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31400000026

第26章 远犹(5)

所谓任之,也就是任用人才。王安石认为,任用人才,首先要根据一个人的专长,知农的为农官,知工的为工官。“其德厚而才高者以为之长,德薄而才下者以为之佐属。”其次要改变以“资序”任人的传统办法。有时明知此人贤能,足以任事,却只因他无资历,便不加以任用;有时明知此人无能而且不肖,却不敢因他不能胜任而斥退之。这种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其结果必然造成弊端丛生,贻害无穷。第三要“久其任而待之以考绩之法”。就是使其长久地担任所授之官职,不要轻易变动,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其才能,使皇帝便于判断其政绩,使下属安于服从其指令。如此,有才能的人就可以成其功业,不肖人则逃避不了其罪责。第四,用人还要使人能专于自己的职责,因为一个人的工作经验需要日积月累,聪明才智只能在实践中增长。如果今天使他治文学,明天使他治财政,而后又使其管刑狱,不久又使他治礼仪,这种做法,要想使官吏精于其职掌和使之成才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具备“百官”的才能。“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另外,用人要推心置腹,使“上下之诚相照”,对大臣要“信其忠则不疑其伪”。不能因一些小过失就以法束缚之。只要统治者对被使用的人“委之以诚”。被使用的人就会“荷恩尽力”。这是用人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的。

苦心孤诣锤炼良才

赵伯升出生在一个读书世家,加上他从小就聪明,少年的时候便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第二次入京赶考,连作3篇诗文之后,自认为才高于世,非人能及,此次必中无疑。

赵伯升被召入宫后。仁宗见他少年俊爽,文如其人,心里很是高兴。又询问了许多事情,赵伯升对答如流,毫无偏差。仁宗见赵伯升年纪轻轻,才华出众,庆幸朝中又多了一个人才。可是过于一帆风顺了。没受到什么打击,就很难懂得处世、为政的艰辛,此后难保没有挫折,过惯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又立时平步青云,也就难以沉下心来,为成功而耐心吃苦。如果不加以锤炼,德与才不能兼备,终难成为承担大任的栋梁。于是,仁宗对赵伯升的考卷吹毛求疵,使赵伯升由独占鳌头,变成名落孙山。

赵伯升盛气而来,此时丧气灰心,羞归故里,只好流落京城再等三年了。此时,身处逆境的赵伯升,与先前的踌躇满志相比,自然又有了另一番人生阅历和感受。从此他羁留京城,深秋过后,仆人也不肯同他一道吃苦了偷着跑回家乡。赵伯升孤孤单单,旅费用尽,只好每天到街上,为人代写文书,卖些字画,勉强维持生计。同时抓紧时间,发奋读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尝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人也变得谦逊、深沉了。

一年以后,仁宗带一名侍从出宫私访,在一家茶馆里找到了穷困潦倒的赵伯升。赵伯升并不知道眼前坐着的客人就是仁宗皇帝。仁宗在言谈之间故意试探他对一年前名落孙山的感受,赵伯升不但对落榜的事毫无怨言,人也变得虚心了,显然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德操和学识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仁宗于是决定委以重任。仁宗向成都制置使王大人修书一封,让赵伯升去向他讨份差使。第二天,赵伯升带着推荐信启程赶回家乡西川,求见王制置,并说明原委。王制置将信将疑,待拆开书信,心中大惊,这分明是一套委派新任制置使的圣旨!里面还交代了王制置的升迁事宜。此时赵伯升才明白仁宗皇帝爱护和培育自己的一番苦心。

推功揽过与推过揽功

能够推功揽过、扬人之长、责己之咎,是刘备能够笼络人心,使将士为他誓死效命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初,曹操与袁绍官渡、仓亭之战刚结束时,刘备曾经率领数万人进攻许昌,结果被曹操出奇兵打得大败。刘备率领残兵千人仓皇逃至汉江沿岸,处境十分狼狈。这时,刘备对身边将士感叹地说:“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随刘备。备之命窘,累及谋君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君等何不弃备而投明主,以取功名乎?”诸将听刘备说出这样的话,都悲痛落泪。将心比心,主公既然为众人考虑,众人也要为主公考虑。这样,即使有些怨气,也顿然消释了。甚至进而转化为一种凝聚力,转化成为同仇敌忾之激情。

与刘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袁绍势力一度的强大,威震中原,手下将才很多。但他本人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最后逐渐衰亡,手下人才各奔明主。田丰之死,就是这一事例的典型。

田丰本来是袁绍手下的一个异常卓越的谋士。曾经对官渡之战的形势作过准确而精密的分析。当曹操与刘备在徐州“鹬蚌相争”难解难分之际,田丰就向袁绍提出乘其后方空虚出兵奇袭曹营的主张。这本来是一个绝妙的战机,但是袁绍却不听田丰的话。待曹操打败刘备回师官渡时,袁绍却要同曹操决战。田丰认为战机已失,应以持久战为上策。袁绍又不采纳田丰的计策,一味的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非要出兵不可。田丰还是诚恳地劝告他,说明出击的危险所在,袁绍根本看不到田丰的忠心耿耿,反而认为田丰在众多人的面前败坏了自己的名声,一气之下竟然把田丰给囚禁下狱。

后来,果然不出田丰所料,袁绍打了败仗。这时候有人就在田丰面前说:“这回你一定会得到重用了。”然而田丰沉重地说:“如果不能取胜,我的命也就保不住了。”如田丰所料,袁绍损兵折将,惨遭大败。残军相聚,丧失兄弟,各个捶胸大哭,都说:“若听田丰之言,我军岂能遭此惨祸!”袁绍在痛悔之际,对身边大将逢纪所说的却是:“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此败,吾今归去,羞见此人。”于是,在途中便派人拿着他的剑,提前先到冀州狱中杀掉田丰。后人写有一首《袁绍逆行》长言诗感叹此事曰:“匹夫自持枉鏖兵,逆耳忠言伴怒听。官渡败羞翻作恼,妒情未肯赦田丰。”难怪袁绍败绩。

(第三节)远犹冠才赵普

宋王朝的开国元勋赵普,历事太祖、太宗两朝,三度入相,晋爵太师魏国公。他生于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字则平,原籍幽州蓟县。父迥为避赵德钧兵乱,迁居洛阳。赵普读书不多,自幼学习吏事。成年后被聘为永兴军节度使刘词的幕僚,因周相范质的推荐来到滁州。赵普同赵匡胤本就认识,这次相见,二人都格外地高兴。

赵匡胤部下,受命清乡,抓捕到一百多名乡民,说他们都是盗匪,打算进行斩首。其他人都没有反对,只有赵普出来反对。他对赵匡胤说:“未曾审问明白,就将他们一律杀死,倘或诬良为盗,岂不误伤了人命?”

“书生所见,未免太迂腐了。须知此地百姓,本是我们的俘虏,我将他们一律免罪,已经是法外施恩,现在又甘愿作盗匪,如果不立即将其正法,怎么来警告众人呢?”匡胤笑道。

“南唐虽然是我们的敌国,但是百姓到底有什么罪过?况且明公素有大志,很想统一中原,怎能将他看做秦越一般,自己划出界线呢?王道不外乎行仁,还请明公三思!”赵普说。

赵匡胤见他这么执著,就说:“你如果不怕劳苦,就烦请你去审讯吧!”

赵普便去对他们进行一一的讯问,大多数都无凭无据。于是赵普便向匡胤禀告,除那些确实有赃物可以定罪的外,其余全部释放。乡民们非常高兴,都称赞匡胤仁慈而明察。

赵普的细心、周到和先见之明给匡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凡遇到有疑难的问题,匡胤都同他商议怎么来办。赵普对这位志向不凡、威武英明的将军也格外器重,一心效忠,只要是知道的都会和他说。

扬州传来警报,说唐军将要来到,要求进行救援。而就在这时,周主也有诏书到来,命令匡胤速往六合,兼援扬州。赵匡胤内奉君主的命令,外边又迫于友情,不能坐视不管。但是看到父亲的病势也日渐加重,又不忍心远离,公义私情,交织心头,使他进退两难,难以决断。当下就找到赵普来商议怎么处理。赵普说:“君命不可违,请公即日前往。如果考虑到尊翁,我赵普愿意代公尽一个儿子的责任。”

“这事怎么敢烦劳你呢?”赵匡胤有点过意不去。

“公姓赵,普也姓赵,彼此本属同宗。如果不嫌我的名位,公父就是我父,一切视寒问暖及进饭奉药等事,统由普一人负责,请公尽请放心!”赵普说。

赵匡胤见他说得这么诚挚,十分感激,拜谢赵普,说:“既蒙顾全同宗之谊,此后当视为手足,誓不相负。”

赵普连忙答礼:“我是什么样的人呢?怎敢受此大礼?”

唐军攻不下扬州,便移兵去打六合,赵匡胤用力挫败唐军。周世宗班师回朝,因赵匡胤等在外长时间的劳累,也令还朝。匡胤在六合接到命令马上领兵回滁州,入城探望父亲。父亲的病已经好了。他给儿子说:“全靠赵判官一人日夜侍奉,病才慢慢好了。”赵匡胤再次向赵普拜谢,等到来替代的将领一到,赵匡胤便与父亲、赵普一同回汴都。

到达汴都后,匡胤随父母一同入朝,世宗大加犒赏。他向世宗引荐赵普,说:“判官赵普,具有大材,可以重用,希望陛下明察!”世宗点头。

退朝后,封弘殷为检校司徒,兼天水县南;封立有大功的匡胤为定国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赵普为节度推官。

这样一来,禁兵便由赵匡胤父子分管。赵普也开始成了赵匡胤的幕僚。

世宗病危,赵普夜见匡胤,问了世宗病情,寻思了一会,然后对他说:“主上的病看来是好不了。一旦主上辞世,七岁的孩子继位,明公的处境就吉凶难料了。”

“此话怎么说?”匡胤关切地问。

“明公为周拓疆略地立下汗马功劳,威名远扬,众将都对你畏服;现在又分掌禁军,权大威重。少主无恩于明公,诸将又无一人可与明公相媲美。自唐末以来,国家兴替,全因武将擅权。明公处此,能不为少主和群臣所怀疑吗?别人怀疑你,这还不算是危险吗?明公若能顺势而为,趁此开创一番自己的基业,不但不会有危险,而且会大富大贵。祸福吉凶,全由明公一个人来决定。”赵普说毕,两眼紧盯匡胤。

匡胤深思良久,抬头对赵普说:“周主对我有大恩大德,我怎么可以背负他?”

“如果明公将来能妥善地安置周室,就可以了。有非常之人,才有非常之事。何必为此牵怀?不然,将会自陷窘境,不知明公大志何日可伸了。”赵普又进逼一步。

匡胤思考一下,口中说出“张永德”三字。

赵普马上接口道:“我自有办法。”随即在匡胤耳边低语了几句,匡胤点头称是。二人又商讨了一阵子后,各自才去歇息。

第二天,周主起床升座,命令将瓦桥关改为雄州,让韩令坤留守,将益津关改为霸州,让陈思让留守,然后乘舆启行,匡胤等均随驾南归。世宗在路上觉得稍微好了点,就从书囊中取出文书批阅。突然看到里面有一方木板,上写五个大字:“点检做天子。”世宗非常惊异,细细看了一回,仍旧收藏在书囊中。等回到都中,便把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官免了。永德的妻子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儿,他和世宗是娘舅关系。世宗担心他会像石敬瑭那样阴谋篡夺周室,所以将他免职,改任自己认为忠勇仁孝的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兼检校太傅。匡胤的声威自从这件事之后更加盛大。

赵匡胤被改任归德军节度使,兼检校太尉,仍任殿前都点检,以慕容延钊为副都点检。延钊和匡胤交情本来就笃厚,人称莫逆,这时又同在殿廷共事,格外亲切。他们所谈的事,别人是不知道的。赵普对匡胤说:“权柄已重,局势已成,勿失时机。”匡胤点头,两人密语了很长时间。

小皇帝宗训,只知道嬉戏玩耍,根本就不管什么军国大事!二十几岁的符太后得知此事后,急忙召见范质等人商议。范质奏道:“都点检赵匡胤忠勇绝伦,可任命他为统帅,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骁勇剽悍,可令作先锋;再命各镇将领会集北征,全部由匡胤调遣,统一指挥,定会万无一失。”符太后听到范质这么一说,紧悬的心才落了下来,连忙命令赵匡胤会师北征;慕容延钊率领前军,先行出发。

延钊领到命令后,选好精兵,当日就启程了。赵匡胤调集各处镇帅,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等,陆续到来,于是祭旗兴兵,分队进发。

就在这个时候,都城谣言传得沸沸扬扬,人们三三两两的都在一处议论:“世宗征辽回来,路上得到一面木牌,上说‘点检做天子’,结果把张永德给免了,任了赵匡胤,怕这话要应在赵点检身上了。命里没有甭强求!天意难违!”

“赵点检声名显赫,方面大耳,怕是个真龙天子。”

“听说将要册立点检做天子。你看这队伍过来过去的,怕是有乱子了。”

谎言传来传去的,致使人们的心中感到很不安,百姓竟成群结队地逃出城去躲了。

而此时的宫廷里面却很安静,并不知道外面传出这种消息。

赵匡胤率领大军,按驿前进。兵到陈桥驿已是傍晚时分,太阳将要下山。匡胤命各军扎营,住宿一晚,第二天再前进。他和几位将领们一起用过饭后,因多喝了一些酒,便早早的进寝室休息了。

当晚,曾受赵普悄悄拜访过的都指挥江宁节度使高怀德站出来对众将说:“主上新立,况且又很幼弱,我等身临大敌,虽出死力,何人知晓?不如顺天应人,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

众将对幼主的确没有信心,而对匡胤素来都很拜服,出城时又见百姓众说纷纭,以为民心所向,所以,经怀德这么一说,他们便一同响应:“高公说得很对,我们就依计速行。”

“这件事情我们必须禀明点检,才可以照此施行。但恐怕点检不应允,好在点检亲弟赵匡义也在军中,暂且先同他说明白,叫他进去告诉点检,才可望成功。”都押衙李处耘说。

大家意见相同后,便把匡义请来一块儿商议。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还需先同赵书记计议一下,再来决定。”赵匡义说。

这里所说的赵书记便是赵普。现在他已不是节度推官了,而是以归德掌书记的职务,随赵点检一同出征。匡义将此事通知赵普,赵普说:“主少国疑,怎能定众?点检素有威望,中外人心所归,一入汴京,就可以正帝位。今晚安排妥当,明天明晨便可以行事。”

赵匡义同赵普一起出庭,赵普调遣诸将,说如何如何,可使点检不得不为天子。

第二天,天将近拂晓,将领们一齐逼近匡胤寝室,争呼“万岁”。

“点检还没有起床,诸公请不要高声!”寝门侍卫摇手打断说。

“今天册立点检为天子,难道你还不知道吗?”大众说。

话音未落,赵匡义便分开众人进去,正好赶上多喝了点酒的赵匡胤惊醒过来。

“寝室外边发生什么事情了?”

于是,匡义将外面情形大略说了一下。

“这、这事怎么可以!”赵匡胤看上去有些惊惶地说。

“众将拥戴,兄长不妨就做天子。”赵匡义劝说。

“且等我出去看看情况,再做决定。”赵匡胤说。

赵匡胤走出门来,众将宝剑露刃环列在外,一齐呼道:“诸军无主,愿奉点检为皇帝。”

赵匡胤还没有来得急开口回答,高怀德已经把黄袍捧进,披在了赵匡胤身上。擅披黄袍已经是死罪,众将校又一律下拜,三呼万岁,不由生米已成熟饭。

赵点检此时是骑虎难下,显得有点儿无可奈何。他对众人说:“此件事至关重大,怎么可以仓促举行?况且我曾世受国恩,怎么可以妄自尊大,擅自做这种忘恩负义的事情呢?”

赵普马上接口道:“这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明公如果再推让,反而会上违天命,下失人心。如果为周家考虑,但教礼遇幼主,优侍故后,也就算是始终优待他们了。”

同类推荐
  • 沟通的艺术

    沟通的艺术

    在《沟通的艺术(白金版)》中,编者介绍了十多种沟通艺术,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包括:求人办事当中的沟通艺术;谈判当中的沟通艺术;职场当中的沟通艺术;打电话时的沟通艺术;谈恋爱的沟通艺术;美满婚姻的沟通艺术;以及与朋友之间的沟通艺术;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艺术;亲子之间的沟通艺术等等。《沟通的艺术(白金版)》的作者是马银春。
  • 做一个懂心理会说话会办事的聪明女人

    做一个懂心理会说话会办事的聪明女人

    《做一个懂心理会说话会办事的聪明女人》由朱武红编著,从心理、说话、办事三个方面,用生动的故事和精炼的笔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女人处世、交际的方法,以帮助女性读者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人魅力,从而使女性的事业越来越成功,生活越来越幸福。
  • 让你一生受益的名人智慧与幽默

    让你一生受益的名人智慧与幽默

    本书荟萃了百位名人的最精彩幽默与智慧故事,其人物声名显赫、成就斐然,其故事经典鲜活有趣。不仅可以令你捧腹大笑,更会给你一种博大精深的智慧。除此之外,还将古今中外的名人格言集纳于本书中,它是智慧的结晶和精神的力量。二者相结合,能够使读者丰富见闻、培植智慧、享受幽默;能够增强读者在特殊场合、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 生命的重建2

    生命的重建2

    本书是畅销全球的《生命的重建》一书的姊妹篇,进一步教给我们实现最佳自我的方式。露易丝?海以生命演进的时间顺序叙述,从童年的烦恼起笔,到爱情的纠结、工作的迷惘、健康的忧虑、老年的关切,甚至面对死亡的恐惧,娓娓道出了生命的真谛:我们对自己和人生存有怎样的信念,我们的未来就会变成什么模样。露易丝·海还广泛探讨了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植入全新的正面激励,选择更好的人生信念。爱生活,爱自己,我们能创造更佳的未来。
  • 温文尔雅的文明礼节

    温文尔雅的文明礼节

    温文尔雅的文明礼节内容包括:接电话的文明;与父母和谐相处;与爷爷奶奶和谐相处;尊重、关爱老年人;微笑面对他人;维护环境讲文明;文明是一种习惯;文明故事;文明礼貌创奇迹;记得别人生日;发言应讲礼貌;演讲过程的礼仪要求;教室里的文明;拜访的礼节;行为举止要文明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三国十讲

    三国十讲

    在大众文化的讨论范围里面,“三国”不过是一群杰出人才汇集的场所,没有那些人才,他们眼中就没有三国。而真实的三国,是一段时间,是一种历史,是一类共同命运。本书既有人们惯性思维下的“三国”,也客观阐述了真实的三国时代,让历史的原果实和演绎后的榨汁儿饮品共同留存于我们的记忆!
  • 道本源

    道本源

    天地初生,万物未现之时,便有阴阳二气脱离混沌。自成一道,而后天下万道俱现。这是心中我的世界,喜欢的朋友可以加群516363997
  • 鬼石:虾米小将命中百分百

    鬼石:虾米小将命中百分百

    在搜刮某黑帮老郭的枪支仓库,结果却将计就计被暗算了。轰炸的满天光片中,天空正位的抬眼显得特别奇怪。穿了,穿到了一本叫《金莲花》的GAY里了,啥我素炮灰男,结局死路一条?!可是在军队拼杀的某个夜里,他们在争什么?在争一块破石头,我很不感兴趣。嗬哟,嗬哟继续挥舞着长矛。等等!那石头被我吞了····要开肠破肚!啥,啥!谁敢来,机关枪见!!
  • 寒冬里那丝暖意

    寒冬里那丝暖意

    《寒冬里那丝暖意》从作者孙瑞林已发表的故事中精选出45篇,每篇作品都以灵动的笔触和质朴的语言,讲述一个洞彻人心灵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把深奥的人生道理,融入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之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以滋养,情感得以温暖。本书的故事中有你、有我也有他,只要你翻开它,就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寒冬里那丝暖意》的每篇作品都犹如一杯咖啡,让你从中品味出幽香深远的韵味。
  • 穿越空架:女子无才也嚣张

    穿越空架:女子无才也嚣张

    一朝穿越入青楼,说好的衷心护主的丫头呢?有钱有势的背景呢?祸害人不偿命的靠山呢?为什么有的都是奸诈的老鸨,每天的担惊受怕的生活!“停!老鸨妈妈我要和你谈判!”立志放弃懒惰玩转古代,日思夜想绑大款。“别以为你长的好看就可以逃的了。再给你一次机会,钱留下人也留下”许我王妃我不要,拐走君王闯天下!“长的漂亮的都给我挣钱去!”
  • 只为与你心心相印

    只为与你心心相印

    本书作者将禅宗思想引入历代富于禅意的诗文书画,从艺术文化视角来解说禅宗,通过对具体文艺作品的分析,总结归纳禅宗的艺术境界和理论,是一本禅宗艺术论。
  • 古苏姬

    古苏姬

    顾米苏,如同她的名字一般,这真的很像一场梦,但却又无法苏醒,八十八个星座,二十八个星宿,一切都需要承担也需要放下,哭不是办法,也不是解药,冷面的你早已脱离世俗。“丫头,你明明很弱小,却为什么要保护我们。”“因为,这是我的使命啊,我可是女神的后裔!“对她来说,喜欢,很遥远,遥远到无法去触碰,即使有你喜欢我,我也不一定能懂。总有一天,梦会结束,然后等待你的是什么?某天,某位腹黑王爷把呆萌女神压在墙上。“王妃,今晚由你侍寝。““凭什么,而且我不是你的王妃。““王妃最近几天不听话了,让我好好调教。““你想干嘛,唔唔————“————请自行脑补————
  • 龙虎劫

    龙虎劫

    他们本是一对亲生兄弟,只因机缘巧合,让他们一个在正,一个在邪。且看他们面对世俗的礼法,在这乱世之中如何应对亲情,友情,爱情。龙虎劫,将给你答案!
  • 九天卿颜

    九天卿颜

    她是帝都的名门闺秀,人前知书达理,温柔娴静,人后深谋远虑,步步为营,只为重回那昔日巅峰。前世她是高高在上的神女,自从主神创造了她,便一直守护大陆安宁,一朝众人拔剑而起,竟是千年密谋,只为那可笑的权力,她守住最后一丝魂魄,自主神镜中投身于东华大陆。她本神女,无名无姓,今世就让她以这云卿之名,夺回昔日辉煌。
  •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第九卷)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第九卷)

    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书”,中国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这种说法。李渔曾在醉田堂刊本《三国志演义》序中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清代乾隆年间问世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被公认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本书将这四部书进行了新的编排,选取其中的经典篇章予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