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5600000031

第31章 清心雅志杂趣(1)

不必小心翼翼地埋藏隐秘的心事、含蓄的激情,岁月虽是沧桑,却反衬着生活的润泽——午后阳光铺排下的菊花香茶;一塘绕径绽放清香怡人的荷花;一幅外表斑驳内里生动的经典版画;一场携朋唤友呼喝畅达的棋局……日子是这样的,总有靓丽的色彩和质感的品味。

注重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意趣和情趣;

品味文中形象的精彩描写;

留心文中“景语”与“情语”融合的技巧和手法。

茶道

刘东华

峨眉是佛教的名山。因此,山间多是寺院、古刹、佛殿以及圣庵。一路游览一路朝拜,等筋疲力尽,两腿发软,口舌焦渴的时候,在某座寺院的不远处,绿树掩映着的就是一家茶楼。进了装饰别致的茶室,在蒲团上坐下,听主人介绍,才知道峨眉山也是名茶的产地。峨眉茶是寺院的历代僧人所创,多产在峨眉山间云雾蒙蒙的高山茶区,有一种叫做竹叶青的,因其色泽绿润,形如竹叶而得名,是峨眉寺院的僧人们用以款待贵宾的上品。

上茶的不是僧人,是刻意着了素衣的端庄的女子,看上去更显得清新爽净,上茶讲求极其严格的若干道程序,是不可以疏忽也不可以繁琐的,伴着古筝舒缓地弹,那些小巧而精致的茶具,壶、杯、勺在那女子的手中就有了生命,有了灵性,行云流水般的,如一把剑挥舞在侠士的手上,而在场看茶的人不得不安然打坐,屏气凝神,等那女子一壶茶沏好,敬上,捧在每一个人手上的陶制的小杯却只如酒盅般大小。敬茶的女子还特意提醒大家,这茶是不能一饮而尽的,要先观其色,色泽清亮者为上品;再闻其香,香气醇厚的便是好茶;最后再小口喝下,当然这茶无法解喝,但能生津,口中有淡淡的茶的清苦,可细细地品味。

我不懂茶的优劣,却难得有这样一次细细品茶的机会。按照那女子要求的程序将一杯茶饮下,真的就品出了茶的清苦,茶的醇厚。顿时让人惭愧枉自生活这些年,居然成了不会饮茶的人。

不过,作为我等匆匆的过客及凡尘里的饮食男女,不可能时时都有访茶问道的这份闲暇和逸致。因而,我更喜欢的是那种平民生活里的茶。初次入川,所到之处,无论是都市还是偏远的小镇,街巷间多见的便是茶楼、茶馆,更多的只能叫做茶摊。这些茶摊经营区域似乎是没有限制的,当街支起炉灶,偌大的铜壶里时刻有沸开的水,只要有客人来,三五人聚拢一起,竹编的桌椅尽可以沿着街巷铺张开去。茶具多是粗瓷制品。迎来送往中,杯沿难免就碰撞出了缺口,有了缺口也大多无人挑剔的。沏茶的过程更加简练,那些民间的茶师,额头上似乎始终津着热腾腾的雾气,在茶客中穿梭着,顷刻间将一杯茶冲满,身边氤氲的便是淡淡的茶香和触之可及的暖意了。

这时的茶才真正深入了平民生活。在这样的平民生活里,也许没有人去刻意观察茶的舒展和浓淡的过程,只要一杯茶给人的是神清气爽和心脾的畅朗。对这些茶摊我总能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每次从有这种茶摊的街巷间穿行,愿意慢一慢脚步,听那些根本就听不懂的嘈嘈喳喳的声音,看那些似曾相识的又让你始终无法记清的面孔。我想,饮茶者大多也像这些粗瓷的茶具吧,在日常的喧嚣和不经意的碰撞中渐渐消磨着某种细腻和脆弱,不知不觉中也任自己的身心积淀着茶垢。况且作为平民,对这些心理的茶垢是无暇清理的,或本就无法清理,反而更能通过这些日积月累的体验用一种更淳朴更率真的心态去品读人情的冷暖和世态的炎凉。

我们习惯了用粗茶淡饭来形容这样的平民生活,从这个成语里我们可以理解到节俭、朴素甚至于清贫,但粗茶淡饭绝对不是粗放,不是粗俗。粗茶淡饭体现着的恰恰是一种真正的精细,一种真正的对生活的热爱,是寻常百姓居家过日子的悉心料理。只是这种精细时时被浮躁和虚荣的世态掩盖着,不易被人们觉察到。不过,不论你本就是一介平民,或者是那些以成功者自居,并且远离粗茶淡饭的人们,假如有一天遇到挫折、失意,以至于绝望的时候,你感到的最贴切的关怀是什么?肯定是郁闷中有人用这种粗瓷的茶碗,捧给你或浓或淡且温热相宜的一杯茶。

由品茶而言茶道,由峨眉山间的竹叶青到讲述粗茶淡饭的平民生活,这茶俨然有了灵气,让人在波纹粼粼的梦河里荡漾着,不知归途。作者显然深得自然大成之妙味,直描述得人唾津潜溢,更深感返璞归真的意蕴。

1认真体会本文作者在写茶道时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想一想这么写有什么好处?你能得到哪些启发?

2本文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和处事态度?

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粗茶淡饭体现着的恰恰是一种真正的精细,一种真正的对生活的热爱……”其中有什么深意吗?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记人、叙事、状物表现出来的。因此,分析思想内容也就是分析人、事、物。中心思想要有概括性,一要概括出记叙的基本事实,二要概括出由基本事实体现出来的思想意义,在表达上多采用“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的形式。

竹思

高洪波

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假如我们判断不错的话,竹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得益彰的一种文化。在竹子身上,儒生们或看到气节、风骨,或看到虚心、谦恭,“岁寒三友图”是这方面最突出的典型,松、竹、梅从此成为屡屡出现在各种器皿上的图案。

中国文人中与竹子最亲近的当属蜀人苏轼,他的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破了苏东坡酷好竹子的心态,而他策竹杖的风姿,也从此凝固为一种“何妨吟啸且徐行”的造型,如果没有竹林衬映在苏东坡的身后,他迷人的魅力会大大削减。

也有不拿竹子善待的文人,譬如杜甫先生,他有名句云:“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竹给予如此恶谥,而且还要动一番手脚下决心“斩”之伐之,也是破天荒的事,杜甫为何如此憎恨“恶竹”,不得而知,但他在成都的草堂前不乏修竹若干,或许是后人代植吧?

蜀南竹海,地处宜宾,有翠竹数百亩,依山而立,起伏若海,规模亦如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尤其是在高处鸟瞰,当云雾袭来之际,那种海的气势更扑面而来,耳畔似有涛声响起,如果此时有舟楫随绿浪起伏,注定是件毫不奇怪的事。

潜入竹海,同时也沉入绿海,呼吸着有淡淡清香的空气,感觉到绿色的氧气正源源地输入到自己的肺叶里,像清洁剂般清洗着因都市废气而吃力开合的肺,你几乎能够瞬间感到这种大自然珍贵的赐予。甜丝丝的滋味通过喉头气管,流向四肢百骸,流向大脑及每一根末梢血管和神经,而满眼充盈饱满的绿色,让你快意沉浮,直若化身为一尾鱼儿,沿着印满青苔的小径,管自游向竹林深处。

竹海中的竹子,以粗大的楠竹为主,也有苦竹、慈竹、龟甲竹及人面竹。与一位竹海作家闲聊,才知道竹子也分公母,母竹产笋,公竹则无。再细问,才知每根竹子的某一层竹节上都由最初的一根竹枝生出,这竹枝若分出岔的,便是母竹,不分岔者,则为公竹。

就是这么一点区分,简单,却又有大学问。记得若干年前走安徽,在出产砀山梨的一处集市上,我无意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知识:梨如人类,亦分公母。母梨形大,且多汁甜美,公梨则逊色得多。

竹子与梨子岂止分雌雄,甚至还可能有自己的声音。近读《参考消息》,一篇题为《细听植物心声》的英国《泰晤士报》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该文的副题更妙:“采花花朵哭泣,摘瓜黄瓜尖叫”。而且这项由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完成的科研成果证明:如果配备合适的窃听装置,他们就能够区分健康与染病的蔬菜。同时波恩大学的科学家们认为,植物不仅仅互相交流痛苦与疼痛,就像人们在医院候诊室等候看病一样,它们还互相提醒面临的危险。

杜甫曾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像他老人家要斩恶竹一样,这两句名诗无意印证了千年之后波恩大学科学家们的研究,诗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特殊器官,越伟大越杰出的诗人越是如此,他们在倾听自己内心世界时也能倾听天籁,否则何来这千年之后的巧合?

蜀南竹海里的竹子,蓬勃旺盛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坦然且坦荡地在竹子部落里快乐成长,较之城市庭院里那些盆景般缩在墙角里的同类,委实幸运和幸福得多。

当然,它们承受的关注甚至诗意的爱抚也少得多,这就是自由的代价。

竹海里的竹子们,肯定是有着自己的声音的,公竹和母竹会互相倾吐爱情;嫩绿的竹笋则会呼唤雨水和阳光;竹叶会在竹枝上迎风摇曳,把大粒的露珠调皮地抖落;土层下的竹根们会串门问好,甚至会互相提醒:跟头儿打声招呼,别忙着开花。

竹子一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竹海里听竹,一种人生的雅趣,也是机缘。是绿染灵魂绿透身心的一种洗濯,此刻,当炎夏渐渐袭来时节,写下“竹思”两个字,权当做一剂清凉解暑散吧……

竹,较单调粗重的森林多了精邃和深刻,比洪荒状况的草莽更显青翠欲滴。作者赏竹,寄情于永恒的朴素,陶醉于这部清雅的原始诗集。文中没有如诗如画的描摹,没有庸俗应景的浮夸,倒是明彻的文字更能让人品味出些许人生的况味来。

1想一想,作者引用苏轼与杜甫的例子对比,有什么作用?

2从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哪些意境与人生况味?

3我们时常听到“情景交融”这个说法,那么,此文中的情与景到底是怎样交融的?

意境,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包括两方面的因素:作者的主观感受与生活图景,简称意与境或情与景。

游戏气节

嫣然

儿子忽然向我要《三国演义》来看,让我吃了一惊。问他原因,他说现在正在玩一个叫做“烽火三国”的游戏。本来我一直反对电脑游戏,觉得那实在是误人子弟,但如今看到电脑游戏能让一个11岁的孩子自觉自愿地读《三国》,于是觉得这些游戏也不是一无是处。

只听孩子边玩边说:“奇怪了,为什么武安国被抓住之后招降三次就归顺了,而这个孔融就怎么也招降不了呢?”

同类推荐
  • 优美的校园散文

    优美的校园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世界名人成功密码

    世界名人成功密码

    本书讲述了感动千万人的世界名人成长故事,包括荷马、亚历山大大帝、但丁、哥伦布、达·芬奇、哥白尼、米开朗琪罗、麦哲伦、塞万提斯、培根等。
  • 宋词之美

    宋词之美

    本书介绍了宋代22位著名词人的代表词作,主要以爱情为主题。作者通过介绍每个词人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将爱情、生活、理想抱负等人生主题融汇在一起,向读者多方面地展现每一个词人同时,作者也加入了自身的评论和感悟,并附有诗人小传。
  • 一世珍藏的美文130篇

    一世珍藏的美文130篇

    本书收录了成就最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美文,所选作品是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中外名家名作,或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或思想深刻、耐人寻味,或以情动人、感人肺腑,令读者领略文学艺术的神奇魅力,吸取文学大师的人生智慧。
热门推荐
  • 猎龙国度

    猎龙国度

    他是一位充满色彩的少年郎改变自己,改变生活,改变着一切战争,打斗,探索未知的世界,这里是一个龙的国度。作品暂时修改中,会尽快更新。
  • 穿越之我的师父是相公

    穿越之我的师父是相公

    她,孤儿一枚,无辜穿越到古代,跟随师傅救世济人,他,江湖传闻,他无所不能,医术一绝,武功超凡,外表倜傥,可偏偏对她这小徒弟丢了那颗淡漠的心。最终,是否能赢得那一颗迷糊的芳心?
  • 蜀山剑侠传5

    蜀山剑侠传5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侠修

    侠修

    当光影起处,凝结的是过往前尘,光影落处,已走完浮生。无休止的剑光里,浮生若梦,只剩泪雨一滴。她已忘记,他该记起!以前建的一个神道群,现在没人,希望喜欢此书的朋友加:121145534
  • 重生之隐身情人

    重生之隐身情人

    又名《我的守护超能妻》重生到最爱韩国男神身边,并带有超越人的超能力,且不能离开他三天,不然有生命危险。经常做同一个古梦的她,再度穿越到古代,看她拯救太子,替前世把仇报!古今事物原来都密切相关。夺权大战,恩怨情仇。时间紧迫,她该何去何从,是走是留?看她用超能力怎么颠覆古今拯救命运!
  • 巅峰时代之崛起

    巅峰时代之崛起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不仅有帅到掉渣的魔法师,还有沉默不语却格外强大的的剑修,更有高大勇猛的人马族。诸天三千大道,亿万小道。这个世界一个异能者纵横,修炼者主宰,无数族群谁与争锋。一位少年正通往人生巅峰。
  • 星羽传奇

    星羽传奇

    两兄弟自幼无父无母,在山村中生活,为了寻找父母走出大山,走进俗世,各种艰难险阻,各种恩怨纠葛,各种爱恨情仇...是化身成魔,还是不忘本心走到最后...
  • 奴界

    奴界

    宿醉醒来,刑风发现一切都变了,锦衣玉食、宝马雕车全没了,有的只是无比诡异的血色天空和看不到边的褐色大地。
  • 大世仙尊

    大世仙尊

    一个军户之子历经红尘,一朝明悟,本以为化龙腾飞,谁知一个更大的局展现在他面前!这个存在千万年的局是等待有缘之人,还是一个陷阱?天地之初,一段灵藤吞吐元气,是滋生万物,还是圈养种人?两个葫芦飘然飞来,到底揭开了怎样的万古大谜!看高平怎样逆反天机,走向辉煌,揭开万古星局!什么是历史,我就是历史!什么是传奇,我就是传奇!
  • 琅琊往事

    琅琊往事

    她是长公主驸马之妹,贤良淑德,机敏聪慧;一朝入宫,一面之缘,对他一见倾心;她说,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他说,葭儿,我定不负你。她拥有倾城之貌,得到他的万千宠爱,却得不到他的心。青楼女子、太师之女、初恋替身......他有倾国之权,如画容貌,身边女子如过江之卿。一次又一次的怀疑,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这场单恋,终会将她推向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