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1800000048

第48章 慈禧新政(1)

1900年庚子之变,京城陷入一片狼藉,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加上离京逃亡,旅途劳顿,太后苦不堪言。慈禧太后恍悟,大清朝软弱之根源现在亟需改革补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上一章,我们摘引了慈禧太后颁发的悔过诏书,而早在此前,她就以特有的果敢,向世人宣告想要施行新政,摆脱过去种种陋习。在她眼中,这些陋习乃是国家腐败堕落的根源。尽管她从不承认,但接下来实行的政策本质上正是1898年光绪皇帝锐意改革时期的政策。与光绪皇帝不同,慈禧太后着重调和新旧势力间的权力、利益平衡,消除地方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抵触,为新政做万全准备。

1901年1月28日,慈禧太后在西安以皇帝名义颁发圣旨,首次向全世界正式宣告改变旧制度,实行新政。荣禄参与、协助了此圣旨的起草。朝廷谕旨一贯冗长啰嗦,这道也不例外。圣旨彰显了慈禧太后的刚毅、睿智和精明。帝国上下士大夫文人看到这道谕旨,欢呼雀跃,即使是历来反对慈禧太后的广东和南方诸省,百姓也是一样的欣喜,拍手称快。

中国的报纸撰文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惹人注目的圣旨。它言辞雄辩,能够说服众人接受改革,同时又巧妙地指出了中国及其民众在世界上的地位,措辞用字极其巧妙,既平复了国内各党派之心,又提高了太后的声誉。

这道圣谕明确废除了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政治体系的基石,即绝对专权制度,“少壮派”党人闻知,更是心潮澎湃。1900年庚子之变,慈禧太后吸取了教训,才会选择大清王朝历来传统、与皇亲国戚,与之前坚持的所有信念彻底决裂。

慈禧太后业已花甲高龄,却凭借着如此气魄,重新回到惨遭联军蹂躏的京城,担负起国家政治改革重任,实在令人敬佩。她身担国辱,痛自刻责,承诺会在将来施行更新、更好的政策。慈禧太后以此向世人展现了她的统治热情,对深陷危机的民族既忧患又同情。

然而,根据过往经验,民众及大部分洋人均怀疑她颁布谕旨、宣称改革是否出自真心。他们认为这道谕旨,与之前很多谕旨并无两样,都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而已。但自打回到京城,朝廷近侍、高官意识到,太后确实是诚心改革,她不断颁布新政策,强压在不情愿的皇族身上。也因此她赢得了大部分臣民的拥戴,特别是南方民众(1898年慈禧太后打压广东改革派,人们对她心存恶感)。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她逐渐令他们回心转意,赢回了他们的拥护和爱戴。自此之后,直到太后宾天,不管她的高级顾问大臣和主要官员是否信任改革,她的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表明了对改革大业的诚心和执着,这些通过她的言行举止表露无疑。

慈禧太后从义和团运动中得到了惨痛教训,并从中吸取经验,指导其新的实践。然而,自始至终,每想起义和团首领的英勇无畏,太后总是难以抑制对他们的赞美,称他们对朝廷忠心耿耿,满怀着对国家的热爱,勇敢无畏地驱逐蛮夷。但通过义和团惨烈的结局,她意识到大清真正强盛起来之前,任何反抗列强蛮夷的壮举都只可能以失败告终,朝廷只能选择镇压。

因此,太后果断向臣民宣布,进行改革,这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她采取如此剧烈的改革举措,却没有引发严重争论或国家内战,除了她任何一位君主都无法做到这点。想想1898年光绪皇帝维新变法,就明白了。然而,慈禧太后处理国事巧妙,应对局势手段高超,谕旨论据充分,所言极具说服力,士大夫文人看后,不禁叹服。太后暗示,若是孔圣人遇到当前形势又会采取怎样的举措呢?通过如此微妙的暗示,即使是那些最顽固的孔教人士也都为之折服。

以下便为记录了慈禧太后态度及策略转变的谕旨,读来十分有趣,现将全文摘录如下:

谕内阁,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易,损益可知,著于《论语》。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伊古以来,代有兴革。即我朝列祖列宗,因时立制,屡有异同。入关以后,已殊沈阳之时。

嘉庆道光以来,渐变雍正乾隆之旧,大抵法积则弊,法弊则更,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旰焦劳?。

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懿训以为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

自丁戊以还,伪辩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祸,殆更甚于红巾。迄今海外逋逃,尚以富有贵为等票,诱人谋逆。更藉保皇保种之妖言,为离间宫庭之计。殊不知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该逆等乘朕躬不豫,潜谋不轨。朕吁恳皇太后训政,乃拯朕于濒危,而锄奸于一旦,实则翦除乱逆,皇太后何尝不许更新?损益科条,朕何尝概行除旧?酌中以御,择善而从,母子一心,臣民共见。

今者,恭承慈命,一意振兴,严祛新旧之名,浑融中外之迹。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藉为藏身之固,而胥吏倚为牟利之符。公私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

注释:①“宵旰焦劳”直译的话为“日落之时用膳,和衣而眠。”形容勤于政事。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祸天下者在一例字。

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居上宽,临下简,言必信,行必果,服往圣之遗训,即西人富强之始基。中国不此之务,徒学其一言一话、一技一能,而佐以瞻徇情面、自利身家之积习。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

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再由朕上禀慈谟,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自西幸太原,下诏求言,封章屡见。而今之言者,率有两途:一则袭报馆之文章,一则拘书生之成见,更相笑亦更相非,两囿于偏私不化;睹其利,未睹其害,一归于窒碍难行。新进讲富强,往往自迷本始;迂儒谈正学,又往往不达事情。尔中外臣工,当鉴斯二者,酌中发论,通变达权,务极精详,以备甄择。

惟是有治法,尤贵有治人。苟得其人,敝法无难于补救。苟失其人,徒法不能以自行。流俗之人,已有百短,遂不愿人有一长,以拘牵文义为认真,以奉行故事为合例,举宜兴宜革之事,皆坐废于无形之中。而旅进旅退之员,遂酿成此不治之病。欲去此弊,其本在于公尔忘私,其究归于实事求是。又改弦更张以后,所当简任贤能,上下交儆者也。朕与皇太后久蓄于中,事穷则变,安危强弱,全系于斯。倘再蹈因循敷衍之故辙,空言塞责,省事偷安,宪典具存,朕不能宥,将此通谕知之。

太后再次以皇帝名义,责备维新派党人和他们1898年的改革之举,却又很自然地说明太后实行新政乃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慈禧太后绝不会低头认错,让周围人得了好处,抢了美名,因而保全了这个东方宫廷中自己的荣誉和威望。实际上,慈禧太后采取的改革措施和当年康有为党人采取的措施如出一辙。但保全面子是大事,她声称此次改革政策与维新派政策有本质不同,自己的政策更胜一筹。当年自己残酷镇压维新改革,此次宣布实行新政,凡可能平反戊戌变法之举的言论,都极力避免。因此,“愚民”必须认清,太后的改革政策与康有为及其同党实行的政策绝对截然不同,后者具有“革命性”,而前者非也。然而,太后推行改革甚至比当年维新派走得更远,它与维新派改革唯一真正不同在于,这一次,老佛爷是改革的主要推动者,而之前那一次,她是反对者。

回顾太后回銮京城后统治的六年,尽管我们并不确定她对洋人的态度是否有所改观,但毋庸置疑,她一直都在诚心诚意推行新政改革。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灭亡,京城被联军攻陷,这一切她刻骨难忘。她认识到国家不兴盛,就意味着整个民族的灭亡,这并不是每个西方国家的政客都完全理解的。她意识到,仅仅墨守陈规,引经据典不能赶上更不可能超过西方物质文明的实力。如果中国想要继续以一个独立国家的身份屹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须效仿日本,变法自强,整顿军队,引进西方武器设备,改进防御,壮大中国国力。

认识到问题所在,慈禧太后果断采取行动,这一点将她与满族亲贵区分开来,后者则往往陷于消极的宿命论和无助绝望之中,无法自拔。

一开始,慈禧太后面临的外部局势并不简单。首先,她必须处理由来已久的皇族特权问题,这些皇族虽然骄奢傲慢,但依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除此之外,她还要小心、谨慎地操纵、控制各省乡绅文士,因为他们是中国集体智慧的中流砥柱。同时,与洋人打交道时,她必须小心谨慎,保全自己的尊贵和威严。因为这不仅仅是她自己的尊严,更是其臣民仰赖之所在。太后的威严在1900年庚子之变中已动摇,此时她决不能以受惩戒的悔过者形象出现,而要以无辜的受害者形象示人。在这一过程中,太后要扮演的角色很多,且各有特点,每一个都不是好担当的。

1901年,慈禧太后在西安颁发了圣谕,帝国上下,文人学士皆拍手称快,称这道谕旨是上等文学作品。但大部分地方官员根据传统和经验认为:一方面这无非又是一个经典的宣言而已,因此并不在意,继续敷衍了事,按部就班;另一方面老佛爷只不过是在以此消遣,想要蒙蔽洋人耳目,即使自己敷衍拖延,太后也不会因此不悦。太后懿旨满是至真至诚的劝诫之语,然而许多地方官员读之,依然公开宣称慈禧太后仅仅是在做戏而已,他们如此想法,要么是出自私人成见,要么是出自个人私利。然而我们无法在这六年的官方或太后私人记载中发现丁点儿证据证明地方官员的想法。就在回京前,慈禧太后下发了谕旨,表明信念。谕旨内容如下:

自经播越,一载于兹,幸赖社稷之灵,还京有日,卧薪尝胆,无时可忘。推积弱所由来,叹振兴之不早。近者特设政务处,集思广益,博采群言,逐渐施行。择西法之善者,不难舍己从人,除中法之弊者,统归实事求是。数月以来,兴革各事,业已降旨饬行,惟其中或条目繁重,须待考求,或事属创举,须加参酌,回銮以后,尤宜分别缓急,锐意图成。

同类推荐
  •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尊肉身菩萨——九华山双溪寺大兴和尚的传奇人生。大兴和尚因其一生中种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神奇而被世人称为“九华济公”。作品以“庚子赔款”到改革开放的百年人生为背景,以大兴和尚在抗战时期杀敌救民以及他行孝感动他人、行善劝化众生,以其独特的医技治病救入等一系列事件为主线,生动地刻画出大兴和尚普通而传奇的形象;并以大兴和尚“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牛只需一把草就够了”等经典语录来化导世间、抑恶扬善。
  • 生命的写照

    生命的写照

    蓦然回首,人生将近五十个春秋,三十载的笔耕生涯,无不在空前的历史背景下饱经了“从小失去母爱”“铁窗生涯”“自学之路”“历尽贫寒”这四大不幸的人生磨难中度过。因此,我要说,是三所“特殊大学”造就了我的人格力量,是“九死一生”的人生经历让自己把握了生命的真谛!或者换个说法:“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所以说,也是“十大梦幻”演绎了我超越混沌的自由飞翔,更是“七大爱好”陶冶了我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灵和高尚情操!一个充满了不幸和坎坷的时代,铸就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人生观!我的《牧羊人之子》《不幸的大学》《生命的写照》人生三部曲就是在这种历尽了苦难而痴心不改的环境中完成的。
  • 爱因斯坦(名人传记丛书)

    爱因斯坦(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爱因斯坦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伟大的物理学家的生命轨迹,他的勤奋与天分、他的执着与奋斗,他的永不满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在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卡夫卡,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前鲜为人知,死后震撼世界。他终身未婚,与父亲关系紧张,他的妹妹奥特拉·卡夫卡或许就是他最为亲近的人。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作家是以写作为工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本书是丛书中“文学大师篇”中的一本,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热门推荐
  • 游戏人生

    游戏人生

    这是什么系统,怎么这么坑人,那也奈何不了我,什么都是浮云!历经辛苦找到生母,等等,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我怎么穿越了?
  • 忠于爱情(中华美德)

    忠于爱情(中华美德)

    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
  • 星空倒影

    星空倒影

    在历史的苍穹中,被选中的人会成为星辰,照亮整整一个时代,接受后世万代的景仰。我们称他们为“英雄”。我不是英雄,我这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不过是在英雄的身侧,看他们亲手擦亮历史的夜空。或许我可以说,我是在那片星光闪烁的苍穹下,真实而微不足道的……一个倒影……(新作盟出品)
  • 仙门

    仙门

    天地朽,仙不朽。天地灭,仙不灭。天有仙门,九叩成仙。这是一个凡人成仙的故事。
  • 爱上离婚女人

    爱上离婚女人

    凌玲,一个离婚女人,带着女儿净身出户。前夫的处处为难,让她难以生存。段氏集团的少东段子龙,因为无聊,想着改造好友的前妻凌玲,让她成为一个自信的成功女人,让她恢复婚前的容貌,让好友后悔离婚。没想到在不知不觉中,他居然爱上了好友的前妻,一个后悔的游戏,后悔的人不止是好友还有他自己。广告界龙头老大莫少杰,扬名国际的服装设计师石臣,相继出现在她离婚后的生命里,以及前夫的后悔乞求。一个离婚女人与四个男人的情感纠缠。谁是她的情感归处?她还能相信爱情吗?
  • 杀道真魔

    杀道真魔

    大地为印,苍天为局;神骨魔血铸玄功,碾压万古青天!魔血苏醒,炼化通天魔功,横扫九天十地;我为人魔,谁堪称神!神秘人皮搅动无尽风云,上古龙棺开启惊世大密。逆天机,碎乾坤,尸魂涅槃,魔功通天!追逐一世,到头来才发现,这人皮只是噩梦的开始!
  • 闲话聊斋——高拱传

    闲话聊斋——高拱传

    她是一个狐仙,为了报恩,情愿跟随他一生一世。
  • 依米花

    依米花

    A村是一个很小的村子,只有百来户人口。四面环绕着茂密的山林,中间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一条黄色的马路像黄金蟒一样从村子的最里头爬到村口的公路。山麓下稀稀疏疏的坐落着青砖青瓦房。村口站着一颗要四五人才能合抱的樟树,像一个垂暮的弓着背的老人,等待着归家的孩子。
  • 这个总裁咬定了

    这个总裁咬定了

    第一次碰撞,他撞坏了她的小推车,她狠狠咬了他一口!富二代与穷人女的较量!双双入警察局!再次见面,却是被他商业奇才母亲算计,双双入情局!谁胜谁负?互不服输!他会否弃梦中情人转而爱上她?她是否会放下门第之见接受他?且看谁先咬定谁?
  • 见闻札记

    见闻札记

    此书是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传世佳作,被誉为美国富有想象力的第一部真正杰作,“组成了它所属的那个民族文学的新时代”。它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浪漫主义奇想与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以幽默的笔触结合在一起,情真意切,引人启迪,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