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7900000028

第28章 “二把手”怪圈(4)

韩世忠所处的政治环境与王翦大同小异,以史为鉴,于是效仿了王翦。韩世忠买田产的消息一经曝光,宋高宗特意给韩大帅写了御札:“卿遇敌必克,克且无扰。闻卿买新淦田为子孙计,今以赐卿,聊以旌卿之忠。”能够看出来宋高宗听到这个消息多么的高兴,并在御札提到了买田之事,表明皇帝对韩世忠非常支持,暗示他你这么做是为组织考虑啊,继续努力!

韩世忠被解兵权,就好像高官退休一样,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心里不舒坦,总想找碴儿。这也是为官的通病吧!大权被夺意味着地位、荣耀、利益从此与你无关了,心理上的落差也不是谁能接受得了的,难免不适应。韩世忠打过预防针,坦然视之,尤其岳飞被杀后他更加看破官场。

退休后,韩世忠头顶一字巾,骑一驴,周游湖山之间,闭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宋孝宗时追封其为蕲王。

韩世忠作《临江仙》词曰:“冬日青山潇洒静,春来山暖花浓,少年衰老与花同。世间名利客,富贵与贫穷。荣华不是长生药,清闲不是死门风,劝君识取主人翁。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从文学角度来看,与岳飞《满江红》的气势无法相比,词风细腻婉约,似乎不像是一位金戈铁马征战沙场的将领写的。窃以为正是韩世忠看透了官场的“单方只一味”,才有了“尽在不言中”的深意,那是一位将军经过了厮杀、斗争、沉浮,最后留给世人的为官之道。

6.“不作为”的智慧

宋高宗曾让张俊读一读《郭子仪传》,并且召入禁中,对他说毋与民争利,毋兴土木。宋高宗希望张俊能够成为一名郭子仪似的中兴名将,不希望他当一名兵匪。君臣二人有着很深的感情,如果说宋高宗跟四位将领谁关系最铁,唯有张俊。早年靖康之变时,“二圣”北狩,人心惶惶,是张俊劝进的,他说大王是皇帝亲弟弟,人心所归,天下汹汹,不早正大位,无以称人望。上了三次劝进表,宋高宗见大家如此拥戴,勉为其难,在危难时刻登基即皇帝位。所以说张俊有了拥立之功,这是很多人羡慕的功劳,也是非常牢固的君臣纽带。

张俊在初期有一定军事作为,因为有了岳飞和韩世忠,相比之下他与刘光世的光芒黯淡了些许,没有平地的衬托哪有山峰的高耸入云,就是这么个道理。苗刘兵变时,张俊站在了宋高宗一边,率领八千人前来勤王,对宰相吕颐浩说了句慷慨激昂的话,“今日惟以一死报国”。张俊无论军事素质、政治头脑都相当高超,尤其是后者。到了宋、金对峙的阶段,张俊举而不坚了。张俊的花腿军属于皇帝亲军,后来干脆驻守临安行在,美其名曰“护驾”。

张俊是盗贼出身,对江山社稷、民族大义似乎没什么兴趣,中饱私囊、横征暴敛才是他的利益所在。他所率领的中军为什么叫“花腿军”呢?源自于张大帅的商业头脑。他让部队中年轻力壮的自臂而下文刺至足,算是给他们盖戳了,防止他们逃跑。让士兵要么打把势卖艺,要么经营酒楼,要么充当建筑工人等等。张俊的敛财手段花样繁多,田产达万亩,收租六十万斛,这是非常庞大的数字。张俊请宋高宗吃饭,历史上留下了一份令厨师瞠目结舌的菜单,估计花费至少上万贯。家里金银财宝堆积成山,张俊将一千两银子铸一球,取名为“没奈何”,的确谁也没招,就是有钱。

《鹤林玉露》记载,张俊大哥张保经常发牢骚,怨他老弟不提携他。张俊说,给你十万贯外加五千士兵,要使钱与人流转不息,兄能之乎?张保默然答道不能。张俊说这就是我不向组织推荐你的原因。在张俊的世界观里谁能让他得利他用谁,亲戚也不例外。张俊在后花园溜达,见一老卒躺那儿睡觉,上去踢一脚,为什么睡觉?老卒解释说无事可做,只得慵眠。张俊见老头这样子说,就问你能干啥?也就是随口一说。老卒说我会做买卖,搞国际贸易在行。张俊登时眼珠子亮了,我给你拿本钱,一万贯如何?老卒说太少,最后张俊投入了本金五十万贯。张俊问什么时候能赚钱回来,老卒说得一年吧!张俊说,妥了,你去吧!

张俊盗匪出身,面对任何利益毫不放弃,同时身上具有赌徒精神,他也不怕老卒拿那么多钱跑路,他可能比谁都明白利益与风险并存的道理。老卒用本金造了一条大船,买来美女、歌舞演员百余人,广收绫锦奇玩、珍馐佳果及黄白之器,一切准备就绪飘然出海。转过年来,老卒回来了,收获颇丰,“多得骏马,获利数十倍”。本金五十万,“数十倍”的利润,富可敌国。当时南宋尤其缺乏战马,中国本部不产这玩意。张俊把战马装备部队,军容独壮。张俊非常高兴,你再去一趟吧!老卒说不行了,只能干一回。为什么呢?他假冒大宋商务部,以名马易美女等等招摇撞骗。再出去戳穿身份,人家不整死他才怪。老卒说这是逢场作戏,不能有第二回,愿仍为卒,退老园内。

另外,张俊有一妾名叫张秾,这名小妾会理财,家里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张俊就让她管家。张俊带兵上前线作战,时不时给家里写信问下财政情况。张秾知书达礼,回信说霍去病、赵云打仗时从不过问家事,言下之意你好好打仗,别想没用的。张俊非常高兴,把书信上奏给宋高宗,赵构大喜,亲自发了一张奖状给张秾(《三朝北盟会编》)。

有人挣钱、有人理财、有人做后盾,张俊的敛财手段几乎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武官贪污敛财对于皇帝来说是好事,因为武官有“污点”能让皇帝放心。如岳飞说的那样,“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历史上也只有贞观之治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岳飞提出的这一口号恰恰反映出了顽疾所在,文官都爱钱,武官都怕死。由此证明,口号通常反映实质问题。武将敛财过度会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所以宋高宗对张俊进行了口头警告,看清形势,别做得太过分,那样朝廷会难做。朝廷难做,但他做了你绝不难。

张俊当然看清了形势变化,力主议和。张俊没有岳飞那种宏图志向,收复中原,迎“二圣”还朝,在他这里完全如梦幻泡影。一个不能够力挽狂澜的武将,其实非常希望和平,弄点儿利益才是真。他这位“二把手”只好依附另一位“二把手”,秦桧猜中了皇帝的心思,甘当替罪羊解决了实现目标的绊脚石。为了避免遭殃,“二把手”只有选择妥协。妥协不等于安全,还要懂得如何避重就轻。

张俊解除兵权闲在家中,秦桧召见他,说有事找你商量。建康、镇江需要军事统领,请推荐人。张俊支吾半晌打太极,没说。因为摆在他面前的可能是陷阱,秦桧那脑袋瓜子灵活得很,他整谁不需要理由。张俊如果当即举荐了将领,难免引人怀疑。你退休在家,竟然念念不忘军政大权。举荐的人担任将官,你在背后来个遥控指挥,我看你是想下去和岳飞一起喝酒了吧!以张俊的老练绝不会轻易上当。过了几天秦桧又问他这事儿,张俊说居闲已久,部曲离散,无可荐者。秦桧又问,这才打消了张俊的疑虑,张俊如实对答,他属下将官会挣钱的不少,能打仗的没几个,确实没什么人可供举荐。秦桧又问,让你举荐翰林学士很难,荐军帅乃你的本职工作,有什么难的?张俊只好举荐了刘宝、王权。张俊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他对秦桧整死岳飞杯弓蛇影,合作伙伴有多狠他是知道的,对他决不能有半点儿相信,所以他举荐的是曾隶属韩世忠麾下的将官。“二把手”退休,那就是普通职工,真正的“二把手”来找麻烦,只有避其锋芒,让他找不到任何把柄。

还有一次,宋高宗路过他家进来做客。刚坐下屁股还没热乎,张俊“白上乞早归内”,天不早了,您赶紧回宫吧!大家谁也没搞明白张俊为什么这么做。按说皇帝到你家那是给你面子,无尚的荣光,另外有什么事儿说起来方便。张俊却偏偏放弃了大好机会,赶皇帝走人。原因很简单,谁不愿意皇帝在自己家多待会儿?问题是皇帝去秦太师府坐一坐就走了,若在你这儿待时间长,秦相公闻之不得给你穿小鞋吗?闻者叹服其识虑之高远焉。(《清波杂志》)张俊是“中兴四将”唯一一位活着封王的,绍兴十二年(1142)末,进封清河郡王。善终,享年六十八岁,荫其子弟十三人。

另一位善终的刘光世刘大帅道行也不浅,他主要的为官之道是三个字——“不作为”。混,其实也是一种生活,诚然“不作为”也需要智慧。

如果一位官员不作为,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没有作为的主动性和工作能力;

其二,有工作能力,因有顾忌所以不主动作为。刘光世属于后者。刘光世是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次子,从小在军中长大,他的军事素质至少比普通将领要高,自幼耳濡目染,有着先天环境优势。就好比一个书法家的儿子和一个金融家的儿子相比,两者从事对方职业的可能性不大,继承父辈职业的可能性较大。刘光世以父荫入仕,军旅生涯的前半生光芒四射。先跟随父亲镇压方腊起义打了一趟酱油,混军功升职。靖康初年,刘光世曾率西北戍边部队在杏子堡击败西夏军,因战功升侍卫马军都虞候,这个军衔相当于少将级别。宋代军队由皇帝、枢密院、三衙协同管理。三衙掌管禁军(中央军),分为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长官依次是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不久,刘光世镇压河北起义军张迪,立下战功,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地方军队“二把手”。

刘光世背景殷实,父亲刘延庆的老战友、老朋友、老部下哪个不得给点儿面子。父辈将领不在了,新一代中刘光世威望最高。靖康之变时,刘光世不战而退,率领军队逃跑,投奔了宋高宗,任元帅府五军都提举,通常该职位由宰相兼任,类似国防部部长。刘光世当时向皇帝吹嘘:“愿竭力报国,他日史官书臣功第一。”(《宋史·刘光世传》)宋高宗不冷不热地说:“卿不可徒为空言,当见之行事。”刘光世的军队驻守江州后,他开始了后半生的“不作为”。

刘光世被皇帝戳穿了空谈,不知道怎么了,前线打仗似乎与他无关,甚至连口号都懒得喊一句。金军来了他就跑,金军退了他再回来,整个一敌进我退、敌撤我回,用这种毫无营养的方式与金军展开军事斗争。在大后方的刘光世做买卖搞经商,丝毫不逊色张俊,达到了金钱巨亿的程度,坐拥膏腴水田三万亩。所以投奔他的人非常多,军队人数达到了五万人,是南宋小朝廷里军队人数最多的,威望之高,资历之深,无可匹敌。

将士们愿意跟他,吃喝不愁,保命挣钱,兵荒马乱的年代谁不愿意跟这样的领导混?刘光世的威望在“中兴四将”中最高,岳飞无法与之相比,淮西军变即是个很好的例子。

岳飞早说过了老刘能镇得住属下的两位将领,朝廷不听,结果郦琼煽惑士卒造反了,率领四万人投奔了伪齐。不清楚郦琼怎么煽惑的士兵们,窃以为其中必然涉及刘光世,诸如大帅被朝廷给撸了,咱们在这单位混还有好果子吃吗?想要荣华富贵的跟老子走。刘光世不在了,淮西军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反观岳家军,岳飞蒙冤被杀,麾下十万大军没有一点儿动静。这是一支绝对忠于朝廷的军队,国家幸甚。由此反映了岳飞治军严谨,这似乎同样是岳飞的缺陷。

刘光世与张俊两人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主要是“不作为”,打仗不行,敛财可以。皇帝又不能把他们怎么样,有他们局面混乱,没他们局面可能更混乱。为了维持现状,只好任其所以然。当时的格局下,任何伟人拿他们没辙,何况宋高宗赵构还不算千古一帝。其实,“不作为”的“二把手”才是对大领导真正的要挟。

7.有后台才有将来

秦桧,字会之,淮南东路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于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考中进士。在民间,秦桧家里有“一门三状元”之传说,秦桧、秦、秦埙,爷孙三人全是赝品,当然不是真状元。

秦桧科举那一年的状元是何栗,《宋史·何栗传》载:“何栗,政和五年进士第一。”进士第一显然就是状元了,很明显与秦桧毫无关系。秦桧当的第一个官是密州教授,说明考得名次尚可。秦桧是教育口的官员,从地方不断升上去。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向宋朝要去大量财物,并且要求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当时朝廷中意见不统一,有主张割地的,如右谏议大夫范宗尹,有坚决主张反对的,如高级教员秦桧。

秦桧上疏指出了四点,其一,金人贪得无厌,即便割让土地也只能是满足一时贪欲;其二,金人不讲信用;其三,这事儿最好百官商议;其四,不可让金使参与讨论。子上去未得到有关领导批复,但秦桧因坚持了原则是个人物,得到了御史中丞李回的推荐,由教员当上了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

秦桧的升迁之路非常顺利,靖康之变时他已经当上了御史中丞。当时,金国要扶植个傀儡政权。秦桧坚决反对,坚持大义。金人一看宋廷中居然还有如此气节的官员,妥了,跟着“二圣”一起去东北打猎吧!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把他赏给了大将完颜昌当奴隶,很快秦桧变节了,之后神奇地从金国跑回了南宋。

建炎四年(1130年),完颜昌率兵南下,以秦桧为参谋军事,兼随军转运使。九月份,完颜昌进攻楚州,就在这个时候秦桧潜回南宋。秦桧究竟是不是金国的奸细,说法不一。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杀监己者奔舟而归”,逃回来的。但你逃回来有可能,为什么妻子和仆人也跟着回来了,并且毫发无损?带着这么一大家子人从金国逃亡南宋,目标过于明显,绍兴初年曾担任宰相的朱胜非在《秀水闲居录》中对秦桧南逃表示了怀疑。

秦桧回到南宋注定要有所作为,因为他的主子完颜昌其实是个主和派。

兵荒马乱的年头,偶尔有几个逃回的官员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秦桧则不然,在北宋他担任了御史中丞,属于帝国高级官员。这么大的干部,金国通常会当作高级政治犯来对待,不可能说回来就回来了,当时南宋朝野一片质疑声,唯独宰相范宗尹表示欢迎秦书记归来,并把他推荐给了宋高宗。

秦桧直接拿出了杀手锏——求和书。领导在想什么?很多官员想不明白猜不透,能够猜中的必然官运亨通,秦桧是个很好的例子。宋高宗最大的政治短板无外乎皇位的合法性问题,宋高宗一生所作所为如逃跑、求和、抗金、再求和、杀岳飞、迎接母亲韦太后及徽宗梓宫回国等等,丝毫没提活着的宋钦宗赵桓,各种事件背后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住皇位,在这条保皇位路上他不惜牺牲一切。宋高宗能否保住皇位的先决条件即是和平,金国总是打仗他受不了,因为战争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只有和平的国际环境皇位方能坐得稳、坐得深、坐得长久。

以目前宋金双方的军事实力来看,求和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可行与否总需要有人站出来,帮助皇帝完成心愿,就在这时秦桧挺身而出。宋高宗看罢求和信的第一反应是大喜,继而称赞秦桧“朴忠过人”,立刻擢升礼部尚书,仅仅过了三个月就升为参知政事,然而副相并不是秦桧的目标。

同类推荐
  • 回味元朝

    回味元朝

    蒙古帝国瓦解后,元朝没有能经受住一个世纪的风霜。在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文化冲突中,在大自然给予的无情灾害中,在帝国内部不断的争权夺利中,在统治者的腐化堕落中,元朝退出了历史舞台,最终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之中。 今天我们来阅读这段历史,就是希望尊敬的读者们,能在茶余饭后的小憩中,对这段历史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如果能够通过了解历史,了解这些帝王将相的功过成败,得到某些启迪,或者产生某种共鸣,抑或得到一些知识,便使作者心中足感快慰。 回味历史,历史早已消失在了昨天,而在那段历史中的无数个鲜活形象,以及那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件,却久远地记载在春秋史籍中。
  • 顶级兵王

    顶级兵王

    别人怎么诱惑我,我都不会动心思,你不诱惑我,我都很难控制了,你诱惑我了,我还能把持住么?葛川说着,凑近了她的脸蛋,手也落到了她的腿上。美女,你不仅美丽,我能不想你么?
  • 挖历史(第一辑)

    挖历史(第一辑)

    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 文治大宋

    文治大宋

    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最为繁盛的时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有“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说法。《文治大宋》结合宋代的文化环境与文化气氛,从多角度展示大宋三百年在艺术、教育、科技、思想等各方面的伟大成就。
  • 南北朝那些事儿(叁):乱世枭雄卷

    南北朝那些事儿(叁):乱世枭雄卷

    本书讲述了南北朝大历史。北魏孝文帝不惜毁灭自己的民族迁都汉化,为统一天下发动南征。萧衍从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镇诸侯,建立萧梁王朝。南北朝再度展开大会战,韦睿决胜钟离,陈庆之一路高歌书写战争神话。
热门推荐
  • 主神拥有者

    主神拥有者

    这里是未来世界这里是残酷世界这里是多位面世界这里是武者世界这里是星际世界
  • 步真神

    步真神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神仙,可是又为何消失??到底谁才是主人?谁又是入侵者?一次次的守护一次次的战斗。成长艰难。却成就了一个王者。何神何仙,步入真神,天下独尊。
  • 无敌战队

    无敌战队

    虽说世界上数百个国家每天都在勾心斗角,但是这个时代的世界,堪称为人类诞生以来,最为繁荣和谐的时代。作为世界最大的罪犯,全世界第一公敌林轩辰,他对抗世界级强国颇有不得已之处。作为公敌总难免要死,意外死亡之后才能进入的世界,让他能力升级,纵横天下无敌手。他组建的无敌战队,面对无数怪物创造了零死亡奇迹!世界公敌摇身一变成为救世主!
  • 抛弃萌动的大烦恼(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抛弃萌动的大烦恼(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各种各类的烦恼。这些烦恼总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心情和生活。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其实大可不必惧怕这些烦恼,当它们还在萌动期时,你完全可以扑灭它们生长的势头。《抛弃萌动的大烦恼》主要有以下精彩看点:人为什么会做恶梦、剖析嫉妒心理、怎样保持心理健康、恋爱与心理健康、增进心理耐力……
  • 亲爱的我们还要不要一起走下去

    亲爱的我们还要不要一起走下去

    这是一段让人笑到想哭的爱情段子;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温暖回忆;这又是一本关于生活的流水账。记录的是糊糊和来来相识、相知、相爱,最后又不得不分开的一个个片段。
  • 蝶葬

    蝶葬

    为何高崎舞会从一个善良智慧的天才女子变成荼毒人类的恶魔?为何深爱着林京道的曼莎会把自己的亡魂寄居在高崎舞的冥所——那个通往长平坊尽头古宅院的八音盒里究竟隐藏着什么?
  • 混在神秘酒吧的日子

    混在神秘酒吧的日子

    直到秦川无意中接手了神秘酒吧,他才知道这世界远比他看到的更广阔,神秘的酒吧,里面蕴藏着无数来历不明的物品,每一件都具有神奇的效果。正因为如此,秦川的生活越来越精彩,但也引来了许多人的注意,纨绔恶少只是最底层的蝼蚁,国术高手也只能充当马前卒,真正厉害的是那些终日修仙的方外人士,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在秦川面前,或为朋友或为仇敌,然而秦川却是坐拥数美,傲视群雄,在这繁华的都市中,将神秘酒吧继续经营下去。
  • 搞定家中小大人

    搞定家中小大人

    本书介绍了还原孩子天性的7个教育法则,还一个与孩子身心匹配的环境,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孩子。
  • 极品网游行

    极品网游行

    暂停了……暂停了……暂停了……暂停了……暂停了……暂停了……暂停了……暂停了……暂停了……暂停了……暂停了……老管无法对成绩无动于衷,所以暂停了!全力构思新书中,熟悉我的朋友很清楚,我写书的日子没多长了,不成功便成仁,所以,大家请原谅我……PS,大家无需投票了,等我新书出炉后,大家若看得还凑合再给票吧!严重请求:希望各位书友看书别针对作者本人,写不下去定然有其理由,或许你认为不值一提,但对作者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重要因素。新书《虚拟年代》已上传大家不妨去看看,应该会适合喜欢极品读者的口味!!
  • 岁月年华太过美好

    岁月年华太过美好

    一部也许只有开始的故事。也许故事的结局早就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