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1800000032

第32章 中华美德格言荟萃(8)

这句话说明了陶潜对读书的态度以及读书的方法。首先,他喜欢读书,手不释卷,痴迷于此,但并不像那些死抠字句的“书呆子”一样,苛求自己弄懂每一个字的含义。书,尤其是好书,只读一遍是无法领会个中奥妙的,历经无数次的品味、思考,方能茅塞顿开,如醍醐(tíhú)灌顶、春风拂面,这种精神上的愉悦是无法言传的。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语译】德行因为深思才会有所成就,因为随声附和而被毁掉。

思考

《进学解》是时任国子监教师的韩愈在太学生入学时给他们的训诫,是一篇专门谈学习的文章。这句话强调事业能否有所成就,关键在于是否认真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如果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人云亦云,无论学了多少知识,终将一事无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语译】读了万卷书之后,再下笔写作就如同有神灵帮助一样。

思考

杜甫自幼苦读,熟读诗书,最终写出了许多瑰丽的诗篇,流传至今,这正是他勤奋的结果。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只有勤奋,才能登上理想的巅峰。

圣人无常师。

(韩愈《师说》)

【语译】圣贤的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思考

所谓“圣人无常师”,并不是指人学习应该朝三暮四,经常换老师,而是指人不应该只向一个人学习,应该广泛地向所有人学习。只要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在某一个方面比自己优秀,都应该虚心向他学习。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就是因为他博采众家所长为己用,使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使眼界和思路变得宽广,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有所创新和发展。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

【语译】做学生的不一定样样都比不上自己的老师,做老师的也未必处处都要比弟子高明。

思考

老师,是为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与楷模。然而学海无涯,即使是老师,也不可能穷尽书海,懂得世间一切知识。作为学生,在认真、勤奋地向老师学习的同时,也要树立超越老师的宏大志向。长江后浪推前浪,此乃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老师,也应不耻下问,虚怀若谷,方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当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程颐《伊川先生语》)

【语译】和你一夜畅谈,比读书十年还受益。

思考

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来源于直接经验,二是来源于间接经验。不论是读书还是谈论都包含于间接经验当中。有时,与良师益友的谈论,能使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胜过读书百倍。因此,多与智者交谈,虚心向优秀之人请教,也是增长知识、加强学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

(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语译】学习没有早晚,只怕开始时勤奋,后来懈怠。

思考

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只要踏踏实实,一定会有所成就。这句话强调的是,不论何时学习,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善始善终,坚持到底。如若起初时意气风发,后来就懒散松懈下来,便犯了学习上的大忌,是永远不可能有所成就的。

欲穷大地三千里,须上高峰八百盘。

(刘过《登白云绝顶》)

【语译】想要把天下各个地方一览无余,就要盘盘绕绕,直至登上最高的山峰。

思考

这两句诗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知识是无限的,要得到这无限的知识,就必须不断进取、探索。在求知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寻,只有不畏险阻、奋勇拼搏才有希望登上光辉的顶点。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写怀》)

【语译】不要虚掷时光,等少年的黑发变成白发,便只能空自悲切了。

思考

岳飞是南宋名将,他为了收复失地,“还我河山”,尽心尽力,急迫地渴望报国,怕“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22岁就中了进士,政务繁忙,但他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散文和史传作品。有人问他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去写作,欧阳修回答说:“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岳飞

【语译】青春年华很容易就消逝了,可学问上要想取得成就却很难,因此,应该珍惜每一寸光阴。

思考

青少年要想将来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不能虚度青春年华。我国近代的文学家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期间,他为了研究《楚辞》,很少下楼参加同事们的娱乐,即使友人再三相劝,也不肯下楼,被人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闻一多取得的成就,与他珍惜时间、努力钻研是分不开的。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刘祁《归潜志》)

【语译】长年闭门苦读,无人问津,一旦成功出名则天下尽知。

思考

世人都注目那些成功人士的荣耀,却忘记他们在成名之前的奋斗历程。蛹在化蝶之前,以丑陋的身躯苦苦挣扎;学子们在蟾宫折桂之前,临寒窗而埋头苦读。因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都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才能学有所成、一举成名。

善学者穷于一物,不善学者穷于物物。

(庄元臣《叔苴子内篇》)

【语译】善于学习的人对一种事物研究透彻;不善于学习的人对所有事物都涉及,但都不深入。

思考

这句话区分了善学者与不善学者之间的不同。善学者抓住一件事物不放,直至经过认真分析,不仅认识了事物的表面现象,还发现了事物的本质;不仅抓住了一类事物中共同的东西,还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善学者学习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一般,从不深入探究,只看到事物的外部特征。在他眼里,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以这样的方法学习,所得只能是一鳞半爪,也无法探究事物的本质,达不到深层次的理解。

万金之富,不以易吾一日读书之乐也。

(薛暄《薛子道论·上篇》)

【语译】拥有万金的财富,也不能换来我一天读书的快乐。

思考

乐知、好知,历来是人们所赞颂的良好习惯。人们从书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完善自我。只有全身心地在知识海洋里畅游、孜孜以求,才能得到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这句话体现了古之贤者既好学更乐学的优秀品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语译】风声、雨声、读书声,各种声音都应听到耳朵之中;家事、国事、天下事,各种事情都要关心。

思考

这是我国明代著名学者、教育家顾宪成写的一付对联,它告诫人们切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应该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处处想到人民利益。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语译】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金子那样宝贵,而一寸金子也无法买回一寸的光阴啊。

思考

时光如流水般容易流逝,如果年少时不努力学习,那么长大后就会无所作为,再后悔也没有用了。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七岁时跟随父亲去拜见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卫夫人,希望卫夫人能够教他学书法。卫夫人想等他长大些再教他。王羲之一听,连忙说:“学习是不能等的啊!”我们应该向王羲之学习,在生活中惜时如金、奋发学习、有所作为。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王夫之《周易外传》)

【语译】才干因使用而不断增进,思想因疏导而不会枯竭。

思考

“学以致用”,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也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才干和思想。没有实践的激发,才思就会枯竭。

学贵有师,亦贵得友。

(唐甄《潜书·讲学》)

【语译】在求学的过程中,难能可贵的是有老师和朋友。

思考

这句话的下面还有一句话:“师也者,犹行路之有导也;友也者,犹陟(zhì)险之有助也。”大意是说,在我们求学的道路上,有老师就如同有了向导一样,有朋友就如在攀登险峰的时候有了帮手。由此可见,老师和朋友在我们求学的道路上是不可或缺的。《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门弟子中有七十二贤人,一方面是由于孔子这位教育家的谆谆教导,另一方面众多弟子之间的切磋、辩论也为他们的成才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多而学易成。

(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语译】见多识广就会聪明,好的朋友多了则容易做成学问。

思考

离群索居、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方式不一定就能启发心智、造就人才。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亲身历炼,才能增长见识,对知识感受至深。“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明良师益友对一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近朱者赤”,说明好的外界环境能促使一个人不断上进,好的朋友更能让人受益匪浅。因此,魏源认为,为学应该广采博取、多交益友,这样才能促使自己眼界宽广,见解深刻。

惟进取也故日新。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语译】只有不断地进取,才会有不断地创新。

思考

创新来自于人们不断的探索与进取,惟有在探索和进取中,才有可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才能作出创新之举。在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列强入侵,作为维新派领导人之一的梁启超大力呼吁国民要敢于进取、勇于创新,以期给衰弱老朽的清政府注入新的活力。《少年中国说》是一篇充满激情,旨在激励青年人、振奋国民的散文,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激起了人们对未来中国的信心,激发了青年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旧中国、旧传统的愿望和行动。

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

(蔡元培)

思考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书籍,有的人看完可能会获益匪浅,有的人看完却可能仍是一知半解。这固然和理解力的强弱有一定关系,但与注意力是否集中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眼睛盯着书本,思想却飞到九霄云外,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对该书有深刻的理解的;反之,如果看书时全神贯注,把身心都沉浸到学问中,调动大脑进行积极地思考与解析,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获得求知的乐趣。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鲁迅《读书杂谈》)

思考

很多父母都只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不关心他们的课余生活,甚至不允许他们看课外的书,这种教育方法实在是有失偏颇。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只懂一种知识,却对其他知识缺乏常识的人已难以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获取全面的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鲁迅全集编校后记》)

思考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弃医从文,回国后在文化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不仅写出了大量笔锋犀利的战斗性杂文和其他文艺作品,还成为“中国左翼联盟”的主要领导人,中国文坛的主将。当有人因为他的成就而称赞他是天才时,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没有吃苦的精神,是无法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知识是引导人生的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李大钊《李大钊选集》)

思考

很多人在学习上走入了一个误区,即不是把学习当作学以致用的工具,而是把知识当作用以炫耀的资本,这就实在是把知识的用处大大贬低了。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思考

为学应该抱有一种终身学习的观点,但即使是终身学习,也绝不可能学尽所有的知识。因此,无论自己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虚心地向别人请教,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保持进步。如果刚取得一点小成绩就骄傲自满,从此放弃了向别人学习的心态,那就只能停滞不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思考

“为中华之崛起”仿佛是一个大而空的概念,但周恩来却以其所学所知,与其他革命先辈一起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新篇章。中国的发展需要人才的发展,也惟有国家的进步才能为个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生于斯、长于斯,既然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连接如此紧密,那就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学习吧!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思考

做学问,不能只贪多,而不求甚解,广泛涉猎应该建立在对知识透彻的理解之上。陶铸先生用人吃饭来作比喻,说明做学问必须对学问做深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达到学习知识的真正目的。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华罗庚)

思考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应该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华罗庚曾因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辍学到杂货铺当学徒。但他始终未放弃梦想,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先在地方中学任会计,后到清华大学工作,直至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终成为中国知名的数学家,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华罗庚)

思考

灵感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诚如机遇只向有准备的人招手一样,灵感也不是可以坐等而来的。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刻苦求学的精神,即使机遇出现,也没有能力去抓住它;没有百次的努力与千次的思索,灵感也不会毫无缘由地突然进射出它的光芒。通往科学的道路并不是一条坦途,更没有什么“偶然的机遇”可以让人直达目的地。想要在科学上取得辉煌的成绩,除了努力,还是努力!

茅以升

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

(茅以升《学习研究“十六字诀”》)

思考

茅以升是中国钱塘江大桥的主持建造者,当时的中国由于科学技术十分落后,许多桥梁都由外国人建造,这使茅以升深感痛心,于是发愤读书,最终学有所成,为祖国在桥梁事业方面争了一口气。总结他的学习经验,茅以升认为应该广泛涉猎知识,并加强记忆,同时要明白学习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除此之外,学习贵在坚持。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雷锋《雷锋日记》)

思考

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日益加快,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但总是抱怨没有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雷锋在“钉子精神”中,也提到了要有“挤”的精神。可见,善于学习的人都明白如何安排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并将之用以学习。

从严律己修身养德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尚书·君陈》)

【语译】必须隐忍,事才会有所成;必须宽容,才会品质高尚。

思考

同类推荐
  • 中华传统语典

    中华传统语典

    本书精选了歇后语、俗语、谚语、绕口令、对联、劝世贤言、诗赋、语典故事等内容,并根据实际需要,将每个条目按主题分成简明而系统的体例,实为妙趣横生的语言储备库。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希腊,是传说中天神宙斯、雅典娜和阿波罗的故乡,也是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乡;是天地间盗火英雄普罗米修斯的故乡,也是军事天才亚历山大的故乡;是绝色美人海伦的故乡,也是千古诗人荷马的故乡;是科学和民主的故乡,也是现代文明的故乡。
  • 重归书斋

    重归书斋

    本书收有《乡村学校的记忆》、《在自由和锁链之间》、《我的春节在童年》、《囚禁自己》、《怀疑手中的钞票、《回归书斋》、《大碗吃饭》等散文随笔作品。
  •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起源;这里,坐拥七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曙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灿烂的光辉和无穷的魅力,也彰显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活力。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热门推荐
  • HR经理的必修课

    HR经理的必修课

    本书主要通过大量国内外企业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结合作者在企业亲历的管理实践,来剖析企业在应对人力资源危机方面的应对之策和管控之道。内容主要包括企业领导力(接班人)缺失、组织变革、员工跳槽与裁员、员工关系等管理运营过程和细节中存在的危机管理,从企业经营理念、哲学高度提炼人力资源危机管理的要义,重申人力资源管理者要从系统、流程、细节方面关注企业人力资源运行,通过提升HR经理人的自身专业能力和素养,重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价值。
  • 雪庵从瑾禅师颂古

    雪庵从瑾禅师颂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365夜故事(语文新课标)

    365夜故事(语文新课标)

    365夜故事(美绘版)》既有充满神奇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也有开拓心智的童话、寓言、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幽默故事等。故事脍炙人口,增进知识,益智有趣,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锻炼孩子的意志,启迪孩子的心灵。这本故事集是送给孩子们的一束繁花,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哲理和趣味性,陪伴着孩子走过天真快乐的童年岁月。
  • 逆世小邪妃

    逆世小邪妃

    “小东西,你已经勾起了本尊的兴趣,想这么就逃走吗!”他邪魅冷酷的看着她,语气冰冷而霸道。“不好意思,我对老年人没兴趣。”说完扭头就走。一场穿越,第一杀手变成了被妖魔追杀的十岁小娃娃!等等?!大魔头追杀她也就算了,为什么还喜欢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受益一生的投资计划

    受益一生的投资计划

    本书全面介绍了最实用的投资工具和高效的理财思路。从股票、基金、债券到期货、房产、保险和外汇等,涵盖了一个人一生最主要的投资方向。书中所提供的投资方法切实可行,同时还提供了简单的投资技巧和大量生动真实的投资案例,极具借鉴意义。这本书将彻底改变你的财富积累方式,让你的投资更安全理性,百万梦想不再遥远。
  • 玫瑰刺

    玫瑰刺

    六年前,薛莲被蒋坤“抛弃”,心碎离开。经受过爱情伤害的薛莲,浑身长满刺,就像玫瑰一样不自觉的用来维护自己。六年后,面对因为误会而分开的两人,他们又将如何选择自己的爱情?张妍和张睿又将何去何从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环保超人

    环保超人

    21世纪,地球环境遭到空前破坏,污染严重,但是人们仍然只顾享乐,人类社会只有金钱,找乐子!,地球人哪管他什么历史、环境,管他什么公平、正义,夜夜笙歌,开心就好,终于地球资源被空前地毁灭性开掘,人类生存陷入困境,在这生死存亡之刻,一神秘男子出现,外形酷似乐高蝙蝠侠的骚年超人,企图拯救世界……
  • 御宝天骄

    御宝天骄

    一个平凡的高中生。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一个神奇的眼镜,从此开启了另类的人生,失落千年的珍宝纷纷再次现世,唐朝月光杯,隐藏在武则天乾陵地宫的美轮美奂的画卷,杨贵妃生前带过的玉簪...
  • 师父救命:妖王要娶我

    师父救命:妖王要娶我

    苏如若表示自己很无奈,不就是逃个命而已吗……有必要撞见妖王夜无颜吗?他竟然还厚颜无非的要我当他的妖后!师父你竟然还不管!全月华门就此进入了黑历史状态,每天不定期的来个抓人,或者出兵围剿,再或者一哭二闹三上吊……“苏若若!你今生今世注定是本王的妖后!”“大哥,这句话我听过很多遍了……可以换一句了吗?”“苏如若,你胆敢这样和本王说话!”“师父救命!”
  • 三小姐的逆袭

    三小姐的逆袭

    上一世她身为法官孤苦一人,父母双亡,身心俱疲,这一世异世重生成庶女,位卑言轻无依无靠,身陷家宅宫斗之中,生母被害幼弟待哺;女主凭智谋破疑案得赏识,以爱心教幼弟,用诚心结良友,以真心寻真爱,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奇葩男主苦心追求,感动女主,共结连理,同面危险,经营家庭,最终过上幸福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