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2000000002

第2章 先秦(1)

愚公移山

太行山(在今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王屋山(在今山西垣曲县、河南济源市之间)前,年过七旬的愚公拄着拐杖呆望着门前的大山,正在长长地叹气。这时,邻居春田挑着担子路过,向愚公抱怨:集市在山那边,每次赶集都很不方便。愚公点点头,面对大山自言自语说:“看来是要做些事情了!”当晚,他召集儿孙,济济一堂,准备和大家商议事情。突然,一个噩耗传来:春田从山上摔下来,死了。愚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早上他还和春田说过话。但是,当他看到春田血肉模糊的尸体,不禁老泪纵横,移山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儿孙们,大家一致赞同,但愚公的老伴却提出质疑:“这两座山高不见顶,你这老头子这么一大把年纪,搬得动吗?”愚公信心十足:“我搬不了,还有儿孙们呢!”老伴又问:“那挖下来的山石往哪里运呢?”儿孙们异口同声地说:“倒到山那边的渤海里去!”

艰难的移山运动开始了,愚公率领儿孙们,带着木铲、箩筐开始挖山。村民们对此议论纷纷,嘲笑愚公不知道天高地厚。这时,春田的小儿子,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也蹦蹦跳跳地过来帮忙,大家忙得热火朝天。

同村和愚公年纪相仿的智叟走了过来,他看着愚公吃力地搬运山石,不禁哈哈大笑:“愚公啊愚公!你怎么这么笨呢?以你的年纪,连个小土丘也搬不走,更何况这两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呐!就你们几个,这不是以卵击石吗?”愚公回答道:“这山确实很高,我年纪也确实大了,但是我老了还有我的儿子们,儿子们老了还有孙子们,这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然而,这山却永远也不会长高了,总有一天,我的子孙后代会把它搬走的。智叟,大家都说你很聪明,可这件事上你怎么还不如我愚公呢?”智叟满脸通红,气呼呼地走了,愚公和儿子们哈哈大笑。

田园风光智叟为了泄愤,故意放出谣言:愚公移山会得罪山神、殃及村民的。于是全村哗然,大家纷纷找上愚公家,极力阻止移山。愚公苦口婆心地向大家解释,他说:“哪有什么山神?!这两座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挖了山,道路通畅,这不是很好吗?”大家哑口无言,只好回家。不巧的是,当晚地壳震动,大块山石从山上滚下来。村子里沸腾了,人们以为山神发怒了,四处逃散。这时,智叟在混乱中趁机大喊:“都是愚公害的!他要移山,得罪了山神!”大家一起涌向愚公家。愚公告诉大家:这种事是常有的,一会儿就好了。但是群情激奋,大家都怪罪于愚公,警告他不许再挖山。更令愚公心灰意冷的是,深受大山之害的春田妻子也请求愚公放弃移山。愚公看看众人,长叹一声:“移山这么艰苦的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阻力啊!”

但是愚公并没有退缩,第二天一大早,他仍然带着木铲、土筐走出家门。老伴追出来,竭力阻止他,但愚公还是执意走了。儿子们有些动摇,可最终还是跟随了父亲。正当大家准备开工的时候,村民们围拢过来,为首的李三竟然夺下愚公的木铲,扔在地上。愚公的儿子见此,火冒三丈,上前就要打他,正在剑拔弩张的时刻,突然传来哭喊声,原来是李三的母亲昏倒了。大家奔过去一看,发现老人还活着,李三说了一声“我去找大夫!”便没了人影,但是大家都摇头:大夫在山的那边,一时半会是赶不过来的。

深夜,当李三翻山越岭、带着大夫赶来的时候,老人已经去世了。李三“扑通”跪倒在地上,嚎啕大哭。

愚公依旧带着儿孙们在挖山,突然,李三出现了,手里拿着工具,他的身后是几十个村民……

大禹三过家门不入

远古时代,防洪堤坝前,水位越涨越高,眼看就要漫过堤坝,人们穿梭在暴雨中,吆喝着、喊叫着,用木锹刨着土块、石头,不断地运往堤口。有个叫禹的青年站在堤口,接过土块和石头不停地堆上去,但是却无济于事,洪水仍无情地漫过堤坝,很多人被卷走了。

部落联盟首领舜把老百姓召集在一起,讨论治水的办法,但大家都沉默不语。这时,禹站了出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次黄河泛滥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是由小积大造成的。年年下雨,每次下雨我们只顾加高堤坝,这样坝身逐年升高,水位也随着升高,水越积越多,本来修筑的堤坝就难以承受了,遇到这样的大洪水突然袭击,堤坝决口便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我们今后治水应采取变堵截为疏导的办法,从西方积石山开始,凿通峡谷,开拓河道,最后集中力量凿开阳城附近的龙门山,引黄河水流入洛水。”大家纷纷认同禹的看法,并一致推举他带领大家治水。

禹领命后,不得不向与自己新婚才三天的妻子涂山氏告别,带着村民们离家治水。大家来到积石山,禹一边指挥大家,一边带头干起了重活,太阳火辣辣地烤着,汗水从他额头上滚下来。十个月后,一条水道开通了,只听“哗”地一声,河水从已经开好的河道飞奔而下,人们兴奋地欢呼着。而此时,涂山氏已经身怀六甲,眼看就要临盆了。她日日夜夜盼望禹能归来,但等到的却总是失望。终于,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孩,但是禹仍然杳无音信。无奈之中,她只好托人给禹捎口信,让他抽空回家一次。正在治水的禹听到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非常高兴,但是他并没有想到回家,而是以此激励自己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治水工程中去。大山被凿通了,几段河道也开通启用了,禹高兴地给儿子取了个有意义的名字——“启”。

这时,跟着禹治水的村民们都觉得大功告成,可以回家看看老婆孩子了。但是禹知道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于是他绝口不提回家的事。大家慢慢地有了些怨言,连干活也渐渐懈怠了。禹见此情景,便对大家说:“我知道你们都很想家,我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谁不希望呆在家里陪着老婆孩子好好过日子?我们为的是什么?为的是阻止洪水,为的是子孙后代不受洪水的祸害,为的是不辜负父母兄弟对我们的期望!”就在这时,涂山氏抱着孩子风尘仆仆地出现在禹的面前,村民们一阵窃喜:“我们回家的机会来了。”谁知禹看也不看老婆孩子一眼,继续搬运着治水物资。涂山氏哄着啼哭的孩子,呆呆地坐在河边,看着近在咫尺的丈夫,却不能说上一句话。

后来,涂山氏干脆带着孩子在工地旁边住下了,期盼丈夫能抽空回家小聚。但是,禹为了治水,竟然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而不进去看看。有时候远远地传来儿子的哭声,大家都劝他回家看看,然而他却说:“好啊,我儿子的啼声洪亮,说明他身体健康,长大后,一定能继承我的治水事业!”

就这样过了十三年,河道全部被开掘、疏通了,水患终于被消除了。当山洪爆发、黄河水滚滚而下的时候,开通的河道顺利地将洪水疏导分流,引入大海。禹和妻儿以及村民们站在河边,看着被驯服的洪水顺流而去,满心喜悦。

石碏大义灭亲

春秋时,卫国国君的寝宫。卫庄公病倒在床上,公子州吁的母亲正在侍奉汤药。卫庄公突然听见一阵打打杀杀的声音,就问:“是谁在外边啊?”州吁母赶紧回话:“是咱们的孩儿州吁在练武,你看他都长大了,你还不给他个一官半职,你这是嫌弃我们母子啊!”说完假装哭泣。卫庄公拗不过她,只好把太子公子完和大夫石碏叫来商议。

山水画鉴赏石碏得知以后极力劝阻:“公子州吁当个中下级军官还可以,若是让他掌握卫国军权,会削弱卫军战斗力的。卫国是大国包围下的小国,军队只能起保卫边境的作用,而州吁一贯主张建立一支庞大的军队,向外扩张。巨额的军费开支,卫国是支撑不起的。”公子完知道父亲的心思,急忙进言:“孩儿愿与州吁一同治理卫国,我情愿把兵权分一半给他。”卫庄公点头同意,石碏却长叹一声:“卫国将无宁日啊!”

州吁知道消息后,十分兴奋,但又考虑到石碏在朝中每每和自己作对,无法施展拳脚,很不痛快。母亲进言:“只要他的儿子石厚跟着你,他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天下没有父亲和儿子作对的道理。”州吁听后,立即召见石厚,石厚不顾父亲坚决反对,来见州吁,两人一拍即合。

卫庄公突然病故,公子完继承王位,而州吁却散布流言说石碏功高镇主。石碏自知年事已高,遂告老还乡。他临行前嘱咐公子完:“一定要看好州吁,不然会酿成大祸!”公子完点头而已,石碏怅怅而去。石碏一走,州吁和石厚就开始密谋要除掉公子完……

一天,公子完正和母亲陈夫人商量事情,突然有人来报说太后的父亲——陈国的国君因兵变被困王宫,特派人前来卫国求救。公子完担心外公安危,急忙点兵出城相救。陈夫人在宫里非常不安。

陈夫人正踌躇间,突然有人传报说陈国国君派使者前来向新任国君贺喜。陈夫人急忙召见,追问陈国可曾发生兵变,使者否认。陈夫人知道大事不妙,急忙让侍从前去追公子完回来。不料侍从回来,哭诉道:“陛下被州吁骗到城外,已经遭毒手了!州吁他们正赶来太后寝宫!”陈夫人失声痛哭,几度晕厥,使者和侍从赶忙将陈夫人送往陈国。州吁带领人马前来,火烧了寝宫,向外界宣称:“寝宫失火,国君和太后都被烧死在里面。”于是州吁就名正言顺掌握了卫国所有的兵权,而出主意害死公子完的石厚也被封为大将军。石碏在乡间得知公子完猝死,非常愤怒,去信责令石厚查出真相。石厚将信呈给州吁,两人大笑。

逃回陈国的陈夫人屡次向父王哭诉,让陈国派兵征讨州吁和石厚,陈国国君因国力不足,劝说女儿耐心等待。

登上王位的州吁,利令智昏,决定实施新的“治国大略”——派兵与邻近的小国曹国和蔡国组成联军,一起攻打郑国。因兵力不够,石厚将石碏以前制订的五户抽一丁改成五户抽两丁,他异想天开地认为:只要这样,卫国兵力就会凭空增加一倍,称霸诸侯指日可待了。可是,这一法令刚—颁布,卫国上下立即怨声载道。

消息传到石碏所在的乡间,百姓们跪请石碏出面制止石厚颁布新的法令。石碏因石厚是自己的儿子颇感惭愧,决定和家臣右宰丑前往京城。面对石碏的质问,石厚置若罔闻,石碏无奈离去。

卫、曹、蔡三国联军与郑军对垒,不料曹国和蔡国临阵撤军,州吁和石厚大败而回。兵败后的州吁和石厚不仅不吸取教训,还变本加厉地加重课税,增加兵役,卫国鸡犬不宁。

按捺不住的州吁由石厚护送前往觐见周天子,想让周天子亲自册封他为卫国国君,而此行必须经过陈国。陈国国君和陈夫人商议,认为时机到了。

果然,州吁和石厚只带少量兵马经过陈国,被陈国国君派人请去陈国做客。两人虽然心虚,但确信外人对公子完之死都不知晓,遂坦然入陈。

两人被请去前往陈国祖庙,祖庙前竖一木牌,上书:“乱臣贼子不得入内。”两人惴惴不安,等到进庙之后,发现陈夫人在里边,两人自知秘密早已泄露,软作一团。陈夫人欲将两人斩首,陈国国君拦住:“卫国的事情最好由卫国人来处理,石碏还健在,就由他来做决定吧。”陈夫人遂修书一封。石厚得知将由父亲定夺,心里稍安,料定父亲不会置儿子性命于不顾。

石碏接到信,长叹一声:“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随即命右宰丑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前往陈国,处死了州吁和石厚。

重耳立志复国

春秋时晋国国君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能使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在祭肉里下毒药害死了太子申生后,又要加害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得到消息,连夜逃走,总算虎口脱险。但骊姬并没有善罢甘休,她一方面秘密地派人刺杀重耳,另一方面又在晋献公的面前挑拨离间,诬陷重耳带着家臣逃跑是蓄意谋反。晋献公信以为真,下令使臣前往周边各国传话:谁要是敢收留重耳,就是与晋国为敌!

一路逃跑的重耳疲惫不堪,他发誓说:只要有机会回国,一定东山再起,成就伟业。随逃的大臣狐偃劝慰重耳:当务之急是要找个安身立命之所。他们来到卫国都城外,请求暂时避难,但等了很久,城门却仍未打开。卫国国君传出话来:“卫国地稀人少,不便公子久留,这里是一些谷物盘缠,请公子收下。”说完便将谷物从城墙上扔下来,撒了一地。重耳见此,愤而转身离去。他决定去投奔齐国。

人困马乏,重耳带着大家冒着烈日,缓缓行进。他们现在面临更大的难题——没有粮食。傍晚的时候,大家来到一座农庄前,重耳看见炊烟缭绕,不禁喜出望外,走到农家门口去讨吃的,没想到农民不屑地看了他一眼,转身捧起一块黄土递给他。重耳大怒,挥起马鞭抽过去,却被狐偃一把拦住,他说:“上天赐土地给我们,应当拜谢才是!”重耳迟疑了一下,恭敬地接过黄土,朝农民一拜倒地。

深夜,重耳向大臣狐偃说出自己的担忧——恐怕齐国拒绝收留。这些话被掌管钱财的头须偷听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头须主动提出到集市上买些粮食,重耳欣然应允。但是,大家等了一天,始终不见头须回来。这时,重耳恍然大悟:头须肯定是卷财私逃了!大家义愤填膺,重耳却异常平静,他对家臣们说:“我重耳身在亡命途中,不想连累大家,谁想走就走吧。”大家异口同声:“誓与公子同生死!”

重耳带着大家一路逃难。屋漏偏逢连夜雨,途中,他们又遇到一伙强盗,车马被洗劫一空。等到达齐国的时候,大家早已衣衫褴褛,形同乞丐了。齐桓公听说重耳前来投奔,立即开门迎接。

齐桓公不仅将重耳奉为上宾,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重耳在齐国享受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他渐渐地把复国的大志抛至脑后了。狐偃看着沉浸于安逸生活的重耳,不禁眉头紧锁。

日子过得很快,一晃五年就过去了。一天,狐偃向重耳说起晋国现状,鼓励他回国完成伟业。重耳故意拖延,狐偃很失望。

重耳的妻子姜氏得知这件事,也规劝他早日离开齐国,贪恋安逸只会妨碍自己的前途。重耳非常不耐烦地拒绝了。姜氏无奈之下只好想出计策:她故意将重耳灌醉,趁他熟睡之时,命令狐偃将他背上马车,连夜离开。重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离开齐国,大怒不止,扬言要杀狐偃。狐偃大义凛然:“为了能让公子返回国家,重振晋国,为百姓谋福,我死不足惜!”重耳听到这番话,幡然醒悟。

后来,重耳又先后逃到曹国、楚国和秦国,受尽屈辱和人世冷暖,始终不改复国之志。十九年后,他终于寻到良机,返回晋国即位为国君(就是晋文公),成就了自己的大业。

李离错判自罚

晋国王宫,君臣们正在争论。晋文公和几个大臣都认为:李离应无罪释放,因为他执法公正,刚正不阿,乃不可多得之人才,而且晋国如今内忧外患,正值用人之际,李离纵然错判了他人,也罪不该死。但是,有一个大臣却持反对意见,他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典律不严,则民心必乱,无法做到依法治理天下。晋文公大怒,下定决心要赦免李离。原来,李离是晋国执掌司法的大臣,他在一次判案中,错杀了一个无辜的人,按照律例,必须处以死罪。李离依法办案,决定自罚,于是就有了刚才集市上的一幕。

同类推荐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当物质生活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古代人的娱乐和怡情在今天仍然存在,比如诗歌,比如戏剧。但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本书就是带着这个疑问,进入古代现场,为你解开影响中国人玩乐的器具和秘诀。本书阅读起来颇为轻松,同时史料准确,故事有趣,可以让你在沉醉于历史的海洋的同时,享受丰盛的知识盛宴。
  • 2007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07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本书以“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为中心内容,分为总报告篇,改革与发展篇,统计研究篇,专家论坛篇,行业报告篇,区域报告篇,个案研究篇,大事记篇等。
  •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抓捕穿越者

    抓捕穿越者

    这年头,穿越仿佛成了家常便饭,动不动就是越穿异世啊、末世啊、洪荒什么世界去溜达闲逛的,这简直没把穿越当回事……“对于这些严重威害社会治安,挑衅我地府权威的穿越人士,我们要从严处理,一定要把他们弄得永无翻身之地……”“呃……这抓捕这些穿越者的事情,嘿嘿,我们应该让林扬同志去干,让他这一辈子,都生活在我们地府的阴影下,不然岂不是对不起他八世大善人的身份……”崔判邪恶的笑了起来,从此以后,阳间就多了一个以抓捕各种穿越者为生的大好青男,不过深懂为人之道的林扬同志,非但没生活在地府的阴影之下,还混得风生水起,笑傲都市……且看都是牛人,林扬同志的发家致富之道。
  • 拽丫头驾到

    拽丫头驾到

    她是一个痞痞的,酷酷的、外强内弱的痞子公主。她痞:是因为她不仅拽,还拽的吓死人;她酷:是因为她总“惩奸抓恶”、“风度翩翩”。可是当一个痞子公主遇到冰山王子……冰山遇到火,是她将他融化还是他让她淹没?
  • 百万大奖

    百万大奖

    我那天捡了张彩票,中了大奖,可彩票竟然是别的世界的东西?这下可坑了爹了,为了完成任务,我只有不停花钱败家。可这只是还是类似于二次元的东东,为了早一天挣够一万积分,我倒要看看玫瑰口中所说的完美世界—柳下惠语录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同居协议

    同居协议

    租个男友好过年,原本一句戏言,岂料一语成谶噩梦成真。冒牌男友不简单,先是撕毁协议,接着水涨船高坐地起价。她挖坑自己跳了,他设局自己入了。一个骑虎难下,一个龙困浅滩。在她眼里,他是见钱眼开没有节操的出租男;在他眼里,她是肉里挑刺尖酸刻薄的女汉子。一开始,他不是她的菜,她并非他所爱。眼看他反客为主将父母骗得团团转,她开始打起了如意小算盘。到底是将他踢出局还是留下查看,她开始了优柔寡断。女汉子遇逃婚男,看月老如何牵线。缘就一个字,来把同居协议签,三生石上定姻缘!
  • 三国之兵戈铁马

    三国之兵戈铁马

    三国乱世,群雄何其之多,谁才是平顶这乱世的真龙天子,何旭,乱世之星,因穿越到三国致使空间崩溃,迎来了再一次诸神时代......楚霸王(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蒙恬(断剑重铸之日,骑士归来之时)蚩尤(涿鹿之战千古传,轮回千古终回归)......神话再现,时空错乱,远古战魂,重现九州,神魔乱世,唯旭之歌。
  • 我的世界

    我的世界

    嗯,我是新人,这是个我的第一本小说,写的是我自己的故事,可能字数不会太多。这里记载着我的成长,我的青春,以及所有的一切。
  • George Sand

    George S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龙神

    都市龙神

    本为地下世界赫赫有名的千手修罗,夜天凌却被老头扔进豪门充当保镖,且看一代猛男如何搅起一场都市风云,成就无上尊位!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