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31400000037

第37章 知微(2)

何心隐是明朝嘉靖、隆庆年间的一位异人,他主张人民不拘贵贱,一律平等,其思想当时被视为“异端”。他以讲学为名,结识了许多好友,其中也与御史耿定向友好,旅行到京师时还住在耿御史家中,碰巧翰林张居正来访,而何心隐一望见他便赶快躲了起来。张居正听说何心隐现在耿定向家中,就请他出来相见,何心隐称身体不舒服作辞。张居正为此不及深谈,没坐多长时间便告辞走了。

耿定向问何心隐不见张居正的缘故,何心隐说:“我害怕这个人。”耿定向问:“为什么呢?”何心隐说:“此人将来能掌握天下大权。”耿定向不以为然。何心隐接着说:“前丞相严嵩是分宜人,他想灭绝道学却未能如愿,继任的丞相徐阶是华亭人,他想大兴道学也未能如愿。能兴或能灭道学的,只有张居正。我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定当要杀掉我!”

后来,张居正做了首辅而总揽朝廷大权,他对何心隐以聚徒乱政的罪名,让属下把他捕杀了。

何心隐虽是此中高手,但是他无法改变被杀的必然,实是有一点可悲。张居正一代名相,果然有其高明之处,也许这就是为人正气时的震慑力吧。

东汉末年,孙坚曾经做过张温的军事参谋。有一次,张温用皇帝的诏书召见董卓,董卓却等了很长时间才到,而且言词还颇为傲慢。孙坚走到张温的身边,对他耳语说:“董卓身负大罪,还敢如此嚣张狂言,其居心实是不可揣测的。应该用‘应召不按时到’的罪名,按军法杀掉他。”张温不听,董卓后来果然横行残暴,无人能够控制。汉灵帝中平二年,董卓做并州太守。朝廷下诏命令他带兵服从皇甫嵩的节制,董卓拒不奉诏服从,当时,皇甫嵩过继的儿子皇甫郧也在军中任职,他就这件事向皇甫嵩进谏说:“当今朝廷失政,百姓有倒悬之苦,能够使国家转危为安、挽救社稷不致倾覆,只有大人您了。现在董卓奉皇帝诏令,让其带兵归大人指挥,他却上书请求独自带兵,这是违抗圣命。再以京师混乱为由,迟迟不向前进军,这是他内心奸诈。况且他性情残暴凶狠,六亲不认,将士不服。大人您现在身为元帅,仗着国家的威力讨伐他,上对朝廷,显示了忠义之节,下对百姓,铲除了凶恶之人,这是可比拟齐桓公、晋文公的大事业呀。”皇甫嵩说:“董卓独断专行,不服从诏令,虽然有罪,我不请求朝廷就去诛杀他,也是要有过失的。不如把这件事上报朝廷,让朝廷决定如何处理。”于是把董卓不服诏令的情形上报给朝廷知道。灵帝为此指责了董卓,董卓更加怨恨皇甫嵩,等到后来董卓专政,皇甫嵩几乎未能幸免于难。

知微实是大事,但古代帝王中又有几个能知微而善任的呢?古代人才之多不需有什么疑问。但要说帝王中的人才,实是寥寥。

北宋仁宗年间,河西首领赵元昊谋反,皇帝仁宗询问边防的准备情况,辅臣们对此却都对答不上来。第二天,执掌枢密院的四名院大臣便都被罢免了,其中的王鬷被谪放到了貌州。临行之际,翰林学士苏公仪因与王鬷关系亲密,出城来为他送行。王鬷告诉苏公仪说:“我这次的远行,前十年已有人预言过。”苏公仪说:“那是术士们胡说的。”

王鬷说:“不是。昔年我为三司盐铁副使,曾为一件狱囚的案子到河北,当时,南院使曹玮自陕西谪官后,刚起用为定帅。我到了他所在的定州后,等所办的事情完毕,曹玮告诉我说:‘你公事已毕,自当返回,明天我请你再留一天,有几句话想对你说。’我平时既喜爱曹玮的人品才干,又听说有话要对我说,于是就留了下来,第二天,他给我准备的饭菜非常简俭,吃过饭后,就去左右,对我说:‘你骨骼清奇,满面权骨,将来不是枢密辅臣也是边庭将帅,但却不会为宰相。不出十年,你必会到达这个位置。但到那时西方将会出现危急的情况,你应该早些研究边备情况,并为此搜集准备人才,不然的话将无法应付突然的事变。’我说:‘你对国家周围边境的事情是知道的比较清楚的,能对此给我些指教吗?’曹玮说:‘我在陕西的时候,河西赵德明曾经让人以战马到我国做交易,因获利微薄,发起怒来,想杀掉来交易的人,谁都劝阻不住。赵德明有一个儿子,当时才十几岁,也极力地劝阻其父说:拿战马去资助邻国已经是失计了,现在更要为资助邻国去杀掉周围的人,这样以后谁还肯为我所用!我听说他说的这些话后,私下想到:此子想要利用边境的人民,是必定有异常的大志!后来听说这个孩子经常往来于两国边境的市场之中,我想认识认识他,多次让人想把他引到我这里,总没有办到,于是让一个善于图画的人去把他的容貌画了下来,画好后我一看,其相貌真是一个英雄人物!这个孩子以后必定成为边关的祸患。算算时间,当正是你秉政的时候,你对此要时刻勉励自己!’我这个时候还很不以为然,现在知道其所画的,正是赵元昊。”元昊是历史上一代厉害人物,古代之人在观王者之时,喜说有异象,这个故事就是异象之说,例子故事性很强,甚至有些神奇色彩,却也由此可以看出,知微之利无所不在。

东汉章帝时,马太后的几个兄弟先被封为列侯,后以“奢侈逾僭,浊乱圣化”的罪名罢免。之后,窦太后的家族充满朝廷,其权势贵盛一时。窦太后之兄窦宪、弟窦笃都喜欢交结宾客。

作为司空的第五伦(复姓第五,名伦)看不下去了,对此上疏说:“窦宪是朝廷的外戚,又掌管朝廷的禁军,可以自由地出入各个官署街门,骄奢淫逸的恶习是相当容易产生的。外边的人都议论说,当年马氏贵戚是因奢侈逾僭而废锢的,现在也应当用窦氏贵戚的奢侈逾僭来洗涮以往,就像要解除醉酒清醒后那种不舒适的感觉还需再用些酒一样。愿陛下能够对他们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加以防范,使窦宪能够永保福禄。”

而皇帝根本就没有听这样的忠言,以至后来,窦宪果然以骄纵不法而受到惩罚。西汉后期,宣帝立平恩侯许伯之女为皇后,后遭到大将军霍光夫人的嫉妒,被其毒杀,而且这件事还未被宣帝知道。为此,御史大夫魏相借平恩侯许伯之事,用皂囊封缄,向宣帝呈进了一封密信。信中说,“《春秋》这部书是指责一个家族世代承袭卿大夫这种非礼现象的,它讨厌宋国的襄公、成公、昭公三世都娶大夫之女,因礼不臣妻之父母,所以去掉了大夫之名,致使公族以弱,妃党益强。也厌恶鲁国季孙氏世专鲁政,认为这些都是危乱国家的。汉朝自后元以来,霍光执政,任命官员的权力开始从皇帝手中离开,一切国家大事均由这个执政的大将军决定,现在霍光虽死,可其子仍为大将军,其兄子掌握着尚书省这个朝廷行政的中枢,其昆弟、诸婿也都把据权势、握有兵权,霍光夫人显及几个女儿都可以恣意出入皇后所居的长信宫,有时候夜里还以朝廷招令的名义为其开门出入。这样的骄奢放纵,恐怕就渐渐地难以控制了。应当使他们丧失一些权势,破散他们的阴谋,才是朝廷万世的基础,才能保全功臣爵禄的世代相袭。”一番话有实有据,不卑不亢,且中了要害,霍光之后不倒霉都要对不起历史了。但根据过去的做法,凡是进上密信的,都要写成二封,在其中一封上署明“副封”,兼任上递书信的先发副封,如果所言不善,就屏去不给上奏。魏相又因为许伯而专门告诉这些人要去掉副封,以防止密信被他们阻塞或隐藏。宣帝看过密信后十分称赞,分别下诏给能够参与内朝之议的大臣知道,一切都按照魏相所说的办理,这样,霍氏让人毒杀许皇后这件事才被宣帝知道。于是,罢免了霍氏家族中霍光之子、霍光兄霍去病的两个孙子的侯爵爵位,令他们回家闲居,霍家别的亲属也都出朝廷到郡县去做官了。

霍光家族之败是必然的结果,霍光在执政时功高震主,又不懂得收敛,得罪的人太多,一旦霍光不在,便会使其后辈得到“群起而攻之”的下场。究其原因,还是霍光无远见,不能知微而善察。从而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第三节)明智天才诸葛亮

历来对诸葛亮的评价都是以善谋,强断而始终,虽然他也小有犯错,但看其一生,诸葛亮实能担起明智天才的分量。而明智的诸葛亮的谋略最重要一点在哪儿呢?就是远见,知微,想别人所不能想到的,然后做别人所不能完成的。

看诸葛亮的人生经历,就像在读一本军事奇谋的书。

诸葛亮的童年和青少年是随叔父过的。诸葛亮随叔父到荆州,荆州首府襄阳,地控南北,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当时虽然战乱频繁,但相对来说,荆州地区在当时还算是较为安全的区域。诸葛亮随叔父来到襄阳,生活虽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但是他的思想却起了较大的变化,他的见识把他的心情弄得很是不平静。由于襄阳交通便利,南来北往流动的人很多,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新鲜的事物,听到一些难得耳闻的见闻,这些都对年轻的诸葛亮是一个引诱,也是一个学习的难得机会。

诸葛亮的叔父在襄阳是很有关系的。诸葛亮因他叔父的关系,先后结交了不少当地以及外地流窜而来的知名人士。

其中多是当时社会的一些最为杰出的人士。有南郡襄阳县的大名士庞德公,从颍川迁居襄阳,号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徽,沔南名士黄承彦,庞德公侄儿青年才浚庞统,颍川的徐庶、石广元,汝南的孟公威等,他们都是对当时的时局和大地主豪强割据混战持否定态度的知识分子,也是当时的名士。

诸葛亮常常和这名士们读书吟诗,谈古论今,畅谈天下大事,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

有一天,诸葛亮对些名士,也是朋友们讲:“如果你们去做官,凭你们的才能是可以当上刺史和郡守的”。当朋友们问他时,他却笑而不答。其实诸葛亮是有着更为远大的政治理想的,他没有把自己当做寻常的刺史和郡守,而是把自己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乐毅相比。

诸葛亮在襄阳长住了大概有十年的光景。“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居住的隆中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小山村。诸葛亮在这山明水秀、“万树桑柘美”的隆中小山村居住下来后,心境也平静了下来。平日除参加田间的耕作外,多半是在草堂内掩门攻读。或应学友相邀外出游历,或独自出去寻师访友。其乐也融融。

诸葛亮从小就喜爱流传在山东老家的一首《梁父吟》古曲,时常弹起,不仅仅是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而且由于这首古曲讲的是春秋时齐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因而更激起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强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历史上哪一代的衰亡不是小人进谗、贤士遭害所导致的呢?

公元200年,诸葛亮居住隆中的第四年,在中原大地的北方上空硝烟弥布,袁绍和曹操屯兵相持于官渡,逐鹿中原、雌雄大战已箭在弦上了。诸葛亮与自己未来的岳父黄承彦论及此事。

黄承彦认为:曹操在力量上虽然与袁绍有一定的差距,但论智谋,袁绍却远逊于曹操,可能不会是曹操的对手。后来战事的发展果如黄承彦所料。

而就在这一年,庞统从江东带回了诸葛瑾和继母避难离开山东老家,到江东投了孙权的消息。诸葛亮就和庞统论及了北方的战事,著名的“凤雏”告知他:“他现在的情况看,曹操虽已打败袁绍,北方的大局基本上已定,但还得乱上好一阵子,至少也要等上几年才能平复。但是从长远来看,曹操一旦巩固北方,必定南下荆州,饮马长江,这是我在江东常和周瑜、鲁肃等人谈起的话题。

庞统说到这里,突然把话顿住,用目光注视了一下诸葛亮,然后低声对他说:“从家叔、水镜先生和黄老先生处得知,你这几年发奋攻读,学识倍增,将来必定大有作为。不过,拨乱反正谈何容易。曹操虽然是一个治世的能臣,但又是一个乱世的枭雄,愿你我共勉之”。

庞统一番话使得诸葛亮在后面的几天中览书之余,总在草堂内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曹操雄踞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有一统宇内之势,孙权占据江东,国险而人民归附,贤能为其用,已成定局;荆州刘表只是一个务虚名、尚空谈,不足与谋大事的人。自己的将来会是怎么样的?现在还一点不得而知,但每每想到争战不休,群雄割据的现状时,诸葛亮深深感到痛苦和彷徨。他有点儿沉不住气了。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诸葛亮潜心阅读了大量书籍,也写了很多这方面的理论著作。他写的《论诸子》一文中说:“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也。”诸葛亮指出这些人的短长,作为他后来治国、治军以及治家、治身的借鉴。可见,年轻的诸葛亮是非常有远见之才的,这对他后来的屡战而出奇谋不无帮助。

生逢乱世,诸葛亮很注意研究先秦法家的著作,尤其是管仲、申不害和韩非等人的著作。他所处的政治地位,以及他要求变革现状的抱负,使他比较容易接受先秦法家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同时富有革新精神的先秦法家思想,也大大地开阔了诸葛亮的视野,丰富了他的思想。经过不断努力,诸葛亮的政治见解越来越精深,在荆州名流中树立了威信,成了当时一名颇有影响的人物。

在这期间,诸葛亮还得到了另外的学问。为了学习韬略智谋,以便在以后的乱世中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经司马徽引荐,诸葛亮拜居住在汝南灵山的隐士郦玖为师,用了一年多时间,专门进行学习兵法和演习战争中的阵图。郦公对诸葛亮测试时,发现诸葛亮对所学的内容不光都能够掌握,而且还能“致其奥妙”,对于关键的地方都有比较精微独到的见解。

诸葛亮学成回到隆中,前去拜谢司马徽。聚谈之后,司马徽称道:“真第一流也。”过了不久,庞德公也感觉诸葛亮学识不凡,把他看成是隐匿在隆中山林中的一条龙。这条龙一旦飞腾,必将响震宇内,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因此,庞德公美称诸葛亮是“卧龙”。从此,卧龙之名不胫而走。

随着诸葛亮的名气愈来愈大,年龄也在增加,但他丝毫不考虑个人的婚姻问题。当时世人都认为:以诸葛亮之年轻英俊,才学超群,必定要选择一位才志出众的绝色女子。对这种“郎才女貌”的世俗观念,诸葛亮一笑置之。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诸葛亮选上了黄承彦先生的女儿阿丑为妻,这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不少人为此替诸葛亮感到惋惜。因为这阿丑姑娘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长得矮小,肤色又黑,再配一头黄发,实在是不好看。但他在才学上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不是一般的人所能比得上的。诸葛亮得此贤内助,在当时不仅对他的学业甚有补益,而且对他一生的事业也有相当大的帮助。传说后来诸葛亮在北伐中用的木牛流马,就是从其妻那里讨教而“变其制”做成的。诸葛亮对自己的这桩婚姻十分称心,还经常为此引以为傲。

同类推荐
  • 说话有技巧 做事需手段

    说话有技巧 做事需手段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
  • 成大事必知的108个人生哲理

    成大事必知的108个人生哲理

    《成大事必知的108个人生哲理》分为信念、品质、处事、奋斗、收获共五卷,尽最大可能地涵盖了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必须懂得的方方面面的哲理,并以故事的形式加以阐述。希望《成大事必知的108个人生哲理》能够成为您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成大事是每个有志者的梦想,但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成大事之人寥若晨星,平庸之辈却总是数不胜数,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很多人都不懂得成大事的人生哲理,因而也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和方法。
  • 幸福正能量

    幸福正能量

    在《幸福正能量》这本书里,罗素不依靠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作出一张治愈不幸的良方,希望那些对生活感到困惑和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医治他们病案的方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获得幸福。
  • 李嘉诚给你上的24堂幸福课

    李嘉诚给你上的24堂幸福课

    本书对李嘉诚的事业、生活、家庭以及人生态度进行了全面的解析,结合时下每个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归纳出了24堂幸福课程,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 读《鬼谷子》学生活

    读《鬼谷子》学生活

    如果考察古今历史,就可以知道:圣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就是做大众的先导。他们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做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事物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他们能精心策划各种事件的开头和结尾,洞察人们共同认可的道理,预见事物变化的征兆和形迹,从而掌握其关键之所在。所以,圣人在世界上作用是一样的,始终是奉守大自然阴阳一道的变化规律,并以此驾驭万物的。事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但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因此,圣人要始终把握万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明辨其中的来龙去脉和先后次序,并以此来衡量他人的权谋和才干,比较他们的才艺的长短。
热门推荐
  • 都市之圣体强少

    都市之圣体强少

    他是懦弱的家族弃子,被自己的嫡亲二哥偷拍陷害‘逐出家门’却意外发现自己拥有传说中的的阳修圣体!以圣体之身修炼,则无功不成,以强者之态泡妞,与绝世强者争锋,弹指间覆灭豪门邪魔,从此开启疯狂,惊心动魄的传奇人生。
  • 旋风少女之花之落

    旋风少女之花之落

    自从百草打败婷宜之后,若白,廷浩,初原和百草之间会有什么火花出现呢?
  • 蛊婚

    蛊婚

    被初恋出卖?成为祭祀蛊女?被种情蛊?一连串的砸在李妍妍天之娇女身上,她丫的前世太造孽了吧!还被村里的蛊父,逼着给他生蛊娃。为了偷生,她步步算计,从一朵活生生的白莲花,硬生生往黑化的路上狂奔!
  • 断魂残集

    断魂残集

    若为曾经,此难为情。
  • 都市最强兵王

    都市最强兵王

    起死回生玉面生斩杀千人血修罗!拥有双重称号的超级战神:叶昊!怀着一颗纯洁的心来到了大都市!莫名其妙的成了女神总裁的未婚夫,清纯美眉甩不掉,暴力女警花惹上身!喂!你们别这样我可是正经人俺还是黄花大小子,我可喊人了誓死保卫节操请你们对我温柔点……
  • 魔王也修炼

    魔王也修炼

    伊魔国第十七代魔王由于战乱被一等魔将抱到一个属于剑者的世界,在这里只有华丽多彩绚丽多姿的无上剑法,究竟异世界的魔王陛下能否在这里成为顶尖强者,让我们洗干净脖子看着吧。
  • 破身狂颜妃:本宫来自现代

    破身狂颜妃:本宫来自现代

    好高兴,本是打工妹,不想穿越婴公主,一下子从低层飞到高层,农家女高兴地哈哈大笑,出口喊妈,却不想乐极生悲。也是,刚出生的娃岂会说话。这下,惨了,公主做不成了,好后悔呀,真的好后悔,干嘛说话呢!
  • 精灵夜——月色掩映的少年

    精灵夜——月色掩映的少年

    那一夜,他救下她。看着床边的少年,美得如同神祗。那近乎完美的外表下,究竟隐藏了多少隐痛;过去的你,是否曾被凌虐,被蹂躏濒死;而她,同样被主人囚禁多年的她,究竟谁是谁的救赎?尘封了多年的隐秘,是否也该浮出水面?那爱上了大地的水的精灵王,碧蓝的眼眸里,消匿了的是对生的绝望……
  • 漠殊流年之情感集

    漠殊流年之情感集

    漠殊流年的一些情感小文章,大家欣赏一下!!!
  • 《酒居录》

    《酒居录》

    我叫罗燊,是一个背包客,游历西方,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叙,汇集成酒居录,无他,只是将故事记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