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27400000011

第11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1)

飞碟有何目的

如果飞碟是天外来客,他们历尽艰辛,一定是抱着考察目的“访亲问友”而来,就如同我们地球人到月球和火星上去考察一样。可是,从报道的情况来看,无论飞碟的行为或者它们出现的地点,都与考察的目的格格不入:它们要么躲躲闪闪,回避人类,要么向人类袭击甚至绑架;它们往往出没于无人之境,或沙漠,或荒山,或海洋……而对文明繁盛的地区却反倒不感兴趣,这是完全不合情理的。一位外国记者说得好:2000年前,如果有一位想了解地球情况的天外来客到达地球,他会要求去罗马;100年前,他会去伦敦;今天,他会在华盛顿着陆;50年后,这位客人很可能首先去北京了。换句话说,天外来客为考察地球,无论是过去、现在或者将来,首先应去最发达的地区。

事情很简单,只要放弃天外来客这个诱人的假说,承认飞碟是自然现象或者地球人自己制造的器械,飞碟的神秘外壳也就可以剥开了。

数以万计的飞碟案例当中,绝大多数已经搞清楚了,剩下的就是疑难案例。有人就凭有疑难案例,断定这些飞碟不可能是地球自身的现象或者地球人自己的产品。能不能这样说呢?疑难案例,不过是客观世界无数“未知”之一,诚然今天的科学还不能解释它们,但没有理由就把它们作为天外来客的证据。

对于那些疑难案例,可以继续研究。比如,与飞碟有关的许多大气现象,大多是由空中的无数冰晶形成的。但是,这些现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至今仍然是物理学上的难题。

十几年前,前苏联科学院对某些飞碟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的考察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大气中会形成碟状的湍流,体积可达100立方米。这些碟状湍流的密度和温度等特性都与周围大气不同,它们可以维持较长时间,并在气流的作用下移动。它们最常出现的大气性质有明显改变的区域,比如山坡的迎风面就可能是这样的地方。倘若在阳光下或月光下看,它们就成为传说中的飞碟了。

另外,某些飞碟可能是秘密武器。比如,有一种新型飞艇,它的外形就是一个圆盘,结构紧凑,重量又轻,既能垂直升降,又可在超低空飞行以避免雷达跟踪。而且,飞艇上有大功率电子侦听设备和大型干扰机,十分适合军事侦察之用。还有一种新型飞机,机身细长,机翼像一个扁平的大圆盘,和机身连在一起,可以做各种角度的转动,甚至可以调转机身,反方向飞行;而且,由于它的机翼面积大,也可以在低空飞行。这些情况与传说中的某些飞碟完全雷同。

从报道第一个飞碟到今天,40多年过去了,从来没有一个人找到一个天外来客的一点真凭实据。然而,不少人还寄希望于飞碟,想在飞碟身上看见天外来客的影子。科学需要等待历史。我们相信,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承认,飞碟不是天外来客。而当有朝一日,真正的天外来客登临地球的时候,飞碟最终将作为“以假乱真”的例子载入科学史册。

不愿与人类接触

与前面说法不同的是,不少人提出,既然飞碟可能来自外星,那么为什么它们不与人类接触?据专家们分析,大体有如下原因:

1.地球人把飞碟的到访视为入侵,往往以袭击与进攻来接待他们。

2.根据互不干涉的宇宙准则行事。

3.他们的使命仅限于监视与考察地球。

4.与人类的生理结构不同,不能承受我们的动物性低频振幅。

5.对我们实行一个临时性的隔离检疫期。

6.兰德公司的一份专家报告认为,两种文明高低差距过大,过早接触对双方都有害而无利。

7.人类也没有正式要求接触。

8.早已摸清地球人的情况,无必要接触。

9.据了解,人类的宇航员出航前均得到训令:当发现外星生命体时,不准随意接触,可保持警惕,首先要弄明对方意图,进行试探等等。同理,外星飞船上的乘员在出发前可能也得到相似的训令。

10.最后一种可能性是飞碟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与我们接触:它们并非实体,不过是外星人放过来的影像(犹如电视图像)。他们在另一维空间飞行,偶尔闯入我们这维空间。多个宇宙论:宇宙中套宇宙,多宇宙的交叉,平行世界。他们并非在我们这个宇宙中。他们是反物质结构,无法与我们亲近,避免双方伤亡。心理学说:UFO是形体化的思想或意念形式、人类集体的潜意识的典型创造、意念造型遥探催眠术。

一些坚持“地球中空说”的学者认为,我们所看到的飞碟来自地球内部或海底,并非来自天外。“地内人”千方百计避免与人类接触,以防地下家园遭到侵害,有时他们佯称自己是外星人,以转移人类的视线。

但是,另外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认为飞碟与人类早已接触。许多有影响的UFO专家几乎都同意这种意见,他们指出,这种接触可能早已在外星人认为的相应的水平上建立。自远古时代以来他们一直与我们保持着多种方式的接触,他们一直在帮助我们发展科技、提高文明程度,他们也许有一个提高人类“宇宙觉悟”的时间表,可能他们认为目前公开见面的时机尚未成熟,他们宁愿继续在暗中不露声色地给我们以大量援助。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外星人已大批混杂在地球人中。

科学家的看法

世界上第一个亲自研究UFO的科学家是海尔曼·奥伯特博士,他被誉为“宇宙航行法之父”,是建立现代火箭理论基础的伟大科学家。他受德国政府之托,从1953年起的3年内,在约7万件目击报告中选出最可信赖的800件,从中推算UFO的航空工程性能,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可以把不可能和不能证实的问题看作可能,为了说明观察事实,必须有效地考虑作业假说。在已有作业假说中,UFO是地外智慧生命操纵的飞行物,最适合观察事实。”

法国天文学家、计算机学家贾克·瓦莱博士(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1954年对从西欧到中东集中发生的200件以上的着陆搭乘目击事件,进行统计分析(他是第一个用统计学手法研究UFO的科学家),结果发现很多推翻否定论“法则性”根据的东西。

如目击事件与人口密度成反比,这和人口越多越易产生集团幻觉说相反;目击事件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且目击者无性别、年龄、职业和学历方面的偏颇,这和幻觉与病态妄想说相矛盾;从着陆痕迹测定或从状况推测的UFO的直径,都为5米左右,这暗含UFO现象与其说是心理的,不如说是物理的;目击的时刻分布显示着存在智慧控制。

1966年,瓦莱博士在公布他的研究成果时说:“只要不拒绝把UFO作为空中物体来研究,那么不把UFO着陆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是没有道理的。只要承认有被智慧控制的可能性,就没有理由否定UFO着陆和搭乘员降落的可能性”。

目击UFO的科学家很多。较早的是著名天文学家、冥王星的发现者克·汤博。1979年8月20日,他和妻子、岳母在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鲁塞斯的住宅之外看到“6至8个长方形的绿光群”,“这是在夜空模糊地浮现出轮廓的巨大船体的舷窗,随着远去,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如果这是地面上某个物体的反射物,同样的现象应该频繁出现。我经常在自家庭院进行天文观测,但这样的现象也仅在那个时候见过一次。”

1973年,斯坦福大学等离子体研究所的物理学家斯塔洛克,以全美职业天文学家为对象进行调查,在1356位回答者中,有56%的人持肯定态度,认为“值得进行科学研究”,有4.6%即62人“亲眼见过UFO”。如新墨西州萨克拉门托峰天文台一个台员说,1974年10月11日傍晚,“我驾驶的小型卡车在山道上蜿蜒行驶,突然与前方上空水平飞行的UFO相遇,引擎停车,卡车不能前进。这是个圆盘形物体。接着,它突然在垂直方向加速,几秒钟内变小、消失。此时车子恢复正常”。

1979年,产业科学的专业杂志《工业调查》(92%的读者具有博士、硕士或学士学位),对整个科学技术界进行调查,有1200名读者寄回调查卡片,其中“目击过UFO”的占8%,“见过类似UFO的东西”的占10%,回答“UFO确实存在”和“多半存在”的读者共占61%,44%的读者认为“UFO来自太空”。

UFO研究中的主要流派的根本观点是:地球之外存在智慧生物,而UFO就是这一观点最现实的证据。但是,由于近几年来,UFO虽然仍在不断出现,而人们却没有充分证据来证明UFO就是外星智慧生物的宇宙飞船,因而一度使UFO研究陷入窘境,甚至有的主张以上观点的UFO专家的信心也开始动摇,认为UFO研究已经步入歧途。UFO研究真的步入歧途了吗?回答是否定的。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些证据是令人鼓舞的,它们可能对UFO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1988年9月初,秘鲁星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卡洛斯·帕斯对新闻界说,1988年9月中旬,当火星靠近地球时,将同以往几次一样,有大量飞碟前来地球拜访。他的预言很快就得到了证实,秘鲁和南非不久分别出现了飞碟群,目击者甚多。帕斯是位研究外星文明的专家,已从事该项研究20多年,在他出版的新书《我们认识的其他世界》一书中,他详细介绍了几十年来,他和他的同伴们的研究成果。他说,他们通过26年的研究表明,迄今已证实存在86种外星人,这些外星人矮的只有2厘米,高的则达10米,其中85%能够呼吸地球上的空气,20%戴着假面具,5%穿潜水服,好像来自有水的世界。其中有极小部分根本就没有鼻腔,它们可以用皮肤进行呼吸。

1988年底,苏联一支由科学家组成的探险考察队,在对戈壁沙漠进行科学考察时,有了更令人吃惊的发现。他们在沙漠发现了一个直径为22.78米的不明飞行物,但这个不明飞行物并不是在空中,而是半埋在沙堆中。更让人吃惊的是,在这个飞碟中居然发现了14具外星人的尸体。据苏联当时的科学家推测,这架飞碟至少坠毁在1000年前。由于沙漠非常干燥,坠毁的飞碟乘员的尸体还没有腐烂。现在,苏联科学家正在积极对这些尸体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以前虽然也报道过飞碟坠毁事件,但都没有找到它的残骸,所以其可信性值得怀疑。这次不仅找到了飞碟残骸,而且还发现了外星人尸体。它不仅证明了外星人的存在,而且对研究多年的外星人宇航技术,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资料,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这一消息是苏联科学家杜朗诺克博士1990年在南斯拉夫宣布的。

UFO存在与否

在众多的自然之谜中,UFO是最大的一个谜,它最使人感到神秘莫测,引起了亿万人的强烈兴趣。可是,30多年来,UFO问题不仅没有明朗化,反而被搞得混乱不堪。虽然越来越多的公众,相信部分UFO是外星人的飞碟,但正统的科学界(包括绝大多数科学家)和各国政府(法国等除外),却否认飞碟的存在,认为UFO无非是一些探空气球、流星、虚无缥缈的幻影或未知的大气物理现象。确实,限于目击者的知识水平,大部分目击事件是把飞机、气球等当成飞碟,有些确实是一些未知的大气物理现象,如地光等等。1997年的8月初,美国的一家报纸曾发表文章称:在50年代出现的大量UFO现象,其实是美国军方进行的秘密实验。此话一出,引起世界一阵哗然。虽然如此,但美国军方并没有站出来证实这一点。除此之外,也确有相当一部分UFO是无法解释的,其中不少是科学家和飞行员目击的,难道一个天文学家能把一颗流星当作飞碟?难道飞机上所有人员都同时产生幻影?

UFO的一个特点是无法在实验室研究,也无任何公式可用,连确切的证据都没有。这正是它不为正统科学界承认的一个原因。人们习惯于借助电子和光学等等仪器提供数据,用公式演算分析去验证一个发现。但研究UFO,却无任何仪器可用,也无法重演,故很难使人接受。一架飞机在我们头顶飞过后,我们可以继续知道它在哪里,在它飞行方向的下一个地方,人们也会看到飞机。但曾经是一个固态和有形的UFO,昨晚干扰了汽车、飞机以后,现在它在哪里?在它消失的方向上,可能再也没有人看到它,监视整个地区的雷达、红外探测器也没有发现它。事实上,它从现实中消失了。可见,对UFO的研究,同目前的传统科学有很大的差别。同时,由于一批狂热的UFO主义者常常夸大其词,甚至弄虚作假,凭空杜撰与UFO接触事件,伪造UFO照片,结果使UFO研究声誉大跌,使大部分科学家对UFO现象产生反感,他们既无兴趣也无时间进行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得出UFO根本不存在的结论。

否定论者往往用科学法则来说明UFO的不可能,如“大气中不可能有飞碟那样高的速度,否则就要产生冲击波”、“这么大的加速度会把任何东西压碎”、“飞碟那么小,若是从别的星系飞来的,它的燃料放在什么地方?”等等。他们还往往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搬出来,指责“UFO研究不按科学规律行事”。如果笼统地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绝对正确吗?可能人人都会持否定态度,但在具体问题上就是另一回事了。现在人们正在努力研究统一场理论和白洞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瞬时完成宇宙航行,起码不需要原来认为的那么多时间。UFO否定论者曾嘲笑说:“对于UFO研究者来说,只要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存在,那就需要修改现代科学的理论。”

英国“飞碟”研究协会曾就这个问题,对所收集的“飞碟”资料中有关“飞碟”的特征加以分类、比较和研究,结果认为传说中那种神话般的“飞碟”现象是不存在的。现在看来“飞碟”并不是什么“天外技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能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出现与地理条件关系密切,有可能是一种不明大气现象。例如,某些材料中谈到的一种“飞碟”呈卵形,直径1至3米,绕主轴旋转,接近地面并发出大面积电磁辐射的就属这类。现在科学家利用一定手段已能证实它的存在。并把它命名为“不明大气现象”(VAP),以便与可能存在的“飞碟”(UFO)相区别。

总之,“飞碟”现象是值得探讨的,它是一门值得研究的科学。

当然,科学界的大势仍是对UFO实在性的怀疑。但“观察事实”却导出了“地外宇宙飞船”的假说。美国声望很高的UFO学者J·哈依内克博士,曾是一位有力的否定论者,但他接触了大量的目击报告和目击者后改变了态度。他曾担任过大学天文系主任、天文台台长等一系列科学职务。1976年,他在伊利诺州UFO研究中心对采访记者说:“对这样的资料假装不知,直到否定目击者的人格,这是科学家的良心所不允许的。轻蔑与无视,决不是科学方法的一部分。”

同类推荐
  •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历史当然有用,以古鉴今,读史明智。我为什么反复说没用呢?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现在的功利性太强了。功能说得太多,难免庸俗化……
  • 最神秘的中国古代文明未解之谜

    最神秘的中国古代文明未解之谜

    本书选取了中国古代文明中最具价值和最被关注的未解之谜,同时结合科学文献及考古、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将科普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将谜团背后隐藏的疑点翔实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开阔视野,更准确地认识我们这个世界。
  • 地球神秘现象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地球神秘现象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未能减少人们心中对世界的疑惑,反而更增加了自身和这个世界的陌生感。不管金字塔之谜、食人魔洞之谜也好,UFO之谜也罢,这些谜团所蕴涵知识的广博与玄奥,已经超越了人类现有的解答能力。本书展现出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将会令读者耳目一新,能够让读者从各个角度重新审视整个人类社会和大自然,增强读者探讨、解读世界谜团的兴趣和信心。
  • 玛利亚·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

    玛利亚·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的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身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台梭利为学前儿童创造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 政治探谜

    政治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政治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
热门推荐
  • 异路人之捉鬼吴周

    异路人之捉鬼吴周

    吴周高考落榜去外地旅行散心,无意中进入了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老的村庄,在村庄中经历了一系列灵异事件后,为了探知另一个世界的秘密,他拜一位老者为师,成为了千年儒门的传人,从此走上了一条异路人的道路。
  • 无法承受的爱情凄绝:金粉记

    无法承受的爱情凄绝:金粉记

    民国六年,位于南京附近的苏和镇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小镇,蓝映阙和母亲在镇上靠着骗人的巫术糊弄乡邻。某天,一场大雨,附近的山泥塌陷,竟惊现一座清乾隆年间的墓穴。而同时,南京城里来了一封求救信。映阙就读于女校的妹妹蓝立瑶,因牵涉到一桩杀人案件,成为疑凶。映阙为了替妹妹洗脱嫌疑,只身来到南京,因而结识了死者的老板青年才俊萧景陵。彼此互相吸引,情愫暗生。经过一连串的调查,死者的女秘书似乎最具嫌疑,可就最关键的时候,女秘书意外死亡。萧景陵顺势将所有的罪名都归咎在女秘书身上,令蓝立瑶得到释放。事情看似圆满。
  • 无赖仙尊

    无赖仙尊

    有事的时候就打打坐,炼炼丹,没事的时候就打劫下仙官,调戏下仙女,天上天下的为我独尊,谁能动他仙尊分毫。只是一个不小心把个天庭搞得天翻地覆,不好再混下去了,只好溜之大吉。溜下凡界,继续做他的无赖仙尊。
  • 风云大宋

    风云大宋

    秦越穿越了,来到北宋元佑四年的杭州,一个距离靖康之耻仅剩三十八年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既富庶又文灿。苏东坡大江东去,李清照细柳黄昏,四学士齐名天下,米狂草一字万金。一句话,实在太好了。然而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既积弱又纷乱。北辽西夏年年岁币仍不免年年内侵,新旧党争此时你谪岭南彼日我亦贬岭南。金虏铁蹄渐闻踢踏,江湖群豪即将啸林。同样也是一句话:好日子快到头了。在这个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里,我们的主角成为一名大宋最底层的读书人。他将做什么,又将改变什么……市井风情,明月黄昏;佳人舞袖,朝堂纷纷;金戈铁马,寸土万金,尽在《风云大宋》。
  • 重生豪门弃妇

    重生豪门弃妇

    前世的方黎活得那叫一个窝囊。被爸妈打,被妹妹嫌,爱了十几年的男人还在新婚夜丢给她一纸离婚协议书。意外死亡,却使她获得重生,回到了离婚当天。努力赚钱,设计稳走,变的人见人爱。父母,靠边站!妹妹,靠边站!前世的老公?后悔?晚了!小姐自有我有大把的男人!
  • 独家占有之亿万夫人

    独家占有之亿万夫人

    她被自己的丈夫和妹妹背叛,痛失爱子,又被合谋烧死,尸骨无存。也许是天见犹怜,她竟重生在亲人背叛那一天。民政局前,不带迟疑的将离婚证书丢在前夫脸上,转头看着妹妹:祝你们早有恶报,半生不幸。最后潇洒离场:总有一天,我会嫁给一个比你许家、江家更高大上的人物,此生此世,你们给我的,笔笔清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步步错

    步步错

    这是一段豪门恩怨,爱恨纠葛;这是一场商业游戏,真假难辨;这是一个情爱陷阱,欲痛缠绵。
  • 最美的预见

    最美的预见

    2013.01.04.对于其他人是个秀恩爱的好时节,对于柳弦依却是个预见未来的好日子……(处女作,若断更即为长期。)
  • 随身空间之莲耀末世

    随身空间之莲耀末世

    她上一次初遇末世,却悲催地死于朋友之手,蒙受上天眷顾,她幸运地重生回了最初,并得到了一个神奇的上古修真空间,莲斋,这一次,她下定决心要重新改写自己的结局,圣母神马的,都去死吧,这个世界,谁狠谁活的漂亮,看她莲斋在手,末世不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老鼠琵科

    小老鼠琵科

    《小老鼠琵科》写的是一只金黄色的小老鼠琵科被一对小兄妹捉住后,放进他们自制的小船里,历经劫难,最后找到幸福的故事。《从饭桌上逃走的河虾》写一只大虾从油锅中死里逃生,回归大河的故事。其他故事也都表现了各自的主人公或坚强,或勇敢,或不畏艰险追求幸福的美好品质,展示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