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0000000021

第21章 心理怪癖好(2)

我们是一个矛盾的民族,一面憧憬天下大同,凡事讲求和合性,一面又相当在意等级分类。关于中国人的内心等级分类,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就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前面提到的,不是根据一个人的思维或者说思想来评价这个人,而是从这个人的位置来评价。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中国人非常善于判断人,我们判断出的结果又很有趣。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所谓的成功者或者是当权者,总是下意识地认为那人理智权威,说的话有道理;而我们看到一个穷酸的人讲同样的道理的时候,思维就变了,我们会鄙视唾弃那人,心想,你说这些什么用啊?为了显示你知道的多?那你为什么没有混成成功者呢?还不是一副没出息的样子……就这样,我们把人们分好了类,然后区别对待。苏秦是我国著名的纵横家,曾挂六国相印。他也曾经有过凄惨的过去,没人肯接受他的思想,苏秦四处碰壁,不得重用。无奈之下,只能回家。家人看到他落魄的样子,都对他非常冷淡。他的妻子当时正在织布,看见丈夫回来了,连正眼都不看一眼。苏秦的父母和嫂子也一样,不但不给他做饭,甚至连话都不愿意跟他讲一句。

后来,苏秦经过努力,终于成功了,当他以宰相的身份再次回到自己家的时候,家人的态度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父母清宫除道,郊迎三十里,妻子都不敢正眼看他,他的嫂子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

这个故事正是前面所说现象的最好注解。同一个苏秦,当他一无所成时,没有人理会他,一旦他成了达官贵人,所有人都对他礼遇有加。我们平时不也是一样吗?对待乞丐和富人的态度总是不一样,即使他们说了同样的话,我们也肯定是对乞丐嗤之以鼻,而对貌似成功的人心生敬佩。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无数个苏秦,有的是发迹之前的,有的是发迹之后的。我们分辨的方式就是靠他们的外在,打扮成成功人士模样的,我们自动认为他是发迹后的苏秦,而打扮成乞丐模样的我们则自动认为那是发迹之前的苏秦。

那些糊涂的中国人,很容易屈从于别人,而把自己放在低位。又特别爱"装",把自己搞得跟救世主一样,十分可笑。细细说来,就是因为我们看人先看他的"标签",如果别人的标签比我们的更牛,那么那人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成功人士,我们就会对那人另眼相看了。

其实对方很可能不过是在某一方面比我们强罢了,但我们常常会认为他的每一个方面都比我们强,转而崇拜那人了。而一个标签不如我们的人,则正好相反。这种情况在对待陌生群体时尤甚,比如对偶像,很多人以歌手为偶像,而当他的偶像在不擅长的领域发表观点的时候,他们也会奉为圭臬,觉得不得了啊!完全失去了辨别能力。但是熟人之间,或者说同行之间,这种情况就有些不同了,他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厉害。这里自然有想在群体里凸显自己的渴望和得到别人关注的强烈需求,但更多的是害怕被别人小看的心虚。

这就涉及我们文化中的另一个缺点了,那就是偶像崇拜情结特别严重。我们之所以会做出一个人在某一点上比我们强,就觉得那人整体都比我们强的原因,就是有强烈的偶像崇拜情结。有学者说,国人是情境化的,我们在希望来临之际会把期望值放大到无限,这时候,对圆满的追求就变成了对圆满的崇拜。事实上,我们在跟人交往的过程中也是这样的,非常愿意放大一件小事,别人的一个错误,我们可以在内心放大到无限,然后跟那人绝交。别人的一个优点,正是我们想要而不得的,同样会被放大,这时候,我们就开始崇拜那人了。

崇拜是没有理性可言的,所以,这时候的我们就失去了理智,不论那人做什么我们都会支持,而且还认为他比我们更专业,甚至比所有人都专业,于是,一叶障目,看待那人的一切的时候都盲目了。但是,当有一天,那人突然做了一件违背我们赖以生存的信条的事情,我们就会崩溃了,觉得那人变了,不是原来的他了。其实呢,不过是我们只接触了那人的一面,然后就把这一面当做全部。在看到那人其他的方面时,就认为那人变了。

东汉末年,袁绍为了打击宦官势力,引西凉董卓进京,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董卓掌权之后竟然比宦官还要恶毒。于是,朝廷的人又想除掉董卓了,而这些人中,就有曹操。

曹操先是虚假逢迎,故意接近董卓,得到董卓的信任之后,便想要对董卓行刺,可没想到事情败露了,于是曹操只能开始逃亡。在曹操逃亡的过程中,被陈宫抓住了。陈宫感动于曹操的勇敢,决定抛弃自己的官位,跟随曹操一起做一番大事。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陈宫已然对曹操有了崇拜之心,是绝对没有理性的,如果不想陷害忠良,那么,放了他就可以了,没必要跟随他。可是,没多久,这份情感就变了。

在共同逃亡的过程中,两个人来到了吕伯奢的家里。吕伯奢安顿好二人之后就去买酒了,然后让家人磨刀杀猪款待两人,但曹操误以为磨刀是要杀死自己,于是拔剑杀了吕伯奢全家,又遇见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因担心吕伯奢将告发自己,于是挥剑砍死吕伯奢。

陈宫因此责备曹操的不仁不义,之后,陈宫就和曹操分道扬镳了,并从此成为曹操的反对者。

我们不否认陈宫最后的做法,但在整个过程中,陈宫的思维转变绝对是符合上面的分析的。他自以为曹操勇敢,于是下意识地认为曹操是一个可以成大事、可以救国于水火的人才,才不惜抛弃官位跟着曹操。但很快,他就发现了曹操为人奸诈多疑,于是与之分道扬镳了。

也许有人会觉得陈宫是因为道德信仰才与曹操分开的,但我以为这个理由的说服力还是不够的。陈宫最后跟了吕布,单论道德的话,吕布是一个更不过关的人,但陈宫并没有因此而离开他,可见,陈宫对道德的接受限度还是很宽的。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曹操的另一面让陈宫的情感受到了伤害,他觉得自己被骗了。这个思维过程和那些崇拜偶像的小粉丝们是一样的。

有着这样思维的一群人绝对是糊涂了,他们认为你变了,就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说你虚伪或者说你被世俗玷污了。这时候,他们会对你恨之入骨,觉得你骗了他们,就像陈宫对曹操。他们的心理基础就是,以一种完全崇拜的眼光看你,把你当做他们的神,你在他们的眼里永远都是完美的。当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你不够完美,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就觉得天塌了,什么都没有了。然后总结出了一个结论--你骗了他们。

这样不争气的国人,总是把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身上。他们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追求,而是把自己想要的生活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当他们看到有人过着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的时候,就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马上抓住,而且拼了命地保护。

也许有人会说,粉丝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啊,你为什么只说中国人?这是普遍现象。他们似乎永远都不明白一个道理,判断一个现象是否应该被批判不是看有多少人有这种情况,而是要看这种现象有没有道理,是否合理。人若能够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的时候,也就会慢慢成熟了。这里的成熟才是真正的精神上的成熟,而不是像某些国人追求的那样,以"会做人"为成熟。

4.我们的精神胜利法历久弥新

中国人很有意思,他们的思想总是游离于自己的生活之外,而且还乐此不疲,觉得这样很有成就感。在这一点上,最典型的思维就是弱者的强者思维。

中国的老百姓很苦,每天都为衣食住行不断地操心,他们也对自己的境遇很忧心,却很少表露,而总是装做自己很幸福的样子。这是做给别人看的。在他们的意识里,必须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幸福,而自己则不需要感受到幸福,他们完全是按照别人的想法活着,而且好像还活得有滋有味,奇怪。

有的人骨子里很懦弱,但他们的思维、言谈总是很强势。这也是他们最有意思的一点,越是弱者,越愿意用强者的角度来思考,而且,还常会表现出很专业的样子。而他身边的人不但不觉得奇怪,反而会认为他很有能力。简直匪夷所思!

春秋时期,有一个伟大的表演艺术家,叫做宋襄公。这个宋襄公很有趣,他的国家面积小,实力也不算强,他却有着超乎常人的自信。没有几个兵卒的他总是把自己当成是春秋的霸主,并且兢兢业业做着一些本该是由霸主来做的事情。

宋襄公做了几件值得称道的事情之后就开始飘飘然了,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代霸主,于是开始谋划着举行诸侯大会,把自己霸主的地位定下来。可是,他召集的都是一些小国,唯一来参加的大国就是楚国了,其他的大国都不理他。楚国也不是看着他的面子来的,不过是想在中原立威而已,而且楚王还在大会上羞辱了宋襄公,更把他抓回了楚国,后来,在别人的求情之下,宋襄公才被放了回来。不过这并没有打消宋襄公的积极性,他还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都主持诸侯大会了,还不能算是了不起吗?

此后,他想报仇,就对楚国发动了一场战争。当时,他与楚国之间隔着一条河,宋军已经摆好了阵势,而楚军正向河边进军,宋襄公的手下建议,可以趁着楚国军士过河到一半的时候攻击对方,宋襄公不同意,觉得自己乃大国,岂能做出如此宵小之人才会做的事,义正词严地严肃斥责了自己的手下,结果,这场战争直接导致了宋襄公的死亡。

宋襄公治军的笑话已经远去,但我们的思维还是没有变,跟宋襄公一样,总是一副天下第一的气势,其实呢,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我们的这种思维,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是最典型的。众所周知,中国的历史应该是全世界最悠久的,但中国的历史学不怎么样。因为我们几千年来总是在研究那些事情的真实性,很少有人研究那些事情到底说明了什么。中国人似乎就是这样,遇到一件自己没遇到过的事情时,第一反应就是找历史,看看古人怎么做,看看别人怎么做。如果没人做过这件事,他们就慌了神了,该怎么办啊?没人做过啊?

我们的历代正史有一个重大的缺点,那就是跟普通人没关系。史书上记载的事迹跟普通人没关系,描述的现象也跟普通人没关系,甚至根本就没有记录过普通人。一切都是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的事迹。这一点倒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些人的事迹更让人感兴趣。但如果都是这些人这些事就有些难以理解了。

当然,更难以理解的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竟然也对此津津乐道。对于历史中没有普通人的身影、没有普通人的声音、没有普通人的感受竟然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中国人是如此神奇,完全找不到自己影子的史书竟然能让他们看得如痴如醉,还入戏颇深。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在历史中为何总是普通人受苦,在灾乱年代,他们受战争之苦,在和平年代他们受官吏凌辱之苦,却从不见反抗,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湮灭了。表现在精神追求上,就是他们从来不觉得没有百姓声音的历史有什么不对。

关于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有个小笑话很能说明问题。说一个曹姓人出去买油,买好了之后回家,路上看见有先生在说书,就驻足观看。那先生讲的正是三国的故事,先生说当年曹操带领八十万大军南下,去讨伐刘备和孙权。这曹姓人一听不干了,对着先生破口大骂,你胡说什么啊?明明是八十三万大军,怎么是八十万呢?于是跟先生打了起来,油洒了一地。完事后,旁人问他,你这么做值得吗,自己的油都洒了?他却说当然值得了,这点油能跟祖上的三万精兵相比吗?笑话到这里就结束了,但估计那人的生活并没有结束,不知道他的油没了以后要怎么跟家里交代。不过他肯定是不在意这个的,在他的眼里,祖宗的三万精兵更重要。至于那八十三万的数字是否准确他是不去考虑的,事实上,他也考虑不明白。这就是国人,像是活在历史里,但是史书上并没有他们的地位。

中国人很现实,却从来都不懂从现实的角度去看问题,中国人又很爱幻想,在他们的幻想里,自己可以跟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一样,拥有无限能量,从幻想中走出来,要继续自己那苦难的生活,就只得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一样,总有"战胜"别人的法宝。

精神上的胜利法自然有减缓痛苦的作用,但也使人丧失了感知现实的能力,导致人们精神上的极度软弱。精神胜利法流传了几千年,把我们熏染得爱幻想、爱从强者角度思考,深受其害却又难以自拔。

同类推荐
  • 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MBook随身读)

    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MBook随身读)

    同样是初入社会的青年学生、职场新人,为什么他们中只有少数人成功了,而大部分人则归于平庸呢?原因就在于许多人不能深刻地理解社会、融入社会,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书《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从浩如烟海的各种社会知识中,提取出最为基本、最为必需,同时又最具操作性的常识性知识,从礼仪、法律、理财、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渴望成功的人打开了一扇知识的窗户,让年轻人在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多一些顺畅、少几分坎坷,从而享受惬意快乐的人生,成就一番功名和大业。
  • 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教师职业精神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它应该包括多个层面。本书的宗旨在于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创新、更新知识、培养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 宋代家庭研究

    宋代家庭研究

    由三个专题组成:上篇讨论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宋型家庭”的概念,分析了理学兴起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特别是妇女的家庭地位。中篇从户等制度入手考察了各个阶层的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有田产的主户、靠租地租牛而耕的佃家客户,以及城镇中的坊郭工商户。其中重点研究了佃家客户的经济生活,并指出租牛而耕是宋代租佃关系扩大的重要标志,宋代耕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介入租佃关系,成了束缚佃农客户的又一条绳索。下篇具体研究了家产继承的几种方式,包括有亲生儿子的家庭、需要女儿传宗接代的家庭继承方式,以及立嗣和遗嘱继承方式,指出这些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保证家庭门户的付承而设计的。
  •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这是一本有痛感又饱含温情的书。作者厉佳旭,从青春勃发的大学生,变成双鬓染霜的老教师,一晃二十年。他在多所学校工作过,一直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自我批判的习惯。本书记录的,是他最真诚的教育反思。如何理解教师这份职业?如何认识学生?好学校长什么样?如何看待生命和自我?如何理解今天的中国教育?如果对一切熟视无睹,便不会进步。作为校长,更作为一名教师,作者用自己的思考呼吁教育良心,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教育良心。本书献给所有热爱教育的人。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热门推荐
  • 城市表情

    城市表情

    围绕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南州”的建设改造来展开叙述。其中各种各样的困难、矛盾不断出现,因此故事情节也跟着起伏跌宕,震慑人心。书稿整体写出了宦海和商场错综复杂的争夺角逐,同时也塑造出了一个鲜活的工程总指挥形象——秦重天。
  • The Lifted Veil

    The Lifted Vei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似梦千年之三世缘

    似梦千年之三世缘

    作者太监了,勿看手术台上,本以为自己会命丧于此,哪料再次睁眼竟是另一片大陆,身藏身世之谜,小小身体竟有如此之多的秘密,一梦千万年,似梦似幻,且看她如何破红尘,续前缘。
  • 开辟演义

    开辟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凌霄

    剑凌霄

    一位自出生起就背负着神圣使命的英雄,一个饱受困苦却依然微笑的孩子,在荆棘满地的红尘浮世中,以手中三尺长剑傲然斩出一片崭新天地!!
  • 唐代园林别业考论

    唐代园林别业考论

    对于现代人来说,所谓的盛唐气象、帝国丰采,所谓的“九天阊阖开宫殿”,“青天白日映楼台”,“二十四桥明月夜”,“山顶千门次第开”云云,不正如阳台一梦那样邈远玄虚吗?我们的研究亦如元好问所讽刺的暗中摸索,痴人说梦。杜牧《江南春绝句》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或许是一个无解的历史之谜,本书作者自不量力,试图提供一份肤浅的答卷。
  • 狼神巅峰

    狼神巅峰

    被上千神秘人围攻,昔日兄弟皆倒下,“兄弟们你们失去的我都会为你们双倍讨回来的”。昔日狼王再次回归,他能否站在这个时代的巅峰?
  • 江城夜泊

    江城夜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李国文说人情世态

    李国文说人情世态

    本书精选作者主题散文,分别包括《拾叶者言》、《大浪淘沙》、《寻找快乐》、《卖书记》、《母亲的酒》、《耕耘者说》等。
  • 冷少逼婚:绝宠老婆哪里逃

    冷少逼婚:绝宠老婆哪里逃

    婚礼上,她被通知新郎被调查关押,随后为了自救被未婚夫卖给了那个男人,从此,她飞不出他的手掌心,跑不下他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