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87400000010

第10章 纵横宝库《战国策》(1)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典籍,因而不是个人著作,没有统一的书名,西汉以前主要以《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等名称流传,刘向考订整理后,认为这些名称都不能概括出书的内容实质,便根据书中涉及的时间大致在春秋末至秦统一之间,又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于是定名为《战国策》。全书按国别汇辑,分别是东周一篇、西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为一篇、中山一篇,共三十三篇。

由于书中所收主要是策士的著述和史臣的记载,所以在古代的四部分类中一直存在分歧,大致而言,当是综合了史、子、集的性质,因此日本战国策研究家河越关修龄“窃谓《策》多战国杂说”(《关修龄战国策高注补正·序》),认为《战国策》思想异常活跃而丰富,但是主要是纵横家思想,在政治上实施纵横长短之术,在语言上驰骋纵横游说之巧,在谋略上尽展韬略阴谋之方。因而,《战国策》在古代被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思想所排斥,但又总是被人们不断地从不同的方面来效法:“录往者迹其事,考世者证其变,攻文者模其辞,好谋者袭其智。”(李梦阳《初刻战国策·序》)《战国策》在今天影响也十分广泛。

世界各国对《战国策》的研究也很重视,如美国阿安伯著有《谋略:战国策研究》、柯润璞著有《战国策及其小说》、捷克普实克著有《战国策新解》、日本横田惟孝著有《战国策正解》等。

长短纵横

长短纵横之术是从《短长》、《长书》而来的,司马迁说:“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纵横家在进纵横之策时,往往要论述纵横各自的短长,但是这种短长又因时因人而不断变化,而且在具体实施时,突破了纵横本身的局限,向政治等方面延伸。因此,由纵横策的短长而发展成为一种“权变”的谋略。纵横家主要用来指导君主驯服臣下、处理内部纠纷、解决外交困境、争夺军事胜利等。其核心是“一切为之权变”。

公仲好内,颜率好士

【原文】

颜率见公仲,公仲不见。颜率谓公仲之谒者曰:“公仲必以率为阳也,故不见率也。公仲好内,率曰好士;仲啬于财,率曰散施;公仲无行,率曰好义。自今以来,率且正言之而已矣。”

公仲之谒者以告公仲,公仲遽起而见之。

【译文】

颜率拜见公仲,公仲没有接见他。

颜率对公仲的传达官说“公仲一定认为我华而不实,所以不接见我。公仲好色,而我却说自己好士,公仲对钱财吝啬,而我却说自己博散好施,公仲行为不正,而我却说自己急公好义。从今以后,我将直言不讳评价他的行为了。”

公仲的传达官把这事告诉了公仲,公仲赶紧起身,去接见颜率。

主圣臣贤,各得其所【原文】

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遇夺釜鬲于途。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乃惭,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常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

“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吁!何君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夫人生手足坚强,耳目聪明圣知,岂非士之所愿与?”应侯曰:“然。”蔡泽曰:“质仁秉义,行道施德于天下,天下怀乐敬爱,愿以为君王,岂不辩智之期与?”应侯曰:“然。”蔡泽复曰:“复归显荣,成理万物,万物各得其所;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天下继其统,守其业,传之无穷,名实纯粹,泽流千世,称之而毋绝,与天下终。岂非道之符,而圣人所谓吉祥善事与?”应侯曰:“然。”泽曰:“若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亦可愿矣。”

应侯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曰:“何为不可?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无二,尽公不还死,信赏罚以致治,竭智能,示情素,蒙怨咎,欺旧交,虏魏公子卬,卒为秦禽将,破敌军,攘地千里。吴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

大夫种事越王,主离困辱,悉忠而不解,主虽亡绝,尽能而不离,多功而不矜,贵富不骄怠。若此三子者,义之至,忠之节也。故君子杀身以成名,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家之福也。故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惑乱。是有忠臣孝子,国家灭乱,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故天下一起君父为戮辱,怜其臣子。夫待死之后可以立忠成名,是微子不足仁,孔子不足圣,管仲不足大也。”于是应侯称善。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蔡泽相秦王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刚成君。秦十余年,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译文】

蔡泽被赵国驱逐以后,因而想去韩国或魏国,不料在途中被人抢劫了他的炊具釜、鬲。正在困顿的时候,蔡泽听说应侯范雎所荐用的郑安平、王稽都获重罪,应侯内心惭愧不安。于是,他西去秦国,准备拜见秦昭王。去秦国之先,蔡泽派人四处扬言,以激怒应侯,他这样说:“燕国人蔡泽是天下才智杰出的俊士,他一见到秦王,秦王必会任命他为相国,将夺去您的相位。”

应侯听说后,派人找来蔡泽。蔡泽进来后,只对应侯拱手施礼,应侯心里很不痛快,以后又见他态度傲慢,便责问他:“您曾扬言要取代我为秦相,真有这种事吗?”蔡泽回答说:“是的。”应侯说:“愿听听您的道理。”蔡泽说:“啊!

您的认识为什么这样迟钝呢?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更迭,各任其事,人也应该动、静、屈、伸各依其时。人生下来手足坚强,耳聪目明,心智颖慧,这难道不是有识之士所希望的吗?”应侯说:“是啊!”蔡泽说:“具有仁心,坚持正义,行仁义之道,施恩惠于他人,对这样的人,天下的人内心喜悦,便心怀敬爱,都愿意尊他为君王。这难道不是明智之人所期望的吗?”应侯说:“是的。”蔡泽又说:“既富且贵,显赫荣耀,善治万事,各个人都能享尽天年,每个人都不会夭折。天下人民都能保持他们的传统,维护他们的业绩,传给无穷的后代,名实兼而有之,恩泽流传万年,受人永远赞美,和天地同其始终,虽说这不是施行仁义的结果,不也是圣人所说的吉祥善事吗?”范雎说:“是的。”蔡泽说:“例如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他们最后也都完成了他们的愿望了吗?”

应侯知道蔡泽是为了要使自己陷于窘境,于是,趁此机会以问为答,说:

“为什么不可以?说起商鞅辅事秦孝公,终身尽忠,绝无二心,公而忘私,赏罚分明,秦国大治,竭尽智能,表露赤心,然而却招致秦国人的怨恨和责难,他为秦国而欺骗老朋友,俘虏魏公子卬,最后终于为秦国擒获魏将而大破魏军,扩充疆土达千里之多。吴起辅事楚悼王,绝对不以私损公,更不用谗言来隐蔽忠节,每当遇到应行的大事,就不顾毁誉,一心想要使君王成就霸业,国家富强,而且不畏惧一切灾祸和邪恶势力。大夫文种,辅事越王勾践。当君主陷于困辱惨境时,他忠心爱主而不懈怠,君主虽然被敌人俘虏,仍然竭诚尽智没有背弃国家,而且功劳再多也不夸耀自己,即使富贵也不骄傲。像以上这三位忠臣,可以说是义行的极致和忠贞的典范。所以,君子总是以牺牲性命来完成仁义大节的,只要是大义所在,即使牺牲生命也无所懊悔,为什么不可以呢?”蔡泽说:“君主圣明,而且臣子贤能,这都是天下人民之福;君主英明,臣子忠贞,这是国家之福。父亲慈爱,儿子孝顺,丈夫讲信义,妻子有贞节,这是家庭之福。

然而比干忠君爱国,却不能维护殷朝的存在;伍子胥虽然贤能,却不能使吴国保存不灭;太子申生虽然孝顺,而晋国仍然不能避免内乱。这就是虽然有忠臣孝子,国家仍旧不免灭亡骚乱,这是什么道理呢?主要是没有明君、贤父来采纳忠言良策的缘故。所以,天下因为君父不仁不义而蒙羞,臣子也因此而难免受其害。假如一定等到死才能尽忠成名,恐怕就连微子也不足以成为仁人,孔子也不足以成为圣人,管仲也不足以成为伟人。”应侯听后,认为蔡泽的话很对。几天后,应侯入朝对秦昭王说:“在臣的宾客中,有一位是刚从崤山东面来的,他的名字叫蔡泽。这个人能言善辩,臣所见过的人实在很多,但是没有一个能够赶得上这位辩士,臣实在远不如他。”于是,秦昭王就召见蔡泽,经过一番交谈之后,昭王对他很满意,当即拜为客卿。应侯就称病不朝,并且请昭王允许辞去相国职位。昭王一再挽留他,他说他的病很严重,昭王最后终于接受他的辞呈。昭王就采纳蔡泽新进的策略,任命蔡泽为秦国相国,往东吞并东周。

蔡泽出任秦国相国几个月,就有人开始诽谤他,他害怕因此身遭不测,也赶紧装病辞去相国职位,秦昭王封他为“刚成君”。以后蔡泽又在秦国居住了十多年,历经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最后还在秦始皇朝任职。他也曾为秦国出使燕国,三年之后使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

内固其威,外重其权

【原文】

范雎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战车千乘,风度际百万。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霸王之业可致。今反闭而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国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王曰:“愿闻所失计。”雎曰:“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之则害于秦。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则不义矣。今见与国之不可亲,越人之国而攻,可乎?疏于计矣!昔者,齐人伐楚,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之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诸侯见齐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主辱军破,为天下笑。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藉贼兵而赍盗食也。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则天下莫能害。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

王若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赵强则楚附,楚强则赵附。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可虚也。”

王曰:“寡人欲亲魏,魏所变之国也,寡人不能秦。请问亲魏奈何?”范雎曰:“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于是举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请附。

曰:“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王不如收韩。”王曰:“寡人欲收韩,不听,为之奈何?”范雎曰:“举兵而攻荥阳,则成皋之路不通;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魏、韩见必亡,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王曰:“善。”

范雎曰:“臣居山东,闻齐之内有田单,不闻其王。闻秦之有太后、穰侯、泾阳、华阳,不闻其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专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处不报,泾阳、华阳击断无讳,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者,下乃所谓无王已。然则权焉得不倾,而令焉得从王出乎?臣闻:‘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裂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国弊,御于诸侯;战败,则怨结于百姓,而祸归社稷。《诗》曰:‘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淖齿管齐之权,缩闵王之筋,县之庙梁,宿昔而死。李兑用赵,灭食主父,百日而饿死。今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泾阳佐之,卒无秦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已。臣今见王独立于庙朝矣,且臣将恐后世之有秦国者,非王之子孙也。”

秦王惧,于是乃废太后,逐穰侯,出高陵,走泾阳于关外。

昭王谓范雎曰:“昔者,齐公得管仲,时以为仲父。今吾得子,亦以为父。”

【译文】

范雎说:“大王的国家,北有甘泉、谷口,南绕泾水、渭水,右有陇坻、蜀山的险塞,左有函谷、崤山的阻隔,有战车千辆,勇士百万,凭秦兵的勇悍,车骑的盛多,用这样的实力来对付诸侯,就像驱使良犬韩卢去追逐跛足的兔子一样,霸王之业拱手可得。现在您却紧闭关口,不敢出兵对付崤山东面的诸侯,这是因为穰侯魏冉替国谋划不忠,大王决定大计也有所失误的缘故。”

秦王说:“请您告诉我,我所决定的大计有哪些失误?”范雎说:“大王越过韩、魏,去进攻强齐,这是打错了主意。因为少出兵,就不足以损伤齐国;多出兵,又对秦国有害。我猜测,大王的计谋是:自己少出兵,而让韩、魏全力以赴对付齐国,这样是不合适的!现在的情况很清楚,盟国是不可信赖的,又越过别的国家去进攻敌国,这样怎么可行呢?实在是疏忽失算了。从前,齐国越过别国,去攻打楚国,在垂沙一战中,战胜了楚军,杀掉了楚将,又开辟了千里的领土,结果是没有得到尺寸之地。难道是齐国不想扩充土地吗?不是的。这是因为形势不可能让齐国得到土地。诸侯见到齐国疲弱,君臣之间又互不信任,于是出兵进攻,结果齐国君主受辱,军队惨败,被诸侯耻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齐国越过别的国家去进攻楚国,却让韩、魏两国乘其疲惫而得渔翁之利。这就是所说的‘把武器借给贼寇,把粮食送给强盗’,让自己受害,让别人得利的愚蠢做法。大王不如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这样,得了一寸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寸土地,得了一尺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尺土地。可现在您不这样做,却去实行远攻,这不是大错了吗?况且,从前中山国方圆五百里的土地,被赵国灭亡以后据为己有,成就了功业,显扬了名声,得到了好处,诸侯都不能侵犯。现在韩、魏两国处于中原之地,是天下的中枢。大王如果想建立霸业,必须使韩、魏两国亲附,而让秦国掌握天下的中枢。这样,可以威胁楚、赵两国。如果赵国强纵横家词条大就使楚国亲附秦国,如果楚国强大就使赵国亲附秦国。楚、赵两国都亲附秦国,齐国就必定害怕秦国,也一定会言语谦恭,用大量钱财来讨好秦国。齐国既已亲附秦国,到那时,灭亡韩、魏两国只是举手之劳罢了。”秦王说:“我是想让魏国来亲附,可是魏国反复无常,我不能使它亲附,请问如何才能使它亲附呢?”范雎说:“您可以言语谦恭,多给钱财去讨好它;这样不行,就割地送给它;还不行,就出兵讨伐它。”

秦王于是出兵进攻魏国的邢丘,攻下了邢丘,魏国终于要求亲附秦国。

范雎又对秦王说:“秦、韩两国接壤,地势像锦绣一样地交错。韩国对秦国来说,就像树心生了蠹虫、人患了心腹之病一样。一旦天下发生变故,对秦国为害最大的莫过于韩国,大王不如先去制服它。”秦王说:“我想制服韩国,可是,韩国不听从,怎么办呢?”

范雎说:“可出兵进攻荥阳,这就能使去成皋的道路不通了;北面切断了太行的道路,就能使上党的援兵被截住。这样,大王一出兵,就可将韩国分隔为三段,互不照应。韩国见自己必定灭亡,哪有不听从之理呢?如果韩国听从大王,那么大王的霸业就可以建成。”秦王说:“好!”

同类推荐
  •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我们常常会在不经意 间被潮流和流行风尚所吞没,成为没有思想的躯壳,然后在信息的丛林中变 得无所适从,从而感到生命的彷徨和杂乱无章,在喧嚣中把我们本应体验的 美好人生悄然错过。这时候,我们极需要一种让一切归于平静的温婉与淡定 来放置真我,我们这才发现,一切原来那么简单——成功是那么简单,快乐 是那么简单,幸福也是那么简单。 南怀瑾大师把老子、庄子、孔子等先哲的智慧,以通俗的方式娓娓道来 ,趣味横生。他谈儒学,说道家,讲禅宗,评世间百态,论人生种种。
  •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这本《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命书经典”系列之一。《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古文逐一对译成白话,并加上必要的提示。《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中明显错误之处在遵照原义的基础上予以订正。书中的错字、繁体字等一律改正为简化字,但原书中有的论述虽有欠妥之处,为忠于原著,则不予改动。
  • 孟子的智慧

    孟子的智慧

    《孟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儒家经典。《孟子》原文七篇并无上下之分,亦无章次之别。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治国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济天下,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一书的总体特色是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他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辞犀利,呈现出凌铄一切之势。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热门推荐
  • 鬼媒人之红线阴媒

    鬼媒人之红线阴媒

    作为一个鬼媒人,我参加了许多光怪陆离的冥婚,总觉得身边多了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它们是什么呢……
  • 独家溺爱,缠上失忆新娘

    独家溺爱,缠上失忆新娘

    相恋五年的未婚夫,和别的女人有了孩子!黎沐晨悲愤买醉,却被陌生男人圈进怀里,“跟我结婚,我给你想要的一切!”他,帝国总裁,叱咤风云,要娶她这个单亲妈妈为妻?等等!这个男人,这张脸,不就是他们家乐宝的升级版吗?!
  • 流浪在无限世界

    流浪在无限世界

    个体,究竟可以成长到什么地步?一代过去,一代又来,而宇宙永远长存。悄无声息的,从舞台上退下吧,你的生活,没有意义。
  • 穿西物语

    穿西物语

    当尝到过幸福,又怎能容忍孤独?当邂逅了彼此,又怎能安然放下?明明深爱着对方,却依然不肯说出来,只能相互暗示。明知对方已知自己心意,却仍坚持让对方先告白。
  • 心灵鸡汤大全集(超值金版)

    心灵鸡汤大全集(超值金版)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许多风景我们无法亲自体验,有许多路途我们无法一一走过,有许多人我们无法相识相知,有许多情感我们无法细细体会。然而,当你手捧这本书的时候,会马上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拥有一份意外的收获,它将帮助你在古今中外的时空隧道里任意驰骋,在人生情感的喜怒哀乐里信步徜徉。关于幸福、关于快乐、关于成功、关于爱情、关于婚姻等等话题,本书里每一篇美文向你娓娓道来。点点滴滴的哲理感悟与情感体验,清新、温暖、隽永。它们就像一道道穿透忧伤的阳光,悄无声息地温暖着你我的心房。你的心灵因此而更加朗润,你的生活因此而更加幸福,你的人生因此而更加成功!
  • 暧昧大英雄

    暧昧大英雄

    你是想做一辈子懦夫,还是做英雄?哪怕,只有三分钟!你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勇气,而是来自心底的呐喊!只为惊醒沉睡的血性。来吧,做一个英雄,哪怕,只有三分钟!平凡都市青年陈平无意中获得异能,本想借此机会发发小财,泡泡美妞,没想到这异能一天只能维持三分钟。且看陈平如何用这三分钟异能征战都市,如何做一个三分钟大英雄。
  • EXO之当我遇见你

    EXO之当我遇见你

    女主【顾颜】被老妈送去韩国读书后,通过LeaderSuho,认识了EXO,随后也和EXO的成员们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后来成为SM公司女团D.L.X的一员【后改名为崔宥真】,从此开始了属于她和小伙伴们的故事。【本文完结后放番外。
  • 组织心理与行为管理概论

    组织心理与行为管理概论

    以人为本,促进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发挥是实现组织持续创新的关键。本书从人是管理的核心入手,紧紧围绕着工作环境中的员工,循序渐进地以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展开对人及人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剖析和探讨。本书根据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实效性的训练,将工作情景中的管理者与员工的内隐心理与外显行为改善有机结合为一体,以创造创新型组织。本书的重要特色在于全面考虑组织中人的各类心理表现,既从管理学的视角来揭示心理预测行为,又从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人的心理微妙变化以及在组织和群体中的心理与个体心理表现的不同,是从管理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来阐述心理与行为的。
  •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志愿: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在确立了这个志向之后,他的生命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为家国民族而四方奔走,风雨无阻,毫不游移。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呈现在后人面前。
  • 文明进化之旅

    文明进化之旅

    父母姐妹离我而去,是师傅救了我。大仇未报,我却在陌生的星空下醒来,身边再无相识的一切。王的召唤令我受宠若惊,可他却要我统一这混乱的蒸汽时代。我没有选择。因为王说,男人的世界是星辰大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