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1500000002

第2章 导论(2)

挚虞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诗体演变的脉络。中国诗的源头是《诗三百》,而《诗三百》中诗的体裁句式绝大多数是四言。从语言的角度看,四言诗具有整齐稳重的特点,在变化上也显得相对简单,这种简单性正与人类早期语言表达的简单朴素相一致。从音乐的角度看,也是如此,早期人类的乐感,无论是旋律还是节奏,都呈现出简单和整齐。鲁迅在探讨文学起源时,认为诗歌起源于劳动,他在《门外文谈》中说,劳动时的众人协同用力催生了劳动号子。所以他说自己是“杭哟、杭哟”派。《诗三百》中的四言诗正具有这种“一句两个节拍”的简单稳定的节奏特点。

学界论《诗经》之体,又常有“雅”、“颂”、“风”、“南”四体之说。雅即小雅、大雅,颂即商、周、鲁三颂,风即十三国风,南即周南、召南(顾炎武《日知录》、梁启超《释四诗名义》)。颂是原始的舞曲祭歌,雅是西周土乐,风是黄河流域各地的土乐,南是长江流域的土乐。雅、颂起源较早,至迟在西周前期和中期即已存在。风诗是晚出的新声,大约在西周末期兴起,有《桧风》可证。南诗的出现大约在平王东迁之后,因为长江流域的渐渐开发是公元前8世纪之后的事。二南之中,也明显可见没有西周诗歌。孔子在《论语》中再三称道二南,如: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泰伯》)

女为周南召南已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

可见后来者居上,“南诗”是“四体”中最进步的。但此种论体,着眼于音乐种类的划分,与我们论及的体式之变已无关涉。

《诗经》之后,诗歌逐步发展,诗体也逐渐变化。挚虞论体,论及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经》四言之后,即论三言。但《诗经》之后,应是战国时期的楚辞(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对屈原及其作品均提出疑问,但仅属“大胆假设”,尚未做到“小心求证”)。为何挚虞不论楚辞体而直接讨论汉代乐府中的三言体呢?推想其原因,或许挚虞认为“辞”不能称作“诗”。后世学者也多有此意,如朱东润先生《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就将屈原作品列为“辞赋”而与“诗歌”区别。楚辞句式变化大,六言、七言、八言交错,甚至还有九字句,例如《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

历吉日乎吾将行。

可见屈原作品属于长句长篇一类的作品,句式变化大,但我认为仍应归入“诗”。这是一种体式特殊的诗。楚人敬重鬼神,祭祀活动繁多,活动中歌唱不已,故而形成了“楚辞”这种特殊形态的诗——长句长篇的作品。这与黄河流域的诗歌形态有较大区别。应该说,楚文化表现在诗歌上,它朝前迈出的步子很大,从内容和形式上看都是一种更先进的诗歌。但是,当时文化的主流是黄河文化,诗歌形态从四言径直跳到六言、七言或八言、九言,难以被主流文化所认同和接受。这也揭示出诗体发展不能是“突进”式的,而只能是“渐进”式的。在中国诗史上,诗体由四言循序渐进而至五言,再进至七言,最后以五言、七言定格为诗歌的基本体式。这也体现了诗体发展的规律。

楚辞作为诗歌,犹如炫目一现的昙花。

然而正因为楚辞体诗歌具有超前性,它在后来诗的发展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如汉初项羽之七言四句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又如刘邦之七言三句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过了七十年,到了汉武帝时,又出现了武帝的《秋风辞》、李陵的《别苏武歌》、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歌》和刘细君的《乌孙公主歌》。如《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楚辞体诗歌的长句形式已经逐渐趋向于七言,而它的长篇形式则朝着短小方向发展。楚辞体诗歌正是后世七言诗的滥觞。

《诗经》之后,诗体发展的正格是五言诗。三言体和杂言体则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变格。

三言诗以三字一句作为意义表达单位,显得过于短小,难以成立,正如二言一句的诗也无法成立一样。早期曾有“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样的诗句(《吴越春秋》),后来也两两归并而成四字句:“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三言句在《诗经》中数量很少,可见它在传情达意上无法与四言句抗衡。楚辞中的六字句多由两个三字句归并而成,七字句也是“三兮三”这样的特点,即两个三字句中间联结一个“兮”字。汉代郊祀祝颂之辞用了不少三言。由于其节奏短促有力,便于记颂,于是训诫之辞和民间谣谚也常用三言,但它用于艺术表达的回旋余地小,不易抒情,于是魏晋之时便已式微。也有极少量的三言诗写得十分成功,如魏末晋初诗人傅玄的《杂言诗》:

雷隐隐,

感妾心,

倾耳听,

非车音。

全诗仅寥寥十二个字,把思妇在等待时的那种专注和痴迷之情描写得惟妙惟肖,真让人读后顿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慨叹了。这样的佳作,是三言诗中的凤毛麟角。

从四言诗到五言诗,中间还经历了杂言体的过渡阶段。杂言体的诗包含了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甚至还有二字一句和一字一句的。汉乐府诗有很多杂言诗作品,如《有所思》:

有所思,

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

双珠玳瑁簪。

闻君有他心,

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

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

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

只嫂当知之。

妃呼唏!

秋风肃肃晨风飔,

东方须臾高知之。

又如《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些诗中,各体杂陈,长短随意,整散不拘,二、三、四、五、六、七言的诗句都有,是典型的杂言体。汉乐府多用杂言是由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乐府诗宣泄的是直露而激烈的思想感情,在中国诗史上是一次情感表露的大解放——刀兵苛政的痛苦煎熬,征夫弃妇的生离死别,痴男怨女的欢肠热泪,这些都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这样的思想内容当然只能用“杂言体”来表达。像《上邪》诗中那种犹如山洪暴发般的感情,怎能采用固定的章法和句式呢?一个爱情遭受挫折之后更加渴求爱情的女子,她呼天抢地般的呐喊,当然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了。

四言诗之后出现的杂言体是一种新体诗,集中体现在汉乐府的《铙歌十八拍》中,包括《有所思》《上邪》在内的这十八首诗全是杂言,可谓自成一格。杂言相对于整齐的诗歌句式,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如果说汉乐府诗的作者完全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写杂言体的诗,并非有意识地创造新诗体的话,那么到了南朝刘宋时的鲍照和盛唐时的李白那里,他们则是自觉追求一种特殊的文学效果,在“歌行体”的诗中,把杂言的妙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正是在杂言诗这一过渡期之中,孕育出了新型的诗体——五言诗。

前文所引挚虞的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五言诗的最早形态是以一句两句杂在四言诗之中出现的。所指就是《诗经·召南·行露》,该诗如下:

厌浥行露。

岂不夙夜?

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

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

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

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

亦不女从。

这首诗共三章,首章三句,全是四言,二、三章每章六句,都是前四句五言,后两句四言。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诗经·小雅·北山》之中。但是,整部《诗经》中没有一首通篇五言的作品。这说明迄于春秋时期,只有零星的五言诗句,还没有完整的五言诗篇。

晚于挚虞的南朝著名学者刘勰,同样高度关注五言诗起源,他指出:“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刘勰也是先考察《诗经》,找到的五言诗句的例子正与挚虞相同。但他接下来却以《沧浪》作为“全曲”,将其视作完整的五言诗篇。《沧浪》一诗见于两书,一为《楚辞·渔父》,一为《孟子·离娄》,《渔父》的真伪,后世争论很大,可不论。以《孟子》所引为据,则《沧浪》当产生于战国时代。其辞如下: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诗的一、三句都是六言,对此,刘勰认为其中的兮字“乃语助余声”,“无益文义”,故欲删去,从而视作五言。我们认为,汉字一字一音,字字独立,不能视“语助”为无物。《诗经》中有许多“语助”一类的虚字,如“薄言采之”的“薄言”,怎能删去?况且“兮”字在楚声诗歌中关系到体格特征,不可忽视,更不能删削。让我们看一个例子,即《汉书》中的《郊祀歌·天门》,其诗曰:

蟠比翄回集,

贰双飞常羊。

月穆穆以金波,

日华燿以宣明。

假清风轧忽,

激长至重觞。

读后茫然,不知所云。再检王先谦《汉书补注》,发现原诗应是:

蟠比翄兮回集,

贰双飞兮常羊。

月穆穆以金波,

日华燿以宣明。

假清风兮轧忽,

激长至兮重觞。

可见删削兮字以成五言,将乖违辞意,全不可通。

到了秦代,也没有出现完整的五言诗篇。秦代甚至没有任何诗歌作品流传下来。秦朝存世极为短暂,仅十四年,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苍穹。但是,秦王朝连年征伐,徭役繁苛,人民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形下,人民自会唱出心声,然而想必数量不会太少的民间歌谣却一首也没有流传下来,这是秦始皇和李斯实行“燔灭文章”的文化灭绝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

到了北魏郦道元注《水经》时,引用了三国末期吴人杨泉《物理论》中的一首民谣,其辞曰:

生男慎勿举,

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

尸骸相撑拄。

这是一首完整的五言诗。它写的是秦朝征发大批民工修筑长城,百姓死亡无数的事。但它不是秦朝的作品,郦道元只是引用,并没有也不可能说明杨泉《物理论》中这首《长城谣》五言诗的来历和出处。比杨泉早数十年的建安诗人陈琳,有一首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其中有“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的句子,这应该是《长城谣》五言诗的来源。杨泉诗正是删改陈琳诗而成。

汉初七十余年间,有戚夫人《舂歌》、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等作品,其中五言诗句明显增多,但仍不是全篇五言。直到汉武帝末期,才出现了民歌五言诗。《汉书·贡禹传》中记载:

何以孝悌为?

多财而光荣。

何以礼义为?

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

勇猛而临官。

到了汉成帝时,五言民歌渐渐多了起来:

安所求子死?

桓东少年场。

生时谅不谨,

枯骨后何葬。

——《汉书·尹赏传》

邪径败良田,

谗口乱善人。

桂树花不实,

黄雀巢其颠。

昔为人所羡,

今为人所怜。

——《汉书·五行志》

民间文学总是新的文学,也是文学中新体式的源泉。它们犹如深山清泉,石涧春水,潺潺流来,静静地、无穷无已地赋予各个时代文学以新的生命。

在民间五言诗的滋养之下,文人五言诗才开始产生。东汉班固《咏史诗》楬橥之后,经张衡、蔡邕、秦嘉的不断发展而到《古诗十九首》,五言诗体式才完全成熟和定型——一个“五言腾踊”的诗歌时代来临了。

诗体变化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是七言诗的出现与定型。

五言诗之后,诗体发展的正格是七言诗,六言诗则是这一发展进程中的变格。由此可见诗歌体式之变也与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充满了复杂性。

六言诗句在《诗经》《楚辞》中已出现,而尤以《楚辞》中为多。这一现象正如刘勰所言:“六言七言,杂出诗骚。”(《文心雕龙·明诗》)《离骚》中的多数诗句是六言、七言。汉代五言诗出现之后,至汉末开始出现了完整的六言诗篇,如孔融的三首《六言诗》:

郭李纷争为非,

迁都长安思归。

瞻望关东可哀,

梦想曹公归来。

——其二

同类推荐
  • 陆歆·爱

    陆歆·爱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十字歌、歌以咏志、十年苦待、风花雪月、知足、无题、感悟人生(新)、咏春、太湖行、济沧海、励志、笑傲商海、颂、铁骨执狂、咏海等。内容源于生活,更源于一个用心生活的人的真实内心。字里行间,真切地流露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体悟,对情感的知悟,对世事的觉悟。但无论怎样还是源才陆歆一个简单而朴实的想法。
  • 茑萝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茑萝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做生命的船长

    做生命的船长

    本书通过剖析人生这场艰辛之旅,进而带领读者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它让我们在这个一切都几近匮乏的世界里,放弃对无效救助的寻求,并开始认真对待关照心灵的任务,并以此来丰满世自己。
  • 中华谚语(第二卷)

    中华谚语(第二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该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专著,是比较文学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的新收获,对于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等相关学科都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作者在探讨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热点讨论之中,该书中有相当长的篇幅是与另一位学者刘小枫就基督教在中国的文化位置展开的对话讨论。收入书中的相关文章在著名的“文化研究”网站连载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为广泛的争论,光明日报等报刊也先后发表有关此书的访谈。
热门推荐
  • 末日士兵系统

    末日士兵系统

    末日到来,世界百废待兴!宅男王不二竟获得了末日士兵系统!尸群很庞大么?我召唤重甲兵用加特林分分钟毁灭你!暴君很厉害么?我召唤辐射兵用硫酸原子枪分分钟辐射你!武装人员攻击力高素质高么?我召唤狙击手、美国士兵、士官长分分钟压制你鞭打你!这便是历史上最猥琐的系统!末日士兵系统!
  • 增订医方歌诀

    增订医方歌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狂妃驯冷王

    狂妃驯冷王

    现代令人称羡的天才女,医学、动物学双博士后学位,有与动物沟通的超异能,却在一次地震中穿越到莫名王朝,附身于浩瀚大漠可汗的废材三公主身上。辽旦大国欲与大漠和亲,三公主赫连素心主动请缨,力战群公主获得了和亲资格。和亲路上她乔扮丫鬟,碰山贼、遇色狼,还有阴魂不散的冷面怪人,一路历经波折最终却未能嫁给年幼小皇帝,而是让她嫁给了当朝摄政王临王爷,大喜之日她才悲催的发现,新郎倌竟然是……看天才女如何在临王府风生水起,先替临王爷医治‘不举之症’,再替其他侧妃牵线搭桥……
  • 腹黑妖孽倾城妻

    腹黑妖孽倾城妻

    现代顶级女佣兵惨被枪杀,再次睁眼,她已是凯陵国最受宠爱的小公主。穿越跟换了个地方生存没两样,再说她前世的顶级佣兵也不是白当的。女扮男装结识了四位好友,“绝世五少”让整个凯陵国的女人芳心暗许,上至八十岁的老妇下至八岁孩童无一不为之倾倒。率千军,打胜仗,救难民,可这样的她却爱上了一个路边的傻乞丐……
  • 珠玉传说之玉锁天门

    珠玉传说之玉锁天门

    破碎的玉璧,重塑的十二生肖玉器,神秘的力量,奇妙的梦境,当这些交织在一起时又将发生什么事情?陈枫本是一介凡人,无故日夜受到梦境折磨,在误打误撞中,突然认识到世界的真实面貌:传说原来一直都存在。在这更加真实,也更加波浪壮阔的世界中,那块一直伴随着陈枫的龙纹佩,又将怎样引导他的人生?
  • 天谭狂想曲

    天谭狂想曲

    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几斤几两。
  • 南部新书

    南部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霹雳火斗麒麟

    霹雳火斗麒麟

    《当代优秀悬疑故事作品集:霹雳火斗麒麟》是“当代优秀悬疑故事作品集”系列之一,《当代优秀悬疑故事作品集:霹雳火斗麒麟》每篇作品都内涵深厚,作者以曲折的故事情节揭示了复杂的人性本质,阐述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 危情总裁:猎心小甜妻

    危情总裁:猎心小甜妻

    一夜之后,她丢了贞洁……她被强制卖进慕家,和死人成婚!一次次的逃离中,她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这个囚禁她灵魂的人。“你干什么?”慕云汐冷挑眉角。娇羞的她用双手遮住身上的茱萸,泪水从眼角滑落。慕云汐一把扯过纯白的浴巾,吻上那抹鲜艳。“该看的都看了,还遮遮掩掩的干嘛?”
  • The Lily of the Valley

    The Lily of the Valle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