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3000000003

第3章 滞胀不同于通胀,理财不能豪赌(2)

紧接着,你对增长突然减速、大幅放缓也会记忆犹新。“双防”的话音未落,股灾已突如其来。短短8个月,股指从6000多点暴跌至1600多点,跌去70%以上。2008年,GDP增长突降到6%,1/3出口企业倒闭,2000万农民工回乡。2000万人失业,隐性失业变成了显性失业。什么是滞胀?就是“失业紧跟通胀”(哈耶克语),“失业与通胀相互加强”(弗里德曼语)。比通胀更令人难受的滞胀,必然会推高民生痛苦指数。“什么是痛苦指数?就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菲利普斯语)!

2009年初,曾出现“心暖则经济暖”一说,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为什么要“暖中国的经济”?因为中国经济当年已转冷了。高增长当时已达到顶端,抵达拐点,拐入了衰退。“防过热、防通胀”的“双防”方针在2008年急转弯,变成了挽救下滑的救市。问题严峻到什么程度?严峻到“国家在非常时期自动放弃预算平衡的规则……采取负债筹款等手段应对突发事件”(布坎南语),不得不加倍了重启赤字透支与信贷扩张。

滞胀在2008年就已经出现了,滞胀的最大特征就是失业与通胀并存。滞胀令政府的救市处方左右为难:继续用紧缩手段压制通胀,失业会更严重;转而用扩张手段推动就业,通胀会更严重。怎么办?失业与通胀,哪个更可怕?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中国的就业压力有2亿人”,失业率的蹿升显然比通胀率上升后果更可怕。因此,政府宁肯冒着加剧通胀的风险也要扩张,也要促增长、保就业。因此,左右为难的救市处方,写就了4年来的两手交替投药:先扩张,促增长,保就业;后紧缩,压通胀,稳增长。

但是,正如“仅靠高投入而不注重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克鲁格曼语)的繁荣是“泡沫繁荣”一样,“由政府花钱、银行放贷支撑起来的复苏”(许小年语)也是“泡沫复苏”。也就是说,赤字透支与信贷扩张也回天乏力。虽然救市延缓了下滑,延缓了失业,却无法根本扭转减速与放缓。但透支与扩张却雪上加霜,在已有的通胀上加剧了通胀,滞胀由台下走到了台上。

4年前“防过热、防通胀”的紧缩政策,经过3年来救市的“抗转冷、抗下滑”的扩张政策,变成了2010年以来“抗通胀,保增长”的又紧缩、又扩张的两手政策。一手紧缩、一手扩张的两手政策,是典型的应对滞胀的复杂政策。前所未有地,政府已将今后3年的GDP预期调降为7%了。当下实施的“宽财政、紧货币”的两手政策,就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道扬镳、走向了相反方向的棘手政策。由此也能反证出,当下不是增长过热的通胀,而是增长下滑的滞胀。

国内的总量增长总是被人均增长大打折扣。“如果人口实际上增长很快,那么为了保持现有的消费水平,资本的增长率也要很快才行”,于是,那些“表面增长很快的国家,实际人均GDP的增长并没有那么快”(达斯古普塔语)。你出门就能感受到,与各地气候异常相伴的,是通胀的高气压与增长的低气压。最新数据是,反映制造业荣枯指数的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连续数月下降,其中新订单指数明显下降。尽管由于救市,经济数据没有全面逆转,但出口下降、投资下降,增长性衰退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市场趋势。

同时,变本加厉的通货膨胀也为GDP增长大打了折扣。且不论GDP有没有高估,也不论CPI有没有低估,只论公布的2010年10.3%的GDP名义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也即扣除价格因素,减去公布的3.3%的通货膨胀率,2010年GDP的实际增长率为7%,没有保住8%,仍接近2008年的降幅。

另外,会计账面上的增长,不同于经济学家账面上的增长。会计账面上,只要收入减去支出,剩余的就算增长;但经济学家账面上的增长,不限于官方的统计数字,而是指收益要扣除全部成本,包括扣除资源环境成本、人口成本与社会成本之后,才是良性增长。因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靠信贷扩张或通货膨胀维系泡沫式增长。资源价格攀高,农产品价格攀高和劳动力成本攀高,又不断抬升了企业的刚性成本。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低成本、高增长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市场正在丧失低成本优势,因而,与低成本一同丧失的,将是持续了25年以上的高增长,增长性衰退开始变得不可抗拒、不可逆转了。股市2007年的暴涨和暴跌,原本预演了市场的急升和急降。但救市的超常复苏措施,把急骤的显性衰退延缓为慢性的隐性衰退了。

增长性衰退足够吊诡

增长性衰退的根源……经济的需求面失灵,私人消费不足以充分利用可用的生产能力。

--保罗·克鲁格曼

增长性衰退到底是种什么病症?可以这样解释,你虽看到增长产生了泡沫与通胀,但泡沫是冗余赘肉,通胀是热能过量,都是浮肿的表面现象。而衰退则是浮肿下的增长乏力、体能下降。你表面上看滞胀,不过是通胀滑向通缩的过渡阶段,而国内市场进入了滞胀,却没有那么简单。

在我看来,增长性衰退的根源在于垄断性扩张,也即“国进民退”透支了未来增长,透支了体能。谁都不难看出,特权垄断阻遏了竞争,推高了成本,抬升了市价,挤占了消费,拖累了增长。总之,衰退暴露出“超常规、跨越式”的赶超战略难以为继,比较优势战略也在丧失优势。增长性衰退所显示的,正是粗放增长方式的强弩之末,病入膏肓。

你对经济增长减速、放缓并不陌生,但对衰退这个词可能陌生。因为我们历来不喜欢乌鸦嘴,我们偏爱把失业叫待业,把贫困叫待富。总之,“减速、放缓”听上去,像是个不难克服的暂时波动。而衰退则不然,衰退是一个谁都难以逆转的总体趋势。说衰退是个难以逆转的大趋势,我们万难承认。但其实,有否衰退,只须看有否扩张就能验证:赤字预算与信贷扩张,历来是被用来对付经济衰退的。但“危机和萧条是高涨阶段播下种子的必然结果,要阻止萧条的到来,唯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高涨的出现”(哈耶克语)。换言之,大落是大起的必然结果,防止大落的唯一办法是防止大起。

2009年开始的史无前例的赤字预算与信贷扩张,正是为了应对2008年开始的增长衰退。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连年救市,也未能扭转减速、放缓的总体趋势,这本身就表明衰退不是暂时波动。为什么衰退难以扭转?因为衰退是高涨播下的种子,是个不可抗拒的中长期趋势。

我亲历过中国经济好几次复苏、繁荣、衰退、萧条的经济周期,市场周期不会不光顾中国,就像中国也得跟着地球略带偏斜地自转、公转一样。市场周期不会因为中国人喜欢长盛不衰而落荒而逃,不敢光顾中国。

但国内市场的盛极而衰,绝不是个增长周期的结束那么自然,也不是增长机制的转换那么简单。衰退不住地来袭,标志着“超常规、跨越式”的反科学发展方式的终结,也标志着滞后的政经制度桎梏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而,长盛不衰的愿景再美好,也是愿景;盛极而衰这个词儿再不受欢迎,也是个真相。

如果实在觉得“衰退”不好听,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调整”--同样指的是减速与放缓。持续衰退更不好听,怎么办?好办,改成“持续调整”吧。反正说到底,都是说国内市场面临着休养生息,需要重新充电,面临着躲不开、逃不掉的中长期“大规模调整”(克鲁格曼语)。其实,市场进入“大规模调整”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之所以说大调整是好事不是坏事,是因为没有大调整,就没有政府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减速与放缓是为了给发动机换挡。市场发动机的换挡,就是转换增长方式。过分投资、过分出口拉动的超速挡给不上力了,不得不减速下来,换成更给力的内需拉动挡。增长方式转型,就是增长发动机在换挡。但增长机制的换挡在国内一直有体制性障碍,障碍在于制度变革出现了故障,半路上抛了锚。

仅凭常识就能理解,任何经济发动机的换挡,都无法踩着油门加速进行。你要系紧鞋带,都要止步、蹲下身来才行。但人的价值取向往往有偏好,独独喜欢一个劲儿地扩张,一个劲儿地高涨。在我看来,这颇像男人执迷于持久坚挺、持久亢奋。人们很难认同经济发动机该换挡了,该调养了,该重新充电了,该接受市场顺其自然地调整了。不论“衰退”是否好听,也不论官员是否喜欢调整,通胀→滞胀→通缩都会接踵而至,一个盛极而衰的周期已经降临。这个低迷周期至少持续6~8年甚至更长。

为什么会有6~8年甚至更长?因为2003年以来“变本加厉”的透支与扩张持续了6~8年以上,因而调养、补偿也需要6~8年以上。说具体一点就是,6~8年来形成的资产负债需要时间补偿,6~8年来过度投资形成的资产泡沫需要时间化解,6~8年来过度出口形成的产能过剩需要时间消化,6~8年来超发货币形成的通货膨胀需要时间吸收。因而,衰退周期会长达6~8年以上。

机会成本的原则,就是没有免费的午餐,吃饭总得买单。而墨菲定理则是指怕啥有啥,最怕的也是最难躲掉的。最怕衰退,才会连年救市。但救市透支了负债,吹大了泡沫,搁置了调整,推迟了转型,最终,都得付出更长周期、更多学费来补偿。而衰退,就是前述“泡沫繁荣”与“泡沫复苏”的机会成本补偿。

补偿周期拖长,是因为出现了增长性衰退。原本的周期是,经济增长过高会引发通胀,而经济衰退则进入通缩。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前,大家从来没有发现过,在通胀与通缩之间,还会多出滞胀这么个陌生、怪异的周期。说滞胀怪异,是指它自相矛盾,难以对付--增长持续下降,物价仍持续上涨--你我前所未见。被戏称为“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算”的房价,足以代表怪异的滞胀。房价最先形成恶性通胀,并传递、扩散给了市场。之后又领先进入滞胀,并继续传递、扩散给了市场。房价越调控越涨,令人错愕失策:一边是过剩、空置、滞销,一边是涨价、排队、限购--你说,增长性衰退是不是足够吊诡?

什么是吊诡?吊诡是指“荒谬、妄为、极度违背常理”(亚当·斯密语)的经济行为。斯密说的“妄为”,也即恣意妄为,是指经济人不守游戏规则,放纵了一夜暴富的奢望。当下市场上,靠印钱投资、靠印钱增长、靠泡沫发财、靠泡沫致富,经济人的荒谬、妄为与极度违背常理,你我都已见多不怪了,多到了我们对于国内市场的有效性、对于经济人的理性都已大失所望了。

看穿假象,赶快离场

2011年,中国中产阶级的资产会大幅度缩水。中国消费者会花掉他们手中的最后一枚硬币去购买好几处房产,导致房价大幅飙升。一旦银行利率提高,就会带来新一轮的财产大幅缩水。

--努里尔·鲁比尼

有一个流传颇久的笑话,说的是一位学生和他的老师在街上同行,突然发现路上掉有一张百元大钞。学生弯腰就要去捡,却被老师劝住了:“当心!这是不是个圈套?”看了看周围,确实没有人影,但老师还是不放心:“是张假币吧?要是真币,不早就被人捡走了?”--这个幽默故事的含义是:虽然商机每天都会出现在面前,但它是馅饼还是陷阱,你难以做出判断。市场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让你很难分辨真假。

常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你最怕什么?我最怕能见度降低。在海南遇上暴雨,在内地遇上大雾,开车时能见度最低,风险也就最高。2002年初冬季节,我有过一次幸免于难的经历。当时京津高速公路上路面结冰,大雾弥漫,连环追尾的车辆接二连三,冻得瑟瑟发抖的伤者躺在路边,惨不忍睹。车祸的肇因全由车速没能跟着能见度的降低而降低,措手不及中撞了上去。大雾增加了道路前方的不确定性,产生出跟车距离的假象,造成了车毁人伤。市场前方,也总是朦胧不清的,怎么识别障碍、辨别路向?看来,只有风险预期、风险预防才能帮助你死里逃生,化险为夷。

泡沫与通胀,就像高速公路上大雾弥漫,让你看不清市场真相。什么是市场真相?可确定、可掌控的事实是真相,“1+1=2”的财富积累是真相。而什么是假象呢?不可确定的、不可掌控的,往往是假象。靠炒作泡沫暴富的博傻游戏里,充斥着假象。“1+1=∞”的泡沫式增长就是假象。

炒股、炒房跟打麻将一样,都是靠假象与谎言博取财富的游戏,是一种火中取栗、险中求财的有赚有赔的游戏。投机大师们总结出的险胜经验林林总总,但要诀就是一条:要揣着明白装糊涂--明明知道其中有假,也要装傻,也要参与博傻。在赌局快要坍塌之前,逃离险境,才能回家数钱。数钱之余,回头你总能看到,那些真傻的游戏伙伴被套在泥潭里脱身不得,苦苦挣扎。因而,你庆幸自己及时收手,全身而退,幸免于难。只要你是靠炒作泡沫赚快钱,就是在火中取栗、险中求财,就是在靠险胜理财。而险胜的要诀呢?就是看穿假象,装傻博傻,提前退场。理财之道,贵在盘算。而盘算之道,贵在特立独行。理财不能一拥而上地跟风,而要反其道而行之:“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而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巴菲特语)。因此,任何商机面前,都需要你拿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当下是该恐惧,还是该贪婪?是该进场,还是该退场?

你的微观决断不能近视,必须有远见,必须背靠超前的宏观判断。譬如当下的国内市场,到底是仍然停留在通胀上,还是早已进入了滞胀?能否如实判断,决定着你的取舍、进退。

通胀变成了滞胀,增长出现了衰退,你的贪婪也该变成恐惧了。尤其是当别人看不清盛极而衰的转折早已来临,仍在鱼贯入场,仍在争购房产以对冲通胀时,看透了转折的你,更应该恐惧。为什么?因为“当人们忘记‘2+2=4’这种最基本的常识时,就该是脱手离场的时候了”(巴菲特语)。

市价围绕市值上下波动,房价不可能永远抛离常态的均衡市值。虽然这仅是常识,但这年头,你要想说服谁相信房价会跌的常识,也会很难。

疯狂买房的博傻游戏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极不健康,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就是在赌博。

--沃伦·巴菲特

房价没降,2010年12月份的买房潮却重演疯狂。1个月的销售量超过了2亿平方米,超过了2010年全年交易量的1/5。2011年初,仍有人在追涨高房价。杭州发生了千人排队抢购房子,并与开发商发生冲突的事件。针对各地开发商仍在发号、摇号,人们仍在争购房产,政府出台了更严厉的新“国8条”。

也许你会说,这都是刚性需求,大多是自住购房,而我不信。为什么不信?据住建部统计,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拥有率已达87.8%,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接近30平方米,使用面积已达23平方米。自住婚房确有大量需求,也确是刚性需求,但需求有刚性不等于购买力有刚性,有购买力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

同类推荐
  • 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国外人说:看不懂中国经济,根据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早就应该降下来了。但让人奇怪的是,欧美等国家还没有完全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中国2010年的GDP增速居然就超过10%了。国内人也说:看不懂中国经济,为什么居民收入增长跑不过GDP增速,也跑不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呢?为什么人民币国内的购买力下降了,国际购买力却上升了呢?
  •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所讲述的故事是在帮助人们回答以下一些问题:从古老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塞里格曼的发家史中,人们是否可以发现在那个年代里,争做权贵代理人是攫取财富的重要途径?黄金作为贵金属货币,是否曾经引发许多不同阶级之间的金权较量?法律在金融家面前到底是什么?是套在头上的紧箍咒,还是一纸空文?战争吞噬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却致富了一批又一批居心叵测的阴谋家?商业并购到底水有多深?金融市场中的欺诈何其多,然而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金融市场是赌场?谁在背后操纵着世界各国的政坛?金融机构的“保护伞”是什么?谁主宰着这充满着贪婪与杀戮的金融江湖?
  •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探索之路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探索之路

    中国金融文化系列丛书是由中国金融阐和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关于本土金融文化建设的系列图书,该丛书通过对优秀金融单位的文化理念、经营模式、服务内窖、管理制度、产品种类、创新思维、领导艺术、团队精神、国际化理念和核心责争力的全面解读,旨在全面反映我国金融文化建设,塑造新时期我国金融新形象,夯实本土金融文化事业的坚实根基,通过金融文化来提升我国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升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提升我国金融业面对外资金融入市的竞争力。为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
  • 喝茶聊天经济学

    喝茶聊天经济学

    经济学不是繁冗的公式,不是枯燥的定理,它的存在是基于对现实的思考。《喝茶聊天经济学》不是感性的第六感判断,对于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喝茶聊天经济学》用理性的思考和详实数据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答案。《喝茶聊天经济学》会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经济学,什么才是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它既生动有趣,又简洁明了,向大家说明了一个个现实问题的来龙去脉。读完本书,每位读者都会更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学是如何一点一滴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 政府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

    政府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避免的现象。正像政府失灵需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一样,市场失灵也要依靠政府干预来纠正。中国作为一个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国家,自然也要面对这两种失灵。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方法和管理水平,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在转型过程中如何提高政府经济管理能力,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政府如何利用其公共权力资源进行宏观经济调节和微观经济规制,不仅仅取决于执政者的主观意志,更取决于执政者的管理水平和能力。2004年中共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必须从五个方面加强党的执政……
热门推荐
  • 以月为名陪你看尽满天心

    以月为名陪你看尽满天心

    在大陆上流传着关于星座使者的传说,一位使者代表着一个星座,他们可以任意使用星座的力量,所以有好有恶,有人赞叹有人憎恨。一位出身名门因皇帝的弱小和朝廷的腐败而家破人亡的少女在悲痛憎恨之下,踏上了寻找使者的旅途。在她寻找使者的旅程中,她渐渐变得坚强起来……
  • 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韩非子凭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纯粹冷静、“敢为天下先”的果敢、“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政治谋略,对于我们为人处世,乃至管理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的每节分为韩非子箴言、案例引导、管理智慧、行动指导四个板块,除了对韩非子的管理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外,还收罗了古今中外众多典型的管理故事,既有理论又有实例。
  • 混沌天皇

    混沌天皇

    盘古开天辟地,以自己的身体化作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塑造了一个生机勃勃,万道同生的世界。盘古死后,三魂化作了神魔人三族!神魔两族十分强大,为了争夺统治地位大打出手!最后魔族战败,被流放到九幽之地!而神帝也身负重伤,不久之后失踪了!人族得盘古大神垂青,其七魄降生在人族中,化为了七位震古烁今的道尊。在七位道尊的带领下,人族日渐强大,隐隐有压过神族的势头!如此过了一万年,一个身负神人两族的小子,面对着茫茫无际的山脉,许下了自己的宏愿:天道茫茫,我欲成皇
  • 遇妖记

    遇妖记

    道一,他不记得自己活了多少岁,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个人。沈静安从小就喜欢中国画,一心想成为一个国画大家。但是父母亲认为画画是个没有前途的事情,是过不了日子的。这个暑假,沈静安对家里谎称要去参加学校的对外交流活动,实际却跑到八卦田,寻找她心目中的导师。在八卦田,她遇到了张道一,还在采风的时候,捡到了一只美丽的白鸟。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最后几位主人公的命运交织如何,围绕着一幅画又展开了怎样离奇的经历?……轻松向的正剧,现代奇幻历险爱情故事。
  • 愿生在那幻想乡

    愿生在那幻想乡

    一万个人的心中会有一万个幻想乡!PS:其实就是幻想乡的故事合集啦,每一卷主角,设定都会不一样。不过都是幻想里面发生的故事就是了。
  •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 轮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 轮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鬼术士

    神鬼术士

    5000年以来,有一类人会招魂、驱鬼、占卜算命,道行浅者能与阴界沟通对话,道行深者能通天请神,他们或是拜师茅山道士,或是偶遇仙师半路出家,或是天生灵性无师自通,还有迫于生计者身无长技骗人钱财,这些人被称为“算命人”“大仙”“阴师”“通灵人”“天师”等等……
  • 五代帝王史

    五代帝王史

    九荷莲心苦,十样帝王花。五代十国四分五裂,群雄纷争。契丹辽国的皇权骨肉相残;后晋后汉南唐的灭亡。一部五代史,惊心动魄的权利游戏,开创大宋王朝三百年历史。
  • 索爱:轩少的小邪妻

    索爱:轩少的小邪妻

    当爱情来的时候,他却失之交臂。当爱情远走的时候,他却只能孤独的看着她幸福。她说:“曾经,我是多么的深爱你!”如今,她挽着他人的胳膊,笑意盎然的离去,如同那一阵夏风,带着了他的情,他的心。
  • 苦着坚持,笑着放下

    苦着坚持,笑着放下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因此,许多人说,人生是一段苦难历程。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伤感。只要掌握了在苦与乐、坚持与放下之间进退、选择的学问,就能品出人生的味道。本书围绕“坚持”和“放下”来阐释人生的哲理,为读者提供了在人生道路苦难与挫折的策略。成功从来只青睐人生中的种种负累,比如名和利及以往的成功与荣耀,只要淡然面对,你就可以活得更轻松、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