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0000000008

第8章 庸常之恶(1)

1.喊得最凶,跑得最快

中国人向来是语言大于行动的。他们嘴上很会说,经常讲得天花乱坠,但是一到行动的时候,就没声音了。通常,中国人总想用最小的利益,获得最大的收获。这是人类的正常反应,是人性的一种,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这个当做自己人生的追求,那就有些过分了。可是,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我们也都是这样的人。很多国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愿担责,碰到有利可图的时候,就会使劲往上冲,但是,等到要负责任的时候,就都往后撤了。这就是部分国人的劣根性之一。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范进中举之后,和张静斋一起去看汤知县。酒过三巡兴正酣,下属来找汤知县,跟他汇报了一个情况:当时因为保护农耕,所以朝廷下旨禁止宰杀耕牛,自然也就没人敢倒卖牛肉,有几个乡亲,弄到了一些牛肉,不太敢卖,就送来五十斤给汤知县,想让他对这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汤知县听了之后,就让张、范二人给拿个主意。张心思一转,举了很多圣贤典故,对汤知县说这正是一个表现自己的大好时机,可以把来送礼的"打他几十个板子,取一面大枷枷了",再把那五十斤牛肉放在枷上,张榜示众,以示惩戒,以此显示汤知县清廉,不受贿赂。

汤知县一听,觉得这办法好,就同意了,然后按这法子办了。结果没想到,夏天天气热,东西容易坏,五十斤牛肉很快就烂了,烂肉的腐败气味再加上太阳暴晒,那人竟然死了。

这下,当地的老百姓不乐意了,大家觉得这事虽然此人有错但罪不至死,自然要找衙门讨个说法。有人打听出这事是张静斋的主意,于是就要找他评理。结果,张听到风声,跟范进翻墙走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了。出主意的时候大包大揽,好像什么都能摆平,可是一旦事情发展不对,需要担责的时候,跑得比谁都快。这就是国人,总是不敢担责。甚至有时候,不但不敢担责,连一个道歉都不肯说。看看我们的身边,是不是每天都会出现这样的人:在公交车上或者是地铁里一个人踩了另一个人的脚,结果踩人的不仅不道歉,反而像没事人似的,结果两个人大骂起来,甚至大打出手。

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在中国就能发展成大麻烦。还有更有趣的,我们身边总有不但不想担责而且还会大耍无赖的人。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人一不小心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又不想赔。可是对方不愿意啊,然后两个人开始争论不休。大家都觉得损坏东西要赔偿是肯定的,但是,绝对有人会觉得物主事多。如果损坏的物品不太值钱,那这物主绝对就是众人眼中的小气鬼了,即便嘴上不说,众人也会在心里腹诽他的抠门,一点小事也要不依不饶。

维护自己的权利反而要被指责,被腹诽,这就是我们的国人,甚至很多破坏别人东西的人还会觉得委屈:"我又不是故意弄坏他东西的,我歉也道了,他还想怎么样啊,至于不依不饶非让我赔吗?"他们已经无耻到如此地步了。但是呢,还有更奇怪的,有些人听了这话,非但不觉他无耻,反而觉得话说得在理,为那么点东西,何必弄得大家不高兴,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那这么做的原因呢?"何必弄得大家不高兴",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才有了如上的思维。

中国人是讲和气的,有时候甚至已经有些过分了。在他们的眼里,谁对谁错不重要,是否影响了和气才重要。不管你是对的一方还是错的一方,不管你是受害的一方还是加害的一方,只要你破坏了大家的和气,他们就会觉得你多事,是你错了。而至于破坏和气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要怎么解决,他们是不大追究的。他们只追究最后一点,就是谁没完没了让大家听着都烦,破坏大家和谐的局面。

我们就是有很多这样的想法,这种类似的思维很多时候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能力,让人是非不分。若是有人在当中和稀泥,那情况只会更加恶劣。

2.虚空里的中国人

中国人是有很强的偶像崇拜情结的,内心的等级制度决定了中国人必须要依靠强者,才能够找到安全感。这种天生奴性,不仅让我们缺乏面对生活的勇气,也让我们丧失了追求理想的勇气。

而这种思维的具体体现就是拼命地崇拜别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就好像失去了信仰似的,不知如何是好。我们在自己的偶像面前甚至会做出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给他,甚至有时候会丧失自我。

我们都知道,李逵是宋江的小弟,宋江对李逵很好,但其实李逵对宋江更好。

在李逵的心里,宋江绝对是他的偶像,他非常崇拜宋江,已经崇拜到把宋江当做自己的精神父亲了。在李逵的眼里,宋江就是神,没有任何缺点,完全符合自己对偶像的所有定义。正因为这样,当李逵看到宋江竟然很"猥琐"地跟李师师喝酒划拳的时候,才会心生不满,因为偶像的形象不够高大了,不符合自己之前的想象了。这对李逵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触及了他的底线。所以,他听说宋江掳走刘太公的女儿才会发那么大火,甚至把梁山的杏黄旗都砍倒了。

可是,当他知道自己冤枉了宋江之后,又开怀大笑了,因为自己的那个大哥又回来了,自己的偶像依旧高大。这时候,哪怕要李逵死,他也是甘愿的……这就是明显的粉丝情结了,我们在生活中也会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呢?原因很简单,还是要从文化上找。

中国人喜欢把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人说孩子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自己没有做成的事情,要让自己的孩子来帮自己完成。在这些人的眼里,孩子就是自己的存在的继续,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所以,中国很少有父母真正尊重孩子的选择,在他们眼里,孩子就是自己的私产,可以任意处置。这,就是我们生长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是很难建立自我人格的,我们早就被纳入了伦理体系之中,年少时总是觉得父母管教自己太过严格,但是一旦自己有了孩子,伦理属性的印记在我们身上就显露了出来,我们也会像父母管教自己那样管教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中国人的特性,从小就被父母剥夺了表达自我的机会,在长大一点之后又被教育体制压制,终于有一天走入社会,"资格论"又挡住了我们的去路,等我们熬到有资格说话的时候,拼了命维护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体系也就很自然了。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人有很多自己想干却又没有去干或者别人不让干的事。在中国人的生活里,遗憾到处都是,我们也想让自己的遗憾变得越来越少。虚无的寄托,就成了我们最好的选择。此时我们就开始为自己寻找偶像了,而偶像通常都是能够用量化的标准来考量的。所以,在中国,越是有钱有势的人越是能得到别人的关注也就不奇怪了。而那些平凡的自得其乐的人,是从来都不被人们尊重的,人们会下意识地觉得,没有钱怎么能快乐呢?这种思维就是量化理想后的自然表现,因为快乐是虚无的,别人看不见,财物才是具体的,可供人仰慕。

还有一部分人,精神极度空虚,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关注,于是,声望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这部分人是极度没有自我的,他们整天都在演戏,按照"观众"的喜好来"演"。可是生活是平淡的,平淡的生活注定没有戏剧里那么多的波澜。所以这些人总是把戏的高潮放在自己的脑海里,他们只能在自己的臆想中一次次走向辉煌,回到现实来的时候,还要继续懵懂的生活。此时,那些叱咤风云或者说万众瞩目的人就成了他们的关注焦点了。

这两种人差不多组成了中国人的全部,中国人不是想要钱和地位就是想要名气和声望。但是现实中他们是得不到的,于是,他们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偶像的身上。因此,你想了解一个人想要的是什么,看他的偶像就知道了。他要是以明星为偶像,那么他大抵喜欢出名;如果以商人为偶像,那么他大抵喜欢钱;如果以政客为偶像,那么他大抵喜欢权力。总之一句话,有什么样的偶像就有什么样的追求。偶像是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唯一方式。他们找到那些有着自己想要的资源的人当做偶像,然后把自己和偶像想成了共同体,一荣俱荣。与其说这种行为是一种精神寄托,不如说这是种虚妄的幻想。

而当这幻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整个人就会变得异常疯狂。就像那个刘德华的粉丝,疯狂地想要嫁给偶像。这种人就是已经有些着了魔了,她彻底活在了自己的幻想当中,她是可悲的,也曾是很多人嘲笑的对象。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或许都有一个这样的自我,不过没有她那么极端罢了。

这就是偶像崇拜的具体表现了,不过事情还没有就此结束,通常情况下,粉丝们还会觉得自己的偶像是完美的,没有一点瑕疵的。为什么呢?因为粉丝把自己把对人性对人生的全部理想都寄托在了偶像身上,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他们眼里的偶像都是完美型人才,他们的偶像不管在哪个领域发言都是对的,不管做什么都是好的,粉丝都会全盘接收。而自己的偶像光荣了,自己也与有荣焉,偶像的光环也可以用来包装自己。

可是,一旦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的偶像也有身为人的缺点,他们就受不了了。你想啊,在他们的心里,偶像肩负着自己的理想,自己竟然把这样一个人当做偶像,自己该是有多愚蠢?更要命的是,这下子希望也要破灭了,他们不去想这样的一个人都能取得如此成绩,如果自己也勇敢地尝试一下,是不是也就能成功了呢?他们对让自己失望伤心痛苦的偶像由爱变成恨了……在这整个过程中,他们爱得毫无道理,又恨得毫无道理,倒是把自己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还美其名曰精神追求,我看是"神经追求"!

中国人就是这样,他们一旦认定一个人比自己强,就什么都向那强者看齐。对待偶像就更是这样了,他们完全把自己的偶像当成神来崇拜。从崇拜偶像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丧失了思考能力,也已经丧失了那仅有的一点点自我。

3.我们最纠结

中国人是注重传统的,我们始终都生活在祖先的阴影之下,好像永远也走不出祖先为我们划定的牢笼。对这牢笼我们非但没觉得是一种桎梏,反而当做了荣耀。我们总是抱着祖先的糟粕,小心翼翼地加以呵护,生怕其受到半点伤害,却不知,那才是让我们落后的真正原因。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悲剧,但是,这悲剧却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每当有人让我们放弃这选择的时候,我们还会奋起反击,觉得他是在颠覆我们。其实呢,不过是脑子不清楚罢了,分不清孰是孰非。

在我们的传统当中,把道德看得很重,我国是所谓的礼仪之邦,我一直以为我们的民族是讲求道德的,但是如果细致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

在我们的历史上有很多道德楷模,其中的开山祖师,绝对非舜莫属。

我们就先来看看舜的故事。舜从小生活困苦,很早就没了母亲,没多久,他的老父亲就给他找了个后母,又给他生了个小弟弟。不过,家庭成员的增多不仅没给舜带来幸福,反而给他带来了灾难。不知道为什么,舜的家人都很讨厌他,千方百计地想把他"解决掉"。他的老父亲、后母,还有弟弟整天想的事情就是杀死舜。

他们骗舜去修房子,等舜爬上房顶之后,撤下了梯子,开始在底下点火,想把舜烧死。可是老天不想这么早就让舜去报到,结果,舜拿着两个斗笠当做降落伞,从房顶跳下逃走了。经过这件事之后,舜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记恨自己的老父亲,而是等事情差不多被大家淡忘之后,又回到了家里。可是,家里的那几个人却不想这么快就忘记。他们又想了别的办法来对付舜。舜的老爹让舜去掘一口井,可就在舜干得正起劲的时候,他父亲和弟弟开始从上面往井里填土,企图将舜埋在地下。这次,舜又侥幸脱险了,他挖了一个地道,逃走了……就这样,舜经历了好多次危险,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结果不但没有死,反而被当成了当地的贤者,最终被当时的首领尧看中了,不但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还将首领的位置也传给了他。

以上就是舜的故事,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歌颂着舜的伟大,把他当做圣人看待。他也因此成为了我们民族的道德模范,一代又一代的人都立志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品德。一点点地,我们形成了自己的道德体系,并把这道德体系当成是我们的骄傲。

可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道德体系是有问题的。从定义上来讲,道德是一种全民约束,是全社会的规范,是适用于每个人的,在道德体系内,大家是平等的。但舜的故事里没有公平。舜一直是处于守势的,他总是被害者,而且还甘为被害者,他的父亲则始终是施害者,且并没有受到他的指责。至于这点,舜的答案是因为那是他的父亲,而且,他的这个答案也一直被我们认可。这,就是我们的道德体系的问题所在。

从根本上说,我们所信奉的这一套体系是伦理的,而不是道德的。这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伦理不具有自返性,是不可逆的,但道德有自返性。就像父亲永远都是父亲,他不可能成为自己儿子的儿子,所以,父亲在伦理体系中拥有比儿子更多的表达空间。但是道德的制定者是必须遵守道德的,他没有权力制定超越道德的规范。因此,我们古代文化中所谓的道德,一直是统治者压迫百姓的一种手段。所谓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或许可以作为一个佐证。

这就出问题了。伦理体系的生物属性决定了它肯定是有范围的、是小群体的,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就像舜忍受了父亲的陷害,但对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就没那么宽容了,他杀鲧的时候可是没有手软的,因为鲧已经超出了舜的伦理体系范围。所以,社会是圈子式的,这些圈子都很稳固,每个人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都是有道德的,但是出了他们的圈子,道德就没有了。

不过由于古代的时候受条件限制,人们流动较少,很少有人走出自己的圈子,所以,都会表现出比较高的所谓的道德水准。于是,就造成了一种假象,那就是我们的道德优势。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变化了,人们的看法也变了。特别是现在,中国人有一种很深刻的道德危机,整天在说"人心不古",讨论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道德正在直线下降。

其实,这只是局限在自己的思维内的一种莫名惊诧而已,没什么道理。我认为,中国人的道德水准并没有出现直线下降,现在觉得坏了不过是由于社会的变迁,人们的流动性增大了,所以,我们的"道德体系"的盲点被放大显现出来了。以前没有这种情况不是因为不存在,而是因为没有让它们出现的环境。中国人的"缺德"现象是古已有之的,不过是大家没有发现罢了。

同类推荐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本书从分析新时代知识经济的轮廓特征入手,重点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对策等。
  • [东欧]三大教学方法原理原则与教学论著选读

    [东欧]三大教学方法原理原则与教学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武威通志·古浪卷

    武威通志·古浪卷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 200万,居住着汉、藏、土、满、回、蒙古等25个民族。辖凉州区和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丝路重镇,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圣地,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驰名的白牦牛产地。
热门推荐
  • 无敌宝妈:boss我废了你

    无敌宝妈:boss我废了你

    初遇时,她是一个突然闯入房间打扰到了他好事的女人。再遇时,她是唆使儿子偷走自己机密文件的卧底女警。她爱上他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身子和心均已沉沦。他负了她只需要一分钟,一声令下的结果,她所不能接受的背叛。夏辰宇说:一旦人有了弱点,他就不再强大,在其还是萌芽阶段拔除就不疼不痒了!苏菲于我只是一个拥有利用价值的女人而已,只是恰好,她没有让我感到无聊。宝宝说:夏辰宇,等我长大了我们再一决高下看看妈咪是谁的。但是,现在我们必须一致对外赶走那些试图抢走妈咪的男人。苏菲说:我这辈子最后悔的是许了你一生情暖,却料想不到,最后伤我最深的是你。
  • 灾厄商人

    灾厄商人

    “不是我们带来了灾厄,而是灾厄招来了我们!”他们是游走在所有能够攫取丰厚利润的地方的冒险者;他们是利用一切机会,不择手段的猎食者;他们以满足,利用他人的欲望为己任:他们来自灾厄,也制造灾厄。他们是一灾厄商人!
  • 吸血女王太完美

    吸血女王太完美

    殡仪馆正举行着丧礼。异象突生!一只手从棺材中伸出,另一只手按在了棺边,原本已经“死”了的人却慢慢坐了起来。真是该死的痛啊。赋歌皱眉,看着周边的人,舌头不由舔了舔干燥的唇。
  • 前世今生之一世

    前世今生之一世

    “前世我不知道结局,今生君若不离吾定不弃”
  • 爱在遥远的地方

    爱在遥远的地方

    虚虚实实,梦幻人生,留在时空的影像,回头笑看,请勿对号入座。上个世纪末,静谧的古城在悄然的改变,那些淡然而过的青春岁月如同缓缓前行的河流一去不返。按着车铃乔越的身影消失在法桐树后。她第一次坐上飞机来到日本,那时她总是平静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待人诚挚的小男生问她,你觉得札幌和南京有什么不同吗?她歪着脑袋看了看天回答,这里的夏天不像夏天。中田君瞪大了眼睛,她解释,是啊,南京的夏天特别的热,会留很多汗的,这里的夏天很凉爽,很快就过去了。也许她开始想念谁了,飞了回来站在她熟悉的法桐树下,她在追寻着什么也许她自己也说不清,或许冥冥之中,遥远的地方有个声音在召唤着她,她又再次的踏上了前行的旅程。
  • 分身

    分身

    分身:Doppelganger,有如死神的不祥之身,据说诗人雪莱在湖畔遇到自己的分身后次日身亡,世传凡目击分身者数日内必死。这世间是否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这世间是否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分身?迄今为止的人生,难道仅仅是一场残酷的骗局?氏家鞠子,18岁,北海道人,母亲于5年前离奇身亡。小林双叶,20岁,东京人,父不详,母亲突遭车祸去世。两名女子素不相识,却长得一模一样,且同样身世诡异。她们不是双胞胎,却有着比双胞胎更难拆解的共同命运……
  • 奉旨成婚:悍妃训夜王

    奉旨成婚:悍妃训夜王

    当底线再次被触犯,某王爷被她一脚踹出了屋外:想娶我?做梦!某王爷一张俊脸气的变了形,狂暴怒吼:“死女人,我一定要娶你!”(本文纯属虚构)
  • 九重妖瞳

    九重妖瞳

    天地未分时,无尽的混沌中孕育出了一双神秘的妖瞳。据说这双妖瞳具备无穷无尽的神秘力量,但是在亿万年前,这双妖瞳忽然下落不明。直到有一天,一个无辜被毁掉双眼的少年无意中得到了一双神秘的眼球,并且被之融入到了自己的双眼中,波澜壮阔的强者之路由此开始踏出......
  • 黑道女生

    黑道女生

    她是谁?黑道大哥的千金,还没对老爸的包办婚姻提出质疑,这男人就跳出来拒婚?喝,胆儿挺肥的,也罢,姑奶奶就拿你练练手,黑带大姐对白斩鸡弱男,嘿嘿,等着接招吧!
  • 圣帝域鲲鹏

    圣帝域鲲鹏

    本该灭绝的龙族却为何再次现世,三位天帝离奇失踪,三大险地神秘消失,十二天道星印传承现世,妖族,魔族,巫族,暗黑族纷纷崛起,人族示弱,且看叶天如何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