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67300000036

第36章 短笛无声

叶长根是初中毕业生,这在当时的山陂村是惟一的。就是在山陂村所在的山溪乡,也不多见。为此,叶长根很快做了村小的老师。但仅做了半年,叶长根就回家了,原因是上面派了一个正式的老师下来。当时山陂村小学只有十几个学生,有一个老师,足够了。这样,叶长根只有回家。两年后,村小学生增多,有二十多个学生了。学生一多,叶长根又回到了学校。在以后的十几年里,叶长根这位民办老师是几进几出。学校老师少或者学生多的时候,他在学校做老师。学校老师多或学生少的时候,他就离开学校。不过,从80年代初开始,叶长根再没离开过学校。直到1988年转为国家正式老师。

转为国家正式老师后,叶长根便一直在山陂村小教书。其间,学校老师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变动很大,只有叶长根没动。当然,叶长根不是不想动,他也托过人,想调到县里去,但没调成。后来,又想往乡中心小学调,也没调成。到1999年,学校老师差不多调光了,只剩下一个叶长根。教师一走,学生也走。到2001年,学校只剩下三个学生。

只有三个学生的学校就不像什么学校了,叶长根也不怎么管,只是开学的时候给学生发发书。过后,就随便得很。他有空,就跟学生上一堂课。没空,就不上。山陂村办了个竹席厂,做那种麻将竹席。叶长根在厂里另赚一份钱,哪里有多少空。为此,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还上不了十节课。

叶长根村里有一个高中生,考了两年大学,没考取。后来他到乡广播站做了报道员。乡一级的报道员,勤奋得很,报道员总是一天到晚骑一只自行车出去采访。山溪乡是侈城市最偏辟的山乡,自行车的作用不是很大,说是骑车子出去,其实要走的路很多。有时候还要把车子扔在一个什么地方,翻山越岭走很多路,辛苦得很。这天报道员从外面回来,看见叶长根一个人坐在外面,便过去说话。报道员说叶老师你教了很多年书吧,我记得我小时候你就在做老师。叶长根说我68年就开始教书。报道员算了算,说今年是2002年,从68年开始,你教了34年了。又说这么多年,你教了多少学生呢?叶长根说说不清了,有时多有时少,像现在,只有三个学生。报道员并不知道村小只有三个学生。听叶长根这么说,立即觉得有新闻价值。于是又问了一些问题,然后推着车子走了。

几天后,报道员便写了一篇叶长根的报道。

这篇报道随后在乡广播站播了出来,全文如下:

乡报道员报道:我乡山陂村小学教师叶长根立足乡村,三十四年教书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受到村民的称赞。

山陂村小学创办于1968年,这年叶长根刚初中毕业,他毅然先择了教书育人这一高尚的职业,从此一干就是三十四年。三十四年来,学校老师来了一批又一批,但又一批一批地调走了,只有叶长根没有离开。当然,叶长根也想调走,但他舍不得那些孩子。叶长根总说: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走了,那些学生谁来教,山区的孩子也要受教育,他们有这个妈利。正此,叶老师没有走,他扎根山乡,默默地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目前,山陂村小只有三个学生,但叶老师没有因为学生少而放弃教学,他像以往一样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在只有三个学生的学校,我们仍然听得到学生朗朗的书声。

乡广播站一般有往上级广播台投稿的任务,两天后,报道员把这篇报道寄给了侈城广播电台。

在报纸广播电视三大新闻媒体中,广播是最不景气的。侈城广播电台平时稿原很少,寄他们稿子,一般都能播出来。电台收到山溪乡报道员的来稿后,稍作改动,就播了出来。

现在听广播的人少,那报道从喇叭里一播出,便被一阵风吹的无踪无影了。

听广播的人少,但广播电台也在侈城非常气派的新闻大厦里办公。新闻大厦共9厦,一二三层是侈城日报社,四五六层是侈城电台,七八九层是侈城电视台。一天报社一个记者到电台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好线索。电台一个编辑说山溪乡一个报道员来了一篇稿,写他们乡山陂村一位老师,在只有三个人的学校教了三十四年书。那记者一听,两眼放光,忙让那编辑找出稿子给他看,边看边说这是条好新闻。说着,拿着稿子喜滋滋走了。

这位记者第二天就让单位派车下去了,随同他一起去的还有一位摄影记者。到山溪乡后,乡里派了一位宣传委员和那位报道员陪同他们下去。山陂村离乡里并不远,只有六、七里,不一会就到了。但在学校记者并没看见学生上课,也不见老师。这学校也小,只有一幢小平房,三间房子。两间像住人的样子,一间像教室,都锁着门。记者见了,就说怎么不像个学校,老师呢,学生也不见一个。说着,又看着那报道员说那稿子是你写的吧,你是不是胡编乱造的。那报道员忙解释,说叶老师在村里办的竹席厂里做事,我去叫他。说着,跑走了。不一会,叶长根就跟着报道员跑来了。记者见了,就说你是叶老师?叶长根点点头。记者说你怎么不上课?叶长根说只有三个学生,他们不愿来,我也就算了。记者说这怎么行,三个学生也要跟人家上课,你看看,这报道上不是说你没有因为学生少而放弃教学,也像以往一样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吗。叶长根不好意思地笑笑,没做声。记者又说你是不是教了三十四年的书?叶长根点点头。记者说你哪一年开始在这里教书?叶长根说1968年。记者说一直在这里吗?叶长根说一直在这里。

记者说这个学校以前最多有多少老师。叶长根说最多的时候有四、五个。记者说他们呢?叶长根说都调走了。记者说你为什么没调走?叶长根说我也想调,但一直调不走。记者说所以你就坚持了下来。叶长根点点头。记者说你一个人在山里教书,不寂寞吗?叶长根说寂寞有什么办法。问到这里,记者不问了,而是看着另一个摄影记者说你看呢。摄影记者先没说话,只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然后跟那记者说你看过电影《风凰琴》吗?记者说看过。摄影记者说我觉得这里倒有点像那电影里的场景,这里也是一个老师,几个学生,要写,还是有写头的。记者点点头,然后两个人走开来商量起来。没过多久,记者跟叶长根说你去把三个学生找来,又说还找一根竹杆,一面红旗来。叶长根说竹杆有,红旗没有。记者听了,就说什么,你们学校连红旗都没有。

叶长根又不好意思地笑笑,也没做声。乡里那位宣传委员这时说乡里有红旗,你们要用的话我去拿来。记者说那就麻烦你了,让我们司机开车去。宣传委员点点头,坐车走了。叶长根也走开了,喊几个学生去了。不一会,几个学生喊来了,还把一根长竹杆拿来了。记者又问叶长根,说你会吹笛子吗?叶长根摇摇头。记者说那笛子有没有呢?叶长根也摇头。记者说你看看村里谁有笛子,借一根来。叶长根听了,又走了。过了一会,叶长根回来了,空着手。记者见了,就说一个村没人有一根笛子?叶长根点点头。报道员在边上小心着问,说要笛子做什么呢。记者说是这样,等下我们要拍一个升旗仪式,让叶老师用笛子吹奏国歌,三个学生举着手站在红旗下。叶长根说我不会吹。记者说哪要你真吹,做成吹笛子的样子就可以。报道员说既然做样子,找一截竹子不是也可以吗,反正在照片里,又没人看得出来。摄影记者说也好,找一截竹子,放在嘴边做成吹的样子,不过竹子不能太新,用旧竹子,这样看起来像笛子。报道员点点头,去了。他刚走,汽车来了,宣传委员拿了红旗来。记者便赶紧让叶长根把旗绑在竹杆上,绑好,在小平房前挖了个坑,把旗杆竖了起来。

不一会,报道员拿了一截竹子来了,宣传委员见了,就问要这竹子做什么。记者又把刚才的话说了一篇。宣传委员说要笛子容易,我们乡长会吹笛子,要不要我去拿。记者说那就麻烦你再跑一趟。宣传委员又点点头,坐着车走了。

这里,记者跟叶长根说待会拍照时,你把笛子横在嘴边,做成吹笛子的样子,让两个学生举着手,一个学生拉绳子,做成升旗的样子。拍完这张后,还要拍学生上课的照片,你把教室扫一扫,课桌摆好。然后拍一些你和孩子做游戏的照片。说着话时,宣传委员拿了笛子来。记者赶紧交给叶长根,让他放嘴边吹。村里很多人在傍边看,见叶长根做出吹笛子的样子,哈哈大笑。

三天后,《侈城日报》在三版以半个版的编幅刊登了叶长根的事迹,上面登了五幅照片,一篇文章。

那篇文章倒不长,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读者,你看过电影《风凰琴》吗,影片里有一个这样一个别致而感人的升旗仪式,乡村老师用笛子吹着国歌,在悠扬的国歌旋律中,国旗冉冉升起。这别致而感人的升旗仪式,不仅只是电影里有,我们的生活里也有,我市山溪乡山陂村小学每天也要举行这样的升旗仪式。

山陂村,一所三个学生的学校

每天早上,当太阳从山陂顶峰露出笑脸时,山脚下一幢小平房前便传出一阵阵悠扬的笛声,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歌的旋律中冉冉升起。这是山溪乡山陂村小学在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学校里惟一的老师叶长根用笛子吹着国歌,国旗下站着三个学生,他们举着小手,三双眼睛凝视着国旗。

崭新的一天在清脆的笛声里开始了。

山溪乡是我市最偏僻的山区,平均海拨在1000米以上。当地有一句话形容说山溪山溪,有山无溪,上山累断气,下岭坐滑梯。山陂村地处山溪东南,距乡政府4公里,海拨1200多米。全村分上下两个自然村,一个叫上陂村,一个叫下陂村。两村加起来有180多人,50户人家。由于地处深山,农家孩子上学极为不便,每天要翻山越岭走4公里路到乡中心小学读书。1968年,上陂村和下陂村利用一间民房,办了一所小学。70年代,这所小学正式命名为山陂村小学。1968年,初中毕业的叶长根来学校任教,那年叶老师只有16岁。连叶老师自己也没想到,从此 ,他和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教就是34年。

山陂村到1999年才铺通了简易公路,在铺通公路前,山陂村的孩子都就近上学,学校最盛时有四十多个学生,5个教师。但通了公路后,学生越来越少,老师也都调走了。到2001年,学校只剩下叶长根老师和三个学生。尽管只有三个学生,叶长根还是尽心尽责上好每一堂课,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体育、自然,每门他都上得认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叶老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三十四个春去秋来,当年一个16岁的孩子,已满头花白了。由于操劳,叶老师看上去 比实际年龄大一些。但叶老师无怨无悔。他的青春没有白白流逝,近几年来,全乡教学质量评比,山陂村小学总是名列前茅。恢复高考后,叶老师教过的学生有十多人考取了江南大学,江南医学院,侈城财院等大中专院校,他们像金凤凰一样飞出了山区。

在报上刊了出的还有五幅照片,内容如下:

第一幅:叶老师吹着笛子,一个学生拉着绳子,两个学生举着手。

下面是这样一行字:庄严的升旗仪式。

每二幅:三个孩子的特写镜头。

下面一行字是:三双渴望知识的眼睛。

第三幅:叶老师背着孩子。

下面两个字是:回家。

第四幅:叶老师把伞打在几个孩子头上。

底下一行字是:为孩子撑起一片绿荫。

第五幅:孩子们在竹林里游戏,竹林里的竹笋破土而出。

下面几个字是:我们像春笋一样茁壮成长。

新闻大楼的七八九层是电视台,那天的《侈城日报》出来后,八楼一位电视记者看见了,他立即来了兴趣。随后他跟山溪乡挂了个电话,告诉他们想来电视采访。对方是宣传委员接的电话,他求之不得,满口答应。

三天后,电视台两位记者坐台里的汽车前往山溪乡采访。这两位记者一位是文字,一位是摄像。那位宣传委员和报道员早在乡里等着,他们一到,立即驱车前往山陂村。因为事先通知了叶长根,他已在村小等着,那几个学生,也在。但文字看了看,只有两个学生。文字说不是有三个学生吗,怎么只见两个。叶长根说有一个学生早一天去侈城亲戚家了,还没回来。宣传委员说两个不行吗?文字说不行,电视掺不得假。摄像也说两个学生绝对不行,要把那个学生叫来。叶长根说真找不到,也不知道他亲戚住哪里。文字想了想,跟宣传委员说我看只有另想办法了,你去乡中心小学接一个学生来,要跟那个学生一样大。宣传委员说这是个好办法,立即坐电视台的车子去了。宣传委员走后,文字四处看了看,然后跟叶长根说怎么没见旗杆呢?这报上不是说你们每天都要升旗吗?叶长根说那是报社记者写的,孩子一般都不来上课,那里会天天升旗。文字说旗杆也没见。叶长根说那天拍照片竖的竹杆是借别人的,拍完了,就还给了人家。

文字说你再去借来,今天还要用,还有笛子,也拿来。叶长根说我没有笛子。文字你怎么会没有笛子,你升旗的时候不是要吹笛子吗。叶长根说这都是那天那个记者安排的,其实我不会吹笛子。摄像听到这里,开口说扯蛋,报纸就是好做假,糊弄人。文字说那天的笛子是哪里来的?叶长根说是宣传委员到乡里拿来的,他说乡长会吹笛子。摄像忙说那叫宣传委员把笛 子一起带来。说着拿出手机要打,但一看,没有信号。便不打了,在那儿等。趁这工夫,叶长根去把竹杆拿来了,并把红旗绑好,绑成那种活结的,可以往上拉。不一会,宣传委员带了一个孩子来,宣传委员毕竟内行些,他不但带了孩子来,还从乡里拿了红旗和笛子来。文字和摄像见了,都说不错不错,正要打电话让你拿来,谁知没有信号。说着话,就做拍的准备了,让叶长根吹笛子。叶长根不会吹,他一把笛子横在嘴边,围着看的人就笑。文字和摄像这时也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就互相看看说电视要出声音,他不会吹,怎么行。两个说着,呆了起来。呆了一会,文字跟摄像说你看这样行不行,找一个会吹笛子的人在边上吹,我们不摄他,只把声音录进来。摄像说不错,就这样办。说着,看着宣传委员,跟他说你们谁会吹笛子?宣传委员说我们都不会吹,只有乡长会吹。文字说是不是叫你们乡长来一下,让他来吹。宣传委员说可以, 我们乡长最重视宣传工作,我去叫他来。说着,又坐了车去。

宣传委员才走不久,摄像忽然说刚才忘了让他多带一根笛子来,等下叶老师要一根做样子,乡长在边上要吹一根,这里一根笛子不够。文字说电话又打不通,只好等下再劳宣传委员跑一趟了。

过了一会,乡长就来了,让文字和摄像高兴的是,乡长竟然多拿了一根笛子来。文字和摄像见了,十分高兴,说乡长就是乡长,竟然晓得带笛子来。乡长说你不是要我吹笛了吗,那根坏的,吹不响,我这根才吹得响。说着,吹起来,吹得蛮像回事,把个文字和摄像乐得喜不自禁。

随后开始拍了,文字让叶长根把笛子横在嘴边,三个学生两个站在旗杆一米远的地方举着手,一个在旗杆下拉着绳子,让红旗升起,乡长则在镜头拍不到的地方吹国歌。拍了两三遍,摄像一声OK,好了。

随后又拍了叶长根跟孩子上课,叶长根一个人坐在门口吹笛子,叶长根和孩子做游戏等镜头。最后,还拍了拍山乡风景。一直忙到日落西山,方才回乡政府吃饭。

电视台后来为叶长根做了个专题片,片名叫《山乡笛音》,打算在《山乡风情》栏目里播出,但由于节目时间性不强,而台里有许多时间紧的节目等着要放,所以他们先放了下来,等台里节目少些时再放。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一个多月后他们想拿出来播,但那时候在放暑假,播一个老师的节目没什么意义,为此,他们又放了下来。

这一放,又是一个多月,直到教师节这天,他们才将节目播了出来。

这是电视节目,有很多图像,但图像离不开解说词,这里把解说词录下吧。

口导:

电影《凤凰瑟》里有这样一个别致而感人的升旗仪式,乡村老师用笛子吹着国歌,在悠扬的国歌旋律中,国旗冉冉升起。这别致而感人的升旗仪式,不仅只是电影里有,我们的生活里也有,我市山溪乡山陂小学每天也要举行这样的升旗仪式。

同期声,笛子吹奏的国歌声:

山陂小学是山溪乡一所最小的小学,学校只有一个老师,三个学生。老师叫叶长根根,每天清晨,当孩子到齐后,他都要用笛子吹响国歌,三个孩子举着小手,凝视着国旗,随着国旗的冉冉升起,山陂小学又开始了它崭新的一天。

山溪乡是我市最偏僻的山区,平均海拨在1000米以上。当地有一句话形容说山溪山溪,有山无溪,上山累断气,下岭坐滑梯。山陂村地处山溪东南,距乡政府4公里,海拨1200多米。全村分上下两个自然村,一个叫上陂村,一个叫下陂村。两村加起来有180多人,50户人家。由于地处深山,农家孩子上学极为不便,每天要翻山越岭走4公里路到乡中心小学读书。1968年,上陂村和下陂村利用一间民房,办了一所小学。70年代,这所小学正式命名为山陂村小学。1968年,初中毕业的叶长根来学校任教,那年叶老师只有16岁。连叶老师自己也没想到,从此 ,他和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教就是34年。

同期声:学生读书声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每天,学生朗朗的书声伴着叶老师,从学生朗朗的书声中叶老师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山陂村小学最盛时有30几个学生,最少的时候只有三个学生。但不管学生多少,叶老师从来都认真负责。在只有三个学生的时候,他也是尽心尽力上好每一堂课。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体育、自然,每门课都要上,而且要上好。刚开始走上教师岗位时,叶老师是民办教师,每天只挣4个公分,不到三角钱。一年下来,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一百块钱。这样的待遇,叶老师一干就是二十年。叶老师是当时上陂村和下陂村惟一的初中毕业生,他并不是没机会走出山区,但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在偏僻的山区一干就是几十年呢,他是这样告诉记者的:

同期声

叶:我从68年开始教书,到现在有34年了

记:这么长时间坚持下来是什么原因呢?

叶:山区的孩子也要受到教育,山区老师本来就少,如果我一走,年轻人又不大乐意来,所以我在山区这么长时间,一直看着这些孩子越教越可爱。山区(的孩子)如果我不去教,那孩子面临着辍学,又没有文化,新文盲又出现了,这山区就会更穷。我就希望山区的孩子学好文化,走出山区,然后学成回来又为山区建设服务。

同期声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叶老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三十四个春去秋来,当年一个16岁的孩子,已满头花白了。由于操劳,叶老师看上去 比实际年龄大一些。但叶老师无怨无悔。他的青春没有白白流逝,近几年来,全乡教学质量评比,山陂村小学总是名列前茅。恢复高考后,叶老师教过的学生有十多人考取了江南大学,江南医学院,侈城财院等大中专院校,他们像金凤凰一样飞出了山区。

同期声,笛子声

叶老师也有寂莫的时候,那就是孩子们放了学,他一个人留在学校的时候。这时他会吹起那根伴随他几十年的笛子,随着笛声袅袅飞出,叶老师心里又充实了。他的思想会随着笛声飞得很远很远,飞出乡村,飞进城市,飞到那些考取大学的学生身边。想起他们,寂莫就离开了叶老师,他的心里,觉得格外的踏实。可不,叶老师现在吹出的笛声不是变的欢畅明快了吗!

侈城电视台盖面非常大,偏僻的山溪乡也能收到,该乡有一个山垌村,离叶长根他们山陂村有四、五华里。村里一个人看了电视后,带了他八岁的孩子往山陂村去。这人想把孩子放在叶老师学校读书。但到了村小,却没见到叶老师,也没见到一个学生。这人等了一会,看见一个孩子骑着牛走了来。这人于是看着骑牛的孩子说这是山陂村小吗。孩子说是。这人说叶老师在吗?孩子说叶老师到侈城打工去了。这人说叶老师不要教书吗?孩子说叶老师嫌学生少,不愿教。这人说叶老师不愿教,那几个学生怎么办?孩子说我们放牛。说着孩子骑着牛走到了一棵树下,孩子一伸手,折了根枝条,然后横在嘴边。

很好看的一副牧童短笛图,但却没有笛音从里面袅袅飞出。

同类推荐
  • 一只长不大的羊

    一只长不大的羊

    一位从小失去母亲的孩子,与羊为伍,在野外练的一身力气,偶然的一个机会,救了一位领导的女儿,领导为了报答他,让他去机关看大门,准备以后给他转正,但是有一次,他竟把一位上访户背到了领导办公室……
  • 真实案例改编:温暖的人皮

    真实案例改编:温暖的人皮

    母亲死前,喜欢和花荣捉迷藏,除了母亲,姐姐和父亲都看不起他。一天,母亲哀求和寡妇长期鬼混的父亲回家,却遭来毒打和辱骂,母亲和花荣玩儿了最后一次捉迷藏便跳河自尽,花容随后在沙滩边发现一具腐尸,而神奇的是腐尸却长出了绿色的植物开出了鲜艳的花朵……母亲死后,花容每天都杀死一只寡妇养的兔子,寡妇跑了,父亲却更加残暴的虐待他……花荣长大后,成为一个黑车司机,他却控制不住剥皮的欲念,并在自己的“客人”中搜索他的“猎物”,准备和他们玩一次“捉迷藏”恐怖大王李西闽根据密封多年刑事案例创作而成,极致变态、血腥暴力、人性扭曲!中国版《沉默的羔羊》!比《七宗罪》更深入剖析人性!
  • 如果转身还能遇见你

    如果转身还能遇见你

    美丽睿智的女人就像悬崖上的花,危险而诱人,深深蛊惑着男人的心。然而,她们的命运是凄迷而曲折的,美好的爱情如同朝露,转瞬即逝。他是她的朝露,为她凄迷的人生带来新的希望,然而,他却有着至尊高贵的身份,与她相隔万里。她仰望他,待他如天使;他珍爱她,视她如珍宝,美丽爱情从年少时萌芽。继父之子的阴谋陷害,高官之女的恶意挑拨,如同狂风暴雨席卷而来。一切过后他们是否能够经得起考验,收获美丽的爱情……
  • 代号黑寡妇

    代号黑寡妇

    这是一部把科学、历史、战争三者完美融合在悬疑之中的跨界小说。古老而神秘的黑社会帝国组织黑寡妇,秉持“世界本为混沌”信条,以搭建上流社会的社交平台作为面纱,秘密操控各国政治经济。约纳斯?海因里希入主黑寡妇后,更是将蜘蛛的疯狂推向极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因里希利用《圣经》中的堕天使、领先世界50年的黑寡妇先进科技,逐步操控世界,想要摧毁这个世界的文明,蓄意实施“灭绝人种计划”。但反黑寡妇联盟成员布兰特的意外出现,却使海因里希的“灭绝人种计划”受阻.....
  • 狄青初传

    狄青初传

    《万花楼》(全称《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又名《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传》),讲述了英雄传奇人物杨宗保、包拯、狄青等忠臣良将抗击外侮、斥佞除奸、忠君报国的故事。杨、包、狄与奸相庞洪的斗争都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
热门推荐
  • 桃园飘絮

    桃园飘絮

    只是在这一场复仇的计划之中,她爱上了那个狂妄自大,冷酷无情的绑架她的仇人。她全身的伤痛都是拜他复仇所赐,几次爱恨纠结的匆匆错过,再也已经回不到原来的位置。在仇恨与爱情之间,他们都做了怎样的选择?
  • 总裁前夫

    总裁前夫

    婚后的生活在别人看来完美无瑕,而她也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归宿。谁料,在她怀胎三月之时,却因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而不幸流产。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失踪......五年之后,当她领着宝宝站在他的面前,他怒了,拽住她的手。
  • 呼鹰楼遐思录

    呼鹰楼遐思录

    中国的传统文化,融汇了几千年深厚的积淀,最高的境界在乎“天人合一”。无论写文章也好,写画也好,练习武术也好……总要经过如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三种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栀情

    栀情

    她,本是一朵栀子花,却意外修得人形。金柯将她收为入室弟子,可他的另一个徒儿,却百般捉弄她,并不乐意她成为自己的师妹。尽管知道他不喜欢她,但她还是默默爱上了他,尽管知道他们没有结局。她笑道:只要能在他身边便好,看着他修仙,娶亲,已是莫大的幸福。
  • 混一天地之剑动九天

    混一天地之剑动九天

    一把剑而已,再锋利,又有谁能相信它能震动天地?可是在世人看不见的某个地方,一个少年轻轻抚摸着那把剑青黑色的剑锋,寒光闪过,整个世界都在悲鸣。某时某刻,泠羽的狂笑声飘荡在众山之巅。“苍天动怒九霄上,我偏拔剑斩天罡!”
  • 画戟

    画戟

    她是天界战将苍兰的后人。她的信仰,是神女最爱的苍兰草;她的脚步,是追随无比强大的苍兰神女,用手中的长戟,杀尽幽都的罗刹。可是现在,她只是绝仙地一个只能靠着飞升而来的散仙大叔种菜来维持生存的土著。故事就从一个土著跟一个倒霉的被天雷劈上天的大叔开始了……
  • 龙啊龙啊龙啊龙啊龙

    龙啊龙啊龙啊龙啊龙

    买个鱼缸,养上缸鱼,在里面放几根水草,缸中间放上块假山石,就创造了一个世界?不小心被尖锐的石头划伤流血,血浸在石头上,结果上万个种族就诞生在了石头上?剪掉脓化的手指甲,顺手扔鱼缸里,造就了修真界第一法宝?大叫一声,造就了修真界第一功法?这世界,太他妈疯狂了!新书啦。靠啊,一个人孤独的码字巨木前途,都写不出东西来了。娘的,等这书上5万字了再去换个皮~
  • 青帝纪

    青帝纪

    四洲渺渺,十地茫茫!!何人可以永生?万族林立争锋起,仙魔乱战显神通,妖蛮焚天煮海灭,人修擒山拿岳功,在这片天地间,强者万古传颂,弱者逝如蝼蚁,谁能大道永存?
  • 人类之谜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人类之谜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Cymbeline

    Cymbel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