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02700000024

第24章 新版后记

姥姥的优雅

姥姥祖籍江苏松江,在上海长大,1947年随姥爷迁居北京。

我没有见过姥爷,只能从姥姥片段的回忆和家里的老相册里依稀知道他的模样。姥爷曾是国民党南京军区高层,学文出身,在共和国建国之前,已经预测到1949年的胜负结果,早早向蒋介石辞官,带着老婆孩子搬到北京一个四合院里,希望从此隐姓埋名,和一家老小过安定幸福的小日子。

然而姥爷期待的小日子并没有过上几年,共和国的运动就开始了。姥爷在“肃反”中被揪出来,锒铛入狱。姥爷被带走的时候,家里帮忙的人一哄而散,只剩下刚满三十岁的姥姥和五个孩子--最小的刚过百天、最大的九岁,还有跟着家里很多年怎么劝也不肯走的老阿姨冯大妈。再后来,就是抄家,家里所有的值钱东西都被抢走,一夜之间,一贫如洗。

妈妈说,她还依稀记得家里最后的风光是为刚出生的舅舅摆的满月酒。小院里大摆宴席,宾客盈门,送的礼物多到贮藏室都放不下。那时的姥姥,不仅年轻貌美,还曾经是上海女校的校花,肚子里有墨水,我想即使不够风华绝代,也是那个时候的天之骄女吧。

然而,岁月无常。一个三十岁的“天之骄女”,丈夫在监狱,五个儿女嗷嗷待哺,等待她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建国后百废待兴,街道成立小学,正缺女教师,有墨水的姥姥有机会当了一名女教师,终于有份微薄的收入勉强能让五个孩子吃饱。姥姥白天去教书,老阿姨帮着照看五个娃娃。妈妈是五个孩子中的老大,她最深刻的童年记忆之一,是每逢月底,家里再没有一分钱可以买米,姥姥就写一张借钱的纸条--那借条是姥姥用家里唯一一支钢笔写的,一手漂亮小楷字--让妈妈带上借条去邻居家借钱,哪怕借到能买一斤米的钱都好。借到钱就欢天喜地和冯大妈出去买米,晚饭就有米粥上桌。到了月初,姥姥发了工资,再赶紧差妈妈将钱还给邻居。那时小学的学费是每个学期二块五,家里上学的孩子,每个学期的学费都要分五个月才能交齐。

(冯大妈一直跟着家里,在最困难的那些年里不拿一分钱报酬,是家里的顶梁柱。姥姥的五个子女--我的妈妈、小姨还有三个舅舅,成家后都轮流接老阿姨到自己家里住,帮她换假牙、做棉衣、陪她去看病,为她养老送终,老人活了100岁。我还记得小时候,这位慈祥的小脚“冯奶奶”经常来家里小住,来了就给我和妹妹做野菜包子和各种手工小面食,还把家里棉被里里外外都换了新。无论是老阿姨,还是姥姥一家人,他们彼此的相依相靠和不离不弃,让我从很小的年纪就懂得不势利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而感恩是人世间最基本的道理。)

等到我会走路、每个周末被爸爸扛在肩上去看姥姥的时候,姥姥家的四合院已变成了大杂院,四分之三的房子被别家居住,姥姥带着舅舅小姨们蜗居在院里一角。姥爷已经去世,姥姥没有再嫁。我长大后想,即使姥姥当年美貌如花风姿绰约,但一个前敌党军官的遗孀,还带着这么小的五个拖油瓶,出身不好生活负担又重,在那个时代怕是没有人敢娶吧……

从小,我不仅非常爱姥姥,而且迷恋和崇拜姥姥。上文那些悲凉往事,其实是在成年之后听姥姥和妈妈断断续续讲的。第一次听到时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姥姥从没有哭天喊地地悲伤过,没有因由富到穷抱怨过,没有蓬头垢面的邋遢,她一直都是那么美丽、精致和从容。

姥姥每天回家,洗手洗脸后,要先换一套碎花长衣长裤,才开始做家务。我问姥姥:为什么回家要换衣服?姥姥说:在家要穿家居服,出门要穿出门的衣服。我当时想,洋气死了,居然还有一种衣服叫“家居服”!那时全中国上下人们只穿几种颜色几个款式的衣服,姥姥穿的跟别人家的姥姥很不一样,即使是一件那个年代的“制服”--灰色薄呢列宁装,姥姥也会把它改得有腰身有细节才上身穿。

姥姥身上唯一的“配饰”就是几个普通的黑发卡。她总是能把那几只再普通不过的黑发卡变出很多花样来,或者两只发卡拧成一个十字别在头发上,要么别一排就像旧时女子的盘头,很有味道。有一次她摘了一朵院子里新开的小花,用发卡别在衣服上就成了一个鲜花胸针,看得当时还是小女孩的我眼睛都直了。

姥姥每天将头发梳得整齐光亮,比妈妈的头发还光亮。姥姥说,做女人就要干净利索,不能囫囵着就出门。“文革”时,学校都不上课了,姥姥被批斗,被安排扫厕所,被勒令没玩没了地写检查。我不记得是哪一年了,姥姥那句落地有声的话深刻存封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他们就是要我天天去扫厕所,我也要穿得干干净净、头发整齐地去扫厕所!”

姥姥的巧手会做很多南北味美食。比如江米酒、鸡蛋饺、粽子、熏鱼,还有五彩火锅,里面除了肉丸子、鱼丸子,还有西红柿做的红丸子、菠菜做的绿丸子。每逢过年,姥姥都要在厨房里彻夜忙碌,为年三十全家坐在一起那一席温暖的年夜饭。

姥姥极喜欢侍弄花花草草,院子里满是姥姥的花草,最多的是玻璃翠、美人蕉、西番莲。这些花草可以续根,今年开完花,把根留好,明年还可以继续开花。每开一朵花,每长一枝新枝,姥姥都特别开心。

姥姥说:过日子就不要马虎,穷日子富日子都要有滋有味。再后来,五个儿女陆续长大成人,全民上山下乡,姥姥家的四合院曾一度锁门关院。妈妈师范毕业后去了北京远郊区县房山的一个山沟小学教书,一待14年,大舅奔赴东北北大荒,二舅去了山西原平,三舅去了内蒙古,小姨在平谷插队,姥姥在顺义下放劳动。

一家人悲欢离合很多年,像那个年代的很多家庭一样。“文革”后多年,姥姥和她的五个子女终于再聚到小四合院。我曾经问姥姥为什么不去找有关部门要回家里的大四合院,要回被抄走的那些东西。姥姥说:那些邻居,也是无辜的,也不容易,这么些年邻里街坊也有很多照应,把人家赶走了人家住哪里?再说,五个儿女各自长大成家,有这么两间房也就够用了;至于那些东西,本来就是身外之物,要回来有何用?

姥姥特别喜欢照相。和姥姥在一起最快乐的事是翻看家里的老相册,姥姥长了老茧的双手,一边摩挲着那些老照片,一边给我讲那些过去的故事。每一次看到姥姥年轻时和姥爷的合影,我的心都“咯噔”一下,不知说什么好。姥姥并无哀伤,反而甜蜜地给我讲她和姥爷的很多往事。她说,那一年刚搬到北京时,觉得北京好大啊,必得学会骑自行车,姥爷先说“女孩子学什么自行车,多危险”,后来耐不住姥姥软磨硬泡,终于买了一辆自行车,在小院里一个踉跄着骑、一个后面小跑着推,一个下午就学会了。姥姥跟我说“一个下午就学会了”时,脸上有小小的得意和甜蜜。

很多年后,当我也开始谈恋爱,悟出:也许在姥姥心里,有关姥爷的记忆永远停留在年轻的恩爱记忆中,而人不在的日子里姥姥一定认为姥爷已到了天堂。

姥姥相册里,有一张上了色的黑白小照,特别好看。姥姥说那个时候在上海女校,女孩子们都很时髦。圣诞节时,女生们会把自己喜欢的小照片上了色,做成圣诞卡片,送给心仪的男生。我听了大笑,打趣道,姥姥您年轻时很开放嘛!

姥姥一直怀念西餐,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我每次去看老人都要带几块大酒店里上好的奶油蛋糕。姥姥也经常给我讲她成长的“大上海”的灯红酒绿。我刚去上海ELLE编辑部工作的时候,姥姥问我:去没去百乐门白相啊?外滩是不是还那么美?法租界的梧桐还在么?……

上班没几年,我迷上买包。妈妈问起包的价钱,我总是吞吞吐吐说个零头,很怕被妈妈唠叨乱花钱。但是去看姥姥的时候,我喜欢背着新包让老人鉴定下品位,姥姥问多少钱,我也实话实说。姥姥总是说:哎呦,真是不便宜,不过很配我外孙女!我穿上小裙在姥姥面前转,她便啧啧赞叹:身材真好,和我年轻时一个样!

老人今年已近九十高龄,受腿疾之困多年,坐轮椅才能出门。今年过年,我带着双胞胎女儿去看老人。进门,见老人穿了件新做的大红绣花棉袄,端坐在沙发上。我一坐下来,老人就得意地悄悄跟我说:大红袄,新做的,花样还行吧?……

我一直无从想象,在那些贫穷、艰难甚至受辱的窘困日子里,姥姥是如何让自己自尊,自强,不自弃,不自轻。人们总说“人穷志短”,我始终不信,因为我在姥姥身上,看到了人很穷而志不短。

在我的童年和少女时代,姥姥是我目中所及的最美丽的女人。当我第一次知道“优雅”这个词的时候,立刻觉得那是最恰如其分能形容姥姥的两个字。是姥姥教我“看懂”这两个字对一个女人的意义,那一种境界,如同家里的海棠花。海棠是一种很容易养的花,姥姥家里和妈妈家里都常年养着,它没有牡丹的娇艳,没有玉兰的华贵,没有梅花的清高,但在每年最严寒的季节,它都顽强而灿烂地绽放着。

谨以此文,送给我亲爱的姥姥,祝老人健康长寿。谨以此文,解读“优雅”。

同类推荐
  • 致理想读者

    致理想读者

    这是著名批评家李敬泽近两年来的批评文章合集,其中既有诸如对《红楼梦》和新时期文学的论述,也有对大量新锐作家和新的文学现象的评述,几乎囊括了新世纪以来重要的文学论题,可谓是一部对当下文学世界的精彩注释。李敬泽的批评有很强的现场感,是对文学和文化生态第一手的观察和评说,向以立论独到、艺术感觉敏锐、文字活泼生动著称,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 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

    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

    茨维塔耶娃是俄罗斯的一位天才诗人。在苏联时期,命途多舛,最后自缢而死。作品长期得不到出版。苏联解体后,国内出版界重新审视这段文学史,给茨氏以极高的评价。她的诗作,包括散文和书信,重获出版,尤其诗歌,迅速获得世界性的声誉。译者王家新是我国少数有实力的诗人,翻译过策兰等不少著名的外国诗人,译笔一流。本书所译作品多系首译,为国内其他茨氏文本所未见。
  • 去日苦多

    去日苦多

    一本译余随笔,手持杯中物,看闲云飘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闲云野鹤般的闲适自得;如世外高人般的的仙风道骨全部跃然纸上。唯有大师才能带给我们这样的阅读享受。
  • 傅雷读书与做人

    傅雷读书与做人

    从早年求学到晚年,傅雷先生对读书、对学问的追求从未间断过。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傅雷读书之感悟见诸于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在做人方面,傅雷的一生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他秉性乖戾、嫉恶如仇,他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小说家最大的秘密,在能跟着创造的人物同时演化。生活经验是无穷的。作家的生活经验怎样才算丰富是没有标准的。人寿有限,活动的环境有限;单凭外界的材料来求生活的丰富,决不够成为艺术家。唯有在众生身上去体验人生,才会使作者和人物同时进步,而且渐渐超过自己。”
  •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热门推荐
  • 重生贵女嫡妻

    重生贵女嫡妻

    前世楚惜宁凄凉悲惨,惶惶不可终日。白白糟践了贵女的名头,死不瞑目。所幸她重活一世,一切都可挽回。曾经践踏她身份的人,通通都得付出代价。嫁进国公府成为世子嫡妻,且看她如何长袖善舞。贵女嫡妻之名,名满京都。
  • 魔鼎

    魔鼎

    阻我仙路者,杀之!伴我仙途者,敬之!生死不由命!富贵岂在天!!!看我一鼎在手。将这腐朽的灵界,砸个通透!
  • 宠妃本色:王爷我们走着瞧

    宠妃本色:王爷我们走着瞧

    一朝惨死,穿越到一个没钱没势的相府小姐身上。那个男人那么好看,卖了吧!“王爷,伦家卖身不卖艺,哦不,是卖艺不卖身。”丫鬟说王爷去了青楼!好多人都看见了,看来姐不亲自出马是治不了他这骚病l一行人火急火燎来到青楼,某女优雅的找个地方坐下翘起一条小腿,“老鸨,跟本姑娘来十个帅气的汉子!没有胸毛的那种。”
  • 末日成佛

    末日成佛

    一次车祸后,凌朗惊喜得发现自己拥有了念力,但是紧接着,末世到来,世界变得让凌朗恐惧,但念力在手的凌朗自信可以活出自己的传奇。却因为疏忽感染了病毒,情急之下被佛像吸收了灵魂,肉体死亡,留下深爱的女友独自一人在末世漂泊,万念俱灰下,凌朗却因为佛像而拥有了更加强大的能力。我凌朗在此发誓,我必以我之全部守护我所爱之人,即使是这末世,我也要开辟出一方净土。
  • 绝地而生

    绝地而生

    浴火重生,只为复仇!隐藏身份,窥探逆战计划核心机密!定制武装,重装上阵!一边是复仇火焰,一边是人类未来!一念之间,我该如何抉择!绝地而生,何处是归宿?
  • 也是历史:一本周刊20年的中国记忆

    也是历史:一本周刊20年的中国记忆

    本书是对共和国近20(1989~2008)年来,与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当年的被普遍关注的一系列事件,例如89年的民工潮、90年的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三陕工程开工、气功热潮、香港和澳门的回归、98抗洪、企业职工下岗、美国袭击中国使馆案、“远华走私案”、高教收费、SARS等重大事件的一种历史性回顾。作品均选自当年的《新世纪周刊》的现实报道,具有及时性、准确性等新闻特点,不仅对当时的人们给予一种信息传播、思想讨论的时代意义,对今天的我们同样具有一定的深思、回顾与纪念意义。
  • 玄域异界帝神

    玄域异界帝神

    在这个被商业化、规律化、职场化的世界里,一个身世离奇、天生慧根的年轻小子,一个善解人意、漂亮智慧的女经理。他们因在一次家族的密谋安排中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那同时也是他们先祖的家乡——玄域异界!在那里他们将如何在那曲折的修炼途中登上玄域的巅峰?又如何化解家族的仇恨?这些迷局将一一在本书揭开。玄域修神者等级:玄体、玄士,玄气,玄功,玄师,玄宗,玄圣,玄帝皇,玄帝神。————————————————————————————————————新人板凳,初入写坛。欢迎指正,同时您的支持是给与我最大的动力。(我虽然没有华丽、热血的文字,但依旧有一片属于本书的天空。)
  • 北大教授给出的28条快乐法则

    北大教授给出的28条快乐法则

    快乐的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竞争式的快乐,竞争给人带来的快乐十分有限,因为竞争的过程一般是没有快乐的。第二层境界——条件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永远不会长久,因为条件总是会改变的。第三层境界——无条件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不求他人他物的,无条件的快乐就是至乐。人本是人,无需刻意做人,世本是世,无需精心处世。人活着就得自然、豁达、快乐。
  •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本书收编古今中外机智应变趣事趣话小故事280篇,多为名人大家、领袖人物、帝王将相口才艺术的真实记录,充分展示了智者的应变妙答技巧和语言艺术。
  • 听闻南城以南北城以北是奈何

    听闻南城以南北城以北是奈何

    南城以南思念不归北城以北深海未眠。她是公主,可她爱上了一个和尚。“奈何,和尚有什么好的?你还俗,我做你媳妇!给你当国师。”“贫僧告辞!”他也是和尚,却做了金都杀手,爱上自己的少年养父。“润玉,我记得你小的时候可是个和尚。”“绯卿!!!”“好了,我不说了还不行吗?”俯身吻住。他同是和尚,却当了江湖名盗,还是王府小侯爷,更有美女师傅“师傅,我顺了个大的。”“祈祀!你拿人家锅干嘛!”当命运再次碰撞,又该何去何从?毕竟南城以南北城以北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