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4500000023

第23章 一个人的谢幕(3)

“珍珠港事变后她从新加坡逃难到印尼,曾经做尼赫鲁的两个姐姐的秘书。一九五一年在英国又一度下厂做女工制皮包。连我姑姑在大连收到信都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向我悄悄笑道:‘这要是在国内,还说是爱国,破除阶级意识——’”

“她信上说想学会裁制皮革,自己做手袋销售。早在一九六三年她绕道埃及与东南亚回国,就在马来亚买了一洋巷碧绿的蛇皮,预备做皮包皮鞋。上海成了孤岛后她去了新加坡,丢下没带走。我姑姑和我经常拿到屋顶阳台上去暴晒防霉烂,视为苦事,虽然那一张张狭长的蕉叶似的柔软的薄蛇皮夹实在可爱。她战后回国才又带走了。”

……

“她总是说湖南人最勇敢。”(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黄逸梵如同一个小说里的人物,自由,肆意,活得似凡高的向日葵,热情四溢,几乎燃烧起来。

对于这样一个母亲,张爱玲的心情很复杂。母亲曾经努力让她上了新式的学校,也教她怎样生活得有情调,教她怎样生活才是有趣味的。但母亲到底是自私的,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义务。在《小团圆》里,影射黄逸梵的蕊秋,甚至将女儿的奖学金拿走打麻将。女儿在学校过着拮据的生活,依靠这奖学金度日,母亲却住在豪华的浅水湾酒店。

总觉黄逸梵与玛格丽特?杜拉斯有相似之处。同样是追逐爱情与自由,从不停留如卡门一般的女子。在异国他乡辗转,黄逸梵与女儿的联系越发少了。她带着自己的身家,几箱子古董,永不停止地冒险。她爱过许多人,无一例外,都是外国男人。大概是彼时的中国男人让她感到乏味而陈腐吧。

多年以后,张爱玲到美国定居,与赖雅结婚。这时候,已经苍老的黄逸梵漂泊到英国。婚后不久,张爱玲生活拮据,黄逸梵到底还是挂念着这个不幸的女儿,便为她寄来了一箱子古董。可在张爱玲婚后第二年,黄逸梵就病逝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张爱玲,心中非常痛苦。她是爱着她的母亲的,她崇拜着她。处于极度痛苦中的张爱玲,大病了两个月。

对于黄逸梵来说,在异国他乡孤单地病逝,也许并不如旁人眼中那样来得凄凉。回望自己的一生,她一定未曾后悔出来闯荡。这多年的冒险,让她风一样的生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自由,才是风的意义所在。若是老死在家中的床榻上,即便儿女满堂,有人照顾,又有什么意义呢?死去元知万事空。多少年在一所房子里徘徊,每天见到的都是相同的人,做的都是相同的梦,这样重复相同的生活,还不如来一场短暂却终生难忘的冒险。说到底,人不过活一世,区区几十年太短暂,如白驹过隙。人说青青镜中发,忽忽成白首,若不依着自己的愿过一辈子,岂不是太委屈、太不甘心?

而对于张爱玲来说,这个几乎没有尽到母亲义务的女人,是她遥望的,追逐的一朵花。她绽放得肆意而又热烈,在自己能够看到,却无法触摸的彼岸。

绿蜡春犹卷,红楼梦未完

近几年《红楼梦》忽又热起来,出书考据的、在电视上做讲演的,那一百二十回的故事,总能演绎出许多新东西。而在《红楼梦》研究史上,张爱玲这个名字,是不得不提的。就连红学家周汝昌也说:“只有张爱玲,才堪称曹雪芹知己。”

其实,张爱玲与曹雪芹,应当是有共鸣的吧。同是生在显赫之家,不,是没落的显赫之家,总有些相通的地方。

张爱玲与《红楼梦》,是很有渊源的。她第一次读《红楼梦》时,不过八岁。那时候,一家子住在天津。彼时,母亲黄逸梵已经出国,家中只剩下三人。父亲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张爱玲与弟弟张子静只能待在寂静的大宅子里,读读书,或在花园子里玩耍。就在那时候,《红楼梦》走入了她的生活。

堪称中国古代最杰出小说的《红楼梦》,的确精彩;但让一个年仅八岁的小孩子去看,未免有些难了。但张爱玲毕竟是张爱玲,是能够写出“声如羯鼓催花发”的天才。这部书给她带来的乐趣,远胜于任何游戏。

有时,父亲有空,也会为她讲一两段。父女二人一同读书,在张爱玲灰色的童年里,尤其难得。父亲张廷重也非常喜欢《红楼梦》,他甚至算得上是张爱玲读《红楼梦》的启蒙老师。

她第一次读那部书时,只见厚厚的大部头,带着好奇,也为“红楼梦”三个虚渺又旖旎的字所吸引,便读了去。不想这翻开了第一页,一生都对它爱不释手了。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伏笔也不少,成人要看懂也够呛,但张爱玲竟在十二三岁时,便入了《红楼梦》之门:这部共有一百二十回的小说,前八十回,看起来是光风霁月,转到后四十回,瞬间便觉“天日无光,百般无味”,能分辨出前后两部分的差别,对于这样一个小孩子来说,真是十分难得。

众所周知,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真个是众说纷纭。大部分人认为,此乃高鹗续书,于是,对于曹雪芹原本安排的结局的猜测,也有不少。当时,张爱玲看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内有一段话,说有一个旧版本的《红楼梦》,结局是荣宁二府败落,宝玉沦落成了打更人。后来,宝玉与湘云重逢,白头偕老。见到这样的结局,张爱玲的反应,竟然是“石破天惊,云海垂立”。年幼的女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文学功底真不是一般的深厚。

张爱玲对《红楼梦》有着特殊的偏爱。到了十四岁时,她执笔写下一篇《摩登红楼梦》,将红楼中的人物都放到了民国背景里。父亲张廷重心血来潮,还为她这部小说拟了章节的名字。

这篇共有六回的短篇小说,内容非常有趣。在故事的开头,秦钟与智能儿私奔,结婚了。这里看起来,有些孩子气:幼小的张爱玲,大抵是希望两个人在一起,才编出这样的情节吧?但张爱玲终究是不落俗套的。在故事的后来,这一对私奔的爱侣,过得并不好。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钱。这是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桥段,不脱离现实,也有合理的幻想,但更像是她在自我宽慰:看,即便他们能够在一起,结果也不会太好。那么,在原著里,秦钟病死的遗憾,也就不那么重了吧。

张爱玲对于《红楼梦》的爱好,终其一生也没有改变。而《红楼梦》对她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在张爱玲的小说里,许多细节描写,都能见到《红楼梦》的影子。《红楼梦》偏好对景物与器物、服饰的描写。那些器物与服饰,都有长长的名字,十分考究,描写得非常细腻。而曹雪芹对颜色也十分偏爱,整部《红楼梦》里,可见他不厌其烦地对各种颜色进行描写。这一点,在张爱玲的小说里也能见到。如这样的段落:“七巧翻箱子取出几件新款尺头送与她嫂子,又是一副四两重的金镯子,一对披霞莲蓬簪,一床丝绵被胎,侄女们每人一只金挖耳,侄儿们或是一只金锞子,或是一顶貂皮暖帽,另送了她哥哥一只玦琅金蝉打簧表,她哥嫂道谢不迭。”

而一些情节的铺垫,人物关系,对话与人物情态描写,也有许多借鉴之处。比如,《金锁记》里下面这段:“小双道:‘告诉你,你可别告诉我们小姐去!咱们二奶奶家里是开麻油店的。’凤萧呦了一声道:‘开麻油店!打哪儿想起的?像你们大奶奶,也是公侯人家小姐,我们那一位虽比不上大奶奶,也还不是低三下四的人。’小双道:‘这里头自然有个缘故。咱们二爷你也见过了,是个残废。作官人家的女儿谁肯嫁给他?老太太没奈何,打算替二爷置一房姨奶奶,做媒的给找了这曹家的,是七月里生的,就叫七巧。’凤萧道:‘哦,原来是姨奶奶。’小双道:‘原来是姨奶奶的,后来老太太想着,既然不打算替二爷另娶了,二房里没个当家的媳妇,也不是事,索性聘了来作正头奶奶,好教她死心塌地地服侍二爷。’凤萧把手扶着窗台,沉吟道:‘怪道呢!我虽是初来,也瞧料了两三分。’”这语言描写生鲜泼辣,恰到好处,与《红楼梦》里小丫头私底下排揎主人家的情形,很是相似。

而对女性的描写,也是很有意思的。《红楼梦》是封建男权时代,一部褒扬女性的作品,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女性形象。作为主角的金陵十二钗且不提,就是一些仅仅出场过几次的丫环、戏子,都非常有性格。这源于其对人性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的精确把握。这在张爱玲的小说里也能够见到。她笔下的女子,总是活灵活现,形象丰满。

另一点有趣的是,在《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两个角色,是两种完全美女性的极端。虽然宝玉最终倾心的还是黛玉,但宝钗未尝没有令他动心过。这在张爱玲的作品里,投射成白玫瑰与红玫瑰。同样是两个类型的女人,虽然不完美,却都有各自的动人之处。

张爱玲的文字,与《红楼梦》联系最密切之处,当属其悲凉哀婉的气氛。她与曹雪芹一样,都在寻找悲剧的根源。也许是人性的弱点,也许是时代大背景造成的无奈。张爱玲在早期塑造的人物多是有缺陷的,但《半生缘》的顾曼桢又从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单纯的“人性弱点”会造成悲剧的观点。是命运,或者说,是时代,是整个人类的本质,造成了悲剧的诞生。这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才会让人感到绝望而苍凉。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重恨: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残缺的《红楼梦》,如同断臂的维纳斯一般,也有其独特的美感。但高鹗的续笔,让《红楼梦》显得庸俗了,这让张爱玲非常难以接受。她说:“《红楼梦》被庸俗化了,而家喻户晓,与《圣经》在西方一样普及,因此影响了小说的主流和阅读趣味……我在美国中西部一个大学城待过些时,知道红楼梦的学生倒不少,都以为跟巴金的‘家’相仿,都是旧家庭里表兄妹恋爱悲剧。男生就只关心宝玉这样女性化,是否同性恋者。”

高鹗的续写,在张爱玲看来,是“跗骨之蛆”。可见其流毒之深,对《红楼梦》的文学性与美感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影响。

于是,在美国定居的张爱玲,花费了十年时间,作了一部考据《红楼梦》的《红楼梦魇》。《红楼梦魇》,这个名字听起来总是森冷的,让人不知不觉便打个寒战。不过,这也正是张爱玲的风格。

这个名字的由来,在书本的序言中有解释:“这是八九年前的事了。我寄了些考据《红楼梦》的大纲给宋淇看,有些内容看上去很奇特。宋淇戏称为nightmareintheredchamber(红楼梦魇),有时候就在信上问起‘你的红楼梦魇做得怎样了?’我觉得这题目非常好,而且也确实是这情形——一种疯狂。”

这部书里,都是非常详尽的考究。就连周汝昌也不得不承认,张爱玲的记忆力好到可怕。张爱玲的考据,与严肃的学术考据又是不同的。《红楼梦魇》读起来并不干瘪,反倒很有趣、很活泼。张爱玲的行文,看起来似乎没有章法,她好像是在做一个猜心游戏。

她一面将那些自己觉得可疑的字句摘出来对比,一面猜测当年曹雪芹落笔时的想法,让人觉得看起来轻松容易。

张爱玲与《红楼梦》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张爱玲幼年时,《红楼梦》为她带来乐趣,给她文学的启蒙。它甚至无孔不入,钻入她的作品中。于是,在张爱玲笔下的那些故事里,人们能看到熟悉的笔调。那冗长而又不厌其烦的器物与风景描写,用得非常“险”却又巧妙的形容词。当然,还有“红楼式”的对话方式。有些对话,好似换一个人说,换一个背景,生生地就成红楼梦了。

而张爱玲,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了这部她挚爱的小说。她花费了十年时间,写出了《红楼梦魇》。不深奥、不晦涩,试图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曹雪芹的想法。

对张爱玲来说,《红楼梦》毋宁没有结局,也不要一个让它变得“俗气”的收梢。

有道是:“绿蜡春犹卷,红楼梦未完。”

旗袍里的虱子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虱子。”她是一个病人。她笔下的故事,总是凄冷的,没有温度,让人读了之后心里凉飕飕。她笔下的人,都是贪婪的,或者狡诈,或者肮脏,一个个被生活扭曲了的灵魂,在一座她用纸笔建造的虚假城市里狂舞。

张爱玲总是更擅长于从生活中发现丑陋与病态。有人说,心中有什么,见到的便是什么。张爱玲看到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暗面,是因为,她是一个病人——缺乏爱与安全感的病人。她追求物质,于是,物质为她织了一袭华美的袍,但生活的挫折,又如同寄生在袍子里的虱子,令人不得不忍受。

走在街道上,看到人来人往。人们或贫穷,或富有。他们脸上写着人生百态。不过,这百态大多被麻木与虚假的笑所掩盖。人们戴着假面,穿着袍子。只有在寂静无人时,才会撩开袍子的一角,看看袍里的虱子。

张爱玲永远是抱着双臂,带着疏离的笑容在一旁冷冷注视。那些生活中的琐碎与腐坏片段,她经历过,她从中获得了终生难以忘怀的痛苦。于是对那些同样受着苦的人,她没有怜悯。她是一个无情的记录者,只负责写下来,客观地描写出所有细节,鲜有评论。她却分明地把自己的态度摆明了:生命就是无趣的、苍凉的,如同寒夜的月色,凄凉的一点白,病恹恹,死沉沉。

张爱玲似乎早就看透了爱情的本质:她所看到的,只是欲望与需求。男人与女人之间延续了千年,却仍然让所有人乐此不疲的爱情游戏,是一场交换。所谓的情,总是小于欲的。欲望是原罪,是感情游戏开场的必须条件。

于是,男人为了欲望,不断寻找新的女人。譬如白玫瑰与红玫瑰。她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同类推荐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书通过史料,着重介绍了袁世凯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文职小军官,几年时间成长为清政府在朝鲜的外交、商务总代理的全过程。
  • 纪伯伦全集(第一卷)

    纪伯伦全集(第一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俾斯麦(名人传记丛书)

    俾斯麦(名人传记丛书)

    从纨绔子弟到铁血宰相,他狡猾诓骗欧洲20余载;他凭借铁血暴力三次战争一统德国,震荡欧洲格局;他独裁守旧,镇压工人运动,却又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险制度;他骄傲、自负,不分敌友,却是德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 蒋介石评说古今人物

    蒋介石评说古今人物

    本书从评说人物这一层面,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蒋介石的个性特征、人际交往、思想观点及政治谋略等多个方面,是从新的角度对蒋介石进行研究的有益尝试。与其他同类著作相比,本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在人物的选取上,该书所涉猎古今中外 170多位历史人物中,既有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巨擘、将令、文人,如孔子、孙中山、毛泽东、罗斯福等,也有鲜为人知的“小人物”,如蒋介石的亲属,这就让读者眼中的蒋介石更加丰满,更具立体化。其次,本书对人物进行了合理的分类,给读者以脉络清晰的感觉。三是评说原文分别取之于蒋介石的论著、书信、谈话、命令和楹联等,对人物的评价,既有总结性的,也有随意性的,严谨而不失自然活泼。
热门推荐
  • 黑龙江舆图说

    黑龙江舆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播音系女友

    我的播音系女友

    白亮是北京广播学院一名大三的学生,自尊心强且有才华,一次和室友打赌输了,不得不按照约定到女生宿舍楼下,对播音系著名系花张了了深情告白:“张了了,我好寂寞啊!”白亮吵醒了张了了同学的美梦,并被痛骂与泼水。由此,白亮与性格泼辣、喜欢扇人巴掌的重庆女生张了了结识了。几次的遭遇,白亮对张了了产生好感,并想方设法接近她。经历拉赞助、包养、表白被拒、绑架等事件后,两人终于走在一起。然而生活并不是电影,在与理想的碰撞下,生活……更艰难。 记忆中的你,还好吗?纪念大学时光中你爱过的那个女孩,还有那个宿舍楼下等过你的男孩,且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唯有不相忘,维以不永伤。
  • 爱尔兰之约

    爱尔兰之约

    28岁的她和他偶然的邂逅,第一是偶然,第二次意外,第三次他被她深深地吸引,他们相爱了,痛苦、挣扎、纠结,被爱情伸出的刺一次又一次的刺痛后,她选择了离开......
  • 是美男之暖人心

    是美男之暖人心

    当百年新娘里的张利景变成了原来是美男的Uhey,有了她一生记忆的她又会如何在娱乐圈中打拼,如何生活?
  • EXO遇见她

    EXO遇见她

    女主角夏梓瞳进入高中遇到12个男孩,她对鹿晗一见钟情,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
  • 霸爱难欢,总裁恋人未满

    霸爱难欢,总裁恋人未满

    “我那么爱你,但是你却还要和别人搞在一起?”沐逸庭狠狠的将一沓照片甩在安若脸上。“我没有!”安若惊慌的刚要解释。沐逸庭却猛然狠狠的一把将安若推倒在床上。“有没有,我要试了才知道。”
  • 冷眼观

    冷眼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霾小爱

    大霾小爱

    本小说由《郑州之伤》改写。我是一个毕业即失业的年轻人,被人偷得身无分文,却碰到了一个身份堕落的女房东徐晴。我们两个被社会伤害的人在这个雾霾之都相互依赖,互相取暖,可我们的故事又怎么会如此的简单?
  • 听大愿说禅(上册)

    听大愿说禅(上册)

    这本听大愿说禅(上中下)由释大愿讲述,内容包括:四会——六祖成就之地、禅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以六祖坛经为例、与心对话禅悟人生、禅与身心灵健康、如何照见五蕴皆空、经营管理中的佛法、禅宗智慧与企业发展、禅与中国民营企业传承之道等。
  • 爱上白日梦女孩

    爱上白日梦女孩

    他们就是这么平凡的偶遇,一次又一次擦肩而过。她以为这就是青春。她怦然心动,对他说我喜欢你。他却说,爱情就像真心话大冒险。他成为她生命中的昙花一现。他们散了。她才知道,他们的偶遇是一个又一个谎言编制而成的。因为她听到一个女孩对他说,“如果你想和我结婚,就让秋暮雪爱上你。”而他,豪门的少爷却在爱情中丢失了心。一步一步前进,就像一步一步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