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0900000010

第10章 庄子的修养(3)

宜僚说:“只要减少君王的费用,清除君王的欲望,即使没有粮食,也会感到充足。到那时候,您渡过江河而漂于大海,向前望去,无边无际,越往前走越是没有尽头。送您的人送到岸边上都掉头而归了,只剩下您一个人越走越远,眼前会茫茫一片,不知其边。您可曾听说过?身体拥有人的人感到很累,而被人拥有的人感到忧愁。所以尧帝既不拥有人,也不被人拥有。我现在想要为君王消除劳累,解除忧愁,而让君王顺着大道游历到什么也没有的国家去。您要知道,当您乘着小舟渡河的时候,如果有一只空船撞了您,虽然把您的小舟撞翻了,您也口无怨言。如果船上站着一个人,您就会呼喊他;喊一声他听不见,喊两声他还听不见,当您喊第三声的时候,就会出言不逊了,同样是被驾的船。由此看来,虚空的东西是最不遭人怒斥的了。您如果能把自己前后左右的人、内外表的物都排除干净,成为一个身心虚空而与道同游的人,那还有谁能危害您呢?您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鲁君之所以忧愁,是因为有祸患威胁着他。之所以有祸患在威胁他,是因为他背着沉重的包袱。这个包袱不是别的,恰恰是他不想放弃也难以放弃的人世欲望,是君位,是荣华,是权力地位,是物质享受。这些东西,就好像是丰满的狐狸之皮、珍贵的纹豹之毛,看上去美丽,着于身温暖,在一般人的眼中,是非常有用、人人追求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成了自身的祸根、生命的灾星。由此庄子将其视为使人受累、使人担忧的东西。舍弃这些有用的东西,放弃自己的追求,在一般人看来,这就成了一个无能之辈,而在庄子看来却是割掉了人生的累赘。舍弃人世物欲,自身归于空虚,就像是一条既不载人也不载物的无用空船一样。虽然无用,却不惹人之怒,也不受人之害,永远随水飘游,自由自在。这就是庄子所描绘的无小用而有大用的境界,这就是庄子所向往的一无所有、无所牵挂的神人境界。

鲁君是个凡夫俗子,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宜僚所指出的大道,他用凡人的眼光看待顺道而行,以为走这条大道还需要物质载体,还需要粮食车马。也就是说,他仍脱离不了事物之间性能差别的观念,这恰恰是走上大道的障碍。因为顺道而行,正是要超越具体物质之间的区别,把一切事物都视为自然存在、自然生来的东西;正是要抛开物质功用的不同,把一切功用都视为事物自身性能的自然而然的体现。也就是说,不分高下大小,不别轻重缓急,都将这归为自然如此的一类;不分红黄蓝白,不别酸甜苦辣,对它们都采取顺其自然的一种态度。达到了这种境界,在自己的眼中也就没有事物之间的差别了,在自己的心中也没有什么追求了。既然如此,哪里还会有忧愁和烦恼呢?所以宜僚说:“只要您放下君王的架子,抛掉虚荣的追求,这就是您的舟楫,这就是您的车骑,只要减少君王的费用,清除君王的欲望,即使没有粮食,也会感到充足。”

大而无当自是才

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叫做天生我才必有用。意思是说,世上的东西既然产生了出来,那就有它的生存价值,就有与其性能相适应的用途。所以,一个人处在逆境、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而要苦心磨砺,等待时机。

《庄子》书中也涉及了类似的观点,但却与此意义有所不同。主要是说:小才只有小用,大才才有大用;有小用者不必卖弄,无小用者可有大用;卖弄小用引火烧身,无用之用其乐融融;有用招灾而无用捐生,是祸是福重在时命。

大瓢无用可泛舟

世上有这样一些东西,它们很大,大到了没有样子的程度,因而失去了使用价值,可是庄子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任何东西都有它的使用价值,小有小的使用价值,大有大的使用价值。那些大而无当的东西,不是没有使用价值,而是常人认识不到它的使用价值。之所以认识不到,那是因为它的价值太大了,大到了常人之智难以达到的程度。

《逍遥游》讲了一个大瓢无用的故事,就是在说这样的道理。故事说:

惠施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粒大葫芦种子,我把它种了下去,没想到培育出来的葫芦太大了,竟然能在里面存放五石粮食。我想用它来存水,可是这皮太脆,没有力量承受;我把它剖开当瓢用,可是它太大,没有水缸能够容纳它。它太大,大到了无所适用的地步,所以我一生气,就把它给砸碎了。”

庄子笑笑说:“以我之见,不是瓢大而无用,而是先生不懂得如何使用。您没有听说过吗,过去宋国有一个人,善于配制不龟手的药,正因为有这种技能,所以他家世世代代都在从事漂洗纱絮的工作。有一位南方的客人听说这件事后想花百万金子买他家的药方,这个家族聚在一起商量了起来。大家都说:‘我们家世世代代从事于漂洗纱絮,一年下来顶多不过挣几万金子。现在只是出卖不龟手的药方就能得到百万金子,这么好的事情哪有不做的道理呢?’于是便把药方卖给了人家。那位客将这个方子献给了吴国的国王。后来吴国与越国进行水战,用这个方子制药,涂在手上防冻裂,而越国将士却经不起水洒风吹,个个皮裂指肿,难以使用兵器,被吴军打得大败而逃,最后只好向吴国献地求降。同样是这一种药方,作为一种不裂手的技术,并没有发生变化,可是一种人用这只能漂洗纱絮,而另一种人却能用它扩展疆域。这是在使用方法上的区别呀。现在先生有一个可放五石粮食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剖开做成小舟漂浮于江湖之上,而却在那里为其没有用处而犯愁呢?由此可见,先生还有不达事理的地方呀!”

惠施又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称之为樗。说这也大得太没有样子了。它的根部臃肿无度,难用绳墨打出直线;它的小枝卷曲盘转,难用规矩量出方圆。因为它什么用处也没有,所以立在大路旁边,没有一个木匠看它一眼,我看先生的言论也与这棵大树不相上下,大而无用,所以人们都把它抛在一边。”

庄子说:“先生没有见过山里的野猫吗?它低低地伏着身子,等待着那满不在乎的猎物,一旦时机到来,便嗖的一声蹿出,东跳西扑,不避高下。这可以说是很有技巧了吧?可是不小心就中了那猎人的机关,死在捕获野兽的网罟之中。而你看那旄牛,大若遮天之云,能负重致远,却不能捉鼠。这就是有大用者不能有小用的例子。先生既然有大树,并为它无用而犯愁,为什么不把它置于无何有之乡,立于无人烟之野,在它旁边徘徊散步,在它下面逍遥寝卧?这是何等的快乐啊!像这样的大树,不受刀斧之祸,不受它物宰割,即使说它无所可用,那又有什么值得忧愁的呢?”

这个故事主要还是针对庄子学说而说的。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过程中,老庄之独树一帜,以宏大坦荡、不拘细微、扫视寰宇、逍遥无为而闻名于世。正因为如此,所以不为拘于人事、谨小慎微的人们所理解。老子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曾经说过“语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庄子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更向无所拘束的方向发展了一步,并以许多神秘离奇的寓言故事表述其意,更为一般人所不解,因此有大而无当之嫌。这个故事以惠施与庄子对话为线索,对大而无当的问题进行了辨析。

故事中的惠施讲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大葫芦大而无用;一件是大树大而无用。本意都是在说庄子学说徒有宏伟华美之辞而无一点实际使用价值。庄子对其做了评析,认为并不是大的东西没有用处,而是惠施目光短浅、智能有限,不认识它们的用途。以此来嘲讽那些自身学识浅薄而嫌弃高深学问的人们。

这个故事内蕴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世上的事物都有自身的用处,小有小的用处,大有大的用处。小东西有小用而难以有大用,大东西有大用而难以有小用。各有其能,各有所同。

从这种思想出发可以明了一个道理:不能以自己的才能去衡量他人的才能,不能因为他人没有自己的才能就认为人家没有才能;大才的看不起有小才的是无知,有小才的讥讽大才为无才是可悲。故事中的惠施正是扮演了那种可悲的角色。

井蛙何知东海娱

小雀讥笑大鹏的故事内涵一种自喻,其意是说,庄子学说博大无边,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以为怪诞。只有胸怀与天地同大、心境与万物融通的人才能晓谕。

《秋水》篇中讲了一个井蛙自以为大的故事,将这种自喻揭示了出来。故事说:

公孙龙请教魏国的公子牟说:“请问先生,我小的时候学习先王治世的道理,长大之后懂得了守仁行义。后来又建立了一种将相同与相异合而为1将一物的坚硬与白色分为两体、一件事情是这样又不是这样、一种行为既可以又不可以的学说。我用这种学说与诸子百家进行辩论,耗尽了他们的智慧,使他们无言以对,所以我以为自己的学说达到了顶点,至高至深,再也没有能超过它的了。可是今天听到了庄子的言论,觉得茫然无捕获量,非常奇异。不知道是他的道理没有说透呢,还是我的智慧没有达到呢?以至在他的面前我都无从开口讲话。他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学问呢?”

公子牟看着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之后仰面大笑说:“先生难道没有听说井中之蛙的故事吗?一只在井中生活的青蛙好心好意地邀请东海的大鳖来家做客,说:‘鳖先生,我在这里生活说非常快乐。上来可以在井砖上跳来跳去,下去可以躲在破砖下安眠休息,进了水里可以浸泡我的腋下和两腮,踏入泥里可以没过我的两足和膝盖。环视周围的蟹、蝌蚪,没有一个能像我这样的。且不说我独霸一井之水,享受跳跃之乐,这种生活也可以说是到头了吧?你为什么不经常到我这里来游览游览呢?’东海之鳖听完之后准备到井下去看一看,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跨入井中,右腿已经卡在了井上,于是赶忙抽了回来。苦笑着说:‘看来你这种享乐我是很难领受了。你大概没有听说过东海的欢娱吧?东海那个大呀,真是没法形容,千里之远不足以说明它的广阔,千丈之高不足以衡量它的深邃。大禹的时候,十年九涝,可是水入其中海面也不见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七旱,可是汽蒸其上海面也不见降低。不因为时间久远而变化,不因为水多水少而高低,这就是东海的欢娱呀!’井中之蛙听后自感形秽,呆呆地,像是丢了什么东西一样,半天也不说话。由此看来,智慧不足以辨别是非的人想要欣赏庄子言论,那就好像是让蚊子背负大山、让小虫游过大河一样,一定是办不到的呀。那些智慧不足以辨别极妙言论而只图一时堵塞他人之口的人,不正像井中之蛙一样无知吗?况用像庄子的言论,那都是一些脚踏黄泉而足蹬苍天,无北无南而形体消散,奇妙莫测而无东无西,茫茫中来而归于玄玄的方外之语,而你却用常规的眼光观察它,用常规的思维来分辨它,那不是犹如用管观天、用锥量地,太小了吗?你还是快快离开吧!你没有听说燕国少年到赵国学习走路的故事吗?不但没有学会赵国走路的方法,结果把自己燕国走路的方法也忘掉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你要是不早早离去,也将会忘掉你自己的学问,失去你自己的职业。”

故事是说庄子的学问博大精深、非同常理,不是一般的人所能通晓的。一般的人只能理解物理常规、人世常情,北面就是北面,南面就是南面,黄泉就是黄泉,苍天就是苍天,却难以理解既不是北面又不是南面,既踏着黄泉又蹬着苍天。而庄子的混沌学说恰恰是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的学问,所以被人称为怪诞。

不过在庄子看来,难为常人理解,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学问怪诞,而是常人的见识浅薄。常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学说,就像是井中之蛙没有见过东海一样。井蛙没有见过东海,自以为独霸小井、为天下最大,没想到它所谓的最大连海鳖的一条腿都放不下。常人生活在方内,没有见过方外,所以认为方内物理是真理,方外至理是荒诞。

庄子的这种思想虽有一半属于自负,但却包蕴着一半智慧。说到智慧,是因为它告诉了人们两个道理:一个是,不管自己的学问有多高、本领有多大,都不值得骄傲自大,因为世界是无限的,学问是无边的,自己的学问和本领只是沧海之一粟;另一个是,不要以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是子虚乌有,不要以为自己不理解的道理就是荒诞不经,因为寰宇是无边的,事物是纷繁的,自己的见识和经验受到了生活环境的局限。

在庄子看来,高深的学问之所以难被人理解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人们一时看不出它的功用来,以为它不过只是一种无稽之谈。然而一时显不出效用的东西并不是无用的东西,它的功用只有通过长期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而也正因为有了那种长期过程的积累,所以一旦它的功用显示出来了,那种功用就不是一般东西所可比拟的,它会将幸福广播于人间,使天下深得其惠。而那些或许有些小用的方技,一时间可能得宠于人,但终无大用,或许从根本上还会有害于人。

《外物》篇中讲了一个任公子钓鱼的故事,蕴意就在于此。故事说:

任公子做了一个大大的钓鱼钩和一根又粗又长的钓鱼绳,用五十头犍牛作鱼饵,蹲在会稽山上,把渔竿甩到东海之中,一天又一天地在那里等着。可是一年过去了,没有鱼来上钩。后来终于有一天有一条鱼游了过来,吞下了他的鱼饵,将鱼钩深深地卡在了咽喉之处。只见它急忙向海底窜,把那海水搅成了一个山谷一样的大漩涡;又见它奋上扬,掀起了层层山峰似的大波浪,只听那海水震荡,惊动了鬼神,惮吓千里,经久不息。任公子钓到了只大鱼,把它切成肉块,做成腊肉,自制河以东到苍梧以北,没有未曾吃过他的这条鱼的。

后世那些轻浮浅薄,只以道听途说为才学的人,听到此事则惊叹不已,纷纷相互转告。

那也是的,平时都是用那小渔竿,到那小河沟里去守候那些小鱼儿,想要得到大鱼自然是很难的了。那些把没有价值的说法粉饰一下去向县令献计献策的人,距离那通达的大道可是远着呢。所以,没有听说过任公子这种风度的人,距离那经世之道也是很远很远的呀!

任公子一整年都没有钓上鱼来,不是钓鱼技术不佳,而是因为他的志向在于能震乾坤的大鱼,所以他用的鱼钩很大很大,他用的鱼绳又粗又长,脚蹲浙江的会稽山上就能把渔竿甩到东海之中,仅只鱼饵就有五十头犍牛。这样的渔具,不要说是小鱼,就是大鲸想要上钩,也是上不来的哟。

在一般的人看来,这样的渔具是无用的,一年都钓不上一条鱼来,而实际上并不是无用,而是能钓大鱼,有大用。需要知道的是,这种功用的实现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时日的磨炼,因为大鱼是很少的。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理:“大器晚成。”

同类推荐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本书分段排列《论语》原文、译文之后,附列古今中外名人相关思想的精彩言论,内容涉及修养、学习、处世、待人等诸多方面。
  •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人被称作能思考的存在者,确实如此。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就包含在思中。作为理性的动物,人必须是能思的——假如他真想思的话。可是,情况也许会是这样:他想思,却不能思。更有甚者,当他想思时,由于所欲太多,反而所思甚少。人是在具有去思的可能性的意义上是能思的,但光有这种可能性还不能保证我们能思……
  • 孔子智慧讲堂

    孔子智慧讲堂

    本书通过对孔子思想的了解,亲近和掌握传统文化,更能理解和感受孔子思想的魅力,对如何调整好自己的人生会有所帮助。
  • 持平常心 修生活禅

    持平常心 修生活禅

    自从有了佛陀拈花,施加微笑,便有了蝉的诞生,蝉宗就是这样开始的。蝉的宗旨是从佛教传下来的,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它在印度出生,在中国成长,在日本开花,如今,蝉文化作为一门炽手可热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文化风景,因它涉及的是人生名中实实在在的东西,被人们推崇为“一种探究生命意义的及高智慧”。
热门推荐
  • 傻狐惑魔尊

    傻狐惑魔尊

    错爱上一个陈世美,是我在人间的不幸;醉醒之后,我竟成了妖界一只傻傻的银狐。拜托,你哪位?凭啥让我冒着灰飞烟灭的风险,接近那个大魔头!但这真的接近了,发现他也不赖嘛,起码懂得疼爱她!
  • 重生之苏苏难养

    重生之苏苏难养

    林源觉得很憋屈,明知道眼前的这个混球将来会杀了小妹,逼得自己跳崖自尽,偏偏他跟牛皮糖似得,甩都甩不掉。逃过一劫重生了,却不能说出真相,好郁闷!爹娘不在,才知道小妹难养,既要保证她衣食无忧,更要保护她远离混球,太操心了,不如……
  • 销售的妙计

    销售的妙计

    销售的世界,是神秘的也是透明的。神秘是因为有许多销售人员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好销售,他们努力了,结果却总让人伤心,得到的跟付出的不成正比。透明是因为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你的客户都是公开的,你的业绩也是透明的。在销售工作中,许多人认为销售只要能吃苦、能说、能跑就可以了,遵循着这个传统的销售法则,很多销售人员迷失了自己,在一条错误的路线下。仍旧辛苦地奔跑。然而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付出的辛苦还不知道有没有回报。
  • 吴逆始末记

    吴逆始末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恋焚情

    绝恋焚情

    “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后悔!”烈焰咬牙切齿的说完,带着憎恨毅然调下悬崖,同时她的背后有一股不起眼的紫烟悄然消失。她,虽是孤冷美人,却为他流尽眼泪,为他悲尽白发;他,为了她可以不顾自己的性命,一生唯爱她;她明明就在他的眼前,可他却还在苦苦寻找她的下落当他们终于相认可她却到处杀人,甚至包括她出生入死的朋友!他迷茫了,一边是他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让他一直魂牵梦绕的挚爱,另一边是他无法舍弃的天下苍生,在这挚爱与信念之间,他只能选择一个......当他们再次相遇,就像已过了千年。前尘旧事,诉说着当日的是是非非;红尘旧梦,演绎着往日的恩恩怨怨梦溪
  • 霜剑倾锋

    霜剑倾锋

    他只不过是无名小卒,只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而奋斗,权力,金钱,都无法打动他心中所追求的梦想,为了一个承诺不惜放弃权财流入时空乱流。她几万年前是强者,几万年后虽然不能算得上是人,但从来他就没有嫌弃过她,不管风吹雨打,百世沉轮。她无意喜欢谁,可命运明明之中把他们纤到了一起,无论你是人,是神,是魔此生非君不嫁。
  • 妙手仙医

    妙手仙医

    身体不舒服?扎扎针就好!还有谁不舒服?你!脑袋屁股一起疼?这个好解决,我揍你一顿就好!文能救人安天下,武能打人定乾坤。来看林箫如何玩转花都,坐拥天下!
  • 唯仙不破

    唯仙不破

    一个放荡不羁的青年,他本与世无争,逍遥自在,只想征服女人,无欲征服天下,但他身上流着不一样的血,注定他不能平凡地度过一生……由此,一匹黑马从三界杀出,天地动容。既然他来了,这个世界注定因为他而改变……“我之所以要改变这个世界,只是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你”
  • 至尊盛宠

    至尊盛宠

    洗妆园的一次邂逅,帝君的绝代风华令她念念不忘。以求学为由接近他,妄想成就一段“师徒恋”,可偏偏帝君的心上人出现了。帝君大婚后,她被送去了九幽冥,不幸误喝下忘川水,忘却前尘……她变身为幽冥小仙孟戈,刚刚醒来,就有个俊秀男子告诉她,等他回来后便会娶她。三百年后,非但没能等到承诺娶她的人,反而有一只野鬼找上门来,蛊惑她……【瞧女尊权倾天下,看美男轮番打酱油~】欢迎关注新书《凤谋天下之谁与江山》
  • 三阴阳

    三阴阳

    本书以三阴阳出世到发迹到露出原形为线索,勾勒出一位貌似忠厚却工于心计、拨弄是非、阴险自私、损人又害己的人物形象。作者以锐利的笔锋揭穿了一个个变术,剥离去层层外衣,露出了一个鲜活的怪胎。同时,描写了县县办师范时期一位被乱点鸳鸯谱点到学校任主要领导的乡镇干部楚里的所作所为,把一所学校搞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以至不可收拾。客观上为三阴阳、江东京等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气候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