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8300000007

第7章 如何安住在折腾中(3)

四祖在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提到的:“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是名第一忏悔。”端坐念实相就是“无生忏”。用禅定的方法观实相,是最直截了当、最究竟的忏悔法门。实相是什么?实相无相,无相之相名为实相。妄想也好,业障也好,都是因缘所生法,都是虚妄不实的。归根结底,一切诸法都是缘起性空,了不可得。只要能够在一切诸法上,排除名言、分别,以正智去观察,直接领悟真如的境界,那就是实相。真如是什么呢?真如就是一切诸法的本来面目。“真者不虚,如者不变。”一切诸法的实相本来如此,不可改变,不可改变的就是实相,能改变的就是名言、分别,名言、分别的背后就是诸法实相。能够观察诸法的实相,本身就是最好的忏悔,所以说是“第一忏悔”。实际上忏悔没有第一,也没有第二。所谓“第一”,是说这是最究竟、最根本的忏悔。所以不管是念佛、持咒、观想、数息参话头乃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行三昧,也就是进入了禅定观空状态,那就是最高明的忏悔方法。比如三祖僧璨在见二祖的时候得了很严重的风疾(类似现在的麻风病)。他请求二祖帮他忏悔,把病治好。二祖就问他:“将病来”。把你的病拿过来,最后三祖观到空性回答:“觅病了不可得”。观到了真空,实现了彻底的忏悔。

初学者事理交替不能偏废,上根则理事圆融,事忏不碍观空,理忏也不妨礼佛诵经念咒经行等。但是理忏需要真正的观空,我们现在的凡夫业障比较大,不能光依赖理忏。事忏也是很重要的手段。

我们看了很多佛菩萨和祖师大德教我们的方法。有事的,有理的。事的——直接按照他们给我们编制的仪规去做;理的——就是让我们勤修禅定观空,从而达到忏悔的目的。

七.忏悔中的障碍

我们忏悔的时候有很多的障碍,比如碍于面子就是最大的一个。对忏悔的力量半信半疑,想忏悔的时候又突然发生急迫的事情等等。它是因为当一个人发心要修行,了脱生死的时候,累生累劫的冤亲债主,唯恐以后要不到债,或者是有的对我们有贪爱、有执著,希望生生世世都能看见我们,这些人他们也会在当我们想解脱时来障碍我们。冤亲债主的障碍大,亲属贪爱的障碍小,所以当我们修行的时候,一定要常常在佛菩萨面前忏悔,忏悔往昔的无量罪业,并且将一切修行所得的福德、功德,回向所有冤亲债主。希望他们都能够和我们一样,得到见性和解脱。

八.功德及回向

经中云:“然诸福中,忏悔为最,除大障故,生大善故。”忏悔业障能使我们顺利完成修行的事业,减少修行路上的坎坷,最终成佛做祖。忏悔业障有这么多的好处,有这么多的功德和福报。那么我们不但要自己努力去忏悔,同时劝请和帮助他人忏悔。并且要把这些功德和福报回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及一切有情。发勇猛心,深信因果,相信种善因,必结善果,种恶因,必有恶果。只有相信因果的人,才可能放弃世间的享乐,而付出无比的毅力,断一切恶业,刻苦地去修行。所以在求明心见性之前,一定要忏悔业障,深信因果。勇猛精进地忏悔自己的业障。

正确忏悔免新业

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我们业障有多重,而且知道只有用忏悔的方式来面对。所以,我们常常使用忏悔业障的方式来消除业障,希望通过忏悔,把自己的业障消除。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直接向当事人表示道歉,或者请当事人吃饭等;有的人在佛前求忏悔;有的人诵经、拜佛求忏悔;有的人到寺院做佛事求忏悔;有的人……

这些都是好事,说明大家知道做错了事情要求忏悔,要去弥补损失,要无怨地用善法去面对。那么,这里面有一个常常被大家忽略的事情,就是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忏悔?是不是把自己昨天或者今天所犯的过失,向当事人、向佛菩萨、向好朋友再说一遍,求他们原谅自己,饶恕自己的罪过,这个做法对不对?

一定要注意,这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呢?因为,你把那些造过的罪业又想了一遍,又造了一次。不是要忏悔吗?怎么又造一次了呢?应该知道,这个时候,你的身体没有造,口造了;身没有造,意造了。许多人天天忏悔,不但罪业没有忏了,罪业每忏一次增加一次,每忏一次又增加一次,这个罪业越来越深!

为什么会这样呢?看过我的日记《本源自性天真佛》的人一定会记得上面所说的五种心,我们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是由这五种心在起作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包括忏悔的时候)“集起心”也在作用,如果我们把罪业再想一遍,等于在“集起心”上加深一次造作。

我们修行就是要把坏的造作从“集起心”上去掉,让好的造作深深地刻入“集起心”上面去。从而让我们养成“好的习气”,一遇到任何事情就是“好的习气”现前。所以,上面的忏悔方式是不对的,如果这样忏悔下去,只能是“坏习气”越来越深,这不是事与愿违了吗?所以不能这样忏悔。

那要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忏悔呢?应该知道忏悔有事忏和理忏之分,这在我的以前写的《如何忏悔业障》里面有详细的说明,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有兴趣的人自己去找来看吧!

业识茫然应知返

参禅用功是佛教教导我们觉悟的一种方式。就是要我们时时刻刻能够保持觉醒的状态。参禅能够更加进一步训练我们在各种三昧之中任意自由出入,期望在这些三昧的出入过程中,忽然体证诸佛菩萨、历代祖师的境界。是佛陀教诲我们一切向内追求的一种用功方式。

这种用功方式不仅在禅堂里可以这样用(其实,应该说在禅堂里用功的方式,是祖师们总结出来的一种比较容易或者说是条件比较好的用功方式),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可以这样用。但是,最后都要把这些用功方式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所以,佛陀的原意就是在生活中去应用,在生活中去觉醒。

因为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心很粗,对于我们的业识就不容易回光返照。当然一些粗的业识或者叫严重的错误,比如犯了五根本大戒,我们是会发觉的。但是这样我们的代价就付大了。我们修行就是要减少这些付出的代价,在我们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杜绝它。

所以,我们要念念回光返照,要时时刻刻觉醒起来。把我们的心念守好,不让它放逸。实在做不到的时候,就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所谓的功夫或者是一句佛号,或者是一个咒语,或者……很多很多有八万四千种法门。我们就是要用这些法门或者叫功夫来收摄我们的心。

粗的业识尚且如此难以发现和收摄,何况要管理我们的微细的业识,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这些微细的业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粗心中,是很难被发觉的。所以,祖师给我们一个方便法门,让我们进禅堂安静下来用功;让我们在安静的环境里面去发现、去觉悟。

因为,在这样安静的环境里面,我们平常发现不了的业识就会突显出来。我们才得以认识到我们的问题,然后再慢慢地克服或者叫觉悟。这在自己以前的日记中有很多的描述。比如说我们的呼吸,在平时是感觉不到的,而到了禅堂安静地坐下来后,就会感觉到我们自己的呼吸很粗重。

再比如,秒钟的声响。我们平时是感觉不到的,而当我们安静地坐在禅堂的座位上后,我们会发现,秒钟的声音是如此的响亮。其它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情况,这些情况的特点就是要我们在安静之后才得以发现,平时因为心比较粗,是发现不了的。

如此等等很多微细的问题,我们平时感觉不到。甚至在我们做功夫的时候也不例外。比如我们用功的方式比较复杂,我们的心又比较粗的时候,往往我们一边做功夫一边打妄想,更加可怕的是自己还不知道。这在我以前的日记中说过很多的。比如《用功方式简单好》等等日记,有对这样的问题进行的讨论。

因为我就常常这样,一边用功一边打妄想。在与很多人交流用功问题的时候,大家也常常说到这样的情况。可见,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是个别人身上出现的问题,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遇到这样的问题,只能靠我们的意志力去解决,要靠我们花更多的代价去解决。

翻开祖师的语录,也有很多讲这些问题的。什么守一不移、制心一处、如猫扑鼠、如梗在喉等等等等有很多要我们用到自己的意志力,把心力集中到功夫上的方法。大家各自找个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应用,去克服自己的毛病,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就是了。

同时,祖师为了让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毛病,还给我们建立了禅堂,让我们在禅堂里禅修,以便对治我们的毛病。从硬件到软件都给我们创造了最好的条件,让我们在这些细微的业识茫然出现的时候能够回光返照。慢慢的在我们功夫成熟以后,让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念念回光返照。

佛教,就是锻炼我们的觉的能力,要我们保持觉的能力不要迷失。有所谓“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之说,或者叫做“识得莫为怨”之说。只要我们能够发现问题,我们就能够对治,最怕的是我们连有问题都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正是存在着问题而不知道的。

我们修行的方式就是先在禅堂里用功,希望将来功夫成熟能够应用到生活中去。然后在生活中不断地磨练自己、觉悟自己,最后达到与诸佛菩萨、历代祖师一样的境界。让我们不管是在粗心状态还是细心状态下,都能把握自己,让自己时时刻刻处于觉醒的状态。

庞蕴居士有“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之说。如果能够这样,不光是能在挑水搬柴中大显神通;还能在是非纷扰中大作佛事,自利利他。这一切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在业识茫然的时候能够知返了。

下面看看宋东京(今开封)褒亲佛海有瑞禅师的事迹,看看他是如何描述我们日用三昧而不觉的。

东京褒亲佛海有瑞禅师。姓陈氏兴化军仙游县人。幼异尘俗默坐终日。父母奇之舍令出家。依东京景德寺重全上人为师落发。受具。造黄龙南禅师法席。南公曰。汝为人事来为佛法来。师曰。为佛法来。南公曰。若为佛法来即今便分付。遂打一拂子。师曰。和尚也不得恼乱人。南公器之。然师终未彻。后依泐潭总禅师始悟玄奥。给侍久之众推上首。出世安州太平旌德。被诏住东京褒亲。哲宗皇帝五七入内。赐大觉师名。百日入内。又赐佛海禅师号。开堂问答罢。师曰问得亦好不问亦强。一问若不达翻成戏论法。问若有旨答亦随机。为什么宗乘道着千圣退步。宝杖敲时三乘失辙。盖为此事似秦镜当台千里邪心自怖。如镆邪在袖百亿魔军碎胆。直得大圣不说说迦叶绝闻闻。大底秖要诸人回光返本敛念收心。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湛寂。妙用恒沙物我混同。有人便于此承当得。犹属抱桥柱澡洗及乎。舍之似万里望乡关。执之堕在魔王境界。唤作迷时人逐法悟后法随人。盖无私法要千古同规。一句同机唯人自鉴。到这里若会得。便见终始一如古今齐致。至此赵州庭柏清风长在。若不会得便见云门凳子天地悬殊。于是不得已便乃琉璃殿上日午打更。无景林间秋行春令。何也。妙体虽然无异妙用。盖有多门。是故释主能仁应迹迦维引悲沙界。神通妙力不可思议。盖为群生日用三昧而不觉。业识茫然而莫返。遂致前境纷纭本原错杂。繇是金仙久默斯要。于不二境作大佛事。入寂此土经纶三界。道洽大千化均百亿。言满法界捞笼群生。敷玄籍以晓果因。垂天真以育情性。无何机有大小乘分顿渐。故使资粮者。可以推微达着寻端见绪。然后为散乱者。诫之以定慧。耽诸乐者。示之以无常。乐小法者。导之以大方。计诸见者。谕之以无动。泥名相者。开不二门。此岂不以因言入道籍教明真。一心皎然万德咸着。良为于此。末后却曰。如标月指空拳谕实。噫如此兴慈大似有过无功。未如我金色头陀随身活计琉璃钵盂传来无底。任是千眼大士莫窥其状。达磨所有生涯大庾岭头掷下。设有万夫之勇提之不动。后来风幡事起卷簟义彰。佛手难藏驴脚自露。所以儿孙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放一线道。便有绍续门风联辉祖焰。佩无我印开不二门。致得向上金鸡米一粒遍济十方。真如厩内良驹独出踏杀群魔。所以人人尽道。摩竭令严承当者少。支那玄响应之者稀。大众若据如斯见识一何少哉。秖如知滋味识痛痒。聆至音决胜负。宁无一个半个。且道能如此者是什么人。良久曰。禅关已得裴公达。祖意宁无谢守评。下坐。又曰。有佛世界以一尘一毛而作佛事。令见一法者具足一切法。故权为架阁。有佛化内以忘言寂默为佛事。使学者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故。好与三下火抄。有佛土中以黄花翠竹而为佛事。令睹相者见色即空故。且付与弥勒。有佛宝刹以法空为坐而示佛事。使学人不着佛求故。勘破了勾下。有佛道场以四事供养而成佛事。使知足者断异念故。可与下载。有佛妙域以一切语言三昧作佛事。令随机入者不舍动静故。为渠装载。大众且道。于中还有优劣也无。良久曰。到者须知是作家。

玩游戏多造恶业

有人问打游戏是否造业的问题,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一切行为无不在造业,有的在造善业,当然有的是在恶业。玩游戏当然是在造业,造什么业要看玩的是什么游戏?如果是引人向善的游戏,那么是在造善业;如果是玩坏的游戏,自然是在造恶业了。

造善业将来就会积聚善果,造恶业将来就会积聚恶果,这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这里就不再多说了。我们主要分析玩游戏是如何造业,如何形成自己的业障的。我们由这些无名、烦恼和贪、嗔、痴驱动,由意根(思想)的指导,应用身根或者是口去造业,然后就形成自己的业障。

我们知道我们的行为先是由思想(意根)的设计或者叫指导,然后由身体或者嘴巴去付诸行动,有些会胎死腹中没有行动。这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意根)力量不同,或者叫做自制力不同。思想(意根)力量强的念头往往就会容易带动行动,或者说是自制力差的人容易被思想(意根)带动去行动。

所以,念头的落实是根据思想(意根)力量强大与否和自制力强弱有关。思想(意根)力量强大并且自制力弱的人就容易付诸行动,思想(意根)力量弱的并且自制力强的人就不容易付诸行动。人们根据自己的这些情况决定是否使用身根或者是嘴巴造业。

实际上自制力强弱与个人的修行或者说是修养有关。一般来说有修行或者说是有修养的人自制力比较强。比如,有的时候因为自己的觉悟而产生自制力;有的时候因为慈悲喜舍而产生自制力;有的时候会因为受制于戒律等等因素而产生自制力;有的时候……

拿玩游戏来说吧,一般制造游戏的公司为了迎合人们贪、嗔、痴都会把游戏设计得比较“刺激”。我们或者会因为我们的无名贪心而去喜欢;或者会因为我们的无名嗔心而去喜欢;或者会因为我们的无名痴心(比如猎奇心等)而去喜欢;或者会因为我们的无名……

同类推荐
  • 老子试读

    老子试读

    本书对老子《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试读和注释,在“破”的学术意义上,排除了对老子消极遁世的误解,驳斥了把《道德经》视为卜巫之术的行径,摈弃了认为老子的权诈功利的想法在“立”的创见上,说明了老子的哲学足以破解唯物辩证法的迷惑,为心灵生命境界开创出超然的立场和出路。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 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道家的智慧,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并且浸透了中国人的思维。除了儒家智慧,道家智慧又是一股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使到了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还在否定之否定、背叛与反背叛中接受它的影响与推动,获得重新思考生命、世界乃至宇宙的激情。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热门推荐
  • 以革命的名义

    以革命的名义

    一部波澜壮阔的法国革命历史巨篇,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主导法国革命的传奇。《以革命的名义》将把你带回到那个激-情澎湃,刀光血影的18世纪欧洲风云。,"一部波澜壮阔的法国革命历史巨篇,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主导法国革命的传奇。《以革命的名义》将把你带回到那个激-情澎湃,刀光血影的18世纪欧洲风云。革命是什么?革命是毁灭,她镇压一切反抗革命的敌人;革命是重生,她让所有受压迫的人获得自由;革命也是掠夺,她在向统治者讨还所欠的本利;革命更是获取,她能给革命者想要的一切!~~~~~~~~~~~~~~~~~~~~~~~~~~~~~~~~~~~~
  • 悠然田居札记

    悠然田居札记

    一朝黄粱梦醒,沈宜悠幡然悔悟。重来一次,她不再奢求镜花水月的富贵荣华,只愿觅一良人,求得现世安稳。
  • 美女总裁的贴身狂少

    美女总裁的贴身狂少

    天亮后刚说分手,再见面却成了小姨子!他有心想要逃避,小姨子却挺着大肚子万里追杀!怎么办?是禽兽不如,还是照单全收?从来都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极品公子,在面对两姐妹后将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请大家拭目以待!
  • 艺.心

    艺.心

    由于整天写小说,成绩下滑,本来妈咪对自己不务正业就反感,结果被我们伟大的班主任请去喝下午茶,回来当然要找我这个不务正业的小兔崽子算账了,哪知道那缺德的小偷偷了下水道井盖,结果的结果,当然偶就那样穿了,你要问后来怎样,总结一句就是脑壳被门夹了。
  •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 蓬莱传说之夜墟境

    蓬莱传说之夜墟境

    凝结了万千妖魔怨念幻化成的绝色容颜,下界为妖的上古神兽青龙,还有一群预摆脱命运掌控的凡人,邂逅三界,纠缠千年,幽森的孤岛,又有着怎样的命运······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境。
  •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

    沃伦·巴菲特于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从小就对数字非常敏感,而且极具投资天赋,十几岁的时候,对股票的敏感程度就超过了他的父亲——一位非常富有经验的股票经济人。19岁时,沃伦·巴菲特遵从父命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老师——著名投资学理论家本杰明·格雷厄姆。1956年。巴菲特回到家乡创办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1962年,巴菲特与人合伙的公司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美元日疋巴菲特的私人资产。1964年,巴菲特的私有资产已经是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 政论:历代政论专著

    政论:历代政论专著

    中华文化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风华独具,自成一体,规模宏大,底蕴悠远,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传世价值。
  • 魔道大帝

    魔道大帝

    先天七绝脉,修为倒退,最后比普通人还要残废,本是天才的萧云飞,因此备受侮辱!一颗神秘血珠,却给他带来希望。神级魔功,逆天夺命!入仙门,踏正道,辛秘如何隐藏?误入远古圣地,勇闯险恶禁区,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 点苍异事录:蜀汉之秘闻

    点苍异事录:蜀汉之秘闻

    一个点苍道家法门弟子在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国家神秘组织“国安九处”,道士、风水师、麻衣相士、出马弟子、和尚、喇嘛、降头师、习武者、黑客、商人、法医......他们于天南地北、国内国外抓鬼、捉妖、镇尸、伏魔、驱邪、破案、寻宝,经历了诸多奇事怪事后,揭开了一桩桩于历史中掩藏了数千年的谜团,蜀汉秘闻、太平旧事、满清往事、蒙元秘要......有些你听过但不了解,有些你了解但不深入,有些你闻所未闻,到底还有多少历史背面的故事等着去发现,敬请关注《点苍异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