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7400000101

第101章 洛川“苹果文化”质疑

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首先想到了后果。也许我人微言轻,像一粒沙子投入河中,激不起一点浪花。也许会因此惹怒许多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可能是本性使然,也还有一点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六十二岁的我决定铤而走险,跟所谓的“苹果文化”叫一次板。因为我有很多疑惑,不吐不快。

-、洛川苹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个叫做李新安的年轻人用毛驴从河南灵宝驮回洛川故乡二百棵苹果树苗,从此苹果就在洛川生根成长。七十年时光转瞬即过,如今苹果已经发展成为洛川的支柱产业。洛川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所产苹果质优味美,享誉国内外,苹果也为洛川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一座高原新城拔地而起,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把每一个村寨相连,村村寨寨一排排新修的楼房代替了古老的窑洞,几乎家家院里都停一辆小车,果农们出行大都开上了自己的爱车,小小的县城被各种汽车拥堵得水泄不通。金秋十月红红的苹果香飘四海,高速公路上拉苹果的汽车川流不息,高原儿女敞开胸怀欢迎天涯海角的宾客。

据笔者考证,苹果最早从欧洲引进,先在东北、新疆栽培,以后逐渐向黄河以北发展。解放初期东北苹果享誉全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山东苹果取而代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陕西苹果后来居上。洛川苹果其所以能有现在的规模,自然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自2001年以来,洛川苹果面积一直稳定在五十万亩左右,年产苹果十多亿斤,产值二十亿上下。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个人,有他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苹果园,经过了将近二十年的收获期,已经逐渐衰败,这些果园占到洛川苹果园面积的大约三分之一。每年冬春季节,树叶落光时,便可以看到那些老果园的果树缺胳膊少腿,残缺不全,少量果园已经被果农挖掉,又重新栽上幼树。据有关苹果专家介绍,老果园毁掉以后,必须进行土壤改改良,才能栽植新果树,如果不改良土壤,苹果树的结果寿命将会大大缩短,形成恶性循环。笔者认为,老果园的更新改造是洛川苹果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洛川苹果进入稳产时期。可是果农的收入是否每年都在增加?笔者跟某些果农交谈,果农们说,2001年跟2011年相比,苹果的售价上涨了百分之三十,而农药化肥几乎上涨了一倍,劳动力成本更是数倍上涨。加之物价上涨,一袋面粉由2001年的三十多元上涨到现在的八十多元,扣除物价因素,洛川果农的实际收入每年都在下降,至少十年期间没有增加。

这就是洛川苹果发展的现状。可是我们的县级主要领导没有忧患意识,不去思考怎样带领洛川人民从苹果的单一经济中走出来,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不去探索一条怎样使洛川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而是满足于目前的虚假繁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津津乐道地躺在苹果树下欣赏着什么“苹果文化”。苹果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可能连我们的领导也无法说清。

二、品牌、符号,当官之道

笔者并不否认苹果文化,认为苹果文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跟饮食文化、茶文化、黄土文化以及其它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一样,是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积累,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发展。并不是某一个领导人发明的专利。

公元2008年金秋,我应邀参加县上一个电视剧创作研讨会,第一次听到苹果文化这个名词时有一种新鲜感,听领导作报告甚至还有点振奋,记得领导说过,我们现在有优质苹果这个品牌,我们还必须有自己的文化符号,这个文化符号就叫做“苹果文化”(不是原话)。紧接着县上就成立了可能是目前为止全国唯一的、以苹果文化为专题的《洛川县苹果文化研究协会》,会长由省上的一位文化名人兼任,顾问的名字一长串,全是一些中央、省、市领导或者名人。

其实这样做也无可厚非,符号跟品牌同样重要,通过文化宣传提高洛川苹果的知名度,对开拓苹果市场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领导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花巨资在北京成立了一个《北京洛川苹果文化研究协会》,邀请名人写文章、出书、出画册,大肆渲染“洛川苹果文化”。之后又在西安成立了《西安洛川苹果文化研究协会》,听说还在上海、深圳、延安等地成立了所谓的《洛川苹果文化研究协会》,同样又广邀名人到会捧场。县里当然也有不少追捧者领会领导意图,大肆宣扬现任领导独具慧眼、有开拓精神。一时间有关苹果文化的宣传甚嚣尘上,大有压倒一切之势。奇怪的是,我们有些省、市、甚至中央领导都在不痛不痒地发表言论、写一些吹捧文章替苹果文化鸣锣开道,好像苹果文化真成了什么新鲜事物、伟大发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洛川县的大地上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新星。

少数人盲目地吹捧,更多的人陷入思考:现任领导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这些所谓的《苹果文化研究协会》究竟研究什么?研究出了什么成果?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机构还是徒有虚名?成立这些协会时究竟花费了多少资金?能不能给全县人民一个交待?是为洛川人民谋福祉还是在作秀?为什么不去实实在在地干一点实事,做一点调查研究,亲自下到基层去了解一下果农究竟在想什么?有什么实际困难需要解决?为什么不在科研上下一番功夫,解决苹果园的更新改造问题?苹果腐烂病每年都在蚕食着我们的大片果园,为什么不在洛川成里一个《苹果腐烂病研究防治中心》?为什么我们周围其他县都在探索工业强县的路子,而我们却要始终抱紧“苹果生产专业县”这块招牌不放?任何一个县,如果光抓农业,不因地制宜地实施工业发展的路子,很难摆脱贫困。试问这几年以来,我们的主要领导为县上引进了什么项目?据说,国家每年补贴洛川县财政两个亿的资金,吃国家财政补贴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才能使我县实现财政盈余?

有人做过一番统计,县里每年光送礼的苹果就有十几万。(究竟是十几万斤还是十几万箱?有待落实)本县原有的文化遗产得不到重视和发展,土生土长的文化人才无人问津,却出高价聘请来一大群根本不懂苹果的文人、退休干部著书立说,为《苹果文化》贴金。不能不使人怀疑领导大肆渲染《苹果文化》的真实目的,这个文化符号用得恰到好处,得到了几乎所有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鼓励,成为主要领导晋升的阶梯。

笔者不禁要问:全中国两千多个县,差不多每一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为什么其它县的领导不去搞什么《西瓜文化》、《大枣文化》、《桔子文化》、《核桃文化》、《梨文化》、《杏文化》、《桃文化》……以及其它多得数不清的特色文化。假如所有的县级单位都在北京建立一个什么特色文化研究协会,需要多少人力财力?文化本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命题,如果把所有的产业都以文化命名,是不是有点太俗?

三、缅怀和思考

历史上,洛川曾经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地方。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成就了独具风格的黄土文化。铿锵有力的蹩鼓奏响了先辈们征服大自然的号角,老奶奶剪刀下的窗花彰显了高原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父辈们粗犷的嗓门吼出来的秧歌调子演绎着黄土地的变迁,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礼仪习俗凝聚了少数民族和汉民族共同的智慧。笔者认为,黄土文化才是高原民族的真谛,苹果文化应当归属于黄土文化的范畴。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那些为洛川苹果的发展凝聚了心血的先辈们一个个在我的大脑里显现,使我不得不书。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原国民党付师长屈伸。出身于洛川县城内一户殷实人家,早年出外求学,一生忧国忧民,曾经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访贫问苦,大骂当年洛川驻军集二师长“草菅人命”,其父屈老先生为此被集二师长打死在裢褡沟。正是这位仁人志士指示其亲属李新安把苹果树引进洛川。

解放初期洛川隶属原黄龙行署,黄龙行署专员郭景龙打听得洛川出了一个能人李新安,培植出了苹果树时,亲自骑上毛驴拜访李新安,跟李新安促膝而谈,探讨黄土高原发展农业的路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原县委书记王安民参观城关园林场,吃一个苹果都要亲自掏钱。果树专家郑彦勇在洛川工作二十年,差不多每一个果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洛川苹果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还有“果痴”安金海、“泥腿子”干部史连让,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在洛川广为流传。正是由于这些领导、干部和群众的不懈努力,洛川苹果才有了今天的规模。事实上,哪一任干部在洛川表现怎样,每个老百姓的心里都有一本账,有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洛川人的心上,有人却很快被洛川人遗忘。

我六十二岁了,已经退休,生活稳定,无后顾之忧。整天逛公园、带孙子才是自己的正经营生,大可不必去忧国忧民,乱发议论。有人说凡是遇事爱较真的人一辈子都活得很累。我相信。我就是吃了爱较真的亏。但是我无悔,我有自己做人的原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遇到想不通的问题私下议论的多了,公开质疑的少了。许多领导被一群言听计从者簇拥着,几乎听不到任何批评意见,甚至也没有发表批评意见的场合。大家互相吹捧,一团和气,想尽千方百计投机钻营,在一个单位干几年得不到提拔便有了怨气。有些领导更是别出心裁,搞一些有名无实的花架子工程,欺世盗名,谋取所谓的“政绩”,比如《苹果文化》。

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先祖就提倡百家争鸣。历史学家把“文死谏、武死战”(注1)列为忠臣良将的道德范畴。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说过:中国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我认为,领导干部应该能上能下,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当把领导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列入其中,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此文作于2012年。

同类推荐
  • saygoodbye再见叶山

    saygoodbye再见叶山

    是另一种90后的生活,可是却是一批人的曾经生活。这是一批人最后的乡村,最后的少年,他们面对时代,在城市和乡村,梦想和现实,挣扎着选择。
  • 那一年不能将你遗忘

    那一年不能将你遗忘

    外乡小子,城市故事,半真半假,如梦化真。几百个夜里的难以入眠,只为这青春的最后往事。
  • 丢在小说里的人

    丢在小说里的人

    这是一本故事锦集,里面有着各种的故事,每一篇都会是不同风格,它是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快乐、悲伤、疑惑、惊恐。我有过的,你也有过,我把他们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无论喜不喜欢,好与不好,我只希望它可以无愧与自己,在想做的年龄去做,敢梦的年龄去梦。里面有我的故事,可能也有你的故事,有真实的,有虚构的,但是每一个故事,它们都是真诚的。
  • 梦一场羽

    梦一场羽

    雨夜孤寂一场梦,却梦一场繁华羽!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过往与未来的汇聚……
  • 未来重生当村长

    未来重生当村长

    总的来说,这是个关于劳动关荣、共同富裕的故事。或者说,这是一个人从改变村子到改变世界的故事。又或者,这是一群有理想的年轻人的故事,一个把金钱看成实现理想的工具而非把金钱当作梦想的年轻人的故事。
热门推荐
  • 一世帝宠

    一世帝宠

    前一世,她死在阴谋之下,却没想到,阴差阳错间,穿越到了一个叫大楚的朝代。不甘于做任人摆布的闺阁小姐,她必须在权谋之中,走出一条属于她自己的路。
  • 末世之带着空间求生存

    末世之带着空间求生存

    叶海星通宵到中午十二点才躺在床上,睡前还听到爸妈在楼下餐厅招呼客人的声音,伴着声音入睡的她梦到了最近狂迷的末世流小说,可却想不到等她醒来后世界全变了,好像变得毫无声音,然后又变得如世界末日般疯狂起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凡仙变

    凡仙变

    凡人成仙,非一朝一夕。心成道果,需朝朝暮暮。踏仙之路,乃沧海桑田。嫣然回首,已消声匿迹。
  • 豆蔻多情动江山

    豆蔻多情动江山

    他对她年少倾心,为救她打了皇兄,遭冷宫监禁,好不容易出来了又被打发到西北苦寒之地,受尽磨难亦无怨无悔。一夕归来,他助太子登位,颠覆整个朝纲,仍是为了有能力护她周全。他强娶了静研,禁锢她在身边,宠她上天。可她误以为是他逼死父亲,恨他入骨,委身侍侧,一心想置他于死地。他本以为可以不在意,只要两个人整天在一起,便是快乐。可后来才发觉不可能,人都是贪婪的,有了一样,就难免想要另一样。他不光要她的人,还想要那颗心……世间的事真的如此古怪,总有一个人值得你想尽办法去爱,纵使抛却的是整个江山,也此生不换!
  • 玄世劫

    玄世劫

    玄者,不可知。命运是什么?天命是什么?那并不重要。如果一切都是天定,但却不如我意,我且以命相争。因为我不能改变,也能抵抗。我还可以哭着悲伤,笑着挣扎。我还可以负隅顽抗,宁死不屈。
  • 弃妃倾城

    弃妃倾城

    她被逼进宫,却意外为他所救。她把他当做贵人,他把她当做棋子。她,一朝为妃,却逃不开被他所利用的命运。他步步为营,终于登上皇位。她屡陷阴谋,万念俱灰。多年后她带着一个男孩儿归来,却得知他已另有新欢。然而她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她,且看她怎样重获君心,玩转皇宫…
  • 神龙碎星空

    神龙碎星空

    龙族已只是落日前的余晖,但他,却拥有纯正的龙族血脉,他,能否使这个曾经强盛的种族再现辉煌?他,又能否踏上大陆的巅峰?
  • 武仙空间

    武仙空间

    【狂暴种植】给你一颗灵石你能干什么,是修炼一刻钟,还是打赏一下店小二装下壕?“嘿嘿,今天给我一颗灵石,三天后我想用灵石砸死谁就砸谁。”粗狂的种植,爆炸的收获,陈楚带着自己的武仙空间,开始了他暴爽的异世生活。灵石、丹药、装备、功法、资质,种啥有啥,一个字,就是超级爽!
  • 豢凤

    豢凤

    儿时的一场华美的梦,她是天底下最受宠爱的皇女,受人仰慕。新帝登基,皇帝不是她,可她却成了争斗的牺牲品。受牢狱之苦,只觉得此生已尽。她曾经约定,要娶到心爱的王君。她曾经无志,只想做个逍遥王爷。可,命运不由她。
  • THE TRAGEDY OF PUDD'NHEAD WILSON

    THE TRAGEDY OF PUDD'NHEAD WIL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