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2500000003

第3章 诲弟篇(1)

一读书作文类

业精之法在于专

【原文】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于?若志在穷经盂,则须专守一经曰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曰志在作古文虞,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舆,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曰且须详问极言余,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录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谚:长期流传下来文词固定的常言。

②嗜:喜爱,爱好。

③穷:推究到极点。

④制义: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投文。

⑤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⑥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⑦鹜(wù):乱跑,心志不专一。

⑧极言:把话说到深处。

【译文】

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曰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曰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曰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疑难问题需要解决。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一番曰有了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我也可以与你们一起来分析探讨。

【评析】

曾国藩在篇中所讲实际上涉及到了做学问有了一定基础,如何进一步深入下去的辩证关系。如果只是“半桶水”,什么学问都想做,结果就会什么也做不成。这就必须做到一个“专”字,只有专,学问才可肯旨做到精深。这种有目的、有计戈U、有选择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读书宜专一耐久

【原文】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①。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②。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曰今曰不通,明曰再读曰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③。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④;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盖自西汉以至于今,识字之儒约有三途院曰义理之学⑤,曰考据之学,曰词章之学⑥。各执一途,互相诋毁。兄之私意,以为义理之学最大。义理明则躬行有要而经济有本⑦。词章之学,亦所以发挥义理者也。考据之学,吾无取焉矣⑧。此三途者,皆从事经史,各有门径。吾以为欲读经史,但当研究义理,则心一而不纷。是故经则专守一经,史则专熟一代,读经史则专主义理。此皆守约之道,确乎不可易者也。

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别无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六弟谨记之。

——节录自道光二年正月十七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泛鹜:广泛求取追逐。

②考据:也称考证。指对古籍的文字音义及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等进行考核辨证。

酬酢ch6uzu6):交际往来。

恍huftng):忽然,仿佛。

义理院经义名理,亦称理学尧义理之学。

诗文的总称。

亲身实践,身体力行。经济:经国济民。

焉:文言助词。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搬运时可使牛出汗,收藏时能塞满屋子。

⑩《昌黎集》:指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文集。

词章

躬行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着有《韩昌黎集》。

【译文】

深入研究古代经籍必须专守一经,不可三心二意广泛求取。阅读古代经籍要以研寻经义名理即义理作为根本,考据文字音义等为次。阅读古代经籍需要有一个“耐”字的诀窍。一句不理解,绝不看下句曰今天不理解,明天再读曰今年不深入,明年再读。这里说的就是耐的意思。阅读历史的方法,最好的就是设身处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到书中内容里去。每看一处,就好像我自己与当时的人交际往来,谈笑风生于其间。不必把每个历史上的人都记住,只须先专记一人就行了,则仿佛如实地接触这个人一样曰不必把历史上的每一件事情都牢牢记住,只须先专记一事就行了,则如亲历其事一样。总之,读经以深入研究其义理所在,读历史则以考究其事件的始末所在。除去这两个方面,此外就没有别的学问存在了。

中国自从西汉以至于现在,识字的读书人大约有三种途径院一种是经义名理之学,一种是考证文字音义之学,一种是诗文之学。各人自执一种途径,互相攻击指责。我个人的意见是,经义名理之学即理学是最大最重要的一门学问。对理学明白再亲身实践、身体力行就抓住了要点,而经国济民就会有根本。诗文之学,也是能够发挥理学要义的一门学问。考据古代文字音义和名物之学,我认为它没有什么可取的。这三种治学途径,都是从事于经史,但各有它独特的方式方法。我认为如要读经史,只要抓住研究理学一途,就会做到心绪专一而不会纷繁杂乱。由于这个缘故,研究经学就必须专守一经,研究史学就必须专熟代历史,阅读经史就必须专门重视经义名理即理学。这都是守约之道,的确不应轻易变更。

至于经史之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如要对之加以阅读,就应当只读一个人的专集,而不应当东翻西读。如读韩愈的文集,则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无非只有韩愈一人的文集而已。应当自我感觉到天地人世间,除了韩愈的文集之外,再没有别的书籍存在了。这一人的文集未读完,断断不可调换他人的文集来读,这也是读书宜守一个“专”字的诀窍。六弟应当牢记这一点。

【评析】

曾国藩在篇中反复强调,一个人要做学问就必须在有耐心的基础上做到专攻一门,决不可泛泛而学。这一读书方法是他亲身经验之总结,至今仍可效法。

金代诗人、词人元好问。其诗多反映国破家亡之感,颇显沉郁。

【原文】

学诗从《中州集》入亦好①。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此事人人意见各殊,嗜好不同。吾之嗜好,于五古则喜读《文选》②,于七古则喜读《昌黎集》,于五律则喜读杜集③,七律亦最喜杜诗④,而苦不能步趋,故兼读《元遗山集》⑤。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惜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尔要作诗,先须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阅。先须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盖明一体,则皆明也。

——节录自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致温弟》

【注释】

①《中州集》:金代元好问选编,收录金代二百多人诗作,因各作者多聚于中州今河南一带)故称为《中州集》。

②五古:诗体名,即五言古诗,又称为选体”。始于东汉,迄魏晋形成高潮,至唐代更趋精密,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主要形式之一。《文选》: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萧统编。

③五律:诗体名。五言八句,于偶句押平声韵,有一定的平仄格式,并讲究对仗。杜集:指唐代诗人杜甫的诗集。

④七律:诗体名。七言八句,于偶句押平声韵,有一定的平仄格式,并讲究对仗。杜诗:指唐代诗人杜甫的七律诗。

⑤《元遗山集》:指金代诗人、词人元好问的诗文集。

【译文】

个人学作诗如果从金代诗人元好问选编的《中州集》入手也好。然而,我的意见是读这样的总集,不如读一部专集要好些。关于这个问题,各人的意见都不一样,爱好都不相同。我的爱好是,于五古诗则喜爱读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于七古诗则喜读唐代诗人韩愈的集子,于五律诗则喜读唐代诗人杜甫的集子,七律诗也最喜爱读杜甫的诗,而苦于不能够把他们的风格学到家,所以兼读金代诗人元好问的诗集。我作诗最不善于作七律体,其他各体则都有所成就,可惜京城里没有可与之相互切磋的人。你要学作诗,首先必须看一个人的诗集,不要东翻西读。首先必须学习一种体裁,不可各体同时学习。这是因为,如果明了其中一种体裁,那么其他各体也就都会明了的。

【评析】

曾国藩一生对作诗颇有研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体现了时代的特色。他所强调的,学作诗就须先学一体的观点,同样体现他的宜专不宜广的学术思想,值得今人借鉴吸取。

【原文】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读书应有恒心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曰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①,《归震川文集》四十卷②,《诗经大全》二十卷③,《后汉书》④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曰功课,不以昨曰耽搁而今曰补做,不以明曰有事而今曰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节录自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王荆公文集》:指宋代思想家王安石的文集。

②《归震川文集》:指明代思想家归有光的文集。

③《诗经大全》:诗经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称之为诗,汉代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后人编为:诗经大全》一书。

④《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计一百三十卷,专记东汉一代史事。

【译文】

做学问的道路是没有终止的,而总以“有恒”这两个字为主。我往年在这个问题上最没有恒心,近年以来稍微做得好一些,但还是没有做到完全熟练。自从今年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天临摹字帖一百个字,抄书一百个字,看书至少也做到不下二十页,多则不限定数目。自从七月份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一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一百卷,都用朱笔加以圈点批札。虽然我每天的事情很多,时间很忙,但我也坚持做到本天的学业,不因为昨天耽搁而今天去补做,不因为明天有事而今天预先做完。各位弟弟如果能像我一样做到有恒如此,那么虽是四弟这样中等资质之人,也会有所成就,何况六弟、九弟这样上等资质之人呢?……我曰夜反复思索,唯有这“有恒”二字相告各位弟弟,殷切希望你们时刻把这“有恒”二字留存于心中。

【评析】

曾国藩在篇中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他的各位弟弟,做学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

但集中起来说却又离不开“有恒”二字。只要有恒,上等才思之人可以成材,中等才思之人亦可以成材。这观点,确是曾国藩对治学经验的总结,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原文】

九弟诗大进,读之为之巨跃三百,即和四章寄回。……诗之为道,各人门径不同①,难执一己之成见以概论。吾前教四弟学,简斋②,以四弟笔情与,相近也。今观九弟笔情,则与元遗山相近③。吾教诸弟学诗无别法,但须看一家之专集,不可读选本,以汩没性灵④。至要至要!吾于五、七古学杜、韩⑤,五、七律学杜,此二家无一字不细看。外此则古诗学苏、黄⑥,律诗学义山⑦,此三家无一字不看。五家之外,则用功浅矣。我之门径如此,诸弟或从我行,或别寻门径,随人性之所近而为可耳。

——节录自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门径:方法、路子。

②,简斋:指清代诗人,枚。论诗反对拟古,主张性灵,提倡写个人性情、遭际与灵感。诗多写士大夫闲情逸致,风格空灵流利、清新自然。

③元遗山:指金代诗人元好问。其诗多反映国破家亡之感,颇显沉郁。

④汩没:埋没。

⑤杜:指唐代诗人杜甫。其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韩:指唐代诗人韩愈。其诗奇崛,风格继承秦汉而有创新,雄奇奔放,句式长短变化,流畅明快。

⑥苏:指宋代诗人苏轼。其诗大多反映民间疾苦,指责时弊。黄:指宋代诗人黄庭坚。其诗讲究修辞,追求奇拗硬涩。

⑦义山:指唐代诗人李商隐。擅长于律诗、绝句,风格典雅。

【译文】

九弟作诗的本领大有长进,我读了之后高兴得很,当即作了四章诗寄回。……诗作为一种文学体唐代诗人杜甫。其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裁,各人创作的方法不一样,很难执持个人之现成看法来加以概括评论。我以前教四弟学清代诗人,简斋,主要是考虑到四弟的作诗风格与,很相近。今观九弟的作诗风格,又与金代诗人元好问很相近。我教各位弟弟学诗没有别的方法,只须看一个人的专集,不可读多人之选本,以防埋没人的性情灵感。这点特别重要。我于五古和七古诗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杜甫和韩愈的风格,于五律、七律诗则专学杜甫一人的风格,这两个人的作品无一字不加以细看体会。除此之外则古诗学宋代诗人苏轼和黄庭坚的风格,律诗则学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风格,这三个人的作品无一字不看。除上述五个人之外,对其他人的作品所下的工夫就不深了。我学诗的方法如此,各位弟弟或者跟从我一样去做,或者寻求其他的方法,随各人的兴趣情感之所近者去做就行了。

【评析】

曾国藩在诗文方面颇有建树,所以他对学诗的见解颇深,强调学而应有专,这一方法值得重视。

读书贵在有常

【原文】

季弟看书不必求多,亦不必求记,但每曰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忽换彼书耳。

——节录自咸丰元年十月十二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译文】

季弟看书不必贪多,也不必硬记,只要每天坚持,自然会有进步。千万不要丢开好的习惯追求新奇,一本书没看完,又换另一本书。

【评析】

曾国藩在这封家书中虽讲的是读书要“有常”,但由此使我们领悟到做其他事情同样要“有常”。

教子侄读书不要蛮读蛮记蛮温

【原文】

同类推荐
  • 习惯决定成败

    习惯决定成败

    人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想想看,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我们几点钟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驾车上班等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然而,习惯还并不仅仅是日常惯例那么简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
  • 怎样做老板才能重视你

    怎样做老板才能重视你

    老板重视你,你才有机会,但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老板凭什么重视你,你究竟做好了几件事,你对企业究竟有什么贡献。如果你认为我对得起那份工资,你就错了,因为你没有把你获得的经验、安全感和成功的机会计算进去。一本企业和员工共同分享的绝佳理念。翻开本书,你就会被吸引,会明白怎样做个好员工,怎样把握瞬间即逝的机会和机遇,怎样让千载难逢的时机不与自己擦肩而过,怎样成为和老板一样特殊的人。
  • 感动欧美:幸福就是花朵的脸(下)

    感动欧美:幸福就是花朵的脸(下)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美丽的故事让我们感念,当我们用心去品味时,常常被这些美好的文字打动。无论是温馨淡雅的家庭生活,还是缠绵缱绻的爱情蜜语,抑或是明媚愉悦的快乐轰轰烈烈的成长奋斗……所有这些或张扬或细腻或明朗的描述,每一段文字都闪烁着人性的智慧与激情。当我们品读到这些美丽的文字时,何不将它们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某个云淡风清的午后或者月朗星衡的静夜,慢慢慢慢地讲述给自己最爱的人,一起分享故事里的悲欢离合与酸甜苦辣,一起品尝文字里的美好时光。我们相信,在这样一段时刻,美丽的文字和美好的心境交相辉映,酣畅淋漓地写意出我们人生绝美的定路。
  • 社交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社交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成功的社交应是众人畅所欲言,各自都表现出最佳的才能,做出最精彩的表演,最忌一个人唱独角戏,大家当听众。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寻找能引起大家最广泛共鸣的内容。有共同的感受,彼此间才可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看法,气氛才会热烈。所以,一定要把活动的内容同参加者的好恶、最关心的话题、最擅长的拿手好戏等因素联系起来,以免出现冷场。
  • 世上没有好老板

    世上没有好老板

    你是否感觉老板对你实时监控,处处刁难,甚至出言不逊,诋毁人格?你是否不堪忍受老板的“无情压迫”,有扔东西、砸电脑,乃至对其大打出手的念头?你是否频频跳槽想逃离苦海,却总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你日日祈求上苍赐予一位好老板,但惨淡的现实让人醍醐灌顶:好老板如恐龙,早已销声匿迹,hold住职场,就要知道如何应对坏老板。本书既赐予你与坏老板斗争的勇气,更提供了与坏老板过招的方式方法,将其变“坏”为“宝”。老板有多坏,你就有多棒。感谢那些折磨过你的老板吧,是他们让你的内心更强大,本领更高强!
热门推荐
  • 不婚之城

    不婚之城

    三个完美的女人爱上了同一个完美的男人,各有各的甜蜜,各有各的执著:静美的柳安然,没有走出"毕业之后我们一起失恋"的怪圈,与完美爱人钟子山分道扬镳;成为大龄剩女,遇上了执着追求适合结婚的罗云声,俩人手牵手走进婚姻城堡。然而幸福却没有如约而至……
  • 穴道按摩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穴道按摩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书所介绍的穴道按摩疗法,正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理论,人体布满各种各样的穴道,它们和人体的各种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穴道的多种处治手段,诸如针刺、按摩、挤压等,可以对相关器官起到明显的保健和治疗作用。这一神奇疗法目前已传遍全世界,人们对其显著的疗效啧啧称奇之余,竞相效法。
  • 明末之成王败寇

    明末之成王败寇

    求功要求百岁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万代名。明末苍凉大地,谁主沉浮。穿越的吴帆徽,以草根之身崛起。左擒苍,右牵黄,锦帽貂裘,万骑卷平岗。羽扇纶巾,谈笑朝廷,指点我江山。铁血柔情,纵横捭阖,掀起狂飙浪。看明末之苍凉大地,我主沉浮。
  • 霹雳娇妈养成记

    霹雳娇妈养成记

    “你的孩子,哪里来的?”某男脸色黑黑,问道。某女低头做事,置若罔闻,许久,方才抬起头看着某男,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你问的是我吗?我的孩子,当然是我生的啊。”“我问的是,你和谁生的?”某男脸色更黑,甚至于额头上的青筋都是爆了起来。“和谁生的?有可能是和你父亲一起生的哦,谁叫我女儿和你长的一模一样呢?应该都是继承了你父亲的样子。”说完,某女便是牵起身边小娃的手朝着前面走去,“女儿啊,以后看到这样的和你一模一样的人你千万别搭理,他就是装作你的样子来骗你然后把你卖了的……”
  • 鸿蒙之初

    鸿蒙之初

    前世,傲忆作为那莽莽苍生一员,一世挣扎!今生,在这乱世的洪荒天地之中,逆天而上,腥风血雨,踏碎鸿蒙,问鼎不朽!
  • 血色星途

    血色星途

    【起点第四组签约】阴谋~惊悚~欢笑~背叛~回归~末路~希望~你懂得~一天三更新书上传,大家先帮忙收藏吧。有建议可留言,一笑定会回复。谢谢大家
  • 废女修灵记

    废女修灵记

    洁癖毒舌的大师兄、自恋骚包的二师兄、花痴好色的三师姐外加看似弱柳扶贫内心极度猥琐的四师姐,花雨柔扶额哀叹身旁总是被各种不靠谱的极品环绕,整日过着鸡飞蛋打的闹腾人生,说实在的她真的很为自己门派的未来捉急啊......既然如此,发家致富、振兴门派的千秋大业她只好默默扛上肩,幸得苍天开眼,允她符文入门,从此一技傍手,天下我有,且看她以废灵之体绝地反击,开启另类的修灵之旅。
  • 末世重生之病娇归来

    末世重生之病娇归来

    他的心很小,只能装下她一人。可她的心却很大,与身边的众男暧昧着。当她的身边,真的有众男围绕后。他突然的就累了,设计和她一起死掉了……不想,他竟然重生了,还带着上辈子的精神系异能。这一次,他决定好好将她圈在自己的视线里,再也不放任她与别的男人有任何的可能,殊不知,这一次,她也换了个“芯”……
  • 太上赤文洞神三箓

    太上赤文洞神三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刑罚诸天

    刑罚诸天

    天门之下,万千宇宙臣服,但谁又能踏入无道境,得入天门之内,获得真正的自由。刑天戟下,万千天道战栗,但谁又能执掌刑天戟,刑罚诸天万道,成为真正的王者。一场亘古至今的阴谋,以及征战至今的战乱,究竟是谁在背后操控,结束之时,又将会引出什么样的惊天大秘。轮回于地球的杨天昊,被神秘存在起死回生后,再次踏入神秘宫殿,获得无上魔功传承,并跨越无尽星空,来到一个浩大的修仙世界。这里,武道穷途,正魔难共,欲望无尽,征战不断。道高一尺,魔高万丈!且看杨天昊如何在这艰难的局势下逆天而行,开创独有的修炼之法,三位同体、相辅相成,再续不败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