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28800000025

第25章 帝范(1)

【作者介绍】李世民(599—649年),唐高祖李渊之子,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称唐太宗。他是中国封建帝王中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性情残暴,多疑猜忌,朝廷大臣常为自身的安全担忧,再加上杨广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民心丧失,政权极不稳定。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并迅速席卷全国,天下陷入大乱之中。

当时担任太原留守的李渊和其子李世民,预料到隋朝即将灭亡,于是趁机招兵买马,壮大势力,并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谋反,一路征伐,不久统一全国,创建唐朝。公元618年,李世民拥立其父在长安即位,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李渊立长子建成为太子,封次子世民为秦王,封三子元吉为齐王。

在唐统一大业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超过了建成和元吉,但作为次子,不能继承皇位。太子建成深知世民绝不会屈居人下,便联合三弟李元吉,决定除掉李世民,于是双方展开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先发制人,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杀死了建成和元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逼高祖退位,自己称帝,于次年(627年)改元贞观。

李世民作为君王,能够居安思危,任用贤能,他还善于纳谏,有过则改,因此政治比较清明。在他统治期间,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崇尚节俭,使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李世民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改革,他注重协调民族矛盾,同时广开国门,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愧为中国封建社会极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卓越的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为的皇帝之一。

【导读】《帝范》是一部李世民所写的论述人君之道的政治文献。该书写成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他在赐予子女时,再三叮嘱,并做出遗训:“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讳,更无所言。”

李世民在《帝范》一书里详细讲述了做皇帝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内容包括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该书文字言简意赅,论证有据,凡“帝王之细,安危兴废,咸在兹焉”,可谓是教导怎样做好皇帝的重要参考资料。

《帝范》是李世民对自己治理天下经验的总结,其看问题的视觉高瞻远瞩、论述道理精深透彻,充分体现出一位有为君王的风范。

帝范序

【原文】

序曰:朕闻大德曰生,大宝曰位。辨其上下,树之君臣,所以抚育黎元,钧陶庶类。自非克明克哲,允武允文,皇天眷命,历数在躬,安可以滥握灵图,叨临神器?是以翠妫荐唐尧之德,元圭锡夏禹之功。丹字呈详,周开八百之祚;素灵表瑞,汉启重世之基。由此观之,帝王之业,非可以力争者矣。昔隋季版荡,海内分崩,先皇以神武之姿,当经纶之会,斩灵蛇而定王业,启金镜而握天枢。然由五岳含气,三光戢曜,豺狼尚梗,风尘未宁。朕以弱冠之年,怀慷慨之志,思靖大难以古代人物济苍生,躬擐甲胄,亲当矢石,夕对鱼鳞之阵,朝临鹤翼之围。敌无大而不摧,兵何坚而不碎,剪长鲸而清四海,握橇枪而廓八纮。乘庆天潢,登晖璇极,袭重光之永业,继大宝之隆基。战战兢兢,若临深而御朽;日甚一日,思善始而令终。

汝以年幼,偏钟慈爱,义方多阙,庭训有乖,擢自维城之居,属以少阳之任,未辨君臣之礼,不知稼穑之艰难。朕每思此为忧,未曾不废寝忘食。自轩昊以降,迄至周隋,以经天纬地之君,纂业承基之主,兴亡治乱,其道焕焉。所以披镜前踪,博览史籍,聚其要言,以为近诫云耳!

【译文】

我听说天地的功德在于造化万物,圣人至为宝贵者在于贵为天子的帝位了。君臣上下之别,是由礼来规定的。所以君主抚慰庶民,统治天下,应像制陶的人转动着轮子一样应用自如。如果不是能明能知、文武兼备、天命所归、天道在身,怎么能够握有帝王符应、临御皇帝宝座呢?正是如此,所以就有翠妫川的神龟重唐尧之德而负图投尧;大禹治水之功加于四海而上帝以元圭赐给禹以彰显其功。周文王姬昌时,有赤雀啣丹书进入周的国都丰,预兆周朝兴八百年之天下;汉高祖刘邦挥剑斩白蛇,启前后两汉二十四帝共四百年之基业。由此观之,帝王之位,不是可以凭借实力强得的,而是受天之命而得。隋朝末年,天下分崩离析。我先皇高祖李渊以圣明武略之姿,当天造草昧之时,天命所归,在隋末乱世中独施仁政,使社会得以安定太平。然而由于五岳郁而未清,三光隐而不明,其时割据势力彼此相逐,更相吞噬,因而唐初仍战争不止,战场上的风尘还未停息。我以弱冠之年,怀慷慨之志,思念靖安天下之灾难,以拯救天下黎民百姓,特身被甲胄,亲自抵挡矢石,夕为敌人鱼鳞之阵所困扰,朝临对方鹤翼之阵所包围。但敌人虽强大,必能挫之;敌兵虽坚固,必能破之。我奋力消灭与唐军为敌的其他军事力量以清净四海,决心除却妖星以开拓廓清八纮,乘履庆祥,登升宝位。我备尝艰难险阻,方始正储宫,被立为太子;又经历多少曲折,才登上皇帝宝座。我虽有功业如此,但自即位以来,仍常恐惧戒慎,居安思危,如临深渊,如御朽索。而且我一天比一天谨慎,惟恐不得尽善始终。因你年幼,受父母慈爱较多,并且你所受到的教育,并不如《左传》所说那样的“教之以义方”;你所接受的庭训,远没有像孔子教孔鲤那样的“庭训有道”。你本封于并州,为一般的藩王,现属以东宫之位。然而,你未辨君臣之礼节,不知稼穑之艰难。我每每想到这里莫不感到忧惧,以至于睡不着,吃不下。我以为上自轩辕、少昊,下至于今,这中间的开创之君、守成之主,给我们留下的兴亡治乱之道,焕然明白可见者不知有多少。因此,我就借鉴前古君臣兴亡治乱之经验,遍览历代经史传籍,采酌其中的要领和可以效法的格言,作为你们的告诫罢了!

一、君体篇

【原文】

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非威德无以制远,非慈厚无以怀人。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

【译文】

国君在建立国家之前,必须拥有百姓,有百姓才会有国家;国君想要得天下,必须以德育民,民人乐为之用,这样才能成为国家。人主之体,当如山岳之尊崇,巍然镇静,岿然不动;人主毫无私心地君临万方,要像日月昼夜更迭不息地光明正大而普照在下的万物一样。国君有什么举措,亿万百姓均将作为准则而照着执行;人君施仁政于民,则四海之内向往,普天之下归顺。国君之志,当宽裕广大,胸襟开阔,兼收并蓄,涵容万物;国君之心,如若平正则是非明,以此裁断则无差错。国君如能顺天应人实行刑罚恩惠,就可以令行禁止,天下归服,无远而不至;国君抚慰万方,只有慈爱宽厚才能安民、保民。国君对待九族之亲,定要使长者平安,少者怀之;国君又必须对大臣以礼相待,体贴群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国君奉祀祖先,应该善继祖先之志,善述祖先之事;国君在位,必须以不骄不慢对待臣下。国君不应以己为尊贵,不应以己为才智,而应孜孜不倦地以行德义。国君如能做到上面这些,就算是做到了治理天下时应遵守的准则了。

二、建亲篇

【原文】

夫六合旷道,大宝重任。旷道不可偏制,故与人共理之;重任不可独居,故与人共守之。是以封建亲戚,以为藩卫,安危同力,盛衰一心,远近相持,亲疏两用,并兼路塞,逆节不生。

昔周之兴也,割裂山河,分王宗族,内有晋郑之辅,外有鲁卫之虞,故卜祚灵长,历年数百。

秦之季也,弃淳于之策,纳李斯之谋,不亲其亲,独智其智,颠覆莫恃,二世而亡。斯岂非枝叶不疏,则根柢难拔;股肱既殒,则心腹无依者哉!

汉初定关中,戒亡秦之失策,广封懿亲,过于古制。大则专都偶国,小则跨郡连州,末大则危,尾大难掉。六王怀叛逆之志,七国受鈇钺之诛,此皆地广兵强,积势之所致也。

魏武创业,暗于远图,子弟无封户之人,宗室无立锥之地,外无维城以自固,内无磐石以为基。遂乃大器保于他人,社稷亡于异姓。

语曰:流尽其源竭,条落则根枯。此之谓也。夫封之太强,则为噬脐之患;致之太弱,则无固本之基。由此而言,莫若众建宗亲而少力,使轻重相镇,忧乐是同,则上无猜忌之心,下无侵冤之虑,此封建之鉴也。

斯二者安国之基。君德之宏,唯资博达,设分悬教,以术化人,应务适时,以道制物。术以神隐为妙,道以光大为功。括苍旻以体心,则人仰之而不测;包厚地以为量,则人循之而无端。荡荡难名,宜其宏远。且敦穆九族,放勋流美于前;克谐蒸义,重华垂誉于后。无以奸破义,无以疏间亲,察之以德,则邦家俱泰,骨肉无虞,良为美矣。

【译文】

天下宇宙是至远至广至大的大道,天子帝位是至极至显至尊的宝位。天下再远,也不可以独治,所以要与人共同治理;帝业至重,也不可以独任,所以要与人一起守任。所以君主封建皇亲国戚为诸侯,作为屏障以保卫王室中央;王室中央和地方诸侯同心同德,则能长世安民,长治久安。离中央王室远的诸侯和离中央王室近的诸侯都应互相扶持,中央王室对亲近的宗室和疏远的宗室都要予以任用。如果能这样,纵然有互相侵吞的想法,也可闭之而不让它施展;纵然有不遵王命的嫌隙,也可以阻遏而不能滋生。

昔日周武王灭了商朝纣王而建立周朝政权,先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周室子孙一般都得到了封地,做了大小不等的诸侯;同时,又封了一些异姓诸侯。因而内有晋、郑等诸侯国的辅助,外有鲁、卫等诸侯国的防护。周朝之所以能长治久安,原因是能实行分封制。

到了秦朝,秦始皇拒绝了淳于越关于分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的建议,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实行郡县制、反对分封制的主张。因而对亲族不亲近、不分封,只相信自己的智慧,因而在国家危难时没有依靠的力量,只传了两代便导致覆亡。这岂不是枝叶繁茂则根本巩固而不易拔动;相反,如大腿和胳膊既伤则心腹欲有所为是不可能的。

汉高祖刘邦初定涵谷关以西一带地区,鉴于秦王朝不搞分封、以孤立而亡的教训,大封兄弟叔侄至亲为王,其规模远远超越了西周时封建诸侯之制,以至于大的诸侯王的权势过大,足以与朝廷抗衡;小的诸侯王也跨郡连州,占有地盘很大。诸侯王地广而强,帝室弱而被侵,有如末大根小必折,尾大身小难掉。所以就有六个诸侯王共同谋反,七个诸侯国身受刑戮。这一切都是由于分封的诸侯王地广兵强、长期发展起来的势力所造成的。

曹操开始创建基业时,只知汉过,不知秦失,在分封这个问题上缺乏远见,子弟宗室虽有封位,但不与其土,徒有虚名而已,所以宗室无立锥之地。这样一来,外无藩维之城以为固保,内无柱下之石以为基址,于是曹魏不能自保其权位,竟以天下付之他人,社稷亡于异姓司马氏。

前人说过,泉竭则流涸,根朽则叶枯。分封诸侯势力太大时,会造成后患,后悔莫及;而分封诸侯势力太小或不分封时,对朝廷中央又不能起辅卫作用。这样看来,不如多分封诸侯王,但不能使其势力过于强大,使大小之国相安,共其乐而同其安。果真这样,则在上者无嫌隙疑忌之心,在下者无被侵陵冤枉之虑。这就是封建之昭鉴和龟镜。

因此,损其太强,益其太弱,执其中道,此二者乃是安治国家之基本。人君之德,极群下之智,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由于法可以治民,所以古代君王公布的法令,悬挂在宫阙上,并用法令来教化百姓;由于理可以御物,所以古代君王将应决事务,用适当时宜,使物得其所也。“术”乃不易之法,老百姓所必须遵守,故当隐晦,使老百姓感到莫测;“道”乃无穷之理,万物之所由出,故当光大,使物不遗则为功。人君总括其天以统之于心,则人仰望之而不得以窥测;人君度量当如广厚之大地,无所不包容,则人循依之而不得其端涯也。君主的功德广博,以致老百姓不知怎样去称赞他;人君如能以天为心,以地为量,就可以称之为宏远了。尧具圣德,又有亲睦九族,流布美善之道在于前,你可以效法;舜亦圣明,又能和谐以孝,因而垂美誉在于后,你可以仿效。不要让诈伪之行破散了义,不要让疏远的人离间了亲近的人。凡事事物物,审察必合于道德,则各诸侯国完全可以得到平安,而近亲至戚之间亦可保无疏虞,这果然是一件大好事啊!

三、求贤篇

【原文】

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故尧命四岳,舜举八元,以成恭己之隆,用赞钦明之道。士之居世,贤之立身,莫不戢翼隐鳞,待风云之会;怀奇蕴异,思会遇之秋。是明君旁求俊人,博访英贤,搜扬侧陋,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

昔伊尹有莘之媵臣,吕望渭宾之贱老,夷吾困于缧绁,韩信弊于逃亡。商汤不以鼎俎为羞,姬文不以屠钓为耻,终能献规景亳,光启殷朝;执旌牧野,会昌周室。齐成一匡之业,实资仲父之谋;汉以六合为家,是赖淮阴之策。

故舟航之绝海也,必假桡楫之功;鸿鹄之凌云也,必因羽翮之用;帝王之为国也,必藉匡辅之资。故求之斯劳,任之斯逸。照车十二,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此乃求贤之贵也。【译文】

一个国家要得到辅助,没有忠臣是不行的。得人则治,失人则乱,任用得人,天下自治。所以尧命分掌四时、方岳之官而任用之,故能赞其敬事节用之道;舜举用有贤能的人而任用之,故能成其恭敬自持之重。士人之居世,贤人的立身,他们在没有遇到时机以前,大多是隐居以待局势的变化;他们怀有卓异的才能,一定要在时机成熟之时方肯出仕。因此,英明的君主务必要多方寻求德高望重的贤德之人,务必要察明虽居于卑微地位但确有才德的人。决不能因人才地位卑下而不用,也决不能因人才染上某种污浊而不尊。

古时候的伊尹最初是耕于有莘这个地方,后来又成为有莘氏的“媵臣”;吕望起初是钓于渭水之滨的穷困潦倒的老人;管仲曾事公子纠,公子纠死后曾一度被囚禁;韩信早年曾因贫困而过着流亡漂泊的生活。然而,商朝汤王并不因为伊尹贱得曾为媵臣、负鼎俎为奴以为羞。仍立伊尹为相;周文王并不因为吕望曾屠牛沽酒、垂钓渭水以为耻,仍拜吕望为师。结果伊尹献规于亳以助太甲,使商朝得以昌盛;吕望相武王,执旌旗而誓师牧野,使周室天下大定。同样,齐桓公九舍诸侯,一匡天下,皆赖管仲之谋;汉之灭楚,定天下为一家,也全靠淮阴侯韩信的策略。

所以说舟航渡海,必借助于桡楫之功;大鸟高飞,惟凭借着有羽翼之故;帝王欲建长治久安的国家,也必须有贤才辅翼支助。因此,如人主辛勤地寻求贤能之人,则治国时便可安逸无劳。虽然珠宝之光能照亮十二车,虽然黄金累积有成千之多,却远不如人才重要,还不如求得一个贤士!因此,有国者决不应以宝为宝,而应以求肾为贵啊!

四、审官篇

【原文】

同类推荐
  • 金台全传

    金台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 中庸 孟子》归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文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之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大学》《中庸》《孟子》中,遴选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题原文呈现并中英文翻译注释,配以精美书法作品,附传统经典名篇全文及生僻字注音,同时定向邀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汉语言文字造诣的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德艺双馨的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实力派书法名家书写主题内容,经典名句、传统丹青、中英文释义三位一体,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 咒枣记

    咒枣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后官场现形记

    后官场现形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续镜花缘

    续镜花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棹歌

    棹歌

    南宋乱世,洞庭湖畔,我愿一生做个泛舟的船女,然而命运却让我手持利刃,刺向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家仇,国恨,如何取舍,硝烟燃,鹿逐中原,天下英雄纷纷起。渔舟荡,璧叶莲田,棹歌一曲离人影。
  • 复仇交响曲之报仇

    复仇交响曲之报仇

    六年前,她们的母亲被她们的父亲活活杀死;六年后,她们回来报仇,却在不小心中陷入了爱河。
  • 帝贼

    帝贼

    帝,王者之名。贼,杀人不忌。帝贼,王者之贼。时逢乱世,风云际会,将遇雄主而闪耀,臣逢明主则通达。梁山一百单八将,有良将、有贤臣、有能吏、有干员,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慧眼,可以于纷扰之间,识得千里之才,万里之干。且看柴遇穿越到水浒世界后,有多少好汉能够在宋金乱世脱颖而出?又有多少好汉最终在权力的道路上分道扬镳?大宋能否延续东京的繁华?柴遇能否阻止贪得无厌的南下金人,还中华大地一个朗朗乾坤。行之,则难者亦易矣;不行,则易者亦难矣!
  • 成长印迹

    成长印迹

    中学时代是美好的、七彩的、欢乐的,但也存在苦闷、寂寞与忧伤。在这段令人难忘的时光中,有多少记忆曾经被珍藏,成为终身的最宝贵的梦境。而舒亦欣同学用写作的方式,释放着她的快乐、寂寞与忧伤,孕育着她的期盼、渴望与梦想,将这段难忘的时光予以记忆、珍藏。
  • The Wizard

    The Wizar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比如四书五经,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言,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或21世纪的希望吗?得到真实答案的最好办法,就是带着今天所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书认真地读一遍。
  • 旴江集年谱外集

    旴江集年谱外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是宋词最关情

    总是宋词最关情

    《阅读中国——总是宋词最关情》这本书,采用了词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词的写法,向热爱宋词的朋友吐露一段段或简单、或凄美、或沧桑……的故事,带着读者朋友一起在宋词的情感世界里去放松、去畅想、去漫步。
  • 童年·在人间

    童年·在人间

    《童年·在人间》取材于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当中的前两部,以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为线索,真实地记录了高尔基苦难的青少年生活。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以其凝练朴素的笔调和冷静执著的个人情感著称于世,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书中刻画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主人公阿廖沙的形象影响了一大批中国读者。主人公阿廖沙生活在一个被种种令人作呕的丑事和腐蚀人灵魂的恶势力所包围的环境中,但他并没有被压倒、被毁灭,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
  • 我们还没有结束

    我们还没有结束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