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7700000003

第3章 一月份(2)

这件事情过去了不久,麦克德·艾尔便在工厂里拥有了一间自己的办公室。又过了不久,懒惰的经理的职位就被麦克德·艾尔取代了。

从这个成功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如果当初麦克德·艾尔没有平日里细心的观察,没有充分的准备,他是不会有这样好的机遇的。

我们要时刻主动地去寻找机会,并且在机会降临时果断、及时地抓住它——这是成功者必备的重要品质。当然要想真正抓住机遇,必须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判断能力,同时还要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9不可小看了偶然因素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三国分立是由赤壁之战决定的,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赤壁之战竟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

三国时期,曹操亲自率领80万大军驻扎于赤壁北岸,企图一战而彻底消灭孙、刘联军。诸葛亮正与周瑜设计让庞统前去诈降并为其献计,恰好蒋干到东吴劝庞统归顺曹操,庞统将计就计到曹营诈降。

由于当时曹军士兵大多是北方人,很多人水土不服,皆生呕吐之疾,没生病的士兵也由于不习惯在船上的风浪颠簸,晕船的现象比较普遍,部队的战斗力大减,曹操正在为此事发愁。庞统献计说:“这好办,可把战船用铁环连锁,首尾相扣,上面再铺上宽大的木板,如此一来船就不会再颠簸,士兵们可以在船上面行走自如,这样的话,就算风浪再大也不可怕了。”曹操听后觉得此计甚妙,马上传令军匠赶造连环大锁,锁住船只。

此时军中谋士程昱提醒说:“丞相,船只连锁,虽然平稳,但如果遭遇火攻的话可难以躲避,麻烦就大了。”曹操听后笑道:“不怕,不怕,现在正是冬季,大多都是西北风,东南风很少见,我们处在西北,正处在上风向,敌人处于南岸,正处在下风向,如果敌人不用火攻还好,如果他们用火攻,还不先烧了自己。哈,哈,哈!”大家听后都觉得有理,纷纷称赞曹操谋略过人。

但是,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对气象颇有研究,他通过观察天象,知道近日将会刮东南风,于是和周瑜一起,趁东南风时火攻曹营,烧得曹军大败。曹操刚愎自用,被偶然的东南风所击溃,真可以说是败在了必然中的“偶然”上。

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也有偶然。我们做事不能凭想当然,一定不要忘了那句老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老夫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说人若无长远考虑,必有眼前忧患。要做到深思熟虑,就要瞻前顾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项羽一生骁勇善战,勇冠三军,纵横天下,没有对手,然而缺少谋略。鸿门宴上,优柔寡断,不肯听范增之言除掉刘邦,结果纵虎为患,埋下了日后失败的伏笔。

他攻取咸阳后不做深入细致的思考,便以霸王的身份大封诸侯,封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轻率封王,让艰苦血战得来的天下一统局面白白丧失。他只看到眼前的胜利,却未想到以后的失败。

时隔不久,那些诸侯和功臣便率兵再起,刘邦趁机与项羽争夺天下,最后在垓下将项羽包围,迫使项羽发出了“虞姬虞姬奈若何”的悲叹,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最终在乌江边横剑自刎。

这一曲悲歌提醒我们,深思熟虑者就会成功,轻率疏忽者则失然必败。

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特别漫长,要想轻松地走下来还真不容易。正像屈原讲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想前进的路上少些坎坷,还非得把眼光放远、放长不可。

11在别人不留心的地方做文章

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人总是容易忽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视无睹。即使大专家、大学者也不例外。

法国人李比希是19世纪最杰出的化学家之一。1825年,年仅22岁的李比希从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那里学成归来,踌躇满志地准备干一番大事业,当时他担任台森大学的教授。

一天,一个制盐工厂的熟人给他送来了一瓶浸泡过某种海藻植物灰的母液,请他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经过一番处理后,李比希从中提炼出了某些盐类。接着他又将剩下的母液与氯水混合,再加上一点淀粉试剂,母液马上呈现出了蓝色,这说明母液中含有碘化物。

第二天上午,李比希又拿起这变成蓝色的溶液来看。他发现在蓝色的含碘溶液上面还有少量的呈现棕色的液层。这个液层是什么呢?他想当然地认为,肯定是氯化碘,于是便没有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在做了上述鉴定的一年以后,一个与李比希同龄的法国青年巴拉也遇到了呈现棕色的少量的液层,但巴拉没有像李比希那样随便下结论,而是对棕色液体进行了多方试验。结果是惊人的,巴拉从这不起眼的少量的呈现棕色的液层中发现了一种化学性质与氯、碘极为相似的新元素——“溴”。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

李比希因为想当然,与一个重大的发现失之交臂。他悔恨万分,为了永远牢记这一刻骨铭心的教训,以后每当李比希指导学生实验时,就会将当年自己的结论——“氯化碘”的标签拿出来,告诫同学们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否则就会犯自己当年的错误。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偶然性的机遇,但是,假如不是对周围的事情感兴趣,不是经过悉心的观察、持久的思索,那么,机遇即使降临到你的眼前,你也不会知晓。

12不妨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有个脑筋急转弯说:“一个人要进屋子,但那扇门怎么拉也拉不开,为什么?”答案是:因为那扇门是要推开的。

想想问题可能觉得很好笑,然而生活中我们有时就是会犯一些只知拉门进屋,不知推门进屋的错误。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有时遇事就是靠经验,靠已有的思维定势,而不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不懂得变通。很多时候,周围的环境早就变了,而我们不知变通,还在认死理,结果就闹出许多笑话来。

《吕氏春秋》里就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楚国有一个人搭船过江,一不留神,身上的剑掉进了河里。同船的人都劝他下水去捞,但他却不慌不忙,万分沉着,从身上掏出一把小刀,在刚才剑落水的船边刻了个记号。有人着急地说:“刻记号有什么用啊?”他从容地回答说:“这地方的水太深,我的剑就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我作个记号。等会儿船靠岸时,水就浅了。到那时,我就从这个刻过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把剑找回来。”船靠岸后,他就从刻了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当然,结果是自然不会找到。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只要我们学会变通,就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就能把坏事变为好事。

13说的多不代表聪明

1956年,苏美最高领导人举行谈判。赫鲁晓夫自以为比艾森豪威尔聪明,占上风,耍小聪明,结果反而闹出了不少笑话。

在双方谈判的过程中,无论赫鲁晓夫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艾森豪威尔都表现得糊糊涂涂,他总是先看他的国务卿杜勒斯的脸色,等到杜勒斯递给他纸条以后,他才开始慢条斯理地回答。由此,赫鲁晓夫判断艾森豪威尔肯定智力低下,而自己作为苏联人民的领袖,当然是聪明异常的,你看,自己知道任何问题的答案,根本无须借助他人的帮助。赫鲁晓夫甚至当场讽刺艾森豪威尔说:“美国谁是最高领袖?是艾森豪威尔还是杜勒斯?”

这场谈判,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赫鲁晓夫非常机敏、博学,他常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艾森豪威尔却显得迟钝、犹豫,缺乏大国领袖的气概和风度。其实,恰恰相反。艾森豪威尔的大智慧就表现在这里,他在谈判中通过迟钝、从杜勒斯那里取纸条来为自己赢得了充分的思考时间,避免急中出错,同时又及时地获得助手的建议和提醒。而赫鲁晓夫刚愎自用,闹出了诸如用皮鞋敲讲台的笑话。

在国际交往中许多人坚持不用外语谈判,而只用本国语言,除了国家的尊严外,很多时候就是为了争取尽量多的思考时间。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话说得多了,总会说出蠢话来。”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牢牢记住这句至理名言。

14求知的道路上没有捷径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师襄子说:“我虽然因为磬击得好而被任以官职,但我最擅长的莫过于弹古琴了。现在,你跟我学弹古琴好了。”

于是孔子便跟师襄子学习弹古琴。师襄子先教了他一支曲子叫他练习,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这支曲子你弹得已经比较熟练了,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

孔子不同意学习新曲子,他回答说:“可我还没有熟练掌握好所弹曲子的节奏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练掌握了所弹奏曲子的节奏了,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

可孔子说:“我还没有领悟到琴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又过了一段时间,襄子说:“你已经领会到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理解作曲者是怎样的为人。”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说:“我知道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了,他肤色黝黑,身体魁梧,目光明亮而高瞻远瞩,胸怀包罗天下,统治着四方诸侯,这样的人不是文王还能是谁呢!”

师襄子离开坐席向孔子连拜两次,说道:“您真是圣人啊!这首琴曲据传说就是周文王作曲的《文王操》。”

只有持之以恒的求知精神,才会最终学有所成。天才出自勤奋,这里所说的勤奋,不是一天的勤奋、一年的勤奋,而是持之以恒的勤奋!

15成功人士得益于善于讷谏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的皇帝。他与魏征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当魏征去世时,唐太宗痛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掉,我失去了一面镜子。”由此可见,善于忠言进谏的魏征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虽然中国历代的朝廷都设有谏官,但真正虚心纳谏的皇帝却屈指可数。历任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代重臣的耶律楚材就是历史上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人,而窝阔台汗也算得上是一个诚心纳谏的有道明君。

公元1232年,窝阔台汗派大将速不台率领蒙古大军攻打金国首都上京,遭到金军顽强抵抗。按照蒙古军惯例,凡攻打一座城市遇到对方抵抗时,攻克后就要屠城,即杀尽全城军民,彻底毁掉此城。速不台报告窝阔台汗:“上京即将攻下,他将依照惯例屠城。”

当时刚任蒙古汗国中书令(相当于丞相)的耶律楚材闻讯大惊失色,心急如焚,为了保全古城,挽救城中百姓的性命,他火速赶到宫中,力谏窝阔台汗:“我们蒙古大军南征北战,浴血奋战了几十年,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夺取土地和百姓?如果把百姓杀光,那得到土地又有什么用?”窝阔台汗听后虽然心动,但还是下不了废除屠城这种蒙古流传下来的旧制度的决心。耶律楚材见窝阔台汗举棋不定,便又继续说:“上京城里集中了中原地区的能工巧匠和各类珍宝,一旦屠城,这些无价之宝将荡然无存!”窝阔台汗听了这些话,觉得确实有道理,便下令废除了沿袭已久的屠城旧例。这样,耶律楚材就保全了上京城里140多万军民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由于废除了屠城的旧制,使后来更多人的生命免遭屠戮。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刚被蒙古大军占领的时候,有蒙古头领出主意说,可以把土地上的汉人杀光,把耕地荒起来长草,以便放马。也是在耶律楚材的力谏下,他们才打消了这种念头。

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不接受他人忠告的人,则是一个失败的人。

16不妨表现得糊涂些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小时候是个文静怕羞的孩子,人们都把他看作傻瓜,常喜欢捉弄他。他们经常把一枚5分硬币和一枚1角的硬币扔在他的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个5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有一天一位好心人问他:“难道你不知道1角钱比5分钱值钱吗?”“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1角的,恐怕他们就再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

古往今来,世上那些有大智大慧的人,往往不在众人面前显露才华,外表上好像很愚笨,其实,这既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又是人生的大谋略。这种人像风一样自由,无牵无挂,无拘无束,世俗的一切都在身外,在人前收敛自己的智慧,一副混混沌沌的样子,在小事上常常不如一般人精明,应变能力好像差一些,殊不知这正是城府很深的表现。

明代大作家吕坤在《呻吟语》中说:“愚者人笨之,聪明者人疑之。聪明而愚,其大智也。夫《诗》云‘靡者不愚’,则知不愚非哲也。”用现在的话讲,他的意思是: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聪明而看起来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

正如清朝的大画家郑板桥,明明是一位大智者,但他却有一方闲章:“难得糊涂。”此章一经刻出,便立刻变成了某些人津津乐道的座右铭,仿佛有许多人生的禅机一下子从这四个字中折射出来一样。于是,这世上便有了糊涂哲学。人活于世,显得太傻气不行,显得太聪明也不行。所谓“不智不愚”,其实就是假借糊涂之象实行聪明之道的大哲学。

世上的人都愿意做“智”者,都对“愚”讳莫如深。其实,这里所谓的“愚”并不是傻里傻气,而是对“智”的荫蔽或荫护;是一种自我保全、不惹是非、不招妒嫉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17说理要到三分止

做人不能太认真、太明白,即便是与人说理辩非也只需说到三分。

唐朝无际大师曾经写了一个处世的药方,教的是如何待人接物,写得很有意思,其中有这么几句:“热心肠一副、温柔二片、说理三分……”有的聪明人可能会忍不住问了:“奇了怪了,这说理为什么是三分而不是十分呢?”

“理说三分”,是一种处世技巧。你若有理,聪明人一点就通,不用十分,只需要三分就足够了,不必去画蛇添足;如若碰到蠢人(或一时走进死胡同的人),你就算再费多少口舌也无用。明白了这个道理,那又何必执著呢,还不如假以时日,让他自己慢慢去领悟。至于颟顸之人,又傻又愣根本不懂得讲理,你即使讲上十二分,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有时候还是对“虎”弹琴,弹得“老虎”上了火,就更没意思了!

另一方面,“理说三分”,也是一种宽容。人总是有缺点的,或多或少总有不周全的地方,他或许一时真的不明白,你巧妙地说上几句,点到为止,确是与人为善的做法,等他明白过来,自然心存感激;倘若是穷追猛打,非要弄得人家连面子都留不住,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语文老师在教学生作文时常教学生写作的诀窍:“含蓄不露,便是好处”,“用意十分,下笔三分”,这其实也是在教学生做人的诀窍:做人不能太露,太露了不可取;含蓄是一种大气、一种风度。

不过,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很难的。因为人性的弱点之一便是“一吐为快”,碰到自己占理的时候常常会不知不觉就“理直气壮”起来。因此,许多人虽然有高僧所说的“热心肠一副,温柔二片……”到时候也难以把持自己,得理不让人起来。

“理说三分”,实在是大智慧,大修养,大气度,大学问。真正会做人的人,总是含蓄的,总是懂得明明占理十分而只说三分,总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得理也要让人”的。

同类推荐
  • 用心工作

    用心工作

    工作是每个人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对待工作,首先要热爱工作,这是用心工作的前提。每个人都需要工作,通过工作体现自身价值、创造自身价值。我们明白,用心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采取的每一种方法,工作才能更加出色、才能趋于完美。要在工作中坚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工作,工作就会变得积极主动。我们也懂得,成功没有捷径,只要我们比别人多做一点,工作用心一点,用心诚恳一点,成功的可能就会离我们更近一点。
  • 生命需要赞美

    生命需要赞美

    主要内容包括充满爱与力量的故事能感动每一颗纯真的心灵,温馨动人、真诚深刻的生命故事,最能带给人们心灵的滋养与智慧的启发。给充满爱的心灵注入更多爱的勇气与能量,也能让缺少爱的心更勇敢、更充实,体味人生中的精彩和美好。 短小、灵动、真切、睿智、感人是《心灵鸡汤:生命需要赞美》的特色;青春、活泼、真挚、真情、直爽是《心灵鸡汤:生命需要赞美》的感怀。
  • 心灵鸡汤大全集

    心灵鸡汤大全集

    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温暖和力量,给你的生活带来爱和希望。王宝华主编的《心灵鸡汤大全集(上下)》精心选取了人生重大课题,内容涉及亲情、婚姻、财富等诸多方面,结合鲜活的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让缺少爱的心灵重新得到爱的滋养,正确面对各种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将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美好的片断组合成完美的人生。每日展读《心灵鸡汤大全集(上下)》,日积月累,人生的快乐就在这一页页文字里显现出来,人生道路上的许许多多心结,就会一个个被解开。心境,由此而渐趋于平静;人生。从此无忧。
  • 马钧点评创业

    马钧点评创业

    在本书中,马钧先生全方位、立体地阐释了创业者所应具备的个人修养与知识结构、商业运作能力与市场运营技巧,并且从把握商情到选择创业模式、从融资到市场运营、从团队建设到危机管理都做了精辟分析。语言中尽量放弃枯燥的理论解释、严肃的说教,而是以中外知名企业的创业史为基点,对其创业成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对创业者一定大有裨益。
  • 帕斯卡尔思想录赏析

    帕斯卡尔思想录赏析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这一超越时空的经典哲理散文,它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此,我们在阅读时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思想录》就像一叶智慧的扁舟,带你驶向远离浮华虚空的彼岸。读《思想录》,更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能帮助我们从精神的噩梦中苏醒。
热门推荐
  • 魔王的圣女

    魔王的圣女

    我来接你了,我的圣女。被封印的记忆里,是不一样的自己。为什么感情会如此浓厚……你是谁?我又是什么?!不存在这个身体的记忆,蕴含在灵魂里的回忆,那还会是我吗?
  • 强汉之末民所思

    强汉之末民所思

    关于三国的一些小段子,故事主线是对的,某些细节么?由作者YY。当然,你也可以YY历史么?本来就是一群人在YY那么你准备好了么,进入一个从初读者到研究家的一本小说。轻松幽默了解三国。
  • 九方世界

    九方世界

    神立九方世界,各界封闭自行运转隔断世人维持大世界平衡。又立元素各管一界,上班族偶然闯入其中不知年月,到底是九个轮回照应还是就是人生各个区别或者魂分九人各有性格。一部轻松诙谐的讲故事段子!
  •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的确,如果我们心情豁达、乐观,我们就能够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们也知道星星仍在闪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思想高洁,行为正派,能自觉而坚决地摒弃病态的想法。我们既可以坚持错误、执迷不悟,也可以痛改前非、改过自新,这都取决于我们自己。这个世界是大家创造的,因此,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而真正拥有这个世界的人,是那些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也就是说,那些真正拥有快乐的人才能真正拥有这个世界。
  • 罪生梦死:边缘人

    罪生梦死:边缘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梦成了人类的终结。为了解救那些深陷梦中而无法醒来的人们,民间组织“解梦”诞生。然而被黑暗统治的各国政权却不希望那些陷入沉睡人们不付出任何代价的苏醒,“破梦”组织就此诞生,开始不断追杀“解梦”。一次机缘巧合,公冶连城加入了“解梦”。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解梦”不仅要面对“破梦”的追杀,同时为了唤醒沉睡的人们,还要在梦中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负责解梦的人不仅要锻炼自己的精神力,同时还要精通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并能不断在梦中释放远超普通人的力量。在梦中,我们就是超人!
  • 爱上前女友

    爱上前女友

    跟女友分手两年了,虽偶尔有联系却突然被缠上了,还死皮赖脸的要跟我和好?
  • 新编家庭营养煲汤

    新编家庭营养煲汤

    本书帮您从花样繁多的菜式中精选出适合您的营养好菜,有针对性地介绍几百道常吃、易做的菜式,集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和全面性于一体,一定能够满足您和家人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营养、健康问题。药补不如食补,一日三餐不仅仅只是为了充饥果腹,“怎样才能吃得可口?怎样才能吃出健康?”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 剑倾六界

    剑倾六界

    一剑倾,天翻地覆,风起云涌;一剑舞,屠魔弑神,六界我主!
  • 二流侦探与猫

    二流侦探与猫

    我喜欢惊悚乐园,喜欢里面的人物,所以……来写了。二流侦探与猫,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 风之子-鬼尸崛起

    风之子-鬼尸崛起

    本该和其他平凡的女孩一样,上个大学,谈个恋爱,追个网剧。然后命运却不凡,十七岁那年遇见了风之子,神一般的俯视,让女孩开始了一段奇异的旅程。她望见了历史里那些鬼尸的出现,生灵涂炭,她也望见了自己的归属,归于尘埃之中。她的命已经不再是她一个人的,承载了无数人的期望,只因那些传说终究在她眼中浮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