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85700000025

第25章 附录:“艺术家命中注定只能受雇于美神”①(1)

钱 虹

最早知道旅法华文女作家吕大明的名字,是在1995年10月下旬。那时,复旦大学台港文化研究所所长潘旭澜教授还健在,他和陆士清教授在宝钢宾馆主持一个名为“首届世界华文女作家创作研讨会”,在赴会代表名单中就有吕大明女士。不料,等复旦大学派来的车子把我和王振科先生、朱蕊女士送到宝钢宾馆之后,虽然在会场中见到了从美国来的丛甦女士、从新加坡来的尤今女士、从马来西亚来的戴小华女士、从香港来的周蜜蜜女士等诸位故友,让我喜出望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此时吕大明女士已去了北京,不能参加这次研讨会了。这次无缘见到心仪已久的吕大明女士和泰国华文女作家梦莉女士(她也因为有事未能来沪),多少还是有些许遗憾。这两位可都是世界华文文文坛上擅写散文,尤其是美文的高手啊!

①本文在搜集文献以及写作过程中受到“同济大学促进对德学术交流基金资助”,特此鸣谢。

遗憾不仅于此。已在台湾出版过多部散文集且名闻遐迩的吕大明,在海峡的这一边,当时还未能出版过一部散文专集。虽然她的《流过记忆》《伏尔加河之梦》《尘世的火烛》三部散文集,后来分别于1995年12月、1997年8月和2000年3月在她魂牵梦绕的大陆故土问世,但仍然未能引起中国文坛的瞩目与评论家们的重视。她与她那些用心书写下的散文,当年她刚在台湾“小荷才露尖尖角”时,就被从法国来台主持光启社并慧眼识珠地出版其散文处女集的巴黎大学文学博士顾保鹄神父,誉为“你的散文字字珠玑”①的美文作者,在大陆的关注者与研究者至今仍不多见。打开百度搜索引擎,能搜索到的有关华文女作家吕大明研究的论文,竟然只有20世纪90年代初发表于《华文文学》的《吕大明散文评析》②等寥寥可数的一两篇。这使我为这位以“艺术家命中注定只能受雇于美神”③自勉,“依然向往一种优美的意致”④的散文家及其美文“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命运颇感不平。

①引自吕大明:《断片》,《尘世的火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63页。

②赵顺宏:《吕大明散文评析》,载《华文文学》1993年第1期。

③此处转引自张瑞芬:《星光与月明的交响曲———论吕大明的散文》,《五十年来台湾女性散文·评论篇》,台湾麦田出版社,2006年版,第260页。在吕大明的散文新作《殡葬的滨簪花》中,她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文字略有差异,其中提到“‘美’也是一帖灵药,我又想起一位才情华茂的年轻教授所说的话:‘看来,艺术家只能受雇于美神’”。

④吕大明:《美的尺度》,《尘世的火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32页。

“谷满山径迴”

机会终于来了。2008年下半年,我终于收到了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的《图书约稿(出版)合同》,由我负责主编出版一套“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并挑选作者与篇目。于是,吕大明等海外华文文坛知名女作家就成了我圈定的第一批入选作者。不久,我与远在法国巴黎郊区凡尔赛的吕大明女士取得了联系。她得知她的散文集将入选“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后十分高兴。她在电话中感慨不已,说自己近年来因患气喘等疾病缠身,体质极差,每日服药,现在已很少能出远门,与外界的联系也稀疏了。我想着她曾经在散文中描摹自己平素除了读书写作以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旅行和拜谒名人故居。她写下了那么多情景交融、美不胜收的游记小品,如《游园》《冬之旅》《夏蒂拉随笔》《万象纷呈》等等,都是她抒发旅行和拜谒名人故居观感中的情思与诗意的美文。可是如今,她却为疾病所困,不得不放弃外出旅行的计划,该是多么无可奈何。那一段时日,她经常打来电话,我们一聊起来就是个把钟头,讨论的话题最多的是当今社会为何对“美文”显得疏离。我知道她崇拜“美”,眷恋“美”,为了追求“美”的文学艺术她愿意肝脑涂地,甚至不惜放弃一切物质享受。她在《我的生活艺术》中说过:“我生性爱美,醉心于一切美的事物,在《游园》、《绝美三帖》、《散步,在美的领域中》、《美的尺度》等篇文章里也多少发抒了我对审美的看法,对美的寻根溯源,与对美近于悱恻般的爱恋”①。她在散文中侃侃而谈“女人与美”、“大自然与美”、“文学艺术与美”、“服饰与美”、“风度谈吐与美”(《美的尺度》);写“有月光的晚上”之幽美、写“三生石与‘情’和‘缘’”之凄美、写“春天(美丽的东西)不久留”之朦胧美(《绝美三帖》)……总之,都离不开“美”。而在当下,像这样一门心思赞颂美、想留住“握不住”的美的散文,是越来越少见了。这也是我首先想把她的散文收入“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的原因所在。我爱读“美文”。

不久,就收到了她寄自法兰西的一大包剪报,绝大多数是她近年来在台湾香港数家报刊上发表、未曾结集出版过的散文新作。虽然略显零乱,但这些新作凝聚着她一以贯之尊崇并痴恋美的文学主张:艺术家命中注定只能受雇于美神。看得出来,她“依然向往一种优美的意致”。我为她对美的如此执著而深深感动。于是,我为她这些大都还未能结集的散文做了重新编排和整理,分为“巴黎的跫音”、“牧神的午后”、“月光的玄想”和“时间的伤痕”四个专辑。这些散文中,除了《世纪爱情四帖》《来我家喝杯茶》等几篇堪称美文经典的旧作之外,其余皆为1996—2008年发表于台港数家报刊上的散文新作。

“飘然天外游”

吕大明,这位名字往往容易使人误解其性别的华文女作家,

①吕大明:《我的生活艺术》(自序),《尘世的火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13页。 1947年12月21日生于福建省南安县。不久,襁褓中的她即被家人带去台湾。她在台湾的青山绿水中汲取日月精华与文艺营养,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克己礼让、谦和善良与浪漫唯美、温文尔雅的遗传基因,得到了充分浸润与发扬光大。人们看她文中显露出来的那种优雅与高贵的气质,误以为她出身名门贵族,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她在2006年发表的《繁华如梦鸟惊啼》中说,“我母系家族,诗礼传家,是乡中望族,我父系家族出身寒微”。她的父亲生于贫寒之家,“饥寒交迫的景况如影随形,紧紧缠住父亲的童年,少年,穿着破旧的棉絮袄子,一年四季光着脚,当没有热腾腾的番薯块充饥的时候,只好躲进破棉被里早早入睡”,“童年的困境使父亲发愤苦学,他是校中最优秀的孩子,年年名列前茅”。(《繁华如梦鸟惊啼》)抗战时期,她父亲出任福建安南永德边区抗日自卫团司令;接着又担任福建安溪县县长、福建省政府参议顾问等职。其父虽一生戎马倥偬,但晚年的他还是露出了吟诗赋词的真性情。在《夏蒂拉随笔》中,作者记叙了在法国枫丹湖畔木屋的火炉旁,古稀之年的老父亲诗才敏捷地一口气就写了六首旧体诗,作者戏称其为“七步成诗”,“觉得其中颇有神来之笔”。

而出身于“诗礼传家”、擅长古词雅韵、著有诗词集《缣痕吟草》的母亲,对于长女文学潜能和艺术气质的开发和熏陶,更是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慈爱的母亲不仅是一位善于填词赋诗的才女,她更是一位培育女儿热爱中国文学的良师益友。多年之后,吕大明深情地回忆道,“在文学创作中,文学界诸大师都是我的典范师表,但最早最初的启蒙师却是我的慈母”(《人间最后的旅程》);“如果没有母亲,我不可能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我成长的乡土台湾,也深深埋下我文学的根底……”“月明星稀的夜……母亲教我读湛方生(东晋诗人———笔者注)的《秋夜》,他的辞赋具有南朝抒情小赋的风格”(《我生命中最初的梦痕———文学、乡土、母亲》)。有趣的是,潜移默化之下,母女俩都成了地地道道的“红迷”,连“有一回母女散步见到一处临水的飞檐亭阁,就如见了《红楼梦》大观园的一景”(《散步,在美的领域中》)。慈母不仅是文学上的启蒙导师,还是儿女们儒雅性情的无声榜样,吕大明后来在散文中多次提及慈母对她少女时期良善人格与温婉脾性的熏陶:“母亲是世间少有的性情中人,她生活在一个恬淡、温柔、知足的心灵世界:她自己营造的世界,‘香暖绣阁压金线,夜静小窗学咏词’是她闺秀气质。在人世颠沛沧桑之中,始终能保持一颗与落霞、云树、松风、竹韵相依偎的心情,在成长岁月中,我们这些儿女就没听过母亲大声斥责,或说出一句不好听的话。”2000年11月,身染重疴的母亲对从欧洲飞去美国佛州探病的女儿说:“你是我的影子,你是我的翻版,你多么酷似我……”(《人间最后的旅程》)知女莫如母。吕大明说话轻声细语,为人善良谦和,处世温柔敦厚,具有大家闺秀温文尔雅的高贵气质,正是得自母亲的性情真传。母亲的美德和慈爱还体现在她对于儿女“离巢”飞翔的渴望和理想给予充分尊重、默默筹划与倾囊支持,“有一个夏夜,母女共同漫步在淡水河畔。母亲知道我有出国求学的打算”,“自从那个夏夜,我慈爱的母亲每做一件事,都是为我远行而默默筹划,偷偷为我存钱,当成我远行的盘缠,将一串她最喜爱的珍珠项链藏在箱底,作为我未来婚礼的礼物,将她的诗册和墨迹抱在系着缎带的纸盒里,留着我日后纪念……”(《怀念逝去的海棠草》)。

在这样一个温情脉脉、相亲相爱并充满文学艺术氛围中的家庭中长大,被父母视作“金枝玉叶”的吕大明,“始终拥有‘圆梦’的环境”,“终究能守在文学的象牙塔里,玩赏珠匀玉润的字句。”(《繁华如梦鸟惊啼》)少女时期的她,便开始对缪斯女神顶礼膜拜。她加入了名师荟萃的耕莘文教院青年写作班,并且很快崭露头角。1966年,正在台湾“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就读的吕大明,以其散文《秋山,秋意》获耕莘文教院写作比赛散文组亚军,并获得了评审之一的散文名家张秀亚的欣赏。1968年,她的第一部散文集《这一代的弦音》,由散文名家张秀亚亲自作序,其中盛赞作者抒写性灵,如晨光中山径上的寻芳者,是“这一代弦音中动听的音符”①。从此,她便有了“小秀亚”之美誉。不久,此集即荣获台湾幼狮文艺文学奖首奖。1969年她大学毕业后,历任台湾光启社节目部编审和台湾电视公司基本编剧,先后编写过《孔雀东南飞》等广播电视剧200多部。然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她渴望去新的文学天地间翱翔。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研习博大精深的西方文学艺术,也为了心仪已久的美丽梦想的追求与向往,她在母亲的默默筹划与无私支持之下,毅然漂洋过海,远赴欧洲,入英国牛津大学高等教育中心研修。1977年进入英国利物浦大学攻读,并于70年代末获得硕士学位。后来又就读于巴黎大学博士研究班。此时,具有中国古典文学深厚底蕴的她如鱼得水,自由遨游在灿烂辉

①转引自张瑞芬:《星光与月明的交响曲———论吕大明的散文》,《五十年来台湾女性散文·评论篇》,台湾麦田出版社,2006年版,第258页。煌、优美高雅的西方文学艺术之中,沉浸在欧陆古朴宁静、温馨友善的风土人情之间,并且甘之若饴,乐此不疲。她在欧陆写下了大量融合中西文化、出入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散文佳作,出版了散文集:《大地颂》(台中,光启出版社,1977)《英伦随笔》(台北,尔雅出版社,1980)《写在秋风里》(台中,台湾新闻处,1988)《来我家喝杯茶》(台北,尔雅出版社,1991)《南十字星座》(台北,三民书局,1993)《寻找希望的天空》(台北,三民书局,1994)《冬天黄昏的风笛》(台北,三民书局,1996)《几何缘三角情》(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以及90年代中后期在大陆出版的《流过记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伏尔加河之梦》(青岛,青岛出版社,1997)《尘世的火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等。

2009年1月,我跟着旅行团一行到了巴黎。先是见到了正在巴黎留学准备考试的儿子,然后在巴黎郊外凡尔赛宫门前终于匆匆见到了吕大明女士。在瑟瑟寒风中,只见她身形纤细瘦弱,乍看上去宛如林黛玉般弱不禁风的模样,然而谁能想象,她那纤弱的身躯中竟包含着一颗对于美的文学艺术追求不息的高贵与痴恋的心灵。为此,她不惜“异乡飘零”,一次次举家迁移。她说自己之所以离开英伦来到巴黎,只为了心中珍藏的对“巴黎这座艺术之都怀着神往的梦”,她在到达之后很快就“迷失在巴黎这座美的迷宫中”,“罗浮宫的珍藏,达赛博物馆印象派大师的画、罗丹的雕刻艺术、歌剧院、协和广场前的喷泉、埃菲尔铁塔、凯旋门、香榭丽舍大道……巴黎是人类心灵活动的具体化,是精神美的最高点”。(《我那异乡飘零的家》)之后移居凡尔赛小城,只因“在惊鸿一瞥中就爱上了这座早年只是皇家围猎的庄园,现在它却是世界上最美最古典雅致的皇宫之一,而环绕这座皇宫的高大的梧桐树,以及窄胡同里那散发悠远岁月寒香的古玩、雕塑、古画、瓷器、珠宝、服装的小店,也那么吸引我”(《我那异乡飘零的家》)。于是,她卖掉了英国伯肯赫德宽敞舒适的深宅大院,一家人移居优雅而又古典的凡尔赛小城,住在一间并不太宽敞的公寓内,一住就是近二十年。

吕大明真像一只为追逐光明而奋不顾身的翩翩起舞、优雅浪漫的飞蛾。

“形神随意来”

同类推荐
  • 橡皮爱情:商品经济下非常态的两性关系

    橡皮爱情:商品经济下非常态的两性关系

    当12点钟声响起,爱情褪去浪漫的外衣,剩下的又是什么呢?让御姐为你揭露伪善爱情和男人的那点心思,给你的爱情打下一针镇定剂,免遭物欲滥情毒害。
  • 女人幸福一生的秘密:与男人相处的99法则

    女人幸福一生的秘密:与男人相处的99法则

    本书将教会你如何在男女互动的游戏中把握主动权。其实,细细品来,这其中的奥秘本没有想象的那般高深:恋人间偶尔的一次失踪,将带回浓浓的爱;铺开一方信笺,写满爱的心事,幸福就是如此;收好曾经的感情秘密,现在和未来,才是两个人应该共同分享的;上司的秘密永远不关你的事,不该知道的就不要知道;酒可以给你万种风情,但只有微醉的状态刚刚好……一切都可以成为捕捉幸福的着力点,有些是特定场合里需要注意的,有些是增加些智慧就可以轻松应付的,有些是需要换位思考后水落石出的,称心如意,就是这般简单。
  • 帮助太太做女人

    帮助太太做女人

    男人心目中的太太是有一定独立性的女人。她们有自己的职业,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们不苛求女人在在事业上取得多么辉煌的成绩,但是并不喜欢完全失去自己事业的女人,不喜欢完全依赖他们,把所有压力都放在他们肩上的女人。她们应该是走钢丝的平衡高手,能够游刃有余的在事业女性和贤妻良母之间自由游走,一方面不会为了婚姻、为了家庭盲目的牺牲自我,失去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不会将全部时间和经历投入到事业上,于家人不顾。
  • 爱情的围墙

    爱情的围墙

    爱,是最美、最自然的感情。许多人认为爱情只是彼此本能的一种牵引,不需要任何方式上的改进和努力。却不知爱情也需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有时,一个关键的技巧,便助你赢得如意爱情。
  • 不抱怨的婚姻

    不抱怨的婚姻

    全书以自然朴实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了夫妻二人如何做个好妻子、好丈夫,在家庭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婚姻,让婚姻时时保鲜;夫妻二人如何化解矛盾及化矛盾于未然;在困境中夫妻该如何相互搀扶着共渡难关……让处于“围城”中的夫妻不再烦恼困惑,也让迟迟徘徊于“围城”之外的男女消除心灵恐惧。从相识、相知、相爱,到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每对男女都希望自己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但现实是,虽然每个人结婚时的初衷都是一样的,但结果却截然不同,一样的婚姻愿望,却有着不同的结果。
热门推荐
  • 狂龙军团

    狂龙军团

    受天界邀请,参与了神魔大战。生死如何,请看下文!军团长星月帆因英俊的面容及超强的实力,吸引了众多的美女爱慕,而思想专一的他,在众女之间又将如何表现呢?
  • 爱情危机

    爱情危机

    专注而飞快的将戴着薄手套的手指在电脑键盘上移动着,穿着一身夜行衣、脸上蒙着黑面罩的人,唇角掠过一抹浅笑。十分满意的注视着电脑荧幕,在看见指令被执行后,为自己的杰作吹了声低低的口哨。抬腕看了看表,柳眉高耸了起来,亮灿灿的眼眸移到一旁显示红外线防盗系统的红灯上。精灵的眼珠子骨碌碌的转动,抿唇轻笑着,顽皮的抬起纤小的手掌轻巧的在红外线上晃过,震耳的警铃立即响了起来。顿时整栋夜星大楼全部亮了起来,嘈杂的人声向二十八楼快速的聚了过来。那人暗骂,“呵!白痴。”随即又作了个可爱非凡的超级大鬼脸。她那服帖的夜行衣上柔美的曲线、纤细的身形及灵动活泼的大眼睛,俨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女人……
  •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这是新周刊总主笔肖锋近年来对中国社会的观察与记录。新世纪的中国社会,已然进入了一个魔幻时代。老辈人与新世代,大城市青年与城青年,时时处处彰显着这个时代的分裂。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都较之从前截然不同。如何评判这些变化,如何在这个变化的大时代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万象,作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从业多年的资深媒体观察者,一个有深刻忧患意识的60后对中国社会的思考,给了解当今中国社会提供一种视角。每个人都操心自己的小日子,大时代的变革才会到来。
  • 逆袭无良殿下

    逆袭无良殿下

    她,绫野依是一个孤儿,表面看起来天真无邪但却是一个内心腹黑的少女,他,千叶真白是一个内心孤寂的少年,他因为她单纯的一句‘小白,你是我一个人的哦’却打开了少年封闭的心。她再跟好友安藤薇恩来到艾斯特皇家学院的第一天自己的真实身份便被他人识破,为了不暴露身份而被迫加入‘美男团’刚去的第一天就跟‘美男团’的人发生了点冲突,但没想到的是他们跟自己的身份其实是一样的,总是在夜晚来到美男团的冷清少年是谁?又是谁在背后操控着这一切?
  • 追爱

    追爱

    花心是苏亦喻的痛恨,有钱是苏亦喻的厌恶,美男?她不稀罕。她想要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对自己好的男人,可是因为手机却惹来了一个牛皮糖似的美男、有钱、花心三位一体的极品男人,一个追、一个躲,却终究躲不过命运的安排,躲不过自己的心,躲不过某人死都要追到她的决心。
  • 珍惜生命

    珍惜生命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揭示客观之命的著作,主要分为珍惜生命和时空经穴文选这两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了:生命的重要性、生命的本义——变化和延续、生命的表现形式和状态、生命的力量、养生的真义等。
  • 网游之乱魔神话

    网游之乱魔神话

    这是一个充满血腥、战争的游戏,原本极为平凡的他,放在广大的玩家中都是那么普通的角色,却因为一次意外而来的机遇,发生了改变。渐渐地使他的游戏人生变得不在平凡。就像一颗耀星,在乱魔大陆上闪现,震动四方,开启他辉煌的人生篇章。从此,曲曲折折、阴谋彼现、奋勇拼杀,一步一步的崛起,踏上强者的巅峰,执道天地于手中,开创出不朽的神话传奇。
  • 《虚空王者》

    《虚空王者》

    一次意外让少年重新获得能力在这个末法的时代,科学超能力应运崛起仙武,魔法,科学,这个里都有~
  • 男人成大事必备的9种资质

    男人成大事必备的9种资质

    本书收集了男人成大事必备的九种资质,如善于交际懂得网织人际关系、敢于开拓创新、风度与魅力兼具等,并强调了如何改变、如何让男人提高自己的能力。
  • 拽小姐嫁给我

    拽小姐嫁给我

    “羽翎,原谅我,好么?”他为了她不惜放下自己的尊严,只为求她原谅“滚,我再也不要看见你”她被伤害的遍体鳞伤,为何总有人会去揭开那快要痊愈的伤疤再撒把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