都是富贵生活的母亲当然也是这样,就算拮据也一直保持着保养和交际的各种稳固开销。可是母亲的钱是有限的。“问母亲要钱,起初是亲切有味的事,因为我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母亲的。可是后来,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向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地毁了我的爱。”(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就在张爱玲从父亲家逃来母亲家的那年夏天,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也抱着一双用报纸包着的篮球鞋来到母亲家,要和她们一起住。张爱玲惊讶于这个日渐沉默的弟弟已经长得如此之高了。但母亲拒绝了弟弟,因为她只能支付一个人的学业开销。张爱玲伤心地哭了一场,弟弟也是哭了。最后,他拿着那包篮球鞋默默地离开。张爱玲感到很深的悲哀,同时也更加明白母亲的生活有多么吃紧。

果然,母亲不久后就对张爱玲提出了警告。“我母亲提出了很公允的办法:如果要早早嫁人的话,那就不必读书了,用学费来装扮自己;要继续读书,就没有余钱兼顾到衣装上。”(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最爱穿着的张爱玲当然想把自己打扮得如心所想的,可是她深知:“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张爱玲完全能够构想到嫁人后的悲哀结局。况且张爱玲从最开始对自己就有一些未来的打算:“在前进的一方面我有海阔天空的计划,中学毕业后到英国去读大学,有一个时期我想学画卡通影片,尽量把中国画的作风介绍到美国去。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自己有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前途才应该是这个不愿将命运交与别人手中的女子这个时期最为重要的。于是,张爱玲开始补习,预备考伦敦大学。

张爱玲明白,母亲这次回来主要是为了她的学业,母亲在外国也是有一个男朋友的。冥冥中,张爱玲感到母亲的责任和关爱也是很有限、很无力的。张爱玲的数学比较差,虽然母亲生活拮据,却没有放弃为她以每小时五美元的代价,请一个犹太裔的英国教师专门替她补习数学,这让张爱玲尤其感动。可是她总感觉,母亲不是自己的了。那是一种疏离感、一种失落感。

此刻的张爱玲像极了沙漠中的孤树。所有的生机都在于用根牢牢地抓住地面,深入、深入再深入地汲取唯一的水源。这份水源就是出国留学。此时的上海在张爱玲的心中,已经成了一个牢笼,将她和各种难堪、悲伤、纠结的事情都关在一起,挣脱不掉。上海之外的广阔天空,对她充满了致命的诱惑。她已经开始构想到留学生活的新鲜与自由。新生活在对她招手,在旧生活中,她便是要拼了命地努力。

不久,张爱玲便参加了英国伦敦大学远东区在上海举行的招生考试。她一鸣惊人,日本、中国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考生,都没有考过这个势在必得的女子。她成为远东地区第一名,获得了去英国留学的资格。

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让这个女孩的英格兰梦瞬间落空了。英国是无法去了,幸而伦敦大学的入学考试成绩对香港大学同样有效,张爱玲便只得改为去香港大学就读。

毕竟是离开了,毕竟新的生活是开始了。自己在香港生活,自由的心、自由的手脚。那种把自己把握在手中的感觉怕是这个女子一生都在追求的。

当轮船靠近香港的码头时,她看见了一片喧闹。她后来在《倾城之恋》中,记下了那时的纷繁:“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蹿上落下,在水面上厮杀得异常热闹。”(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同类推荐
  • 哥白尼(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哥白尼(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在波兰首都华沙西北约21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托伦,这就是伟大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的故乡。他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在那里。在哥白尼生活的时代,托伦曾是一座富有的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哥白尼出生之前,托伦曾长期处于十字骑士团的统治下。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
  • 蒋经国传

    蒋经国传

    本书以大量的史料、访谈和经历描述了蒋经国一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活动,以及蒋经国所处时代的中国社会背景及国际大背景。
  •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走出化学迷宫:门捷列夫的故事

    走出化学迷宫:门捷列夫的故事

    本书介绍门捷列夫——俄国著名科学家、“元素周期表”发明者的故事,记述其“坎坷不平的求学之路”、及他在化学领域的突出贡献。
热门推荐
  • 论小白勾搭大神的正确方法

    论小白勾搭大神的正确方法

    天了噜,我们的沈没人竟然被声色诱惑,进圈了!!趴趴君:大神大神,我就要追上你了哟└(^O^)┘男神:小笨蛋,你真慢。这是一个小白为了男神进圈,谁知男神竟守株待兔,最终被吃干抹净不留渣的甜蜜故事。ps:本人对网配圈也不甚了解,所有不对之处,望指出(鞠躬拜谢)
  • 霸天至尊

    霸天至尊

    一个白痴变天才的颠覆传奇!叶家家主嫡长子叶枫,满城人皆知是个白痴,然而在叶枫十六岁这年,突然开了窍。叶枫还意外的发现,自己竟然能将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发生的事情无限回放!于是,他去了绝世高手“剑神”曾经苦心练剑的地方,学到了他的绝世剑法;他去了神秘的大陆第一刺客曾经参悟绝世宝典的地方,学到了宝典的全部神功;他去了大陆巨富临死之前的地方,得到了巨额宝藏的真正埋藏地点;一次偶然意外,他还进入了最神秘的飘雪宗圣女曾经沐浴的地方,知道了圣女身体的全部秘密……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绝世强者传说,开始传遍整个大陆!
  • 我的温柔暴君

    我的温柔暴君

    一次意外失足,让她莫名的来到一个地下皇陵里,更可怕的是,这里居然有只千年老怪物,不仅被他囚禁在这冰冷的地宫里,还被他强行的侵犯索取,他用尽手段就是要强留下她在地宫里陪他,要让她成为他禁锢的女奴,他阴晴不定的脾性,让她一次次的想要逃离,可最后等待她的,却只有几近疯狂的夺取……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tfboys守护你们到永远

    tfboys守护你们到永远

    张梓萱阙欣琪杨雪她们遇上三只~结果会...........................
  • 啸亭续录

    啸亭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杂式

    杂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全球论战

    全球论战

    这是一个以近代战争为背景的全新虚拟网游。武昌起义爆发时,玩家可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秋瑾押赴刑场时,玩家可以选择慷慨赴死劫法场。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玩家可以自由选择信仰。蒋百里、蔡锷、张孝淮,玩家可以选择其一成为总参谋长。近代史是沉重的,游戏是轻松惬意的。让我们以游戏的轻松惬意来翻开近代史那沉重的一页……
  • 瑾年何从

    瑾年何从

    他是浊世佳公子,无奈错寄皇家,做了慕容冲第二。她是荒唐女巾帼,无奈心中大义,做了他人过路石。瑾年何从?是爱是恨,是相守还是别离?
  • 嗜血佣兵女神:邪王太腹黑

    嗜血佣兵女神:邪王太腹黑

    人人都说她是废材,遭受人的唾弃与鄙视。世人鄙视也就算了,偏偏自家的姐妹也欺她辱她。当她做了陪葬,三年后重生,也不知道是哪些人厚颜无耻的向她谄媚献好。皇帝又如何还不是听从她的提议,最后还被傻帽的算计,让百姓所耻笑。名震天下的邪王还不是整天跟在她的身后瞎转悠?无孔不入的情报楼还不是她随手而创?且看她如何废材逆袭,锋芒展露,斗智斗勇,涅槃重生!
  • 以后请叫他,幸村周助

    以后请叫他,幸村周助

    主FY,轻松校园吐槽向。若见蔷婧。腐女网王厨戳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