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9100000022

第22章 诗人自杀的社会心理(2)

而高尔基是被革命领袖看好的伟大作家,即使是在下令关闭《新生活报》时,列宁仍然认为“高尔基是我们的人”,“他与工人阶级及工人运动联系太紧密了,他自己就是来自‘下层’的。”3俄罗斯女诗人阿赫玛托娃敏锐地预言俄罗斯真正灾难性的20世纪来到了,果然惩罚迅速到来,逮捕、流放、苦役和枪决大规模进行,据索尔仁尼琴很谨慎的估计1953年以前的35年之内,在古拉格群岛上服过刑的一共有四五千万人,死亡率每天通常达到百分之一。索尔仁尼琴在描述古拉格群岛可怕的政治背景时说“是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成年公民,从集体农庄庄员到中央政治局委员,永远知道,一句话不谨慎,一个行动不谨慎,都会使他落进无底深渊,一去不返。就和在群岛上每个杂役脚底下都有一个一般劳动的深渊(和阴曹地府)一样,我国每个居民脚底下都是群岛的深渊(和阴曹地府)。”索尔仁尼琴总结了古拉格群岛死里逃生的人们的感受:“在整个地球上,在人类全部历史中,还从来没有比布尔什维克的自称为“苏维埃”的制度更残暴、更血腥、同时又更狡黠奸诈的制度。他们懂得了:不论是按其虐杀人数之多、延续年代之久、计谋策划之深思远虑来说,还是按其彻底统一化的极权性质来说,人世间的任何其他制度都不能和这个制度相提并论。甚至当时遮住了整个西欧的眼睛的希特勒制度,与此相比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虐杀,使俄国知识分子长时期处于悲境之中,而整个的俄国文学也几乎都流亡到国外去了。所以索尔仁尼琴认为30年代、40年代、50年代俄国根本就没有文学。俄国的文学被扼杀了,在扼杀了文学的时代和国度里,诗人的存在有何意义呢?420世纪俄罗斯诗人所承受和表达的事物,空前的困难和艰危,如果他不按照帝国的命令去写作,便意味着危险,意味着死亡。以生命和精神的最高形式抗拒帝国专制是他们悲怆的选择。今天,当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遥想20世纪俄罗斯诗人无迹可寻的墓地时,怎能不由衷地发出感慨:诗人啊,你的英魂何在!

20世纪的俄罗斯诗人一定羡慕19世纪的先辈们,他们虽然处在一个在他们看来非常黑暗的时代和国度,但他们却可以对战争、农奴制、沙皇、教会、土地和死刑高谈阔论,可以同整个俄国社会探讨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内心危机;他们可以创办刊物,建立文学团体,在艺术沙龙中争论思潮、流派、风格和方法;他们享有自由旅居国外和被视作时代先驱流放西北利亚的殊荣,拥有在最后一刻从绞刑架上被特赦的奇遇,也能在决斗中名垂史册;他们可以从容书写遗嘱,挑选一块净土以作永久归宿,而他们的去世则常常让整个俄国,甚至整个欧洲和世界都陷入悲哀之中。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对沙皇专制、农奴制和一切黑暗势力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的托尔斯泰去世时,全世界的电报线和海底电缆、各大报刊都争相报道他的死讯,连沙皇、杜马和内阁也一致“为俄罗斯失去其伟大的作家而表示哀悼”,全国娱乐业自动停业,大学生则违抗法令,走上街头以游行示威的方式纪念自己的导师。缪斯似乎特别钟情于19世纪俄罗斯诗人,他们的精神高悬于帝国的权力之上,大声宣告着旧时代的消亡。而20世纪俄罗斯诗人却没有他们的先辈那样幸运,他们注定要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书写自己和俄罗斯的悲剧性的诗篇。

1921年革命初期最着名的诗人之一勃洛克死后两个星期,古米廖夫作为“人民的敌人”倒在行刑队的枪口下,他残存的诗札上写着:刽子手将砍下我的头。

而“文明之子”曼杰斯塔姆则被发配到苏俄版图最边远的集中营,10多年后作为一个疯子在饥饿中衰竭而死。帕斯捷尔纳克曾在自传体散文《人与事》中沉痛地回忆了俄罗斯几位优秀诗人的自杀: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帕奥洛·亚什维里、法捷耶夫。在帝国权力高悬诗人精神之上时,他们命中注定要被逼上时代的祭坛。

1910年当托尔斯泰去世时,15岁的叶赛宁刚刚带着俄国牧羊人天真的目光出现在彼得堡的文学沙龙,不久他便以夜莺般的歌喉征服了诗坛,成为20年代俄罗斯最杰出的诗人之一。然而1925年冬天的一个凌晨在列宁格勒一家旅馆里诗人却割腕自尽。对于诗人的自杀,也有人持怀疑的态度,认为可能是他杀。但夜莺确实死去,这对于诗人本人和俄国文学都是一个悲剧。作为“俄罗斯文坛唯一真正的抒情诗人”,叶赛宁追求完美的浪漫主义气质使他一直寻找着理想的爱神,却一直找不到一个永远爱他的女人。在叶赛宁心中一直有一个想象的美丽的圣像,让他燃烧着爱的激情,可一旦圣像变成了一个具体的人,就缺少了那份完美,这就使他感到失望,因此诗人无法长久地保持自己的爱情,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却又无法放弃自己的追求,一直处于迷惘惆怅之中,因而在传统和革命者的眼里他被视为游戏爱情的浮浪弟子。其实作为俄罗斯最纯粹的诗人或俄罗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叶赛宁一直感到困惑和痛苦的是他的艺术追求与时代和社会的矛盾,十月革命使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写了许多歌颂革命、歌颂社会改革的诗歌,但诗人并不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因而流露出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叶赛宁气质”,叶赛宁总感到自己的诗歌充满了对具有美妙田园风光乡村的眷恋,跟十月革命的潮流不合拍,因为他从心底里热爱的仍是安详、宁静的自然和与自然最近的乡村。因而他为自己作为诗坛的夜莺——一个着名诗人应负的责任未能达到而深感愧疚。他渴望有人能理解他,然而没有任何人理解他。他是柔弱的夜莺,不是矫健的海燕,况且海燕也只能飞往国外。20年代文学派别的争斗更加剧了他的失望,无产阶级文化派把他视为同路人,未来派则把他作为意象派进行攻击,这一切由社会对他形成的巨大的压力,使他感到万分的孤独和愤懑,他像一头走投无路的野兽,东奔西突要挣脱锁住自己的无形的网。然而他无法挣脱,绝望中他只有求救于死神。

对于叶赛宁的死,其时从未来派正转变为革命诗人的马雅可夫斯基在感到惋惜的同时又对他作了批评,他觉得在这种生活里死去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让生活变得美好。然而这个被斯大林称为“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革命诗人”和被帕斯捷尔纳克称赞具有“铁一般的内在自制力”的漂亮小伙子却在四年多以后随叶赛宁而去。马雅可夫斯基早年曾跟未来主义者大卫布尔·柳克学习绘画,1912年,他们出版了《给社会趣味的一记耳光》,宣告了“未来主义”的诞生。马雅可夫斯基以“未来主义”的代表人物登上了文坛,但随着未来派分裂成“列夫”

(左翼文学战线)和“莱夫”(革命文学战线)两个阵营,马雅可夫斯基对未来派厌倦了,1930年2月6日他申请加入了“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并成为“马普”(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同盟)成员。这样却使他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诗人失去了一大批昔日的未来派朋友,遭到了他们无情的抱怨和责难,使诗人在最后的日子里感到无限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在诗人向往的“拉普”内,他遭到了宗派主义者无端的歧视、攻击、孤立和迫害,给诗人在精神上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戕害。他高傲的灵魂被彻底击跨了,4月12日他含泪写下了绝命书《给大家》,4月14日他以一声尖厉的枪声熄灭了自己的生命之火。诗人在遗言中大度地宽容了对手,然而“拉普”的领导人却上书斯大林,说诗人迷失了方向,甚至似乎诗人“死有余辜”。其实“马雅可夫斯基生平最后几年,那时什么人的诗都不存在了,他本人的诗不存在了,别人的诗也不存在了;那时,一句话,文学停滞了”。

帕奥洛·亚什维里是象征派时代以后的杰出诗人,美男子,“他才华横溢。

他的眼睛闪灼着心灵之光,他的双唇燃烧着激情之火。”2却在1937年大逮捕、大清洗中精神崩溃,用双管猎枪的霰弹打碎了自己的颅骨。两年后一直流亡在国外的“20世纪俄罗斯诗歌最富激情的声音”——女诗人茨维塔耶娃从巴黎返回苏联,却又在两年后悬梁窒息了自己的声音,因为帝国不能容忍她的声音。此前她已家破人亡:丈夫被处死,姐姐和女儿被捕入狱,儿子离散。以《毁灭》、《青年近卫军》闻名于世的法捷耶夫作为“拉普”和苏联作协的领导,目睹了苏俄诗人的悲剧,“带着他那内疚的微笑,从种种政治诡计之中走了过来,在最后一刹那,在开枪之前,又带着这种微笑,跟自己告别”,3从而彻底摆脱了“卑鄙龌龊地生存”,因为他清醒地看到文学这最神圣的东西已被专横跋扈的官僚和败类所毁,作为一名作家,他的生命已失去意义。因此他要以最后的方式来警醒继续“卑鄙龌龊地生存”着的人们:不能再将诗人逼上祭坛!可他也没有能够逃脱成为这祭坛的对象,岂不悲哉?

在帕斯捷尔纳克那个“狼在追猎的世纪”,俄罗斯诗人与帝国的对峙无疑是力量悬殊的较量,高悬于诗人头上的帝国专制可以将诗人碾为粉末,最终却无法战胜诗人纯粹的精神和内心的激情。

3.飘落的樱花

日本人似乎有自杀的传统,诗人也不例外。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相继走上自杀道路的知名作家就有北村透谷、有岛武郎、芥川龙之介、牧野信一、太宰治、田中光英、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日本诗人除了30年代左翼作家处于被迫害的状态,在整体上没有遭到像俄罗斯诗人那样的厄运,除了小林多喜二、宫本显治、藏原惟人、西泽隆二、宫本百合子等少数英雄,他们绝大多数屈服于“狼的追猎”。因此日本诗人自杀的社会心理跟俄罗斯诗人是不一样的,更多的是与日本民族中世纪以来传统的生死观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日本人看来,死是生之延续,死是道德的自我完成,是一种修身律己的行为。倘若需要,仿佛随时都可以去死。由生到死,好似是从一种境界走到另一种境界,就像出门旅行一样。日本小说家、翻译家谷川辰之助(1864~1909)的笔名二叶亭四迷,意思是“你给我死掉算了”。这个带有自嘲味道的笔名既表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也表明了他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与日本民族崇尚佛教的禅学思想以后武士道精神的张扬是密切相关的。让人毛骨悚然的“切腹”虽然是日本的一种“国粹”,但只有具备武士道精神的人才会使用。武士道精神的流行滋长了自杀的风气。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元禄时代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8世纪武士时代佐贺藩士山本朝在主君佐贺藩主锅岛光茂逝世后,本想殉死相随,但当时已下禁止殉死令,他只好出家,削发受戒隐居,写下了一部武士修养的教科书——《叶隐》,宣扬大义和殉死:大义就是忠君主,对主君忠贞不渝;殉死就是为主君而死是最高的理想。三岛由纪夫曾对《叶隐》作过详尽的解说,他最欣赏的是《叶隐》中的一句名言:“所谓武士道,就是找到死之所在”,就是死得其所。他对《叶隐》中提倡的男女“秘恋”也情有独钟。日本近世严禁男女相恋,男女之间的爱与性得不到正常的发展,男女恋爱成为“秘恋”,当时掀起一股“殉情”的风潮,以表白双方的真情。其时的文艺,尤其是好色文学大师井原西鹤和近松门左卫门的作品,大多是描写男女双双情死的故事,赞美秘恋的殉情,将爱与性公开,放在特异的位置上,表现男女在恋爱最绝望的时候,为了追求纯洁美,为了实现风雅美而殉身,将情死崇高化。理想的恋爱是为了恋爱必须一死,死才能提高恋爱的紧张和纯度。三岛由纪夫还从美学的角度总结出武士道的理想公式:死=选择=自由,而剖腹自杀,则达到了最大的自由,最高的美。1日本人自杀的决绝有时令人迷惑不解,但有一个根本的观念是相同的:那就是把死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即所谓“无中万般有”。芥川说:“所谓自然的美,是在我‘临终的眼’里映现出来的。”川端说:“一切艺术的奥秘就在这只‘临终的眼’吧。”东山魁夷说:“在战争快结束的时候,我从死亡一侧望见了风景,它打开了我的眼界”意思是说,临死的眼中看到的美更真实。川端的自杀有许多因素,能够确定的是与他的死亡观有关。三岛的自戕也是。三岛为自己的死准备了4年,并提前约了记者到场,它的形式是过分夸张的。他说:人在最青春的时候自杀能够保持美的概念。人衰老的时候,他认为是丑的。这跟日本人对樱花的认识相同。樱花盛开的时候是最繁荣最美丽最灿烂的时候,但很快就凋零了。

因此樱花象征着繁荣和美丽,也象征着“短暂”和“无常”。正因为如此,在日本古代人死后就被埋在山里,而春天一到,山里的樱花就开放了,于是人们认为樱花的美丽与脆弱的性质,与被人们所爱的、由这个世界逝去的人有相似之处。

在日本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中有一首令人感到樱花神秘之美的名歌:

无数人间事,飘然似白云/春花飞散落,人死亦纷纷。

被霏霏如落雪般的樱花风暴所包围,该是一种充满畏惧感的神秘体验吧。在生与死的世界之间纷纷飘落的樱花,把只不过是永远流逝着的时光中的一瞬——人的生与死的转换加以晕染和放大,从而构筑出一个极美的、浪漫的“交界线”。

樱花在短暂的时间内燃烧全部的生命的绚烂盛开,然后转瞬间凋落殆尽,回归纯洁,以及飘零逝去时凄楚死亡的美感,使那些多愁善感而凝视飘落的樱花有着大喜欢的日本诗人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越过这条生与死的“交界线”,也像樱花一样的凋谢。

日本诗人、评论家北村透谷原名门太郎。生于神奈川县。少年时代深受自由与民权运动的影响。后脱离政治运动,决心通过文学途径实现自由与民权的理想。

同类推荐
  • 中国和中国人

    中国和中国人

    本书集合英国汉学家翟理思的3种著作《中国和中国人》、《中国的文明》、《中国札记》合辑而成,其内容不但包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制度、法律、教育、宗教、哲学,也包括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方方面面:占卜、赌博、和尚、文字、迷信、礼节、娱乐、新年、鸦片、风水、打油诗、妇女的地位、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等等。
  •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是作者王寒多年来生活所感杂记,主要包括作者对浙江省十一地市风土人情独到的见解,文风戏谑,多以当地名胜古迹、美食趣事为题材,以片段的形式对每一城市进行描述,令读者得以快速阅读中体味到浙江各地的城市形象。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作为一位文学教育家,周立波在文艺教育战线上是革命文学新人的良师,是从延安走向全国的大批青年革命文艺战士的辛勤培育者之一,是包括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内的延安鲁艺同学们永久怀念的授业之师,是学识渊博、深谙艺术真谛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教育家。正是在周立波同志的帮助与带动下,上世纪60年代初,湖南文坛群星灿烂,佳作连连,出现了新中国文学流派——“茶子花派”享誉一时,至今绵延不绝。周立波由此被誉为当代湖南文学之父!
热门推荐
  • 无穷世界

    无穷世界

    只有到了世界尽头,才会明白自己的渺小,既然这世界空间无限,那么我就用一生去穷极。
  • 落绎,苏泽凉绝语

    落绎,苏泽凉绝语

    十年前,冰冷霸道的(他)和呆萌的(她)同一天出生,而在他们生日的由于意外失去了记忆.十年后的他们在学院里从新相遇,彼此爱上的对方.某一天他们想起了十年前一切但却忘记了现在y,他们应怎样面对彼此,是像陌生人一样插肩而过,还是……
  • 玄女弄权

    玄女弄权

    颜书满从异世来,会玄术,还会召唤上古神兽。来到古代,却不是驱逐异兽,也不是辟邪驱蛊,而是要入朝为官。好吧,做官真的不是她的特长,那么先进书院学习好了。于是男扮女装的日子开始,身边认识兄弟不少,却各个都另有身份。既然每个人都这么神秘,自己当然也不能另外了。有玄术傍身,书院,朝廷,皇宫,战场,混得自是风生水起。只是当恢复女儿身之后,又该如何面对所谓的“兄弟”呢?****有完结书《翠翠上游戏》、《爱情不从良》(免费),保证坑质!
  • 鬼帝宠妻

    鬼帝宠妻

    青素,研究生一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挂了!醒来成了被逼殉葬的亡妃童颜。于是,在刚驾崩的皇帝陵墓中:他是已故先皇,活着的;她是殉葬亡妃,穿越的!淡定地看着“先帝”正在解开她的衣裳的纤手。“先帝,我还是活的。”然后?“朕想起还没与爱妃圆房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三世情缘之星辰恋

    三世情缘之星辰恋

    他们本是天上的仙神。因相互爱恋而触犯天条。被贬落凡尘。被罚三世情缘的苦难。两人才能牵手白头。茫茫时空。悠悠岁月。陷入万世轮回的他和她。唯有依靠那龙凤交织的玉佩来寻找自己深爱的那个人。龙凤相遇之日。便是心心相印之时。龙凤交织。便能打开前世今生的记忆之门。
  • 林黛玉笔记

    林黛玉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靖世轻侠传

    靖世轻侠传

    公元750年,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大唐江山微弱累卵。外有异族虎视眈眈,内有朝臣弄权废政,明有邪教祸国殃民,暗有皇室阴谋篡位。而他们只是一些初出茅庐的江湖后生,却轻生重义,经世济民,所成立的靖世盟更是为百姓称道。从此,五灵真气重现江湖,重剑神兵巧夺天工,玄铁八卦力挽狂澜,易容陷阱防不胜防。若是你身处乱世,你会选择偏安一隅,躲避灾祸,还是登高一呼,靖世雪耻?!
  • 民间烧尸怪谈

    民间烧尸怪谈

    爷爷说我是在鬼门关捡回来的,断我要和死人打一辈子交道。后来我进入火葬场,成为一名职业烧尸人。入行这些年,我经历过各种离奇诡异的案件,这些生人勿进的恐怖诡事,我都记录在一本从来不敢公开的笔记里。请记住:阴间离你有多远,就离我有多近。一个鬼门关的烧尸人,一本恐怖灵异笔记,一段生人勿进的诡事,尽在《民间烧尸怪谈》。
  •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本书针对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内容,将精彩的好句子好段落进行科学、系统地归纳,既为小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供急需的素材,又助其在借鉴经典句段中升华思想;既为其寻找到了一位常伴身旁的良师益友,又能激发其创新灵感,进入迷人的作文世界。
  • 血祭苍天I

    血祭苍天I

    悠看着浑身颤抖的流云流着泪,微笑着捧着他的脸,可自己却止不住泪水的流下。“没关系的,流云,明天,你还是可以看到我的笑容的!对吧!所以说………”――悠说着把沾有血迹的剑缓缓地拿起来塞给流云。当然…………不对!我可是很自私的人,我就要你今天只属于我的笑容,哪怕只有一天的笑容!也不愿意让你的笑容留到明天献给别人看”――流云聚力把剑捏的粉碎,随后把悠拥入怀抱。“笨蛋流云!!!”――悠把头埋入流云的怀中。“啊~我就是个笨蛋!这个世界……不是我想要的……………”――流云看着正在崩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