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1900000027

第27章 孩子为什么不亲近人

亲子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中一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关系。孩子不亲近父母,说明亲子关系的中断,对孩子来说,无异于“天塌地陷”一般。因此,凡是出现孩子对父母冷漠、不热情,肯定是亲子关系中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父母应经常认真总结、回顾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情况。父母可以不断反思自己在孩子身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看看哪些方面更容易亲近孩子,工作再忙也要抽空和孩子一起玩、一起交谈,及时消除彼此间的隔膜。

§§§第一节孩子不亲近人的原因

孩子不亲近人的表现

孩子三岁以后,如果较长时间不和家长、老师、小朋友一起游戏并且喜欢经常独处,以及被别的小朋友孤立等,都可以称为“不亲近人”或“不合群”。心理学中所讲的“不亲近人”是指儿童在与家长、老师、小朋友等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孤独、寂寞或懒于交际的一种特殊心态。孩子如果总是不合群,就会因为缺乏与同伴的交往,而产生孤独、执拗、任性等不良心理,这对智力发展和情感健康都很不利。因此,引导孩子喜欢交往、顺利交往,使他们愿意参加群体活动,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孩子不亲近人的三种原因

1.家庭氛围不良

比如父母关系不和、争吵不断,或父母长期不在家,缺少亲子交流等。这样的家庭环境极易导致幼儿产生心理压抑。孩子渴望交往但又不敢与父母和其他人交往,害怕遭到拒绝,长此以往极易形成自卑、孤僻、消极的内向性格。

2.养育方式不正确

不良的养育方式包括:溺爱孩子,导致孩子“有求必应”;总认为“只有”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形成了孩子“虚高”的自我评价;随意训斥、打骂孩子,给孩子的生活带来阴影。溺爱和“虚高”的自我评价极易使幼儿形成过分的自我中心、过度依赖、倔强、适应能力差等不良品质或习惯,从而使孩子缺乏交往动机,直至不愿交往。“大棒政策”更加不能培养主动交往的孩子,相反很可能给孩子的交往造成终生障碍。

3.交往环境单一

部分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防止孩子被同龄伙伴抓咬,就禁止孩子与其他同伴交往,导致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被剥夺。如果孩子在幼小的时候缺少正常的交往环境,就会缺乏交往的基本技能,不会商量,不会谦让,不会主动争取朋友,从而直接影响孩子交往态度的形成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第二节孩子不亲近人的解决方法

解决孩子不亲近人的最佳时期

现代幼儿心理学认为,学龄前幼儿正处于个性萌芽和初步形成期,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孩子施加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开朗乐观、主动交往的性格雏形。但如果错过了学龄前这一最佳敏感期的话,很可能会影响以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个人能力的正常发挥。

孩子不亲近人的四种解决办法

要培养一个“合群”的、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孩子,必须从消除那些造成幼儿不合群的原因入手。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善家庭成员间关系

全家人应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给孩子一个祥和、安全的家庭交往环境。尽量不在孩子跟前过多地暴露父母双方的分歧甚至争执,避免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

2.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

要尊重孩子作为主体的人格和权利,避免包办代替。父母和老师应注重培养幼儿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摆脱依赖思想;引导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亲人,注重亲人的感受,防止过分的“自我中心”;父母和老师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共同完成活动的机会,让孩子在教学活动中互相探索、解决问题,逐渐形成坚实的自信心。

3.营造真实的互助环境

父母和老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与他人交往,让他们享有接触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自由;积极引导孩子主动与同伴交往,帮助孩子分析和解决同伴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孩子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努力结交好朋友,发展初步的友谊。

4.请教专家给予科学指导

父母和老师应该向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医学工作者请教,以便及时给予孩子科学地干预。

§§§第三节孩子不亲近人的案例

孩子不亲近老师和同学

现代心理学家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从小就不合群,不会交往的孩子很难相信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老师作为一个孩子的启蒙者更要注重孩子的个性教育。而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的关键时期。

案例1.罗军今年6岁,他上课不听讲、不举手、不愿唱歌;不愿与小朋友交往,也不愿与老师交流;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爱劳动,而且对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还表现出嘲讽的意味;在活动中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非常固执。经常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案例2.小敏进入幼儿园的时间不短了,但是迟迟不能适应。早上来园,总是用戒备的眼神看着同伴和老师,虽然不哭也不闹,可是却老是一个人独处在一个角落里,既不参加到小朋友中间来,对孩子们开展的游戏活动也不感兴趣。看着小敏瘦小的身体、难得有笑意的脸蛋,老师也经常会心生怜意,主动和他拉近距离,逗他开心,可即使是善意的亲近,他也总是抗拒。小敏不仅抗拒老师,也抗拒自己的小伙伴。除了喝牛奶、吃点心的时间,其它任何时候都不喜欢和大家在一起。每当闯了祸后受老师批评时,他就更加沉闷、孤独,对别人不理不睬,让家长和老师对他的状况更加忧心。

造成罗军和小敏这种性格是有原因的:爸爸妈妈上班,没有人照顾他们,他们经常一人在家,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少,性格比较孤僻。爸爸妈妈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都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很少,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内心想法。

孩子的心理方面出现偏差,如不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将会给孩子的未来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老师采取了各种方法解决罗军和小敏的不合群问题。

1.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多给他锻炼的机会,让他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区角、摆放桌椅等,并有意识地在大家面前夸奖他,让他体验劳动的快乐,增强他的集体荣誉感。老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激励幼儿,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增进他与老师的感情。

2.通过《狼来了》等儿童故事,对全班幼儿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幼儿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否则会失去大家对你的信任,都不愿意和你做朋友;做人要诚实,学习也是同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千万不能自己欺骗自己,照搬别人的东西,要相信自己。

3.平时多组织一些合作性的游戏,让他和大家一起玩,教给他与大家相处的方法,体验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

4.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其注意力。

5.积极取得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要求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罗军和小敏有了明显的转变:他们喜欢为集体做事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朋友和自由的活动时间,他们有时和小朋友下棋,有时和大家一起去认挂图上各国的国旗,有时和小朋友一起看书,有时……总之,他们现在不再孤单,已能和小朋友愉快的相处了。

每个幼儿园或多或少有着不合群、很孤独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老师更要多一份耐心,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因为良好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孩子不亲近父母

天津社科院曾经对天津市千余户家庭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65%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与父母不亲近的现象。被调查家庭中的孩子年龄处于13岁至17岁间,上初中的孩子不亲近父母程度远比上高中的孩子大,男孩不亲近父母的比例要高于女孩。

张强,男,15岁,初三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听讲,性格倔强,个性刚强,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经常和家长、老师顶撞。张强的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他和妈妈一起生活,妈妈工作较忙,对他要求严厉,说一不二,对他缺乏关心和理解。小时候张强不敢顶嘴,现在听到妈妈唠叨就发脾气,甚至现在一回家就进自己的房间,打个招呼都很难。问个什么,也都是“是”,或“不是”,多问一下学习上的情况,他就不高兴地大声嚷嚷:“说个没完没了的,烦不烦啊。”别人的话都听不进去。总之,你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

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孩子为什么不亲近父母?为什么没有共同语言?专家分析认为,三个原因导致孩子与父母日渐疏远:一是青春期期间孩子产生成人意识,不愿意让家长把自己当孩子看;二是家长不会民主管理孩子,忽视孩子学业之外生活与情感的需求;三是在当今传媒时代,孩子在成长,父母却落后了,对新的语汇、焦点话题等显得茫然,但每天仍絮絮叨叨,让孩子觉得父母索然无味,导致两代之间渐行渐远,常常是无话可谈。

同类推荐
  • 放大孩子的优点

    放大孩子的优点

    任何一个孩子,不管他是否害羞,是否淘气,是否任性不服管教,是否自卑缺少自信,是否学习无长进,是否粗野不文明,父母只要用心观察,仍然可以发现:孩子的身上有着许多潜藏着的、被掩盖了的、尚未表现出来的、被父母忽略的种种优点。若是更细心地深入了解,孩子的某些特长、天赋、品性甚至会让父母惊奇。培养和放大孩子的这些优点,可以造就一个优秀的少年,而忽略和压抑孩子的优点,则会改变孩子未来的一生。
  • 父母送给青春期女孩最好的礼物

    父母送给青春期女孩最好的礼物

    在青春期,稚气未脱的女孩是不可能独自承担成长的压力和迷茫的。有时候需要父母给予帮助;有时候又需要她自己去摸索,去寻找,寻找一个能帮助她解决问题的去处。因为有些事情即便她自己解决了,父母也进行指导了,但仍然需要从另外的去处去获得帮助和确认,这样女孩才能安心地成长。本书就能起到这样一个作用。有了这本书,女孩就不会孤独地承担青春期遇到的烦恼和痛苦。这也正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用意所在。本书是青春期女孩的好朋友。她温馨、细腻,细致入微,极像一个亲切活泼的姐姐,将青春期那些必须了解的知识对女孩不慌不忙地娓娓道来,让她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一切,而且铭记在心。
  • 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本书总结了亲子沟通失效的原因,揭示出父母教育子女的规律,列举了父母说话不当的表现,介绍了亲子交流的语言艺术。我们希望更多的父母成为孩子的模范教师,期待更多的孩子成为未桌的社会栋粱。会说话,让父母的谆谆教诲悦耳动听,善交流,让父母的切切叮咛入耳人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必定融入父母孜孜不倦的言传身教。孩子的成才之路,始终伴随父母循循善诱的谆谆教诲。孩子的健康成长,必定融入父母孜孜不倦的言传身教。
  • 家有考生

    家有考生

    本书从心理调适、考前复习、后勤保障、临场发挥、得分技巧等方面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如何应对高考的全新策略。
  • 新妈妈早教必读8堂课

    新妈妈早教必读8堂课

    本书对个体的每个人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能力进行了详尽的阐释,提供了关于每一领域的测评标准,帮助了解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发育程度,并提供了各种小游戏,全面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
热门推荐
  • 员工礼仪

    员工礼仪

    本书涵盖了服饰形象仪表、举止气质、说话艺术、工作礼仪、会议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所有礼仪规范。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冲喜新娘

    冲喜新娘

    甜美可人的她,在青春正盛之时披上嫁衣,只因为父母欠人的一个约定。传说他体弱多病,媒体面前从不露面。虽然掌管着神秘的‘御集团’,却也不得不娶进她这个冲喜新娘。婚礼之上,他人影缺席。嘎?什么概念?明明是同一个人,却常常给她截然不同的感受!?
  • 心灵鸡汤精粹版9

    心灵鸡汤精粹版9

    心灵是一间贮满杂物的货仓,需要不断清扫才能扫除生命中的羁绊和心灵上的负担。打扫心灵就是净化内心的环境:扫掉烦恼,才会留下沉静;抹掉虚荣,才会留下真实;扫掉悲伤,才会留下坚强。只有经常打扫心灵,才能拥有一份宁静超然的心境,才愈能发挥潜能。生命的难度也就在于此。
  • 重生之我非女主

    重生之我非女主

    她是个不幸的人,但她很乐观,很天真的认为只要自己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她好。同父异母的妹妹夺了她的荣誉,夺走了她一生为之奋斗东西。于是,她重生了,重生在一个充满了丧尸的时代。"贱人,都是你把丧尸引过来的。"“莫初雪,你不要怪我,要怪,就怪你的天赋吧。”一次巧合,让她成为别人唾弃的对象,有强大的实力又如何,她心心念念的人竟然趁着她虚弱之时推她进了丧尸群。九死一生,她逃出了丧尸群,遇见了那个令她永生难忘的男人。当她有了至强的实力,不再害怕任何人时,她突然发现,自己早已习惯了孤独。蓦然回头,那人却一直站在自己的身后。他笑颜如花:“初雪,不管你是不是小翼,我都跟定你了。”五转轮回,这一切,是缘,还是虐?
  • 复仇公主再度回归

    复仇公主再度回归

    她,被妹妹陷害,逐出家门;她,由于被爸爸的背叛,离开家;她,被自己的好朋友陷害,离开家。她们,回国报仇,遇到了他们。他,性格冰冷,但遇到她,却冰冷不起;他,是她的哥哥,对别人冷,但对她阳光、温柔;他,对她一见钟情;他,虽花心风流,但遇到她,却只对她一人好。他们的故事,有过多的曲折离奇,他们将会如何招架。
  • 云漂海底

    云漂海底

    魔法、科技、武侠、军事、历史乱入!乱乱乱!
  • 魔君追妃记

    魔君追妃记

    某年某月某日,某魔君优雅的手捧一书,看得神情专注,面露微笑,双眼放着绿光,那岂是“该吃药了”几个字可以形容?某女从旁飘过,不知为何往书中瞥了一眼。顿时一个激灵撒丫子就跑。只见某魔君优雅的把书一合,书面赫然几个大字出现在眼前:魔君大人吃药生涯!魔君大人勾唇一笑,往某女所经的方向追去,所过之处,所有生灵一通擅抖着。
  • 雨天沫语

    雨天沫语

    她是一个私生女,自从娘死后,她就经常被家里人欺负,她终于忍不住了说:‘’从今天开始,所有欺负我的人你们都给我等着。我都会一点一点的还回的。‘’一男的插进来笑眯眯地说;‘我帮你吧。’'“你谁啊?”某男说:“我是你相公。’'在这段复仇之路上她遇上了自己的另一半。某天她发现自己不是私生女,是个公主。“天啊,要不要这么玩我啊”‘要的’。
  • 最仙人

    最仙人

    呈现于眼前的,注定会灰飞烟灭;那存在于心中的,也终会化作虚无。那么,能够成为永恒的,究竟是什么呢?——陆九。……………………南荒、北原、东海、西陲,用我杀戮之剑,将我名传遍天下!人间、魔界、仙界、冥界,若我不得安宁,三界无安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