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88900000003

第3章 B(1)

百步穿杨

【原文】“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史记·周本记》

【释义】百步之外射穿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高超。

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胁也更大。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

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

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太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嗖”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镞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彩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彩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地说:

“嗯,有了百步穿杨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地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事。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

这个故事还引申出另一条成语“百发百中”。

百川归海

【原文】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淮南子·汜论训》

【释义】表示众多的事物汇集一处,也用来比喻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宾客懂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淮南《鸿烈》,也称《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由此可见,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所以对古时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就应该发扬。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归流入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

百感交集

【原文】“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世说新语·言语中》南朝宋·刘义庆

【释义】形容心情复杂,感慨万分。

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怀帝时任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他精读《易经》、《老子》,说话常常是非常深刻的。

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北方的匈奴贵族刘渊乘机起兵入侵。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匈奴军队两次长驱直入一直打到西晋都城洛阳,但都被西晋军队击退。

面对动荡不安的时局,卫玠决心把家迁往南方。他的哥哥卫璪在朝廷担任官职,母亲不忍心和卫璪分离,卫玠劝她要以家庭大计为重,终于说服母亲同意南迁。永嘉四年,卫玠告别哥哥,离开洛阳,带着母亲和妻子一起南下。

卫玠一向体弱多病,一路上长途跋涉,餐风饮露,经受了千辛万苦。在将要渡长江的时候,他的神情容貌都显得憔悴。他对左右的人说:

“见到这白茫茫的江水,心里不由得百感交集。只要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又有谁能排遣这万千的思绪和感慨呢!”

由于社会动荡,卫玠南迁也没有能够安居乐业。过江不久,妻子不幸亡故。他辗转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于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病逝,年仅27岁。

班门弄斧

【原文】“操斧于班、郢(楚国郢都之巧匠)之门,斯强颜耳。”《王氏伯仲唱和诗序》唐·柳宗元

【释义】班:鲁班,即公输般,我国古代巧匠。在鲁班面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也常作谦词。

鲁班,又名鲁般、公输般。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传说是位能工巧匠,善于雕刻与建筑,技艺举世无双。人们一直把他看作是木匠的祖师爷。

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采石矶凭吊李白。采石矶是民间传说中著名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的地方。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胜,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等。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

这天,梅之焕来到采石矶旁的李白墓,一看却心中大为不满,矶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写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诗句,那些文章狗屁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竟在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的墓上胡诌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又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极!梅之焕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

采石江边一堆土,

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

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

梅之焕讥讽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这句话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这样,“班门弄斧”的成语,就流传下来了。

半途而废

【原文】“君子遵道而行。半涂(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

【释义】指事情进行到一半,便放弃不做了。

东汉时,河南有个名叫乐羊子的男子,娶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女子为妻,史书上称她为乐羊子妻。

一天,乐羊子在路边拾到一块别人遗失的金子,带回家交给妻子保存。

乐羊子以为妻子一定会很高兴,谁知妻子毫不动心。她对乐羊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正直的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把别人遗失的金子据为己有,是很不好的行为啊!”

听了妻子的话,乐羊子惭愧得满脸通红,他急忙把那块金子送回原处。然后到很远的地方,拜求名师钻研学问去了。

一年后,乐羊子跑回家来。妻子很惊讶,问他:“你求师读书才一年时间,怎么就回来了?”

乐羊子笑着说:“时间长了,很想念你,所以回家看看,没有别的事情。”

妻子听罢,拿出一把剪子,把他拉到织布机旁,指着织布机上的绸布说:“你看,这布的原料是蚕茧,用织布机一点一点地编织起来,日积月累才能织出一寸、一尺、一丈、一匹的绸子。如果我一剪子将它剪断了,就会前功尽弃。你读书也是这个道理,日积月累地刻苦学习,才能获得成功;如果半途而废,不就像剪断丝线一样,白白浪费了时间吗?”

妻子的话深深地打动了乐羊子的心。第二天一早,他便告别妻子出门去继续求学。他一连七年没有回家,终于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抱薪救火

【原文】“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史记·魏世家》

【释义】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反使灾祸扩大。

公元前274年,秦军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四个城市,杀死了魏军四万人。第四年,又把魏国和韩国、赵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被杀死的有十五万人。于是魏将段干子向安釐王建议,把魏国的南阳割让给秦国,以换取暂时的和平。

苏秦的弟弟苏代对安釐王说:“段干子要割让南阳给秦国,那是他想升官,秦国则是想得到土地。如今大王想让得到土地的人控制官印,想让升官的人控制土地,那么魏国的土地必将割完了事。如果用割让土地的办法去讨好秦国,求得短暂的和平,那就好比抱着柴火去救火,柴不烧完,火是不会熄灭的。”

魏安釐王听了苏代的话后,就说道:“先生说得很有道理,我也很想按先生的意见处理与秦国的关系,但是,现在一切都晚了,不能更改了。”

尽管苏代费了很多口舌,但魏安釐王执迷不悟,在错误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最后,魏国的土地越来越少,终于被秦所灭。

杯弓蛇影

【原文】“予之祖父彬为汲令,以夏至日诣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后彬因事过至宣家窥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弩影,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待徐扶辈,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遂解,甚怿夷,由是瘳(chou)平。”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

【释义】照映在酒杯中的弓影,被误认为是蛇。比喻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协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

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因为什么会闹病,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

“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

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除,病也很快痊愈了。

背水一战

【原文】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背靠江河作战,没有退路。比喻决一死战。

西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和大将军张耳,率领军队去攻打赵国。赵王刘歇和赵军的统帅成安君陈余,率领着二十万战士和战马,集结在井陉口(现在的河北省井陉山上的井隆关)准备和汉王的军队战斗。

赵国一个谋士叫李左车,他向陈余献计说道:“韩信是乘胜而来,非常凶猛,挡也挡不住。但是他们长途行军,粮食供应难以充足,而且井陉地方的山路又窄又难走,车马根本不好通过,汉军走不上一百里路,军队后面的粮草必然要落在后面,因此,我们可以派三万多将士从我们熟悉的小路截取他的粮草,让他们没吃的。再把沟挖得深些,城墙垒得高高的,守住城池,不与他们交战。这样一来,他们就前不得战,后不得退,最多用不了十天,我们就可以活捉韩信。”

陈余却听不进李左车的意见,非常固执地说道:“我平时读过不少兵法,知道怎么打仗,不用你教。兵书上说道:如果自己兵力比敌人的兵力大十倍就可以包围它;如果自己的兵力比敌人大一倍,就可以和他挑战拼命。现在汉军虽然号称有几万人,其实也不过是几千人,况且他们远道而来,非常劳累,没有力气。我们的兵力还超过汉军许多倍,难道这样还不能把他们消灭掉吗?如果今天我们躲开他们,不敢战斗,别人岂不会嘲笑我们,说我们胆小吗?”

韩信由情报得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谋,十分高兴,就把兵马安排在离井陉口大约三十里的地方。

到了后半夜的时候,韩信派两千名轻骑兵,每人带着一面汉军的红色旗帜,从小路绕着走到赵军军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韩信命令他们等待赵军全体出动,离开军营时,乘机攻占他们的大营,拔去赵军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韩信又派一万军队作为先锋部队,而且沿着河岸摆开队列准备打仗。陈余等人看见这个情景,十分高兴,都哈哈大笑,说道:“韩信空有虚名,没有本事。背水作战,是打仗的人最怕的情况。不留退路,这是自己找死!”

等天亮后,韩信带领着后队兵马,打出他们的帅旗,向井陉口方向杀来。赵军立即迎战。双方军队打起来后,汉军假装败退,抛掉旗鼓,纷纷向河岸阵地退去。陈余不知是计,指挥赵军拼命追击,好像决不放过汉军的样子。

这时韩信事先埋伏的两千轻骑兵,见赵军全体离开军营,立即杀入赵营,拔掉赵军旗子,换上汉军的红旗,赵营便成为一片红色的海洋。

赵军追到汉军靠河边的阵地,汉军后退无路,个个拼命死战。赵军长时间不能获胜,开始灰心,情绪低落,忽然一回头,又发现自己的营垒全插上了汉军的红旗,军心顿时大乱,纷纷溃逃。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赵军死伤无数,陈余被杀,赵王刘歇被活捉。

逼上梁山

【释义】比喻被迫起来反抗,或指被迫不得不办某事。《水浒》

北宋时,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有一位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姓林名冲,绰号豹子头。他不但精通十八般武艺,而且为人忠厚正派、安分守己,深受人们的敬重。

同类推荐
  • 花蕊里的子弹

    花蕊里的子弹

    文坛最美的“有脾气的淑女”女性美丽的姿志,批判的激情,作家流动的视角,多重的声音中,美艳红唇滔滔不绝地说出黑色话语子弹。
  • 谁不想被世界温柔相待

    谁不想被世界温柔相待

    暗夜行路,文如灯,自己给自己点亮。迷雾趱程,字如石,一颗心给另一颗心铺就。篇篇如清水,映照的是爱山爱水爱世界。这本书,就这样用文字的方式,疼痛着你的疼痛,悲伤着他的悲伤,憧憬着我们的憧憬,希望着整个世界的希望。让我们一边落泪,一边欢欣,一边明媚,一边忧伤。
  • 有风

    有风

    梦,极其颜色。情人节,好漫长的一天,临风起舞的风衣。大海的声音,月光下的红土地。佛说,我只是你必经路旁的一棵树。
  • 十六夜膳房

    十六夜膳房

    本书巧妙借用民间耳熟能详的孟婆、忘川等元素,以生死之命题搭建美食于情感之间的桥梁,将现代都市人的诸般情感体悟作为丰富食材,烹制出各类让人或感动、或失落、或悲戚、或愉悦的人间料理。你我的失措、爱恨、遗憾、生死,都蕴于每一道食物之中,杂陈人生百味。它在试图还原一个热气腾腾的真相:只要心怀温柔,每个人都会活过很好的一生。
  •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留学是迈上成功巅峰的通途,亦可能是堕入欲望深渊的陷阱。经过一段时间改革开放的熏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已经不只是书斋里的精英,他们更是一个个充满欲望的人、一个个为名利而奋斗的个体,在大洋彼岸深陷于情与爱的踯躅、名与利的挣扎。当象牙塔里也漫入世事的波涛,他们,和你我没有什么两样,背负着为人的十字架,生命永远是不可承受的重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百多年之后,托尔斯泰的名言在一代一代中国留学生的生活中被演绎。生活都能由你选择吗?幸福只要追求就能得到吗?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们以自己的经历向您诠释这一切。
热门推荐
  • 锋刃之魂

    锋刃之魂

    一次秘密的掘墓活动中,两口寒碜的棺材中存放的居然是传说中的一级兵刃之魂——刃仙可以幻化成人,操纵属性力量的最强神兵重现江湖,必定引发动荡然而由于几个小兵的疏忽,危险无比的刃仙居然逃了一个......
  • 天使守护在身边

    天使守护在身边

    既然我无法成为你夏热的清风亦未曾伴你熬过寒冬的冷,那么就让我在你的身后静静地陪着看着..
  • 逆境

    逆境

    趴在草丛里,轻轻扒开小草,崭新的世界,涌入眼帘。
  • 生肖物语:民俗图案中的十二生肖

    生肖物语:民俗图案中的十二生肖

    生肖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文化中赋比兴文学手法的巧妙应用。了解十二生肖文化,有助于我们进入中国民俗文化的玄妙之门。愿沈泓编著的《生肖物语》这本趣味盎然的书带着你走进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精彩世界。
  • 深情不负:甜美娇妻哪里逃

    深情不负:甜美娇妻哪里逃

    第一次见面,她仗着自己擅长柔道,将刚从浴室洗好澡走出来的他给……事后,她才发现这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她工作所在集团的总裁大人。哦,天啊,这该怎么办?废话,当然是赶快逃离案发现场,只希望总裁大人醒来后什么都不记得。但韩倾城却没有想到,在她逃离案发现场的时候,却落下的最为重要的东西……身份证!之后的某天,总裁大人空降分公司。韩倾城只能眨巴着一双大眼睛,笑着说:总裁您好!越景彦唇角一勾:都已经是自己人了,叫我景彦。韩倾城嘴角抽搐,暗暗道:谁和你是自己人啊!
  • 古代穿越之极品俏佳人

    古代穿越之极品俏佳人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蛋蛋”后,然后因为“舍己救人”就突然之间莫名穿越了,竟然穿越成新出生的一大国公主,相貌有着“天仙”般的美称;他,是一大国之君主之新子以及幼嫡子,出生就很聪慧,被立为太子,很受君王喜爱,他也就享尽一世间好到极点的待遇。小时候,他出宫玩耍,结果遭贼人杀害,她碰巧遇见,便挺身而出······于是,他发下誓言“今生定当好好报答她,和,爱她······”然后十年后的他们,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 桃花朵朵开:凤舞天骄

    桃花朵朵开:凤舞天骄

    一缕幽魂在异世醒转,但与生俱来的强势和霸气不改!女主展梓泠,来到这个女尊的世界,历蟠龙之劫,渊龙飞天。一个可怜的小孤儿,被同样还是小孩子的梓泠救下,从此,小白兔宝宝的眼里只有她,为了她,他努力自强自立,终于成为她商场上的得力助手……一个绝世的妖冶神秘的美男,却是为她而生,为她而活,那极致美丽的外表下,却是一个未沾世事人情的至纯至净灵魂……
  • 噬龙虫神

    噬龙虫神

    成神之路,不分武者我虫修士也能成神灭龙帝,捣龙神势必噬灭龙祖。修龙体,尊武者无经脉亦可修体雄踞五州,荡灭魔巢。
  • 万化星帝

    万化星帝

    少年出自山村,为身患疾病未婚妻寻求丹药(回灵丹),走出山村,入灵宗。灵学初成,回归山村,得知伊人已故,得其因,怒杀百匪。..........万族林立的世界,充满危险的灵修路,却看少年,只手遮天,踏天路,焚苍生,闯神域,灭世道。
  • 笔髓论

    笔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