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7300000028

第28章 本能及其变化(4)

我们已经说过,自我与非自我(non—ego)(外在)、主体与对象的对立,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就出现了,经验表明,借助于身体动作,个体可将“外在”刺激引入“缄默”(silence),但对“本能”刺激却无能为力。这些对立物的存在对我们的智力活动而言无疑是神圣的,它为我们创造了对基本情景的研究,而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的。愉快与不愉快构成了一种情感的尺度(scale),它们对于我们行为(我们意志)的极其重要性前面已做过强调。主动与被动的对立不应与自我—主体(ego—subject)与外在世界客体的对立相混淆。自我对外在世界的关系是被动的,因为它接受外在世界的刺激并对这些刺激做出反应。在本能的促动下,自我对外在世界作出特殊的行为,至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基本要点,即相对于外在刺激自我主体是被动的,但通过其本能活动它却是主动的。主动与被动的对立以后便和男性与女性的对立合并起来,在此之前,这种对立并无心理学的意义。男性与主动、女性与被动的结合,在我们看来的确是一种生物学事实,但它确实又不像我们所设想的那样完全彻底、独一无二。

心理的这三种对立面以各种有意义的方式相互结合。在一种原始的心理情景中有两种对立曾经是一致的。在心理生活的最初阶段,自我贯注于本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自身满足本能,我们将此称之为“自恋”和获得自体性欲满足的方式既然自我是自体性欲的,那它就不需要外部世界,但作为自我保护本能的经验结果,它却需要外部世界的对象,否则,它就难免将内在的本能刺激理解为不愉快的。在快乐原则的主导之下,自我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既然呈现于自我的对象已成了快乐之源,于是对象便进入了自我,对对象进行“内向投射”(introjects)(费伦茨的术语,1909),另一方面自我又使内在的任何对象变成不快之源(见以下的投射机制)。

这样,借助鲜明的客观标准将内在与外在区分开来的原始的“现实自我”,便成为了纯粹的“快乐自我”,从此将快乐置于万物之上。对快乐自我而言,外部世界被分成了部分,凡与自我一致的便是快乐的,其他的则成为“外在之物”。快乐自我还将自我的一部分分离出来,将其投射到外部世界,并体验为仇恨。通过这种新的调整,原来对立的两者重新趋于一致:自我主体与快乐相统一,外部世界与不快相一致(早先毫无兴趣的部分)。

在原始自恋期,当对象出现时,爱的第二个对立面——恨——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正像我们已看到的,对象最初是由自我保护本能将其从外部世界带入自我的,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引入外部刺激的同时,恨也表现为自我与外部世界的一种关系,毫无兴趣起初为恨或不喜欢的先导,现在则变成了恨或不喜欢的特殊情形。外部世界、对象及所恨的事物似乎在一开始都是相同的,如果对象后来变成了快乐之源那便被爱,同时也会并入自我之中。于是,对纯粹的快乐自我而言,对象再次变成了外在的和被恨的。

现在我们已注意到,正像爱与毫无兴趣的对立反映的是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对立一样,爱与恨的对立则重新产生了快与不快的对立,并与第一种对立相联系。当纯粹的自恋阶段让位于对象阶段时,快与不快才代表了自我与对象的关系。如果对象变成了快乐情感之源,一种动机便产生,使对象靠近自我,并使对象与自我一致起来。然后我们就可以说,提供快乐的对象具有“吸引力”(attraction),并说我们“爱”那个对象。相反,若对象引起了不快的体验,主体便会努力增大对象与自我间的距离,并通过对刺激的消除重复对外部世界的逃避。我们感到了对“对象”的“厌恶”(repulsion),我们恨它,这一仇恨此后会发展为对对象的进攻倾向——毁掉对象。

在紧要关头我们或许会说,当本能“爱”某一对象时,会努力求得满足;当说本能“恨”某一对象时却会令我们吃惊。因此我们意识到。爱和恨的态度(attitudes)并不能用于解释“本能”与其对象的关系,而只应用于解释“整个自我”(total ego)与对象的关系。但是,若考虑到语言的用法(当然这并非毫无意义),我们便会发现,爱与恨的意思具有更大的局限性。我们并不能说,若某一对象满足了自我保护的利益,我们就爱它。我们要强调的是,我们需要它,或许用降低了爱的程度的词汇(比如像“喜爱”、“喜欢”或“感到惬意”)表达与对象的另外不同的关系。

这样,“去爱”(to love)一词渐渐进入了自我与对象的纯快乐关系,最终固定于性爱的狭义之上,以满足升华的性本能需要。这样,我们的心理学所设想的自我本能与性本能的区分,便与我们语言的精神相吻合了。事实上,我们并不习惯于说,某一单个的性本能爱其对象,而是将自我与其性对象的关系视为最适于用“爱”去表达的情形。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在生殖器的原始状态并用于生殖的条件下分析了性本能的所有要素时,“情形”(case)一词才可用于这一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恨”一词时,并未出现与性快乐和性功能的亲密关系。“不愉快”的关系似乎是唯一具有决定性的关系。自我仇恨对象、憎恶对象,并试图毁掉任何带来不快情感的对象,而根本不考虑它们意味着性满足的受挫,还是自我保护需要满足的受挫。可以确定的是,恨与对象关系的真正原型(prototype)不是源自性生活,而是源自自我为保存自身的斗争。

于是我们发现,在我们看来内容上呈现彻底对立的爱与恨,绝不仅仅是这样的简单关系。它们并不是由原有共同物的裂变造成的,而是具有不同的根源,并在愉快与不愉快的关系影响之下形成对立之前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

现在剩下的问题概括起来便是我们所知道的爱与恨的起源问题。爱,源于自我,以自体性欲的形式满足其本能冲动的能力,这必须通过器官快乐才能实现。它起初是自恋的,然后指向对象,这一对象被引入扩展的自我之中,它将该对象作为快乐之源,表现出趋于对象的动机力量。它与后期的性本能活动保持密切的联系,一旦这些性本能被彻底合并,它才完全与性冲动相统一。爱的预阶段以区域性(provisional)性目的的形式出现,而性本能的发展却是复杂的。作为这些目的的第一个,我们发现有一个引入或吞并(devouring)某一爱的类型的阶段,它要彻底破坏对象的分离状态,因此可将此阶段描述为一种“矛盾”在性前期的肛欲攻击组织(sadistic—anal organization)的更高阶段上,对对象的追求表现为试图控制,对对象的伤害或毁灭便成了毫无兴趣的具体表现。在预阶段和这种形式中,就对对象的态度而言,很难将爱与恨分开。只是到了性组织建立之后,爱才变成了恨的对立面。

就与对象的关系而言,恨要早于爱,它源于自恋性自我通过排除其刺激,对外部世界进行原始否定,同时作为对对象引发的不愉快的反应,它总与自我保护本能保持密切的关系,因此,性及自我本能随时都可形成对爱与恨重复的对立。当自我本能占有性功能时,如同在肛欲攻击组织期,它们便赋予本能目的以恨的性质。

爱的起源史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使我们认识到,爱为何经常表现为一种“矛盾”,比如伴随着反对同一对象的仇恨冲动。与爱混在一起的恨部分也源于爱的预阶段,此时爱尚未处于超越一切的境地,同时部分地建立在自我本能对对象的毁灭反应之上,从自我利益与爱的利益经常冲突的角度上看,这种毁灭反应可在真实短暂的动机中找到根基。因此,在这两种情形中,混合的恨均以自我保护本能为根源。当与某对象的爱的关系中断之后,总是有恨代替其位,于是我们便形成了爱向恨转化的印象。这一情形导致了下列观点,具有自身真实动机的恨是由于爱退回到施虐的预阶段的结果,于是恨便具有了性欲(erotic)特征,爱关系的持续便有了保证。

爱的第三个对立面,即爱转化为被爱,是对主动与被动两极关系的反应,对它的判断如同判断窥视癖与施虐狂的情形一样。

我们或许可以做出这样的总结,本能变化的基本特征源于本能冲动对主导心理生活的三种强烈对立物的服从。就这三种对立物而言,可将主动——被动描述为“生物性”的,自我——外部世界为“真实”的,而愉快——不愉快为“经济”(economic)的。

关于“压抑”的本能变化将成为下文的研究课题。

同类推荐
  • 卫生管理心理学

    卫生管理心理学

    本书包括人性假设与卫生管理、社会知觉与卫生管理、个性与卫生管理、态度与卫生管理、需要与动机、激励理论、群体心理的一般问题、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等十三个章节。
  • 我们内心的冲突

    我们内心的冲突

    和《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相比,《我们内心的冲突》不仅仅从理论层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且在早期著作中,它的哲学高度也鲜有人能比。本书重点对人内心的主要冲突以及它们的呈现形式进行了探讨,对不同矛盾间的态度和偏向进行了总结归纳,指明了受到这些冲突影响的人是如何走向失败,并陷入困境中无法自拔的,提出了这些冲突要如何解决的方法和畅想。
  •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本书列举的只是目前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些常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会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充实到心理咨询的范围内。
  •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关于心理的一些小常识你了解吗?《心理常识速读》这本书从“感官生理心理”、“感官神经特殊能力”、“心灵不可知”等等方面来向大家介绍心理的常识;快来了解这些关于心理的常识吧!
  • 25分之1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

    25分之1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

    《1/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一书是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微表情心理学”丛书中的一本。《1/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是站在保护自己和完善自己的角度,意在帮助读者弄清楚在社交活动中究竟哪些表情和动作会出卖我们的内心想法,并提醒读者注意,在今后的社交中如何少做或不做出类似的表情和动作,从而不把我们的内心想法展露给对方。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的介绍学着去洞悉别人的心理活动,从而在社交活动中掌握主动权。
热门推荐
  • 上古世纪之人族崛起

    上古世纪之人族崛起

    众神在接管原大陆后,因为生灵众多,选择龙族和部分兽族协助管理原大陆。阿尔法是一个猿,母亲怀孕的时候因为生病导致其自小就与众不同——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智慧。随着神族和龙族、兽族的矛盾加深,神族打算培养阿尔法用来作为协助管理这片大陆的新选择。知道这个消息的兽王开始了斩草除根的行动。阿尔法在经历九死一生,最后却被受到龙族和兽族压力的神族流放到原大陆的边缘,在那里成长繁衍出了一个新的族群——人族
  • 神格战尊

    神格战尊

    真魂大陆,魂力至上,却因人体命图而有所差异。命图乃上天所赐,有地格,天格,仙格之分,决定资质,也决定命运。潜龙勿用图,洛神赋歌图,八仙过海图,无不统领一方,号令天下。一个少年,身怀拓印世间一切的至尊神格图,却被世人的无知当做鸡肋?然而,金麟岂是池中物?在神秘异巧珠的帮助下,历经磨难的少年一步步走上巅峰,筑幻界,战魔神,斗八荒,终成魂道强者!
  • 狂野总统

    狂野总统

    他是冷俊酷总裁,一场诡异阴谋,她成了他的妻。日夜折磨,原本只是小绵羊的她,却突然变成妖娆小狐狸!风华无限,男人拜倒!她要用女人最大的武器,打得他体无完肤!总裁很狂野?那要看对谁了!
  • 大历史的边角料

    大历史的边角料

    本书从作者五年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随笔中择选72篇精华之作,集中体现其对各类问题的独到观点,突显张鸣式说史之魅力。本书为张鸣精选集丛书之一。 本书作者从其五年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随笔中择选出72篇精华之作,集中体现了作者他对各类问题的独到观点,突显张鸣式说史之魅力。书中,你可以揭密义和团的难解之谜,文学戏剧的意外影响,关于辫子与革命的零碎故事等。
  • 蜜爱甜妻:天后请就范

    蜜爱甜妻:天后请就范

    五光十色的娱乐圈中,谁能俘获谁的心?人前,他是王者,冷漠拒人千里,人后,他的柔情,夜夜拥她入眠。人们都说,她林芊芜是方非然手中的一张王牌,她却不屑做一张牌。他宠她无法无天,为她倾尽所有,她却离开了他,辗转异国他乡。六年后,她带着无数秘密重回他身边,却再也得不到他的心。他早已无心亦无意。
  • 妾惊华

    妾惊华

    她冷酷无情,是暗夜的杀手,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却抵挡不住可笑的命运!一朝穿越而来的她,秉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原则而活!京都因她的到来,自此掀起了一轮腥风血雨!洞房花烛夜,凤冠红衣,龙凤红烛,却独独缺了新郎。红纱之下的她,那双清澈的犹如泉水般的凤目,闪烁着一抹寒光,今日之辱,他日必当百倍奉还。恶奴欺主,乱棍打走。嫡妹陷害,一掌打你站不起来。一个绵里藏针,带着复仇之心刻意靠近。一个笑里藏刀,怀着探寻之意曲意接纳。天下动荡,皇权之争,她助他除奸佞,破阴谋,解危难,平四方。本以为可以幸福的生活下去,才发现,他爱的另有其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误入豪门:吖灵空降少爷心

    误入豪门:吖灵空降少爷心

    她惹上豪门少爷“你为什么不是他”“因为我是倬吖灵,我只是倬吖灵”“该死,她竟然嫁给别人!”***********************************“爸比爸比,妈妈在外面给你戴绿帽子啦”
  • 赤松子中诫经

    赤松子中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尊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仙尊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第一世,她是仙界第一女上仙,因触犯仙规被贬入凡界,仙身尽失。为护他一世长宁,甘愿舍弃生命,堕入六道轮回。“阿莲……等我……”毫无任何阻拦,那一剑穿透了结界,死死的刺入了她的心口!她抹了抹嘴角的鲜血,释然的笑容逐渐消失在风里,最后一眼望的也是他。第二世,她是白水城中受人唾弃的孤儿,受他护养,结为师徒。“你为什么不肯承认,哪怕只是骗我……我都甘愿,为什么不肯说你是在乎我的!”“想知道答案,就杀了我。”第三世,她是冥海的一株妖莲,自修炼百年化为人形。“我在等他,几百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十世守候只为今世的重逢,是命?还是劫?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 邪王宠妻:异界炼丹师

    邪王宠妻:异界炼丹师

    本是医药世家的天才制药师,却穿越到一个世人眼中的废物身上,被人肆意欺凌?这个世界,以实力说话,她采药炼丹、拜学修炼,注定风云起,逆天行。欺她者、伤她者,她将万倍还之!炼丹、修行,顺道赚钱,不小心,还捡到一枚美男。她誓要把这异界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