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62400000014

第14章 1921年的宿命(2)

对于林氏父女此举的原因,现在几乎成了一个历史之谜,无人确晓,但也正因如此,历来人们多有猜测。

有人说是因为政府给林长民欧游的时间已到限,他不能再逗留英国,林徽因也就不得不随行。但既是如此“光明正大”的事,打个招呼再走有何不能?为何要这样逃也似的不辞而别?

有人说是因为所谓徐林之恋本来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林徽因并没爱上过徐志摩,一切对于她来说只是因年幼无知的一次失足,她的抽身离去是一种突然之间的回头是岸。但若真是如此,且不说此前林徽因与徐志摩在火车经过隧道时的长吻等种种只有恋人间才有的行为将无法解释,更无法解释后来林徽因在对早年这段生活的追忆中所流露出的那份真情。

有人说是因为张幼仪的到来,引发了林徽因的醋意,因而抽身离开。但是林徽因也不是才知道徐志摩早有妻室呵,要吃醋也不该等到那时吧?

有人说是因为林长民不堪几个姊妹也就是林徽因几个姑姑的压力——她们不能容忍堂堂的林家大小姐做人家的“小”或“填房”,因而激烈反对徐林之恋,最终林氏父女都妥协了。但是林长民是何等人物呵?他曾任国务院参议、司法总长、国宪起草委员会委员长等,这样一位民国政坛的名人,岂能如此容易妥协?除非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愿意顺水推舟!若真是如此,我们不禁又要问,那“水”又是什么——只能是林徽因自己有了别的选择!

虽然所有的推断似乎都站不住脚,但善良的人们就是不能也不愿相信,林徽因的离去不为别的,仅仅是因为她此时有了新的选择,然而活生生的事实是林徽因确是就这么走了,离开了徐志摩——她选择了梁思成做自己未来的丈夫,尽管此前她的确爱过徐志摩,但他只能做情人而不能做丈夫,这如同她选择自己的职业只能是建筑,而文学只能作为自己的爱好一样。

林徽因的这一选择在我们今天看来无疑是理性的,但这样的理性对于徐志摩来说又无疑是残酷的和不公平的:你怎么能做这种半路拆桥的勾当呢?要知道,诗人爱的火焰燃得正旺,你突然抽身,这不是将他往绝路上推吗?为此,善良的人们总不相信让徐志摩如此挚爱的女人会是这样一个绝情之人,他们进而猜想,林徽因在离开英国之前一定给过徐志摩某种承诺,其理由有二:一是林徽因离开英国是在1921年8月,而徐志摩离婚是在第二年春天,如果林徽因没给过徐志摩承诺,他会这样义无反顾地与张幼仪离婚吗?二是在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林徽因曾通过胡适千方百计地从作家凌叔华(徐志摩的朋友)那里取得了徐志摩生前存放在她那里的日记,而后来这些日记面世时,有关林徽因离开的那一段时间的恰恰缺掉了——人们怀疑那些缺掉的日记中恰恰记录了林徽因的承诺,它们最终都被林徽因销毁了。

然而,我常常想,前者只是我们一般人的逻辑,而徐志摩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浪漫的诗人,又是一个正被爱情的烈焰燃烧着的诗人,这样的人是断不会按我们一般人的逻辑行事的,这种“一头脱一头抹”的傻事由他做出来实属正常,更何况人们的这种推断本身又犯了一个循环论证的错误,在逻辑上并站不住脚的——徐志摩的离婚并不能一定能推断出林徽因就给过他承诺;至于后者,那仅仅只是一种猜测,是不是真如此,已是一个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了。不过一个活生生的事实是,徐志摩成为一个爱的“孤家寡人”,并非因为他的离婚,而是因为林徽因的回国。

也许有人或许会说,你徐志摩不是早有妻室了吗?是的,他是早有婚姻了,但是在那个时代里,有婚姻就等于有爱情了吗?别忘了徐志摩在与张幼仪的新婚之夜始终没进洞房,他竟然是在奶奶的房里睡了一夜;也别忘了婚后他仅仅与张幼仪生活了几个月便一别数载且天各一方;他写信给家里让父亲送张幼仪来英国时,或许确有要与妻子补上爱情一课的想法,但是当他遇到林徽因后,这种想法便显得多余了,正因此,他与阔别多年的妻子张幼仪见面时冷若冰霜也属情理之中,他们的离婚更在情理之中,因为他已将所有爱的希望和寄托都押在了林徽因一边了,他不会脚踩两条船,这是他的率性和认真之处,也是他的真男人之处。

徐志摩离婚了,林徽因却在他们爱的道路上抽身而退,这让他落入“两头不着实”的境地,成了爱的“孤家寡人”,也成了爱的弱者。同情弱者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心理规律,为此,善良人们历来对林徽因颇多指责,包括一些与她相识的熟人与朋友,连钱钟书和冰心等一向说话、为文都很温和的文人,也都曾在文章中不无讥讽地说她是情场上的“风云人物”。然而,如果我们站在林徽因的立场上问一句:一个女人难道就没有退的权利吗?

你徐志摩是爱我,但你爱我,我就一定要爱你吗,一定要嫁给你吗?张幼仪不也爱你吗?你为什么就不爱她,要和她离婚?

我是爱过你,但现在不爱了,反悔了,这又怎么样呢?一个小女子难道连反悔的权利也没有吗?

不错,你与张幼仪最初的结合虽然并非出于爱情,但是后来你们不也“爱”了吗?不也生下了两个孩子了吗?你现在又不“爱”了,这不也是一种反悔吗?你能反悔,我就不能吗?

……

这些问题,我想聪明的林徽因一定在心里问过无数次,但就是一次也没有问过徐志摩,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她总得给徐志摩留下一点面子吧!即使在徐志摩死后,说起这一话题,她的话语间仍然十分含蓄而小心:

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这个人就是金岳霖)。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为难……

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如果他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不大可能。也许这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林徽因《1932年正月初一致胡适》)

这最后一句真是给足了徐志摩面子!只是林徽因明明给徐志摩的是“面子”,而在徐志摩那里又成了希望,于是徐志摩从英国追到了北京,虽然梁思成在他与林徽因的小屋门上挂了块写着“情人不愿打扰”的牌子,但他仍不死心。对此,怪林徽因欲断不断吗?不能!抑或怪徐志摩死皮赖脸吗?似乎也不能!好在林徽因与梁思成去了美国,不久正式订婚,且很快正式结婚,这才使这堆熄灭于1921年的爱的死灰此时没有真的复燃起来。

我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将林徽因与陆小曼放在一起比较,发现她们俩除了都美貌而多才外,性情方面差别很大,林徽因智慧而理性,陆小曼则大胆而感性,如果说林徽因是一块冰,那么陆小曼则是一团火。徐志摩既喜欢林徽因,又怎么会喜欢陆小曼呢?难道他真是一个见谁都爱、来者不拒的情种甚至好色之徒吗?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看起来属于偶然,但一切偶然实际上都是某种必然。

如果硬说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跟林徽因也有关,或许许多人都不能同意,但是事实上人们只要一说到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结合,就不能不说到林徽因。

是林徽因的抽身而退将徐志摩一下子扔进了爱的荒漠,他这才乐意为朋友王赓帮忙的,而他要帮的这个忙便是代王赓多陪陪自己新婚的妻子陆小曼。此时王赓在哈尔滨做警察厅长,而陆小曼由于不能忍受冰天雪地的生活而留守北京,王赓便托作为朋友的徐志摩代自己常陪陪陆小曼——如果徐志摩正与林徽因相爱着,徐志摩有这个心情去帮这样的忙吗?

是林徽因的抽身退出让徐志摩对自己结婚太早多次表示后悔,而他的这种后悔实际上恰让他在林徽因面前不由产生一种自卑——而在陆小曼那里这种自卑是没有的,因为你陆小曼与我徐志摩一样,都是“过来人”。如果说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是徐志摩爱情的一次“务实”或“迁就”,那么教会他“务实”或“迁就”的人只能是林徽因。

同类推荐
  •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的作品多半散佚,历代选录虽多,文字却颇有出入,有的作品真伪难辨,其生平事迹亦有诸多疑问。《李清照诗词选》选录作品以“王本”为底本,对有争议的作品和异文审慎去取,而后按笔者孙秋克所认定的李清照生平和创作阶段编排。注释一面力求简明扼要,避免过多征引,一面精选名家名作为例,以供读者参阅,所引原文过于艰深者,则尽可能用现代语来解说。评析部分希望通过诗性的解读,消解岁月的隔膜,令读者感受到李清照作品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行文风格则力避学究气。公元11世纪下半叶,宋王朝为中国、为世界奉献了李清照这样一位文学家。我们应当珍惜再珍惜。
  •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名家经典散文选)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名家经典散文选)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自己的观音

    自己的观音

    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音,大约就是因为遇事只求己吧——如此再想,如果人人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坚强和自信,也许人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观音!
  • 笑笑生谈

    笑笑生谈

    从民国武术说起,聊聊杜月笙、太极拳、男风、名妓。充分展现了各时代的社会情况。
  • 民间故事(上)

    民间故事(上)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
热门推荐
  • 梅花痕

    梅花痕

    古有一王朝,史称北启,历代皇帝皆称大庆帝,不得改帝号,象征王朝千秋万代。然第二十七位大庆帝登基不到半年,即被其弟篡位,新一任大庆帝将国土一分为三,将其中两份交由与他一同谋权的幕僚——夜陵、瑞风管理,以他们的姓为国号,形成三国鼎立。然不过三年,夜、瑞二人狼子野心,推翻大庆帝,瓜分国土,达到两国分庭抗礼。人世战乱,天上也不太平,两个不省油的神仙各有所求,分别投胎于两国达官显贵之腹,两国由此再生联系。两国再次合并时,孰曾记得那一对嚣张的身影留下的点点痕迹。
  • 步步仙路

    步步仙路

    在这修仙界蝼蚁无数,且看如何从一界庶女一步步登顶仙途。
  • 历史禁区

    历史禁区

    历史总是带给我们无限的回忆,又带给我们无限的神秘:秦始皇铸造12金人是何缘故?刘备为什么“换妻如换衣”?风光无限的四大美人背后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慈禧的“独身生活”到底幸福吗?热播的甄嬛究竟谁是她的真身……这一切的一切,我们真的无从知晓、无从考证。打开这门《历史禁区》,你将会了解到一些不一样的历史真相。本书对历史上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做了深入的挖掘,会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历史。
  • 重生之千金不换

    重生之千金不换

    上辈子错爱上渣男,倾尽所有却只换得后位被废,害的亲爹被流放至死,其他府中众人皆被斩首,就连身怀六甲的母亲也惨死刀下,自己又被那个假妹妹一杯毒酒送命,一朝得以重生,她浴血归来,势要皇族众人血债血偿!漫漫造反路修远兮,且看曲家千金如何奋斗成一代贤后!
  • 农门坏丫头

    农门坏丫头

    谁说穿越不是技术活?甜美妹子突然变小村姑,欲哭无泪。更悲催的是,爹娘木讷姐懦弱,面对一群极品亲戚,怒了,诓不死你们!
  • 思维决定成败

    思维决定成败

    通过换位思维,可以让我们突破固有的思维习惯,学会变通,解决常规性思维下难以解决的事情;通过换位思维,可以让我们了解别人的心理需求,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将沟通进行到底。
  • 祖国的狙击手

    祖国的狙击手

    一家画着膏药旗的飞机呼啸而过,一颗炸弹从天而降,轰的一声后,森林里的一切都变成了血红之色,张斌和妻子的小屋瞬间淹没在火海之中 ……在妻子的墓碑下方,张斌特意留出一片空白没从第一画开始到战争结束,他刻了七个“正”字零一画,总共三十六画。每一画代表一条敌人的生命,每一画都铭刻在张斌的心上,每一画都注定加深他发自灵魂深处对亡妻的思念、对挚友的怀念,以及对鬼子的刻骨仇恨……这是一场不对等的复仇之战。
  • 嗜血优生:惹怒神秘男神

    嗜血优生:惹怒神秘男神

    “你别靠近我!”茜萌萌惊怕的看着眼前的这个优等生,平日成绩优异,却没想到会是现在这样。“我觉得,还是你的血比较甘甜!”他邪魅的笑着,看着眼前的萌萌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猎物那样,死死地盯着她。“只要你别吸我血,任何条件我都答应你。”萌萌看着他,早就怕了,情急之下完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这可是你说的……”“……”【贵族学院吸血鬼传说,一直有着神一样的传说,有着神一样的男神住在学院内,千万别错过。】
  • 幻世少年行

    幻世少年行

    本篇为幻缈系列第一部长篇小说,世界设定详见“作品相关”部分,相关小说见《云柳传奇》、《兰舟行》。嘉元大陆两江国末年,少年谢纯被误认为帝王降世,并获得了只有真正帝王方能使用的神器镇天剑。由于这阴差阳错的巧合机缘,谢纯的命运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他又将如何纵横于这两江乱世?对于本系列感兴趣的读者欢迎在书评区留言交流~~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冒险空间

    冒险空间

    他和她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是颓废的大学生,另一个是招人唾弃的血精灵。当一次仪式过后,他们互换了彼此的灵魂。直到她发现魔法波动可以回去。直到他随意使用魔法而爱上这片大陆。他们的冒险就此开始,在魔幻的大陆里无尽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