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2200000033

第33章 清朝(1)

八旗制度

自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力量不断壮大。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开始创立八旗制度。八旗制是在牛录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牛录为300人,5牛录为1甲喇,5甲喇为1同山,每一固山旗帜的颜色都固定。当时满洲军共有4个固山,旗帜分黄、自、红、蓝4种颜色。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满洲军又一次扩大建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个固山,共有8个固山,6万人。固山在满语中的意思是“旗”,所以八固山的建立就是“八旗制度”的开始。全体女真人都编入八旗之中,实行军政合一。每旗的首领称为“旗主”,都由诸王贝勒担任,“旗下”为一般的百姓。“旗下”平日农耕渔猎。国家有事则征召效力。在八旗制度下,旗主对旗下进行统治,努尔哈赤则高居为八旗的首领。

汗位推选制

汗位推选制是指清朝入关前,以八王(诸贝勒)的贤能与否作为唯一标准,在八王范围内推选汗位继承人的制度。这一制度共历时21年(1622—1643)。

努尔哈赤在统一关外诸部落的过程中,对处于氏族部落社会的女真族及其他游牧部族进行整编改造,创建了四旗。后逐步扩大为八旗。这八旗旗主都由努尔哈赤的子侄担任,即八和硕贝勒。这八和硕贝勒与努尔哈赤的亲信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扈尔汉“五大臣”,在努尔哈赤的绝对权威下共同议政,决定后金政权的军国大事。议政会议又以“四大贝勒”为核心。即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人。在此期间,努尔哈赤根据女真人“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的习俗,对权力交接的问题已经开始着手处理。出于私心,努尔哈赤先将“有战功,得众心”的同母弟舒尔哈齐借故囚禁而死,择长子楮英执政,准备立他为继承人。褚英遂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四大贝勒及五大臣联名控告其不法,致使褚英被囚禁两年后处死。此后努尔哈赤又有立次子代善为继承人的意思。皇太极等人又把矛头指向了代善,状告他与努尔哈赤的大福晋有染,代善因而失去父亲的信任,丧失继承人的资格。两次选择继承人的尝试失败之后,努尔哈赤由于年事已高,于天命七年(1622)提出八王共治的制度。该制度规定:以八和硕贝勒为八王;八王权益均等;八王互相监督;八王与后金汗“同坐一列,受国人叩拜”,共同治国。尤其是八王在努尔哈赤身后有权力选择“后金汗”,各王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这一制度的出台,标志着后金汗位推选制的产生。

八王共治的过程中,四大贝勒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后金汗的推选从这四人中产生的可能性也最大。通过这种方式,在努尔哈赤于天命十一年(1626)去世后,经过激烈的较量,汗位落到了皇太极手里。崇德八年(1643)八月皇太极突然去世,汗位推选的方式再次发生作用。孝庄皇太后代表皇权,在索尼、鳌拜等大臣的支持下排除“兄终弟及”的传统,迫使多尔衮、豪格让步,接受皇九子福临继位,改元顺治。以后,清政权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一,“立帝之子”成为共识;其二,皇帝掌管的两黄旗成为捍卫皇权的主力;其三,在幕后控制的孝庄皇太后,举重若轻,竭尽所能维护皇权。这说明皇权实际上已凌驾于八旗各王势力之上,汗位推选制的历史功能已经完成。

清朝宗室封爵制度

明朝封爵制度引发了许多棘手的问题,有鉴于此,清政府都有所改进。清朝宗室封爵,在崇德元年(1636)定为九等。顺治六年(1649),又厘定为十二等。再加上亲王、郡王的嫡福晋所生子年过20岁,经宗人府考试请旨后,亲王子可封为世子,郡王子可封为长子以待袭爵这两等,清代宗室封爵总共为十四等。

为避免皇族宗亲支派繁衍带来的麻烦,清政府规定除少数爵位可世袭罔替外。其余爵位均代降一等。直至规定封爵或闲散宗室为止。清代在皇子分封上。除不滥施封爵外,所封田庄均由内务府经管的田庄中拨给。规定诸王公“不赐土”,“不临民”,“不加郡国”。府第一定要建在京师,“无故出京六十里罪与百官同”。这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对皇亲贵胄起到了制约的作用,避免了皇族们裂土分封、鱼肉地方、藩镇割据等种种乱源的发生。

清代选后制度

清代与明代仪制有些相似。清朝入主中原后,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位皇帝是当了皇帝以后举行大婚礼,同时册立皇后的。清代选后用镶玉如意。选妃用绣花荷包。清末光绪选后时,候选人有慈禧同胞弟桂祥之女、江西巡抚德馨两个女儿和礼部侍郎长叙两个女儿。光绪对德馨二女有意。结果却没有如他所愿。最后,由慈禧决定选了自己的侄女——胞弟桂祥之女,即后来的隆裕皇后:长叙二女,也就是后来的瑾妃、珍妃。清末逊帝溥仪于宣统三年(1911)退位,时年5岁。因袁世凯对清廷的优待条例的保证,溥仪仍然可以在紫禁城内居住。1922年12月1日,溥仪在紫禁城内结婚,时年16岁。溥仪皇后的选择,已不同于以前,候选的秀女并不到场,而是由王公大臣挑选好照片再交南溥仪用铅笔做记号决定。一共有四位秀女,溥仪选了正白旗郭布罗氏荣源家的女儿婉容为皇后,额尔德特氏端恭的女儿文绣为淑妃。溥仪这次结婚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大婚礼了。

封赠制度

清代凡九品以上文武官员可得到相应封阶,叫“封赠”。其目的是为了“遂臣子显扬之愿。励移孝作忠之风”。也就是为了官员光宗耀祖制定的一种表彰制度,封赠的荣衔文武不同。

给予封赠除了显荣本身外,还可以向父母妻室推及。妻室封赠有一品夫人、夫人、淑人、恭人、宜人、安人、儒人、八品儒人、九品儒人九等。命妇称号不会推及妾媵,只限于嫡配正室或其继室。对父母先祖的封赠,官居一品者给诰命四轴,追赠三代。到曾祖为止。二品、三品给诰命三轴,追赠两代。四品、五品给诰命两轴,只及父母、妻子。六品、七品给敕命两轴,赠予父母、妻子。八品、九品若父母未获封赠,可请准将本身赠封加到父母身上。官做得越大,驰封辈分越高,表明祖上荫德越加隆盛。

京察

考核在京官员叫京察。京察,三年一行。以子、卯、午、酉年为京察期,具体办法分为三种,第一种叫列题,从乾隆年规定,凡三品京官以上,尚书以下;在外总督、巡抚及盛京侍郎以上官员,必须自陈三年任期内功过劳绩。吏部开缮履历清单,呈送皇帝,由皇帝亲自考查,听旨简裁。第二种是三品以下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左右春坊庶子及内务府三院卿员等官,由吏部或有关衙门开具履历清单,引见后以待定夺。第三种叫会核。凡翰、詹、科、道及各部院司员、小京官以及中书、笔贴式等,由各自衙门长官出注考语,再由吏部会同大学士、都察院、吏科、京畿道定稿,分别等次、缮册具题。京察期间,官员升转调动自动停止,等考核出结果后,再行定夺。

考核京官的标准有“守、才、政、年”四条,又叫“四格”。“守”即操守、品德,分为四等:清、谨、平、淡。“才”,即才干、能力,分为二等:长、平。“政”,即从政态度,分为二等:勤、平。“年”即年龄、身体状况,分为三等:青、壮、健。经考核凡守清、才长、政勤、年轻健壮者叫“称职”,为第一等。守谨、才长(或才平)、政平(或政勤)、年轻健壮者叫“勤职”,列为第二等。守谨或(守平)、才平(或才长)、政平(政勤)者叫“供职”,列为第三等。京察一等可加级记名,待引见后外放或重新任用。

大计

考核地方官员叫大计。大计和京察一样,也是三年一行,以寅、巳、申、亥年实施。其做法是从州县官至府、道、司层层考察属官。而后汇送督抚,判定后题报吏部。考核标准与京察相同,只是优等者叫“卓异”。凡荐举卓异者,经吏部复核后,进京引见,注册,加官一级,以待升迁。

京察和大计中不合“四格”的要进行参劾。参劾有六法,分别是:“不谨”,即行止有亏,败伦伤化;“罢软”,即庸怯无能;“浮躁”,即轻佻狂妄;“才力不及”,即无法胜任。另两类是“年老”、“有疾”。其中凡不谨、罢软者革职处分,浮躁者降一级使用,才力不及降二级使用,年长、有疾者则令休致、免职退休。

一直以来,清政府都很重视京察、大计,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最为认真。康熙自二十二年(1683)至六十一年(1722)间,共举行大计14次,计举卓异官员570人,纠参罢斥贪酷官员509人、不谨官员922人、罢软官员412人、年老官员1215人、有疾官员699人、才力不及官员736人、浮躁官员537人。总共纠参罢斥、更换官员5030人。乾隆执政的60年间共举行京察大计33次,也纠弹参罢大批不合“四格”的官员。在清朝前期,京察和大计对各级官员还是起了督促警示作用的。到了清朝后期,吏治逐渐腐败,京察、大计只是徒具形式,不过敷衍塞责、走过场罢了。

顶戴·花翎

顶戴:清朝官员戴的帽顶。从色泽上分,一、二品都是红色的,三、四品都是蓝色的,五、六品都是白色的,七品以下则为金色。在同色之中,各品的顶戴又有区别:一、二品有纯红和杂红之分:三、四品有亮蓝和暗蓝之分。进士、举人、贡生都戴金顶,生员、监生则戴银顶。顶戴的材质也不同:一品戴珊瑚:二品戴起花珊瑚;三品戴蓝宝石或蓝色明玻璃;四品戴青金色或蓝色涅玻璃:五品戴水晶或白色明玻璃;六品戴砗磲或白色涅玻璃;七品戴素金顶;八品戴起花金顶;九品戴镂花金顶。

花翎: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军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翎分蓝翎和花翎二种。蓝翎是鹖翎,花翎是孔雀翎,它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六品以下的官员只赏给蓝翎,五品以上赏给单眼花翎,双眼花翎赏给大官,三眼花翎则是赏给亲王、贝勒等皇族和有特殊功勋的上臣。

黄马褂

马褂是清朝官吏的一种制服,穿在袍外面,长到腰,便于骑马,袖到肘,便于射箭,所以叫马褂。皇帝的“内大臣”和“侍卫”所穿的马褂是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做的,因此叫“黄马褂”。这是天子近侍的服装,象征着很高的荣誉,一般官吏以得到黄马褂为荣耀。把黄马褂作为赏赐品,是清统治者笼络臣下的一种方式。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在清朝实行了一百多年,是清政权所独有的一种执政形式。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女真氏族社会的早期。据《老满文档》万历四十三年(1615)十一月的记载:“为了审理国家的事情,选出了正直贤良的大臣八员,次又选出审理官四十八,不许吃酒肴。不贪金银,以事情的是非公正判断。五日一次,集合诸贝勒大臣于衙门,对天焚香叩首,使他们相议,把事情公事的审判,定为常规。”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当时女真人的行政方式是非常粗糙的。但各部落共同处理各项事务的会审机构已有雏形。随着金汗国的建立和统治区域的扩大,出现了议政王大臣的职衔。努尔哈赤晚年确定了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的体制,“凡军国政务皆命赞决焉”。到了皇太极执政时,真正确立了宗室封爵制度,规定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同时在议政制度中吸收了一些爵位较低的贵族,要求“每旗各设议政大臣三员”。大大降低了旗主贝勒(亲王、郡王)的支配作用,使议政制度逐步从属于皇权。

清政府入关后,虽然基本继承明朝的制度,但在朝政上起着主导的作用仍是议政王大臣会议,会议商定的决议称之为“国议”。议政王大臣们“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而且“佥议即定,虽至尊无如之何”。会议的决定。皇帝也很难将其改变。这种制度对皇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严重挫伤了汉大臣的积极性。康熙中期以后,处理政务的手段日趋成熟,他不但将参与议政王大臣的范围缩小了。而且还将会议的规格降低了。议政内容上。军国大事也让他们参与讨论,但真正的权限只限于一般性事务,如袭爵、斥革、旗民生计、婚丧礼仪等。议政王大臣会议也改称为“议政大臣会议”,权威大不如前。

雍正年间成立了军机处,以办理军国大事。所谓议政大臣逐渐变成了满洲勋臣贵胄的虚衔。乾隆五十六年(1791)弘历下谕旨:“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固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议政虚衔,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只崇实政,所以议政空衔着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无论虚实就此全部结束。

军机处

“军机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清初仿明代制度设立内阁,又增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即“议政处”,权力在内阁和六部之上。雍正七年(1729),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机密泄漏,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人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后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废止,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军机处将办理一切机密大政。军机大臣均为皇室亲臣、朝廷重臣,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文字狱

文字狱即“因文字而贾祸”。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文字狱接连不断出现。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始,汉、唐、宋、明各代都有重大的文字狱发生。清代前期。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十分惧怕人民群众尤其是汉人的反抗,特别注重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因而文字狱在清代就表现得更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在号称盛世的康、雍、乾三朝的130多年内,制造的文字狱就多达108起,其中仅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四十七年(1782)间,就有将近4|D起。清代较大的文字狱有:康熙时的庄廷鳙《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雍正时汪景祺《西征随笔》案,陆生楠《通鉴论》案;乾隆时胡中藻《坚磨生诗钞》案等。

清代文字狱牵涉的面积广,株连者多。不仅近亲家属,是否知情,均一概“从坐”,而且凡与此有过任何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都要受到株连。往往一个案子株连数百人,牵连七八省,有的从判案到最后结案拖延达数十年。受株连者,会对其进行严酷的处罚,至少是抄家坐牢、充军为奴,大多数是杀头凌迟,甚至连死者也不放过,还要开棺戮尸。制造阴森恐怖的社会心理氛围。实行文字狱的结果是钳制了舆论,束缚了心智,窒息了社会进步观念的产生和传播,阻碍了学术思想和文化的繁荣兴旺,社会现实问题成为无人问津的禁区,中国人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的历程也受到严重阻碍。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位时期(1661~1795)出现的繁盛局面。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王朝更替屡见不鲜。但有的政权能长治久安,而更多的王朝或政权却“稍纵即逝”,刚刚夺到的“江山”就得而复失,十分短暂。通过对这些长短不一的王朝、政权的考察,本书提出了“瓶颈危机”这一值得重视的重要概念。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都要经历这种类似的场面。“这使我们发现一项历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
  • 养子为王

    养子为王

    前世销售天才吴子琊意外身死得到”天道系统”来到古代平行世界成为世家养子。看尽浮华,今生只想过点平静日子的吴子琊却因为养子身份陷入一个又一个权与利相争的危机。自此,从霸州吴家开始,到楚王朝宫廷,再进入更广阔的天地。心中平静的日子被手中的权力、身旁的红颜知己、背后的势力所羁绊。想要实现自己的梦,只有——统一三千部族王朝,开万世之太平!
  • 恢弘横途

    恢弘横途

    他,是王朝之中所向披靡的将军。她,是王朝之中容貌倾城的公主。她爱他,可是他却在利用她,利用她的爱、她的情。最终,公主明白了自己的心,也知道了一直都深爱着她的另一个将军,可是,知道之时,已为时晚矣。当将军们联合皇子们为了夺皇位而争斗之时,公主却只在哀叹,只因自己是皇帝的女儿,因而被他所利用,不能自由。
  • 南华霸业

    南华霸业

    曾经有屌丝说过,如果给他一个女人,他可以创造一个民族。我们的主角,很有幸的和四位风姿各异的美女,一同穿越到异域他乡,才发现,创造一个民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那么,主角和他的女人们,又将有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上演,让我们拭目以待。
  • 大明权臣

    大明权臣

    一梦回明,他成了首辅徐阶的幼子徐瑛。而此时,致仕还乡的徐阶年老昏聩,已经不能视事。人情冷漠,群小跳梁。江南徐家盛极而衰,大厦将倾!内忧不断,外患频仍。大明王朝也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热门推荐
  • 相逢是首歌

    相逢是首歌

    本书收录了阎耀明的作品,包括《相逢是首歌》、《女孩的金秋》、《不买车票的小女孩》、《重逢的意义》等,主要以情感类、校园类小说为主。阎耀明的小小说大都把笔触延伸到社会的最底层,在关注那些小人物的际遇和命运的同时,营造着一个具有他自己特色的文学空间。 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
  • 诗澜之一品调香师

    诗澜之一品调香师

    她是白家唯一的女孩,备受宠爱,从小就以继承人来培养,她天资聪颖,果敢狠辣。世人皆以为她会带领自家企业走上另一个巅峰,但她却在16岁生日那天,做了一个令世人震惊的举动......他家是调香世家,也是这辈中调香技术最为出众的一位。他温和却也冷清,在调香界中无往不胜......却没想到会在一天碰到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这使一向冷漠的他燃起了一较高下的火焰......两人在一次意外中碰撞中开展了一场以调香为由的“战争”!爱情是否能够在胜负繁衍生息,天之骄女、天之骄子是否能够放下高傲互相温暖.....
  • 生死悟道

    生死悟道

    生或者死,哪个才是我的归宿?我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不能顺从自己的本心!大道真的这么难修么?
  • 契诃夫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契诃夫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王俊凯邂逅相遇

    王俊凯邂逅相遇

    “王俊凯,你一开始都是在敷衍我,你喜欢安晴,你直说好了,为什么还要骗我,欺骗我感情,王俊凯,已经八年了,你都没有去美国找过我,我呢,在美国一个人,你知道我每天都在干嘛吗,可是你呢,在这里搞暧昧,还跟安晴。我不打扰你们。”夏冰雨站在海边的悬崖上,一步一步往后退,对着王俊凯说。“夏冰雨你别冲动,能坐在原地好好说么”王俊凯很着急。她什么都没有说,跳了下去
  • 虚无之神

    虚无之神

    这是一个属性师的世界,没有斗气,没有魔法,也没有近战,一切都是以天地属性化为攻击力的世界。天慑,一个被世人公认的废材,奇遇之后,拥有整个世界唯一的近战能力,凭借着一本华夏的真气心法,成为世界唯一的真神!做出了前无古人的惊天成就。
  • 别以为你会爱孩子:林怡的智慧教养经

    别以为你会爱孩子:林怡的智慧教养经

    孩子虽小,他的世界却一点儿也不简单。早教专家林怡凝结20年教子经验和110多个亲子教育案例,带父母走进小孩子行为背后的大心理:为什么我家孩子屁股像长了钉子?孩子太敏感,鼓励让孩子更“沮丧”?孩子发泄情绪,多大程度算ok?宝贝不乖的真相,让你明白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的气质类型,帮父母找对教育方向;把握和孩子说话的诀窍,拉近亲子关系;认清上一代的心理伤痕,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懂孩子,才能爱得更有章法~
  • 绝世大帝

    绝世大帝

    千年前,青浅夺去未婚夫根基,建立神朝,封号青帝,风华绝代,万族朝拜。千年后,风世扬重生归来,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复仇之路。
  • 莲渡

    莲渡

    冥界三途河中三百年的时光,葉莲独自在红莲中度过。他自暴自弃。沉睡。三百年后的某一天,一个少年的声音将在红莲中绝望的他唤醒。于是他努力突破,出了红莲母体,只为见到那个陪伴他五百年的少年——冥淏猊。然而好景不长,当葉莲的名字在奈何簿和冥簿上同时出现,阴谋的气息悄然开始蔓延。被封印修为,与淏猊分开;被传送到人界。独自一人的他该如何面对忽然降临的任务?会邂逅什么样的经历?又会如何在任务中成长?月刃,千雪,逸冥,九凤。獓雪,晴雪,渡雪,墨竹。。人界的他还会什么样的人相遇?
  • 全能盟主

    全能盟主

    千年武馆,一朝冷落。强者窥伺,被人踢馆。父亲誓死一身殉武馆,云飞杨临危受命,扛起武馆大旗,救父亲,化险情,斗智斗勇。携一幅山水画,踏进千年大世家。为父证明路,从此战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