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59500000008

第8章 练兵大臣之时期(1)

(第一节)小站练兵

袁世凯自得练兵大臣后,知清国政界非金钱不能济事。既入其途,必行其术,于是广结交游,凡政界当大权负时名者,皆相结纳。时北洋大臣系浙江仁和县王文韶。袁至天津,于王之三公子并其诸幕友,皆曲意联络,至在津现任、候补各道员,亦多订金兰。然后乃选将募才,择天津小站地方为驻屯所。向知清国军队弊端百出,特先改营制,次订规则,均井井有条。惟清国精通军学者甚少,必须藉材异地。有某某等国闻清练新军,争先运动清总理衙门及军务处,为代延教习,欲揽清军教练权。总理衙门等多不明此术,遂商之袁世凯。袁颇习外交,痛陈用外国人之弊,力主不可。继由袁自延普鲁士兵目充总教练,结雇佣契约,且极严密。其重要须恪遵营规,受统将管辖,如违命令及契约,虽所规定之期未满,可以随时辞退。故袁虽用外人,终不受挟制。

“袁氏之练军也,能与士卒同甘苦,故士乐为用,而武卫右军遂为诸军之冠,英国海军提督勃拉斯福特氏亟称之。其时姜桂题、杨荣泰、龚元友、吴长纯、徐邦杰、任永清、段祺瑞、梁华殿诸将皆隶其麾下,而冯国璋、陈光远、王占元、张怀芝、何宗莲、马龙标、雷震春、王英楷、吴风岭、赵国贤、田中玉、孟思远、陆建章、曹锟、张勋、段芝贵等为其偏裨。人才既众,兵力尤强,而康氏召外兵之谋,所由来也。”(《袁世凯轶事》)

“1895年11月,皇族奕、奕会同军机大臣奏请改革军制,并建议先在天津成立一支‘新建陆军’,保举袁世凯负责督练,奉旨报可。于是这位年方37岁的红道台,成了清政府建立新军的创始人之一。”

“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此时李鸿章已调离直隶总督,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是王文韶。练兵地点在天津东南约七十里的新农镇,这是天津与大沽口间的一个小站。所以袁所练的兵有‘北洋派’之称,而‘小站练兵’也就成为历史上的一个名词。”(《袁世凯演义》)

按:此类事皆袁识见过人处。袁世凯平生作用,练兵为赫赫之一端,特色甚多,兹不具论。特择录其募兵规则以见一斑。袁向知清军旧习,多老弱残疾,滥竽充数,故严订募兵之资格。其募兵资格如下:

(一)年限二十岁至二十五岁。(一)力限平托一百斤以外。(一)身限官裁尺四尺八寸以上。(一)步限每一时行二十里以外。(一)取具邻右保结。(一)报名家口住址。(一)曾吸食洋烟者不收。(一)素不安分,犯有事案者不收。(一)五官不全,足手软弱,体质多病及有目疾者不收。

清国绿营旧制,每兵一名月仅给饷银三两三钱。加以种种克扣,不敷军人用度,视饷为可有可无。其军人多赖窝赌架娼为生计,遂订优给军饷。其募兵饷章如下:

(一)中选待齐以前,发小口粮,每日大钱百文。(一)募齐开差后,小口粮每日发大钱百五十文,头目二百文。有能粗通文义者,口粮照头目例。(一)到营正头目每月饷银五两五钱,副头目五两,正兵四两五钱,伙夫三两五钱,长夫三两。米价在内,柴价在外。

清国募兵,往往于未成伍之先,即酿成变故,袁谓严订刑律。其募兵律令如下:(一)强奸民女者斩。(一)擅取民物者斩。(一)聚众哄斗为首者斩。(一)沿途逃亡者斩。(一)强买民物者插耳箭。

兵律既定,遂募兵成伍,一切皆仿照东西各国兵制,一洗清国营伍旧习。时清之朝野上下,开通寥寥其人,见袁所为或者骇异,或者腹诽,甚或明加指摘。训练未久即生种种谣言。加以袁重用天津武备学堂及山海关营兵学堂之学生,往日之所谓统领、提督者既经遣散,无术营生,又不屑投袁门下。而袁虽兼用旧日勇敢将士,奈选择太苛,卒使此辈布散流言,多方运动。翌年即有御史上弹章,谓袁世凯虚糜国帑,训练新军形同儿戏。盖顽固辈从未见操演训练之法则,故皆目为儿戏,少见多怪亦至于此,清国办事之难,于此亦可见一斑。未几又有参袁肆意杀戮,视民命如弁毛,军心涣散,其军恐不可用。当此之时,袁虽有李莲英在西太后前为调护,奈诸大臣为众口所惑,不知袁究竟若何,多不敢赞一词。袁经诸御史之弹劾,虽不获究,其实亦栗栗可危。

荣禄像迨直隶总督换满洲人荣禄,荣系西太后至戚,又素稔袁之才能,袁遂大施其运动手段,拜荣门下,倚为泰山。荣思袁以道员充练兵大臣,似属望轻任重,至资物议,适直隶臬司出缺,荣遂保袁补授。尔时清国议论,多谓袁补臬司,运动费用去十数万金,不仅荣与都中当道,及荣左右人亦皆有贿遗。袁此后隆隆直上,皆基于此。暮夜馈金,无实据之可稽,不能必其有无,要之在清之官场,亦甚无怪事也。

“荣禄,字仲华,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

“荣禄以庠生赏主事,隶工部,晋员外郎。出为直隶候补道。光绪二十年,祝嘏留京,再授步军统领。日本构衅,恭亲王、庆亲王督办军务,荣禄参其事。和议成,疏荐温处道袁世凯练新军,是曰‘新建陆军’。授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疏请益练新军,而调甘肃提督董福祥军入卫京师。”(《清史稿》卷四三七)

(第二节)戊戌变法前后

袁既补直隶臬司后,事荣甚恭,亦若前此之事李。不料西太后退居颐和园娱老,归政于光绪帝,袁之内援李莲英遂无权可施。适戊戌会试,有广东南海县志士康有为者,以举人公车上书,邀光绪帝之优容异数,赏康军机章京。政无巨细悉以谘之。数月间百废俱举,全球皆侧目注视,谓中国将来必有所振作。

康有为像

“康有为,字广厦,号更生,原名祖诒,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用工部主事。少从朱次琦游,博通经史,好公羊家言,言孔子改制,倡以孔子纪年,尊孔保教,先聚徒讲学。入都上万言书,议变法,给事中余联沅劾以惑世诬民,非圣无法,请焚所着书。中日议款,有为集各省公车上书,请拒和、迁都、变法,格不达。复独上书,由都察院代递,上览而善之,命录存备省览。再请誓群臣以定国是,开制度局以议新制,别设法律等局以行新政,均下总署议。二十四年,有为立保国会于京师,尚书李端棻,学士徐致靖、张百熙,给事中高燮曾等,先后疏荐有为才,至是始召对。有为极陈:‘四夷交侵,覆亡无日,非维新变旧,不能自强。变法须统筹全局而行之,遍及用人行政。’上叹曰:‘奈掣肘何?’有为曰:‘就皇上现有之权,行可变之事,扼要以图,亦足救国。

唯大臣守旧,当广召小臣,破格擢用;并请下哀痛之诏,收拾人心。’上皆韪之。自辰入,至日昃始退,命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特许专擢言事。旋召侍读杨锐、中书林旭、主事刘光第、知府谭嗣同参预新政。有为连条议以进,于是诏定科举新章,罢四书文,改试策论,立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兴农学,奖新书新器,改各省书院为学校,许士民上书言事,谕变法。裁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光禄、太仆、鸿胪诸寺,及各省与总督同城之巡抚,河道总督,粮道、盐道,并议开懋勤殿,定制度,改元易服,南巡迁都。”

“上虽亲政,遇事仍承太后意旨,久感外侮,思变法图强,用有为言,三月维新,中外震仰。”(《清史稿》卷四七三)

袁亦欣然向慕,奈与康素无一面,不能通其悃愫。适袁书记生举人阮忠枢,时亦以公车入都,袁遂以慕康之意告阮,嘱其遇机代达。康自上书得意后,遂邀集举人中之声服素着者组织保皇会,有合会中资格、又赞成其宗旨者,皆收为会员。阮忠枢方以无门可入,莫由通居停主人之款曲,至此遂浼同会试举人为之绍介,附入保皇会,结纳于康,徐将袁慕康之忱达知。康以袁兵权在握,其人又勇敢有为,甚愿结纳,亦嘱阮达其心慕之忱。两方面皆由阮绍介,函牍往来,情意甚洽,遂结金兰之契。

光绪帝既得康有为,言听计从,变法图强,凡能有裨新政赞成变法者,皆不次超迁厥后因此而殃及其身者,如刘光第、康广仁六人是,惟袁世凯幸免。尔时袁得候补侍郎,并得专折奏事之旨。原旨录下:

上谕:现在练兵紧要,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忠勇勤奋,校练认真。着开缺以侍郎候补,责成专办练兵事务。所有应办事宜,着随时具奏。当此时局艰难,修明武备实为第一要务,袁世凯惟当勉益加勉,切实讲求训练,俾成劲旅,用副朝廷整饬戎行之至意。钦此。

戊戌变政之主动力,系出自康有为。而康仅得军机章京,至阿附康者转得显荣爵位,颇郁郁不自乐。加以尚书许应骥、御史文悌先后数上弹章参劾,康有为自知为在朝诸臣所不容,此有截句云“未必汉庭容贾谊,恐妨江夏杀祢衡”。康于此时知群臣之力不足破坏其谋,群臣之言亦不能动光绪帝之听,能挟制光绪帝者惟西太后耳,深恐群臣以蛊惑光绪帝者蛊惑西太后,则大事去矣。故康以欲立非常事业,非鼓动光绪帝大义灭亲不可;欲行非常之事,又非藉兵力不能成功。而统兵将帅敢为非常者惟袁世凯。康有为遂有谋及袁世凯之思想。其时之说有三,试分甲乙丙并言于左:

(甲)说康有为自以变政为主动者,他人随而附和之,均得显荣爵位,实有不甘。以光绪帝幼弱可欺,窥窃神器,其思想为人所不及料。一面平空结撰,密告光绪帝,谓由西太后内监处探来消息,后将害帝,另立某贝子为帝;一面假传光绪帝密谕,召袁世凯,命其带兵三千入都围颐和园,杀西太后。袁问有皇帝诏书否?康答面奉口诏。袁曰我须面君。康阻之。袁知康伪传上意,阳许从容计议,阴急报知荣禄,遂破其谋。

(乙)说光绪帝密诏康有为入内,泣告以太后不久将行废立,命康设法救护。康有为叩头流血,对以臣当牺牲此身,保皇上万全。帝又谕康宜自保,勿久居危地。于是康与帝密谋,藉往上海办报为名,脱离虎口。帝遂授康以亲笔诏书,其大意命其联合疆臣及统兵大将,起义勤王。康得天子手诏,遂与袁世凯图谋。袁主缓图,约俟秋揉,两宫巡幸天津,乘机举事。康主急行,欲袁世凯即日带兵起事,两人虽同谋而意见各歧。袁为个人禄位计,恐康事败累己,阴泄其谋,康事遂败。

(丙)说谓康有为早蓄阴谋,嗾光绪帝下诏,于是年秋侍西太后至天津举行大蔸之典,乘机起事。兼以康所设之保皇会旨趣,有保光绪不保大清之语,为顽固党与裁黜之官员藉口,密陈于太后,请复垂帘训政,太后许之。李莲英密告袁世凯。袁以曾入康党,往来函牍甚多,恐为所累,遂往谒荣禄,密陈与康曾通往来,近见其种种妄谬,其人心地叵测,恐有不轨之谋。荣亦闻有种种传说,深以为虑,袁言正触其萦绪。荣遂嘱袁入都,密侦康有为之举动。康之为人本无一定宗旨,时又郁郁不自得,袁以利害探之。

康不知袁之来意,遂信口而谈,谓皇上曾谕我与君密谋弑太后,去维新之阻力,事成予不次之超迁。我因向未与君晤面,未敢造次相谋。今君果具此热心,愿先报知皇上。袁曰须得皇帝手诏,方为名正言顺。康曰事宜慎密,当瞩弟广仁见皇上图之时康广仁在上书房教光绪帝英文。迁延三日,袁以不能久留北京,向康追问消息。康以既已许袁乞皇上手诏,无手诏似不能取信于袁,度谋诸皇上势不能得,只有伪造皇上手书付袁。袁得书不赴寓所,直至火车站,搭车奔天津,密报荣禄,并呈伪手诏。康有为予袁手诏后,见袁行色匆匆,知事不妥,旋往访袁,已无踪迹。遂追至天津,遇袁途次。康呼之,袁乘肩舆,佯为未闻。康知袁必有诡秘之谋,即乘汽车至塘沽,搭汽船往上海。

故康有为之行,康广仁亦不知其去向。荣禄得袁之密报,遂持伪手诏直赴颐和园见西太后。后得荣之密告并诏书,即起驾,直造光绪帝之寝宫。帝已卧,后就床前责之曰,尔与康有为干得好事!我自热河遭肃顺等之叛,以迄于今,不知几何艰难险阻。迨又抚养尔成人,方谓可以自立,撤帘归政,我有何罪?尔与康有为谋杀我。帝闻是语,如平空之降霹雳,碰头泣对实不知情。后遂掷手诏于帝前曰尔可自看。帝百口莫辩。于是遂下诏拿康有为,而康已抵太平洋海中,惟获康广仁及刘光第等六人,刑于市。

以上三说,甲说见《民报》,广东某诋排康党之着论。而康党之机关报于此一说不稍辩白,似乎默认。乙说见《戊戌政变记》,丙说见中国当时香港、上海各报。虽各有异同,而康有为为袁世凯之破坏则一也。按诸甲说,袁世凯是大有功于皇室。按诸乙说,袁世凯系光绪帝与康有为之公敌。按诸丙说,袁世凯以机变之术,速康有为之败。仆于此三说颇滋疑义,不能解释。后当于光绪帝与袁世凯关系章详细言之。

戊戌八月之变,康有为流窜他邦,清廷惟株连其党,西太后复垂帘训政。

“以抑格言路,首违诏旨,尽夺礼部尚书、侍郎职。旧臣疑惧,群起指责有为,御史文悌复痛劾之。上先命有为督办官报,复促出京。”(《清史稿》卷四三七)

召荣禄入政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着袁世凯暂行护理。

(第三节)护理北洋大臣之时期

袁世凯以新进之候补侍郎,望浅资轻,辄护理首领之总督,其时流言四起,谓袁与康同谋,且尔时抄康南海会馆邸寓,得袁与康密信甚多。康党皆株连,朝廷所以不罪袁者,以其兵权在握,防其变乱也。故令护直督以羁之,俟徐撤其兵权,遣散其军队,再治其罪,而袁若未闻也。但此语传至军中,兵以将被裁撤,众心惶惶。袁令其执法营务处下令悬赏,有拿获造谣言惑乱军心者,赏银五百两;知情不举者同罪。旋即将此种谣说禀告荣禄。荣以朝内方生变端,风波未息,宜安军心。遂奏请于西太后曰,皇上前用康逆之谋,曾下幸津校阅之诏,兹宜收回成命。以该军等操演勤劳,赏银若干,以安军心。清廷遂下诏云:

前经降旨,择于九月初五日,朕恭奉(中略)皇太后慈舆启銮,先赴南苑,再往天津,以次阅操。第本年节令较早,现在天气渐寒。朕侍奉慈躬,允宜璇宫颐养,以卫兴居。所有巡幸天津之处,着即停止。惟念国家讲求武备,本期亲临校阅,鼓舞戎行。近畿各军业已次第预备,该官兵等平日操演,不惮勤劳,朕心良深轸念。(中略)侍郎袁世凯所部新建陆军,着赏银四千两,(中略)以示体恤。该侍郎等仍当督率将士,随时认真训练,总期纪律严明,缓急足恃,毋负朝廷整军经武之至意。钦此。

袁奉旨后即具折谢恩,领赏分给将士,并安军心。其谢恩折云:

窃臣于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四日,钦奉上谕云云。(中略)跪聆之下,钦感莫名。当即恭设香案,率领将士望阙叩头谢恩。伏念臣猥以樗材,忝司兰锜,枕戈矢志,愧无尺寸之微劳;负弩前驱,恭待銮舆之巡阅。兹复钦承玉诏,崇护璇闱,聿隆孝养之心,暂缓大搜之典。九重端拱,弥殷瞻天仰圣之思;万众铭恩,远过挟扩投胶之乐。皇仁共沐,列校腾欢。臣惟有益励戎行,精求武备,督率将士,随时认真训练。务期兵皆可用,饷不虚糜,以仰答高厚鸿慈于万一。

袁世凯护理直督虽无多日,而凡事均尚认真,不存五日京兆之心。时有福靖兵轮在海洋遭风,遇难员弁,袁为奏请抚恤,其遗族均感称袁德。北京虽人心惶惶,天津尚平静。迨裕禄到任,袁仍回小站练兵。然袁此时亦一危险境也。录其交卸折于下:

(上略)窃查新任督臣裕禄于八月二十日行抵天津,接印任事,臣即于是日交卸。伏查臣所部新建陆军,现驻小站一带,拱卫畿疆,是臣专责,巡缉操防,在均关重要。臣拟即驰回防所,督饬将领暨臣营武备各员司教习,认真训练课导,精益求精,以期储备将材,悉成劲旅。搜卒补乘,敢忘绸缪未雨之谋;秣马厉兵,冀收袍泽同仇之效。

同类推荐
  • 丰臣秀吉(三)

    丰臣秀吉(三)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本书作者回首往昔,叙述了她与父母坎坷的生活历程,特别是他们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际。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松树的风格、淡定的秋色和永远的怀念。
  • 董其昌与松江派

    董其昌与松江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与松江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海明威 卡夫卡(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海明威 卡夫卡(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海明威和卡夫卡是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家,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该书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吴宇森传

    吴宇森传

    本书是吴宇森亲自授权撰写的中文传记,讲述了吴宇森从平民小子到国际大导演的奋斗经历,以简洁优美的笔调展现了吴宇森的生活历程和电影拍摄过程。书中内容都是吴宇森导演直接讲述、整理成文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众多著名人士作序并推荐,并附有周润发、牛春龙对吴宇森的评论文章。
热门推荐
  • 情深深,爱切切

    情深深,爱切切

    流年里,往事如风,爱如烟花,亦如浮沙。梦醒时分,依旧在漫长的岁月里茫然地等待,等待你的欢喜,等待你的欢颜,等待你的相依,等待你的相伴,等待为你的红颜一笑而倾尽一生。这一生,守着该守着的那一份爱恋,不奢求自己多幸福,只求你多欢颜,因为你若欢喜,我便倾城!
  • 徐文长先生佚稿

    徐文长先生佚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阴阳家日记

    阴阳家日记

    阴阳家者,万物道法之通者。自然成集,易法变也。邹子始终,五德东君,阴阳大家。《邹子天象》一次生活的历练,书写一段传奇的成长;一个古老的学派,完成一场本经典的日记。进入庞在天的日记,领略一段不为人知的旅程。
  • 乱舞江山:凤傲天穹

    乱舞江山:凤傲天穹

    她,现代绝顶杀手,杀伐决断,我行我素,冷血无情。一次意外,再度睁眼之时,却成为了名门宗派的废物少宗主!缓缓睁开清澈无波的双眸,暗藏着冷冽的锋芒。逆转乾坤,倾覆天下!他,西元国的绝色宁王,一笑倾天下,却冷酷决绝,只手遮天!沉浮乱世,风云聚涌,看今生今世,谁最后傲临天下!
  • 尉缭子兵书

    尉缭子兵书

    《尉缭子兵书》为《中国古代八大兵书》系列之一: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尉缭子兵书》为该八大兵书之一。
  • 葬星社

    葬星社

    在人眼中總認爲狼是奸詐、狡猾的代表。在狼眼中總認爲人是甚麼呢?(走向)執着於物競天擇的蒼星。寬厚於天下蒼生的陽耀。掙扎於拯救與放棄的月。在通往三叉路口的交錯,何去何從?(風格)努力朝歡樂風邁進…
  • 斗帆

    斗帆

    美丽的远海上,是密布阴谋的云。坐落的海岛,浮夸着一段段人生传奇。阴谋善变,真爱永恒。波澜不惊的躯体,心内也有独特的感情。十年屈辱,到底是成了曾经沧海,还是时过境迁。一朝回眸,竟然成了绝命的相见。我想我念,我费尽心思,望断情肠,却终究,抵不过,命运。你走还留,你是倾城的绝色,可惜相见在这个岛上。当初,你走,我笑;而今,我走,你笑。别说有缘无分,一刻拥有便好。
  • 千古一相:管仲传

    千古一相:管仲传

    这是一部有思想、有智慧、有现实启迪意义的佳作。全书故事情节完整连贯,场景细节生动丰富,人物对话和独白口吻传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文史专家陶文鹏作者对传主有着特别的喜爱与深入的了解,因而能以翔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推行法治、重视商业、发展经济、民本思想等,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遗泽后世的风范,还原出一个生动真实的名相形象。
  • 神龙金身决

    神龙金身决

    杨戬,为天下苍生,欲破玉帝之计划,被打入时空裂缝,且看他如何在异界逍遥,如何再次杀上凌霄宝殿!!
  • 我欲成神之百美图

    我欲成神之百美图

    昔日唐伯虎作八美图,其怨灵归附天少龙玉之中。天少以画入世,挣扎在官与黑的边缘。天少一直坚信,所谓神只是愚昧世人的谎言,如果真的要强加一个神的存在,那么就让我来成为你们的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