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30800000032

第32章 阴谋与奸者(3)

通过上述文字,我们暂且不管当时的条件如何,施行得怎么样,曹操的这些关于发展生产、照顾人民生活疾苦和发展教育的政策,应该是当时的封建统治及割据势力中最为先进的。曹操用这样的制度,肯定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以后的事实中,我们看到,曹操的这些政策对他的战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魏国在整个三国时代一直都是最为强盛的。

曹操当然应该还是一位军事家,他的用兵很是不错,远没有《三国演义》中写的那么“狼狈”。其实,他很善于用兵。三国时期注定是一个军事家施展才能的时期,几乎到处都有战争,天天都在打仗。许多诸侯都是在战争中使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的,东吴的孙家就是这样慢慢地强大的。而曹操的魏国实际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曹操能在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是与他的军事才能分不开的。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曹操很善于指挥打仗。谋士郭嘉在分析“十胜之议”时评价他能“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像建安三年春三月征张绣。曹操在穰县包围了张绣,五月刘表派兵救援,截断曹军后路。此时曹操想退兵,但是张绣军队追来,曹军很难向前进,在这种情况下,曹军就摆开连营阵势逐渐推进,曹操在给荀彧的信中说:“敌军来追赶我,虽然我每天只行进数里,但我估计,走到安众县,必能打败张绣。”

果然,到了安众县张绣和刘表的军队合在一处据守险要,曹军前后受敌。曹操连夜在险要地方开凿地下通道,全部运走辎重,埋伏奇兵。天亮敌军以为曹兵己撤退,就全军追赶,曹军出动埋伏的步兵、骑兵,把张绣打得大败。这只是曹操军事能力的一个小的体现,在整个三国战争中,魏国的每次军事行动,基本上都是由曹操定下的具体策略的。可见曹操用兵如神的本事。

更为出名的当然是官渡之战,曹操的形势是非常不利的,而他能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只能证明他的军事才能是非常的突出的。袁绍占据了北方的冀、并、青、幽四州,有军队几十万人,兵精粮足,猛将如云,袁绍根本就没有把曹操放在眼里。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命大将颜良等人进兵白马,向曹操发动了进攻。

曹操的力量远不如袁绍,仅占据大河以南的部分地区,不仅地盘狭小,而且多为破烂不堪的战场,生产没有恢复,物资供不应求。兵力仅万人,有的史书更是说“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但是,曹操并没有因此而畏惧,他亲自率兵北上白马迎敌。他先进兵延津,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样子。引袁绍分兵向西,然后突然转向兼程去救白马。当曹操率军突击到来的时候,给袁绍来了一个措手不及,斩大将颜良,在这次战争中袁军大败。遂解白马之围。当曹操挥师西撤,袁绍又引兵赶来,曹操见追兵渐近命令军士解鞍放马,并置辎重于道上。袁军争抢辎重,阵势混乱,曹操率骑兵突然袭来,大败追兵,斩另一大将文丑。

而此时的曹操虽然初战获胜,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充分表现出了一个军事家的冷静和睿智。他考虑再三,决定主动后撤,继续据守官渡。八月袁绍进逼官渡,曹操分兵坚守营垒,看情况而动。

袁绍依仗着兵多将广,向曹操大肆进攻,曹操军队坚决还击,两军争斗相持不下。而此时的曹军供给十分困难。十月袁绍为大战从河北运来万余车粮草,派大将淳于琼带万余人护守,把粮草存在了离袁绍大营只有十余里的乌巢。

此时的曹操非常的困难,但是以他从前得来的名气赢得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许攸。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许攸早先在袁绍那里做谋士,当时袁绍兵强马壮,中原各路诸侯无人能敌。许攸虽然足智多谋,但是袁绍手下人才济济,也不太重视他。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遂起兵讨伐曹操。两军对垒了数日,在官渡展开生死决战,曹军日久粮草已绝,遂令人火速赶往许昌催粮,不料使者竟被许攸截获,许攸上报袁绍,反被怀疑,因为许攸乃是曹操少时的好友。面对袁绍的不信任,许攸一气之下索性降了曹操。后来正因为许攸的计谋,曹操才大败袁绍,占领了翼州。当日许攸来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光着脚就跑出来了。

曹操得来投降的谋士许攸消息,亲率精锐骑兵五千人乘夜从小路偷乌巢,四面放火,淳于琼据守。袁绍一边派兵增援一边去袭击曹营,结果曹营未破,乌巢袁军大败,袁绍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之下,只得逃回黄河以北,这次以曹操大获全胜。这就是历史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

曹操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能头脑冷静,正确分析当时的形势,听取谋士意见,并亲自到战场上指挥,并最终赢得了胜利。官渡之战的胜利,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开始,同时,也决定了统一北方的大势已是非曹操莫属。

曹操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历史史料上是能够查得到的。他征徐州、征乌桓都取得了胜利。在赤壁之战曹操虽以失败告终,但在战争的前一阶段,曹操的努力不仅是占上风,而且是锐不可当的。而曹操的最后失败,只能说明他在军事上得了太多的胜利,使其过分相信自己。曹操在完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南征刘表。

在战争中刘表病逝,刘表的儿子刘琮用荆州来投降。这个时候,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驻军于樊城,听到刘琮投降的消息便率军向江陵撤退。

江陵乃是荆州重镇,是统一步伐中很重要的一个地方。曹操怕江陵落刘备之手,遂亲率五千军从襄阳疾驰二百里,在当阳长坂坡赶上了刘备,并击败了刘备,随后占领江陵。曹操南下的大军始终是节节胜利的。

《三国演义》小说中,写长坂坡时,更加突出了赵云的万人之敌,和长坂桥中张飞的英雄,而把曹操当作一个英雄人物的陪衬,其实,我们在小说中,也能看得出来,曹操在胜利的一方,只是刘备没有全军覆没而已。实际上的曹操应该是我国历史上为教不多的具有非凡才能的军事家。

曹操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称为“三曹”,是历史很著名的“家族组合”之一,并且都是建安七子之一。

曹操的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又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拓者。一方面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搜罗文士,造成了很大盛事的建安文学之局面;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了文学上的新风气。他应该是那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人物。

曹操的文学创作主要以诗歌最为著名,内容多为描写亲身经历的战争生活。其中有不少感人之作,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这类五言诗,其有“诗史”的性质。其著名诗篇有《短歌行》、《苦寒行》、《篙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像其中的《短歌行》,写出了他作为一个政治人物的复杂心情。同时,他也有对自己的深深感慨。全诗笔调低迴沉郁,充分的体现了建安文学“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色。同时,全诗声音铿锵,换韵自由,袭用《诗经》原句,不着痕迹。

而另一首《观沧海》,通过作者亲临东海观潮的感受,表现了其暮年的壮阔胸怀。词中描写了山海间万物的繁茂和萧瑟秋风中呈现出的大海洪波,那天水相连,波澜壮阔的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吞含日月,孕育星辰的伟大气势;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伟大场面,真是壮观极了。日月星辰都在他的怀抱之中,如此恢弘、壮丽的意境实在是令人赞叹。《龟虽寿》直接抒发了诗人的胸怀,节奏急促,顿挫分明。词中从正反两方面咏叹了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誓言。

曹操虽为封建政治集团的统治者,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但他毕竟亲身经历了时代的战乱,感受了征战之苦,目睹了战争所造成的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这种感情在他的诗中亦有反映,像《苦寒行》、《嵩里行》都描写了征战之苦。《嵩里行》中写道:“铠甲生饥虱,万姓以死亡。白甘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真实地反映了战乱所造成的苦难,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的文章虽不及诗之名气大,但亦有华章。汉代散文多受辞赋影响,趋向骈偶化,各种题材的文章也多形成了一定的格式。曹操的文章不落俗套,不受束缚,只重视表现自己的思想,语言简洁朴素,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像《让县自明本志令》、《祭故太尉桥玄文》等都是用简朴的文笔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无做作雕饰之辞,其有政治家的雄伟气势和斗争锋芒。

在《三国演义》和戏曲舞台上的曹操,虽然仍有历史上曹操的影子,但他已成为表现作品主题的材料。作家对曹操这个人物按照自己表现思想的需要是行了若干的增补、删削,使他符合了作家表现作品主题的要求。而在作家的笔下,这样的例证是屡见不鲜的。《三国演义》在长期的成书过程中,受到当时社会上正统思想的影响,具有“尊刘贬曹”的观念已是一个明显特征,作家要尊重正统思想的代表刘备,就必然要贬斥曹操。不仅是要对他们本人的行为进行褒贬,而且连他们周围人物的政治态度都随之改变。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描写,使他已变成了一个奸诈、狡猾、阴险的恶势力的代表。而对于历史上曹操身上的某些优秀之处,轻描淡写地代过。

曹操的喜欢杀人,历史上确有多处记载。当然多是为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诛灭异己。这些在政治斗争中是很正常的,都是可以值得理解的。比如曹操杀董承、杀董贵妃、杀伏皇后等,如果这些人在斗争中获胜不也是要杀曹操一伙吗?但史书上也有多处记载他性忌杀人,像杀华佗、杀孔融、杀杨修、杀许攸、杀娄圭、杀崔琰、杀边让等,有的是因为斗气,有的是因为面子上过不去,有的是嫉贤妒能。杀杨修就是因为他太聪明、太有才华了,曹操的什么事都瞒不过他;杀华佗是他不听曹操的,跑回家去不回来,不愿给他治病;杀孔融是他好卖弄才华;杀许攸是他当面开玩笑叫他小名。总的来说,杀任何一个人,无论对于错,都有他的一定理由。

那么,小说中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尊刘贬曹”的思想呢?这一思想主要是来自封建帝王的宣传和提倡。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总是时代的统治思想。由于封建帝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多是把自家说成是正宗,是天子,而把反对他们的、起来革命造反的人民群众说成是叛逆,这一思想便是正统观念。刘备由于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也”。出身比较的正统,当然就是应该歌颂的对象啦。

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确实是不太一样的。但因为小说流传广泛,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容易招人误会,因为中间所叙的事情,有七分是实的,三分是虚的。实多虚少,所以人们或不免信虚者为真。”

其实,人的思维有时候并不能代表是真实的,曹操没有忠于汉室就说他是奸臣。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反了国君的人都算是奸臣吗?如果是的话,武王伐殷也不会被那么久的被传颂了。赵宋太祖不成了小人了吗?

细算一下,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以臣代君的历史。对于历史来说,改朝换代是正常的,只有变化才会有发展。孟子说,把殷纣王杀了,只是杀了一个有罪的人……如果孟子的思想是有进步意义的话,那么曹操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坏人。

除此之外,我们再来说说曹操的用人。

《三国演义》中是把曹操说成一个“猜疑”心很强的人的,这也不无查找。曹操可能就是有那么一点猜疑之心。但他的猜疑是不能为他的奸邪作注解的。如果以猜疑说成为奸邪的话,为什么他的手下谋士如林,猛将如云呢?如果说一个奸邪之徒能使天下的英雄归顺于他的话,这不就让人有点儿可笑了吗?应该说,曹操做人还是有一定的水准的。

在这一点上,三国人物中,是没有人比得上他的。诸葛亮虽然文治武功非常的厉害,但是在用人的方面,诸葛亮和曹操真是差的太远了。这直接导致了“蜀国无大将”的局面,只有一个姜维,还是魏国“叛”过去的。相反,再看看魏国,任何一个阶段,都是猛将辈出,最后的司马懿更是人中之杰,最后还是凭借司马氏之手,吞掉了蜀吴。

其实,说曹操的“奸”,用刘备的一句话就可以很好的概括了“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我以仁;操以谲,吾以忠。”这是我们大众都接受的观点。其实,当我们细想曹操的所作所为时,他并没有做什么特别“不对”的事。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历史和历史人物。

(第三节)王莽

王莽,字巨君,生于公元前45年,即汉元帝初元四年,死于公元23年,即王莽称帝时的第四年。王莽的显赫和他的家族有着直接的关系,他是王曼的次子。他的哥哥与父亲一样早早地就死了,所以王莽年纪轻轻就成了家庭的顶梁柱。不知是本性厚道后来才变得野心勃勃呢,还是少年老成居心叵测?总之年轻时的王莽与他那些飞扬跋扈的堂兄弟们很是不同:他在比较贫苦的家庭中,对内孝敬寡居的母亲,照顾兄长的遗孀,耐心教育顽皮的侄子;对外拜当时著名的学者陈参为师,攻读经书孜孜不倦,待人接物恭敬有礼,格外谨小慎微地侍奉权高位显之叔伯们。大凡暴发户,总爱炫耀财富;卑贱者一旦平步青云,总爱滥用其权力,其中若有例外,那么这个人若不是特别好,就肯定是非比寻常地坏。王莽一家虽没升官发财,可毕竟他的姑姑是汉元帝的王皇后,日子过得应该也不至于太差,但王莽从不跟堂兄弟们去寻欢作乐,而是洁身自好,表现得恭谨勤俭、温文尔雅,从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为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汉成帝阳朔三年(前22),一向把持朝廷大权的王莽的伯父王凤病得很严重,就在这个时候,王莽的人生有了转折点。他日夜都伺候在王凤的身旁,服药的时候,他总是亲自尝过之后才把药喂给伯父,对王凤照顾的无微不至,比王凤的亲生儿子还要孝顺的多。几个月以来,每天都是照顾的很好,在这段时间以来,王莽衣不解带,最后累得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王凤看到这些心里很感动,他想想几个弟弟都发达了,只有二弟王曼一生没有享过福就死了,因此要在侄子身上做点儿补偿,在王凤临死的时候,他拜托皇太后王政君和外甥汉成帝,托他们关照一下王莽。随后,王莽第一次有了职务——黄门郎,不久又升任主管弓弩兵的射声校尉,这已经是个有二千石俸禄的高级官员了。在王莽年仅24岁的时候,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同类推荐
  • 总统形象课

    总统形象课

    一个成功的形象展示给人们的是自信、能力和尊严,是外在的视觉审美和内心感受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淡忘。1960年的肯尼迪,外表英俊,穿着优雅,散发着坚定、沉着、自信的魅力,这使得他不仅成为“全民偶像”,更主宰了一个时代;1980年的里根,他的声音、他的幽默、他高超的演技征服了所有美国人;2008年的奥巴马,修长的身材,剪裁合体的西装,极具亲和力的微笑,冒雨与选民相见的“作秀”,让选民们不得不把选票投给这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
  • 人生的法则:你的心,决定你的世界

    人生的法则:你的心,决定你的世界

    本书通过对圣经的解读,揭示了通往美好生活的心灵法则,你的心决定你的世界,它告诉我们如何摆脱消极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拥有只看到真善美一面的“独眼”,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善,这样的人生便会无敌!相信这本书一定会使你的心态、生活发生重大改变。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2)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苏东坡:人生突围

    苏东坡:人生突围

    中国历史上文人众多,尽管他们以自己的努力谋取了功名,然而,在封建集权政治环境下,多半沦为附庸,磨掉棱角,失去个性,没有多少生动可爱之处。苏东坡是个例外,他不仅从社会底层走出,成为精英,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智慧与人格,真正地实现了对平庸的突围,获得了心灵的充实和自由。
  • 方与圆: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

    方与圆: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愤事失机者,多执拗之人”。方和圆缺一不可,但是有一个“度”的限制。过分的方正是固执,会四处碰壁;过分的圆滑是世故,也会众叛亲离。所以做人的制高点是外圆内方,就是行欲方而智欲圆。真正的“方圆”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武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
热门推荐
  • 糊涂笔记

    糊涂笔记

    履青草,踏扁舟,一轮明月,几颗稀星,得片刻清宁;抚旧案,把孤盏,一支秃笔,几页残稿,留半分糊涂。*心情随笔,记录生活点点滴滴!
  • 必听的数学之谜

    必听的数学之谜

    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本套丛书根据具体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有数学趣闻、数学密码、数学之谜、数学智力,以及数学游戏、数学闯关等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答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中小学生培养数学爱好的配套系列读物。
  • 快意军阀人生

    快意军阀人生

    谁说屌丝不能逆袭,笑看屌丝穿越,上演横刀立马,快意人生
  • 天途武道

    天途武道

    偶获神秘传承,得奇遇。且看一个平凡少年一步步登上巅峰。
  • 或许我们只是路人

    或许我们只是路人

    逗比女主与完美男神!或许我们的故事很幸福,或许我们的故事很悲伤,或许,我们根本不该相识。
  • 皇帝哪里跑

    皇帝哪里跑

    去旅个游都能穿越!还要嫁给最最冷酷的四阿哥!这是那门子道理啊!
  • 我在都市逆袭人生

    我在都市逆袭人生

    上帝要让一男人死亡,必须让他疯狂。燃烧吧,我的小宇宙。来吧,美哒哒的妹纸。来吧,不吃里爬外的汉纸。来吧,不要脸的小虾米。来吧,逆袭人生。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阅微草堂笔)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阅微草堂笔)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白头吟

    白头吟

    玄,当是卮春谷里白衣的公子,不惹浮尘,不点秋水,年少轻狂,英俊潇洒。你一生独信我不疑,定也不相负。许下白首的誓言,又会有多少人能够圆满,还以为真心相待就是永恒,却原来,相互利用也可以永远,真是不懂。我也想执子之手,与你偕老。
  • 一梦君心

    一梦君心

    他们的相遇,因为她的声音,而后面的故事,却是始料未及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