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26200000019

第19章 宋代成都‘十二月市’考(1)

王小红

两宋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成都商品市场进一步扩大,原有的定期市场发展完善,按月令季节集中销售当地土特产品,正式形成了成都历史上著名的“十二月市”。北宋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中对

“十二月市”有记载:“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明]杨慎《升庵集》卷七〇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可见当时的成都每月都有一种特色商品交易会举行。陆游在谈到这些集市的盛况时云:“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宋]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渭南文集》卷四九,《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6:2472。这些专业市场集会,不但是成都及附近人们交换商品的场所,更吸引着全国各地商人前来做生意,贸易极为繁盛。

成都“十二月市”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但其是如何形成的,交易的情况和特点怎么样,一直没有人作系统考究。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宋代成都“十二月市”作一番考察。

一、正月灯市

成都正月上元节放灯,唐代就很有名。五代后蜀孟昶时间亦放灯,却是“率无定日”。到北宋开宝二年(969),“命明年上元放灯三夜,自是岁以为常。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早宴大慈寺,晚宴五门楼,甲夜观山棚变灯……灯火之盛,以昭觉寺为最。”[元]费着:《岁华纪丽谱》;[明]杨慎:《全蜀艺文志》卷五八,刘琳、王晓波点校,成都:巴蜀书社,2003:1710。由此可知,宋代成都放灯主要集中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由于众多人参与这一活动,商机无限,自然而然形成了以燃灯观灯为主题的商品交易集会。灯节期间,游人聚集,于是灵药名花、工商珍奇无不备具。曾任成都知府田况有《上元灯夕》诗描写灯市的盛况,略云:

予尝观四方,无不乐嬉游。

惟兹全蜀区,民物繁他州。

春宵宝灯然,锦里烟香浮。

连城悉奔骛,千里穷边陬。

衯裶合绣袂,轣辘驰香辀。

人声震雷远,火树华星稠。[宋]田况:《成都遨乐诗?上元灯夕》,[明]杨慎:《全蜀艺文志》卷一七,第431页。

陆游亦作有专述成都灯会之盛的《丁酉上元》诗,诗中描写道:“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月离云海飞金镜,灯射冰帘掣火龙。”又说:“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八,《陆游集》,第215页。可见宋代成都正月灯市盛况之一斑。

二、二月花市

成都花市起源很早。按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故自唐代以来,民间就在此期间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又因成都的二月正值天气晴和、春意宜人、百花盛开的季节,故又传农历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这天人们要举办盛大的花市花会,借此朝贺百花仙子的生日,称为“花朝”。成都花市便在花朝前后举行,以“花朝”为花市的正期。古时,成都花市主要集中在青羊宫一带,渐渐地,到花市赏花的人们也到青羊宫中拜祭老子,进香祈福;而到青羊宫参加法事活动的善男信女们也游于花市,故“庙会”、“花会”合一,成为成都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春日盛会。

唐代成都花市就很出名,杜甫“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就是写照。曾随唐僖宗流亡到成都的萧遘亦写成都花市道:“月晓已开花市合,江平偏见竹簰多。”[唐]萧遘:《成都》,载《全唐诗》卷六〇〇。据说后蜀的花蕊夫人就是在浣花溪的花市上一见芙蓉花就喜欢上它的。继至宋代,成都花市更为繁盛,甚至月月皆有,而最盛者仍是二月花市,并与二月二日的出游踏青活动相结合。益州知州张咏,在二月二踏青,出万里桥,为彩舫数十艘,与宾僚分乘之,歌吹前道,称为“小游江”。张咏有诗咏道:“春游千万家,美女颜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飘似欲乘烟霞。”[宋]张咏:《二月二日游宝历寺马上作》,《张乖崖集》卷二,张其凡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19。苏辙也描写道:“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苏辙:《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踏青》,《栾城集》卷一,曾枣庄、马德富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1。陆游喜欢成都的花,尤其是梅花与海棠花,着有多首诗,诸如“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官到浣花溪”;“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碧鸡海棠天下絶,枝枝似染猩猩血”等诗句[宋]陆游:《梅花絶句》之二、《海棠》之二、《成都行》、《海棠歌》,《剑南诗稿》卷五〇、卷八、卷四、卷七五,《陆游集》,第1230、217、108、1771页。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薛田在《成都书事百韵诗》中描绘花市云:“柳堤夜月珠帘卷,花市春风傍幕褰。”[宋]薛田:《成都书事百韵诗》,《成都文类》卷二,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整理《成都旧志》“杂志类”,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16。据宋人的诗文记载约略可知,宋代成都二月花市在青羊宫至玉局观一带举行,即沿锦江由西至东,一线展列;人们在农历二月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到处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三、三月蚕市

成都蚕市历史悠久,北宋黄休复《茅亭客话》记载:“蜀有蚕市……耆旧相传,古蚕丛氏为蜀主,民无定居,随蚕丛所在致市居。”[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九《鬻龙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岁华纪丽谱》亦云:“盖蚕丛氏始为之,俗往往呼为蚕丛太守。”(旧题)[元]费着:《岁华纪丽谱》,《全蜀艺文志》卷五八,第1709页。后来的蚕市,即为这种风俗的遗迹。

宋以前的成都蚕市大概于每年三月举行。唐末五代的道教学者杜光庭着有《神仙感遇传》和《道教灵验记》,其于《神仙感遇传》中说:“一岁上巳,满川于学射山通真观看蚕市。”转引自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七二。其所说“一岁上巳”,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其《道教灵验记》亦有三月三日龙兴观蚕市的记载[前蜀]杜光庭:《道教灵验记?贾琼受童子箓验》,载[宋]张君房编《云笈七签》卷一一九,《道藏》第22册,第826页。而蜀中其他地方如金堂等蚕市也在三月三日。这应该与中国古代养蚕的季节是夏历的三月有关,正如宋代熊朋来在《经说》“豳诗”条中所说:“三月,蚕月是也。”[宋]熊朋来:《经说》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成都蚕市在宋代以前已很繁盛。《资治通鉴》卷二五三于唐僖宗干符六年夏四月记载:“西川节度使崔安潜……出库钱千五百缗分置三市”,胡三省注“三市”云:“成都城中鬻花果蚕器于一所,号蚕市。”蚕市是当时成都城中三大商贸集会之一。前后蜀时期依然很盛。前蜀韦庄《怨王孙》词云:“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五代前蜀]韦庄:《怨王孙》,《全唐诗》卷八九二。宋人着《五国故事》卷上载,前后蜀时,“蜀中每春三月为蚕市,至时货易毕集,阛阓填委,蜀人称其繁盛”。

成都蚕市最为繁盛的时期当是宋代,时人的诗词史籍中已有大量对成都蚕市的描述。田况知益州时曾作《成都遨乐诗》,“每与民共乐,即作一诗纪其事”,共21首。其中有关蚕市的诗有:《(一月)五日州南门蚕市》《(一月)二十三日圣寿寺前蚕市》《(二月)八日大慈寺前蚕市》《(三月)九日大慈寺前蚕市》[宋]田况:《成都遨乐诗》,《全蜀艺文志》卷一七,第430~433页。《方舆胜览》也载录云:“成都,古蚕丛之国,其民重蚕事,故一岁之中,二月望日鬻花木蚕器于某所者,号蚕市。”[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五一《成都府路?成都府》,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3:906。未讲明处所。宋叶庭珪撰《海录碎事》卷二《天部下?岁厯门》引《成都记》云:“三月三日远近祈福于龙桥,命曰蚕市。”《岁华纪丽谱》“追述成都旧事,自元旦迄冬至,无不备载”:“(正月)五日,五门蚕市。……二十三日,圣寿蚕市。……(三月)二十七日,大西门睿圣夫人庙前蚕市。”(旧题)[元]费着:《岁华纪丽谱》,《全蜀艺文志》卷五八,第1709~1711页。从以上诗文可以发现,宋代成都蚕市较以前有很大发展,且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举办时间很长、地点很多。黄休复《茅亭客话》记载:“每年正月至三月,州城及属县循环一十五处。”[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九《鬻龙骨》。举办的时间有正月五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月八日、十五日,三月三日、九日、二十七日等,地点则有五门、圣寿寺、大西门睿圣夫人庙前、龙桥、州南门、大慈寺、宝历寺、青羊市、学射山、龙女祠等多处。从上引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来看,宋代以前成都蚕市可能在某一个固定地点举行,而且时间也固定在三月。到了宋代,成都蚕市举行的时间不但从正月延续至三月,地点远远多于以前,圣寿寺蚕市、宝历寺蚕市都创设于宋代按,《岁华纪丽谱》云圣寿寺前蚕市,“张公咏始即寺为会,使民鬻农器”;《宋朝事实类苑》卷六二记载成都二月二日踏青节,郡人士女游历“扺宝历寺桥,出燕于寺内。寺前创一蚕市,纵民交易,嬉游乐饮”。

2.蚕市的活动很多,主要有纪念、贸易、娱乐等多项。前蜀杜光庭《仙传拾遗》称:“蚕丛氏自立王蜀,教人蚕桑,作金蚕数千头。每岁之首出金头蚕,以给民一蚕,民所养必繁孳。”黄休复在《茅亭客话》中考证说蜀中蚕市是蚕丛氏养蚕活动的“遗风”[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九《鬻龙骨》。传说为了鼓励百姓养蚕和求得蚕茧丰收,每年春天于桑树抽枝发芽时,后代蜀王都要按先祖蚕丛留下的规矩,举办蚕市,祭祀蚕神,分发蚕种。可见蚕市原来是与祈求蚕事兴旺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唐末五代的“蚕市”,还成为道教节日,在道观举行受箓活动。到了宋代,“三月三日出北门,宴学射山。既罢后,射弓。盖张伯子以是日即此地上升。巫觋卖符于道,游者佩之,以宜蚕辟灾。”(旧题)[元]费着:《岁华纪丽谱》,《全蜀艺文志》卷五八,第1710页。成都蚕市的信仰纪念活动主要在学射山进行,其他地方则少有,蚕事信仰有所淡化。

宋代蚕市主要进行的是贸易活动,交流“货蚕农之具及花木果草药什物”[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九《鬻龙骨》。田况《正月五日州南门蚕市》诗即写道:“齐民聚百货,贸鬻贵及时。乘此耕桑前,以助农绩资。物品何其伙,碎琐皆不遗。编列箱筥,饬木柄镃錤。备用诚为急,舍器工曷施。”[宋]田况:《成都遨乐诗?五日州南门蚕市》,《全蜀艺文志》卷一七,第430页。可见,“蚕市”的开设,意味着一年的耕作即将开始,顺乎农时,加上官府重视和提倡,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以农为本的思想。“蚕市”上进行交易的货物虽以农桑所需农器和农副产品为主,但上至珍纤之玩,下至农桑具、日用品及花木果草药什物,应有尽有,成为各行各业的物资交流集市。

两宋时期,成都蚕市还兼具娱乐功效,正所谓“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宋]张仲殊:《望江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鬻蚕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而蚕市举行的地点很多,有五门、圣寿寺、龙女祠、严真观前、大慈寺、青羊市、学射山、龙兴观门、大西门睿圣夫人庙、南门、宝历寺等,在当时都是成都的繁华地带。例如“五门”,即为玉局观五凤楼门,在宋人所称的“锦官门”即当时成都少城正南门的南面,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述其繁华:“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宋]陆游:《丁酉上元》之二,《剑南诗稿》卷八,《陆游集》,第215页。张咏顺乎民俗,利用二月二日的踏青节,将宝历寺前的蚕市与游江活动结合,促成“嬉游乐饮,复倍于往年”[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六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831。从而增强了蚕市的市井娱乐性。

3.蚕市受到官府特别重视。正月五日五门蚕市,“太守即门外张宴”;二十三日蚕市,“太守先诣寺之都安王祠奠献,然后就宴”;二月八日蚕市,太守“早宴大慈之设厅”;三月二十七日大西门睿圣夫人庙前蚕市,“太守先诣诸庙奠拜,宴于净众寺”。(旧题)[元]费着:《岁华纪丽谱》,《全蜀艺文志》卷五八,第1709~1711页。这些记述,说明“蚕市”既顺乎农时,更为官府重视和提倡,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以农为本的治生思想。

成都三月蚕市历史的悠久和兴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蜀中养蚕缫丝业的发达,也说明成都织锦业的发达有深厚的基础。

四、四月锦市

成都养蚕织丝历史非常悠久,据说发明养蚕织丝的嫘祖就出生在成都平原上。前后蜀时,成都丝织业在唐代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时锦的产量相当大。前蜀王衍“尝以蹭采数万段结为采楼山。……采楼山遇风雨霜雪所损,乃重易之。”王衍“又好击鞠,常引二锦障以翼之,往往至于街市”《五国故事》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至后唐灭前蜀,还获蜀府库存“纹锦绫罗五十万匹”[宋]郭允韬:《蜀鉴》卷七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不唯产量大,品种花式也多。元代戚辅之《佩楚轩客谈》载:“孟氏在蜀时,制‘十样锦’,名长安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梗衰荷。”在织锦技艺上,又较前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后唐庄宗灭前蜀,“命蜀匠旋织十幅无缝锦为被材。被成,赐名‘六合被’”[宋]陶谷:《清异录》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蜀“孟昶一锦被甚阔,犹今之三幅帛,而一梭织成”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九七《纪闻》。能织成十幅无缝锦,能以一梭织成犹清代三幅宽的帛,其织造技术在当时全国各地区中是首屈一指的,在四川的织锦史上,这也是第一次见于记载,表明当时的织造工具比之前代有了新的改进和发展,织锦工艺达到了新的水平。蜀人当时身着的服饰,因质地优良,款式新颖别致,被国人称为“益都盛服”[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三一《神仙三十一?许老翁》引《仙传拾遗》,说蜀中妇女所穿“黄罗银泥裙,五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罗红地银泥帔子”等,“盖益都之盛服也”,并认为“世间之服,华丽止此耳”。引领时尚潮流。

同类推荐
  • 洒笑世态

    洒笑世态

    幽默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智慧,如果说美能拯救世界,那么幽默便能拯救美,让人与人,让整个世界在欢声笑语李祥和美满。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世俗流言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世俗流言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泰戈尔诗集(典藏本)

    泰戈尔诗集(典藏本)

    泰戈尔是永远的东方诗圣,他为亚洲获得了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为印度人民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门。他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里,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在泰戈尔眼中,世界需要爱,人生更需要爱,所以读他的诗,让人感受最多的就是一种对生活的爱。 《泰戈尔诗集(典藏本)》收录了《飞鸟集》、《新月集》、《采果集》、《园丁集》、《吉檀迦利》。这些作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对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的理解,抒发了作者的志向抱负和喜怒哀乐,诠释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品三国(上)》补正

    《品三国(上)》补正

    本书是依据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上册)而推出的一部读书札记。作者引经据典,多方考证指出易中天《品三国》书中48处历史错谬。
热门推荐
  • 迷糊宝贝狠狠宅

    迷糊宝贝狠狠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切的发生在我的身上。也让我从此相信,网络真的是个隔绝面对面的好地方;但也让我自此再也无法抱持着平常心去对待其他网友的一个过程。
  • 无敌拜师宝典

    无敌拜师宝典

    重生了?拜幻想世界的人为师?贫道扑通一声跪拜在黄药师面前,黄药师说道:“你身体资质太差,不适合本门武学。”贫道扑通一声跪拜在界王面前,界王说道:“学习界王拳必须有小强一般的生命力,连我自己也顶不住反噬,你确定你要学?”贫道扑通一声跪拜在鸿钧道祖面前,道祖说道:“贫道在紫霄宫等你,你通过考验再说。”贫道悲愤的抬起头,怒吼道:“能拜师的有木有?”雄霸露出神秘的笑容,说道:“小兄弟,天下会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鹤仙人拍拍贫道的肩膀:“洞洞波,舞空术,四妖拳,气功炮,只要你敢学,老子就敢教。”申公豹急忙冲后面赶上来:“道友请留步!贫道这里有玉清入门心法,上清入门心法各一部,与道友结个善缘。”“不过——”,雄霸,鹤仙人,申公豹齐齐伸出右手,“拜师费拿来,money,善恶点,月票一个都不能少。”
  • 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

    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

    本书内容包括:近代文化转型与中国报告文学的发生,发生期中国报告文学的基本形态,左联的文化策略与报告文学的崛起,政治文化制导与报告文学的演化等。
  • 猫本奇遇

    猫本奇遇

    你不是平凡的猫,你有像人一样的资格去爱别人。
  • 烬梦

    烬梦

    七世缠绵,残魂不甘。创造凄恋,逆天改命,万死重生。爱,改变一切。
  • 穿越之若定幸福

    穿越之若定幸福

    她是一缕异空灵魂,在这陌生的古代,自强不息,只为想要幸福。幸福是什么?她穿古越今只为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的幸福与快乐!茫茫人海,暗潮汹涌,明争暗斗,到底她的幸福是何处?为了得到幸福,她可以放弃权利与地位!在这里,如果可以选择不爱?爱,就请不要伤害!难道这就是她的命运吗?
  • 家庭教师同人我的云

    家庭教师同人我的云

    蝴蝶效应所产生的云雾守护者,与云和雾的相性好像都很好...?
  • 上清玉心道

    上清玉心道

    小道童陆枫为寻恩师游历天下,身携神兵的他一路斩妖除魔,结识各门派弟子,更与魔教小妖女相恋,最后快寻得恩师时,却牵出十五年前双亲惨死之事,得知真相的陆枫又该何去何从?
  • 皇权

    皇权

    天下十方,有强盛宗门无数。如东皇岛,雄踞大海,传自洪荒。如万鬼山,弃道修鬼,邪道称王。如万兽宫,南荒之主,战力无双。如般若寺,秘法无数,震慑八方。有一少年,本是落魄的皇族远亲,挣扎沉沦于无量山下小城,意外修习武道,一步步崛起。以武入道,力挫天下群雄!道魔一身,杀尽四方仇敌!身上胆,手中剑,只捍卫属于自己的至高皇权!
  • 武贵族与庶民

    武贵族与庶民

    一位特别的贵族少年,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碰到一位美丽的蓝发少女。记忆里从未谋面的他,对她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她到底是什么人?后来命运的安排,让他又碰到了善良的小偷、三无落魄公主等等一些身份与其相差甚远的人。少年从未嫌弃她们,并收养她们……然而,无数次悲剧让少年明白了世界的腐朽……为了心爱的人,他将何去何从?在魔法和兵器兼备的世界中,以一人之力,颠覆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