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7400000037

第37章 决定论、机遇和迷信——几个观点(4)

我想对此问题应该给予认真对待,但这里我能做的只不过是对一个具体的“似曾相识”的例子进行分析。在这个例子中,这种感觉是那样的强烈和持久。一个37岁的女士对我说,她对她在12岁半时的一次记忆有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是到乡村去看她的几个同学,当进了大院,她马上感觉自己以前来过这里,来到客厅时,她的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她感到自己原来就知道这个房子的结构以及这个房间的隔壁是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并且知道从这里会看到些什么。当时她想,之所以会有这种熟悉的感觉,可能是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到过这里;但是,询问了父母后,这个看法就被否定了。这个女士并没有从心理学方面对此予以深究,但是她认为这种感觉的出现是她的重要情绪生活的预见,因为这些同学对她以后的生活意义重大。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到她当时的处境,就会对这一现象有另外的解释。在她去看望她的同学的时候,她知道,她的一个女同学只有一个哥哥,当时他病得很重。她来到他们家后,也瞟了他一眼,他已经病入膏肓,她对自己说,他将不久于人世。现在,她自己唯一的哥哥也患有重病几个月了,在他生病期间,她不得不和她的父母分开几星期,而和她的一个亲戚待在一起。她相信,她的哥哥和她一起去了乡下,而且她认为这是他病愈后的第一次旅行。但是,奇怪的是,她对其他的很多细节都很不确定,唯独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是,还记得自己那一天穿着一件很特别的裙子。了解到这些信息后,任何一个人都不难从这些暗示中得出结论:她有一个期望,这个期望就是期望她的哥哥死去。这一点对这个女孩的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她对这个愿望意识不到,而且,在她的哥哥恢复健康后,她又将这种思想更强烈地压抑了起来。但是,如果情况恰恰相反,她的哥哥没有恢复健康,那么她就要穿孝服了。她在自己同学的家里发现了一个很类似的情景,她的哥哥也濒临死亡,事实上他不久就死了。她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几个月前,她本人也有同样的经历;但是,她并没有回忆起来这件事,相反,代之而起的是对这个地方的似曾相识感,如这个环境,这个房子,这个花园等,自己又成为这个“虚假的探索”的受害者。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她对哥哥死的期望还没有从她的幻想欲望中消除,她希望自己成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后来,她患有严重的恐怖性神经症,害怕失去自己的父母,这种症状的潜意识根源也是同一个内容。

我的一次类似的似曾相识的短暂经历也可以追溯到当时的这种情绪的聚集。“在这种情况下,也唤起了我原来形成的改良自己处境的幻想欲望。”关于这种似曾相识的现象,我们认为费伦茨博士的解释是值得考虑的,他对本书的第3版提供了很多帮助。在这个问题上他写道:“就我自己的情况而言,和其他人一样,我自己深信,有无数的似曾相识的经历都可以追溯到潜意识的幻想,在当时的情景中,人们又潜意识地联想到了这种幻想。我的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虽然不同于其他人,但是,实际上也是其他人的翻版。这种感觉经常出现,后来发现,这种感觉来源于以前做的一个梦的一部分,而这个梦的内容他早就忘掉了。由此可见,似曾相识不仅可以源于白日梦,同样也可源于夜间梦。”

后来,我发现格拉斯特(1904)也对这个现象做出过解释,他的解释和我的观点极为相似。

1913年我曾写过一篇短文来论述另一种很类似于似曾相识的现象(1904a),这便是“似曾谈及”,即在自己前来治疗时,幻想着自己已经报告过那些很感兴趣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患者主观上坚信,他在很久以前就说过这些记忆材料,医生则很确定地说他并没有讲过,并肯定地告诉患者他一定是记错了。对这种有趣的失误的解释可能是这样的:这个患者在说明这个材料上有压力,因此他便试图将这些材料说出来;但是,他并没有真的说出。在治疗的时候,他将原来的这种记忆当成了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这样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另一种类似的情况,其机制可能是一样的,费伦茨(1915)将此称之为“信以为真的”失误。我们相信,我们会遗忘、误置或丢失一些事情、事物,但是有时我们却坚信自己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并认为事情本来就如此。例如,一个女患者又返回到医生的家里,说她是回来取伞的,因为她将伞丢在了这里;但是这个医生发现,这个伞就在她的手里。这个失误的发生显然与一个冲动有关,这个冲动便是,她想将这个伞放到这里。由此可见,“信以为真的”失误与真正的动作相对应。这正如人们所言:这太便宜了,因此便想回报一下。

最近,我将名字遗忘例子的一个分析报告给一个学哲学的同事看,他马上反驳说:“这很有意思,但是,我对名字的遗忘则不是如此。”对我的观点,当然不能用如此简单的方式予以反驳,我不认为我的这个同事以前曾对名字的遗忘这一现象进行过分析,也不能说他对名字的遗忘现象的解释完全不同。然而,他的这个说法涉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即关于这些失误、偶然行为的解释是仅适用于个别情况,还是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如果仅适用于个别情况。那么其条件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的解释呢?对此问题的回答很困难,或使我进退维谷。但是,我要声明一点,我们所报告的这种联系绝非少数,每次对自己或患者做实验的时候,在这些例子中都会明显地看出这些联系,或者说我们的看法是有基础的,是站得住脚的。当然,如果你没有发现这种隐藏的思想也是不足为怪的,因为,在你设法找到这些思想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内在的抗拒。同理,我们也不可能对自己或患者的梦都做出解释。为了证明这个理论具有普遍性,只要你用这样的方法去寻找这些隐藏的联系就足够了。对前一天做的一个梦进行解释的时候,你可能感觉非常曲折,难以理解,但往往在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以后,你会揭示其秘密,因为在这一段时间,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反面的力量减少了,这样你的解释就容易了。这也适用于对失误和症状行为的解释,在(英文版)第70页的那个读误例子中,我有机会看到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初我对这种失误无法解释,但是当我对这种压抑的思想的兴趣消失后,情况却明朗开来。只要这种痛苦——我的哥哥比我获得教授头衔的时间早——存在,那么,对这个读误的分析就需要我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当我发现这一点并不能说明他比我优越时,我便突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当然,我们也不能这样认为:这种持续时间的分析都是由于这个机制,而非所揭示出的心理机制导致。如果对这种假设并没有得到反面材料,人们就准备相信对失误和症状行为——这些可能是发生在正常人身上的行为——的其他解释,这便使这种假设失去了现实价值。也正是同一种心理力量使人们产生了一些秘密,并促使自己去探究这个秘密,最后对此做出解释。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个事实:仅仅通过其本身的力量,压抑的思想和冲动尚无法通过失误和症状行为获得表现。因为,在此情况下,这种一边倒的可能性,就其神经机制而言,必然是孤立的。而这一点正好被压抑的思想所利用,据此使人们的意识有所感觉,即仅仅是想让人们有所意识。在言语失误的情况下,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企图确定的是,造成这种失误产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如果我们将这些失误和症状行为产生的原因区分为潜意识的动机和心理一物理联系,那么就出现了一个公开的问题:在正常人的范围内,是否还有其他的因素——像潜意识这样的因素,并取代潜意识——能够说明这些失误的产生;但对此问题的回答并非我的任务。

尽管在精神分析和关于失误的一般观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我也不想夸大这种差异,我宁可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那些差异不明显的例子上。对于那些简单的、不引人注意的口误和笔误而言——仅仅是一种压缩,或少了一个词,缺少一个字母——这是不会有什么复杂的解释的。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我们必须坚信:对意识的某种干扰仅仅是表明它的存在,但是,我们说不清楚这种干扰来自哪里,其目的是什么。事实上,这除了说明它的存在外,并没有其他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语音的相似和接近的心理联想对失误的作用,对这个事实我们从来没有争辩过。一个合理的科学要求是,对那些尚未解释的口误和笔误的解释应该依据那些有明确分析的例子,依据那些通过分析得出相应结论的例子。

从我们对口误的讨论开始,我们就已经证明:失误是有隐藏的动机的。借助精神分析的方式,我们可以追踪并认识这个动机。但是,我们到目前为止尚未归纳出其一般特点,以及在失误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因素的特殊性。我们尚不想对此做很明确的解释,或将此总结成一种规律并加以验证。同时,我们也不想用很直接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材料,因为,对此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探讨。我们第一步所要做的不久大家就会看到。这里我们首先提出几个问题,我至少应当提出来并对此加以描述。(1)表现在这些失误和偶然行为中的思想、冲动的内容和根源是什么?(2)确定这种思想和冲动使用如此的活动作为其方式的因素是什么?是什么决定了它用这种特殊的方式?(3)在失误和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的内容之间是否可以建立明确的固定联系?

同类推荐
  •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

    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你是否渴望了解任性复杂的根源,洞察人的心理从而建立威信,施与影响,进而掌控你周围的人?《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运用不露痕迹的心理战术,让你轻松与领导、同事、下属、客户、朋友、亲人、陌生人等的相处,迅速化敌为友,结交死党,让你拥有超强人气,成为终极赢家!
  • 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学

    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学

    弗洛伊德说:“任何人都无法保守他内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却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显然,任何一个人的内心都是有迹可循的,不管他掩盖得多么严实,只要用心观察,总能发现蛛丝马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懂得运用一点心理学,那么你不仅能读懂他人内心,更能洞悉人性、利用人性,在人际交往、职场博弈、商务谈判、情绪控制等方面做到事半功倍。本书通过分享大量鲜活、真实案例,将日常行为与许多有趣的心理学知识有机结合,提炼出一系列独特、实用的心理操纵术,帮助读者活学活用心理学智慧。
  • 北大心理课

    北大心理课

    北大的莘莘学子在历史的各个阶段无不书写着时代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些不仅仅是源于北大的教学理念,教育精神,更是北大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素养。正是凭借着过硬的心理素质,让北大人傲立潮头,建功立业。翻开这一本书,它将带你走进北大的精英泰斗之间,在北大林立的名人经历间穿梭,领略北大人成功的风采。本书结合北大名人的语录,深入浅出的剖析这些成功者的心理历程,找出成功背后的心理脉络与渊源。指导读者通过阅读,感受和领悟北大人的成功经验,并能够用这些经验指导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将平凡的人生打造的不平凡,将生命的精彩从心底绽放。
  • 成功的追求(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成功的追求(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开掘心理,发挥潜能,追求人生的最大成功和幸福,这就是全面推出这套书的主旨。
  • 20几岁女人要懂得的心理学

    20几岁女人要懂得的心理学

    本书阐释了心理学的诸多原理,分析了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介绍了20几岁女人心理方面的实用技巧。
热门推荐
  • 诛神之世

    诛神之世

    源之大陆,各大种族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片大陆上,众神的光辉闪耀,英雄的传说永恒,成为神殿骑士或者英雄学院的学员,是每一个少年人的愿望。然而,当一个灵魂携带着异物,穿破重重时空封印,降临到这个奇异的世界的时候,隐藏在这片和谐背后的东西,一点点地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 天朝娱乐

    天朝娱乐

    伪韩娱,修真,世家,娱乐,竞技,什么都有一点……单女主但少许暧昧,少许虐……一个拥有三世记忆和经历的人再次回到熟悉的土地,面对同样的人事物但不一样的环境局势,他将会怎么做呢?
  • 潮汕商人赚钱全凭真本事

    潮汕商人赚钱全凭真本事

    本书通过对历史上以及当今潮汕商人和商业文化的介绍,剖析“潮商”这个中国商业史上一个独特群体的经商赚钱绝招,提炼其延续百年的商业理念及商业文化。
  • 把舌头当鼻子用的蛇:爬行动物

    把舌头当鼻子用的蛇:爬行动物

    在爬行动物的世界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比如为什么鳄鱼在吃食物的时候会流眼泪?蜥蜴为什么要断掉自己的尾巴?蛇又是如何拿自己的舌头当鼻子用的?$$总有太多的疑问困扰着我们。此刻,让我们带着众多的疑问,翻开《青少年科普图书馆·把舌头当鼻子用的蛇:爬行动物》。在众多身怀绝技的爬行动物的陪伴下,开始愉快的阅读之旅吧!
  • 血肉面具

    血肉面具

    90年代,偏远的城镇中学。暗藏杀机!看吧,你们都会悄然死在我的刀下!
  • 幻域三国

    幻域三国

    三国在世,现到今世,为君一战,就在此时。
  • 丧尸宅男

    丧尸宅男

    病毒来袭?不可怕!千年宅修为,百毒不侵!变成丧尸了?不要紧!新品种丧尸宅男,不伤人,无污染!………………当未知病毒袭击全球,不仅仅是陈叶,整个人类全部顽强的度过了这次劫难。但当风波过后,平静的社会之中,所酝酿的又是一场致命风暴!捕猎者丧尸?好吧,看看是你的舌头长,还是我的速度快!高智力丧尸?也行,自研随身笔记本,拥有堪比军方‘天网’的战场模拟系统!暴君丧尸?两只利爪而已,哥连零头都不止啊……PS;非传统生化,力求轻松爽快,无虐心虐身虐主角,末日控勿入!
  • 云凝露

    云凝露

    她,冰肌玉骨,风华绝代。她不涉凡尘,却无奈狂蜂浪蝶向她涌来。他,雅人深致,傲然唯我。他远离俗世,却甘愿为她踏入红尘。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今生的相互一瞥,已注定生生世世的纠缠。他说:“今生只要有你,我已无憾。”她说:“你若无憾,我为你洗手羹汤又如何。”相顾一笑,两人之间已不需要其他言语。
  • 4号门诊楼

    4号门诊楼

    一名男子在一次心脏手术中意外身亡,同一天夜里,副院长的妻子离奇跳楼,经抢救无效死亡,随之,地下室停尸房里的值班人员也意外毙命,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后来被人称之为死亡之楼的4号门诊楼上,难道这一切只是巧合?
  • 楼主大人的神医夫人

    楼主大人的神医夫人

    穆青瑶是一位先天性心脏病女孩,死去后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本想着既来之则安之平平安安的过完这辈子,可谁知道老天爷和她开了一个大玩笑,五岁那年让她丧失父亲,父亲临死之前把她送到了她爷爷的身边,经过时间的推移,长大后的她不经意间在江湖上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