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1800000027

第27章 中华美德格言荟萃(3)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危亡牵动了每一位爱国儿女的心,他们以其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爱。音乐家冼星海愤而摔下指挥棒,离开嘲笑中国音乐、由外国同行组成的管弦乐队,是因为他深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不能接受任何人对她的不恭之词。为了振兴民族的音乐事业,冼星海呕心沥血,创作并指挥了《黄河大合唱》、《救国军歌》和《大生产》等多首震撼全国并流传海内外的作品,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更体现出中华儿女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华(huà)罗庚)

思考

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家久经战乱,满目疮痍,亟(jí)待发展。由于贫穷,国家不能为留学归来的科学家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但仍有很多人排除万难,坚持回国,华罗庚即是其中的一位。作为国际知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新中国成立后,毅然放弃在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发展尽心竭力。在他的心中,惟有报效祖国才能实现自己心中最大的抱负,惟有故乡才是可久居之地。他曾经这样表示过:“力竭矣,但头号志未衰,战士死在沙场幸甚。甚盼尸体能对革命有用,倚墙可作人梯,跨河可作人桥。”华罗庚以其言其行展现了一个中国科学家的崇高品质,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与敬仰。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江泽民)

思考

江泽民同志这句话点明了现阶段应该如何爱国,点明了爱国主义的与时俱进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便是爱国。另外,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这需要大家的努力,对于那些试图分裂祖国的言论和行为,我们要义正辞严地予以反驳和制止。

济民救世公而忘私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语译】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思考

此言出自西周时周成王颁布的诰令《周官》,意思是希望各级官吏能以公平之心去除各种私心贪欲,从而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虽说周成王颁布这个诰令是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政治的清明、国家的安定。这种“民本”思想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王朝,确实令人赞叹。

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语译】义是可以产生收益的,收益是用来增加人民财富的。

思考

此句对义的概括别具一格,由义引发利,再将利归于人民。归根到底,义就是用来使百姓富足、造福于人民,而不是用来谋取私利的。这种定义在当时很有进步意义,它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为官为政应以民为本的思想,强调义与利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造福百姓,强调官员的清正廉洁。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左传·僖公九年》)

【语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只要知道了就没有不去做的,这就是忠。

思考

春秋时晋献公问其手下大臣荀息:“何为忠贞?”荀息所作出的回答正是这句话。晋献公死后,荀息尽力辅佐奚齐,后在奚公被杀后又尽力辅佐卓子,但卓子又被大臣里克所杀,荀息也自杀而死。他始终不愿与窃国杀君之人同流合污,尽到了他所说的忠。人们引用荀息的这句话,激励后人向荀息学习,心中要有国家有人民,只要做好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语译】为官者如果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动;如果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思考

俗话有“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说为上者如果行不端、做不正,下边的人也必然如此,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的“上”,可指父兄,更指为官者。只要为官之人行得端,做得正,以身作则,社会的政治风气自然就会良好。下级做人行事,往往就是跟随上级的作风而行。一个清廉的领导,他的下级就不敢肆意贪贿;相反,一个骄奢成风的领导,他的下属就会投其所好,奢靡浪费。所以说“上行下效”这句古训,应是每一个做领导者应该铭记的良言。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意识到了这个道理,后世为官者更应该谨记心头。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语译】执政者如果以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执政者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作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因他的忧苦而忧苦。

思考

这句话是孟子对齐宣王说的。孟子劝诫齐宣王应该爱民如子,与自己的民众同甘共苦,关心他们的疾苦。百姓感到君主对自己的关心,自然会真心拥护他。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代的为官为政者。

义,志以天下为芬。

(《墨子·经说上》)

【语译】义,就是立志以天下的事作为自己份内的事。

思考

墨子认为,真正的“义”是指有远大志向,将天下之事作为自己份内之事。墨子是墨派的鼻祖,墨家学派由其一手创立,在春秋战国时影响颇大。他认为,真正的道义不应该拘泥于小事,而是应该放眼天下,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出发,志在让天下安康、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墨子此言既将“义”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体现了他胸怀天下,情系百姓的宽广胸怀。

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

【语译】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思考

公正廉明的政治,一直是无数人追求的。这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政治理想,它强调一个君主要以德服天下,这样才能处事公正、明辨是非。唐太宗李世民曾问魏徵道:“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徵回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李世民作为一代英明的君主,一直注意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励精图治、广开言路、重用贤臣,终于开创了辉煌的“贞观之治”盛世,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受后人敬仰的一个帝王。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语译】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是位居高位的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是下层的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思考

韩非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他强调,公正是执法的前提,只有公正执法,才能取信于民,维护法律的权威以及社会的公平与和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公民,只要他做了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都应该得到国家的奖励。在战国末期,韩非能提出如此观点,颇具民主精神。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礼记·儒行》)

【语译】举荐人才,对内不避开亲人,对外不避开仇者。

思考

官员要做到清正廉明、大公无私已属难能可贵,要做到“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传统思想一直主张避嫌,所谓“瓜田不纳履(lǚ),李下不整冠”,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在这种情况下,若不避嫌疑,难免招来众人非议。因为人情世故一向主张恩怨分明,所谓“洗雪冤仇”、“睚眦(yázì)必报”,就是这种心态的表白。在这种情况下,若不分恩怨,难免被人认为是软弱或矫情。但也正是在这些情况下,若能做到公私分明、不避嫌疑,不为私人情感所牵绊,更加难能可贵。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语译】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大家平等地选举贤人和能者当领袖,彼此讲求信用、追求和睦。人们把所有的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把所有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老人晚年幸福安康,青壮年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幼小的孩子能茁壮地成长,孤寡残疾之人能得到赡养。

思考

这是我国古人对理想社会的设想与追求,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赞颂它、苦苦追求它。自魏晋以来,阮籍、嵇康、鲍敬言等思想家继承老庄小国寡民的观点,将之发展成为一种无君论。他们的乌托邦式的观点,尽管有些不切实际,但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封建剥削制度的反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更是将这种美好的理想生活描绘得美到极致,引发后人无限的憧憬之情,并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只为这种公有的、人人都平等的社会早日出现。随着当今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制度的不断完善,这种理想社会离人们也越来越近了。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语译】民众所喜好的,当权者也喜好;民众所厌恶的,当权者也厌恶,这样才称得上是民众的父母官。

思考

人民一般称地方官员为“父母官”,这称谓之中包含几许畏惧、几许敬重,以及几许期盼。官员手握大权,生杀予夺,无所不能。究竟如何做才称得上“父母官”的称呼,其所作所为才是利民的呢?这句话给出了答案,即以民众的好恶为标准。民众所拥护的、利民的措施,官员就要力排众议、兢兢业业地加以执行;民众所反对的、害民的措施,官员就得分清是非、理智地加以废除。中国几千年前即意识到了为官应以民众的利益为准则,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体现了中华美德历史之悠久。

公正忘私,一言而万民齐。

(《淮南子·修务训》)

【语译】做官若公正廉明,口出一言,百姓就会纷纷响应。

思考

谁代表人民的利益,为百姓排忧解难,想民众所想、急民众所急,不辞劳苦、公正无私,谁就会赢得百姓的尊重、万民的敬仰和信任。百姓会将权力交给大公无私的官员,即使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毫不迟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仅会对这些公正廉明的官员以各种方式加以称颂,更会以实际行动支持他们,一呼百应。为官所看重的是万民的拥护,因此这句话强调为官的清正与公正无私。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淮南子·泛论训》)

【语译】治理国家有常理,而以对民众有利为根本。

思考

孟子曾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表明了孟子对民众力量的重视。民众是治国的根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历代诸多志士仁人都劝导统治者治理国家时要“利民”,缓和阶级矛盾,才能建立起鼎盛的王朝。这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既体现了古代贤人高尚的品德,也表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语译】不论关系的亲疏、身份的贵贱,一律依法处置。

思考

封建官场上,裙带关系十分紧密,哪个官员没有亲朋好友、三姑六姨,一旦亲朋犯法,应该如何处置?是依仗位高权重,徇私枉法,还是因为富甲一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司马迁指出,无论有何连带亲戚关系,也不管身份的高低,应一律按律执行。在中国汉代即出现了“以法治国”的思想,实属难能可贵。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译】依照法律办理公事,则会上上下下公平一致。

思考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以法治国”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早在中国汉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只有不问亲疏、不分贵贱,一切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条例处理公务,才能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保证人人享受公平的待遇。这种思想表明,早在中国汉代时期,人们的思想就已达到了较高的层次。

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

(徐干《中论·赏罚》)

【语译】高尚的人不敢因亲人的恩情而对之废止刑罚;不敢因私人仇怨而不给予应赐予的赏赐。

思考

人总是处于社会各种各样的关系网中,扮演着形形色色的角色。若一角色与另外的角色相冲突,不免左右摇摆、难以定夺,特别是公事与私人关系发生了矛盾,此时应何去何从?是假公济私、徇私枉法裁判,还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依法断定呢?中国古人毫不犹豫地提出:高尚的人应有明确的决断,该罚则罚,即使亲朋好友也不例外;该赏则赏,即使是世仇宿敌也不能故意发难,这才不失为公正贤明之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语译】勤勤恳恳,尽心尽力,直至死才会停止。

思考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卧龙出山。自此之后,君臣相宜、如鱼得水。刘备对诸葛亮无比信任,临终时还将刘禅托付给他;诸葛亮对刘备更是忠心耿耿,辅佐他打天下,成三足鼎立之势。诸葛亮一生功勋卓著:出使东吴、协孙权抗曹操、赤壁之战,他功不可没;夺取襄阳、空城退敌、七擒孟获更是传为佳话。他谆谆教导刘禅,希望他成为一代明君。他以天下为己任,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刘氏事业,全然没有半点私心。综观其一生所为,真是不由得令人敬仰万分。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

【语译】有公正之心必然有公正之道,有公正之道必然产生公正的制度。

思考

这句话阐明了实现公正的途径,公正之心是第一要素。有了公正之心,才会勤于思考,着意于公正的推行,由此公正之道自会应运而生;公正之道的存在,又会激发制度层面的变革,使得公正的制度得以确立,由此一环套一环,步步推进,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同时,这句话也说明了这三个相继产生的因素各自的重要程度:公正之心处于首位,其他均是由它延伸出来的。因此,要达到公正,最重要的是“公心”。此言鲜明地表现出中国古人公而忘私的博大胸怀。

愿为天下幮,一使夜景清。

(孟郊《蚊》)

【语译】宁愿变为能遮天下的蚊帐,使得夜景清静淡雅。

思考

皓月当空、凉风习习、夜色如水的夏夜,正是文人把酒临风、谈古论今、吟诗作赋之时;正是老人手摇蒲扇、面带微笑、仰望星空,将祖辈相传的神话故事娓娓道来之时;正是孩童们肆无忌惮、奔跑追逐、处处欢声笑语之时。孟郊希望人们能够尽情享受如此良辰美景、清风明月,宁愿自己变为一顶蚊帐,将那些前来偷袭的蚊子拒于帐外,从而使夜色中的人们能得到彻底、完全的享受。孟郊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值得世人称颂,更应该为后世所效仿和发扬。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白居易《新制布裘》)

【语译】大丈夫立志应当以天下人得益为重,哪能仅仅满足于保持自己品德的高洁呢?

思考

孟子曾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加强自己的修养,达贵时就要使天下人受益。白居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大丈夫就应该立志为天下人谋利益、求发展,绝不满足于只加强自己的修养、保持自己的品德高尚,这表现了白居易渴望益世济民的伟大抱负和关心民众、公而忘私的高贵品格。

能守节者始可制奸赃之吏,镇豪猾之人,法乃不私,民则无枉。

(范仲淹《治体·答手诏条陈十事》)

【语译】只有有节操的人才能制服贪官污吏,震慑强暴狡猾的人,由此官员不循私枉法,民众才不会蒙受冤屈。

司马光思考

同类推荐
  •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 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 运城名人(大运之城精品丛书)

    运城名人(大运之城精品丛书)

    运城位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金三角古河东地域,这里钟灵毓秀,地灵人杰,养育了无数的华夏才俊豪杰。早在开辟鸿蒙、刀耕火种的远古时期,就演绎了女娲抟土造人的优美传说和黄帝与蚩尤征战盐池的喧嚣;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后稷嫁穑,禹凿龙门,嫘祖养蚕,也都发生在这里,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走来。
  •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序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筘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团聚,若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热门推荐
  • The Iceberg Express

    The Iceberg Expre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反恐之鬼影

    我的反恐之鬼影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替身新娘

    替身新娘

    父亲离奇死亡,后母继妹巴不得她早死早超生,设计陷阱暗杀层出不穷,没背景没靠山怎么办?关键时刻,高富帅带着一纸合约从天而降。“我大姨妈来了,不能和你滚床单。”蹲在墙角画圈圈的人底气不足地怒视眼前的禽兽男人。人家说第一印象都是骗人的,她说婚前印象都是骗人的嗷嗷嗷!原本以为是白马王子,结果是个冷酷霸道的虐待狂!!“不许走,你是我妻子!”他当面撕掉离婚协议,恶狠狠地看着女人。她冷笑:“我只是和她长得像而已!现在正品回来了,替身是该走了!”
  • 猖狂王妃之美人江山

    猖狂王妃之美人江山

    脸皮厚比城墙的将门小姐,传说中男女通吃的腹黑王爷,美貌绝代的多情太子,再加上一个不知天高地厚、不学无术的公主小姑子……当这一群人炖成一锅时,又将产生怎样的化学效应?
  • 健余扎记

    健余扎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远征军之溃兵兄弟

    远征军之溃兵兄弟

    一群远征军的溃兵,为了兄弟情义,在缅甸的茫茫丛林里血战,重现一段不一样的抗战历程。别忘记过去的家国苦难和抗日战争,别忘记曾经弹火纷飞的世纪战场。谨以此书献给为了民族家国而奋斗过的先烈们。
  • 寄生主宰

    寄生主宰

    一个被毁灭无数年的种族却为何会出现在地球?且看寄生的传奇故事····
  • 职场智慧

    职场智慧

    不管你是职场菜鸟,还是职场“人精”,总会为或大或小的问题苦恼,本书模拟现实案例,用实话动人,亲手教你玩转职场潜规则。
  • 做最好的副手

    做最好的副手

    做最好的副手讲述在一个组织或企业的内部领导班子中,副手既是一个重要角色,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角色,其权力不是很大,但却是组织的骨干,发挥着承上启下、分工负责的关键作用。而且,在领导学中,也非常讲究副手的辅助之道,即如何配合一把手更好地把工作做到位,凡精于此道的副手总能站得恰到好处,赢得一把手的赞誉,否则,就可能丢掉自己的位置。做最好的副手一书对副手该如何认知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如何配合好一把手的工作,如何处理与同级副手的关系,如何处理和统御下属的诀窍及方法等作了详尽细致的介绍,这为所有的副手们解析了将来的发展之路,让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
  • 少年鬼王

    少年鬼王

    那一年的炎黄,还是“无尽轮回梦,画饼求梦中”的仙魔会馆;那一年的炎黄,亦是“物竞三千路,天择斗长生”的妖孽秀场;宅男登仙坠亡,残躯化鬼;重生少年捧缱绻红尘,破轮回魔障;鬼王回首,天开、梦醒、血激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