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8100000011

第11章 袁世凯时代(3)

当然,拆伙单干的不是光复会一家,以本次武昌起义为例,其中一个领导团体就是从同盟会中分出来的,该组织便是在华中颇有些影响的共进会。共进会的主要成员来自长江流域,我们也知道,同盟会的革命活动大多集中在广东一带,中部地区很少,这便让这些地区的会员感到不满。大家出来闹革命自然是想轰轰烈烈,结果同盟会宣传多于行动不说,要行动也就那么几个地方,完全不重视这些华中人士在本地域的影响力。既然如此,还不如大家脱离开来,自己搞个组织,各玩各的,而共进会便是这样从同盟会中脱离出来的。还别说,同盟会在广东折腾半天没结果,人家共进会在湖北一鼓捣就成了——前文谈到的那个被暗杀的张振武便是共进会的。不过,跟光复会不同的是,诸如共进会这样的组织虽有搞分裂之嫌,但好歹还知道自己的分量,也没有跟同盟会分庭抗礼的野心。

陶成章毫无疑问是孙中山在稳固反清盟主位置上的最大政敌,但其人不知轻重,不识大体,处处给孙中山难堪,最后也不免被清理出台。

不过,不管是光复会还是共进会,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同盟会本身并不是个坚强的组织,而等到反清大事已定,同盟会的离心倾向就表现得更为明显。现如今的同盟会,已然是思想涣散,乱成一团,几个人脾性相投便合伙组个小党,根本不把组织放在心上,照此发展,难免分崩离析。幸运的是,同盟会内还有能人,而要说组党,民国似乎也无人能出其右。

党政奇才

民国成立后,由于是效法西方民主政体,颇是掀起了一股组党热。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跟党有关的似乎都是营私舞弊、祸乱朝政之属,古代君王一听说朝廷内臣互结朋党,立马就有祸起萧墙之叹。中国人管政争叫党争,其实就出自唐末牛李党争相持四十年的典故。因此,只要是党,就必定是朋党,而涉及朋党,自然就是互相倾轧,乌烟瘴气。因此,古代皇帝对臣子三三两两搞小团体是非常忌讳的,至于说有些善于玩弄权术的皇帝利用党争来摆天平控制臣下,那不过是事已至此的权宜之计,毕竟哪个皇帝都不会去鼓励臣下玩党争。但是,中国人搞政治,又偏偏喜欢小团体,甚至想尽办法利用师生之情、老乡之谊来营建一个关系网。在官场上,关系网撒得越大,人就混得越开。不过,在帝制时代大家都只能偷偷摸摸搞团体,生怕被皇帝发现触了霉头。现如今西方这股政党风吹向神州大地,那本来就爱搞小团体的中国政客自然是求之不得。一时之间,各种各样的小党派不断涌现,中国人终于释放出他们的交际狂热。

对于这些经历了清朝时代的政客而言,西方政党到底是个什么概念,他们不甚了然。但是,朋党和政党仅是一字之差,而且形式上也并不见得有多大差别。因此,善于活学活用的中国政客很快便意识到,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帝制还是共和,说到底,拼的也就是个人脉。要中国的政客想出个党纲章程,组织原则,他们可能力有不逮,但要他们拉帮结伙,召集人马,那真的是一个赛一个。于是乎,人脉广的就多拉点人,组个大党,人脉浅的就少点人,搞个小党,反正无人不党,甚至还一人数党,看起来热热闹闹,似乎民主可期,实际上不过是中国式的党争换身行头重新上阵罢了。

在这个组党热中,最先脱颖而出跟其他小党派拉开距离的是共和党——该党是以统一党和民社为主体组建起来的。统一党基本就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名流人士组建起来的,仅从领导人就可见一斑,不管是章炳麟、张謇还是熊希龄,在当时的民国那都是叫得出名号的。而民社名声较小,却是武昌起义的主要领导团体。孙武就是民社的。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共和党推出了黎元洪当老大。其实共和党的组建跟黎元洪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但谁让人家是民国巨头呢!共和党的崛起充分说明名声响亮的重要性,社会名流的人脉,武昌功臣的影响,还有个巨头,这都注定了共和党会甩开一般小党几条街。

不过,人脉定律再强大,碰到政党政治的真正天才宋教仁,也要退居二线。宋教仁是同盟会的三号人物,但是他这个三号跟前两号总是不对盘,不管是跟孙中山还是黄兴,都有不小的政见分歧。就说内阁责任制的问题,其实一开始就坚持的只是宋教仁,孙中山这个回国就上任的临时大总统自然极力鼓吹总统制,好在最后孙中山在压力下让位袁世凯,内阁制才得以通过。孙中山不喜欢自己被分权,但如果总统是袁世凯,自然另当别论了。而说到跟黄兴的分歧,最主要的就是定都之争,宋教仁从北方局势的实际出发支持定都北京,而黄兴呢,显然不愿意让袁世凯好处占尽,极力坚持南京,最后还是曹锟那几个部下解决了这个分歧。宋教仁有明确的政治理念,顾全大局,是真心实意要把民国落到实处,这就跟同盟会两位大佬斤斤计较个人权位有很大不同,但是我们也知道,中国政坛从来就容不得一个疏于算计的理想主义者。

我们不能说宋教仁本人没有任何权欲和私心,但是宋教仁与传统中国政客的不同点是,他要在民主政治的框架内来争取自己的地位。民主政治虽然很多地方也挺虚伪,但毕竟是公开化的竞争,拼的是组织能力和个人魅力,这跟中国传统政治显然是有很大区别的。中国的老派政客,玩惯了钩心斗角的暗箱政治,要讲权谋机变,他们是行家,但如果是在媒体和民众监督下公开搞选举,不说他们能力行不行,至少上来就觉得浑身不得劲。但既然如今国号就叫民国,自然也需有些新气象,选举是免不了的,而要谈到组织选举,民国初年大概没有人会是宋教仁的对手。所谓时势造英雄,时势已成,就待英雄登位。

宋教仁要施展自己的才华,首先就要攒起来一个足够力量的政党。宋教仁的办法很简单,跟如今大企业迅速做大的方法一模一样——吞并重组。宋教仁以同盟会为骨干,联合了诸如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这样的小党派,迅速就将本来面临崩盘的同盟会塑造成了民国最有活力的政党——国民党。同盟会其实基础不错,之所以会出现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会员在反清成功后有些无所适从,没有了奋斗的方向。而宋教仁不过是对症下药,将这些不知何去何从的会员重新组织起来,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在宋教仁的改组后,同盟会从反清组织变成了力图操纵国会的政党,组织重现生机。国民党不分良莠,全数吸纳,似乎比同盟会还缺乏向心力。但我们要知道,宋教仁手中的国民党不过是个选举工具,而单从选举的角度而言,国民党所存在的问题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国民党很快便超越了共和党,成了民国第一大党,在参议院中控制了60个议席,而共和党则原地踏步,只有40个。从即将到来的内阁选举而言,宋教仁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动。

宋教仁是个真正的政党政治天才,他比任何人都懂得民主政治的运行规则,在袁世凯等老派政客还对政党这个概念迷迷糊糊不知所以之时,宋教仁已经先行一步。但是,世事总难顺遂,所谓民国,不过是些理想主义者脑中的幻梦,如同宋教仁一般具有新思想的政治人物在民国毕竟是属异类,政治从来不会因为个别人提出了些曲高和寡的概念而改变其本质,很快宋教仁将会发现,民国政坛这汪水深到了什么程度。

虚位以待

中国传统政客,讲求的是劲气内敛,喜怒不形于色,胸中有城府,腹内有丘壑,以此而言,宋教仁似乎并不符合中国政客的传统审美标准。宋教仁心无城府,他所崇尚的政治是大庭广众之下的斗智斗勇。同样他又才华横溢,锋芒毕露,以致在党内党外树敌颇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宋教仁是在清末民初的政治氛围中诞生出来的新式政客。宋教仁未免太过天真,他将政治想得太简单,即便是西方的民主政治,混迹其间的也多是老于世故、圆通奸猾之辈,像他这样疏于算计,只凭一腔热血便想在政坛上改天换日,似乎并不现实。

但是,民国甫建,气象万新,以共和为名,宋教仁也算有个正大光明施展才华的舞台,各路枭雄虽各不愤,也不好立即就显出奸险模样。同盟会被宋教仁改组成国民党之后,立即摆脱了颓势,一路破竹,迅速奠定了在国会中的优势地位,而宋教仁作为国民党的实际领袖,则被外界视为阁揆的当然之选。自唐绍仪因直隶总督事主动请辞以来,内阁总理人选便总不尽如人意,不论是号称组建超然内阁的外交天才陆征祥,还是而后作为过渡之选的赵秉钧,似乎都无足够才具担负起内忧外患的民国重担。以当时舆情而论,似乎唯有年轻气盛、气魄非凡的宋教仁才是领导责任内阁的最佳人选。

民国初建,可谓是内忧外患,先有黎元洪借刀杀人除去武昌功臣张振武,而后俄国勾搭外蒙贵族欲图自立,未几则英国在西藏兴风作浪,加之财政日拙,筹款无措,种种乱局实让民国内阁颇感困顿。作为唐绍仪的接班之选,无党无派的职业外交家陆征祥本给人以重大希冀,本指望他的超然内阁能够超然事外,扎扎实实为民国办些实事。但是天不遂人愿,以外交见长的陆征祥却遇上了内政的烦扰。陆征祥是民国外交的奠基人,培养了很多专业人才,制订了外交部门的一系列人事制度,民国外交之所以能以弱国之姿以小搏大,多次取得斐然之绩,可以说陆征祥厥功甚伟。但是陆征祥其人西化过于严重——老婆都是法国人,也是个外交舞台上的名媛。虽然这在外交上加分不少,但要作为内阁总理全权处理内政外务,却又是个重大缺陷。

原本民国各界对陆征祥出任总理,组织超然内阁寄予了极大的期望,认为其必能抚平派系之争,作出实绩,因此在总理选举中以高票当选。但是陆征祥很快便让人失望,参议院的议员原本等着他能在就职演说中谈些施政的高见,不曾想陆征祥在演说中长篇大段谈私事,议员不禁哗然。陆征祥竟然整出了那么一篇唠闲嗑、扯家常的演说词,当真是有些儿戏。虽然有些议员认为陆征祥的演讲不加裱饰,别有一种真性情,但大多数人还是对陆征祥这样的表现感到不满。于是这帮议员就给了陆征祥一个下马威,居然在次日将陆征祥提交的阁员名单悉数驳回,完全不给面子。陆征祥一看上来就吃瘪,也觉得甚是无味,索性就托病住院,不愿外出理事了。

要说陆征祥是袁世凯极力推举的,结果议会居然如此不给面子,这让袁世凯感到非常难堪。在老袁的授意下,一批武昌军人开始炮轰参议院,言辞激烈,认为当此非常之时,参议院此举实则误国误民。在老袁一番努力之下,陆征祥终于打消了辞意,第二届内阁虽然难产,但好歹还是降生了。其实,袁世凯倒并非有多喜欢陆征祥,他之所以一直坚持要让陆征祥上位,完全是出于私心——袁世凯的想法自然是让责任内阁少负些责任,而陆征祥这样在国内无门无派,想负责也无从说起的超然人物自然是最佳之选。

但是陆征祥内阁好不容易组建起来,没多久就出了张振武案,大家想,陆征祥连个演说都要出洋相,碰上这么棘手的问题还能妥当?陆征祥也不想卷入各派是非,先是借病请假,而后又想索性辞职,打定了主意要逃离政治漩涡。虽然袁世凯并不想让陆征祥就那么辞职,但是无奈人家吃了秤砣铁了心,你不让我辞职我就住院,反正不想管事。陆征祥消极避世,而且看起来也确实没有理乱之才,袁世凯也只能作罢,那么谁来当这个过渡时期的总理呢?

袁世凯推出了他的心腹爱将赵秉钧。大家可能有疑问了,前面唐绍仪和陆征祥两任,要么是和同盟会关系相契,要么就是超然事外,所以革命党方能认同,如今赵秉钧怎么看都是袁世凯铁杆,那革命党怎么就能答应呢?此事细说起来颇有些讽刺,原因倒也不复杂,那就是赵秉钧已然加入了国民党。大家莫要惊讶,如果大家知道前一段黄兴还在游说袁世凯入党,大家就会对赵秉钧此事见怪不怪了。既然是国民党员,那么南方那些人也就不好再指手画脚了,甚至袁世凯还自我标榜说是符合了国民党责任内阁的意旨。所以说,现在的国民党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党员多多益善的选举工具罢了,只玩选举,自然是一马当先,但是如果要干些选举之外的,恐怕纸老虎面目就要显露出来了。

赵秉钧原是内务总长,应当说于内政是有些把式的,但是不幸的是,内政长才上任便遇上了外交困境。先是俄国跟外蒙的哲布尊丹巴沆瀣一气,煽动独立。然后又是英国趁乱闹事,意欲在西藏搅浑池水。赵秉钧内阁对此毫无办法,任由英俄摆布,却连个应对方案都没有。幸而陆征祥临危救驾,复任外交总长,方才堪堪摁住此事。但是,赵秉钧内阁在外交上的短板尽显无疑,显然赵秉钧也并不是内阁总理的合适人选。

陆征祥不通国情,赵秉钧则不熟外交,他们都不能担负起责任内阁的重担。而与之相对,年轻有才、气魄非凡,颇有些个人魅力的宋教仁则看起来才是内阁总理的最佳之选。对于势头正盛的宋教仁而言,总理一位可算是虚位以待。

一声枪响

宋教仁自春风得意,眼看内阁总理一职早晚必入彀中,内心豪情可想而知。然而正当宋教仁意欲从上海赴北京,以多数党领袖之分去竞逐阁揆之时,让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1913年(民国二年)3月20日晚,沪宁车站一声枪响,然后就听见宋教仁大呼刺客,此时,这位民国政坛的青年才俊已然中弹。3月22日清晨,宋教仁的伤势突然恶化,并于当日逝世,时年33岁。在这个本应英姿勃发、事业初定的年龄,这位宪政天才却突然殒命。

古今中外,政治人物的遇刺事件屡见不鲜,林肯、肯尼迪、马丁·路德·金以及拉宾等,无一不是暗杀事件的主角;至于民国,暗杀更是一个热门词。一度与同盟会分庭抗礼的光复会便是专注暗杀数十年;即便是同盟会内部,也有汪兆铭这样一刺成名的典型;在南北和谈最微妙的时刻,袁世凯和良弼同时遇刺甚至还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凡此种种,似乎革命党从来都是暗杀事件的实施者。但是风水轮流转,革命党人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专业技能居然被人偷学了去,现如今倒是他们的领袖人物成了暗杀事件的受害者。当陈其美提醒宋教仁小心时,宋教仁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只有革命党人会暗杀人,哪里还怕他们来暗杀我们呢?”

同类推荐
  • 国运拐点:中西精英大对决

    国运拐点:中西精英大对决

    千年中西的精英人物,仿佛生动在场;历史关口的进退抉择,多么耐人寻味。他们都苦胆忧天,壮心填海,在满腔热忱中孜孜求索,又在沉浮起落里经历荣辱兴衰。他们曲折复杂的人生轨迹,不仅勾勒出个体生命的心路历程,更深深地映射出国运民生的关键拐点。本书将古今中外同一时期的精英人物进行一一对比,深刻反思中西文化差别下的不同价值取舍,以全新的视角揭示中国与西方的不同选择和必然命运,从其他民族的兴衰成败中找到普适的经验教训,为未来中国的发展之路寻找思想借鉴。
  • 极品戏神

    极品戏神

    美女皮鞭我不怕,美女毒酒照样喝,美女诱惑我淡定,美女臣服我不屑。表演系天才贾宝被恋人推下河里,穿越到了异世,这里个个都是奸细,人人都会演戏,且看他在异世如何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何将众美女玩于股掌之中,又如何游戏人间,成为奸细中的奸细,戏神中的戏神。让我们一起走入毒蛇美女群,感受疯狂的世界……
  • 历史年鉴:1909

    历史年鉴:1909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三国之刺客帝国

    三国之刺客帝国

    英雄辈出,战争不断……他因意外来到三国,因为他的出现,三国便有了不同于历史的走向……何去何从,委身刺客,还是奋起抗争,大时代的改变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 重返前世

    重返前世

    一个癌症晚期之人发现了三生石,带着前世的记忆,重新回到了前世,展开了精彩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恶魔总裁的妻子

    恶魔总裁的妻子

    复婚系列:有没有搞错,为了不让侦探社倒闭,竟然让她去拿那男人红杏出墙的证据?没想到他这么帅,可惜了那张帅脸。不过现在可不是感叹的时候,HoHo!她很成功,接下来就是拍照。咦?好奇怪啊!怎么头晕晕的,为什么不是他晕而是她晕呢?她要彻底把他从记忆里清除,可是真的会如她所愿吗?
  • 诸刃天下

    诸刃天下

    法兰大陆,强大斗气战士,高贵又让人敬畏的魔力法师,凶残无情的暴戾魔兽。弱肉强食,强者为尊!是生存法则上永恒不变的真理!而背负一身血海深仇的少年,在生活中受尽种种势力的压迫。他能改变这种生存的方式吗?他如何才能在这片谁拳头硬谁有说话权的大陆上留下足迹!寻寻觅觅,仇人到底何方神圣?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就算是受人敬仰巅峰强者,就算受天下人莫拜的英雄,都要给我血债血还!
  • 若是温暖有声音

    若是温暖有声音

    若是温暖有声音天使般的巨星爱上危险的卧底特工她觉得自己一直都只是这美丽世界里的孤儿,孤单,寂寞,寒冷。一旦和温暖相遇,便注定要溃不成军。麦琳超级明星又是SK集团的千金,却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叫寒冷病。有一天她遇见威梵,她看似简单的打工仔,她觉得她遇上了她的温暖。威梵却是要生活在影子里的人。威梵深爱麦琳,救她于水火,差点为她死去。却无法只做她的温暖。因为他为了揭开麦琳父亲的家族企业SK集团的惊天秘密而来,背负使命,要生活在黑暗里。她能等到乌云散尽,他走出黑暗,只做她的温暖的那一天吗?
  • 逍遥情仇

    逍遥情仇

    武林神秘教派逍遥派,第二十五代传人逍遥王子郭燊和逍遥公主闽红在完成清理门户任务的过程中,神秘的死于朝廷之手,留下了一个年仅三岁的儿子郭运国城。逍遥圣士啸笑天和逍遥圣女雪梅夫妇便担负起了既要扶养自己女儿又要扶养郭运国城并重振逍遥派的艰巨任务。两年后,他们的行踪暴露,遭到贪恋逍遥神剑的各派高手的联手追杀。啸笑天夫妇在九华山天台峰上终因寡不敌众,被打下万丈悬崖,两个小孩带着逍遥神剑不知去向。为了报仇,为了完成历代传人未完的任务,为了重振逍遥派,长大成人的郭运国城和啸玉开始了艰难血腥的江湖生活,并引出了一桩宫廷争夺皇权的秘事来……
  •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他的一生,看他由一个平凡的学生经历怎样的辛苦历程,完美蜕变成一个勇往直前的勇士。加油!在遭遇了大喜大悲后努力的张开翅膀飞翔。
  • 女白领≠女人帮:剩女的网恋征婚路

    女白领≠女人帮:剩女的网恋征婚路

    她们曾经分别是班花、县城一枝花、大学校园经管学院院花。在大都会里,为情感、生计、家人,她们无师自通学到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奔波的脚步从不停息。几年下来,她们都拥有外人看来风光无限的物质生活,究竟谁又比谁过得好?谁又比谁幸福快乐多一点?无人知晓。青春的生涯飞逝如电,岁月悄然无息溜走,她们也从青春靓丽女成为社会上风行的剩女一族。此时,她们面临着相同的情感归宿问题。是继续单身下去还是找人结婚过日子?这确实是个棘手的事。网恋征婚、读书会友、传统相亲,从最初的热情期盼到交往了解中的失望,看透男女之事后的心灰意冷,最终,她们会找到生命中相伴一生的那个人吗?
  • 求心

    求心

    叶梓晨是个背负着秘密的女孩,当她遇到同样背负着秘密的洛轶敬,又会怎样?沉睡在体内的恶魔,永生不死的元老……谁为谁织的网,谁又为谁作茧自缚?
  • 1分钟打动领导说话术

    1分钟打动领导说话术

    进入职场后,除了待人以诚,有一副好口才也是与人沟通的必要条件。面对上下级关系,如何用最简洁的话语既表达了自己真实的内心,而又能够让他人第一时间理解你的意思,这样的说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红颜泪之宠冠六宫

    红颜泪之宠冠六宫

    “烧妖妃,清君侧。妖妃当道,一日不除,百姓鸡犬不宁。”天幕国全体百姓游行示威,高亢嘹亮的声音回荡在天际。一位披头散发的蓝衣女子被绑在桃木丛里,目光淡然,当死神来临时她非但不感到害怕,反而觉得解脱了。在百姓眼里她是十恶不赦的妖妃。可是,又有谁知道,她曾经是这世上最温柔善良的女子。她喃喃自语:“如果当初不曾遇见该多好,今生,我要你欠我一世眼泪。来世,我愿再也不要遇见你。”于是用刀一挥,小指已经被斩断了,指上的红绳也顺着鲜血流落下来。红绳已断,缘分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