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7400000034

第34章 决定论、机遇和迷信——几个观点(1)

通过对前面个别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心理机能的某些缺失——我们后面将对这些共同特点进行讨论——以及某些明显的非存心的操作,如果用精神分析的方式对此加以研究,就会发现,这些缺失和操作都有其确切的动机,或者说是由人们意识不到的动机所决定的。

如果你要将某种行为归于这些类别,它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它不能超出我们的判断范围,其表现出的特点必须在“正常的界限之内”。

2.它必须是一种持续时间很短的暂时性混乱。在此以前,我们的同一种心理机能必须是很准确的,或者说,我们在所有情况下都坚信我们能够很准确地完成它。如果他人对我们的这一行为予以纠正,我们必须立刻认识到其纠正的正确性和自己的这一心理过程的错误。

3.如果我们完全知觉到了这种失误,我们自己却认识不到这种行为的动机所在,我们一定会将它解释为一种“粗心”,或将它作为一种“偶然”。

属于这一类的行为包括:遗忘(Vergessen),自己明确意识到的失误(Versprechen)、读误(Verlesen)、笔误(Verschreiben)、闪失行为(vergreifen)和所谓的偶然行为。从字面上来看,这些词有一个共同之处,它们都有一个德文的前缀“ver—”。

我们对用这种方式定义的这些心理过程的解释引起了我们对一系列的使我们极感兴趣的问题的观察。

如果我们否定这样的观点:部分心理机能是不能被人们的意识所解释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对心理生活中的决定论的范围做出评价,无论在这一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这种决定论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得多。1900年我看到文学史学家梅尔在《维也纳日报》的文章,他列举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人们不可能存心和随意地生成一些无意义的言语或举动。我早就发现,在要人们做出自由选择的时候,一个人不可能毫无原因地生成一个数字或名字,对这种明显的存心生成的数字的研究——一个人在开玩笑的时候说出的一个数字,或在做高智力活动时生成的一个数字——表明:这些数字的出现也是由人们实际认为似乎是不可能的方式所决定。我将简单地讨论一下人们对名字的随意选择的例子,然后仔细地分析一个“不加思索地甩出”一个数字的例子。

1.在发表一篇东西时,我要准备我的一个女患者的病历,这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给这个患者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当然选择的范围很广。有些名字一开始便被我排除了——首先是其真名,然后是我的家人的名字,以及其他的与此发音接近的名字。对我而言不可能找不到一个名字的,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我自己在期待一个名字——我头脑中有很多女人的名字,但唯独出现这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是“杜拉”(Dora)。

我扪心自问,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谁叫杜拉?我本来想抛弃由此而来的一个思想——这是我妹妹保姆的名字,但是我在精神分析的实践中有很好的自我训练,我还是很坚定地指向这一思想,然后让我的思绪由此展开。马上,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一个很小的偶然事件进入了我的脑海,这便是我要寻找的决定因素。我在我的妹妹的餐桌上看到了写给弗洛林·罗沙的一封信,我惊奇地问叫这个名字的是谁呢,我被告知我原认为叫杜拉的这个人实际上叫罗沙,但是,当她被雇用做保姆的时候,不得不放弃这个真名字。因为,我的妹妹也叫“罗沙”。“可怜的人”,我遗憾地说,“他们甚至不能拥有自己的名字。”我现在回忆起来,在此之后,我沉默了片刻,然后静静地思考一些严肃的问题,这些内容便很容易地进入了我的意识。第二天,当我要为这个不能使用真名的人取一个名字的时候,出现的恰恰是“杜拉”这个名字,完全没有其他的替代名字的出现。这种情况也与另一个主观事件有固定的联系,一个受雇于另一个家庭的家庭教师对我的这个患者的病情有决定性的影响,对其治疗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几年后,这个小小的偶然事件又发生了。有一次,我正在做一次讲座,经常引用这个叫杜拉的患者的例子。但我突然想起来,其中的两个女士听众中有一个也叫杜拉。我便转向我的这个年轻的同事,向她道歉说,我忘记了你也叫这个名字,并说在我的讲座里,我会将这个名字改掉。这时,我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尽快找一个合适的名字,我首先想到的是避免使用另一个女性听众的名字,以避免让我的那些有精神分析基础的同事将此作为一个例子加以分析。当我决定要用“埃纳”这个名字取代杜拉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讲完课以后,我问自己,埃纳这个名字是从哪里来的呢?当我注意到这个名字的来源的时候,我忍不住大笑起来,我在选择名字的时候力图避免另一个女士的名字,当然我很好地避免了这种可能性;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种可能性,但是另一个女士的姓是鲁埃纳,埃纳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2.在给我的朋友的一封信中,我通知他说,我刚好校对完《释梦》的清样,而且不想对此做较大的修改,“即使里面包括2467个错误”,我立即想解释这些数字的来源,并在信中附上了我的一个小小的分析。我还是将我的这个分析全文摘录下来:

“让我再对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做一次贡献。在这封信中,你会发现我随意使用了2467这个数字来评价《释梦》这本书中出现的错误的多少,我的意思仅仅是指这个错误数字很大,但是唯独这个数字出现了。然而,头脑中任何东西的出现都不会是没有原因的,你肯定也期望是潜意识决定了这个数字进入我们的意识。就在此之前我在报纸上看到,将军E.M从工兵署退休,我对这个男人很感兴趣,当我作为军医在军队服役的时候,有一次他因病来病房(当时他还是一个团长),对一个军医说:“你必须在一周内让我好起来,因为皇上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做。”从此以后,我决定效仿其职业;但是现在,他的这个职业已经走到尽头——一个工兵署长,并且已经(1899)列入退休人员之列。我想计算一下他从事这种职业的时间,从我1882年在医院见到他时起,到现在已经有17年了。我对我的妻子讲了这些后,她回答说:“是否你也该退休了?”“上帝不会同意的。”我说。我们谈完以后,我便坐下来给你写信。但是,这一系列的思想仍萦绕在我的脑海。经过仔细推断,我发现算错了。在我的记忆中的一个很明确的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我是在监禁中(不能外出)庆祝自己24岁生日的,那是1880年,或者说是19年前。这样就出现了2467中的‘24’这个数字,现在,在我现在的年龄——43——加上24,这样就有了67这个数字。换句话说,在回答是否我要退休这个问题时,我希望自己还能够工作24年。自从我要追随这个M团长那时起,很明显对自己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就感到厌烦,然而与他在这个时候就结束其生涯相比,我庆幸自己还是一个胜利者。这样人们就会很公平地说,这个不假思索出现的数字2467,并非没有潜意识的根源。”

3.自从我第一次解释了这个随意出现的数字后,我又反复地做过类似的实验,其结果仍与此一致。但是,其中涉及很多隐私的东西,因此我不想在此予以说明。

由于多种原因,我要增加一个有关的例子,这是维也纳的医生阿德勒(1905)从一个“完全健康的”人那里获得的资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关于“数字”联想的例子。向阿德勒提供资料的人报告说,“当我正在潜心阅读《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个很偶然的干扰,我会将这本书读完的。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我读到这一段论述,即那些随意闯入我们意识的数字都是有确定的意义的,我决定做一个实验。这时出现于我头脑的记忆是1734,与此相联系的意念很快地出现在我的面前:1734÷17=102;102÷17=6。然后我将这个数字分成17和34,我现在34岁,我曾经对你说过,我认为34岁是青年的最后一年,由于这个原因,我的最后一个生日过得很不愉快。在我的人生经历中,一个17年的结束将看到一个愉快而有兴趣的时代的开始。我将我的人生以17年为单位分开,那么这个区分有什么意义呢?在想到数字102时,我想到了雷卡姆万国图书馆的编号102,这是考塞卜的剧本《厌恶和悔恨》。

“我现在的心理状态便是厌恶和悔恨,这个图书馆里的编号6是(我熟悉地记得这里的所有的编号)穆勒的《罪过》,由此想到的是我自己的罪过,因为,我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接下来出现的是这个图书馆中的第34号,包括穆勒的童话《枪口》(Der Kaliber),我将这个单词分‘Ka’和‘Liber’两个部分。接下来出现于我的脑海的是,这个单词包括‘Ali’和‘Kali’(钾)两个部分。这使我想到有一次和我的儿子(6岁)的押韵游戏,我让他找出和单词‘Ali’压押的词,但是他一个也没有找到。当我一定要让他说出一个的时候,他说:‘All reinigt den Mund mit hypermangansaurem Kali’(Ali用高锰酸钾清洗了他的嘴)。我大笑了起来,因为Ali是很温和的。在最近几天,我遗憾地发现,它并非是温和的Ali。”

“我问自己:这个图书馆里的17号是什么呢?但我并没有想到什么。不过我敢肯定,对此我很早就知道的,因此我认为我是想忘掉这个编号,我的任何思想似乎都是徒劳的。我开始阅读本书,但我的阅读很机械,无法理解书中的内容,因为17这个数字仍萦绕在我的脑海。这时,我将灯关掉,继续我的思索。最后,我意识到,17这个编号是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哪一本呢?我想到了《希洛和黎安德》——很明显是我的愚蠢的企图使我误入歧途。最后,我不得不放弃,查阅了这个图书馆的目录,发现17号是《麦克白》。使我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我根本不了解这个剧本,尽管我对它重视的程度和莎士比亚的其他剧本一样。我想到的仅仅是:凶手,麦克白女士,巫婆,‘公正即邪恶’;想到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席勒的《麦克白》译本非常好。毫无疑问,我希望忘掉这个剧本。接下来想到的是17和34可以被17整除,得l和2,在这个图书馆的l和2好像是歌德的《浮士德》,我越来越感觉我和浮士德有很多相似之处。”

令我们感到遗憾的是,从这个医生的分析中我们并没有发现什么重要的东西。阿德勒认为,这个男人对他的这些联想的综合并不成功,如果不从这些对1734数字的联想中获得一些理解这个数字的关键,那么很难对此做出有价值的解释。

“我今天早上的经历有力地证明了弗洛伊德的观点的正确性。当我晚上下床时候,惊醒了我的妻子,她问我为什么要找这个图书馆的目录,我对她讲了当时的情况,她认为我是小题大做——但观点很有意思——在我一再坚持下,她还是接受了对《麦克白》进行联想,她说在她想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她什么也联想不起来。我回答说:‘让我们测试一下。’她说了一个数字117,我马上回答说,‘117是指我告诉你的那个数字,而且,我昨天对你说过,一个82岁的妻子和一个35岁的丈夫在一起的确不协调。’前几天我取笑我的妻子说她是一个82岁的小老女人,82+35=117。”

这个原没有找到决定他生成数字的因素的男人,当他的妻子给他一个随意生成的数字的时候,他马上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实际上,他的妻子很明确她丈夫生成这个数字的症结所在,因为她选择的数字也是出于一个情结——这是他们同有的情结,因为这种情况涉及到他们相互的年龄。现在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对出现于这个丈夫头脑中的数字做出解释了,阿德勒认为,这个数字表明了他的一种压抑的欲望,这个欲望便是:“像我这样34岁的男人应该有一个17岁的妻子才合适。”

如果你认为这是无稽之谈,那么我要补充一点,最近我从阿德勒那里得到消息,在他的这个分析出版一年之后,这个男人和他的妻子离婚了。

阿德勒对强迫生成的数字给予了同样的解释。

4.人们选择的所谓的“吉祥数字”并非与这个人的生活毫无联系,或它的出现也并不是没有什么特定的心理原因的。一个男人承认自己特别偏爱17和19这两个数字,在稍做思考后,他便发现,在17岁这个年龄,他考上了大学,并从此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科学研究的自由。19岁的时候,他第一次做长途旅游,之后不久便有了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是这个偏爱的固定化还是在10年以后,即在他发现这个数字在婚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之后。即使是人们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偏爱的数字,或明显以很随意的方式生成的数字,都可以通过分析追溯其料想不到的含义。我的一个患者在这方面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天,当他很不愉快的时候,他很特别地甩出一句这样的话:“我已经告诉你17到36次了。”我问他这么讲话的动机所在,他说他的脑海马上出现的是:他生于那个月的27日,而他的小弟弟生于这个月的26日。他抱怨说,命运从他的生活中剥夺走了美好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给了他的弟弟,因此他便在弟弟的出生日期这个数字上加上10来表示命运对自己的这种不公,“我虽然年龄较大,但我却要矮人半截。”

同类推荐
  •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本套丛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套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本书为丛书之一。
  •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本书针对大众日常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提供具体的自我诊断测试、行为分析以及自我矫正(疗法)指南等。涵盖了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忧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以及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普遍心理问题。每种类型的心理异常,都设计了一个针对此心理异常的总体测验或者分类测验,以便读者进一步鉴别心理异常的情况和类别。每个心理异常包括自我诊断测验、测验结果的解释与建议、矫正心理异常的建议措施、预防该类心理异常的建议等。通过书中的诊断性自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趋向,以便及早地发现不健康的心理信号。
  • 哈佛心理课

    哈佛心理课

    本书收集整理了哈佛大学心理学教学的所有教案,并进行了重新编辑加工,以便让中国的读者更易于接受与吸收。《哈佛心理课》系统地梳理了哈佛大学教授所讲述的哈佛幸福心理学、哈佛情绪心理学、哈佛逆境心理学、哈佛学习心理学、哈佛口才心理学、哈佛社交心理学、哈佛婚恋心理学、哈佛性格心理学、哈佛职场心理学、哈佛经商心理学、哈佛财富心理学、哈佛健康心理学等经典课程。让读者全方位的领悟哈佛心理学智慧,从而使读者和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样享受生活。
  • 心灵每日下午茶

    心灵每日下午茶

    阅读本书能使读者激发对人生的思考,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种心灵问题,能够从更高的人生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未来。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处在人生的高潮还是低谷,本书都能给予心灵的启迪和力量。
  • 阿德勒的超越自卑(相约在微博)

    阿德勒的超越自卑(相约在微博)

    《相约在微博:阿德勒的超越自卑》紧随时代潮流,采用互联网微博经典形式,展开对阿德勒超越自卑的探讨。《相约在微博:阿德勒的超越自卑》从六大方面19个点,并附以通俗易懂的社会案例,将如何走出自卑的建议呈阅纸上。书中采用了阿德勒的经典名言,加以适当的解析,文章的最后更有广大网友对生活的见解之语,使读者对人生的概念以及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热门推荐
  • 魏晋风流十讲

    魏晋风流十讲

    本书以十讲之篇章,通过上百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对《世说新语》这部奇书所再现的魏晋时期的奇风异俗、奇人异事,进行了生动的现代解读,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一卷在手,王谢旧事,尽收眼底;古风今韵,如月入怀。
  • 佛说大普贤陀罗尼经

    佛说大普贤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凤凰涅槃:风华绝代

    凤凰涅槃:风华绝代

    她的名只有一个字,为魇。因为她是她父亲的梦魇,一看到她就会想到她的母亲,就会想到曾经的耻辱。可是她也是无数人的梦魇,有人因为她而毁了一生,有人为了她而死去,有人为了她而不顾一切。而他,生生世世的梦魇都是她。解不开,躲不掉……
  • 恋月玦之缘起今生

    恋月玦之缘起今生

    渐起明灭却难言,萌芽藏云两相瞒。雪天冰湖望不穿,月玦相望幽冥岩。因人恋上此中城,初晴雨寂待诗茵。轩辕千秋紫妍殇,紫叶暮离万世眠。南枫千山吟霜诺,浅渊寻美人不知。倩影迷云寻千噫,澄宣影乱北陵荒。——缘生那次的邂逅是偶然还是注定?琴音婉转,声声触心,当心防卸下,却换来致命的打击。爱,转眼灰飞烟灭。一切的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前世的羁绊,缘起今生。“我上官挽月不过是枚弃子,是你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弃子…”“月儿,我等你,等到天荒地老又如何?…”练情难言,勿忘月玦。
  • 强宠旧爱:情挑腹黑总裁

    强宠旧爱:情挑腹黑总裁

    一场婚礼,她从准新娘变成小三,谩骂,羞辱、鄙夷,一切面目全非。狼狈不堪之时,他凭空而现,像天神一般向她伸出手。然而,她从来都想错了,他只是披着天神外衣的魔鬼。婚礼让她背上小三的骂名,他却让她坐实了小三名分。阴谋利用,失去孩子,弟弟身死,母亲病重……一夕之间,她身陷疯人院,一夜白头,最终也不过是狼狈消失。五年生死,再次见面,他却纠缠不休,不肯放手。而那时的她也只是瞥了瞥肩头的白发,冷淡地吐出几个字,“顾总,我们都老了!”
  • 竞技轮盘

    竞技轮盘

    完美身躯,完美技术,完美竞技,看我如何竞技成神!
  • 指尖绽放的蔷薇花

    指尖绽放的蔷薇花

    八年前,她和他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八年后,他和她犹如陌生人,她的默默喜欢,他的不能爱的深爱,谁都不敢说出口。说好的永远在一起的诺言,却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是巧合,还是早已安排妥当?指尖的蔷薇花还在默默地绽放,悠扬的笛声和悦耳的钢琴声混合在一起,动听美妙……
  • 个人信息保护:应对法律合规要求,妥善处理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应对法律合规要求,妥善处理个人信息

    本书是德勤企业风险丛书的第六辑,主要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最前沿话题。内容包括如何通过数据丢失防护系统应对日益严格的信息保护法规及监管要求;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及监管要求;个人资料保护制度建置;隐私保护的企业现状和合规挑战;管理数据隐私的利器——身份和访问管理;个人资料泄漏调查经验;企业敏感数据保护之道;银行信息科技安全风险管理探讨,等等。本书可为企业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最佳实践。
  • 龙啸古今

    龙啸古今

    一战成名的我,点燃乱世悲情的火,和兄弟一起作浪兴波,欲望壮大金钱和名利,洗不掉我脸上的伤疤——龙啸古今。主要讲述一个本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听话懂事的乖孩子,但被社会氛围所逼,从而逆袭一步步成长,一步一个脚印,游刃于黑白之间的传奇经历,本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绝对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