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7900000020

第20章 台海问题让美国举步维艰(1)

台海问题的棋子与棋手

台湾选举,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大败。由此,很多人关注台海局势,台海局势到底如何?是战是和?谁是赢家,谁是输家?陈水扁和民进党下一步有何动作?

其实,台海问题,实质上是中美博弈问题。也就是说,在台海问题上,中国和美国才是棋手,台湾内部的政客只是一颗棋子而已。抓住了这个,我们就抓住了分析台海局势的核心。

美国控制世界某个地区或国家,都是靠控制关键点和关键人来达到目的的。在台湾,美国有两颗棋子:一颗是民进党,一颗是国民党。具体地说,一颗是陈水扁,一颗是马英九。为什么陈水扁、谢长廷、苏贞昌和马英九经常要到美国去,那是去进行政治活动的,目的就是争宠而获得美国的支持和帮助。

台湾这次选举,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大败。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台湾民心并不想台独,台湾民心在逐步觉醒。台湾百姓已经深刻认识到:台独即战争,台独使台湾边缘化,台独使台湾地位日益低下,台独使台湾百姓受害。所谓的民进党操纵媒体反应出的台独民意,都是自己制造的虚假的数据游戏而已。二是说明中国政府“以和为贵”,寄希望于台湾同胞的政策是对的,英明而且卓有成效。真心搞台独的只是少数唯利是图之徒,只是少数哗众取宠之徒的叫嚣,真正的炎黄子孙,真正的台湾同胞是不会赞成台独的。现在世界在倡导“和谐世界”,搞台独是不得人心,违背世界潮流!

对于中美来说,关注的核心并不是台湾内部的争斗问题,而是对方的战略意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陈水扁的言行,直接或者间接反应了美国的战略意图。美国想陈水扁胜利,想民进党胜利,估计就会让陈水扁照美国开的单子去执行;美国想民进党失败,想陈水扁身败名裂,就会让陈水扁照美国开的单子去执行。而陈水扁身陷“公务机要费”一案,则使美国政府措手不及。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要掌握台海主动权,“文攻武备”是主要策略,有两点:一是加强武统实力,只要我们具备随时收复台湾的综合实力,就掌握了台海主动权。所以,不管台海局势如何,“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只能越来越加紧,而不能放松。二是要加强“两岸四地”经贸、文化、科技、人才联系和互动,逐步实现人心的统一、文化的统一、利益的统一、思想的统一。

在美国遥控他国的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被操纵的傀儡,命运往往是可悲的:萨达姆不甘心一直被美国摆布,终于倒在了自己走向独立的路上;贝布托为了国家的利益,和穆沙拉夫妥协,违背了美国的战略意图,其结果却是遭人暗杀;日本的首相安倍,无法左右局势的情况下,只有匆匆下台,将混乱的局面留给了下一任。

在美国,有一个预言家不无禅意地说,马英九终将被暗杀。在台湾大选之际,陈水扁也在美国方面的支持下,表现出了棋高一着的姿态;然而还是不幸被揭发,导致身陷“机要会务费”一案中,再难翻身。这些,都为巩固马英九的地位做了垫脚石。

美国一个著名预言家说:马英九将被暗杀。这出戏唱得真妙!估计马英九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联络主子,寻求美国的庇护。后来,美国帮国民党预测了陈水扁的五十个竞选招数和意外。陈水扁已成美国弃子,马英九成为美国台海中的重要棋子了。台湾大选的结果,也预示着这一点。

陈水扁的命运和民进党的命运不同,对于美国来说,民进党和国民党都是美国利用的重要棋子,缺一不可。其目的是保持自己对台湾政局的主导权。

陈水扁注定已经成为美国的弃子,其下场将是可悲的。

中美博弈的经验告诉我们,“台湾问题”只是美国用于与中国进行战略利益交换的筹码;台湾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取决于中美关系变化以及美国遏制中国或中国反遏制的能力。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台湾问题”不仅不是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而且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次要问题。朝鲜战争使美国对华外交进入冷战轨道,此后,在1949年底即将被美国抛弃的台湾才被纳入以遏制中国为目标的美国西太平洋战略防御链环之中。即使如此,台湾在美国环岛防御链环中只是一个虚设的,因而美国也从不去认真“维修”的环节。

从1953年艾森豪威尔上台到1969年约翰逊下台,是美国强硬对华政策的高峰期,当然也是中美关系中的对立要素表现最充分的时期。即便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当炮击金门事件发生后,美国所做的事不是进攻,而是不断提高需要美国“出兵”的门槛,美国想的不是“共同防御”而是如何抛弃负担,甚至作出了逼蒋放弃金门、马祖的决定。可以说,这个时期表面强硬的美国对华政策后面,已透露出1972年之后的尼克松主义的气息。尼克松眼中的台湾只不过是美国为了全球利益与中国大陆进行战略交换的筹码,而不是美国战略利益本身。牺牲台湾可以是零售,也可以是整个批发,这多取决于美国对其“估价”的态度及中国大陆统一祖国的条件和意志。

美国人也明白,长远看,台湾必须是中国的,只是美国不甘心,它需要从阿留申群岛到菲律宾连起一道阻止中国力量东进太平洋的“防波堤”,正如当年美国将英国当做法德力量扩张的“防波堤”一样。这个堆在太平洋西岸的“防波堤”,对美国而言,最理想的是北由日本为起点,南下经台湾到菲律宾一线。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就是为了组接这根链条而进行的战争。战争失败的结果表明:美国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资源来“维修”和“保养”这根链条。除了给美国提供了几个机场和情报收集地外,这条链环从一开始就没有对中国起过什么作用。东南亚条约组织是这个链条的主干,它1954年成立,可在1955年就在万隆会议上向新中国敞开大门。这说明,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既没有能力单独,也没有能力联合多边组织阻止中国的统一进程。

1972年尼克松主义出现后,美国在东亚筑起的这道“防波堤”在台湾岛一带出现了断环。而美国弥补这部分“断环”的方式是“守险不守陴”,即加强了日本、关岛和菲律宾一线的军事安排,推动日本和菲律宾的军事力量的增长,沿中国东海岸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对台湾形成拱卫之势。如果台湾“失守”,这种安排也可形成遏制中国东入太平洋的第二道拦截。在这两道拦截力量的布局中,台湾只是一个虚子,而从台湾东面的北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南面的菲律宾,美国布的则是实子。其目的就是保卫从美国到马六甲海峡的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是美国西太平洋全部战略的心脏。

台湾离美国的海上生命线较远,而离中国大陆太近,它在美国战略中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因而早晚——当然是在美国再次需要中国与之进行尼克松式合作的时候——是要送还中国的“大礼”。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海军几乎无力越过台湾海峡的条件下,美国都没有为台湾而防御金门。今天,在中国海军现有装备条件下,如果中国统一祖国的态度足够坚决,美国对台湾的态度不会比50多年前更好。一旦出现中国统一战争,“台独”分子不可能指望美国会给予其多于美国当年对南越的援助。

美国动用绝对手段,必须是针对绝对目标,而台湾并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

守不住,就廉价出卖,卖不了,就送人情,这是西洋外交的常识。当年拿破仑为什么将路易斯安那、俄国为什么将阿拉斯加如此廉价地抛给美国?其原因就是这些地区是法国和沙俄在未来美国崛起后必然守不住的地区。要美国动用绝对手段,必须是针对绝对目标,两者必须匹配。那对中国而言,台湾是我们的核心利益,核心利益决定中国会为此在必要时动用绝对手段以打击“台独”势力,实现祖国统一;但台湾并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甚至也不是关键利益。既然如此,“台独”分子指望美国用它的全部资源只为其面子与中国大陆全面开战,那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美国加图研究所国防与外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特德·盖伦·卡彭特出版了《即将来临的美国为台湾与中国的战争》一书,他在全书结尾时确认,“美国继续对台出售武器而不提供安全保证的政策,是基于这样一种承认,即台湾是美国的一种有限的或‘边缘性’利益,而非至关重要的利益”;“对台湾的安全保证需要承担巨大的而非极小的风险。中国现有20多枚洲际导弹能够打到美国城市。在未来几年内,这一数量可能会增加到几百枚。即使一场最初仅限于台湾海峡的小规模武装冲突,也可能会升级以致失控,而置美中两国决策者的意图于不顾。对于美国来说,这种程度的风险只能在保卫其至关重要的安全利益时才能承受,而维持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并不符合这一标准”。该书对美国政府的建议其实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让“台独”自生自灭!

小布什上台期间,挥师中东,七年下来,花费了天大的代价却离其中东战略目标越来越远:中东形势越反越恐,美国在伊拉克难以自拔,而阿富汗塔利班又杀将回来,以致小布什在中东捉襟见肘,并为此怪罪于伊朗,要向伊朗开战。果真如此,那美国将从在阿富汗的“一鼓作气”、到伊拉克的“再而衰”,最终会在伊朗进入“三而竭”。

目前美国国内政治主题与尼克松上台前面临的关于“越战”的政治主题十分吻合,美国外交重蹈尼克松之前追逐高目标而使国力严重透支的同样错误,这将迫使尼克松主义在美国卷土重来。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利用地区均势调节而非直接介入地区危机。二战后,美国外交抛弃均势策略,单枪匹马介入亚洲事务,并在朝鲜半岛和东南半岛严重受挫。这些失败说明,如果不至少与亚洲一个大国合作,担负两样防务重任的美国根本没有独立解决这一地区危机的能力。今后一段时期,美国对中东的控制力将大幅下降,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是美元因失去其物质承担者——石油的有力支持而乏力回天,经济疲软将迫使美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收缩其战略边界。尼克松主义将在美国外交领域卷土重来,这将有利于台海局势的缓和。首先,与20世纪70年代不同,促成上世纪美国尼克松主义出现的地区在中东。中国不仅不是目前造成中东危机的当事国,而且还是国际社会解决中东问题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与20世纪比,21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压力已大大缓解。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安全压力多来自中国东部海上,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西南、西北、东南均出现“雪压冬云”的严峻形势,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安全压力集中于北域,前苏联在中国北疆大兵压境,虎视眈眈。这一切均延缓了我们对台湾问题的解决。进入21世纪,中国西南西北的形势已相当缓和,目前的国际形势在台湾问题上给中国提供了难得的、较为持久的和更加从容的选择余地。

机遇首先是和平的机遇,选择也首先是和平的选择。只要台湾方面愿与大陆人民共守“一个中国”的原则,那么在任何时候,中国政府都不会放弃和平统一的努力。但和平的诚意应当是双向的,其前提就是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形势对“台独”分子将十分不利,而对海峡两岸所有热爱中国的中华儿女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却是大好时机。海峡两岸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时机,作国家统一的功臣,不作分裂国家的罪人,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以最和平的方式推进国家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美国是台海问题的“始作俑者”

在近、现代史上,我国台湾出现过三次大危机:第一次是由荷兰人制造的,1622年荷兰侵犯和占领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直到1683年郑成功之子归顺清政府才最终得予解决;第二次危机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1895年中国清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威逼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4月17日依据该条约将台湾与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二战”战败投降后,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文件将台湾与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台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第三次也就是现在的“台湾问题”是由美国政府制造出来的。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台湾地位未定”为由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不久美国政府与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与美国互为需要,蒋介石想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和援助,好有朝一日反攻大陆;美国需要利用台湾这艘不沉“航空母舰”以控制东北亚局势,特别是想包围、封锁和扼杀新中国。这样,台湾又成了“问题”,不过这一次是由美国政府造成的。

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出于与前前苏联争霸的需要,主动提出与中国发展关系要求,中美终于在1979年建交,并先后签订三个联合公报(1972年《上海公报》、1979年建交公报、1982年《“8.17”公报》)。在这些公报中,美国政府向中国人民作出了承诺。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承诺美国“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还承诺逐步减少以至最后停止对台出售武器。

但是,美国政府向来是言行不一,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国和国际社会之上,以美国利益优先为准则。在国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美国在与我国建交的同时,国会又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多少年来,美国一直以这部国内法来压制具有《国际法》性质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在中美三个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之间走“双轨”路线。一方面与我国发展关系,另一方面又一再违背自己的承诺,20多年来向台湾出售了大量先进武器,利用台湾压制我国,干涉我国的内政,破坏我国的统一大业,从中捞取了最大的利益。特别是卖大量武器给台湾撑腰,使得台当局有了顽固拒统的实力资本。

美国对于台湾问题只有两种选择

美国对于台湾问题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主动放弃,二是被迫放弃。

2006年1月25日美国智库学者特德·盖伦·卡彭特认为,如果美国明示对台湾没有安全承诺,台湾对军购问题将会有不同的算计。过去台湾没有民主,美国民众可能不会太在意台湾的前途,现在台湾已经民主化,美国要放弃对台安全承诺的确需要说服美国的民意,但无论美国如何喜欢台湾,与中国发生战争对美国来讲实在是太危险的事情。

同类推荐
  • 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而中国如何能把握好这一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如何顺利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
  • 为官修养: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为官修养: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中国历来就有自修的传统,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没有扎实的修身功夫,治家尚且不行,更遑论治国。需要指出的是,自身修养不单指道德修养,更不是单靠做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替代的。自修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对于官员来说,加强自身修养不仅意味着要讲道德,还要讲政治、有文化、懂市场、能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社会剧烈变动的当代,中国官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需要全方位提升自我。
  • 遏制与绥靖:大国制衡行为分析

    遏制与绥靖:大国制衡行为分析

    本书共七章,首先交待了理论分析框架、提出理论假设和交待研究方法,继而讨论表明,世界各大国的经济上的关系以及由此而涉及政治上的关系。
  • 官经一日一谈

    官经一日一谈

    盲目创新和泥古不化一样有害。不可事事明察秋毫,洞彻人心深处;不可老于世故,更不要过于圆滑,领导者的才能在于选拔官吏和任用。“赏” 与“罚”是法家治国的“二柄”,以此来调动民心,在一拉一打的过程中,让不法之徒惧于威严不敢造次,君子慎其独也。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在独处无人监督时,或者在细小的问题上,不能放纵自己。依此处世,可无患矣。要想让人拥护和信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修养;应该认清自己的性情,损有余而补不足,打造完美的性格;恪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
  •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共分十一卷,包括做官为政要讲究实实在在、赏罚分明才会天下安定、为官做事要讲究方法、严惩奸邪之人以正法制、处理政事要顾全大局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哀艳成诗

    哀艳成诗

    记忆里的少年身着黑底织金锦衣,脸上蒙着黑色面幕,只露着眉眼……他幽深的眼睛目光是温柔的,却又隐着波澜,英气的双眉之间萦绕烟雾,一股淡而幽远的香味漂浮在这雪天的冰冷空气中……她所不能接受的,是这现世的残酷;她所追寻的,是记忆里的美好……从江湖到宫廷,她走过的路到底是由自己主宰,还是命运的安排?
  • 家有傻夫忙种田

    家有傻夫忙种田

    被渣男贱女背叛,一朝身死,却没想到自己会踏上穿越之旅,更有个傻子夫君。在内操持家事,时不时与奇葩亲戚斗智斗勇。在外置办产业,积累浑厚财力。当小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时,却不料她那傻子夫君从来都不傻……
  • 看繁星

    看繁星

    我们一直抬头仰望着繁星,赞叹繁星的美丽。为何从来看不到身边燃烧的灵魂。这些光芒比星星更耀眼,更美丽。
  • 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代诗文故事

    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代诗文故事

    书籍是用生命镌刻的铭文,是用智慧雕塑的丰碑。它伴着我们奋斗的历程,伴着我们生命的足迹。鉴于此,我们精心为您编写了此套《引导青少年的千万个学习故事》。
  • 封神双龙6

    封神双龙6

    商纣末年,妖魔乱政,两名身份卑贱的少年奴隶,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卷进神魔争霸的洪流中,一个性格沉稳、温文尔雅,有着超凡的感悟力;另一个古灵精怪、活泼机智,满身的市井顽童气息,却聪明绝顶。
  • 精美卷首语

    精美卷首语

    挡不住的青春无遮无掩,让我们揭开人生的序言,映着青春年华的生命火花,读我们的身影,读我们的心灵,读我们的感情,读出我们自己。
  • 江阴城守后纪

    江阴城守后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规

    天规

    原本太平的宇宙,却被我们所信仰的神无情绞杀,那所谓的天道何在?谁还能救救我们?难道我们真是蝼蚁?不!我不服!我不明白!我一定要问问那些神那个天,如果不然我定杀神灭天。
  • 凤凰倾帝天下

    凤凰倾帝天下

    她是一缕魂魄,生前被当做棋子,用完后残酷被杀,阴阳差错附到一个天生无材的安府三小姐身上。他是一府大少,却有着不可告人的身份。她用自己的能力告诉天下人,弱者不会永远弱,所有人都会有大方光彩的时候。他是人人羡慕人人爱慕的大少,倾国倾城,俊美无比,本一颗利用的心,却不知不觉爱上了那颗心……她狂傲又霸气,他绝色又强大。他浅笑,用一生一世换她的幸福,可终究还是负了她……
  • 实习日记

    实习日记

    这个故事记叙了一个严重偏科的90后女生从卫校到医院实习的片段。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被迫在高考之后选择了护理专业,这让迷糊怕吃苦的张姗尝尽了辛酸苦楚,硬着头皮终于修完所有的科目,却要面连更严峻的考验,怀着忐忑不安来到医院,告别学生时代,初入社会,又是在医院这种极度敏感的地区,无处不在的激烈竞争,不仅时刻挑战着菜鸟实习生们的体力、智力和意志力,也考验着他们的友情、爱情、和对梦想的执着。历经磨难之后,是否真的能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