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9600000004

第4章 儒学部(101种)(2)

《野草·死后》文中说“勃古斋旧书铺的跑外的小伙计”在“我”死后给“我”送书说:“这是明板《公羊传》,嘉靖黑口本,给您送来了,您留下他罢。这是……”“我”说:“你莫非真正胡涂了?你看我这模样,还要看什么明板?……”这个荒诞的描写应该是鲁迅批判传统、怀疑传统的精神写照。

《公羊传》的特点是寻求《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历来传授《公羊传》又称“公羊学”。它是传统政治学的思想渊薮,对后世影响很大。近代以来,一直有“新儒家”试图以“公羊政治”来取代现代政治,显然这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意见。鲁迅对“公羊政治”从未寄托过希望。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子夏的弟子。子夏,孔子的弟子。

■《谷粱传》

传为春秋时鲁人谷粱赤解释《春秋》的书。鲁迅多次提及此书。谷粱赤,一说战国人,为“谷粱派”创始人。此派讲解《春秋》,和公羊传一样,皆重阐发微言大义而不重史实考辨。

■《汉上易传》

[宋]朱震(1072-1138)撰。11卷,卦图3卷,丛说1卷,8册,有《四部丛刊》本。系为《周易》的解说。见《日记·1934/10/27/》。

朱震,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著名易学家。朱震易学的特点之一是“纳甲观”。纳甲,就是将历法中的天干纳入易学与易卦相配,因天干以甲为首,故称“纳甲”。这是易学数学的解释维度。

■《礼记》

儒学经典。或为秦汉间人所著,保留了先秦的一些文献资料。鲁迅在《坟·坚壁清野主义》、《坟·寡妇主义》、《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等文中有征引。在小说《采薇》中,借用“首阳村第一等高人小丙君”的话批评伯夷叔齐的诗歌(按即《采薇歌》)因为有“怨”有“骂”,“没有花,只有刺,尚且不可,何况只有骂”;这样的诗不够“温柔敦厚”,因此算不上好诗;更何况,“他们撇下祖业,也不是什么孝子,到这里又讥讪朝政,更不像一个良民”。所谓“温柔敦厚”,就是《礼记·经解》中引述的孔子的话:“温柔敦厚,诗教也。”显然,这位小丙君曲解了孔子的本意。而我们可以借此更深刻地理解鲁迅的儒学倾向。

孔子曾说:“诗……可以怨”。伯夷叔齐的《采薇歌》就是“怨”的代表作。孔子有多元价值观(“和而不同”说就表述了虽然“不同”,但是可以“和睦”共存的思想),对于“诗教”也并不以为只有一种倾向。《汉文学史纲要》第2篇讨论《诗经》,鲁迅就认为《小雅·采薇》“言征人远戍,虽劳而不敢息”,就是“怨诽而不乱,温柔敦厚之言”;但是《大雅·瞻》就是“甚激切者”。鲁迅在小说《采薇》这个故事中对伯夷叔齐是取赞赏态度的,对《采薇歌》也是欣赏的;这一取向,与孔子有共同之处——《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对伯夷叔齐的赞誉。他们是孔子非常推崇的大贤,在传统士大夫行列中,属于居于前列的重要人物。他俩的行为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传统人格因为伯夷叔齐的存在,有了反暴力倾向,有了独属于士大夫品质的“气节”理念,也有了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精神与思想。他们的“独立”,并不是“独立于政权”的意思,而是在不同信念和社会理想冲突中的文化自信精神。伯夷叔齐相信自己恪守的道义是正价值,而武王“以暴易暴”是负价值。在坚守正价值的过程中,可能要流失其他价值,但这不是他们可以放弃道义信念的理由。如此“义无反顾”,就叫做“道义担当”。担当者总是要失去与之相邻相关的若干价值(这也往往成为俗世讥讽嘲笑伯夷叔齐的原因)。伯夷叔齐有所不计,独立于世俗庸众之外,也独立于暴力文化之外、成王败寇文化之外。他们直道而行,死而无憾。鲁迅主张社会改良甚至改革,但对“以暴易暴”是有怀疑的。在《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中,鲁迅说:“然而国情不同,国魂也就两样。记得在日本留学时候,有些同学问我在中国最有大利的买卖是什么,我答道:‘造反。’他们便大骇怪。在万世一系的国度里,那时听到皇帝可以一脚踢落,就如我们听说父母可以一棒打杀一般。”显然,这里是在对“造反”现象的反讽。鲁迅对中国社会的前途并不怀疑,但他知道通往合理性社会的艰难。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推演,鲁迅并无一定意见。但可以知道的是,鲁迅对个人独立精神的追求却是一以贯之的。

事实上,鲁迅也看出了伯夷叔齐行为的内在紧张,他借小丙君的口说:“尤其可议的是他们的品格,通体都是矛盾。”鲁迅也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这是社会剧烈变革时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特色。

《且介亭杂文·门外门谈》讨论文字来源和记事的开端说:“原始社会里,大约先前只有巫,待到渐次进化,事情繁复了,有些事情,如祭祀,狩猎,战争……之类,渐有记住的必要,巫就只好在他那本职的‘降神’之外,一面也想法子来记事,这就是‘史’的开头。况且‘升中于天’,他在本职上,也得将记载酋长和他的治下的大事的册子,烧给上帝看,因此一样的要做文章——虽然这大约是后起的事。再后来,职掌分得更清楚了,于是就有专门记事的史官。文字就是史官必要的工具,古人说:

‘仓颉,黄帝史。’第一句未可信,但指出了史和文字的关系,却是很有意思的。”这里“升中于天”就出自《礼记·礼器》,是说烧柴祭天,遍告诸侯成功的意思。

■《礼记要义》

[宋]魏了翁(1178-1237)撰。33卷,10册,有《四部丛刊》本。见《日记·1934/12/14》。

魏了翁,字华父,学者称鹤山先生。邛州浦江(今四川浦江)人。庆元进士,嘉熙中资历政殿大学士,谥文靖。

■《礼记正义》

[唐]孔颖达等撰。有《四部丛刊》本(影印日本古抄本及宋本)。此为残本。见《日记·1935/12/30》。

■《论语》

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语录合集。

鲁迅幼时即读《论语》,《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老师让学生们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其中就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这个话头,就是《论语·述而》中的。

鲁迅全集中多次引用《论语》,对圣贤意见有批评,也有肯定。

1933年2月,当时的《涛声》杂志刊登了署名周木斋的文章,号召百姓“赴难”,“最低最低限度也应不逃难”。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中反驳了这种观点。他说:“看周先生的主张,似乎最好是‘赴难’。不过,这是难的。倘使早先有了组织,经过训练,前线的军人力战之后,人员缺少了,副司令下令召集,那自然应该去的。无奈据去年的事实,则连火车也不能白坐,而况乎日所学的又是债权论,土耳其文学史,最小公倍数之类。去打日本,一定打不过的。大学生们曾经和中国的兵警打过架,但是‘自行失足落水’了,现在中国的兵警尚且不抵抗,大学生能抵抗么?我们虽然也看见过许多慷慨激昂的诗,什么用死尸堵住敌人的炮口呀,用热血胶住倭奴的刀枪呀,但是,先生,这是‘诗’呵!事实并不这样的,死得比蚂蚁还不如,炮口也堵不住,刀枪也胶不住。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我并不全拜服孔老夫子,不过觉得这话是对的,我也正是反对大学生‘赴难’的一个。”

这段话对于理解鲁迅非常有益。它表现了鲁迅对生命的尊重,而这也正是孔夫子的意见。“以不教民战”这个话,就出自《论语·子路》篇。它也表现了鲁迅对孔子的分析态度:拜服,但不全拜服。这样,就进入了分析的也即批判的论域。应该说,这是对待传统儒学的理性正见。

《而已集·反“漫谈”》提到一个给“教育当局”谈教育的徐先生,在《语丝》上发《教育漫谈》,其时当局并不属意于教育,鲁迅于是发文议论道: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即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定要有这种人,世界才不寂寞。这一点,我是佩服的。但也许因为‘世故’作怪罢,不知怎地佩服中总带一些腹诽,还夹几分伤惨。徐先生是我的熟人,所以再三思维,终于决定贡献一点意见。这一种学识,乃是我身做十多年官僚,目睹一打以上总长,这才陆续地获得,轻易是不肯说的。//对‘教育当局’谈教育的根本误点,是在将这四个字的力点看错了:以为他要来办‘教育’。其实不然,大抵是来做‘当局’的。”这里就有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赞许和悲悯,而这个著名的话头,就出自《论语·宪问》,是孔子同时代人对孔子的评价。而“不可与言”云云,则出自《论语·卫灵公》。

鲁迅在《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中说:“从去年的翻译洪水泛滥以来,使许多人攒眉叹气,甚而至于讲冷话。我也是一个偶而译书的人,本来应该说几句话的,然而至今没有开过口。‘强聒不舍’虽然是勇壮的行为,但我所奉行的,却是‘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这一句古老话。况且前来的大抵是纸人纸马,说得耳熟一点,那便是‘阴兵’,实在是也无从迎头痛击。”这里要“奉行”的“古老话”,正是孔夫子的话。

《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鲁迅说到了破坏与建设问题。他认为中国人应该一改“寇盗”和“奴才”习气,要做“革新的破坏者”。

鲁迅这里欣赏的其实是“轨道破坏者”(勃兰兑斯语)如卢梭、斯蒂娜尔、尼采、托尔斯泰、易卜生等。“其实他们不但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并非想挖一块废铁古砖挟回家去。”鲁迅认为“中国很少这一类人,即使有之,也会被大众的唾沫淹死”。在这“很少”一类人中,鲁迅提到了孔丘。他接着上面的一段话说:“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但可惜太聪明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只用他修《春秋》的照例手段以两个‘如’字略寓‘俏皮刻薄’之意,使人一时莫明其妙,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

《花边文学·清明时节》一文对时人乱祭祖宗的热闹表示了讽刺,文中说:“清明时节,是扫墓的时节,有的要进关内来祭祖,有的是到陕西去上坟,或则激论沸天,或则欢声动地,真好像上坟可以亡国,也可以救国似的。……如果扫墓的确可以救国,那么,扫就要扫得真确,要扫文武周公的陵,不要扫着别人的土包子,还得查考自己是否周朝的子孙。于是乎要有考古的工作,就是掘开坟来,看看有无葬着文王武王周公旦的证据……//‘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单是扫墓救国术没有灵验,还不过是一个小笑话而已。”这里的引语“非其鬼”云就是《论语·为政》中夫子的话头。显然,鲁迅是赞成孔子这个意见的。

1934年,弟子为曹靖华的父亲立“教泽碑”,碑文为鲁迅所拟,题为《曹植甫先生教泽碑碑文》(收入《且介亭杂文》,改为《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碑文有云:“曹植甫先生名培元,幼承义方,长怀大愿,秉性宽厚,立行贞明。躬居山曲,设校授徒,专心一志,启迪后进,或有未谛,循循诱之,历久不渝,惠流遐迩。又不泥古,为学日新,作时世之前驱,与童冠而俱迈。爰使旧乡丕变,日见昭明,君子自强,永无意必。而韬光里巷,处之怡然。此岂辁才小慧之徒之所能至哉。”这短短一段话,就多次引用《论语》用语。“循循诱之”、“永无意必”就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以及“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小慧之徒”则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通观全文,鲁迅是赞同这些意见的。

《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中说:“我中华民族虽然常常的自命为爱‘中庸’,行‘中庸’的人民,其实是颇不免于过激的。譬如对于敌人罢,有时是压服不够,还要‘除恶务尽’,杀掉不够,还要‘食肉寝皮’。但有时候,却又谦虚到‘侵略者要进来,让他们进来。也许他们会杀了十万中国人。不要紧,中国人有的是,我们再有人上去’。这真教人会猜不出是真痴还是假呆。……然则圣人为什么大呼‘中庸’呢?曰:这正因为大家并不中庸的缘故。人必有所缺,这才想起他所需。……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作者按:见于《论语·子路》)以孔子交游之广,事实上没法子只好寻狂狷相与,这便是他在理想上之所以哼着‘中庸,中庸’的原因。”这一段话中,并没有从价值上否定“中庸”的意思;相反,“中庸”是一个国民性中不多见的优良品性,更为文明所需要,所以孔子要提倡。本文中,鲁迅还对《论语·乡党》中往往为人所诟病的“割不正不食”等提出了猜测意见,来为孔子辩护,文中说:“……可以进而推定孔子晚年,是生了胃病的了。

‘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他并非百万富翁或能收许多版税的文学家,想不至于这么奢侈的,除了只为卫生,意在容易消化之外,别无解法。况且‘不撤姜食’,又简直是省不掉暖胃药了。何必如此独厚于胃,念念不忘呢?曰,以其有胃病之故也。”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中说到日人安冈论中国菜“以想象的性欲底效能为目的”鲁迅反驳说:“我自己想,我对于外国人的指摘本国的缺失,是不很发生反感的,但看到这里却不能不失笑。筵席上的中国菜诚然大抵浓厚,然而并非国民的常食;中国的阔人诚然很多淫昏,但还不至于将肴馔和壮阳药并合。‘纣虽不善,不如是之甚也。’研究中国的外国人,想得太深,感得太敏,便常常得到这样——比‘支那人’

更有性底敏感——的结果。”这里引用的“纣虽不善”云,就是《论语·子张》中子贡的意见。鲁迅在此也是肯定这个意见的。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中说:“不过我是本不想将‘爽快’或‘愉快’来献给那些诸公的,只要还有若干的读者能够有所得,梁实秋先生‘们’的苦乐以及无所得,实在‘于我如浮云’。”所谓“于我如浮云”也正是《论语·述而》中的话头,鲁迅于此也是正面引用孔子意见。

《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说:“孔墨都不满于现状,要加以改革,但那第一步,是在说动人主,而那用以压服人主的家伙,则都是‘天’。

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儒者,柔也’,当然不会危险的。”这里首先也是肯定孔子的社会改革思想。

鲁迅也注意到儒学的流变。

《孔乙己》中,借孔乙己之口,说到了《论语》中“君子固穷”、“多乎哉?不多也”的话头,但是这里说的与孔子本意不同;于此也可以考见儒学流变中的世俗化过程。

《华盖集·牺牲谟》中,借一个虚伪的卫道者之口引《论语》中的话说自己是“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却要别人去作“牺牲”,去“成人之美”(《颜渊》),捐出仅有的一条裤子,给自己“舍间一个小鸦头”。《牺牲谟》全用第一人称写成,全文两千多字,有六处引用儒家经典。这个说话人全用儒家提倡的道德理念去要求人,而自己却“胖头胖脸”,住在大宅子里,且于大旱灾时买了贫民的女儿收在家里……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家伙,正是儒门的败类。鲁迅的深刻就在于,他发现了儒学传播过程中的流变:本来应该自我修身的道德理念却被这些败类用来要求、衡量他人。要别人恪守道德,自己从中取利,这样的无良之徒,却又打着儒学的旗号——鲁迅批判的正是这样的“国民劣根性”。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中说:“豫言者,即先觉,每为故国所不容,也每受同时人的迫害,大人物也时常这样。他要得人们的恭维赞叹时,必须死掉,或者沉默,或者不在面前。//总而言之,第一要难于质证。//如果孔丘,释迦,耶稣基督还活着,那些教徒难免要恐慌。对于他们的行为,真不知道教主先生要怎样慨叹。//所以,如果活着,只得迫害他。//待到伟大的人物成为化石,人们都称他伟人时,他已经变了傀儡了。”这话说的也与儒学流变有关。

同类推荐
  • 跨海东征

    跨海东征

    本书,历史背景是1949年建国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参加的解放舟山群岛战役。既然是以解放舟山群岛战役作背景,就必须尊重那一段历史,不敢戏说;然而,作为传记文学,又不单纯是史记,必须容纳整个战役中各种人物的千姿百态。有人物、有故事,人物要有个性、故事要有高潮。30年前,我也曾作过尝试,写过一稿。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资料不足,蹴成初稿后,自感见绌,毁于炉中。舟山解放60周年,舟山市的庆典活动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舟山警备区举行了一场阅兵式。我应邀观礼。雄壮的军乐声中,当年浴血与共的英雄郭继胜连,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检阅台。
  • 世说人语

    世说人语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穆孟杰,一位盲人农民,以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勤勤恳恳的努力,历经百般苦难,终于在两三年之后,成功地建起了自己的学校。他一步一步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盲人办学,帮盲人自立。他最见不得盲人被人遗弃和蔑视,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他要以一己之力,竭尽所能地去帮助盲人,把他们从不被公正对待乃至被虐待、被轻视、被侮辱的境遇中解救出来。
  • 时代幻象

    时代幻象

    当代著名诗人南野从事诗歌写作与理论研究三十多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以及诗理论,他以“后工业时代的诗与诗学”界定自己的写作,这是他内心的镜像,也是书写的命名。《时代幻象》辑入的主要是南野2000年之后和1992年之前创作的诗歌作品,包括《实在界的言说》、《时代幻象》、《无记忆的体会》、《犀牛走动》、《鱼鹰的复杂性》、《描写一个冬晨》、《蓝色桌布》、《白窗》、《酒神的花》、《雪夜》、《城市雨后》等。
  • 暮春花尽,留与谁怜:宫体诗中的情与怨

    暮春花尽,留与谁怜:宫体诗中的情与怨

    本书是一部诗歌类文化散文,全书共四章,精选60余首“宫体诗”中的佳作,引述从古歌、汉赋、宫体再到唐诗的流变。全文用诗歌串起爱情与豪情,品读间,即温润可爱,又不失壮烈。宫体诗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继起的唐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书中既有江山帝王,也有风尘故曲,一帧帧爱情往事,在诗歌中被勾勒得凄美绝伦。全书以情写文,感悟人生。以精妙之笔写人生之爱,却不堕绮靡之声,大有透进悲欢的彻悟之感。
热门推荐
  • 青城山隐者记

    青城山隐者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少年医仙

    少年医仙

    阎王判你三更死,我能保你过五更!少年秦朗,偶得毒宗传承,以毒杀人,以毒救人,以毒追美,以一身旷绝古今的毒功行走都市,纵横江湖。某功夫小强:我一身功夫,刀枪不入!秦朗:我有奇毒化骨噬魂!某江湖大哥:我能召集小弟上千!秦朗:我能召集毒虫百万!某绝色美女:红颜祸水,美女有毒,你伤不起!秦朗:我修炼毒功,以毒攻毒!
  • 魂灭秘境

    魂灭秘境

    开篇言:善良,是我的本性,我以不懈的努力征服一切可爱的金灿灿!哦!那是这个世界最美妙的东西,足以让你的灵魂颤栗!礼贤下士,我做得很好,他们每个人无不赞扬得嫉妒我!尊老爱幼,是我一直坚持秉性啊。难道勾勾大爷会说,我是纯洁到所有人的嫉妒的人吗?当然不!因为这是他们的认同!我的身上拥有着这世间一切美德!我细心温柔,正直得从不捏死一只蚂蚁;当然,也从来不放过一切让我眼睛不动的东西!除非,它不值钱!一一陈勾勾语录
  • 山河入梦

    山河入梦

    故事背景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江南,主要人物则与《人面桃花》相衔接。陆秀米之子谭功达在新中国成为梅城县县长,在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中混杂了“桃花源”的梦想,而从上海流落到梅城的少女姚佩佩偶遇谭功达,成为他的秘书。在个体无法抗拒的现实中,谭功达的雄心屡遭挫败;憧憬着纯美情感的姚佩佩,则被命运捉弄,沦为逃亡的嫌犯。谭功达被下放到“花家舍”后,发现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桃花源”已在此实现;他与姚佩佩的爱情虽历经磨难,却劫数难逃,以心跳加速般的节奏展开……
  • 女职工健康指南(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女职工健康指南(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不乖DE天使

    不乖DE天使

    高中正值青春年华的季节,恋爱的大好时光,但是咱们的捣蛋鬼林馨宸却因为娃娃亲被迫选择与慕泽枫在一起,一个是霸道校草,一个是调皮捣蛋鬼,当两个人相遇的时候又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最终是到底是谁臣服于谁能?两个人真的能突破种种的难关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剥开层层的迷雾吧!
  •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释义与应用

    《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释义与应用

    本书是适应当前各地学习、培训工作需要而编写的。该书多数作者直接参与了《条例》的起草工作,对《条例》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有较深的理解、认识。《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释义与应用》的出版,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及其他法律工作者,学习、宣传、理解、执行《条例》,是有所裨益的。
  • 最强特工系统

    最强特工系统

    一个富家子弟遭遇绑架,却意外得到一个来自未来的特工训练系统,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般若心经略疏

    般若心经略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